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司马彪
彪字绍统,宣帝从子高阳王睦之长子。
魏时拜骑都尉,泰始中为秘书郎,转丞后拜散骑侍郎。
惠帝末卒,有《续汉书》八十三卷,《九州春秋》十卷,《庄子注》二十一卷,《战略》"《隋志》作《兵记》。 二十卷,集四卷。 "
◇驳祀六宗表
臣以为帝在于类,则者非天;山川属望,则海岱非宗。
宗犹包山,则望何秩焉?伏与歆逵失其义也。
六合之间,非制典所及。
六宗之数,非一位之名。
阴阳之说,又非义也。
并五纬以为一,分文昌以为二。
箕毕既属於长,风师、雨师复特为位。
玄之失也,安国案祭法为宗,而除其天地於上,遗其四方於下,取其中以为六宗。
四时寒暑,日月众星,并水旱所宗者八,非但六也。
《传》曰:「山川之神则水旱厉疫之灾於是乎之。
日月星辰之神,则雪霜风雨之不时於是乎之。
」又曰:龙见而雩,如此。
者,祀日月星辰山川之名;雩者,周人四月祭天求雨之称也。
雪霜之灾,非夫之所禳;雩祭之礼,非正月之所祈。
周人之后说有虞之典,故於学者未尽喻也。
且类於上帝,即礼天也;望於山川,所及也。
案《周礼》云:「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社稷五祀五岳,山林川泽,四方百物。
」又曰:「兆五帝於四郊,四类四望亦如之,无六宗之兆。
」《祭法》云:「祭天,祭地,祭时,祭寒暑日月星,祭水旱,祭四方,及山林、川泽、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
」皆是。
有天下者祭百神,非此族也,不在祀典,复无六宗之文,明六宗所,即《祭法》之所及,《周礼》之所祀,即《虞书》之所宗,不宜特复立六宗之祀也。
《春官》大宗伯之职,掌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
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天宗,日月星辰寒暑之属也;地宗,社稷五祀之属也;四方之宗者,四时五帝之属也。
如此,则群臣咸秩而无废,百礼遍修而不渎,於理为通。
"《续汉·祭祀志中》注。 晋武帝初,司马绍统表驳之云云。 案:《晋书·司马彪传》:泰始初,武帝亲祠南郊,彪上疏定议,在《郊祀志》。 今《晋书》无《郊祀志》,惟《礼志》上载彪二语,盖本传所指,乃旧《晋书》也。 "
◇与山巨源书
根枝失据,托命此别,告求矜愍,许见赈恤。
穷人易感,悲喜兼怀。
承命之后,情过挟纩。
"《御览》四百八十六"
◇续汉书叙
「先王立史官以书时事,载善恶以为沮劝,撮教世之要也。
是以《春秋》不修,则仲尼理之;《关雎》既乱,则师挚修之。
前哲岂好烦哉,盖不得已故也。
汉氏中兴,讫於建安,忠臣义士亦以昭著,而时无良史,记述烦杂,谯周虽已删除,然犹未尽,安顺以下,亡缺者多。
」彪乃讨论众书,缀其所闻,起於世祖,终於孝献,编年二百,录世十二,通综上下,旁贯庶事,为纪、志、传凡八十篇,号曰《续汉书》。
"《晋书·司马彪传》"
◇续汉书光武纪论
昔羿浞篡夏数十年,少康生为仍牧正,能修德复夏,厥勋大矣。
然尚有旅田及靡有鬲内外之助。
至於光武,承王莽起自匹庶,一民尺土,靡有凭焉。
发迹於昆阳,以数千屠百万,非胆智之主,孰能堪之。
讨贼平乱,克复炎汉,号称中兴者,无以加之矣。
中国既定,柔远以德。
爱慎人命,下及徭役。
武功既备,抗文德,修经术,勋绩宏矣。
"《御览》九十"
◇和帝纪论
孝和年十四,能折外戚骄横之权,即昭帝毙上官之类矣。
朝政遂一,民安职业,勤恤本务,苑囿希幸,远夷稽服,四域开泰,郡国言符瑞八千余品,咸惧虚妄,抑而不宣云尔。
"《御览》九十一"◎新野王歆
歆字弘舒,扶风王骏子,太康中封新野县公。
赵王伦篡位,以为南中郎将。
寻从齐王ぁ举义,以功进封新野郡王,迁使持节、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襄阳。
太安元年,张昌反,遇害,追赠骠骑将军。
谥曰庄王。
◇上言张昌反状
妖贼张昌刘尼,妄称神圣,犬羊万计,绛头毛面,挑刀走戟,其锋不可当。
请台敕诸军,三道救助。
"《晋书·张昌传》"
◎汝南王亮
亮字子翼,宣帝第四子。
仕魏为散骑侍郎,封万岁亭侯,拜东中郎将,进封广阳乡侯,免。
寻拜左将军,加散骑常侍,假节监豫州军事,五等建。
改封祁阳伯,转镇西将军。
武帝受禅,封扶风郡王,持节、都督关中雍凉诸军事,坐事贬为平西将军,免。
寻拜抚军将军,延宁初进卫将军,加侍中。
三年徙封汝南王,出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开府,寻征为侍中、抚军大将军,领后军将军,迁太尉,录尚书事,领太子太傅。
武帝寝疾,以为大司马、大都督、督豫州诸军事,出镇许昌。
元康初征为太宰,与太保卫辅政。
贾后矫诏,使楚王玮杀之。
玮诛,追复爵位,谥曰文成王。
◇日蚀上言
三司之任,天地人也。
干道不普,故水旱为灾;人伦失叙,故奸凶不禁。
乃者荆州之城,妖仍兴。
任城国都水流变赤。
近三朝之始,日有蚀之。
孟阳节过,坚冰未消。
臣等琐才,叨据高位,可谓小人而乘君子之器,宜就显戮,以答天意。
谨免冠徒跣上所假章绶。
"《北堂书钞》五十引《晋八王故事》。 太康七年正旦日蚀,诏公卿大臣,各上封事,其咎安在,汝南王亮与司徒舒、司空上言。 诏使冠履勿复通表。 "
◇奏议刑法
夫礼以训世,而法以整俗,理化之本,事实由之。
若断不断,常轻重随意,则王宪不一,人无所错矣。
故观人设教,在上之举;守文直法,臣吏之节也。
臣以去太康八年,随事异议。
周悬象魏之书,汉咏画一之法,诚以法与时共,义不可二。
今法素定,而法为议,则有所开长。
以为宜如颂所启,为永久之制。
"《晋书·刑法志》。 刘颂为三公尚书,又上疏云云。 诏下其事,太宰汝南王亮奏。 "
◎琅邪王亻由字子将,宣帝第五子,魏时封南安亭侯,进东武乡侯,五等建,封南皮伯。
武帝受禅,封东莞郡王,出为镇东大将军、假节、徐州诸军事,改封琅邪王。
平吴后,并督青州,加侍中,进大将军,薨,谥曰武王。
◇表山简
从事中郎缺用第三品,中散大夫河内山简,清精履正,才识通济,品仪第三也。
"《书钞》六十八引镇东大将军司马亻由表。 "
◎梁王彤
彤字子徽,宣帝第八子。
魏时封平乐亭侯,五等建,改封开平子。
武帝受禅,封梁王,除北中郎将,督邺城守事。
太康中代孔洵监豫州军事,加平东将军,镇许昌。
寻代不邳王晃监青徐州军事,进号安东将军。
元康初转征西将军,代秦王东都督关中军事,领护西戎校尉,加侍中。
进督梁州,征为卫将军,录尚书事,行太子太保。
复为征西大将军,代赵王伦都督凉雍诸军事。
屯好峙,征拜大将军、尚书令、领军将军,录尚书事。
永康初进太宰,守尚书令。
赵王伦篡位,以为阿衡。
伦诛,复为太宰,领司徒,代高密王泰为宗师。
薨,谥曰灵王。
改谥曰孝王。
◇理马敦疏
敦固守孤城,独当穷寇,以少御众,载离寒暑,临危奋节,保谷全城。
而雍州从事,忌敦勋效,极推小疵,非所以褒奖元功。
宜解敦禁劾,假授。
"《文选》潘岳《马督诔》。 "
◎赵王伦
伦字子彝,宜帝第九子。
魏嘉平初封安乐亭侯,五等建,改封东安子,拜谏议大夫。
武帝受禅,封琅邪郡王,行东中郎将、宣威将军,咸宁中改封赵王,迁平北将军,镇邺城,进安北将军。
元康初迁征西将军,镇关中,征拜车骑将军、太子太傅,领右军将军。
永康初,自为使持节、大都督、中外诸军事相国加九锡,永宁元年,迁惠帝於金墉城,改元建始。
篡位四月,齐王ぁ等举义,迎帝反正,赐死。
◇矫诏废贾后
中宫与贾谧等杀吾太子,今使车骑入废中宫。
汝等皆当从命,赐爵关中侯。
不从,诛三族。
"《晋书·赵王伦传》。 永康元年四矫诏敕三部司马。 "
◇迎惠帝复位诏
吾为孙秀等所误,以怒三王。
今已诛秀,其迎太上复位,吾归老于农亩。
"《晋书·赵王伦传》。 王舆以营兵七百余人屯云龙门,使伦为诏。 "
◎齐王攸
攸字大猷,小字桃符,文帝第二子。
出嗣景帝后,以从征王氵功封长乐亭侯。
后袭景帝爵武阳侯,历散骑常侍、步兵校尉,五等建,改封安昌侯,迁卫将军。
武帝受禅,封齐王,迁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转镇军大将军,加侍中,行太子少傅,咸宁二年代贾充为司空,太康三年迁大司马,都督青州诸军事。
明年,遣就国,临行欧血死,谥曰献王。
◇下齐国相令
忝受思礼,不称惟忧。
至於官人叙才,皆朝廷之事,非国所宜裁也。
其令自上请之。
"《晋书·齐王攸传》。 国相上长史缺,典书令请求差选。 攸下令。 "
◇下教诸吏慎刑
夫先王驭世,明罚敕法,鞭扑作教,以正逋慢。
且唐虞之朝,犹须督责。
前欲撰次其事,使粗有常。
惧烦简之宜,未审其要,故令刘、程二君详定。
然思惟之,郑铸刑书,叔向不韪;范宣议制,仲尼讥之。
令皆如旧,无所增损。
其常节度所不及者,随事处决。
诸吏各竭乃心,思同在公古人之节。
如有所阙,以赖股肱匡救之规,庶以免负。
"《晋书·齐王攸传》"
◇藩王自选长史议
昔圣王封建万国,以亲诸侯,轨迹相承,莫之能改。
诚以君不世居,则人心偷幸;人无常主,则风俗伪薄。
是以先帝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
伏惟陛下应期创业,树建亲戚,听使藩国自除长吏。
而今草创,制度初立,虽庸蜀顺轨,吴犹未宾,宜俟清泰,乃议复古之制。
"《晋书·文六王齐王攸传》。 诏议藩王令自选国内长史,攸奏议,报不许。 "
◇王昌前母服议
礼记:「生不及祖父母、诸父昆弟,而父税丧,己则否,」诸儒皆以为父以他故子生异域,不及此亲存时归见之,父虽追服,子不从税,不责非时之恩也。
但不相见,尚不服其先终,而况前母非亲所生,义不逾祖,莫往莫来,恩绝殊隔,而令追服,殆非称情立文之谓也。
以为昌不宜追服。
"《晋书·礼志》中。 案:王昌事详前竟陵王文。 "
◇节省议
臣闻先王之教,莫不先正其本。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
当今方隅清穆,武夫释甲,广分休假,以就农业。
然守相不能勤心恤公,以尽地利。
昔汉宣叹曰:「与朕理天下者,惟良二千石乎!」勤加赏罚,黜陟幽明,於时翕然,用多名守。
计今地有余羡,而不农者众,加附业之人复有虚假,通天下谋之,则饥者必不少矣。
今宜严敕州郡,检诸虚诈害农之事,督实南亩,上下同奉所务。
则天下之谷可复古政,岂患於暂一水旱,便忧饥馁哉!考绩黜陟,毕使严明,畏威怀惠,莫不自厉。
又都邑之内,游食滋多,巧伎末业,服饰奢丽,富人兼美,犹有魏之遗弊,染化日浅,靡财害谷,动复万计。
宜申明旧法,必禁绝之。
使去奢节俭,不奔农时,毕力稼穑,以实仓廪。
则荣辱礼节,由之而生,兴化反本,於兹为盛。
"《晋书·齐王攸传》。 诏以比年饥馑,议所节省。 攸奏,议云云。 "
◇与山涛书
太子中庶子,东宫显职,加侍接左右,诚宜得笃粹有行检之人。
想悉尊意,必允众望也。
"《艺文类聚》四十九、《御览》二百四十五"
洗马今之清选,前后选文书才义也。
"《书钞》六十六"
武长嗣笃敏有器思,今东宫洗马缺。
"同上"
太子舍人夏后湛,秉心居正,理识明征,应可郎也。
"《书钞》一百六十"舍人,今之清选也。
"《书钞》六十六"
◇书
攸惶恐顿首顿首,望近未得谘承,以为委积。
比已秋风,不审尊体何如,冀行得禀受,顿首顿首。
"《淳化阁帖》三"◇太子箴伊昔上皇,建国立君,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创业恢道,以安人承祀,祚延统重,故援立太子。
尊以弘道,固以贰己,储德既立,邦有所恃。
夫亲仁者功成,迩佞者国倾,故保相之材,必择贤明。
昔在周成,旦作傅,外以明德自辅,内以亲亲立固,德以义济,亲则自然。
嬴废公族,其崩如山;刘建子弟,汉祚永传。
楚以无极作乱,宋以伊戾兴难。
张禹佞给,卒危强汉。
辅弼不忠,祸及乃躬;匪徒乃躬;乃丧乃邦。
无曰父子不间,昔有江充;无曰至亲匪贰,或容潘崇。
谀言乱真,谮润离亲,骊姬之谗,晋侯疑申。
固亲以道,勿固以恩;修身以敬,勿托以尊。
自损者有余,自益者弥昏。
庶事不可以不恤,大本不可以不敦。
见亡戒危,睹安思存。
冢子司义,敢告在阍。
"《晋书·齐王攸传》。 又《艺文类聚》四十八"
◎齐王ぁ
ぁ字景治,攸子。
太康四年袭封齐王,元康中拜散骑常侍,领左军将军、翊军校尉。
永康初,转游击将军,出为平东将军,假节镇许昌。
赵王伦篡位,首举义兵,与成都、河间、常山、新野四王迎惠帝反正,拜大司马,加九锡、辅政。
长沙王等发兵攻之,战败,斩於阊阖门外。
永嘉中追谥曰武闵王。
◇上表理淮南王允
故淮南王允忠孝笃诚,忧国忘身。
讨乱奋发,几於克捷。
遭天凶运,奄至陨殁。
逆党遘恶,并害三子。
冤魂酷毒,莫不悲酸。
洎兴义兵,淮南国人自相率领,众过万人,人怀忄亢忾,愍国统灭绝,发言流涕。
臣辄以息超继允后,以慰存亡。
"《晋书·武十三王淮南王允传》"
◇表立清河王覃为皇太子东宫旷然,冢嗣莫继。
天下大业,帝王神器,必建储副,以固洪基。
今者后宫未有孕育,不可庶幸将来而虚天绪,非祖宗之遗志,社稷之长计也。
礼,兄弟之子犹子。
故汉成无嗣,继由定陶;孝和之绝,安以绍兴。
此先王之令典,往代之成式也。
清河王覃神姿岐嶷,慧智早成,康王正妃周氏所生,先帝众孙之中,於今为嫡。
昔薄姬贤明,文则承位。
覃外祖恢世载名德,覃宜奉宗庙之重,统无穷之祚,以宁四海之望。
覃兄弟虽并出绍,可简令淑还以国胤,不替其嗣。
辄谘大将军颖及群公卿士,咸同大愿。
请具礼仪,择日迎拜。
"《晋书·武十三王清河王遐传》"
◇奏理张华、裴、解系等
臣闻兴微继绝,圣主之高政;贬恶嘉善,《春秋》之美义。
是以武王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诚幽明之故有以相通也。
孙秀逆乱,灭佐命之国,诛骨鲠之臣,以斫丧王室;肆其虐戾,功臣之后,多见泯灭。
张华、裴各以见惮取诛於时,解系、解结同以羔羊并被其害,欧阳建等无罪而死,百姓怜之。
今陛下更日月之光照,布惟新之命,然此等诸族未蒙恩理。
昔栾隆在皂隶,而《春秋》传其违;幽王绝功臣之后,弃贤者子孙,而诗人以为刺。
臣备忝在职,思愚诚。
若合圣意,可令群官通议。
"《晋书·张华传》。 又见《解系传》。 "
◇奏劾王豹
臣忿奸凶肆逆,皇祚颠坠,与成都、长沙、新野共兴义兵,安复社稷,唯欲戮力皇家,与亲亲宗室腹心从事,此臣夙夜自誓,无负神明。
而主簿王豹比有白事,敢造异端,谓臣忝备宰相,必遘危害,虑在一旦,不祥之声可乔足而待,欲臣与成都分陕为伯,尽出藩王。
上诬圣朝鉴御之威,下长妖惑,疑阻众心,尊沓背憎,巧卖两端,讪上谤下,谗内间外,遘恶导奸,坐生猜嫌。
昔孔丘匡鲁,乃诛少正;子产相郑,先戮邓析,诚以交乱名实,若赵高诡怪之类也。
豹为臣不忠不顺不义,辄敕都街考竟,以明邪正。
"《晋书·忠义王豹传》"
◇答郑方
孤不能致五阙,若无子,则不闻其过矣。
"《晋书·齐王ぁ传》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