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张就
就,戊已校尉张恭子。
黄初中代恭为校尉,后为金城太守。
◇被拘执私与父恭疏"案:事在建安十年间"
大人率厉敦煌,忠义显然,岂以就在困厄之中而替之哉?昔乐羊食子,李通覆家,经国之臣,宁怀妻孥邪?今大军垂至,但当促兵以掎之耳。
愿不以下流之爱,使就有恨于黄壤也。
"《魏志·阎温传》"
◎张既
既字德容。
"见《御览》三百八十五引《三辅决录》。 "黄初中为雍州刺史,又为凉州刺史,封西乡侯。
◇表毋丘兴
河右遐远,丧乱弥久。
武威当诸郡路道喉辖之要,加民夷杂处,数有兵难。
领太守毋丘兴到官,内抚吏民,外怀羌、胡,卒使柔附,为官效用。
黄华、张进初图逆乱,扇动左右。
兴志气忠烈,临难不顾,为将校民夷陈说祸福,言则涕泣。
于时男女万口,咸怀感激,形毁发乱,誓心致命。
寻率精兵胁张掖,济拔领太守杜通、西海太守张睦。
张掖番和、骊干二县吏民及郡杂胡弃恶诣兴,兴皆安恤,使尽力田。
兴每所历,尽竭心力,诚国之良吏。
殿下即位,留心万机,苟有毫毛之善,必有赏录,臣伏缘圣旨,指陈其事。
"《魏志·毋丘俭传》》注引《魏名臣奏》"
◇答文帝问苏则
金城郡昔为韩遂所见屠剥,死丧流亡,或窜戎狄,或陷寇乱,户不满五百。
则到官,内抚凋残,外鸠离散,今见户千余。
又梁烧杂种羌,昔与遂同恶,遂毙之后,越出障塞。
则前后招怀,归就郡者三千余落,皆恤以威恩,为官效用。
西平麴演等倡造邪谋,则寻出军,临其项领,演即归命送质,破绝贼粮。
则既恤民之效,又能和戎狄,尽忠效节。
遭遇圣明,有功必录。
若则加爵邑,诚足以劝忠臣,励风俗也。
"《魏志·苏则传》注引《魏名臣奏》"
◎孟康
康字公休,安平广宗人,黄初中为散骑侍郎,正始中出为弘农太守,领典农校尉,嘉平末徙渤海太守,入为中书令,转中书监,封广陵亭侯。
有《汉书音义》若干卷,《老子注》二卷。
◇荐崔林
夫宰相者,天下之所瞻效,诚宜得秉忠、履正、本德仗义之士,足为海内所师表者。
窃见司隶校尉崔林,禀自然之正性,体高雅之弘量。
论其所长以比古人,忠直不回则史鱼之俦,清俭守约则季文之匹也。
牧守州郡,所在而治,及为外司,万里肃齐,诚台辅之妙器,衮职之良才也。
"《魏志·崔林传》"
◎李恩恩,黄初中为郎中。
◇历议以太史天度与相覆校,二年七月三年十一月望,与天度日皆差异。
月蚀加时,乃后天六时半,非从三度之谓,定为后天过半日也。
"《晋书·律历志中》"
◎程晓晓字季明,东郡东阿人,卫尉昱之孙。
黄初中封列侯。
嘉平中为黄门侍郎,后为汝南太守。
有集二卷。
"案:《艺文类聚》四有晋程晓诗。 或晋受禅后,其人尚在,或别是一人也。 俟考。 "
◇请罢校事官疏
《周礼》云:「设官分职,以为民极。
」《春秋传》曰:「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愚不得临贤,贱不得临贵。
于是并建圣哲,树之风声。
明试以功,九载考绩。
各修厥业,思不出位。
故栾书欲拯晋侯,其子不听;死人横于街路,邴吉不问。
上不责非职之功,下不务分外之赏,吏无兼统之势,民无二事之役,斯诚为国要道,治乱所由也。
远览典志,近观秦汉,虽官名改易,职司不同,至于崇上抑下,显分明例,其致一也。
初无校事之官干与庶政者也。
昔武皇帝大业草创,众官未备,而军旅勤苦,民心不安,乃有小罪,不可不察,故置校事,取其一切耳,然检御有方,不至纵恣也。
此霸世之权宜,非帝王之正典。
其后渐蒙见任,复为疾病,转相因仍,莫正其本。
遂令上察宫庙,下摄众司,官无局业,职无分限,随意任情,唯心所适。
法造于笔端,不依科诏;狱成于门下,不顾覆讯。
其选官属,以谨慎为粗疏,以讠讠同为贤能,其治事,以刻暴为公严,以循理为怯弱。
外则托天威以为声势,内则聚群奸以为腹心。
大臣耻与分势,含忍而不言,小人畏其锋芒,郁结而无告。
至使尹模公于日下肆其奸慝;罪恶之著,行路皆知,纤恶之过,积年不闻。
既非《周礼》设官之意,又非《春秋》十等之义也。
今外有公卿将校总统诸署,内有侍中尚书综理万机,司隶校尉督察京辇,御史中丞董摄宫殿,皆高选贤才以充其职,申明科诏以督其违。
若此诸贤犹不足任,校事小吏,益不可信。
若此诸贤,各思尽忠,校事区区,亦复无益。
若更高选国士以为校事,则是中丞司隶重增一官耳。
若如旧选,尹模之奸今复发矣。
进退推算,无所用之。
昔桑弘羊为汉求利,卜式以为独烹弘羊,天乃可雨。
若使政治得失必感天地,臣恐水旱之灾,未必非校事之由也。
曹恭公远君子、近小人,《国风》托以为刺,卫献公舍大臣,与小臣谋,定姜谓之有罪。
纵令校事有益于国,以礼义言之,尚伤大臣之心,况奸回暴露,而复不罢,是衮阙不补,迷而不返也。
"《魏志·程昱传》"
◇与傅玄书
文公咏周,孔父述殷,声扬千古,业垂后嗣。
"《初学记》二十一文章"
◇女典篇
丈夫百行,以功补过;妇人四教,以备为成。
妇德阙则仁义废矣,妇言亏则辞令慢矣,妇工简则织荒矣。
是以《礼》有「功宫」、「宗室」之教,《诗》有「牖下」、「苹藻」之奠,然后家道谐允,仪表则见于内。
若夫丽色妖容,高才美辞,貌足倾城,言以乱国,此乃兰形棘心,玉曜凡质,在邦必危,在家必亡。
"《艺文类聚》二十三"
◎毕轨轨字昭先,东平人。
文帝时为太子文学,出为长史。
明帝即位,征黄门郎,迁并州刺史。
正始中入为冗从仆射,迁中护军,转侍中尚书司隶校尉,坐曹爽诛。
◇荐辛毗表
尚书仆射王思,精勤旧吏,亮计略不及辛毗,宜以毗代思。
"《御览》"◇出军表辄出军,以外威比能,内镇步度根。
"《魏志·明帝纪》。 青龙元年,保塞鲜卑步度根与叛鲜卑轲比能私通,并州刺史毕轨表。 "
◎何晏
晏字平叔,南阳宛人,大将军进孙,文帝时拜驸马都尉。
明帝时为冗官,齐王即位,进散骑侍郎,迁侍中,寻为吏部尚书,封关内侯,坐曹爽诛。
有《论语集解》十卷,《老子道德论》二卷,集十一卷。
◇景福殿赋
大哉惟魏!世有哲圣,武创元基。
文集大命,皆体天作制,顺时立政。
至于帝皇,遂重熙而累盛。
远则袭阴阳之自然,近则本人物之至情;上则崇稽古之弘道,下则阐长世之善经。
庶事既康,天秩孔明。
故载祀二三,而国富刑清。
岁三月,东巡狩,至于许昌,望祠山川,考时度方,存问高年,率民耕桑。
越六月既望,林锺纪律,大火昏正,桑梓繁庑,大雨时行。
三事九司,宏儒硕生,感乎溽暑之伊郁,而虑性命之所平;惟岷越之不静,寤征行之未宁,乃昌言曰:「昔在萧公,暨于孙卿,皆先识博览,明允笃诚,莫不以为不壮不丽,不足以一民而重威灵;不饰不美,不足以训后而永厥成。
故当时享其功利,后世赖其英声。
且许昌者,乃大运之攸戾,图谶之所旌,苟德义其如斯,夫何宫室之勿营?」帝曰:「俞哉!」玄辂既驾,轻裘斯御。
乃命有司,礼仪是具。
审量日力,详度费务。
鸠经始之黎民,辑农功之暇豫。
因东师之献捷,就海孽之贿赂。
立景福之秘殿,备皇居之制度。
尔乃丰层覆之耽耽,建高基之堂堂。
罗疏柱之汩越,肃坻鄂之锵锵。
飞阎翼以轩翥,反宇献以高骧。
流羽毛之威蕤,垂环比之琳琅。
参旗九旒,从风飘扬;皓皓旰旰,丹彩煌煌。
故其华表,则镐镐铄铄,赫奕章灼,若日月之丽天也;其奥秘则蔽暧昧,仿佛退概,若幽星之纟丽连也。
既栉比而赞集,又宏连以丰敝。
兼苞博落,不常一象。
远而望之,若ゼ朱霞而耀天文;迫而察之,若仰崇山而载垂云。
羌环玮以壮丽,纷其难分,此其大较也。
若乃高甍崔嵬,飞宇承霓。
绵蛮ホЪ,随云融泄;鸟企山峙,若翔若滞。
峨峨でで,罔识所届。
虽离朱之至精,犹訾曜而不能昭晰也。
尔乃开南端之豁达,张┺虚之轮豳,华锺杌其高悬,悍兽仡以俪陈。
体洪刚之猛毅,声訇殷其若震。
爰有遐狄,镣质轮菌。
坐高门之侧堂,彰圣主之威神。
芸若充庭,槐枫被宸。
缀以万年,纟卒以紫榛。
或以嘉名取宠,或以美材见珍。
结实商秋,敷华青春。
蔼蔼萋萋,馥馥芬芬。
尔其结构,则修梁彩制,下褰上奇。
桁梧复迭,势合形离。
如宛虹,赫如奔螭。
南距阳荣,北极幽崖。
任重道远,厥庸孔多。
于是列髹彤之绣桷,垂琬琰之文р若神龙之登降,灼若明月之流光。
爰有禁扁,勒分翼张。
承以阳马,接以员方。
斑间赋白,疏密有章。
飞柳鸟踊,双辕是荷。
赴险凌虚,猎捷相加。
皎皎白间,离离列钱。
晨光内照,流景外延。
烈若钩星在汉,焕若云梁承天。
禺徙增错,转县成郛。
茄{山}倒植,吐被芙蕖。
缭以藻井,编以纟卒疏。
红葩《华甲》《华弃》,丹绮离娄。
菡萏翕,纤缛纷敷。
繁饰累巧,不可胜书。
于是兰而积重,窭数矩设。
栌各落以相承,栾乔夭乔而交结。
金楹齐列,玉舄承跋。
青琐银铺,是为闺闼。
双枚既修,重桴乃饰。
缘边,周流四极。
侯卫之班,藩服之职。
温房承其东序,凉室处其西偏。
开建阳则朱炎艳,启金光则清风臻。
故冬不凄寒,夏无炎单。
钧调中适,可以永年。
墉垣砀基,其光昭昭。
周制白盛,今也惟缥。
落带金,此焉二等。
明珠翠羽,往往而在。
钦先王之允塞,悦重华之无为。
命共工使作缋,明五采之彰施。
图象古昔,以当箴规。
椒房之列,是准是仪。
观虞姬之容止,知治国之佞臣。
见姜后之解,寤前世之所遵。
贤锺离之谠言,懿楚樊之退身。
嘉班妾之辞辇,伟孟母之择邻。
故将广智,必先多闻。
多闻多杂,多杂眩真。
不眩焉在,在乎择人。
故将立德,必先近仁。
欲此礼之不愆,是以尽乎行道之先民。
朝观夕览,何与书绅。
若乃阶除连延,萧曼云征。
棂槛邳张,钩错矩成。
盾类腾蛇,似琼英。
如螭之蟠,如虬之停。
玄轩交登,光藻昭明。
驺虞承献,素质仁形。
彰天瑞之休显,昭远戎之来庭。
阴堂承北,方轩九户。
右个清宴,西东其宇。
连以永宁,安昌临圃。
遂及百子,后宫攸处,处之斯何,窈窕淑女。
思齐徽音,聿求多祜。
其祜伊何?宜尔子孙。
克明克哲,克聪克敏。
永锡难老,兆民赖止。
于南则有承光前殿,赋政之宫。
纳贤用能,询道求中。
疆理宇宙,甄陶国风。
云行雨施,品物咸融。
其西则有左戚右平,讲肄之场。
二六对陈,殿翼相当。
僻脱承便,盖象戎兵。
察解言归,譬诸政刑。
将以行令,岂唯娱情。
镇以崇台,实曰永始。
复阁重闱,猖狂是俟。
束庾之储,无物不有。
不虞之戒,于是焉取。
尔乃建凌云之层盘,浚虞渊之灵沼。
清露,渌水浩浩。
树以嘉木,植以方草。
悠悠玄鱼,白鸟。
沈浮翱翔,乐我皇道。
若乃螭龙灌注,沟洫交流。
陆设殿馆,水方轻舟。
篁栖鹭,濑戏由。
丰侔淮海,富赈山丘。
丛集委积,焉可殚筹。
虽咸池之壮观,夫何足以比雠!
于是碣以高昌崇观,表以建城峻庐。
岑立,崔嵬峦居。
飞阁千云,浮阶乘虚。
遥目九野,远览长图。
ぽ眺三市,孰有谁无?睹农人之耘耔,亮稼穑之艰难。
惟飨年之丰寡,思无逸之所叹。
感物众而思深,因居高而虑危。
惟天德之不易,惧世俗之难知。
观器械之良窳,察俗化之诚伪。
瞻贵贱之所在,悟政刑之夷陂。
亦所以省风助教,岂惟盘乐而崇侈靡?屯坊列署,三十有二。
星居宿陈,绮错鳞比。
辛壬癸甲,为之名秩。
房室齐均,堂庭如一。
出此入彼,欲反忘术。
惟工匠之多端,固万变之不穷。
物无难而不知,乃与造化乎比隆。
雠天地以开基,并列宿而作制。
制无细而不协于规景,作无微而不违于水臬。
故其增构如积,植木如林。
区连域绝,叶比枝分。
离背别趣,骈田胥附。
纵横逾延,各有攸注。
公轮荒其规矩,匠石不知其所断。
既穷巧于规摹,何彩章之未殚。
尔乃文以朱绿,饰以碧丹。
点以银黄,烁以琅。
光明耀龠,文彩班。
清风萃而成响,朝日曜而增鲜。
虽昆仑之灵宫,将何以乎侈旃。
规矩既应乎天地,举措又顺乎四时。
是以六合元亨,九有雍熙。
家怀克让之风,人咏康哉之诗。
莫不优游以自得,故淡泊而无所思。
历列辟而论功,无今日之至治。
彼吴蜀之湮灭,固可翘足而待之。
然而圣上犹孜孜靡忒,求天下之所以自悟。
招中正之士,开公直之路。
想周公之昔戒,慕咎繇之典谟。
除无用之官,省生事之故。
绝流遁之繁礼,反民情于太素。
故能翔岐阳之鸣凤,纳虞氏之白环。
苍龙觌于陂塘,龟书出于河源。
醴泉涌于池圃,灵芝生于丘园。
总神灵之贶,集华夏之至欢。
方四三皇而六五帝,曾何周夏之足言。
"《文选》"
◇奏请大臣侍从游幸"《御览》四百五十七题作《表谏齐王》"
善为国者必先治其身,治其身者慎其所习。
所习正则其身正,其身正则不令而行;所习不正则其身不正,其身不正则虽令不从。
是故为人君者,所与游必择正人,所观览必察正象,放郑声而弗听,远佞人而弗近,然后邪心不生而正道可弘也。
季末暗主,不知损益,斥远君子,引近小人,忠良疏远,便辟亵狎,乱生近匿,譬之社鼠,考其昏明,所积以然,故圣贤谆谆以为至虑。
舜戒禹曰「邻哉邻哉」,言慎所近也;周公戒成王曰「其朋其朋」,言慎所与也。
《诗》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可自今以后,御幸式干殿及游豫后园,皆大臣侍从,因从容戏宴,兼省文书,询谋政事,讲论经义,为万世法。
"《魏志·齐王芳纪》"
◇祀五郊六宗及厉殃议
《月令》,季春磔攘大傩,非所以祀皇天也。
夫天道不讠舀,不贰共命,若之何攘之?国有大故,可祈于南郊。
至于祈禳,自宜止于山川百物而巳。
"《通典》五十五"◇明帝谥议
案:外内群寮议宜曰明,余所执难各不同,《书》曰:「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
」《传》曰:「善钧,从众。
」今称明者,可谓众也。
"《书钞》未改本九十四《谥篇》"
◇与夏侯太初难蒋济叔嫂无服论
夫嫂叔宜服,诚自有形,然《小功章》娣、姒、妇为嫂叔文,则恐未是也。
《礼》之正名,母妇异义,今取弟于姒妇之句,以为夫之昆弟,虽省文互体,恐未有及此者也。
凡男女之相服也。
非有骨肉之亲,则有尊卑之敬,受重之报。
今嫂叔同班并列,无父子之降,则非所谓尊卑也;他族之女,则非所谓骨肉也。
是以古人谓之无名者。
岂谓其无嫂叔之字,或无所与为体也?夫有名者,皆礼与至尊为体,而交与正名同接也。
有其体,有其交,故以其名名之,故服之可也。
苟无斯义,其服焉依?夫嫂叔之交,有男女之别,故绝其亲授,禁其通问。
家人之中,男女宜别,未有若嫂叔之至者也。
彼无尊卑之至敬,故交接不可不疏;彼无骨肉之不殊,故交疏而无服,情亦微矣。
"《通典》九十二"
◇韩白论
此两将者,殆蚩尤之敌对,开辟所希有也。
何者为胜也?或曰:「白起为秦将,攻城略地,功多不可胜数,所向无敌,前史以为出奇无穷,欲窥沧海,白起为胜;若夫韩信,断幡以覆军,拔旗以流血,其以取胜,非复人力也。
亦可谓奇之又奇者哉!」白起之破赵军,诈奔而断其粮道,取胜之术,皆此类也。
所谓可奇于不奇之间矣,安得比其奇之又奇者哉?"《书钞》一百十五,《艺文类聚》五十九,《御览》二百七十三"
◇白起论
白起之降赵卒,诈而亢其四十万,岂徒酷暴之谓乎?后亦难以重得志矣。
向使众人皆豫知降之必死,则张虚卷,犹可畏也。
况于四十万被坚执锐哉!天下则降秦之将,头颅似山,归秦之众,骸积成丘,则后日之战,死当死耳,何众肯服,何城肯下乎?是为虽能裁四十万之命,而适足以强天下之战,欲以要一朝之功,而乃更坚诸侯之守,故兵进而自伐其势,军胜而还丧其计。
何者?设使赵众复合,马服更生,则后日之战,必非前日之对也。
况今皆使天下为后日乎?其所以终不敢复加兵于邯郸者,非但忧平原之补袒,患诸侯之扌求至也。
徒讳之而不言耳。
若不悟而不讳,则毋所以远智也。
可谓善战而拙胜。
长平之事,秦民之十五以上者,皆荷戟而向赵矣,秦王又亲自赐民爵于河内。
夫以秦之强,而十五以上死伤过半者,此谓破赵之功小,伤秦之败大,又何称奇哉?若后之役戍不豫其论者,则秦众多矣,降者可致也;必不可致者,本自当战杀,不当受降诈也。
战杀虽难,降杀虽易,然降杀之为害,祸大于剧战也。
"《史记·白起传》集解"
◇冀州论
略言春秋以来,可以海内比而校也。
恭谨有礼,莫贤乎赵衰;仁德忠义,莫贤乎赵盾;纳谏服义,莫贤乎韩起;决危定国,莫贤乎狐偃;勇谋经国,莫贤乎魏绛;达雠为主,莫贤乎祁奚;延誉先生,莫贤乎张老;明智识物,莫贤乎赵武;清直笃义,莫贤乎叔向;聪明肃恭,莫贤乎羊舌职;守信不移,莫贤乎荀息;见利思义,莫贤乎中行穆子;保国捍君,莫贤乎先轸;书法不讳,莫贤乎董狐;分谤和众,莫贤乎郄克;流放能显,莫贤乎冀缺;拔幽进滞,莫贤乎臼季;守义死节,莫贤乎栾恭子;抗言不屈,莫贤乎荀莹;劫略不动,莫贤乎解扬;审听知机,莫贤乎师旷;放而益显,莫贤乎狼《耳覃》;儒雅博通,莫贤乎董仲舒;体恭笃敬,莫贤乎石奋;才兼文武,千金不入私门,莫贤乎窦婴;明君显贤,莫贤乎田叔;证主知分,莫贤乎贯高;忠义正直,莫贤乎鲍子都;謇谔忠谏,莫贤乎王宏。
"《御览》四百四十七"◇九州论
冀州北接燕代。
"《初学记》八"
清河缣总,房子好。
"《御览》八百十八"
安平好枣,中山好栗,魏郡好杏,河内好稻,真定好黎,共汲好漆。
"《艺文类聚》八十六、八十七,《御览》七百六十六、九百六十九;《大观本草》二十二"
◇无为论
天地万物,皆以无为为本。
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不成者也。
阴阳恃以化生,万物恃以成形,贤者恃以成德,不肖恃以免身。
故无之为用,无爵而贵矣。
"《晋书·王衍传》,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云云。 "
◇无名记为民所誉,则有名者也;无誉,无名者也。
若夫圣人,名无名,誉无誉,谓无名为道,无誉为大,则夫无名者,可以言有名矣;无誉者,可以言有誉矣。
然与夫可誉可名者,岂同用哉?此比于无所有,故皆有所有矣。
而于有所有之中,当与无所有相从,而与夫有所有者不同。
同类无远而相应,异类无近而不相违。
譬如阴中之阳,阳中之阴,各以物类,自相求从。
夏日为阳,而夕夜远与冬日共为阴;冬日为阴,而朝昼远与夏日同为阳;皆异于近而同于远也。
详此异同,而后无名之论可知矣。
凡所以至于此者何哉?夫道者,惟无所有者也。
自天地已来,皆有所有矣。
然犹谓之道者,以其能复用无所有也。
故虽处有名之域而没其无名之象,由以在阳之远体,而忘其自有阴之远类也。
夏侯玄曰:「天地以自然运,圣人以自然用。
」自然者,道也。
道本无名,故老氏曰:「强为之名。
」仲尼称:「尧荡荡无能名焉。
」下云「巍巍成功,则强为之名」,取世所知而称耳。
岂有名而更当云无能名焉者邪,夫惟无名,故可得遍以天下之名名之。
然岂其名也哉?唯此足喻而终莫悟,是观泰山崇崛而谓元气不浩芒者也。
"《列子·仲尼篇》注"
◇论语集解叙
叙曰:汉中垒校尉刘向言:「《鲁论语》二十篇,皆孔子弟子记诸善言也。
」太子太傅夏侯胜,前将军萧望之、丞相韦贤、及子玄等传之。
《齐论语》二十二篇,其二十篇中章句颇多于《鲁论》,琅琊王卿、及胶东庸生、昌邑中尉王吉皆以教授,故有《鲁论》,有《齐论》。
鲁共王时,尝欲以孔子宅为宫,坏得《古文论语》。
《齐论》有《问王知道》,多于《鲁论》二篇,《古论》亦无此二篇,分「尧曰」下章「子张问」以为一篇,有两《子张》,凡二十一篇,篇次不与齐、鲁《论》同。
安昌侯张禹,本受《鲁论》,兼讲《齐说》,善者从之,号曰「张侯论」,为世所贵,包氏、周氏章句出焉。
《古论》唯博士孔安国为之训解,而世不传。
至顺帝时,南郡太守马融亦为之训说,汉末大司农郑玄就《鲁论》篇章,考之齐、古为之注。
近故司空陈群、太常王萧、博士周生烈皆为义说。
前世传授师说,虽有异同,不为训解,中间为之训解,至于今多矣,所见不同,互有得失。
今集诸家之善,记其姓名,有不安者,颇为改易,名曰《论语集解》。
光禄大夫关内侯、臣孙邕、光禄大夫臣郑冲、散骑常侍中领军安乡亭侯臣曹义、侍中臣荀ダ、尚书驸马都尉关内侯臣何晏等上。
"《唐石经论语》。 "
◇瑞颂
若稽帝魏武,浚哲钦明文思。
罄民生之俊德,懿前烈之极休。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聿迪明命,肇启皇基。
夫居高听卑,干之纪也;靡德不酬,坤之理也。
故灵符频繁,众瑞仍章。
通政辰修,玉烛告祥。
和风播烈,景星扬光。
应龙游于华泽,凤鸟鸣于高罔。
麒麟依于圃籍,虎类于疆。
鹿之{鹿吴}々,载素其色。
雉之朝ず,亦白其服。
交交黄鸟,信我中ニ。
倏倏嘉苗,吐颖田畴。
"《艺文类聚》九十八"
◇斫猛兽刀铭徒搏不兵,作戒宣丘,用造斯器,螭兽是刘。
制禽允良,昏明时。
永厘厥后,蠲民之灾。
"《艺文类聚》六十。 又《初学记》二十二引《斩虎刀铭》云:「用造斯器,螭虎是斩」。 《类聚》避讳,改「虎」为「猛兽」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