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惠帝帝讳衷,字正度,武帝第二子。
泰始三年立为皇太子,太熙元年四月即位。
改元十:永熙、永平、元康、永康、永宁、太安、永安、建武、永兴、光熙,在位十七年,谥曰孝惠皇帝。
◇以司马越、杨邈为太子侍从诏"永熙元年八月"
陇西王世子越、驸马都尉杨邈并可奉朝请,侍从左右,与太子游处。
"《书钞》五十八引《晋起居注》"◇改元永平诏
朕夙遭不造,淹恤在疚。
赖祖宗遗灵,宰辅忠贤,得以眇身托于群后之上。
昧於大道,不明于训,战战兢兢,夕惕若厉。
乃者哀迷之际,三事股肱,惟社稷之重,率遵翼室之典,犹欲长奉先皇之制,是以有永熙之号。
然日月逾迈,已涉新年。
开元易纪,礼之旧章。
其改永熙二年为永平元年。
"《晋书·惠帝纪》"
◇秘书监诏"永平元年二月戊寅"秘书综理经籍,考核古今,课试署吏,领四百人,直专其事,然后精详,中书自有职务,相连统摄,省事付丞,理必未尽。
"《书钞》五十七引《晋起居注》,又引王隐《晋书》,惠帝永平元年诏。 "
◇封董猛为武安侯诏"元年"
中常侍董猛,固让封邑,其封为武安侯。
猛前求余户封三兄,今皆封为亭侯。
"《御览》二百一引《晋起居注》"
◇以张华为中书监诏"元年"
华体良清粹,才识经济。
前任中书,有思谋之勤。
机密之要,宜得其才。
以华为中书监,加侍中。
"《书钞》五十七引王隐《晋书》"
◇以汝南王亮为太宰诏"元康元年三月丙寅"
大司马、汝南王亮体道冲粹,通识政理,宣翼之绩显於本朝,《二南》之风流於方夏,将凭远猷,以康王化。
其以亮为太宰、录尚书事,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增掾属十人,给千兵百骑,与太保卫对掌朝政。
"《晋书·汝南王亮传》"
◇以王浑录尚书事诏"元年"
司徒王浑,秉德忠正,器量弘远。
历位内外,文武勋庸。
著在方策,宜参弼机衡,以亮天工。
其令禄尚书事。
"《御览》二百十七《书钞》五十九引《晋起居注》"
◇为楚王玮发哀诏元年六月乙丑
周公决二叔之诛,汉武断昭平之狱,所不得已者。
廷尉奏玮已伏法,情用悲痛,吾当发哀。
"《晋书·楚王玮传》"
◇以张华为仪同诏"元年"
中书监光禄大夫张华,历世腹心,情所凭赖。
故畴其勋绩,使仪同三司。
而虚冲挹损,难违高尚。
其以华为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本职如故,又给亲信满百人。
"《御览》二百四十三引《晋起居注》。 又书钞五十二引王隐《晋书》两条。 "
◇报陆机表荐张畅诏元年畅既为是人所称,便差代。
"《御览》二百五十三"
◇王戎开府诏"元年"
尚书仆射、光禄大夫王戎,清虚履道,谋猷冲远。
扬历外任,宣力四方。
入掌机衡,官才允叙。
将澄清风俗,显一群望。
宜崇其职,乃可赞成王化。
其以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北堂书钞》五十二引王隐《晋书》"
◇以王戎领吏部诏"元年"夫兴治成务,要在官人。
铨管之为任,不可假授。
侍中、中书令、光禄大夫戎,经德秉正,鉴识明远。
其以戎为领吏部。
"《北堂书钞》六十引《晋起居注》"◇选东宫师友诏"元年"
尚幼蒙,今出东宫,惟当赖师傅群贤之训。
其游处左右,宜得正人使共周旋,能相长益者。
"《晋书·愍怀太子传》"
太保卫息庭、司空陇西王泰息略、太子太傅杨济息毖、太子太师裴楷息宪、太子少傅张华息、尚书令华е息恒,并以道义之门,有不肃之训。
其令此六人,更共往来,与太子习数备宾友也。
◇报傅咸辞司隶校尉诏"元康初"
但当思必应绳中理,威风日伸,何独刘毅!"《晋书·傅咸传》"
◇报傅咸劾王戎诏"元康初"
政道之本,诚宜久於其职,咸奏是也。
戎职在论道,吾所崇委,其解禁止。
"《晋书·傅咸传》"
◇改中书著作隶秘书诏"元康二年"著作旧属中书,而秘书既典文籍,今改中书著作为秘书著作。
"《晋书·职官志》。 又见《通典》二十六。 "
◇报司徒王浑等诏
下殇小功,可以嫁娶。
俊等简忽丧纪,轻违礼经,皆宜如所正。
"《通典》六十。 王浑奏虞、夏侯俊等周丧嫁娶,国子助教吴商、祭酒裴议,诏报。 "
◇谢玖进位淑妃诏"元康五年"
才人谢玖,进为淑妃。
"《御览》一百四十五引《晋起居注》。 "
◇皇后蚕服诏"元康六年"
魏以来皇后蚕服,皆以文绣,非古义也。
今宜纯服青,以为永制。
"《晋舆服志》"
◇给赐故平西将军周处母诏"元康七年"
处母年老,加以远人,朕每愍念。
给其医药酒米,赐以终年。
"《晋书·周处传》"
◇赠马敦诏"七年"
今追赠牙门将军印绶,祠以少牢。
"《文选·马督诔》注引王隐《晋书》"
◇诏问高礻某坛石"元康八年"
置此石来几时,出何经典,今应复不。
"《御览》五百二十九,元康六年,高坛石破为二段,诏问。 案:《隋书·礼仪志》二、《通典》五十五载此事,并云六年。 今从《惠帝纪》列于八年。 "◇以太子书及青纸示公卿诏"元康九年"书如此,今赐死。
"《晋书·愍怀太子传》"
◇立临淮王臧为皇太孙诏"永康元年五月己巳。 案:《愍怀传》作四月,今从《惠纪》。 "
咎征数发,奸回作变。
既逼废,非命而没。
今立臧为皇太孙,还妃王氏以母之,称太孙太妃。
太子官属即转为太孙官属,赵王伦行太孙太傅。
"《晋书·愍怀太子传》"
◇自金墉反正诏"永宁元年四月癸亥"
朕以不德,纂承皇统,远不能光济大业,靖绥四方;近不能开明刑威,式遏奸宄。
至使逆臣孙秀敢肆凶虐,窥间王室,遂奉赵王伦饕据天位。
镇东大将军、齐王ぁ,征北大将军、成都王颖,征西大将军、河间王,并以明德茂亲,忠规允著,首建大策,匡救国难。
尚书ㄘ共立大谋,左卫将军王舆与群公卿士,协同谋略,亲勒本营,斩秀及其二子。
前赵王伦为秀所误,与其子等已诣金墉迎朕幽宫,旋轸阊阖。
岂在予一人独飨其庆,宗庙社稷实有赖焉。
"《晋书·惠帝纪》"
◇石苞、孙绍封诏
故乐陵公石苞,国祚莫继,其特以苞孙行"案:《石崇传》作「崇从孙演」。 "为乐陵公。
"《书钞》四十八引《晋起居注》元康元年诏。 案:元康盖误,今从《石崇传》编于复祚后。 "
◇以王戎为尚书令诏"永宁元年。 案,《通典》作「末熙元年」,恐误。 "
夫总百揆之得失,管王政之开塞者,端右之职也。
是以自汉代以来,每选此官,必慎其人。
司徒"《通典》作「议郎」,误。 "王戎可为尚书令。
"《通典》二十二。 又见《御览》二百十引《晋书》。 "◇公孙淑妃进贵人诏"元年"峻阳园淑妃公孙,明识贞粹,今进位为贵人。
"《御览》一百四十五引《晋起居注》"
◇徙东莱王蕤诏"元年"大司马以经识明断,高谋远略,猥率同盟,安复社稷。
自书契所载,周召之美未足比勋,故授公上宰。
东莱王蕤潜怀忌妒,包藏祸心,与王舆密谋,图欲谮害。
收舆之日,蕤与青衣共载,微服奔走,经宿乃还。
奸凶赫然,妖惑外内。
又前表ぁ所言深重,虽管、蔡失道,牙、庆乱宗,不复过也。
《春秋》之典,大义灭亲,其徙蕤上庸。
"《晋书·齐王攸附传》"
◇以杨超为骑都尉诏元年
舅氏失道,宗族陨坠。
渭阳之思,孔怀感伤。
其以{艹务}亭侯杨超为奉朝请骑都尉,以慰《蓼莪》之思焉。
"《晋书·杨骏传》"
◇以琅邪王睿为通直诏"元年"
散骑常侍琅邪王睿,□识清□,日新匪懈,宜在机近。
其令睿通直也。
"《书钞》五十八引《晋起居注》"◇报刘弘诏"太安二年"将军文武兼资,前委方夏,宛城不守,咎由赵骧。
将军所遣诸军,克灭群寇,张奕贪祸,距违诏命。
将军致讨,传首阙庭,虽有不请之嫌,古人有专之之义。
其恢宏奥略,镇绥南海,以副推毂之望焉。
"《晋书·刘弘传》"◇复故司空张华封爵诏"二年"夫爱恶相攻,佞邪丑正,自古而有。
故司空、壮武公华竭其忠贞,思翼朝政,谋谟之勋,每事赖之。
前以华弼济之功,宜同封建,而华固让至於八九,深陈大制不可得尔,终有颠败危辱之虑,辞义恳诚,足劝远近。
华之至心,誓於神明。
华以伐吴之勋,受爵於先帝。
后封既非国体,又不宜以小功逾前大赏。
华之见害,俱以奸逆图乱,滥被枉贼。
其复华侍中、中书监、司空、公、广武侯,及所没财物与印绶符策,遣使吊祭之。
"《晋书·张华传》"
◇立成都王颖为皇太弟诏"永兴元年三月戊申"朕以不德,纂承鸿绪,于兹十有五载。
祸乱滔天,奸逆仍起,至乃幽废重宫,宗庙圮绝。
成都王颖温仁惠和,克平暴乱。
其以颖为皇太弟、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如故。
"《晋书·惠帝纪》"◇青筒诏敕中书"元年"
体中不佳,不堪出也。
"□□□□□□引《晋八王故事》。 张方之乱,逼上出谒宗庙,上以青筒诏敕中书。 "
◇以豫章王炽为皇太弟诏"十二月丁亥"天祸晋邦,冢嗣莫继。
成都王颖,自在储贰,政绩亏损,四海失望,不可承重,其以王还第。
豫章王炽先帝爱子,令闻日新,四海注意,今以为皇太弟,以隆我晋邦。
以司空越为太傅,与太宰夹辅朕躬。
司徒王戎参录朝政,光禄大夫王衍为尚书左仆射。
安南将军、安北将军、平北将军腾各守本镇。
高密王简为镇南将军,领司隶校尉,权镇洛阳;东中郎将模为宁北将军,都督冀州,镇于邺;镇南大将军刘弘领荆州,以镇南土。
周馥、缪胤各还本部,百官皆复职。
齐王ぁ前应还第,长沙王轻陷重刑,封其子绍为乐平县王,以奉其嗣。
自顷戎车屡征,劳费人力,供御之物皆减三分之二,户调田租三分减一。
蠲除苛政,爱人务本。
清通之后,当还东京。
"《晋书·惠帝纪》"
◇封王基孙诏"光熙元年"司空王基,爵祚再绝,其以故安阳令振次男恢绍封。
"《书钞》四十八引《晋起居注》"
◇封何攀为西城公策
於戏,在昔先王,光济厥世,罔不开国列士,建德表功也。
故逆臣杨骏,谋危社稷构兵,飞矢集于殿廷,白刃交於宫阐。
攀受命奋讨,凶逆速殄,忠烈果毅,朕甚嘉焉。
今以魏兴之西城为攀封国,锡兹玄社,苴以白茅,永为晋藩辅。
往钦哉,敬乃有土,惠康黎元,无或以隳尔显烈。
"《华阳国志》十一"
◇追赠马敦策
皇帝咨故督守、关中侯马敦,忠勇果毅,率厉有方。
固守孤城,危逼获济。
宠秩未加,不幸丧亡,朕用悼焉。
今追赠牙门将军印绶,祠以少牢。
"《文选》潘岳《马督诔》。 案:元康四年有《册陇西王泰为太尉文》,乃挚虞作,编入《挚虞集》。 "
◇追复太子册"永康元年"
皇帝使使持节、兼司空、卫尉伊策故皇太子之灵曰:呜呼!维尔少资岐嶷之质,荷先帝殊异之宠,大启土宇,奄有淮陵。
朕奉遵遗旨,越建尔储副,以光显我祖宗。
祗尔德行,以从保傅,事亲孝敬,礼无违者。
而朕昧於凶构,至尔于非命之祸,俾申生、孝己复见于今。
赖宰相贤明,人神愤怨,用启朕心,讨厥有罪,咸伏其辜。
何补於荼毒冤魂酷痛哉?是用忉怛悼恨,震动於五内。
今追复皇太子丧礼,反葬京畿,祠以太牢。
魂而有灵,尚获尔心。
"《晋书·愍怀太子传》"
◇追复齐王ぁ本封册"光熙初"
咨故大司马、齐王ぁ:王昔以宗藩穆胤绍世绪於东国,作翰许京,允镇静我王室。
诞率义徒,同盟触泽,克成元勋,大济颍东。
朕用应嘉茂绩,谓笃尔劳,俾式先典,以畴兹显懿。
廓土殊分,跨兼吴楚,崇礼备物,宠侔萧霍,庶凭翼戴之重,永隆邦家之望。
而恭德不建,取侮二方,有司过举,致王于戮。
古人有言曰:「用其法,犹思其人。
」况王功济朕身,勋存社稷,追维既往,有悼於厥心哉!今复王本封,命嗣子还绍厥绪,礼秩典度,一如旧制。
使使持节、大鸿胪即墓赐策,祠以太牢。
魂而有灵,祗服朕命,肆宁尔心,嘉兹宠荣。
"《晋书·齐王ぁ传》"◇愍怀太子哀策"元康元年"
皇帝临轩,使洗马刘务告於皇太子之殡曰:咨尔!幼禀英挺,芬馨诞茂。
既表髫龀,高明逸秀。
昔尔圣祖,嘉尔淑美。
显诏仍崇,名振同轨。
是用建尔储副,永统皇基。
如何凶戾潜构,祸害如兹!哀感和气,痛贯四时。
呜呼哀哉!尔之降废,实我不明。
牝乱沈,衅结祸成。
尔之逝矣,谁百其形?昔之申生,含枉莫讼。
今尔之负,抱冤於东。
悠悠有识,孰不哀恸!壶关干主,千秋悟己。
异世同规,古今一理。
皇孙启建,降祚尔子。
虽悴前终,庶荣后始。
窀穸既营,将宁尔神。
华髦电逝,戎车雷震。
芒芒羽盖,翼翼缙绅。
同悲等痛,孰不酸辛!庶光来叶,永世不泯。
"《晋书·愍怀太子传》"◎怀帝
帝讳炽,字丰度,武帝第二十五子。
太熙元年封豫章郡王,永兴元年立为皇太弟,光熙元年十一月即位。
明年,改元永嘉。
在位五年,陷於刘聪,封会稽公,后二年遇弑。
◇许刘实致仕诏"永嘉三年"
昔虞任五臣,致垂拱之化,汉相萧何,兴宁一之誉,故能光隆於当时,垂裕於百代。
朕绍天明命,临御万邦,所以崇显政道者,亦赖之於元臣庶尹,毕力股肱,以副至望。
而君年耆告老,确然难违。
今听君以侯就第,位居三司之上,秩禄准备,赐几杖不朝及宅一区。
国之大政,将就咨於君,副联意焉。
"《晋书·刘传》"
◇与苟诏"四年十一月"
朕以不德,戎车屡兴,上惧宗庙之累,下愍兆庶之困,当赖方岳,为国藩翰。
公威振赫然,枭斩藩、桑,走降乔、朗,魏植之徒复以诛除,岂非高识明断,朕用委成。
加王弥、石勒为社稷之忧,故有诏委统六州。
而公谦分小节,稽违大命,非所谓与国同忧也。
今复遣诏,便施檄六州,协同大举,翦除国难,称朕意焉。
"《晋书·苟传》。 又见《十六国春秋》十一。 "
◇复诏苟讨东海王越"五年"
太傅信用奸佞,阻兵专权,内不遵奉皇宪,外不协比方州,遂令戎狄充斥,所在犯暴。
留军何伦抄掠宫寺,劫剥公主,杀害贤士,悖乱天下,不可忍闻。
虽惟亲亲,宜明九伐。
诏至之日,其宣告天下,率齐大举,桓文之绩,一以委公。
其思尽诸宜,善建弘略。
道涩,故练写副,手笔示意。
"《晋书·苟传》"
◎愍帝
帝讳邺,字彦旗,吴王晏之子。
出继伯父秦王柬,袭封秦王。
以永嘉六年四月奉怀帝崩问即位,改元建兴。
在位四年,陷于刘聪,封怀安侯。
明年遇弑。
◇与琅邪王睿、南阳王保诏夫阳九百六之厄,虽在盛世,犹或遘之。
朕以幼冲,纂承洪绪,庶凭祖宗之灵,群公义士之力,荡灭凶寇,拯拔幽宫,瞻望未达,肝心分裂。
昔周邵分陕,姬氏以隆;平王东迁,晋郑为辅。
今左右丞相茂德齐圣,国之昵属,当恃二公,扫除鲸鲵,奉迎梓宫,克复中兴。
今幽、并两州勒卒三十万,直造平阳。
右丞相宜帅秦、凉、梁、雍武旅三十万,径诣长安。
左丞相帅所领精兵二十万,径造洛阳。
分遣前锋,为幽、并后驻。
赴同大限,克成元勋。
"《晋书·愍帝纪》"
◇又诏琅邪王
朕以冲昧,纂承洪绪,未能枭夷凶逆,奉迎梓宫,枕戈烦冤,肝心抽裂。
前得魏浚表,知公帅先三军,以据寿春,传檄诸侯,协齐威势,想今渐进,已达洛阳。
凉州刺史张轨,乃心王室,连旗万里,已到陇;梁州刺史张光,亦遣巴汉之卒,屯在骆谷:秦种骁勇,其会如林。
间遣使适还,具知平阳定问,云幽、并隆盛,余胡衰破,然犹恃险,当须大举。
未知公今所到,是以息兵秣马,未便进军。
今为已至何许,当须来旨,便乘舆自出,会除中原也。
公宜思弘谋猷,勖济远略,使山陵旋反,四海有赖。
故遣殿中都尉刘蜀、苏马等具宣朕意。
公茂德昵属,宣隆东夏,恢融六合,非公而谁!但洛都陵庙,不可空旷,公宜镇抚,以绥山东。
右丞相当入辅弼,追踪周邵,以隆中兴也。
"《晋书·愍帝纪》"
◇下张轨诏"建兴二年二月壬寅"
朕以寡昧,纂承大统,未能枭除凶逆,奉迎梓宫,枕戈含冤,肝心碎裂。
惟尔凉州刺史张轨,乃心王室,旌旗连络万里星赴,进次陇,便当协力济难,恢复神州。
故遣中常侍苏马,拜尔为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封西平郡公。
"《十六国春秋》七十"◇授索纟林卫将军领太尉特进诏"建兴三年十一月"朕昔遇厄运,遭家不造,播越宛楚,爰失旧京。
幸宗庙宠灵,百辟宣力,得从藩卫,托乎群公之上。
社稷之不陨,实公是赖,宜赞百揆,傅弼朕躬。
其授卫将军,领太尉,位特进,军国之事悉以委之。
"《晋书·索靖附传》"
◇使琅邪王摄位诏
遭运否,皇纲不振。
朕以寡德,奉承洪绪,不能祈天永命,绍隆中兴,至使凶胡敢帅犬羊,逼迫京辇。
朕今幽塞穷城,忧虑万端,恐一旦奔溃,卿指诣丞相,具宣朕意,使摄万机,时据旧都,修复陵庙,以雪大耻。
"《晋书·元帝纪》"
◇手诏张"建兴四年十一月甲午"
天步厄运,祸降晋室,京师倾陷,先帝晏驾贼庭。
朕流漂宛许。
爰暨旧京。
群巨以宗庙无主,归之於朕,遂以冲眇之身托於王公之上。
自践宝位,四载于兹,不能翦除巨寇以救危难,元元兆庶仍遭涂炭,皆朕不明所致。
羯贼刘载僭称大号,祸加先帝,肆杀藩王,深惟仇耻,枕戈待旦。
刘曜自去年九月率其蚁众,乘虚深寇,劫质羌胡,攻没北地。
麴允总戎在外,六军败绩,侵逼京城,矢流宫阙。
胡崧等虽赴国难,殿而无效,围堑十重,外救不至,粮尽人穷,遂为降虏。
仰惭干灵,俯痛宗庙。
君世笃忠贞,勋隆西夏,四海具瞻,朕所凭赖。
今进君大都督、凉州牧、侍中、司空,承制行事。
琅邪王宗室亲贤,远在江表。
今朝廷播越,社稷倒悬,朕已诏王,时摄大位。
君其挟赞琅邪,共济艰运。
若不忘主,宗庙有赖。
明便出降,故夜见公卿,属以后事,密遣黄门郎史淑、侍御史王冲赍诏假授。
临出寄命,公其勉之!"《晋书·张实传》。 又见《十六国春秋》七十一。 "
◇诏
群邪作逆,倾荡五都。
"《文选·辨命论》注引干宝《晋纪》。 "
◇授张策书"建兴二年十月"
维乃父武公,著勋西夏。
顷胡贼狡猾,侵逼近甸,义兵锐卒,万里相寻,方贡远珍,府无虚岁。
方委专征,荡清九域。
昊天不吊,凋余藩后,朕用悼厥心。
惟尔俊劭英毅,宜世表西海。
今授持节、都督凉州诸军事、西中郎将、凉州刺史、领护羌校尉、西平公。
往钦哉!其阐弘先绪,俾屏王室。
"《晋书·张实传》。 又见《十六国春秋》七十一。 "
◇寒食散论
寒食散之方,虽出汉代,而用之者寡,靡有传焉。
魏尚书何晏首获神效,由是大行於世,服者相寻也。
"《世说·言语篇》注引秦丞相《寒食散论》。 案:愍帝嗣封秦王,为丞相,姑附此俟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