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鲍永
永,字君长,上党屯留人,司隶校尉鲍宣子。
为郡功曹。
莽时举秀才,不应。
更始二年,征再迁尚书仆射,行大将军事,持节安集河东并州朔部,封中阳侯。
更始败殁,为发丧。
罢兵来降,拜谏议大夫,出为鲁郡太守,封关内侯,迁扬州牧。
母忧去官。
建武十一年,征为司录校尉。
十五年,迁东海相,拜兖州牧,卒官。
◇奏劾赵王良今月二十七日,车驾临故中郎将来歙丧还,车驾过须臾,赵王良从后到,与右中郎将张邯相逢城门中,道迫狭,叱邯旋车,又召候岑尊诘责,使前走数十步。
按良诸侯藩臣,蒙恩入侍,知尊让侯吏六百石,而肆意加怒,令叩头都道,奔走马头前。
无藩臣之礼,大不敬也。
"《后汉·鲍永传》注引《东观记》"
◎鲍昱
昱,字文渊,永子。
建武初,试守高都长。
后为Г阳长。
再迁,中元初,拜司隶校尉。
永平中。
坐事免。
后拜汝南太守。
一年,代王敏为司徒。
建初四年,代牟融为太尉。
六年卒,年七十余。
◇择灾眚问
臣闻圣人理国,三年有成。
今陛下始践天位,刑政未著,如知失得,何能致异?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
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
又诸徙者骨肉分离,孤魂不祀"袁宏《纪》此下有「骸骨流离,死生被毒」"。
一人呼嗟,王政为亏。
宜一切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生死获所。
如此,和气可致。
"《后汉·鲍永附传》。 又见袁宏《后汉纪》十一,有小异。 "
◇救耿恭关宠议
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
诚令权时,后无边事可也,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又二部兵人裁各数十,匈奴围之,历旬不下,是其寡弱尽力之效也。
"袁宏《纪》此下有「兵家先名后实」。 "可令敦煌、酒泉太守各将精骑二千,多其幡帜,倍道兼行,以赴其急。
匈奴疲极之兵,必不敢当,四十日间,足还入塞。
"《后汉·耿恭传》。 又见袁宏《后汉纪》十,与此小异。 "
◎鲍德德,昱子。
永元初为黄门侍郎,出为南阳太守,征拜大司农。
◇说窦宪弟夏阳侯瑰
陈宠奉事先帝,深见纳任,故久留台阁,赏赐有殊。
今不蒙忠能之赏,而计几微之故,诚伤辅政容贷之德。
"《后汉·陈宠传》「章帝崩,窦宪常衔宠,乃白太后,令典丧事,欲因过中之。 微素敬宠,说夏阳侯瑰」。 "
◎欧阳歙
歙,字王思,乐安千乘人。
莽时为长社宰。
更始即位,以为原武令。
迁河南都尉,行太守事。
建武初,为河南尹,封被阳侯,寻拜扬州牧,迁汝南太守,更封夜侯。
十五年,代韩歆为大司徒,坐汝南臧罪发,死狱中。
◇下教论繇延功
西部督邮繇延,天资忠贞,禀性公方,典部折冲,摧破奸雄,不严而理。
《书》曰:「安民则惠,黎民怀之。
」盖举善以教,则不能者劝。
今与众儒共论延功,显之于朝。
太守敬嘉厥休,牛酒以养德。
"袁宏《后汉纪》七。 又略见《后汉·郅恽传》,《风俗通》,并删节。 "
◎郅恽
恽,字君章,汝南西平人。
莽时以上书系狱,会赦得免。
建武中,积弩将军傅俊请为将兵长史,后归为县门下掾,病去。
又为郡功曹,去客江夏郡。
举孝廉,为上东城门候,后为梁令,迁长沙太守。
坐事左转芒长,寻免。
◇上书王莽
臣闻天地重其人,惜其物,故运机衡,垂日月,含元包一,甄陶品类,显表纪世,图录豫设。
汉历久长,孔为赤制,不使愚惑,残人乱时。
智者顺以成德,愚者逆以取害,神器有命不可虚获。
上天垂戒,欲悟陛下,令就臣位,转祸为福。
刘氏享天永命不可虚获陛下顺节盛衰。
取之以天,还之以天,可谓知命矣?若不早图,是不免于窃位也。
且尧、舜不以天显自与,故禅天下,陛下何贪非天显以自累也?天为陛下严父,臣为陛下孝子,父教不可废,子谏不可拒,惟陛下留神。
"《后汉·郅恽传》"
◇因废郭后上书
臣闻夫妇之间,父不能得之于子,君不能得之于臣,况臣欲得之于君乎?是臣所不敢也。
虽然,愿陛下念其不可,勿乱人伦,使天下有议社稷者。
"袁宏《后汉纪》七"◇上书谏猎
昔文王不敢盘游于田,以万民惟正。
陛下既游猎山林,夜以继昼,其如社稷宗庙何?暴虎冯河,可为至戒,小臣所窃忧也。
"袁宏《后汉纪》七。 又见《后汉·郅恽传》,有小异。 "
◇说逯并
当今上天垂象,智者以昌,愚者以亡。
昔伊尹自鬻辅商,立功全人。
恽窃不逊,敢希伊尹之踪,应天人之变。
明府傥不疑逆,俾承天德。
"《后汉·郅恽传》"
◇谏傅俊
昔文王不忍露白骨,武王不以天下易一人之命故能获天地之应,克商如林之旅。
将军如何不师法文王,而犯逆天地之禁,多伤人害物,虐及枯尸,取罪神明?今不谢天改政,无以全命,愿将军亲率士卒,收伤葬死,哭所残暴,以明非将军本意也。
"《后汉·郅恽传》"
◇说太子
久处疑位,上违孝道,下近危殆。
昔高宗明君,吉甫贤臣,及有纤介,放逐孝子。
《春秋》之义,母以子贵。
太子宜因左右及诸皇子引愆退身,奉养氏,以明圣教,不背所生。
"《后汉·郅恽传》"◇誓众无掩人不备,穷人于厄,不得断人支体,人形骸,放淫妇女。
"《后汉·郅恽传》"
◎朱勃
勃,字叔阳,扶风平陵人。
莽时,试守渭城宰。
建武中,为云阳令,去官。
有《集》二卷。
◇诣阙上书理马援
臣闻王德圣政不忘人之功,采其一美,不求备于众。
故高祖赦蒯通,而以王礼葬田横,大臣旷然,咸不自疑。
夫大将在外,言在内,微过辄记,大功不计,诚为国之所慎也。
故章邯畏口而奔楚,燕将据聊而不下。
岂其甘心末规哉,悼巧言之伤类也。
窃见故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以四年冬始归正朔。
当此之时,虏述矫号于益州,隗嚣拥兵于陇、冀,豪杰盱睢,且自为政。
援拔自西州,钦慕圣义,间关险难,触冒万死,孤立群贵之间,傍无一言之佐,驰深渊,入虎口,岂顾计哉!宁自知当要七郡之使,徼封侯之福邪?八年,车驾西讨隗嚣,国计狐疑,众营未集,援建宜进之策,卒破西州。
隗嚣克定,援有力焉。
及吴汉下陇,冀路断隔,豪强叛城,酋羌杀吏"二语从《书钞》一百五十六引《东观记》补"。
唯独狄道为国坚守,士民饥困,乃敢驽者履"此语从《书钞》补。 梅鼎祚《文纪》别收《东观记》一条,题云「救狄道策」,列于《理马援书》之后,实即此书之约文",寄命漏刻。
援奉诏西使,镇慰边众,乃奋不顾身,间关山谷之中,挥戈先零之野,招集豪杰,晓诱羌戎,谋如涌泉,势如转规"《文选·王仲宣诔》注引作「转圜」",遂救倒悬之急,存几亡之城,兵全师进,因粮敌人,陇、冀略平,而独守空郡,兵动有功,师进辄克。
诛锄先零,缘入山谷,猛怒力战,飞矢胫。
征在虎贲,则有忠策嘉谋于国。
又出征交,土多瘴气,援与妻子生诀,无悔吝之心,遂斩灭征侧,克平一州使王府纳越裳之贡,边境无兵革之忧。
间复南讨,立陷临乡,师已有业,未竟而死,吏士离疫,援不独存。
夫战或以久而立功,或以速而致败,深入未必为得,不进未必为非。
人情岂乐久屯绝地,不生归哉!惟援得事朝廷二十三年,北出塞漠,南渡江海,触冒害气,僵死军中,名灭爵绝,国土不传。
海内不知其过,众庶未闻其罪,卒遇三夫之言横被诬罔之谗,家属杜门,葬不归墓,怨隙并兴,宗亲怖栗,死者不能自明,生者莫为之讼,臣窃伤之。
夫明主Ο于用赏,约于用刑。
高祖尝与陈平金四万斤以间楚军,不问出入所为,岂复疑以钱谷间哉?夫操孔父之忠,而不能自免于谗,此邹阳之所悲也。
《诗》云:「取彼谗人,投畀豺虎。
豺虎不食,投畀有北。
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此言欲令上天而平其恶。
惟陛下留思竖儒之言欲令上天而平其恶,无使功臣怀恨黄泉。
臣闻《春秋》之义,罪以功除;圣王之祀,臣有五义。
若援得事朝廷二十三年所谓以死勤事者也。
愿下公卿平援功罪,宜绝宜续,以厌海内之望。
臣年已六十,常伏田野,窃感栾布哭彭越之义,冒陈悲愤,战栗阙庭。
"《后汉·马援传》,袁宏《后汉纪》八"飞鸟寺衡,马惊触虎,物类相生,亦无不有。
"《文选·赭白马赋》注引《东观记》。 案:朱勃《理马援书》,范《书》、袁《纪》各有删节,今合录之,复据《东观记》补足三语,此又其佚文也。 "◎马援
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
莽时为郡督邮,坐事亡命。
遇赦,辟卫将军王林府,拜新城大尹。
莽败,去郡,避地凉州,隗嚣以为绥德将军。
建武四年,奉使洛阳,以为待诏,历太中大夫、陇西太守、虎贲中郎将,拜伏波将军,封新息侯。
二十五年,击五溪蛮,卒于军。
为梁松所陷,追收侯印。
建初三年,追谥曰忠成侯。
◇上铜马式表
夫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
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
安宁则以别尊卑之序,有变则以济远近之难。
昔有骐骥,一日千里,伯乐见之,昭然不惑。
近世有西河子舆,亦明相法。
子舆传西河仪长孺,长孺传茂陵丁君都,君都传成纪杨子阿,臣援尝师事子阿,受相马骨法。
考之于行事,辄有验效。
臣愚以为传闻不如亲见,视景不如察形。
今欲形之于生马,则骨法难备具,又不可传之于后。
孝武皇帝时,善相马者东门京,铸作铜马法献之,有诏立马于鲁班门外,则更名鲁班门曰金马门。
臣谨依仪氏奇中,帛氏口齿,谢氏唇,丁氏身中,备此数家骨相以为法。
马高三尺五寸,围四尺四寸。
"《后汉·马援传》"
◇铜马相法水火欲分明"水火在鼻两孔间也。 "上唇欲急而方,口中欲红而有光,此马千里。
颔下欲深,下唇欲缓。
牙欲前向。
牙去齿一寸则四百里,牙剑锋则千里。
日欲满而泽。
腹欲充,兼欲小,肋欲长,悬薄欲厚而缓"悬薄,股也"。
胁堂欲平满,汗沟欲深长,而膝本欲起,肘腋欲开,膝欲方,蹄欲厚三寸,坚如石,鬃欲戴,中骨主三寸"鬃,中骨也",颊欲开,而膺下欲广一尺以上,能久走。
欲方"颈前",胸欲直而出"髋骨前面"。
凫间欲开,望视之如双凫。
"《后汉·马援传》注,《御览》八百九十六"
◇上疏言隗嚣
臣援自念归身圣朝,奉事陛下,本无公辅一言之荐,左右为容之助。
臣不自陈,陛下何因闻之。
夫居前不能令人轾,居后不能令人轩,与人怨不能为人患,臣所耻也。
故敢触冒罪忌,昧死陈诚。
臣与隗嚣,本实交友。
初,嚣"袁宏《纪》作「臣与嚣往为知交。 今闻与来歙书,深更怨臣。 自计无负于嚣」"遣臣东,谓臣曰:「本欲为汉,愿足下往观之"袁宏《纪》作「仆北面称臣,加以本欲为汉,足下往观其政」"。
于汝意可,即专心矣。
」及臣还反,报以赤心,实欲导之于善,非敢谲以非义。
而嚣自挟奸心,盗憎主人,怨毒之情遂归于臣。
臣欲不言,则无以上闻"袁宏《纪》作「盗憎主人,反欲归怨于臣。 臣欲遂退不言,则无以报陛下」"。
愿听诣行在所,极陈灭嚣之术,得空匈腹,申愚策,退就陇亩"袁宏《纪》作「然后退就垄亩,饭疏饮水,随四民之职」",死无所恨。
"《后汉·马援传》,又见袁宏《后汉纪》五,各有删节。 "
◇上疏言破羌以西不可弃
亢吾以西,数十里一城,城皆完坚。
旧制置塞,因山阻海,其蹊径辄有候尉,故虏不得妄动。
即弃亢吾,以西北为殖养虏根,内自迫促。
宜及兵威,疾往除之。
金城诸县,皆田地肥美,溉灌流通,自有本民,易还充实,诚不宜有所断弃。
若二郡平定,流民还本业,不复为国家忧。
"袁宏《后汉纪》六"
破羌以西,城多完牢,易可依固。
其田土肥壤,灌溉流通。
如令羌在湟中,则为害不休,不可弃也。
"《后汉·马援传》。 案:即前疏之约文。 "
◇上书请复铸五铢钱
富国之本,在于食货,宜如旧铸五铢钱。
"《恶书·食货志》"
◇击寻阳山贼上书除其竹木,譬如婴儿头多虮虱,而剃之荡荡然,虮虱无所复依。
"《御览》九百五十一引《东观汉记》"
◇上书请正印文
臣所假伏波将军印,书「伏」字,「犬」外向。
成皋令印,「皋」字为「白」下「羊」;丞印「四」下「羊」,尉印「白」下「人」,「人」下「羊」。
即一县长吏,印文不同,恐天下不正者多。
符印所以为信也,所宜齐同。
荐晓古文字者,事下大司空,正郡国印章。
"《后汉·马援传》注引《东观汉记》"◇至荔浦见冬笋上言《禹贡》「厥包橘柚」,颖谓是也。
其味美于春夏笋。
"珍本《东观汉记》"
◇征交上言
从{米尼)泠出贲古,击益州臣所将骆越万余人,便习战斗者二千兵以上,弦毒矢利,以数发,矢注如雨,所中辄死。
愚以行兵以此道最便,盖承藉水利,用为神捷也。
"《水经·叶榆水注》"
◇将入九真上言
臣谨与交精兵万二千人,与大兵合二万人,船车大小二千艘,自入交,于今为盛。
"《水经·叶榆水注》"
◇平交上言太守苏定,张眼视钱,眼讨贼,怯于战功,宜加切敕。
"《东观汉记》聚珍本"◇奏请分西于县
西于县户有三万二千,远界去庭千余里,请分为封溪、望海二县。
"《后汉·马援传》"
◇与隗嚣将杨广书
春卿无恙"杨广字春卿"。
前别冀南,寂无音驿。
援间还长安,因留上林。
窃见四海已定,兆民同情,而季孟闭拒背畔"隗嚣字季孟",为天下表的,常惧海内切齿,思相屠裂,故遗书恋恋,以致恻隐之计。
乃闻季孟归罪于援间还长安而纳王游翁谄邪之说"王元字游翁",自谓函谷以西,举足可定,以今而观,竟何如邪?援间至河内,过存伯春"嚣子恂字伯春,"见其奴吉从西方还,说伯春小弟仲舒望见吉,欲问伯春无它否,竟不能言,晓夕号泣,婉转尘中。
又说其家悲愁之状,不可言也。
夫怨仇可剌不可毁,援闻之,不自知泣下也。
援素知季孟孝爱,曾、闵不过。
夫孝于其亲,岂不慈于其子?可有子抱三木,而跳梁妄作,自同分羹之事乎?季孟平生自言,所以拥兵众者,欲以保全父母之国而完坟墓也,又言苟厚士大夫而已。
而今所欲全者,将破亡之;所欲完者,将毁伤之;所欲厚者,将反薄之。
季孟尝折愧子阳而不受其爵,今更共陆陆,欲往附之,将难为颜乎?若复责以重质,当安从得子主给是哉!往时子阳独欲以王相待而春卿拒之;今者归老,更欲低头与小儿曹共槽枥而食,并肩侧身于怨家之朝乎?男儿溺死何伤,而拘游哉!今国家待春卿意深,宜使牛孺卿与诸耆老大人共说季孟,若计画不从,真可引领去矣。
前披舆地图,见天下郡国百有六所,奈何欲以区区二邦,以当诸夏百有四乎?春隔季孟,外有君臣之义,内有朋友之道。
言君臣邪,固当谏争;语朋友邪,应有切磋。
岂有知其无成,而但萎委咋舌,叉手从族乎?及今成计,殊尚善也;过是,欲少味矣。
且来君叔天下信士,朝廷重之,其意依依,常独为西州言。
援商朝廷,尤欲立信于此,必不负约。
援不得久留,愿急赐报。
"《后汉·马援传》"
车丞相,高祖园寝郎,一月九迁为丞相者,知武帝恨诛卫太子,上书讼之。
"《文选·□□□□□□》注引《东观汉纪》"
◇诫兄子严敦书
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而口不可得言也。
好论议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衤离,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儿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
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后汉·马援传》,又见袁宏《后汉纪》七,《艺文类聚》二十三"
◇铜柱铭
汉建武十八年,平征侧于龙编,树铜柱于象浦,其铭曰:「金人汗出,铁马蹄坚,子孙相连,九九百年。
」"马希范《溪州铜柱记》"
◎马廖
廖,字敬平,援子。
少以父任为郎。
永平中,以皇后兄拜羽林左监,进虎贲中郎将。
章帝即位,迁卫尉。
建妆四年封顺阳侯,以特进就第。
永元四年卒,谥曰哀侯。
◇上明德太后疏臣案前世诏令,以百姓不足,起于世尚奢靡,故元帝罢服官,成帝御浣衣,哀帝去乐府。
然而侈费不息,至于衰乱者,百姓从行不从言也。
夫改政移风,必有其本。
传曰:「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长安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
」斯言如戏,有切事实。
前下制度未几,后稍不行。
虽或吏不奉法,良由慢起京师。
今陛下躬服厚缯,斥去华饰,素简所安,发自圣性。
此诚上合天心,下顺民望,浩大之福,莫尚于此。
陛下既已得之自然,犹宜加以勉勖,法太宗之隆德,戒成、哀之不终。
《易》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诚令斯事一竟,则四海诵德,声薰天地,神明可通,金石可勒,而况于行仁心乎!况于行令乎!愿置章坐侧,以当瞽人夜诵之音。
"《后汉·马廖传》"
◎马防防,字江平"《东观记》作「公平」又作「孝孙」",援第二子。
永平中,为黄门侍郎。
章帝即位,迁中郎将、城门校尉,拜车骑将军,封颍阳侯,以特时就第。
后为光禄勋,复遣就第。
永元中。
徙封翟乡侯。
◇奏上迎气乐
上以太常乐丞鲍邺等上乐事,下车骑将军马防。
防奏言:「建初二年七月,邺上言:『王者饮食,必道顺四时五味,故有食举之乐,所以顺天地,养神明,求福应也。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乐者天地之和,不可久废。
今官雅乐独有黄钟,而食举"已上九字从《东观记》补"乐但有太蔟,皆不应月律。
恐伤气类"此句从《东观记》补",可作十二月,均各应其月气,公卿朝会,得闻月律"此二句从《东观记》补",乃能感天地,和气宜应。
明帝始令灵台六律侯,而未设其门。
《乐经》曰,十二月行之,所以宣气丰物也。
月开斗建之门,而奏歌其律。
诚宜施行。
愿与待诏严崇及能作乐气者共作治,考工给所当。
』诏下太常。
太常上言:『作乐器直钱百四十万六万,请太仆作成上。
』奏寝。
今明诏下臣防,臣辄问邺及待诏知音律者,皆言圣人作乐,所以宣气致和,顺阴阳也。
臣愚以为可顺上天之明时,因岁令王正"《东观记》作「因岁首之嘉月」",发太蔟之律,奏《雅》《颂》之音,以立太平,以迎和气。
其条贯甚备。
」"《续汉·律历志上》注补引薛莹《书》,《后汉·章纪》注引《东观记》,又《隋书·音乐志下》牛弘等议引《东观书·马防传》"
◎马严
严,字威卿,援第二兄余之子。
建武中为郡督邮。
援卒后,去居安陵。
永平初,明德皇后既立,避嫌更徙北地。
后移居洛阳,为将军长史。
章帝时,拜侍御史中丞,迁五官中郎将,行长乐卫尉事。
出为陈留太守,征拜太中大夫,迁将作大匠,坐事免。
后不复仕。
永元十年卒,年八十二。
◇日食上封事
臣闻日者众阳之长,食者阴侵之征。
《书》曰:「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
」言王者代天官人也。
故考绩黜陟,以明褒贬。
无功不黜,明阴盛陵阳。
臣伏见方今刺史太守专州典郡,不务奉事尽心为国,而司察偏阿,取与自己,同则举为尤异,异则中以刑法,不即垂头塞耳,采取财赂。
今益州刺史朱、扬州刺史倪说、凉州刺史尹业等,每行考事,辄有物故,又选举不实,曾无贬坐,是使臣下得作威福也。
故事,州郡所举上奏司直察能否以惩虚实。
今宜加防检,式遵前制。
旧丞相、御史亲治职事,唯丙吉以年老优游,不案吏罪,于是宰府习为常俗,更共罔养,以崇虚名,或未晓其职,便复迁徙,诚非建官赋禄之意,宜敕正百司,各责以事,州郡所举,必得其人。
若不如言,裁以法令。
传曰:「上德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
故火烈则人望而畏之,水懦则人狎而玩之。
为政者宽以济猛,猛以济宽。
」如此,绥御有体,灾眚消矣。
"《后汉·马严传》"
◇上书求进女掖庭
臣叔父援,孤恩不报,而妻子特获恩全,戴仰陛下,为天为父。
人情既得不死,便欲求福。
窃闻太子、诸王妃匹未备,援有三女,大者十五,次者十四,小者十三,仪状发肤,上中以上。
皆孝顺小心,婉静有礼。
愿下相工,简其可否。
如有万一,援不朽于黄泉矣。
又援姑姊妹并为成帝婕妤,葬于延陵。
臣严幸得蒙恩更生,冀因缘先姑,当充后宫。
"《后汉·明德马皇后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