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蔡邕"八"
◇郭泰碑先生讳泰,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
其先出自有周,王季之穆,有虢叔者,实有懿德,文王咨焉。
建国命氏,或谓之郭,即其后也。
先生诞应天衷。
聪睿明哲,孝友温恭。
仁笃慈衷。
夫其器量弘深,姿度广大,浩浩焉,汪汪焉,奥乎不可测已。
若乃砥节厉行,直道正辞,贞固足以干事,隐括足以矫时。
遂考览六经,采综图纬,周流华夏,随集帝学,收文武之将坠,拯微言之未绝。
于时缨之徒,绅佩之士,望形表而影附,聆嘉声而响和者,犹百川之归巨海,鳞介之宗龟龙也。
尔乃潜隐衡门,收朋勤诲,童蒙赖焉,用其蔽。
州郡闻德,虚己备礼,莫之能致。
群公休之,遂辟司徒掾,又举有道,皆以疾辞。
将蹈鸿涯之遐迹,绍巢许之绝轨,翔区外以舒翼,超天衢以高峙,禀命不融,享年四十有二,以建宁二年正月乙亥卒。
凡我四方同好之人,永怀哀悼。
靡所冀念,乃相与惟先生之德,以谋不朽之事,佥以为先民既没,而德音犹存者,亦赖之于见述也。
今其如何,而阙斯礼?于是树碑表墓,昭明景行,俾芳烈奋乎百世,令问显于无穷。
其辞曰:
於休先生,明德通玄。
纯懿淑灵,受之自天。
崇壮幽浚,如山如渊。
礼乐是悦,《诗》《书》是敦。
匪惟摭华,乃寻厥根。
宫墙重仞。
允得其门。
懿乎其纯,确乎其操。
洋洋缙绅,言观其高。
栖迟泌丘,善诱能教。
赫赫三事,几行其招。
委辞召贡,保此清妙。
降年不永,民斯悲悼。
爰勒慈铭,ゼ其光耀。
嗟尔来世,是则是效。
"《文选》、《艺文类聚》三十七。 "
◇处士圈典碑。
伊汉二十有一世,处士有圈典字叔则者。
夫其生也,天真淑性。
清理条畅,精微周密。
包括道要,致思无形。
深总历部,纤入艺文。
藻分葩列,如春之荣。
守根据穷,不虚其声。
伟德若兹,惟世之英。
乃遂隐身高数,稼穑孔勤。
童蒙来求,彪之用文。
不义富贵,譬诸浮云。
州郡礼招,休命交集,徒加名位而已,莫之能起也。
博士征举至孝,耻已处而复出,若有初而无终。
洁耿介於丘园,慕七人之遗风。
年七十有五,建宁二年六月卒。
临没顾命曰:「知我者其蔡邕。
」乃为铭。
载书休美,俾来世昆裔,永有讽诵,以知先生之德。
其辞曰:民之齐敏,卓时挺生。
思心精睿,综物通灵。
术有玄妙,于时游情。
闻道睹异,惕然若惊。
守死善操,与世无营。
浑其若浊,徐然后清。
绰其若焕,终其益贞。
有恒实难,独秉其经。
嗟尔来世,是瞻是听。
"本集,《艺文类聚》三十七"
◇童幼胡根碑
故陈留太守胡君子曰根,字仲原。
生有嘉表,幼而克才,角犀丰盈,先润玉颜,聪明敏惠,好问早识,言语所及,智思所生,虽成人之德,无以加焉。
禀命不长,夙罹凶灾。
年七岁,建宁二年,遭疾夭逝。
慈母悼痛,昆姊孔怀,感襁褓之亲爱,怜国城之乖离,乃权宜就封二祖墓侧。
亲属李陶等,相与追慕先君,悲悼遗嗣,树碑刊辞,以慰哀思。
辞曰:於惟仲原,应气淑灵。
实有令仪,而气如莹。
明之之性,与体俱生。
闻言斯识,睹物知名。
传者太勤,受诲则成。
柔和顺美,与人靡争。
忿不怨怼,喜不骄盈。
当受永福,为光为荣。
如何昊天,降此短龄?惜繁华之方晔兮,望严霜而凋零。
嗟童孺之夭逝兮,伤慈母之肝情。
从皇祖乎灵兆兮,庶神魄之斯宁。
哀惨戚以流涕兮,念污轸之不呈。
顾永怀于不朽兮,乃托辞于斯铭。
"本集"◇太傅胡广碑
公讳广,字伯始,南郡华容人也。
其先自妫姓建国南土曰胡子,《春秋》书焉,列于诸侯,公其后也。
考以德行纯懿,官至交趾都尉。
公宽裕仁爱,覆载博大,研道知机,穷理尽性,凡圣哲之遗教,文武之未坠,罔有不综。
年二十七,察孝廉,除郎中、尚书侍郎、左丞、尚书仆射。
内正机衡,允里其职,文敏畅乎庶事,密静周乎枢机,帝用嘉之,迁济阴太守。
公乃布恺悌,宣柔嘉,通神化,道灵和,扬惠风以养贞,激清流以荡邪,取忠肃于不言,消奸宄于爪牙。
是以君子勤礼,小人知耻,鞠推息于官曹,刑戮废于朝市,余货委于路衢,余种栖于畎亩。
"《文选·魏都赋》注引此一语。 "迁汝南太守,增修前业。
考续既明,入作司农,实掌金谷之渊薮,和均关石,王府以充。
遂作司徒,昭敷五教。
进作太尉,宣畅浑元,人伦辑睦,日月重光。
遭国不造,帝祚无主,援立孝桓,以绍宗绪。
用首谋定策,封安乐乡侯,户邑之数,加于群公。
入录机事,听纳总己,致位就第。
复拜司空,敷土导川,俾顺其性。
功遂身退,告疾固辞,乃为特进,爰以休息。
又拜太常,典司三礼,敬恭祀,神明嘉歆,永世丰年,聿怀多福。
复拜太尉,寻申前业。
又以特进,消遥致位。
又拜太常,遘疾不夷,逊位辞爵,迁于旧都,征拜太中太夫。
延和末年,圣主革正,幸臣诛毙,引公为尚书令,以二千石居官,委以阃外之事,厘改度量,以新国家。
弘纲既整,衮阙以补,乃拜太仆。
车正马闲,六驺习训,迁太常、司徒。
成宗晏驾,推建圣嗣,复封故邑,与参机密,寝疾告退。
复拜太傅,录尚书事,于时春秋高矣。
继亲在堂,朝夕定省,不违子道。
旁无几杖,言不称老。
居丧致哀,率礼不越。
其接下答宾,虽幼贱降等,礼从谦厚,尊而弥恭。
劳思万机,身勤心苦,虽老莱子婴儿其服,方叔克壮其猷,公旦纳于台屋,正考父俯而循礼,曷以尚兹!夫蒸蒸至孝,德本也。
体和履忠,行极也。
博闻周览,上通也。
勤劳王家,茂功也。
用能七登九命,笃受介祉,亮皇圣于六世,嘉庶绩于九有,穷生民之光宠,享黄之遐纪,蹈明德以保身,与福禄乎终始。
年八十有二,建宁五年春壬戌薨于位。
天子悼痛,赠策遂赐诔,谥曰文恭。
如前傅之仪,而有加焉,礼也。
故吏司徒许诩等,相与钦慕《崧高》、《蒸民》之作,取言时计功之则,论集行迹,铭诸琬琰。
其词曰:
伊汉元辅,时惟文恭。
聪明睿哲,思心瘁容。
毕力天机,帝休其庸。
赋政于外,有邈其踪。
进作卿士,粤登上公。
百揆时序,五典克从。
万邦黎献,共唯时雍。
勋烈既建,爵土乃封。
七被三事,再作特进。
弘唯幼冲,作傅以训。
赫赫猗公,邦家之镇。
泽被华夏,遗爱不沦。
日与月与,齐光并运。
存荣亡显,没而不泯。
"本集,《艺文类聚》四十六,又略见《书钞》三十五,《文选·魏都赋》注。 "公讳广,字伯始,交趾都尉之元子也。
公应天淑灵,履性贞固,九德咸修,百行必备。
遭家不造,童而夙孤,上奉继亲,下慈弱弟,崎岖俭约之中,以尽孝友之道。
及至入学从训,历观古今,生而知之,闻一睹十。
是以周览《六经》,博总群议,旁贯宪法,通识国典。
年二十七,察孝谦,除郎中、尚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仆射,干练机事,绸缪枢极,忠亮唯允,简于帝心,智略周密,冠于庶事。
迁济阴太守,其为政也,宽裕足以容众,和柔足以安物,刚毅足以威暴,体仁足以劝俗,故禁不用刑,劝不用赏,望之如日月,从之始影响。
思不可忘,度不可革,遗爱结于人心,超无穷而垂则。
征拜太司农,遂作司徒,迁太尉,以援正之功,封安乐乡侯,录尚书事。
称疾屡辞,策赐就第。
复拜司空,功成身退,俾位特进。
又拜太尉,复以特进,致命休神。
又拜太尉,逊位归爵,旋于旧土。
征拜太中大夫、尚书令、太仆、太常、司徒。
永康之初,以定策元功,复封前邑,录尚书事。
疾病就第,又授太傅,入参机衡。
五蹈九列,七统三事,谅暗之际,三据冢宰,和神人于宗伯,治水土于下台,讯五品于司徒,耀三辰于上阶,光弼六世,历载三十。
自汉兴以来,鼎臣元辅,耋衮老成,勋被万方,与禄终始,未有若公者焉。
春秋八十二,建宁五年三月壬戌薨于位。
天子悼惜,群后同怀,诏五官中郎将任崇奉册,赠以太傅、安乡侯印绶,拜室家子一人郎中,赐东园秘器,赐丝帛含敛之备。
中谒者董诩吊祠护丧,钱布赙赐,率礼有加。
赐谥曰文恭,昭显行迹。
四月丁酉,葬于洛阳茔。
故吏济阴池喜,感公之义,率慕《黄鸟》之哀,推寻雅意,彷徨旧土,休绩丕烈,宜宣于此,乃树石作颂,用扬德音。
词曰:
於皇上德,懿铄孔纯。
大孝昭备,思顺履信。
膺期命也,保兹旧门。
渊泉休茂,彪炳其文。
爰尚天机,翼翼唯恭。
夙夜出纳,绍迹虞龙。
赋政于外,神化玄通。
普被汝南,越用熙雍。
帝曰休哉。
命公三事。
乃耀柔嘉,式是百司。
股肱元首,庶绩咸厘。
二气燮雍,五征来备。
勋格皇天,泽洽后土。
封建南蕃,受兹介祜。
玉藻在冕,毳服艾辅。
路车雕骖骖,四牡修扈。
赞事上帝,祗祠宗祖。
陟降盈亏,与时消息。
既明且哲,保身遗则。
同轨旦、,光充区域。
生荣死哀,流统罔极。
"本集,《艺文类聚》四十六。 "
维汉二十有一世,建宁五年春三月既生魄月壬戌,太傅安乐乡侯胡公薨,越若来,四月辛酉,葬我君文恭。
于是掾太原王允、雁门卑整、"本集作「毕整」,从《广韵·五支》引改"属扶风鲁宙、颍州殷历等,佥谓公之德也,柔而不犯,威而不猛,文而不华,实而不朴,静而不滞,动而不躁,总天地之中和,览生民之上操,聪明肤敏,兼质先觉,涉观宪法,契阔文学,睹皋陶之闱阃,究孔氏之房奥,然而约之以礼,守之以恭,宽以纳众,凡爱多容。
其诱人也。
恂恂焉,怡怡焉,使夫蒙惑开析,愎戾优顺,逸惰能夫勤信。
及其创基,即位发迹,机密圣朝。
其知其能,夙夜惟寅,以允帝命。
是以频繁机极,三升而不出焉。
乃还谭其旧章,弥纶古训,贯万品,研精微,用补前臣之所阙,十年而无愆。
强记同乎富平,周慎逸于博士,偶山甫乎喉舌,匹虞龙而纳言。
唯帝命公以二郡,其为政也,导人以德,帅物以己,敦以忠肃,厉以知耻。
人悦其化,天乐其和,士相勉于公朝,民劝行于私家。
徽墨萦而靡系,鞭朴弃而无加,洋洋乎若德宣治,严以为威,宽以为福而己哉。
五作卿士,七蹈相位,太仆、司农、太傅、司空各一,司徒、特进各二,太常、太尉各三。
光辅六世,历载三十有余。
其致治也,通水泉于润下,蕃后土于稼穑,训五品于群黎,理人伦于区域,耀三辰于混元,协六和乎皇极,傅圣德于幼冲,率旦、之旧职。
譬彼四时,功成则退,在盈思冲,升隆以顺。
建封域于南土,践殊号于特进,荣祚统业,垂乎来胤。
公自二郡,及登相位,凡所辟用,遂至大位者,故司徒中山祝恬。
其余登堂据阁,赋政策勋,树功流化者,盖不可胜载。
唯我末臣,顽蔽无闻,仰慕群贤,恶乎可及!自公寝疾,至于薨毙,参与尝祷,列在丧位,虽庶物戮力,不愆于礼,进睹坟莹,几筵空设,退顾堂庑,音仪永阙。
感悼伤怀,心肝若割,相与累次德行,撰举功勋,刊之于碑,用慰哀思。
焕文德,伊胡后。
应期运,作汉辅。
喜中兴,膏民庶。
泽洪淳,攸序。
互地区,充天宇。
辚高逵,踵遐武。
扬景烈,垂不朽。
仰邃古,耀昆后。
"本集,《艺文类聚》四十六。 案:《文选·赭白马赋》》注引《崔瑗胡公碑》云:「唯我末臣,顽蔽无闻。 」今此碑有此二语,盖崔、蔡两集皆有此碑耳。 考崔瑗卒于顺帝汉安中,胡广卒于灵帝建宁五年,瑗先广三十年卒,安得为广作碑?《瑗集》误收也。 《广韵·五支》卑又姓,「引蔡邕《胡太傅碑》有太傅掾雁门卑整,今集作「雁门毕整」,毕即卑之误,亦此碑在《蔡集》之证。 "◇太傅祠堂碑铭
天鉴有汉,山岳降灵。
於赫文恭,应期诞生。
好是懿德,柔惠且贞。
爰在初服,皇嘉其声。
纳于机密,机密惟清。
宇于三邦,三邦事宁。
越尹三卿,伯揆时序。
七受帝命,作此元辅。
左右六世,靖绥土宇。
蠢彼群生,保赖叙。
绍迹龙夷,继轨山甫。
遭国不造,仍世短祚。
援立圣嗣,保公之谟。
帝曰文恭。
朕嘉君功。
为邑安乐,以其庸。
登位特进,于异群公。
休命丕显,光宠克章。
公拜稽首,是对是扬。
蔼蔼惟恭,民斯攸望。
春秋既暮,倏尔乃丧。
不是遗,俾屏於皇。
新庙奕奕,于以蒸尝。
子子孙孙,承嗣无疆。
"本集"
◇鼓城姜肱碑
先生讳肱,字伯淮,彭城广戚人也。
其先出自帝胤,在皇唐盖与四岳共叶,能礼于神,舜命秩宗,爰封于吕。
其裔吕望,佐周克殷。
俾侯齐国,姓有姜氏,即其后也。
高祖祖父,皆豫章太守、颍阴令,先生既蹈先世之纯德,体英妙之高资,立性纯固,百行修备。
故其平生所能,事亲惟孝,如大舜五十而慕;友于兄弟,有棠棣之华,萼к之度;体惠理和,有上德之素;安静守约,恩及婴儿;恬荡之固,至操动俗,"本集作「动信」,误也。 《文选·任防天监三年策秀才文》注引此碑「至德动俗」,今据改。 "邑中化之,外户不闭,冶藏无隐。
及其学而知之者,《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府仰占候,推步阴阳,有名物定事之能,独见先睹之效。
然犹学而不厌,诲而不倦,童冠自远方而集者,盖千余人。
夫水盈而流,德交而形,是故德行外著,洪声远布,华夏同称,振当世。
凡十辟公府,九举贤良方正,公车特征,玄礼聘。
又家拜犍为太守、太中大夫,先生盘桓育德,莫之肯就。
不陨获于贫贱,不充诎于富贵,拔乎其萃,出乎其类,生民之杰也。
年七十有七,熹平二年"本集作「建安二年」,今据《后汉》本传改。 "四月丁巳卒。
于是从游弟子陈留申屠蟠等,悲悼伤怀,惧微言之欲绝,感绝伦之盛事,乃建碑于墓,甄述景行曰:
邈矣先生,应天淑灵。
孝友是备,上德是经。
弘此文艺,耽怡是宁。
恂恂善诱,童冠来诚。
有烨其誉,有焕其声。
显显群公,并加辟命。
赫赫圣皇,仍获其聘。
委策避国,守此玄静。
绰乎其裕,确乎其操。
畴昔洪崖,双名并高。
嗟乎殒殁,缙绅永悼。
依依我徒,靡则靡效。
勒铭金石,弥远益曜。
"本集。 :案此碑引见《文选》注,是唐初本《蔡集》有之。 北宋欧静为《蔡集》序,言《姜伯淮碑》称建安二年卒,年代差远,邕安得纪述?盖后之好事者杂以他人之文,非本编也。 实则「建安」乃「熹平」之误,《范书》本傅可据,欧静非所致疑。 "◇太尉李咸碑
公讳咸,字元卓,汝南西平人。
盖秦将李信之后,孝武大将军广之胄也。
枝流叶布,家于兹土,文武继踵,世为著姓。
曾祖父江夏太守。
伯父东郡太守。
公受纯懿之姿,粹忠清之节,夙夜严栗,孝配大舜。
敦《诗》、《书》而悦礼乐,观天文而察地理,明略兼洞,与神合契,"以上二语,本集甚误,今从《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注引改。 "操迈伯夷,德追孔父。
举孝廉,除郎中,光禄茂才,迁卫国公相,授高密令,勤恤民隐,政成功简。
迁徐州刺史,百司震肃,饕餮风靡,恶直丑正,公事去官。
帝念其勋,屡被荣命,拜渔阳太守,还迁度辽将军。
协德魏绛,和戎绥边。
征河南尹,母忧乞行,服阕奔命。
孝桓皇帝时,机密久缺,百寮佥乞,诏拜尚书,历仆射、令、纳言,危行不绌,以公事去,民神愤怒。
群公荐之,帝曰哉。
征拜将作大匠、大司农、大鸿胪、太仆。
公所莅任,宪天心以教育,激垢浊以扬清,为国有赏,盖有亿兆之心,懿铄之美,昭登于上,丕显之化,宣闻于下。
及迁台司,位太尉,补衮阙,叙彝伦,天人交格,终始无疵,虽元凯翼虞,周、召辅姬,未之或逾。
功遂身退,以疾自逊,求归田里,告老致仕。
七十有六,熹平四年薨。
海内咨嗟,莫不恻焉。
于是故吏颍川太守张温等相与叹曰:「名莫隆于不朽,德莫盛于万世,铭勒显于锺鼎,清烈光于来裔。
」刊石立碑,德载不泯。
词曰:
天垂三台,地建五岳。
降生我公,应鼎之足。
弈世载德,名昭图录。
既文且武,桓桓绍续。
外则折衡,内则大麓。
惟清惟敏,品物以熙。
告老悬车,天人靡欺。
曾不百龄,圯我国基。
人之云亡,八极悼思。
申德作颂,光宠宣流。
镌纪斯石,鸿烈显休。
"本集,《艺文类聚》四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