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晋文 卷九十五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全晋文
《全晋文》 卷九十五 严可均辑

◎潘尼"二"

◇安身论

盖崇德莫大乎安身,安身莫尚乎存正,存正莫重乎无私,无私莫深乎寡欲。

是以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笃其志而后行。

然则动者,吉凶之端也;语者,荣辱之主也;求者,利病之几也;行者,安危之决也。

故君子不妄动也,动必适其道;不徒语也,语必经于理;不苟求也,求必适于义;不虚行也,行必由于正。

夫然,用能免或系之凶,享自天之。

故身不安则殆,言不从则悖,"《艺文类聚》「从」作「顺」。 "交不审则惑,行不笃则危。

四者行乎中,则忧患接乎外矣。

忧患之接,必生于自私,而兴于有欲。

自私者不能成其私,有欲者不能济其欲,理之至也。

欲苟不济,能无争乎?私苟不从,能无伐乎?人人自私,家家有欲,众欲并争,群私交伐。

争,则乱之萌也;伐,则怨之府也。

怨乱既构,危害及之,得不惧乎?

然弃本要末之徒,恋进忘退之士,莫不饰才锐智,抽锋擢颖,倾侧乎势利之交,驰骋乎当涂之务。

朝有弹冠之朋,野有结绶之友,党与炽于前,荣名扇其后。

握权,则赴者鳞集;失宠,则散者瓦解;求利,则托刎颈之欢;争路,则构刻骨之隙。

于是浮伪波腾,曲辩云沸,寒暑殊声,朝夕异价,驽蹇希奔放之迹,铅刀竞一割之用。

至于爱恶相攻,与夺交战,诽谤尊沓,毁誉纵横,君子务能,小人伐技,风颓于上,俗弊于下。

祸结而恨争也不强,患至而悔伐之未辩,大者倾国丧家,次则覆身灭祀。

其故何邪?岂不始于私欲而终于争伐哉!

君子则不然。

知自私之害公也,然后外其身;知有欲之伤德也,故远绝荣利;知争竞之遘灾也,故犯而不校;知好伐之招怨也,故有功而不德。

安身而不为私,故身正而私全;慎言而不适欲,故言济而欲从;定交而不求益,故交立而益厚;谨行而不求名,故行成而名美。

止则立乎无私之域,行则由乎不争之涂,必将通天下之理,而济万物之性。

天下犹我,故与天下同其欲;己犹万物,故与万物同其利。

夫能保其安者,非谓崇生生之厚而耽逸豫之乐也,不忘危而已。

有期进者,非谓穷贵宠之荣而藉名位之重也,不忘退而已。

存其治者,非谓严刑政之威而明司察之禁也,不忘乱而已。

故寝蓬室,隐陋巷,披短褐,茹藜藿,环堵而居,易衣而出,苟存乎道,非不安也。

虽坐华殿,载文轩,服黼绣,御方丈,重门而处,成列而行,不得与之齐荣。

用天时,分地利,甘布衣,安薮泽,沾体涂足,耕而后食,苟崇乎德,非不进也。

虽居高位,飨重禄,执权衡,握机秘,功盖当时,势侔人主,不得与之比逸。

遗意虑,没才智,忘肝胆,弃形器,貌若无能,志若不及,苟正乎心,非不治也。

虽繁计策,广术艺,审刑名,峻法制,文辩流离,议论绝世,不得与之争功。

故安也者,安乎道者也。

进也者,进乎德者也。

治也者,治乎心者也。

未有安身而不能保国家,进德而不能处富贵,治心而不能治万物者也。

然思危所以求安,虑退所以能进,惧乱所以保治,戒亡所以获存也。

若乃弱志虚心,旷神远致,徙倚乎不拔之根,浮游乎无垠之外,不自贵于物而物宗焉,不自重于人而人敬焉。

可亲而不可慢也,可尊而不可远也。

亲之如不足,天下莫之能狎也;举之如易胜,而当世莫之能困也。

达则济其道而不荣也,穷则善其身而不闷也,用则立于上而非争也,舍则藏于下而非让也。

夫荣之所不能动者,则辱之所不能加也;利之所不能劝者,则害之所不能婴也;誉之所不能益者,则毁之所不能损也。

今之学者诚能释自私之心,塞有欲之求,杜交争之原,去矜伐之态,动则行乎至通之路,静则入乎大顺之门,泰则翔乎寥廓之宇,否则沦乎浑冥之泉,邪气不能干其度,外物不能扰其神,哀乐不能荡其守,死生不能易其真,而以造化为工匠,天地为陶钧,名位为糟粕,势利为埃尘,治其内而不饰其外,求诸己而不假诸人,忠肃以奉上,爱敬以事亲,可以御一体,可以牧万民,可以处富贵,可以居贱贫,经盛衰而不改,则庶几乎能安身矣。

"《晋书·潘尼传》,又略见《艺文类聚》二十三。 "

◇乘舆箴"并序"

《易》称「有天地然后有人伦,有父子然后有君臣」。

传曰:「大者天地,其次君臣。

」然君臣父子之道,天地人伦之本,未有以先之者也。

故天生蒸人而树之君,使司牧之,将以导群生之性,而理万物之情。

岂以宠一人之身,极无量之欲,如斯而已哉!夫古之为君者,无欲而至公,故有茅茨土阶之俭;而后之为君,有欲而自利,故有瑶台琼室之侈。

无欲者,天下共推之;有欲者,天下共争之。

推之之极,虽禅代犹脱屣;争之之极,虽劫杀而不避。

故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安可求而得,辞而已者乎!

夫修诸己而化诸人,出乎迩而见乎远者,言行之谓也。

故人主所患,莫甚于不知其过;而所美,莫美于好闻其过。

若有君于此,而曰予必无过,唯其言而莫之违,斯孔子所谓其庶几乎一言而丧国者也。

盖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虽以尧、舜、汤、武之盛,必有诽谤之木,敢谏之鼓,盘杵之铭,无讳之史,所以闲其邪僻而纳诸正道,其自维持如此之备。

故箴规之兴,将以救过补阙,然犹依违讽喻,使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自诫。

先儒既援古义,举内外之殊,而高祖亦序六官,论成败之要,义正辞约,又尽善矣。

自《虞人箴》以至于《百官》,非唯规其所司,诚欲人主斟酌其得失焉。

《春秋传》曰「命百官箴王阙」,则亦天子之事也。

尼以为王者膺受命之期,当神器之运,总万机而抚四海,简群才而审所授,孜孜于得人,汲汲于闻过,虽廷争面折,犹将祈请而求焉。

至于箴规,谏之顺者,曷为独阙之哉?是以不量其学陋思浅,因负担之余,尝试撰而述之。

不敢斥至尊之号,故以「乘舆」目篇。

盖帝王之事至大,而古今之变至众,文繁而义诡,意局而辞野,将欲希企前贤,仿佛崇轨,譬犹丘坻之望华岱,恒星之系日月也,其不逮明矣。

颂曰:

元元遂初,芒芒太始。

清浊同流,玄黄错寺。

上下弗形,尊卑靡纪。

赫胥悠哉,大庭尚矣。

皇极肇建,两仪既分。

彝伦永序,万邦纠纷。

国事明王,家奉严君。

各有攸尊,德用不勤。

羲农已降,暨于夏殷。

或禅或传,乃质乃文。

太上无名,下知有之。

仁义不存,而人归孝慈。

无为无执,何欲何思?忠信之薄,礼刑实滋。

既誉既畏,以侮以欺。

作誓作盟,而人始叛疑。

煌煌四海,蔼蔼万乘,匪贤焉倚,匪誓焉凭?左辅右弼,前疑后丞。

一日万机,业业兢兢。

夫出其言善,则千里是应;而莫余违,亦丧邦有征。

枢机之动,式以废兴。

殷监不远,若之何勿惩!

且厚味腊毒,丰屋生灾。

辛作璇室,而夏兴瑶台。

糟丘酒池,象箸玉杯。

厥肴伊何?龙肝豹胎。

惟此哲妇,职为乱阶。

殷用丧师,夏亦不恢。

是以帝尧在位,茅茨不翦。

周文日昃,昧旦丕显。

夫德如毛,而或举之者鲜。

故《汤》有惭德,《武》未尽善。

下世道衰,末俗化浅。

耽乐逸游,荒淫沈湎。

不式古训,而好是佞辩;不遵王路,而覆车是践。

成败之效,载在先典。

匪唯陵夷,厥世用殄。

故曰树君如之何?将人是司牧。

视之犹伤,而知其寒燠。

故能抚之斯柔,而敦之斯睦;无远不怀,靡思不服。

夫岂厌纵一人,而玩其耳目;内迷声色,外荒驰逐;不修政事,而终于颠覆?昔唐氏授舜,舜亦命禹。

受终纳祖,丕承天序。

放桀惟汤,克殷伊武。

故禅代非一姓,社稷无常主。

四岳三涂,九州之阻。

彭蠡、洞庭,殷商之旅。

虞夏之隆,非由尺土。

而纣之百克,卒于绝绪。

故王者无亲,唯在择人。

倾盖惟旧,白首乃新。

望由钓夫,伊起有莘。

负鼎鼓刀,而谋合圣神。

□□□□□□□□夫岂借官左右,而取介近臣。

盖有国有家者,莫云我聪,或此面从;或谓我智,听受未易。

甘言美疾,鲜不为累。

由夷逃宠,远于脱屣。

柰何人主,位极则侈?

知人则哲,惟帝所难。

唐朝既泰,四族作奸。

周室既隆,而管、蔡不虔。

匪我二圣,孰弭斯患?若九德咸受,俊在官,君非臣莫治,臣非君莫安。

故《书》美康哉,而《易》贵金兰。

有皇斯国,敢告纳言。

"《晋书·潘尼传》,又略见《艺文类聚》十一。 "◇灯箴序

夫水火者,所以佐理天地、清成大化也。

在天则日月丽焉,在地则水火存焉。

"《御览》八百六十九"◇戴侍中铭

雅论弘博,逸藻波腾。

"《书钞》"

◇益州刺史杨恭侯碑

君□干灵之醇德,挺一世之殊量,禀天然不渝之操,体兰石芳坚之质。

夫其器膺弘济,智能周达,穷不怨否,显不矜泰。

覆行则为模楷,吐言则成隐括。

德实充于内,而光华发乎外也。

君发迹州国,委质明主,自景皇帝摄政,文皇帝继业,值天下多虞,疆场未静。

以君先帝所拔,怀宝后时,而深达远识,有经国之量,故为腹心谋臣,而监度政事焉。

君出则简练熊罴,职司是图;入则从容讽议,尽规帷幄。

其所以进可替否、决疑定策者,皆言效于既往,而事简于帝心。

君再临司官,三抚名郡,方将宣文德以来远,建武功于所牧。

铭曰:天生蒸民,有类有则。

诞育恭表,应期秀特。

文兼六行,武备七德。

忠肃弘毅,柔嘉温克。

机事无瑕,临疑不惑。

我谋既精,我化既清。

泽流河朔,勋著王庭。

西南未夷,侯其是宁。

上天不惠,早世潜灵。

"《艺文类聚》五十"

◇给事黄门侍郎潘君碑

君遇孙秀之难,阖门受祸,故门生感覆醢以增恸,乃树碑以纪事。

◇潘岳碑

君深达治体,垂化三宰。

"《文选》任《王文宪集·序》注"◎潘滔

滔字阳仲,尼从子。

惠帝时为太子洗马散骑侍郎。

怀帝时,东海王越以为司马,转长史,迁河南尹。

◇遗王接书挚虞、卞玄仁并谓足下应和鼎味,可无以应秀才行。

"《晋书·王接传》。 永宁初举秀才,友人荥阳潘滔遗接书。 "◎顾荣

荣字彦先,吴国吴人,吴丞相雍孙。

仕吴为黄门侍郎太子辅义都尉。

入晋拜郎中,历尚书郎,太子中舍人廷尉正。

赵王伦篡位,迁大将军长史。

伦败,齐王ぁ召为大司马主簿,转中书侍郎,封嘉兴伯,转太子中庶子。

长沙王召为骠骑长史,转成都王颖丞相从事中郎,入兼侍中。

惠帝西迁,避乱还吴。

陈敏据江东,以为右将军丹阳内史;寻起兵攻敏,事平,复迁吴。

怀帝征侍中,不就。

元帝为安东将军,以为军司马,加散骑常侍。

永嘉六年卒,表赠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元;及帝即晋王位,追封为公。

有集五卷。

◇上安东将军笺谏为郑贵嫔祈祷废事

昔文王父子兄弟乃有三圣,可谓穷理者也。

而文王日晏不暇食,周公一沐三握发,何哉?诚以一日万机,不可不理;一言蹉跌,患必及之故也。

当今衰季之末,属乱离之运,而天子流播,豺狼塞路,公宜露营野次,星言夙驾,伏轼怒蛙以募勇士,悬胆于庭以表辛苦。

贵嫔未安,药石实急;祷祀之事,诚复可修;岂有便塞参佐白事,断宾客问讯?今强贼临境,流言满国,人心万端,去就纷纭。

愿冲虚纳下,广延俊彦,思画今日之要,塞鬼道淫祀,弘九合之勤,雪天下之耻,则群生有赖,开泰有期矣。

"《晋书·顾荣传》"

◇上书言南土人士陆士光贞正清贵,金玉其质;甘季思忠款尽诚,胆干殊快;殷庆元质略有明规,文武可施用;荣族兄公让明亮守节,困不易操;会稽杨彦明、谢行言皆服膺儒教,足为公望;贺生沈潜,青云之士;陶恭兄弟才干虽少,实事极佳。

凡此诸人,皆南金也。

"《晋书·顾荣传》。 荣又言云云,书奏,皆纳之。 "◇与亲故书

传长虞为司隶,劲直忠果,劾按惊人;虽非周才,偏亮可贵也。

"《晋书·傅咸传》"

◇与杨彦明书

吾为齐王主簿,恒虑祸及,见刀与绳,每欲自杀,但人不知耳。

"《晋书·顾荣传》"◇与乡人书

士光气裁属,虑其性命,言之伤心矣。

"《晋书·陆晔传》"

◎顾和

和字君孝,荣族子。

王导为扬州,辟从事,累迁司徒掾;寻为长水校尉东海王冲主簿。

永昌初,除司徒左曹掾。

太宁初,王敦请为主簿,迁太子舍人、车骑参军、护军长史。

王导为扬州,请为别驾,迁散骑侍郎。

司空郄鉴请为长史,领晋陵太守。

咸康初拜御史中丞,迁侍中,转吏部尚书,徙领军将军、太常卿、国子祭酒。

康帝时迁尚书仆射,更拜银青光禄大夫,领国子祭酒,迁尚书令。

太和七年逊位,拜左光禄大夫。

卒赠侍中司空,谥曰穆。

有集五卷。

◇议祀南北郊表

太始中,合二至之祀于二郊。

北郊之月,古无明文,或以夏至,或同用阳复。

汉光武正月辛未,始建北郊,此则与南郊同月。

及中兴草创,百度从简,合北郊于一丘。

宪章未备,权用斯礼,盖时宜也。

至咸和中,议别立北郊,同用正月。

魏承后汉,正月祭天以地配,而称《周礼》三王之郊,一用夏正。

"《宋书·礼志三》。 康帝建元元年,将北郊,有疑议。 太常顾和表云云,于是从和议。 "

◇表济南王宜夺服

为人后者,降其所生,夺天属之性,明至公之义。

降杀节文,著于周典。

案济南王统,昔为庶母居庐持重,违冒礼度,肆其私情,宜以礼夺服。

"《通典》八十二。 穆帝永和中,尚书令顾和表云云。 "

◇上言拜三公不应设乐服冕

临轩拜三公,不应有乐。

和云《礼》无其文。

案卫宏撰汉仪,拜丞相亦无乐。

古之燕飨有乐者,以畅宾主之欢耳。

今拜三公,事毕于阶庭,礼成于拜立,欢宴未交,无事于乐。

又案六冕之服,主于祭祀,唯婚特用之,他事未见服冕者;故拜公不应服冕。

"《通典》七十一,咸康三年。 "

◇谏假保母周氏名号疏

周保圣躬,不遗其勋,第舍供给拟于戚属,恩泽所加已为过隆。

若假名号,记籍未见明比。

惟汉灵帝以乳母赵娆为平氏君,此末代之私恩,非先代之令典。

且君举必书,将轨物垂则。

书而不法,后嗣何观!"《晋书·顾和传》"

◇奏复冕旒旧章

旧冕十有二旒,皆用玉珠,今用杂珠等,非礼。

若不能用玉,可用白璇珠。

"《晋书·顾和传》。 中兴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 和奏,成帝下太常改之。 "◇奏劾谢尚擅杀陈干事

尚先劾奸赃罪,入甲戍赦,听自首减死。

而尚近表云包藏奸猾,辄收行刑。

事状自郡,非犯军戎,不由都督。

案尚蒙亲贤之举,荷文武之任,不能为国惜体,平心听断,内挟小憾,肆其威虐,远近怪愕,莫不解体。

尚忝外属,宥之有典,至于下吏,宜正刑辟。

"《晋书·顾和传》"

◇奏禁丧服违制

礼所以轨物成教,故有国家者莫不崇正明本,以一其统,斯人伦之纪,不二之道也。

为人后者,降其所出,夺天属之性,显至公之义,降杀节文,著于周典。

案汝南王统为庶母居庐服重,江夏公卫崇本由疏属,开国之绪,近丧所生,复行重制,违冒礼度,肆其私情。

闾阎许其过厚,谈者莫以为非,则政道陵迟由乎礼废,宪章替始于容违。

若弗纠正,无以齐物。

皆可下太常夺服。

若不祗王命,应加贬黜。

"《晋书·顾和传》"

◇奔丧议

案《礼记》曾子问:「父母之丧,既引及涂,闻君薨,如之何?」《谷梁传》曰:「周人、鲁人各有丧,周人吊。

鲁人不吊,周人虽有丧,遣人可也。

鲁人当亲行事,故不吊也。

」"《通典》八十,康帝建元初,尚书仆射顾和议。 "

◎苏宙宙,赵国人。

泰始末,太守曹志召为功曹,后迁镇东司马。

元康中入为国子博士。

◇移国子博士自理

郡将曹公昔临弊国,见接有布衣之交,高游尽欢,谓千年可毕。

不意后会,逼为功曹,寻被州召,不为公察孝也。

欲深其罪,崇饰虚名,以惑明时。

宙虽不德,数受教于君子,宁有故将之丧,而忘奔赴之哀,过蒙殊恩,忝佐方岳,衔命守制,无因致身。

礼闻父母丧,不得奔赴,为位敛发成踊袭,割孝子之心,以终君之命,谓之礼也。

往闻丧设尽哀,仰则先哲,俯顺王度,仪型古典,不失旧物。

若此为罪,不敢逃刑。

闻凶则因发健步,书吊嫡孙。

健步回说,丧己还东阿,留书付其从子综。

宙寻被召为博士,王事敦我,不皇启处。

如宙凶薄,天讨其罪,孤独无子,代之哀人也。

案《谷梁传》曰:「周人有丧,鲁人有丧,周人吊,鲁人不吊。

鲁人曰:『吾君亲之者也,使大夫则不可。

』」周人丧,鲁人不吊,是其下成康未为久也。

礼无臣祭君之文,时俗之所行,非先王之令典也。

庶子不得祭父。

臣之祭君也,求之礼传,无吊祭之文。

"《通典》九十九"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