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梁文 卷四十六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全梁文
《全梁文》 卷四十六 严可均辑

◎陶弘景"一"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宋末为诸王侍读,入齐除奉朝请,永明十年解职,大同二年卒,年八十五,赠中散大夫,谥曰贞白先生,有《三礼目录注》一卷,《论语》集注十卷,《真诰》十卷,《本草》十卷,《本草经集注》七卷,《太清草木集要》二卷,《补阙肘后百一方》九卷,《练化杂术》一卷,《太清诸丹集要》四卷,《合丹节度》四卷,《服饵方》三卷,《集》三十卷,《内集》十五卷。

◇云上之仙风赋

缥缈遥裔,互碧海而扬朝霞,凌青烟而溥天际。

出龙门而激水,度葱关以飞雪。

於是汉区动御,月轨惊文。

浮虚入景,登空汛云。

一举万里,曾不浃辰。

此列子有待之风也。

若乃绵括宇宙,包络天维。

周流八极,回环四时。

气值节而动律,位涉巽而离箕。

徒见去来之绪,莫测终始之期。

此大虚无为之风也。

"《艺文类聚》七十八。 "

◇水仙赋淼漫八海,ι汨九河。

中天起浪,分地漫波。

东卷长桑日窟,西斡龙筑月阿。

乃者潼关不壅,石门己开。

导江出汉,浮济达淮。

漳渠水府,包山洞台。

娥英之所游往,琴冯是焉去来。

或穷发送鹏,咸池浴日。

随云濯金浆之,追霞采建木之实。

弄珠於渊客之庭,卷绡乎鲛人之室。

此真矣。

至於碧岩无雾,绿水不风。

飞轩纟引凤,游开驾鸿。

上朝紫殿,还觐青宫。

进麾八老,顾扌力四童。

拊洞阴之磬,张玄圃之敖ギ酎丹穴之酌,荐麟洲之肴。

安期奉枣,王母送桃。

锦旌丽日,羽衣拂霄。

又其英矣。

及秋水方至,层涛架山。

各巡封奥,来赍王言。

选奇於河侯之府,出宝於骊龙之川。

夜光烛月,洪贝充辕。

亦其环矣。

若夫层城瑶馆,缙云琼阁,黄帝所以觞百神也。

涂山石帐,天石翠幕,夏禹所以集群臣也。

岷れ交错,上贯井络,穷汉困曾,横带玉绳。

浸汤泉於桂渚,涌沸壑於金陵。

崩沙转石,惊湍走沫。

绝壁飞流,万丈悬濑。

奔激芒砀之闲,驰骛壶口之外。

逮乎璇纲运极,九六数翻。

用谋西汉,受事龙门。

小周姒后,初会妫前。

平阴钜鹿,再化为渊。

清河渤海,三成桑田。

抚二仪以恻怆,眺万兆以流连。

佥自安於蝣晷,编无羡於鹄年。

皆松下之一物,又奚足以语仙。

嗟乎!循有生之造物,固莫灵於在人。

宁不踵武於象帝,入妙门而自宾。

苟沦形而无晓,与蝼蚁而为尘。

亦有先觉之秀。

独往之英,窥若士於蒙,求吕梁於石城。

从务光於底柱,索龙威於洞庭。

迎九玄於金阙,谒三素於玉清。

更天地而弥固,终逍遥以长生。

"《道藏》尊字号《陶隐居集》、《艺文类聚》七十八。 "

◇授陆敬游十赍文隐居先生遣总事弟子戴垣,"《道藏》本《茅山志》二十一坦"秉策执简,膝授前学弟子吴郡陆敬游,建连石之邑,为栖静处士,策文曰。

咨尔敬游:昔我纡绂帝闱,侍笏梁席,虽迹混教途,而心标逸境,芝田之想,无忘晓夜,濠颍之志,岁月已深,至德有邻,风云相会,尔之来也,爰移两春。

於是褫带青墀,挂冠朱阙,携手东驱,创居兹岭,脉润通水,徙石开基,登崖斫干,越垄负卉,筋力尽於登筑,气血疲乎趋走,肌色憔悴,不以暴露为苦,心魂空慊,宁顾饥寒之弊,栋宇既立,载罹霜暑,于时七稔,经始甫讫,今日之安,尔有勤焉。

君子不独居其荣,仁人必与物同泰,是用邑尔长阿北阪积金山连石之乡,方七十步,涧水属焉,茂尔嘉业,永为华阳上宾,尔其莅之。

"其一"尔以诚悫为性,恬澹为情,质直居本,沈重树志,不邀世才,高谢时俗,权谋诡谲,非意所欲。

今故赍尔为栖静处士,可谓因德立号,克终斯美。

"其二"尔基架馆境,营划援域,堂坛宏敞,楼路通严,官私行止,并有栖憩,缮筑之劳,莫匪尔力,今故赍尔四ニ飞轩,厢廊侧屋,可以安身静卧,显祗遐福。

"其三"

尔奉上惟勤,接下以惠,稼穑艰难,备尝劳苦,货殖之宜,允赡粮服,手足胼胝,未获告休,栉风沐雨,於焉尤切。

今故赍尔苍头一人,厥名多益,可以传代薪水,省息劬剧。

"其四"

尔族惟旧绪,身乃邦闻,道虽一贯,事望宜分。

今故赍尔钢铁如意"原误「铜」,今据《茅山志》校改",可以挥对宾僚,即名立事。

"其五"尔崇教惟善,法无偏执,器服表用,爰寄玩习。

今故赍尔筇竹锡杖,可以振动三界,精祗惮响。

"其六"

尔期诚玄契,违想灵风,至怀所诣,因心则通。

今故赍尔香炉一枚,熏陆副之,可以腾烟紫阁,昭感上司。

"其七"

尔澡形洁藏,肴粮既去,宣导松术"原误「木」,今据《茅山志》改",实资芳醑。

今故赍尔杯盘一具,可以夕挹桂浆,朝承菊露。

"其八"

尔敬事经诰,遵尚楷模,翰墨之用,於是乎在。

今故赍尔大砚一面,纸笔一副之,可以临文写字,对真授言。

"其九"

尔真心内固,清行外彰,涤荡纷秽,表裹雪霜。

今故赍尔石澡灌,手巾为副,可以登斋朝拜,出入盥漱。

"其十"

今赍尔十事,事准前史,可对扬嘉策,循言求理,无或骄惰,以骞斯旨,援笔申怀,敢告处士。

"本集。 "

◇解官表

臣闻尧风冲天,颍阳振饮河之谈,汉德括地,商阴峻餐芝之气。

臣栖迟早日,簪带久年,仕岂留荣,学非待禄,恒思悬缨象阙,孤耕垄下,席月涧门,横琴云际,始奉中恩,得遂丘壑,今便灭影桂庭,神交松友,一出东关,故乡就望,眷然兴念,临波泻泪,臣舟棹已遄,无缘躬诣,不任攀恋之诚,谨奉表以闻。

"本集。 案:《道藏》本《茅山志》一列入齐时。 "

◇与梁武帝启奉旨,左右中书复稍有能者,惟周喜赞。

夫以含心之ぼ,实伺夹锺吐气,今既自上体妙,为下理用成工,每惟申锺王论於天下,进艺方兴,所恨臣沈朽,不能钻仰高深,自怀叹慕。

前奉神笔三纸,并今为五,非但字字注目,乃画画抽心,日觉遒媚,转不可说,以酬昔岁,不复相类,正此即为楷,何复多寻锺王。

臣心本自敬重,今者弥增爱服,俯仰悦豫,不能以不启,适伏蒙给二卷,伏览标帖,皆如圣旨,既不显垂允少留,不能久停,已就摹"《道藏》本《茅山志》「摹」下有「索」字"者一段未毕不赴,今信纸卷,先已经有,兼多他杂,无所复取,亦请伺俱了日奉送,兼此诸书,是篇章体,臣今不辨,复得习,惟愿细书如《乐毅论》、《太师箴》例,依仿以写经传,永存冥显"《道藏》本《茅山志》作「题」"中精要而己。

"同上。 "

《乐毅论》,愚心近甚疑是摹,而不敢轻言,今旨以为非真,窃自信颇涉有悟。

《箴赞》过为沦弱。

许静素段,遂蒙永给,仰铭矜奖,益无以喻。

如此书虽不在法例,而致用理均,背间细楷"原误「皆」,今据《茅山志》改",兼复两玩。

先於都遇得飞白一卷,云是逸少好迹,臣不尝别见,无以能辨,惟觉势力惊绝,谨以上呈,於臣非用,脱可充阁,愿仍以奉上。

臣昔於冯"《茅山志》作「马」"澄处,见逸少正书目录一卷,澄云:右军《劝进》、《洛神》赋诸书十余首,皆作今"原误「金」,据《茅山志》改"体,惟《急就章》二篇,古法紧细。

近脱忆此语,当时零落,已不复存。

澄又云:帖注出装者,皆拟赍诸王及朝士。

臣近见三卷首帖,亦谓已久分本,不敢识此,正复希於三卷中一二条,更得出"原脱,今据《茅山志》补"预装之例耳,天旨遂复顿给先卷,下情益用悚息。

近初见卷题云二十三四,已欣其多,今者赐书第至二百七十,惋讶无已。

天府如海,非一瓶所汲,良用息心。

前后都已蒙见大小五卷,於野拙之分,实以过幸,若非殊恩,岂可觖望,愚固本博涉而不能精,昔患无书可看,乃愿作主书史,晚爱隶法,又羡典掌之人;尝言人生数纪之内,识解不能周流天壤,惟"《茅山志》「惟」上有「区区」二字"充恣五欲,实可愧耻,每以为得作才鬼,亦当胜於顽仙,至今犹然,使"《茅山志》作「始」"欲翻之。

自无射以后,国政方殷,山心歉默,不敢复以虚闲尘触,谨於此题事,遂成烦黩,伏愿圣慈,照录诚慊。

第一卷中,有杂迹谨疏注一"《茅山志》作「如」"别,恐未允,愚衷并窃所摹者,亦以上呈。

近十余日,精虑悚悸无宁,涉事遂至淹替,不宜复待填毕,余条并非用,唯《叔夜》威辇二篇,是经书体式,追以单郭为恨,伏案卷上第数甚为不少,前旨惟有四卷,此似是宋元嘉中撰集,当由自后多致散失。

逸少有名之迹,不过数首,《黄庭》。

《劝进》、《像赞》、《洛神》,此等不审犹得存者?

第二十三卷,今见有十二条在别纸,"《茅山志》此九字是小注"案此卷是右军书,惟有八条,前《乐毅论》书,乃极劲利,而非甚用意,故颇有坏字。

《太师箴》、《大雅吟》用意甚至,而更成小拘束,乃是书扇头屏风好体,其余五片,无的可称。

「臣涛言」一纸。

"此书乃不恶,而非右军,又不识谁(「谁」字原脱,今据《茅山志》补"迹,又似是摹。

)「给事黄门」二纸,「治廉沥」一纸。

"是子敬书,亦似摹迹。 "后又「治沥狸骨方」一纸。

"是子敬书,亦是摹迹。 右四条非右军书。 ""案:「右四条」云云,《茅山志》跳行低一格另起"第二十四卷,今见有二十一条在,"《茅山志》此后作小字注"案此卷是右军书者,唯有十一条,皆非甚合迹,兼多漫抹,於摹起难复委曲,"「皆非」以下三句十六字,《茅山志》作小字注"前「黄初三年」一纸,"是后人学右军"「缪袭告墓文」一纸。

"是许先生书。 "「抱怀幽痛」一纸。

"是张澄书。 "「五月十一日」一纸。

"是摹王珉书被油。 "「尚想黄绮」一纸,遂结滞一纸。

"凡二篇,并人所学,甚拙恶。 "「不复展」一纸。

"是子敬书。 」"「便复改月」一纸,"是张翼书。 "「五月十五日繇白」一纸,"亦是王珉书。 "「治效方」一纸,"是谢安书。 "右十条非右军书,伏恐未垂,许以区别,今谨上"许先生任静书"如"「许先生」六字,原作小字注,今据《茅山志》订正"别,比方即可知。

王珉张翼张澄谢安书,公家应有。

伏览书,前意虽止二六,而规矩必周,后书不出二百,亦褒贬大备,一言以蔽,便书情极顿,使元常老骨,更蒙荣造,子敬懦肌,不沈泉夜,唯逸少得进退其间,则玉科显然可观,若非圣证品析"原作「折」,今据《茅山志》改",恐爱附近习之风,永遂沦迷矣。

伯英既称草"原误「学」,今据《茅山志》改"圣,元常亦自隶绝,论旨所谓殆同一机神,实旷世莫继。

斯理既明,诸画虎之徒,常自就辍笔,反古归真,方弘盛世。

愚管见预闻,喜佩无届,比世皆尚子敬"原衍「书」字,今据《茅山志》删。 "、元常,继以齐代,名实脱略,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於逸少亦然,非排弃所可黜,涅而不淄,不过数族,今奉此论,自舞自蹈,未足逞泄,愿以所摹窃示。

洪远、思旷,此二人皆是均思者,必当赞仰踊跃,有盈半之益。

臣与洪远,虽不相识,从子翊、以学往来,因之有会,但既在阁,恐或已应闻知。

摹者所装字大小不堪均调,郭看乃尚可,恐笔意大殊,此篇方传千载,故宜令迹随矣,所奉三"纸,此字原脱,今据《茅山志》补"伏循字迹,大觉劲密。

窃恐既以言发意,意则应言,而心随意运,手与笔会,故益得谐称,下情欢仰,宝奉愈至。

世论咸云江东"此字原脱,今据《茅山志》补"无复锺迹,常以叹息,皆伫望中原廓清,太丘之碑,可就摹采。

今论旨云,真迹虽少,可得而推。

是犹有存者,不审可复几字?既无出见理,冒愿得工人摹填数行,脱蒙见赐,实为过幸。

又逸少学锺,势巧形密,胜於自运。

不审此例复有几纸?来旨以「黄庭」「像赞」等诸文,可更有出给理。

自运之迹,今不复希,请学锺妙,仰惟殊恩。

逸少自吴兴以前诸书犹未称,凡厥好迹,皆是向会稽时永和十许年中者,从失郡告灵不仕以后,略不复自书,皆使此一人,世中不能别,见其缓异,呼为末年书。

逸少亡后,子敬年十七八,全放此人书,故遂成与之相似。

今圣旨标显,足使众识顿悟,於逸少无末年之讥。

阮研,近闻有一人学研书,遂不复可别。

臣比郭摹所得,虽粗写字形,而无复其用笔迹势。

不审前后诸卷一两条谨密者,可得在出装之例,复蒙垂给至年末间否?此泽自天,直以启审,非敢必觊。

"并《法书要录》。 "

◇进周氏冥通记启

某启,去十月将末,忽有周氏事,既在斋禁,无由即得启闻,今谨撰事迹凡四卷,如别上呈,但某覆鄣疑网,不早信悟,追自悼咎,分贻刻责,渊文口具陈述,伏愿宥以暗惰,谨启。

"案《道藏》本《周氏冥通记》一有「十二月十六日」六字""本集。 "

◇与从兄书

仕宦期四十左右作尚书郎,即抽簪高迈;今三十六,方作奉朝请。

头颅可知,不如早去。

"本集"

◇与亲友书畴昔之意,不愿处人间,年登四十,毕志山薮;今已三十六矣,时不我借。

知几其神乎,毋为自苦也。

"本集。 "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晖,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艺文类聚》三十七。 "

◇答虞中书书

栖六翮於荆枝,望绮云於青汉者,有日于兹矣;而春华来被,草石开鲜,辞动情端,志交衿曲,信知邻德之谈,无虚往牍。

夫子虽迹躔朱ト,而心期岱岭,岂但散发乎高岫,以将飞霜於绝谷,良为钦哉?野人幸得托形崇阜,息影长林,每对月流叹,临风轸慨,徒事累可豁,而发容难待,自非齐生死於一致者,孰不心热者乎?举世悠悠,孰云同此?傥遇知己,相与共忧。

来虞公,兹焉可迈,何为栖栖,空劳鼓缶,迨及暇日,有事还童,不亦皎洁当年,而无忸前修也。

"《艺文类聚》三十七。 "

◇答赵英才书

子架学区中,飞才甸外,不宜扫门觅仕,复懒弹铗求通,故偃蹇园巷,从容郊邑,昔所谓忧宾者,此其是乎!岩下鄙人,守一介之志,非敢蔑荣嗤俗,自致云霞,盖任性灵而直往,保无用以得闲,垄薪井汲,乐有余欢,切松煮术,此外何务。

然亦以天地栋宇,万物同於一化,死生善恶,未之能闻。

"《艺文类聚》三十七。 "

◇答朝士访仙佛两法体相书某等白,尝窃观仙书,辄嗟欣忘倦,徒羡其文,莫测其理。

寻七尺之体,既同禀太始,俱服五常,以何因缘,独超青云而弊金石者乎?先生领袖玄门,学穷仙苑,必有以竭其川岸,请略闻雅说。

隐居答曰:至哉嘉讯!岂蒙生所辩。

虽然,试言之。

若直推竹柏之匹桐柳者,此本性有殊,非今日所论;若引庖刀汤稼从养溉之功者,此又止其所从,终无永固之期。

夫得仙者,并有异乎?此但斯族复有数种,今且谈其正体。

凡质象所结,不过形神,形神合时,则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其非离非合,佛法所摄,亦离亦合,仙道所依。

今问以何能而致此仙,是铸炼之事极,感变之理通也。

当埏埴以为器之时,是土而异於土,虽燥未烧,遇湿犹坏,烧而未熟,不久尚毁,火力既足,表里坚固,河山可尽,此形无灭。

假令为仙者,以药石炼其形,以精灵莹其神,以和气濯其质,以善德解其缠,众法共通,无碍无滞,欲合则乘云驾龙,欲离则尸解化质,不离不合,则或存或亡,於是各随所业,道进学,渐阶无穷,教功令满,亦毕竟寂灭矣。

"《艺文类聚》七十八。 "

◇答释昙鸾书"案:唐释法琳《辩正论》引作《答大鸾法师书》"

去月耳闻音声,兹辰眼受文字,将由顶礼岁积,故使真应来仪,正尔整拂藤蒲,具陈"《辩正确》引作「采汲」"花水,端襟敛思,伫聆警锡也。

"《续高僧传》。 《辩正论》有《弟子华阳陶弘景和南》九字"

◇寻山志"《道成长藏》本《华阳掏隐居集》一有「年十五作」四字"

倦世情之易挠,乃杖策而寻山,既沿幽以达峻,实穷阻而备艰。

渺游心其未已,方际夕乎云根。

欣夫得志者忘形,遗形者神存。

於是散发解带,盘旋岩上。

心容旷朗,气宇调畅。

玄虽远其必存,累无大而不忘。

害马之弊既去,解牛之刀乃王。

物我之情虽均,因以济吾之所尚也。

若夫飞声西岳,邀利东陵,楚湘之洁,吴江之矜。

轻死重气,名贵於身。

迷真晦道,余所弗丞。

袭衣缝掖,端委章甫。

徘徊廊庙,趋翔庭宇。

传氏百王,流芳世绪。

负德叨荣,吾未敢许。

尔乃荆门昼掩,蓬户夜开,室迷夏草,径惑春苔。

庭虚月映,琴响风哀。

夕鸟依檐,暮兽争来。

时复历近垄,寻远峦。

坐盘石,望平原。

日负嶂以共隐,月披云而出山。

风下松而含曲,泉潆石而生文。

草藿藿以拂露,鹿飙飙而来群。

扪虚萝以入谷,傍洪潭而比清。

照石壁以端色,攀桂枝而齐贞。

亟扈兰而佩蕙,及春之未鸣。

且含怀以屏气,待惠风而舒情。

乃乘兴而遂往,遵岩路以远游,伫天维而В思,憋恍忽而莫求。

眺回江之淼漫,眩迭嶂之相稠。

日斜云而色黛,风过水而安流。

触岩而起,值阔达而成洲。

石孤耸而独绝,岸悬天而似浮。

缘磴道其过半,魂渺渺而无忧。

悟伯昏之倜宕,蹑千仞而神休。

遂乃凌岩峭,至松门。

背通林,面长源。

右联山而无际,左凭海而齐天。

竹泫泫以垂露,柳依依而迎蝉。

鸥双双以赴水,鹭轩轩而归田。

赴水兮泛滥,归田兮翱翔。

此漭滥之足乐,意斯龄之不长。

悼茵蟪之危促,羡灵椿兮未央。

虽鹏之异类,托逍遥乎一方。

愿敷衽以远诉,思扣朝而陈辞。

至赤城兮一憩,遇王子而宿之。

仰彭狷兮弗远,必长年兮可期。

及榆光之未暮,将寻山而采芝。

去采芝兮入深涧,深涧幽兮路窈窕。

窈窕路兮终无曙,深涧深兮未曾晓。

高松上兮亟停云,低萝下兮屡迷鸟。

鸟迷萝兮缤缤,云停松兮纷纷。

停云游兮安泊,离鸟楼兮索群。

嗟群泊其无所,思参差而谁闻。

既穷目以无阂。

"缺一句。 "问渔人以前路,指示余以蓬莱。

曰果尔以寻山之志,馆尔以招仙之台。

"缺一句。 "就瀛水以通怀。

谓万感其已会,亦千念而必谐。

竟莫知其所跻,"缺一句。 "反无形於寂寞,长超忽乎尘埃。

"《道藏》尊字《陶隐居集》,《艺文类聚》三十六。 "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