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后汉文 卷六十二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全后汉文
《全后汉文》 卷六十二 严可均辑

◎边韶

韶,字孝先,陈留浚仪人。

顺帝时,历尚书、侍郎。

桓帝时,出为临颍侯相,征拜太中大夫,迁北地太守。

入拜尚书令,后为陈相。

有集一卷。

◇塞赋"并序"

予离群索居,无讲诵之事。

欲学无友,欲学无耒,欲弈无局,欲博无楮。

问:「何以代博弈者乎?」曰:「塞其次也。

」试习其术,以惊睡救寐,免昼寝之讥而已。

然而徐核其因通之习,乃亦精妙而足美也。

故书其较略,举其指归,以明博弈无以尚焉。

曰:

始作塞者,其明哲乎。

故其用物也约,其为乐也大。

犹土鼓块χ,空桑之瑟,质朴之化,上古所耽也。

然本其规模,制作有式。

四道交正,时之则也。

棋有十二,律吕极也。

人操厥半,六爻列也。

赤白色者,分阴阳也。

乍亡乍存,像日月也。

行必正直,合道中也。

趋隅方折,礼之容也。

迭往迭来,刚柔通也。

周则复始,干行健也。

局平以正,坤德顺也。

然则塞之为义,盛矣大矣,广矣博矣。

质象于天,阴阳在焉。

取则于地,刚柔分焉。

施之于人,仁义载焉。

考之古今,王霸备焉。

览其成败,为法式焉。

"《艺文类聚》七十四,《御览》七百五十四"

◇上言四分历之失

世微于数亏,道盛于得常。

数亏则物衰,得常则国昌。

孝武皇帝据发圣思,因元封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乃诏太史司令马迁、治历邓平等更建《太初》,改元朔,行夏之正,《干凿度《八十分一之四十三为日法。

设清台之候,验六异,课效粗密,《太初》为最。

其后刘歆研几极深,验之《春秋》,参以《易道》,以「河图帝览嬉」,《积书干曜度推广《九道》,百七十一岁进退六十三分,百四十四岁一超次,与天相应,少有阙谬。

从太初至永平十一年,百七十一岁,进退余分六十三,治历者不知处之。

推得十二度弦望不效,挟废术者得窜其说。

至永和二年,小终之数浸过,余分稍增,月不用晦朔而先见。

孝章皇帝以《保干图》「三百年斗历改宪」,就用《四分》。

以太白复枢甲子为癸亥,引天从算,耦之目前。

更以庚申为元,既无明文,托之于获麟之岁,又不与「感精符」单阏於之岁同。

史官相代,因成习疑,少能钩深致远,按弦望足以知之。

"《续汉·律历志中》"

◇对嘲

弟子私嘲之曰:「边孝先,腹便便。

懒读书,但欲眠。

」韶潜闻之,应时对曰:「边为姓,孝为字。

腹便便,《五经》笥。

但欲眠思经事。

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

师而可嘲,出何典记?」"《后汉·边韶传》"

◇河激颂

惟阳嘉三年二月丁丑,使河堤谒者王诲疏达河川,荒庶土。

往大河冲塞侵齿金堤,以竹笼石,葺土而为曷,坏聩无已,功消亿万。

请以滨河郡徒疏山采石,垒以为障。

功业既就,徭役用息。

辛未诏书,许诲立功府卿,规基经始,诏策加命,迁在氵允州。

乃简朱轩,授使司马登,令缵茂前绪,称遂休功。

登以伊、洛合注大河,南则缘山,东过大亻丕,回流北岸。

其势郁忄蒙涛怒,湍急激疾,一月决溢,弥原淹野。

蚁孔之变,害起不测,盖自姬氏之所常蹙。

昔崇鲧所不能治,我二宗之所勉劳。

于是乃跋涉躬亲经之营之。

比率百姓,议之于臣,伐石三谷,水匠致治,立激岸侧,以捍鸿波。

随时庆赐,说以劝之,川无滞越,水土通演。

役未逾年而功程有毕。

斯乃元动之嘉课,上德之宏表也。

昔禹修九道,《书》录其功;后稷躬稼,《诗》列于《雅》。

夫不惮劳谦之勤,夙兴厥职,充国惠民,安得淹湮没而不章焉。

故遂刊石记功,垂示于后。

其辞云云。

使河堤谒者山阳东缗司马登字伯志、代东莱曲成王诲字孟坚、河内太守宋城向豹字伯尹、丞汝南邓方字德山、怀令刘丞字季意、河堤掾匠等造。

陈留浚仪边韶字孝先颂。

"《水经七·济水》注云:「石铭岁远,字多瀹缺。 其所灭,盖阙如也」。 "

◇老子铭

老子姓李,字伯阳,楚相县人也。

春秋之后,周分为二,称东西君。

晋六卿专征,与齐、楚立并僭号为王。

以大并小,相县虚荒。

今属苦,故城犹在,在赖卿之东,氵过水处其阳。

其土地郁翁高敞,宜生有德君子焉。

老子为周守臧室史,当幽王时,三川实震,以夏、殷之季,阴阳之事,鉴喻时王。

孔子以周灵王二十年生,到景王十年,年十有七,学礼于老聃。

计其年纪,聃时已二百余岁。

聃然,老旄之貌也。

孔子卒后百二十九年,或谓周大史儋为老子,莫知其所终。

其二篇之书,称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不自生也。

厥初生民,遗礼相续,其死生之义可知也。

或有浴神不死,是谓玄牝」之言。

由是世之好道者,触类而长之,以老子离合于混沌之气,与三光为终始,观天作讠几"缺。 "降什"斗字。 "星随日九变;与时消息,规矩三光;四灵在旁,存想丹田,大一紫房;道成身化,蝉蜕渡世;自羲农以来,"缺。 "为圣者作师。

班固以老子绝圣弃知,礼为乳首,兴仲尼道违,述《汉书·古今人表》,检以法度,抑而下之。

老子缺。

与楚子而同科,材不及孙卿、孟轲。

二者之论殊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

延熹八年八月甲子,皇上尚德弘道,含闳光大,存神养性,意在凌云,是以潜心黄轩,同符高宗,梦见老子,尊而祀之。

于时陈相边韶,典国之礼,材薄思浅,不能测度至人,辩是与非,案据书籍,以为老子生于周之末世,玄虚守静,乐无名,守不德,危高官,安下位,遗孔子以仁言,辟世而隐居,变易姓名,唯恐见知。

夫日以幽明为节,月以亏盈自成。

损益盛衰之原,倚伏祸福之门。

人道恶盈而好谦,盖老子劳不定国,功不加民,所以见隆崇于今,为时人所享祀。

乃昔日逃禄处微,损之又损之之余胙也。

显虚无之清家,云先天地而生,乃守真养寿,获五福之所致也。

敢演而铭之。

其辞曰:

于惟"缺。 "德,包虚守清。

乐居下位,禄执弗营。

为绳能直,屈之可萦。

三川之对,舒愤散逞。

阴不填阳,孰能滞并?见机而作,需郊出。

肥遁之吉,辟世隐声。

见迫遗言,道德之经。

讥时微喻,寻显推冥。

守一不失,为天下正。

取厚不薄,居时舍荣。

稽式为重,金玉是轻。

绝嗜去欲,还归于婴。

然历载,莫知其情。

颇违法言,先民之程。

要以无为,大"缺。 "用成。

进退无恒,错综其贞。

以知为愚,冲而不盈。

大人之度,非凡所订。

九等之叙,何足累名。

同光日月,合之"缺。 "星。

出入丹庐,上下黄庭。

背弃流俗,舍景匿形。

苞元神化,呼吸至精。

世不能原,其永生。

天人秩祭,以昭厥灵。

羡彼延期,勒石是旌。

"《隶释》三"

◎史敞敞,陈留考城人。

顺帝时,为尚书,迁京兆尹。

◇荐尚书仆射胡广臣闻德以旌贤,爵以建事,「明试以功」,典谟所美,「五服五章」,天秩所作,是以臣竭其忠,君丰其宠,举不失德,下忘其死。

窃见尚书仆射胡广,体真履规,谦虚温雅,博物洽闻,探赜穷理《六经》典奥,旧章宪式,无所不览。

柔而不犯,文而有礼,忠贞之性,忧公如家。

不矜其能,不伐其劳,翼翼周慎,行靡玷漏。

密勿夙夜,十有余年,心不外顾,志不苟进。

臣等窃窥以为广在尚书,劬劳日久,后母年老,既蒙简照,宜试职千里,匡宁方国。

陈留近郡,今太守任缺。

广才略深茂,堪能拨烦,愿以参选,纪纲颓俗,使束守善,有所劝仰。

"《后汉·胡广传》"

◎史弼弼,字公谦,敞子。

桓帝时辟公府,迁北军中侯,进尚书。

出为平原相,迁河东太守,以忤中官下狱,减死。

后征拜议郎。

光和中,出为彭城相。

◇虑渤海王为乱上封事

臣闻帝王之于亲戚,爱虽隆,必示之以威;体虽贵,必禁之以度。

如是,和睦之道兴,骨肉之恩遂。

昔周襄王恣甘昭公,孝景皇帝骄梁孝王,而二弟阶宠,终用勃慢,卒周有播荡之祸,汉有爰盎之变。

窃窥闻渤海王悝,凭至亲之属,恃偏私之爱,失奉上之节,有僭慢之心,外聚剽轻不逞之徒,内荒酒乐,出入无常,所与群居,皆有口无行,或家之弃子,或朝之斥臣,必有羊胜、伍被之变。

州司不敢弹纠,傅相不能匡辅。

陛下隆于友于,不忍遏绝。

恐遂滋蔓,为害弥大。

乞露臣奏,宣示百僚,使臣得于清朝明言其失,然后诏公卿平处其法。

法决罪定,乃下不忍之诏。

臣下固执,然后少有所许。

如是,则圣朝无伤亲之讥,勃海有享国之庆。

不然,惧大狱将兴,使者相望于路矣。

臣职典禁兵,备御非常,而妄知藩国,干犯至戚,罪不容诛。

不胜愤懑,谨冒死以闻。

"《后汉·史弼传》,又见袁宏《后汉纪》二十二,无末后七语。 "

◎赵岐

岐,字卿,京兆长陵人。

初名嘉,字台卿。

顺帝时,仕州郡病废。

永兴中,辟司空房植椽,后辟大将军梁冀府。

举理剧为皮氏长,去官为郡功曹。

延熹初,以忤宦官,逃难四方。

遇孙嵩,藏之复壁中。

后遇赦,辟司徒胡广府,擢并州刺史,坐党事免。

灵帝初,复遭党锢。

中平初,徽拜议郎。

车骑将军张温请补长史,大将军何进举为敦煌太守。

未之官,献帝西都,复拜议郎,迁太仆。

兴平初,奉使荆州。

曹公为司空,举以自代,就拜太常。

建安六年卒,年九十余。

有《三辅决录》七卷,《孟子章句》十四卷。

蓝赋"并序"

余就医偃师,道经陈留。

此境人皆以种蓝染绀为业。

蓝田弥望,黍稷不植。

慨其遗本念末,遂作赋曰:"《艺文类聚》八十一,《御览》九百九十六,《大观本草》七"

同丘中之有麻,似麦秀之油油。

"《艺文类聚》八十一"◇与友书

马季长虽有名当世,而不持士节,三辅高土未曾以衣裾撇其门也。

"《后汉赵岐传》注引《三辅决录》注"

◇遗令敕兄子大丈夫生世,遁无箕山之操,仁无伊、吕之动,天不我与,复何言哉!可立一员石于吾墓前,刻之曰:「汉有逸人,姓赵名嘉。

有志无时,命也柰何!」"《后汉赵歧传》"

◇临终敕其子

我死之日,墓中聚沙为状,布簟白衣,散发其上,覆以单被,即日便下,下便掩。

"《御览》五百五十八引《赵歧别传》"

◇三辅决录序

三辅者,本雍州之地,世世徙公卿吏二千石及高赀,皆以陪诸陵。

五方之俗杂会,非一国之风,不但系于《诗秦》、《豳》也。

其为士好高尚义,贵于名行。

其欲失则趣势进权,唯利是视。

余以不才,生于西土,耳能听而闻故老之言,目能视而见衣冠之畴,心能识而观其贤愚。

常以玄冬,梦黄发之士,姓玄名明,字子真,与余寤言,言必有中,善否之间,无所依违,命操笔者书之。

近从建武以来,暨于斯今,其人既亡,行乃可书,玉石朱紫,由此定矣,故谓之《决录》矣。

"《后汉·赵歧传》注"

◇孟子题辞

《孟子题辞》者,所以题号孟子之书。

本末指义文辞之表也。

孟,姓也。

子者,男子之通称也。

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其篇目则各自有名。

孟子,邹人也。

名轲,字则未闻也。

邹本春秋邾子之国,至孟子时改日邹矣。

国近鲁,后为鲁所并。

又言邾为楚所并,非鲁也。

今邹县是也。

或曰:「孟子,鲁公族孟孙之后故,孟子仕于齐,丧母而归葬于鲁也。

三桓子孙,既以衰微,分适他国」。

孟子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术之道,通《五经》,尤长于《诗》、《书》。

周衰之末,战国纵横,用兵争强,以相侵夺。

当世取士,务先权谋,以为上贤,先王大道陵迟隳废。

异端并起,若杨朱、墨翟放荡之言,以干时惑众者非一。

孟子闵悼尧舜、舜、汤、文、周、孔之业将遂湮微,正涂壅底,仁义荒怠,佞伪驰骋,红紫乱朱。

于是则慕仲尼周流忧世,遂以儒道游于诸侯,思济斯民。

然由不肯枉尺直寻,时君咸谓之迂阔于事,终莫能听纳其说。

孟子亦自知遭苍姬之讫录,值炎齐之未奋,进不得佐兴唐、虞雍熙之和,退不能信三代之余风,耻没世而无闻焉,是故垂宪言以诒后人。

仲尼有云:「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于是退而论集所与高第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难疑答问,又自撰其法度之言,著书七篇,二百六十一章,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

包罗天地,揆叙万类,仁义道德,性命祸福,粲然靡所不载。

帝王公侯遵之,则可以致隆平,颂清庙;卿大夫士蹈之,则可以尊君父,立忠信;守志厉操者仪之,则可以崇高节,抗浮云。

有风人之托物,《风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恶圣之大才者也。

孔子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乃删《诗》定《书》,系《周易》,作《春秋》。

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著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

七十子之畴,会集夫子所言,以为《论语》。

《论语》者,《五经》之馆饣害,《六艺》之喉衿也。

孟子之书,则而象之。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答以俎豆;梁惠王问利国,孟子对以仁义。

宋桓魁欲害孔子,孔子称「天生德于予」;鲁臧仓毁鬲孟子,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众。

又有《外书》四篇,《性善》、《辩文》、《说孝经》、《为政》。

其文不能弘深,不与内篇相似,似非孟子本真,后世依放而托之者也。

孟子既没之后,大道遂绌,逮至亡秦,焚灭经术,坑戮儒生,孟子徒党尽矣。

其书号为诸子,故篇籍得不泯绝。

汉兴除秦虐禁,开延道德,孝文皇帝欲广游学之路,《论语》、《孝经》、《孟子》、《尔雅》皆置博士。

后罢传记博士,独立《五经》而已。

讫今诸经通义,得引《孟子以明事,谓之博文。

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

其言曰:「说《词》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为得之矣。

」斯言殆欲使后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于说《诗》也。

今诸解者往往摭取而说之,其说文多乖翼不同。

孟子以来五百余载,传之者亦已众多。

余生西京,世寻丕祚,有自来矣,少蒙义方,训涉典文,知命之际,婴戚于天,构屯离蹇,诡姓遁身,经营八之内,十有余年,心剿形瘵,何勤如焉!尝息肩弛担于济、岱之间,或有温故知新,雅德君子,矜我劬瘁,眷我皓首,访论稽古,慰以大道。

余困吝之中,精神遐漂,靡所济集,聊欲仔志于翰墨,得以乱思遗老。

惟六籍之学,先觉之士,释而辩之者既已详矣。

儒家惟有《孟子》,闳远微妙,奥难见,宜在条理之科。

于是乃述已所闻,证以经传,为之章句,具载本文,章别其指,分为上下,凡十四卷。

究而言之,不敢以当达者;施于新学,可以寤疑辩惑;愚亦未能审于是非,后之明者,见春违阙,傥改而正诸,不亦宜乎。

"《孟子》赵《注》宋本"◇孟子篇叙

《孟子篇叙》者,言《孟子》七篇所以相次叙之意也。

孟子以为圣王之盛,惟有尧、舜,尧、舜之道,仁义为上,故以梁惠王问利国,对以仁义,为首篇也。

仁义根心,然后可以大行其政,故次之以公孙丑问管、晏之政,答以曾西之所羞也。

政莫美于反古之道,滕文公乐反古,故次以文公为世子,始有从善思礼之心也。

奉礼之谓明,明莫甚于离娄。

故次以离娄之明也。

明者当明其行,行莫大于孝,故次以万章问舜往于田号泣也。

孝道之本,在于情性,故次以告子论情性也。

情性在内而主于心,故次以尽以也。

尽己之心,与天道通,道之极者也。

是以终于尽心也。

篇所以七者,天以七纪,睿玑运度,七正分离,圣以布曜,故法之也。

章所以二百六十有九者,三时之日数也。

不敢比《易》当期之数,故取其三时。

三时者,成岁之要时,故法之也。

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者,可以行五常之道,施七政之纪,故法五七之数而不敢盈也。

文章多少,拟其大数,不必适等,犹《诗》三百五篇,而《论》曰「《诗》三百」也。

章有大小,分章赋篇,篇趣五千,以卒其文,无所取法,犹《论》四百八十六章,章次大小,各当其事,亦无所法也。

盖所以佐明六艺之文义,崇宣先圣之指务,王制拂邪之隐括,立德立言之程式也。

洋洋浩浩,具存乎斯文矣。

"曲阜孔氏刊本"

◎赵息

息,岐从子。

为郡功曹,以忤宦官逃走。

◇启京兆尹

左忄官子弟,来为虎牙,非德选,不足为特酤买,宜随中舍菜食而已。

"《魏志·阎温传》注引《魏略·勇侠传》"

◎赵爽

爽,字君卿。

《隋志》作赵婴。

爵里未详。

◇周髀算经序

夫高而大者,莫大于天;厚而广者,莫广于地。

体恢洪而廓落,形修广而幽清,可以玄象课其进退,然而宏达不可指掌也。

可以晷仪验其长短,然其巨阔不可度量也。

虽穷神知化不能极其妙,探颐索隐不能尽其微,是以诡异之说出,则雨端之理生,遂有浑天、盖天,兼而并之。

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有以见天地之颐,则浑天有灵宪之文,盖天有周髀之法,累代存之,官司是掌,所以钦若昊天,恭授民时。

爽以暗蔽,才学浅昧,邻高山之仰止,慕景行之轨辙,负薪余日,聊观《周髀》。

其旨约而远,其言曲而中,将恐废替,濡滞不通,使谈天者无所取则,辄依经为图,诚冀颓毁重仞之墙,披露堂室之奥,庶博物君子,时迥思焉。

"宋本《周髀》。 案赵爽,相承以为汉人,今据序言「浑天有《灵宪》之文」,「累代存之」,则其人在张衡后数代也。 "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