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应劭"八"◇风俗通义"五"
△氏姓下
仲氏。
汤左相有仲虺。
"《广韵》一《送》。 上文见前"用氏。
古有用国,见《毛诗》。
在高唐,乃用地,故有用姓。
汉有高唐令用虬。
"《路史·国名纪》,《容斋五笔》,《通志·氏族略》"
雍氏,文王子雍伯之后。
"《广韵》三《用》"
被氏。
汉有柯太守被条。
"《通志·氏族略》"备氏,宋封人备之后。
"《广韵》六《至》"
利氏。
汉有利干,为中山相。
"同上"
挚氏。
挚畴,古诸侯国也。
周有挚荒。
或言帝喾之后。
"《通志·氏族略》"
遂,虞后。
商人置之遂。
"《路史·国名纪》"
懿氏,齐懿公之后。
"《通志·氏族略》"
肆氏,宋大夫肆臣之后。
"同上"
食我,韩公子也,见《战国策》。
汉有食子公为博士。
食音嗣。
"《宋景文公笔记》,《广韵》二十四《职》引云:「汉有博士食于公,河内人。 」《通志》作「食子通,河南人」。 "
嗣氏,卫嗣君后。
"《广韵》七《志》"
忌氏,周公忌父之后。
"《广韵》七《志》,《通志·氏族略》"
贵氏,陆终之后。
汉有贵迁,为庐江太守。
"《广韵》八《未》,《容斋五笔》,《通志·氏族略》"
既氏,吴夫王之后,因避仇改为既氏。
汉有长安长既良。
"《通志·氏族略》"
遇氏。
汉有遇冲,为河内太守。
"《广韵》十《遇》,《容斋五笔》,《通志·氏族略》"
铸氏,铸国,尧后。
"《通志·氏族略》"
露氏。
汉有上党郡尉露平。
"《广韵》十一《暮》,《通志·氏族略》"库氏,古守库大夫之后,以官为氏。
汉有辅义侯库钧。
"《广韵》十一《暮》"
布氏。
赵有布子,善相马。
"《通志·氏族略》"
桂氏。
汉有扬州刺史桂褒。
"同上"
{夭日}氏。
彭城{夭日}景以为计掾。
"《晋书·谢玄传》音义"世氏。
战国时有秦大夫世钧。
"《广韵》十二《祭》"厉氏,齐厉公之后。
汉有魏郡太守美阳侯厉温。
"《通志·氏族略》"
艾氏,庞俭母艾氏。
"《广韵》十四《泰》,《通鉴注·晋纪》二十四"
赖氏。
汉有交太守赖光。
"《广韵》十四《泰》,《容斋五笔》,《通鉴注·汉纪》五十八"
大氏,大庭氏之后。
"《通志·氏族略》"
蒯氏,晋大夫蒯得之后。
"同上"
载氏,姬姓之后。
"《广韵》十九《代》,《路史·国名纪》"
信氏,魏公子信陵君之后。
"《通志·氏族略》"
胤氏,夏时侯国,子孙氏焉。
"《路史·国名纪》,《通志·氏族略》"慎氏。
慎到为韩大夫,著《慎子》三十篇。
"《通志·氏族略》"
献氏,晋献公之后。
战国时有秦大夫献则。
"《广韵》二十五《愿》,《通志·氏族略》"
建氏,楚太子建之后。
"《通志·氏族略》"
段氏,段干木之后。
"《广韵》二十九《换》"姓段,名干木。
"《路史·国名纪》。 《齐东野语》云:「恐或失之。 」"
灌氏,斟灌氏之后。
"《通鉴注·汉纪》一"
谏氏。
《周礼》有司谏氏,因以为氏。
汉有治书侍史谏忠。
"《广韵》三十《谏》,《通志·氏族略》"
贱氏。
汉有右北平太守贱琼。
"《广韵》三十三《线》,《容斋五笔》,《通志·氏族略》"
孝氏,齐孝公之后。
"《通志·氏族略》"
豹氏,八元叔豹之后。
"同上"
到氏。
汉有东平太守到质。
"《容斋五笔》"
暴氏。
暴辛公,周诸侯也。
秦有将军暴鸢。
汉御史大夫暴胜之。
"《通志·氏族略》"
播氏。
播鼗武,商末贤人。
{八耳}氏,新郑人,扬{八耳}村在县西二十五里。
"{八耳}音嗄"
匠氏。
古有匠石。
望氏,齐太公望之后。
"俱同上"伉氏。
汉有伉喜,为汉中大夫。
"《广韵》四十二《宕》,《后汉·桓帝纪》注引云:「抗氏,卫大夫三抗之后,没有抗喜,为汉中太守。 」则字当从手旁,「大夫」亦当为「太守」也。 "旷氏,师旷之后。
"《通志·氏族略》"
敬氏,陈敬仲之后。
"《广韵》四十三《映》,《通鉴注·隋纪》六"
令氏,楚令尹子文之后。
"《通鉴注·汉纪》七,《史记·孝文本纪》索隐"
救氏。
汉有谏议大夫救仁。
"《广韵》四十九《宥》,《通志·氏族略》。 《广韵》云:「昼邑大夫之后。 」"
廖氏。
古有廖叔安,《左传》作《风》,盖其后也。
汉有廖觐,为巨鹿太守。
"《通志·氏族略》,《通鉴注·汉纪》三十"
窦氏。
夏后相遭有穷氏之难,其妃方娠,逃出自窦,而生少康,其后氏焉。
"《广韵》五十候,《通鉴注·汉纪》五"
监氏。
卫康叔为连属之监,其后氏焉。
"《广韵》五十九《鉴》,《通志·氏族略》"
鹿氏。
汉有巴郡太守鹿旗。
"《广韵》一《屋》,《容斋五笔》,《通鉴注·晋纪》二十"沐氏。
汉有东平太守沐宠。
"《广韵》一《屋》,《容斋五笔》,《通鉴注·汉纪》四十六"鞠氏。
汉有尚书令平原鞠谭。
"《广韵》一《屋》"或为麴氏,音之讹也。
"《通志·氏族略》"
宿氏。
汉有雁门太守宿详。
"《广韵》一《屋》,《容斋五笔》,《通鉴注·魏纪》四"牧氏。
汉有越太守牧稂。
"《广韵》一《屋》"
畜阝氏。
汉有东海太守畜阝熙。
"《容斋五笔》"
禄氏,纣子武庚,字禄父,其后以字为氏。
"《通志·氏族略》"
沃氏,太甲子沃丁之后。
"《广韵》二《沃》,《通志·氏族略》"
督氏,宋大夫华父督之后。
晋有督戎,汉有五原太守督瓒。
"《广韵》二《沃》,《容斋五笔》,《通志·氏族略》"仆氏。
汉有浑梁侯仆多。
"《广韵》二《沃》"蓐氏,蓐收之后。
"《路史·国名纪》,《通志·氏族略》"
逯,秦邑也,其大夫氏焉。
"《后汉·郅恽传》注。 "汉有大司空逯并。
"《广韵》三《烛》,《通志》「空」作「马」。 "濯氏,濯辑之后。
"《广韵》四《觉》"郅氏。
郅,商时侯国也。
见《毛诗》。
汉有济南太守郅都。
"《路史·国名纪》,《通志·氏族略》,《通鉴注·汉纪》八"
述氏,鲁大夫仲述之后。
"《广韵》六《术》"
谒氏。
古有谒者官,因以为氏。
汉有汝南太守谒涣。
又张汤小吏谒居。
"《广韵》十《月》,《容斋五笔》,《通志·氏族略》"
阙氏,承阙党童子之后。
纵横家有阙子,著书"《后汉·献帝纪》注,《通鉴注·汉纪》五十二"。
汉有荆州刺史阙翊。
"《通志·氏族略》"
勃氏,宋左师勃之后也。
晋有寺人勃。
"《通志·氏族略》"
葛氏,葛天氏之裔。
"同上"
滑氏。
汉有詹事滑典。
"《广韵》十四《黠》"
颉氏。
苍颉,古之贤人。
颉卫,古之贤者。
"《广韵》十六《屑》"
铎氏。
汉有廷尉铎政。
"《通志·氏族略》"
幕氏,舜祖幕之后。
落氏。
皋落氏,翟国也。
此赤翟别种。
"俱同上"
作氏。
周公之子胙侯,子孙因避地改焉。
汉有涿郡太守作显。
"《通志·氏族略》,《容斋五笔》"博氏。
汉有博子芳,善相马。
"《通志·氏族略》。 《广韵》云:「古有博劳。 」"
薄氏。
卫贤臣薄疑。
汉高帝薄夫人,生文帝。
夫人弟昭,封轵侯,官至车骑将军,子戎奴嗣。
"《通志·氏族略》,《通鉴注·周纪》四"
柏氏,柏皇氏之裔。
"《通志·氏族略》"
笮氏。
楚有笮伦。
"《通鉴注·汉纪》六十一"
获氏,宋大夫猛获之后。
"《通志·氏族略》"
昔氏。
周大夫封昔,因氏焉。
汉有昔登,为乌伤令。
"《路史·国名纪》,《容斋五笔》,《通志·氏族略》"赤氏,帝喾师赤松子之后。
"《通志·氏族略》"
析氏。
齐大夫析归父。
"《广韵》十三《锡》"
职氏。
汉有山阳令职洪。
"《广韵》二十四《职》,《容斋五笔》"
啬氏,古啬氏,子孙因氏焉。
"《通志·氏族略》"
即氏。
汉有单父令即卖"《广韵》二十四《职》,《容斋五笔》,《通志》,「卖」作「费」。 "其先食采即墨,因以命氏。
"《通志·氏族略》"
习氏。
习,国名。
汉有习响,为陈相。
"《通志·氏族略》,《通鉴注·魏纪》四"
集氏。
汉有外黄令集一。
"《广韵》二十六《缉》,《容斋五笔》,《通鉴注·魏纪》九「集」作「习」,疑彼误。 "
汲氏,卫宣公太子亻及之后,居汲,因以为氏。
"《通志·氏族略》"
叶氏。
楚沈尹戌生诸梁,食采于叶,因氏焉。
捷氏,邾公子捷之后。
《汉艺文志》有《捷子》二篇,六国时人。
辄氏,卫出公辄之后。
汉有辄终古。
荚氏。
荚成僖子,晋大夫,见《世本》。
甲氏,大甲之后。
一云郑大夫石甲之后。
"俱同上"
邺氏。
汉有梁令邺风。
"《广韵》三十三《业》"东郭氏。
东郭牙,齐大夫,咸阳其后也。
"《史记·平准书》索隐"东陵氏。
东陵侯邵平,子孙氏焉。
"《通志·氏族略》"
东方氏,伏羲之后。
帝出于震,位东方,子孙因氏焉"《通志·氏族略》,《能改斋漫录》,《通鉴注·汉纪》九"。
平原厌次汉太中大夫东方朔。
"《能改斋漫录》"
公乘,姓也。
"《晋书音义》"
公宾,姓也。
鲁大夫公宾庚之后。
"《后汉·刘圣公传》注,《通鉴注·汉纪》三十一"
公族氏。
晋成公立嫡子为公族大夫,韩无忌号公族穆子。
"《后汉书·党锢传》注"
公玉氏。
齐王臣有公玉冉,其后也。
"《史记·孝武纪》索隐"
中垒氏。
刘向为中垒校尉,支孙氏焉。
"《通志·氏族略》"
终黎氏。
"《史记·秦本纪》集解"
终古氏。
终古,纣内史也,因氏焉。
"《通志·氏族略》"
龙丘氏。
汉有高士龙丘苌。
"同上"
司寇氏。
苏忿生为武王司寇,后以官为氏。
《礼记》「司寇惠子,鲁大夫」。
"《广韵》五十候,《通志·氏族略》"
司鸿氏。
古有司鸿苟,著书。
汉中大夫司鸿仪。
"《通志·氏族略》"
鸱夷氏,本范蠡也。
綦毋氏。
汉有廷尉綦毋参。
"俱同上"期思氏。
有期思国。
"《广韵》七《之》"
威王氏。
汉有中郎威王弼,出自楚威王后。
"《广韵》十《阳》"
诸葛氏。
葛婴为陈涉将军,有功而诛。
孝文帝追录,封其孙诸县侯,因并氏焉。
"《吴志·诸葛瑾传》注,《通志·氏族略》,《通鉴注·汉纪》二十"渠丘氏。
晋有渠丘公。
"《路史·国名纪》。 「晋」疑「莒」之讹。 "於陵氏。
陈仲子,齐世家,辞爵灌园于於陵,因氏焉。
"《通志·氏族略》"
夫余氏。
吴公夫奔楚,余子在吴。
以夫余为氏。
"《广韵》九《鱼》,《通志·氏族略》"
毋车氏。
乐安毋车伯奇为下邳相,有主簿步邵南,时人称毋车府君步主簿。
"《广韵》十《虞》"
胡毋氏,本陈胡公之后也。
公子完奔齐,遂有齐国。
齐宣王母弟别分毋乡,远本胡公,近取毋邑,故曰胡毋氏也。
"《后汉·献帝纪》注,《通鉴注·汉纪》四十八"
西乡氏,宋大夫西乡错之后。
"《通志·氏族略》,《路史·高帝纪下》注"
申徒氏,随音改为申屠氏。
申徒狄,夏贤人也,汤以天下授之,耻以不义闻己,自投于河。
《庄子》「申徒兀者,郑人也」。
汉有平西将申徒建"《通志·氏族略》"。
胜屠,即申徒也。
"《史记·酷吏传》索隐"新垣氏。
魏将新垣衍,毕公高之后。
《汉书》「文帝时,新垣平善望气」。
"《通志·氏族略》"淳于,小国也。
桓五年不复其国,子孙以国为氏。
"同上"
闻人氏。
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其后氏焉。
"《后汉·灵帝纪》注,《通志·氏族略》,《通鉴注·汉纪》四十八"
轩辕氏。
轩辕,即黄帝也,姓公孙,或言姓姬。
"《通志·氏族略》"
盆成氏。
盆成括仕齐,孟轲知其必死,其子逃难,改氏成焉。
"《广韵》二十三《魂》"
根牟子,古贤者,著书。
"《广韵》二十四《痕》"
邯郸氏,因国为姓。
汉有卫尉邯郸义。
"《广韵》二十五《寒》"
鲜于氏。
武王封箕子于朝鲜,其子食采于朝鲜,因氏焉。
"《后汉·第五伦传》注。 案:《通鉴注》引《姓谱》云:「武王封箕子于朝鲜,支子仲食采于于,因以鲜于为氏。 」此称「食采朝鲜」,疑讹。 "
高堂氏。
齐卿高敬仲食采于高堂,因氏焉。
"《通志·氏族略》,《通鉴注·魏纪》五"
阳成氏,阳成胥渠,晋隐士也。
汉有谏议大夫阳成公衡。
"《通志·氏族略》"
将作氏。
汉官有将作少府,因官为氏。
王人氏,王人子突之后,因氏焉。
汉有安平太守王人宰公。
王史氏。
周先王太史,号王史氏。
"俱同上"棠氏。
吴夫王奔楚,封棠,因以为氏。
"《后汉·延笃传》注"
青乌氏。
汉有青乌子,善数术。
"《广韵》十五《青》"
青阳氏。
青阳,黄帝子也,始得姓焉。
"《通志·氏族略》"
丁若氏。
齐丁公子懿伯食采于若,因氏焉。
"同上"
周生,姓也。
"《后汉·冯衍传》注"
投壶氏。
晋中行穆子相投壶,因以氏焉。
"《广韵》十九《侯》"
侯史氏。
董狐为晋侯史官,因氏焉。
"《通志·氏族略》"
斟灌氏,夏诸侯也,子孙氏焉。
三乌氏。
有三乌大夫,因氏焉。
澹台氏。
澹台灭明字子羽,武城人。
汉有博士澹台恭。
子仲氏,鲁宣公子仲之后。
子献氏,齐大夫子献之后也。
楚文王时,子献辽为大夫。
"俱同上"
鬼谷氏。
鬼谷先生,六国时纵横家。
"《通鉴注·周纪》二"
武强氏。
汉武强侯王梁,其后因封为氏。
"《广韵》九{鹿吴}"
武成氏。
赵平原君胜封武成君,因氏焉。
"《通志·氏族略》"
五鹿氏。
五鹿,卫邑也。
晋公子重耳封舅犯于五鹿,支孙氏焉。
汉有少府五鹿充宗。
五王氏。
齐自威、宣、、襄至建五王,因以为氏。
古成氏,苦成之后,后随音改焉。
汉有广汉都尉古成云。
"俱同上"
混沌氏,少昊之良佐。
汉有屯莫如,为常山太守。
"《宋景文公笔记》引萧该《汉书音义》,《困学纪闻》十二"
浩羊氏。
齐大夫浩羊嘉。
"《通志·氏族略》"社南氏。
其先齐倡,徙居社南,因以为氏。
"《广韵》三十五《马》"
社北氏,与社南皆齐倡。
"《通志·氏族略》"
义渠氏,狄国为秦所灭,因氏焉。
御龙氏,陶唐氏之后,有刘累,学扰龙,事夏孔甲,赐氏曰御龙氏。
库成氏,本苦成,方言音变为库城。
"俱同上"
帝畴氏。
"《路史》四"
第八氏,亦齐诸田之后。
田广弟田英为第八门,因氏焉。
王莽时有讲学大夫第八矫。
"《通志·氏族略》。 案:《后汉·第五伦传》云:「其先齐诸田,徙周陵者多,故以次第为氏。 」"
内史氏,周内史叔兴之后也。
周又有内史过。
"《通志·氏族略》"
信都氏。
张敖尚汉鲁元公主,封于信都,因氏焉。
谢丘氏。
周宣王支子,食采谢丘。
祝其氏。
宋戴公之子公子祝其为大司寇,因氏焉。
汉有清河都尉祝其承先。
"俱同上"
牧师氏。
"《广韵》六《脂》"窒中姓。
"《史记·高祖功臣表》索隐"
屈侯氏。
魏贤人屈侯鲋。
汉有郎中令屈侯豫。
"《通志·氏族略》,《路史》注"褐冠氏。
宾人以褐寇为姓。
褐冠子著书。
"《通志·氏族略》"
列仙氏。
"《路史》四"
栎阳氏。
汉景丹封栎阳侯,丹曾孙分避乱栎阳,因封为氏焉。
"《通志·氏族略》"
白马氏。
微子乘白马朝周,因氏焉。
白象氏。
白象先生,古隐者。
白鹿氏。
白鹿先生,古贤人,著书。
柏成氏。
柏成子高,尧时诸侯也。
百里氏,秦大夫百里奚之后。
其先虞人,家于百里,因氏焉。
息夫氏。
息公子边为大夫,因氏焉。
汉有光禄大夫息夫躬。
墨夷氏。
宋大夫有墨夷须、墨夷皋。
"俱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