全三国文 卷七十五·吴十三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全三国文
《全三国文》 卷七十五·吴十三 严可均辑

◎杨泉

泉字德渊,"见《意林》。 "吴处士,入晋,征为侍中,"见《书钞》。 "不就。

有《太元经》十四卷,《物理论》十六卷,集二卷。

◇五湖赋"并序"余观夫主五湖而察其云物,皇哉大矣!以为名山大泽,必有记颂之章,故梁山有奕奕之诗,云梦有子虚之赋。

夫具区者,扬州之泽薮也。

有大禹之遗迹,疏川导滞之功,而独阙然未有翰墨之美。

余窃愤焉,敢忘不才,述而赋之,其辞曰:

浚矣大哉,於此五湖。

乃天地之玄源,阴阳之所徂。

上值箕斗之精,与云汉乎同模。

受三方之灌溉,为百川之巨都。

居扬州之大泽,苞吴越之具区。

底功定绩,盖寓令图。

"二语从《文选》谢和王著作《八公山诗》注补。 "南与长江分体,东与巨海合流。

太阴之所毖,玄灵之所游。

追湖水而往还,通蓬莱与瀛洲。

尔详观其广深之所极,延袤之规方。

邈乎浩浩,漫乎洋洋。

西合乎蒙汜,东苞乎扶桑。

日月於是出入,与天汉乎相望。

头首无锡,足蹄松江。

负乌程於背上,怀大吴以当胸。

"四语从《水经·沔水下》注补。 "左有苞山,连以醴渎。

Σ岭崔巍,穹隆纡曲。

大雷小雷,湍波相逐。

"四语从《水经·沔水下》注校补。 "右有平原广泽,曼延旁薄。

原隰陂坂,各有条格。

茹芦乱,隐轸肴错。

冲风之所去,零雨之所薄。

"《艺文类聚》九,《初学记》七"

赤桧升棹,檀浆细坚。

"《御览》七百七十一"

咸盐白糁,杂以菜{艹果},连冈柳差,积如林丘。

"《书钞》一百四十六引两条"

尔乃陈列就力,菹擗是屑。

□□□□方缚直截。

"《书钞》一百四十六"

◇赞善赋

伊善恶之所施,乃祸福之为阶。

行德安而保身,忘为害而自危。

故先民之有作,执温恭而不亏。

云颜冉之遭命,怪祸福之参差。

夫二贤之履道,历千载而见知。

身既没而名存,厥复戚乎何为?夫死生之有命,非神明之所规。

故积善之家,厥福惟昌;积恶之门,必有余殃。

是以赵武好善,厥胤以长;三郄好胜,厥身以亡。

古人从善如不及,去恶如探汤,何福德而难值,而祸恶之易当?"《艺文类聚》二十三"

◇养性赋况性命之几微,如鸿毛之漂轻。

"《文选》任《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表》注"

◇蚕赋"并序"

古人作赋者多矣,而独不赋蚕,乃为蚕赋。

"《金楼子·立言篇下》,《御览》八百二十五"

惟阴阳之产物,气陶化而播流。

物受气而含生,皆缠绵而自周。

伊夫蚕之为物,功巨大而弘优。

成天子之衮冕,著皇后之盛服。

昭五色之玄黄,作四时之单复。

是以王者贵此功焉,使皇后命三宫之夫人,又世妇之吉者,亲桑于北宫。

二月初吉,遂布令於天下,百辟兆民,使咸务焉。

是以仲春之月,吉日庚午。

既差我马,惟蚕之祖。

编使童男,作以童女。

温室既调,蚕母入处。

陈布说种,柔和得所。

用清明,浴用谷雨。

爰求柔桑,切若细缕。

起止得时,燥湿是候。

逍遥偃仰,进止自如。

仰似龙腾,伏似虎趺,员身方腹,列足双俱。

昏明相推,日时不居。

粤召役夫,筑室于房。

于房伊何?在庭之东。

东爱日景,西望余阳。

既酌以酒,又挹以浆。

壶殄在侧,敷修在旁。

我邻我党,我助我康。

於是乎蚕事毕矣,大务时成。

阁纡卷簿,洒扫宫庭。

蚕母须饰,从容自宁。

至于再宿,三日乃开阖启房,是瞻是观。

方者四张,员者纡盘。

纵者相属,横者交连。

分薪柴而解著,兰丝互而相攀。

竞以攫,再笑再言。

惰者悦而忘懈,劣者勉以增勤。

是月也,天子以大牢之礼,献兰于寝庙。

皇后亲缲三盆,然后辨於夫人世妇。

至于百辟卿士,下及兆民,咸趣缲事。

尔乃丝如凝膏,其白伊雪。

以为衣裳,冠冕服饰。

礼神纳宾,各有分职。

以给百礼,罔不斯服。

夫功也起於绵绵,成於翼翼,颂之难周,论之罔极。

殷斯勤斯,如何勿忆!"《艺文类聚》六十五"◇织机赋

伊百工之为技,莫机巧之最长。

似人君之列位,象百官之设张。

立匡廓之制度,如城隔之员方。

应万机以布错,实变态之有章。

是以孟秋之月,首杀庶物。

工民呈材,取彼椅梓,贞干修枝。

名匠骋工,美乎利器。

心畅体通,肤合理同。

规矩尽法,因事作容。

好无不媚,事无不供。

于是乎女工就,素丝轻。

贯综纪,简奸清。

织女扬恽,美乎如芒,丽姿妍雅,动有令光。

足闲蹈蹑,手习槛匡。

节奏相应,五声激扬。

浊者含宫,清者应商。

和声成柔,慷慨成刚。

屈申舒缩,沈浮抑扬。

开以厌间,阖以高梁。

进以悬鱼,退以侠强。

气变相应,阴感乎阳。

黾勉不及,进却颉颃。

事物之宜,法天之常。

既合利用,得道之方。

"《艺文类聚》六十五"

◇草书赋

惟六书之为体,美草法之最奇。

杜垂名于古昔,皇著法乎今斯。

字要妙而有好,势奇绮而分驰。

解隶体之细微,散委曲而得宜。

乍杨柳而奋发,似龙凤之腾仪。

应神灵之变化,象日月之盈亏。

书纵竦而值立,衡平体而均施。

或敛束而相抱,或婆娑而四垂。

或攒翦而齐整,或上下而参差。

或阴岑而高举,或落箨而自披。

其布好施媚,如明珠之陆离。

发翰摅藻,如春华之杨枝。

提墨纵体,如美女之长眉。

其滑泽肴易,如长溜之分歧。

其骨梗强壮,如柱础之不基。

断除弓尽,如工匠之尽规。

其芒角吟牙,如严霜之傅枝。

众巧百态,无不尽奇。

宛转翻覆,如丝相持。

"《艺文类聚》七十四"◇请辞古不墓祭,葬于中原,而庙在大门里,不敢外其亲。

平明出葬,日中反虞,不敢一日使神无依也。

迨周衰礼废,立寝于墓,汉兴而不改,以先帝衣冠,四时与水进果实,而袷祭祀,皆于宗庙。

及其末,因寝之在墓,咸往祭焉。

盖由京师三辅,酋豪大姓,力强财富,妇女赡侈,车两相追,宿止墓下。

连日厌饫,遂以成俗,迄于今日。

夫死者骨肉归乎土,神而有灵,岂肯守夫败坏而在草莽哉!"《御览》二百五十六"

◎严隐

隐字仲弼,吴郡人,举贤良,为宛陵令,吴平去职。

"见《世说·赏誉篇》注"

◇答陆士龙书奉咏美旨,流风绰远,复礼兴仁,命世之作,获尚齿之况,无高贤之报。

抱此永怀,愧叹何有!君子弘道,厚文无施,是用释笔,归于神要。

"《陆云集》。 严宛陵答。 "

◎列女

◎孙仲奇妹

仲奇妹未详。

梅鼎祚以为吴时人,当考。

◇临亡书

镜与粉盆与郎,香签与若,欲其行身如明镜,纯如粉,誉如香。

"《御览》七百十七"

◎阙名

◇上言临平湖开通临平湖自汉末秽塞,今更开通,又于湖边得石函,函中有小石,青白色,长四寸,广二寸余,刻作皇帝字。

"《水经·渐江水》注。 天玺元年,吴郡上言,于是改天册为天玺元年。 "◇奏改年

昔武王伐纣,有赤乌之祥,君臣观之,遂有天下。

圣人书策,载述最详者。

以为近事既嘉,亲见又明也。

"《吴志·大帝传》。 群臣奏。 "

◇奏修郊祀议

顷者嘉瑞屡征,远国慕义,天意人事,前后备集,宜修郊祀,以承天意。

"《吴志·大帝传》注引《江表传》曰:「群臣以权末郊祀,奏议」云云。 "◇重奏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王者以天下为家,昔周文、武郊於酆、镐,非必中土。

"《吴志·大帝传》注引《江表传》,又见《宋书·礼志三》"◇复奏

伏见《汉书·郊祀志》,匡衡奏徙甘泉河东,郊于长安,言文王郊于酆。

"同上"◇奏武昌宫材不堪用

武昌宫已二十八岁,恐不堪用,宜下所在,通更伐致。

"同上注引《江表传》。 有司奏云。 "

◇奏检察胡人有胡人入境,自称沙门,容服非恒,事应捡察。

"《高僧传一》,赤乌中,有司奏。 "◇玉匮针经序

吕博少以医术知名,盖诊脉论疾,多所著述,吴赤乌二年为太医令,撰《玉匮针经》,及注《八十一难经》,大行於代。

"《御览》七百二十四"

◇柑颂

厥苞柑橘,精者曰柑。

削彼金衣,咽兹玉液。

甘逾萍实,冷亚冰壶。

近嗤齐相,进不剖之实;远笑魏君,逢裂牙之味。

颂曰:宗炳煌煌,嘉实磊如。

景星南金,其形随珠。

"《艺文类聚》八十六,《广志》曰:「阳由为成都郡文学掾,云吴有余甘金衣包品之赞」云云。 "

◇曹瞒传"《魏志·武帝纪》注云:「吴人作」"

嵩,夏侯氏之子,夏侯之叔父,太祖于为从父兄弟。

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於嵩,太祖患之。

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而呙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

」叔父以告嵩。

嵩惊愕呼太祖。

太祖口貌如故。

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於叔父,故见罔耳。

」嵩乃疑焉。

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

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

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

京师敛迹,莫敢犯者,近习宠臣咸疾之,然不能伤。

于是共称荐之,故迁为顿丘令。

公闻攸来,跣出迎之,抚掌笑曰:「子卿远来,吾事济矣。

」既入坐,谓公曰:「袁氏军盛,何以待之?今有几粮乎?」公曰:「尚可支一岁。

」攸曰:「无是。

更言之。

」又曰:「可支半岁。

」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耶?何言之不实也?」公曰:「向言戏之耳,其实可一月。

为之奈何?」攸曰:「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日也。

今袁氏辎重,有万余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

」公大喜,乃选精锐步骑,皆用袁军旗帜,衔枚缚马口,夜从间道出,人抱束薪,所历道有问者,语之曰:「袁公恐曹操钞略后军,遣兵以益备。

」闻者信以为然,皆自若。

既至围屯,大放火,营中惊乱,大破之,尽燔其粮谷宝货;斩督将眭元进、骑督韩莒子、吕威璜、赵等首,割得将军淳于仲简鼻,未死;杀士卒千余人,皆取鼻;牛马割唇舌,以示绍军,将士皆怛惧。

时有夜得仲简,将以诣麾下。

公谓曰:「何为如是?」仲简曰:「胜负自天,何用为问乎!」公意欲不杀,许攸曰:「明旦鉴于镜,此盖不忘人。

」乃杀之。

遣候者数部,前后参之,皆曰「定从西道,已在邯郸」。

公大喜,会诸将曰:「孤已得冀州,诸君知之乎?」皆曰不知。

公曰:「诸君方见不久也。

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余丈乃得水。

既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

公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

故不可以为常。

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公将过河,前队适渡,超等奄至,公犹坐胡床不起。

张等见事急,共引公入船。

河水急,比渡,流四五里,超等骑追射之,矢如雨下。

诸将见军败,不知公所在,皆惶惧。

至见乃悲喜,或流涕。

公大笑曰:「今日几为小贼所困乎。

」时公军每渡渭,辄为超骑所冲突,营不得立,地又多沙,不可筑垒。

娄子伯说公曰:「今天寒,可起沙为城,以水灌之,可一夜而成。

」公从之,乃多作缣囊以运水,夜渡兵作城,比明城立,由是公军尽得渡渭。

公遣华歆勒兵入宫收后,后闭户匿壁中,歆废户发壁,牵后出。

帝时与御史大夫郗虑坐,后被发徒跣过,执帝手曰:「不能复相活邪?」帝曰:「我亦不自知命在何时也。

」帝为虑曰:「郄公,天下宁有是乎?」遂将后杀之,完及宗族死者数百人。

为尚书右丞司马建公所举。

及公为王,召建公到邺,与欢饮,谓建公曰:「孤今日可复作尉否?」建公曰:「昔举大王时,适可尉耳。

」王大笑。

建公名防,司马宣王之父。

是时南阳间苦繇役,侯音於是执太守东里褒,与吏民共反,与关羽连和。

南阳功曹宗子卿往说音曰:「足下顺民心,举大事,远近莫不望风。

然执郡将,逆而无益,何不遣之?吾与子共戮力,比曹公军来,关羽兵亦至矣。

」音从之,即释遣太守。

子卿因夜逾城亡出,遂与太守收余民围音,会曹仁军至,共灭之。

桓阶劝王正位,夏侯以为宜先灭蜀,蜀亡则吴服,二方既定,然后遵舜禹之轨,王从之。

及至王薨,追恨前言,发疾卒。

王使工苏越徙美梨,掘之,根伤尽出血,越白状,王躬自视而恶之,以为不祥,还遂寝疾。

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

被服轻绡,身自佩小ひ囊,以盛手巾细物。

时或冠恰帽以见宾客,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其轻易如此。

然持法峻刻。

诸将有计画胜出已者,随以法诛之,及故人旧怨,亦皆无作。

其所刑杀,辄对之垂涕嗟痛之,终无所活。

初袁忠为沛相,尝欲以法治太祖,沛国桓邵亦轻之。

及在兖州,陈留边让言议颇侵太祖,太祖杀让,族其家。

忠、邵俱避难交州,太祖遣使就太守士燮尽族之。

桓邵得出首拜谢于庭中,太祖谓曰:「跪可解死邪?」遂杀之。

常出军,行经麦中,令士卒无败麦,犯者死,骑士皆下马付麦以相持。

于是太祖马腾入麦中,敕主簿议罪。

主簿对以《春秋》之义,罚不加于尊。

太祖曰:「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然孤为军帅,不可自杀,请自刑。

」因援剑割发以置地。

又有幸姬,常从昼寝,枕之卧,告之曰:「须臾觉我。

」姬见太祖卧安,未即寤。

及自觉,棒杀之。

常讨贼,廪谷不足,私谓主者曰:「如何?」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

」太祖曰:「善。

」后军中言太祖欺众。

太祖谓主者曰:「特当借君死以厌众,不然,事不解。

」乃斩之,取首题徇曰:「行小斛盗官谷,斩之军门。

」其酷虐变诈,皆此类也。

◇历阳山石文

楚九州渚,吴九州都。

扬州士,作天子。

四世治,大平始。

"《吴志·孙皓传》"

◇吴九真太守谷朗碑

府君讳朗,字义先,桂阳耒阳人,豫章府君之曾孙,公府君之孙,郎中君子也。

其先世自颛顼益为舜虞,赐姓嬴氏,至于扉子,封於秦谷,因而氏焉。

君承洪原之清流,禀奕世之高素,履道思顺,德行纯备,三岁丧母,十一亡父,独与弟居,承奉继亲,和颜悦色,孝友温恭,曾闵之操,君其蹈焉,弱冠仕郡,历右职,守阳安长,淑问宣流,遂升王府,除郎中、尚书令史、郡中正,迁长沙刘阳令,播渥惠以育物,垂仁恩以布化。

莅政未期,征拜立忠都尉尚书郎,靖密枢机,名冠众僚。

迁部广州督军校尉,正身率下,不畏强御,流清荡浊,万里肃威。

功成辞退,拜五官郎中,迁大中正,平衡清格,彝伦攸叙。

于昔交州窃邑叛国,戎车娄丧,干戈未戢,帝思俾,训咨群司,佥以君往部南州,威恩素著,迁九真太守。

君禀明德,所历垂勋,宜延遐纪,光赞皇家,如何不永。

春秋五十有四,凤皇元年四月乙未寝疾而卒。

呜呼哀哉!凡百君子,莫不嗟痛,乃立碑作颂,以显行绩。

其词曰:

於铄府君,禀性玄通。

积行闺阈,九族睦《广雍》。

羽仪上京,德与云腾。

入蹈丹墀,夙夜靖恭。

出抚黎民,风移俗兴。

名参豹产,勋齐往踪。

当永黄,翼佐帝庸。

昊天不吊,哲人其终。

济济缙绅,靡瞻靡宗。

勒兹玄石,永光无穷。

"碑本"

◇天发神谶碑

上天帝言天□□□□□□□□□□□步亏,日月"下阙"帝曰大吴一□万方甲午丙日□□□才仁中,予□人元示亏,山川"下阙"

◇天发神谶文

天玺元年{木氽},月己酉朔十四日壬□□□武中郎将丹阳□□□□□□□□□□然发刻广省□乃是天谶广多□未解解者十二字以{木氽},月廿三日遣□□解文字令史建忠中郎将会稽陈治□□□解十三字治复有□未解以八月一日诏遣中书郎行大将军裨将军关内侯九江费{宀亏},行视更得□二字合五十漆,字{宀亏},与西部校尉姜□□络典校皋仪备□梅允章咸李楷贺□吴宠建业丞许□尉番约等十二人吏从并共观,视深甄历□永归大吴上天宣命昭太平文字炳良,天□在诸石上故就□□□□刊铭敷垂亿。

"下阙"

兰台东观令□□□□□□□吴郡□□巧工九江朱□□□□□□□江东□□功东海夏侯"下缺。 碑本,案:许嵩《建康实录》注:《戚光集》、《庆绩志》、《明一统志》引《吴录》并云:「其文东观令华作。 」今考《吴志·华传》,天册元年以微谴免,数岁卒,此碑立于天玺元年,则东观令非华也。 朱彝尊亦言未可遽信,故编入阙名类。 "

◇禅国山碑

上阙之□□□子兹格于上下,光被八幽,飞蠕动,无不归仁,是故□□□□□□□□□□□□□□赂□□□□□□□上尊□□□□□□□□□□□□□□□□□□□□靡不遑假民用不犯,於是□□□□□□□丞相氵允□□□□□□□□□率礼备仪尊敬□□□□□□□□□□□大□□□□□□□宫□□□□□□□□□□□□□□□□□□□□□□□□□□所临□徘徊于此,遂基大宫。

玉烛□□□泽□清万民子来,不日□□□□□□延颈足,率土来庭。

柔服百神,经纬庶务。

日昃不暇,□观六经。

旁贯百家,思该道根。

数世陵迟,大繇未光。

立东观,□纪实言。

建设坟典,采询微间。

穷神极化,无幽不阐。

举逸远佞,宽罪宥刑。

守道尚功,嘉善矜弱。

哀贱愍凶,□□朽枯。

上天感应,□□□□□践阼初升,特发神梦,膺受图。

玉玺启自神匮,神人指授金册青玉符者四,日月抱戴老人星见者贰十有贰,五帝瑞气黄旗,紫盖覆拥宫阙显著斗牛者贰十有九,麟凤龟龙衔图负书卅有九,青猊白虎丹鸾彩□凤廿有二,白鹿白羚、白麂白兔卅有二,白雉白鸟白鹊白鸠贰十有九,赤乌赤雀廿有四,白雀白燕廿有{木氽},神鱼吐书白鲤腾舡者二,灵絮神蚕弥被原野者三,嘉禾秀颖甘露凝液六十有五,殊干连理六百八十有三,明月火珠璧流离卅有六,大贝余氏余泉{木氽}十有五,大宝神璧水青璧卅有八,玉燕玉羊玉鸠者三,宝鼎神钟神{王}□神ň卅有六,石室山石石印封启九州吉发显天谶彰石镜光者一十有一,神□颂歌庙灵□示者三,畿民惟纪湖泽通应谶合谣者五,神翁神僮灵母神女告征表祥者卅有{木氽},灵梦启谶神人授书著验□□者十,秘记谶文玉版纪德者三,玉人玉印文采明发者八,玉□王玉王贯玉玉钩玉称殊辉异色者卅有三,玉尊玉碗玉盘玉罂清洁,光良者九,孔子河伯子肯,王□□,言天平坠,成天子出东门鄂者四,大贤司马微虞翻推步图纬甄匮启缄发事与运会者二;其余飞行之类,植生之伦,希古所觌,命世殊奇,不在瑞命之篇者,不可称而数也。

於是旃蒙协洽之岁,月次陬訾之□,日惟重光大渊献,行年所值,实惟兹岁,帝出震,周易实著。

遂受上天玉玺,文曰吴真□帝,玉质青黄,角思理洞彻,拜受祗筵,夙夜惟寅。

夫大德宜报,大命宜彰,乃以柔兆滩之岁,钦若上天月正革元,郊天祭地,纪号天玺,用彰明命。

于是丞相氵允、太尉、大司徒燮、大司空□、执金吾、城门校尉歆、屯骑校尉悌、尚书令忠、尚书昏直晃昌、国史莹核等佥以为天道元嘿,以瑞表真。

今从瑞毕至,三表纳贡,幽荒百蛮,浮海慕化,九垓八埏,罔不被泽,率按典繇,宜先行禅礼,纪勒天命。

遂于吴兴国山之阴,告祭刊石,以对扬干命,广报坤德,副慰天下喁喁之望焉。

口书东观令史立信中郎将臣苏建所书。

"碑本。 又《云麓漫钞》,又《荆溪外纪》"◎释氏

◎支谦谦字恭明,一名越,大月支人,世居中国,献帝末奔吴。

吴主权以为博士,使侍太子登。

登卒,去隐穹隆山,至废帝时卒。

◇合微密持经记

此经凡有四本,三本并各二名,一本三名,备如后列。

其中文句参差,或梵或汉,音殊,或随义制语,各有左右。

依义顺文,皆可符同,所为异处,后列得法利三乘阶级人数及动地两结诸天妓乐供养,多不悉备,意所未详。

一本一名《无量门微密之持》,二名《成道降魔得一切智》。

此一本名行於世,为常旧本。

一本一名《阿难陀目亻去尼呵离陀罗尼》,二名《疾使人民得一切智》,一本一名《无端底门总持之行》,二名《菩萨降却诸魔坚固於一切智》;一本一名《出生无量门持》,二名《一生补处道行》,三名《成道降魔得一切智》,此本备明法利及动地妓乐事。

四本皆各标前一名于经首,第二第三名不以题经也。

后舍利弗请名,佛说名皆备如前列。

"《释藏·迹》"七

◇法句经序

昙钵偈者,众经之要义。

昙之言法,钵者句也。

而法句经别有数部,有九百偈,或七百偈,及五百偈。

偈者经语,犹诗颂也。

是佛见事而作,非一时言,各有本末,布在诸经。

佛一切智,厥性大仁,愍伤天下,出兴于世,开现道义,所以解人。

凡十二部经,总括其要,别为数部,四部阿钅含佛去世后,阿难所传,卷无大小,皆称闻如是处佛所在,究畅其说,是后五部沙门,各自钞众经中四句六句之偈,比次其义,条别为品,于十二部经,靡不斟酌,无所适名,故曰法句。

夫诸经为法言,法句者,犹法言也。

近世葛氏传七百偈,偈义致深,译人出之,颇使其浑。

惟佛难值,其法难闻,又诸佛兴,皆在天竺。

天竺言语,与汉异音,云其书为天书,语为天语,名物不同,传实不易。

唯昔安调安侯世高、都尉佛调,释梵为汉,实得其体,斯已难继,后之传者,虽不能审,犹尚贵其实,粗得大趣。

始者维难出自天竺,以黄武三年来适武昌,仆从受此五百偈本,请其同道竺将炎为译,将炎虽善天竺语,未备晓汉,其所传言,或得梵语,或以义出,音近于质直。

仆初嫌其为词不雅,维难曰,佛言「依其义不用饰,取其法不以严」,其传经者,令易晓,勿失厥义,是则为善。

座中咸曰:「老氏称美言不信,信言不美;仲尼亦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明圣人意深邃无极。

今传梵义,实宜径达,是以自偈受译人口,因顺本旨,不加文饰,译所不解,即阙不传,故有脱失,多不出者。

然此虽词朴而旨深,文约而义博,事均众经,章有本故,句有义说。

其在天竺,始进业者,不学法句,谓之越序,此乃始进者之鸿渐,深入者之奥藏也。

可以启蒙辩惑,诱人自立,学之功微,而所包者广,实可谓妙要也哉!昔传此时,有所不出,会将炎来,更从谘问,受此偈等,复得十三品,并校往古,有所增定,第其品目,合为一部三十九篇,大凡偈七百五十二章,都凡一万四千五百八十字,庶有补益,共广闻焉。

"《释藏·所》九,又《迹》七。 案:此序无撰人名,据僧《出三藏记集·严佛调传》,知是支谦所作。 "

◎康僧会

会,天竺人,幼随父居交,年十余出家,其先康居人,因谓之康僧。

汉末入吴,吴主权以为博士。

赤乌中居建初寺,造舍利塔。

中国有寺塔自此始,天纪四年吴平,寻卒。

◇法镜经序

夫心者,从法之原,臧否之根,周出异名,祸福分流,以身为车,以家为国,同旋"一作「游」"十方,禀无倦息,家欲难足,犹海吞流,火之获薪,六邪之残,已甚于蒺藜,网之赋鱼矣。

女人佞等三《鬼勿》,其善伪而信寡,斯家之为祸也。

尊邪秽,贱清真,连丛琐,谤圣贤,兴狱讼,丧九亲,斯家之所由矣。

是以上士耻其秽,惧其厉,为之慑慑如也。

默思遁迈,犹明哲之避无道矣。

{髟易}发毁容,法服为珍,靖处庙堂,练情攘秽,怀道宣德,开"一作「」"导声瞽,或有隐处山泽,漱石枕流,专心涤垢,神与道俱,与寂齐乎无名,明化周乎群生,贤圣竞乎清净,称斯道曰大明,故曰法镜。

骑都尉安玄、临淮严浮调,"一作「佛调」。 "斯二贤者,年在束龀,"一作「龆龀」。 "弘志圣业,钩深致远,穷神达幽,愍世蒙惑,不睹大雅,竭思译传斯经景谟。

都尉口陈,严调笔受,言既稽古,义又微妙。

然时干戈未息,志士莫敢或遑,大道陵迟,内学者寡,闻睹其景化,可以拯涂炭之尤险。

然义壅而不达,因闲竭愚,为之注义,丧师历载,莫由重质,心愤口悱,停笔怆如,追远慕圣,涕泗并流。

今记识阙疑,俟后明哲,庶有畅成,以显三宝矣。

"《释藏·服》八,又《迹》六"

◇安般守意经序

夫安般者,诸佛之大乘,以济众生之漂流也。

其事有六,以治六情。

情有内外,眼、耳、鼻、舌、身、心,谓之内矣;色、声、香、味、细、滑、邪念,谓之外也。

经曰诸海十二事,谓内外六情之受邪行,犹海受流,饿夫受饭,盖无满足也。

心之溢荡,无微不浃,恍惚仿佛,出入无间。

视之无形,听之无声,逆之无前,寻之无后;深微细好,形无丝发,梵释仙圣,所不能照。

明默种子,此化生乎?彼非凡所睹,谓之阴也。

犹以晦а种未粢芬,"一作「深芬」。 "手覆种,孳有万亿,旁人不睹其形,种家不知其数也。

一朽乎下,万生乎上。

弹指之间,心九百六十转,一日一夕十三亿意。

意有一身,心不自知,犹彼种夫也。

是以行寂,系意著息,数一至十,十数不误。

意定大之,小定三日,大定七日,寂无他念,怕然"一作泊然。 "若死,谓之一禅。

禅,弃也。

弃十三亿秽念之意,已获数定,转念著随,蠲除其八,正有二意,意定在随,由在数矣。

垢浊消灭,心稍清净,谓之二禅也。

又除其一,注意鼻头,谓之止也。

得止之行,三毒四走,五阴六冥,诸秽灭矣。

[B17H]顽心明,逾明月珠;淫邪污心,犹镜处泥;秽垢污焉,偃以照天,覆以临土。

聪圣达,万土临照,虽有天地之大,靡一夫而能睹。

所以然者,由其垢浊。

众垢污心,有逾彼镜矣。

若得良师,划刮莹磨,薄尘微а,荡使无余,举之以照毛发面理,无微不察,垢退明存。

使其然矣,情溢意散,念万不识一矣。

犹若於市,驰心放听,广采众音,退宴存思,不识一夫之言,心逸意散,浊翳其聪也。

若自闲处,心思寂寞,志无邪欲,侧耳靖听,万句不失,片言斯著,心靖意清之所由也。

行寂止意,悬之鼻头,谓之三禅也。

还观其身,自头至足,反覆微察,内体恶露,森楚毛竖,犹睹脓涕,于斯具照天地人物,其盛若衰,无存不亡。

信佛三宝,众冥皆明,谓之四禅也。

摄心还念,诸阴皆灭,谓之还也。

秽欲寂尽,其心无想,谓之净也。

得安般行者,厥心即明;举明所观,无幽不睹;往无数劫,方来之事,人物所更,现在诸刹,其中所有,世尊法化,弟子诵习,无遐不见,无声不闻。

恍惚仿佛,存亡自由,大弥八极,细贯毛;制天地,住寿命,猛神德,坏天兵,动三千,移诸刹;入不思议,非梵所测,神备无限,六行之由也。

世尊初欲说斯经时,大千震动,人天易色,三日安般,无能质者。

于是世尊化为两身,一曰何等,一曰尊主,演于"一作「千」。 "斯义出矣。

大士上人六双十二辈,靡不执行。

有菩萨者安清,安世高,安息王嫡后之子,让国与叔,驰避本土,翔而后集,"一作「进」。 "遂处京师。

其为人也,博学多识,贯综神模,七正盈缩,风气吉凶,山崩地动,针脉诸术,睹色知病,鸟兽鸣啼,无音不照。

怀二仪之弘行,愍黎庶之顽暗,先挑其耳,却启其目,欲视听之明也。

徐乃陈演正真之六度,译安般之秘奥,学者尘兴,靡不去秽浊之操,就清白之德者也。

余生末踪,始能负薪,考妣徂落,三师凋丧,抑瞻云日,悲无质受,卷言顾之,潸然出涕。

宿祚未没,会见南阳韩林、颖川皮业、会稽陈慧,此三贤者,信道笃密,执德弘正,进进,志道不倦。

余从之请问,规同矩合,义无乖异,陈慧注义。

余助勘酌,非师不传,不敢自由也。

言多鄙拙,不究佛意,明哲众贤,愿共临察!义有月尤,加圣删定,共显神融矣。

"《释藏·敬》一,又《迹》六,又略见《辇》四"

◎仙道◎葛玄

玄字孝先,丹阳句容人,大帝时方士。

◇道德经序"《御览》作《五千文序》"老子体自然而然,生乎太无之先。

起乎无因,经历天地,终始不可称载。

终乎无终,穷乎无穷,极乎无极,故无极也。

与大道而沦化,为天地而立根,布К于十方,抱道德之至淳,浩浩荡荡,不可名也。

焕乎其有文章,巍巍乎其有成功,渊乎其不可量,堂堂乎为神明之宗。

三光恃以朗照,天地禀以得生,干坤运以吐精。

高而无民,贵而无位,覆载无穷,阐教八方诸天,普弘大道开辟以前,复下为国师,代代不休,人莫能知之。

匠成万物,不言我为,玄之德也。

故众圣所共尊,道尊德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惟老氏乎?周时复托神李母,剖左腋而生,生即皓然,号曰老子。

老子之号,因玄而出,在天地之先,无衰老之期,故曰老子。

世人谓老子当始于周代,老子之号,始于无数之劫,其窈窈冥冥,眇邈久远矣。

世衰,大道不行,西游天下,关令尹喜曰:「大道将隐乎?愿为我著书。

」於是作《道》、《德》二篇,五千文上下经焉。

夫五千文宣道德之源,大无不包,细无不入,天人自然经也。

余先师有言,精进研之,则声参太极;高上遥唱,诸天欢乐,则携契玄人;"案:《御览》作「精思远感而上达,则太上遣真人下授希微之旨」。 "静思期真,则众妙感会;内观形影,则神К长存;"《御览》作常存。 "体洽道德,则万神震伏。

"《御览》作「百神震服」。 "祸灭九阴,福生十方,安国宁家,孰能知乎?无为之文,污之不辱,饰之不荣,挠之不浊,澄之不清,自然也。

应道而见,传告无穷,常者也。

故知常曰「明」,大道何为哉!弘之由人,所以尊妙,可不极精乎?粗述一篇,唯有道者宝之。

"《老子》河上公注本。 又略见《御览》六百六十"

◎鬼神◇宫亭湖庙神

神未详。

◇谴责陈敏教

陈敏许我银杖,今以途杖见与,便投杖水中,当送以还之,欺蔑之罪不可容。

"《御览》七百十引《述异记》。 陈敏,孙皓之世为江夏太守,过宫亭庙,乞在任安稳,当上银杖一枚,年限既满,作杖拟以还庙,捶铁为干,以银涂之。 寻征为散骑常侍,往宫中送杖,巫宣神教曰云云,敏舟遂覆。 又见《太平广记》二百九十三"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