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汉文 卷五十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全汉文
《全汉文》 卷五十 严可均辑

◎毋将隆

隆字君房,东海兰陵人。

成帝时为大司马从事中郎,迁谏大夫,历冀州牧、颍川太守。

哀帝即位,入为京兆尹,迁执金吾。

忤旨,左迁沛郡都尉,历南郡太守。

王莽秉政,免官徙合浦。

◇奏征定陶王封事

古者选诸侯入为公卿,以褒功德,宜征定陶王,使在国邸,以填万方。

"《汉书·毋将隆传》:成帝末隆奏封事,其后上竟立定陶王为太子。 "

◇奏请收还武库兵器

武库兵器,天下公用,国家武备,缮治造作,皆度大司农钱。

大司农钱自乘舆,不以给共养,共养劳赐,壹出少府。

盖不以本臧给末用,不以民力共浮费,别公私,视正路也。

古者诸侯方伯,得颛征伐,乃赐斧钺。

汉家边吏,职在距寇,亦赐武库兵,皆任其事,然后蒙之。

《春秋》之谊,家不臧甲,所以抑臣威,损私力也。

今贤等便僻弄臣,私恩微妾,而以天下公用给其私门,契"《汉纪》作「举」"国威器共其家备。

民力分於弄臣,武兵设於微妾,建立非宜,以广骄僭,非所以示四方也。

孔子曰:「奚取於三家之堂!」臣请收还武库。

"《汉书·毋将隆传》"

◎马宫

宫字游卿,东海戚人。

以射策甲科为郎,迁楚长史,免。

后为丞相史司直,迁廷尉平青州刺史、汝南九江太守,征为詹事,光禄勋、右将军。

代孔光为大司徒,封扶德侯,复代光为太师,免。

王莽篡位,以为太子师。

◇上书谢罪乞骸骨

太师大司徒扶德侯上书言,前以光禄勋议故定陶共王母谥,曰「妇人以夫爵尊为号,谥宜曰孝元傅皇后,称渭陵东园」。

臣知妾不得体君,卑不得敌尊,而希指雷同,诡经辟说,以惑误上。

为臣不忠,当伏斧钺之诛,幸蒙洒心自新,又令得保首领。

伏自惟念,入称四辅,出备三公,爵为列侯,诚无颜复望阙廷,无心复居守府,无宜复食国邑。

愿上太师大司徒扶德侯印绶,避贤者路。

"《汉书·马宫传》"

◎鲍宣宣字子都,勃海高城人。

为县乡啬夫,守束州丞。

后为都尉太守功曹,举孝廉为郎,病去官,复为州从事,入为议郎,又以病去。

哀帝初为谏大夫,迁豫州牧,免。

复征为谏大夫,拜司隶,以罪髡钳,徙上党。

平帝初系狱,自杀。

◇上书谏哀帝

窃见孝成皇帝时,外亲持权,人人牵引所私,以充塞朝廷,妨贤人路,浊乱天下,奢泰亡度,穷困百姓,是以日蚀且十,彗星四起。

危亡之征,陛下所亲见也,今奈何反覆剧於前乎!朝臣亡有大儒骨鲠,白首耆艾,魁垒之士;论议通古今,喟然动众心,忧国如饥渴者,臣未见也。

敦外亲小童,及幸臣董贤等,在公门省户下,陛下欲与此共承天地,安海内,甚难。

今世俗谓不智者为能,谓智者为不能。

昔尧放四罪而天下服,今除一吏而众皆惑;古刑人尚服,今赏人反惑。

请寄为奸,群小日进。

国家空虚,用度不足。

民流亡,去城郭,盗贼并起,吏为残贼,岁增於前。

凡民有七亡:阴阳不和,水旱为灾,一亡也;县官重责,更赋租税,二亡也;贪吏并公,受取不已,三亡也;豪强大姓,蚕食亡厌,四亡也;苛吏徭役,失农桑时,五亡也;部落鼓鸣,男女遮《世辶》,六亡也;盗贼劫略,取民财物,七亡也。

七亡尚可,又有七死:酷吏殴杀,一死也;治狱深刻,二死也;冤陷亡辜,三死也;盗贼横发,四死也;怨仇相残,五死也;岁恶饥饿,六死也;时气疾疫,七死也。

民有七亡而无一得,欲望国安,诚难;民有七死而无一生,欲望刑措,诚难。

此非公卿守相贪残成化之所致邪?群臣幸得居尊官,食重禄,岂有肯加恻隐於细民,助陛下流教化者邪?志但在营私家,称宾客,为奸利而已。

以苟容曲从为贤,以拱默尸禄为智,谓如臣宣等为愚。

陛下擢臣岩穴,诚冀有益豪毛,岂徒欲使臣美食大官,重高门之地哉!天下乃皇天之天下也,陛下上为皇天子,下为黎庶父母,为天牧养元元,视之当如一,合《尸鸠》之诗。

今贫民菜食不厌,衣又穿空,父子夫妇,不能相保,诚可为酸鼻。

陛下不救,将安所归命乎?奈何独私养外亲,与幸臣董贤,多赏赐以大万数,使奴从宾客,浆酒霍肉,苍头庐儿,皆用致富!非天意也。

及汝昌侯傅商,亡功而封。

夫官爵非陛下之官爵,乃天下之官爵也。

陛下取非其官,官非其人,而望天说民服,岂不难哉!

方阳侯孙宠、宜陵侯息夫躬,辩足以移众,强可用独立,奸人之雄,或世尤剧者也,宜以时罢退。

及外亲幼童未通经术者,皆宜令休就师傅。

急征故大司马傅喜,使领外亲。

故大司空何武、师丹、故丞相孔光、故左将军彭宣,经皆更博士,位皆历三公,智谋威信,可与建教化,图安危。

龚胜为司直,郡国皆慎选举,三辅委输官不敢为奸,可大委任也。

陛下前以小不忍退武等,海内失望。

陛下尚能容亡功德者甚众,曾不能忍武等邪!治天下者当用天下之心为心,不得自专快意而已也。

上之皇天见谴,下之黎庶怨恨,次有谏争之臣,陛下苟欲自薄而厚恶臣,天下犹不听也。

臣虽愚戆,独不知多受禄赐,美食太官,广田宅,厚妻子,不与恶人结仇怨以安身邪?诚迫大义,官以谏争为职,不敢不竭愚。

惟陛下少留神明,览《五经》之文,原圣人之至意,深思天地之戒。

臣宣呐钝於辞,不胜眷眷,尽死节而已。

"《汉书·鲍宣传》:丁、傅子弟并进,董贤贵幸,宣上书谏。 "

◇复上书

陛下父事天,母事地,子养黎民,即位已来,父亏明,母震动,子讹言相惊恐。

今日蚀於三始,诚可畏惧,小民正月朔日,尚恐毁败器物,何况於日亏乎!陛下深内自责,避正殿,举直言,求过失,罢退外亲,及旁仄素餐之人,征拜孔光为光禄大夫,发觉孙宠、息夫躬过恶,免官遣就国,众庶歙然,莫不说喜。

天人同心,人心说则天意解矣。

乃二月丙戌,白虹干日,连阴不雨,此天有忧结未解,民有怨望未塞者也。

侍中驸马都尉董贤,本无葭莩之亲,但以令色谀言自进,赏赐亡度,竭尽府藏,并合三第,尚以为小,复坏暴室。

贤父子坐使天子使者将作治第,行夜吏卒,皆得赏赐。

上冢有会,辄太官为供。

海内贡献,当养一君,今反尽之贤家,岂天意与民意邪!天不可久负,厚之如此,反所以害之也。

诚欲哀贤,宜为谢过天地,解仇海内,免遣就国,收乘舆器物,还之县官。

如此,可以父子终其性命;不者,海内之所仇,未有得久安者也。

孙宠、息夫躬不宜居国,可皆免以视天下。

复仇何武、师丹、彭宣、傅喜,旷然使民易视,以应天心,建立大政,以兴太平之端。

高门去省户数十步,求见出入,二年未省,欲使海濒仄陋自通,远矣!愿赐数刻之间,极竭{羽毛}{羽毛}之思,退入三泉死亡所恨。

"《汉书·鲍宣传》"

◎梅福

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人。

为郡文学,补南昌尉。

后去官,数上书,不纳。

◇上书言王凤专擅

臣闻箕子佯狂於殷,而为周陈《洪范》;叔孙通遁秦归汉,制作仪品。

夫叔孙先非不忠也,箕子非疏其家而畔亲也,不可为言也。

昔高祖纳善若不及,挫渡若转圜,听言不求其能,举功不考其素。

陈平起於亡命而为谋主,韩信拔於行陈而建上将。

故天下之士,云合归汉,争进奇异,知者竭其策,愚者尽其虑,勇士极其节,怯夫勉其死。

合天下之知,并天下之威,是以举秦如鸿毛,取楚若拾遗,此高祖所以亡敌於天下也。

孝文皇帝起於代谷,非有周召之师,伊吕之佐也,循高祖之法,加以恭俭。

当此之时,天下几平。

繇是言之,循高祖之法则治,不循则乱。

何者?秦为亡道,削仲尼之迹,灭周公之轨,坏井田,除五等,礼废乐崩,王道不通,故欲行王道者,莫能致其功也。

孝武皇帝好忠谏,说至言,出爵不待廉茂,庆赐不须显功,是以天下布衣,各厉志竭精,以赴阙廷自鬻者,不可胜数。

汉家得贤,於此为盛。

使孝武皇帝听用其计,升平可致。

於是积尸暴骨,快心胡越,故淮南王安缘间而起。

所以计虑不成而谋议泄者,以众贤聚於本朝,故其大臣势陵,不敢和从也。

方今布衣乃窥国家之隙,见间而起者,蜀郡是也。

及山阳亡徒苏令之群,蹈藉名都大郡,求党与,索随和,而亡逃匿之意。

此皆轻量大臣,亡所畏忌,国家之权轻,故匹夫欲与上争衡也。

士者,国之重器;得士则重,失士则轻。

《诗》云:「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庙堂之议,非草茅所当言也。

臣诚恐身涂野草,尸并卒伍,故数上书求见,辄报罢。

臣闻齐桓之时,有以九九见者,桓公不逆,欲以致大也。

今臣所言,非特九九也,陛下距臣者三矣,此天下士所以不至也。

昔秦武王好力,任鄙叩关自鬻;缪公行伯,繇余归德。

今欲致天下之士,民有上书求见者,辄使诣尚书问其所言,言可采取者,秩以升斗之禄,赐以一束之帛。

若此,则天下之士,发愤懑,吐忠言,嘉谋日闻於上,天下条贯,国家表里,烂然可睹矣。

夫以四海之广,士民之数,能言之类,至众多也。

然其俊桀指世陈政,言成文章,质之先圣而不缪,施之当世合时务,若此者,亦亡几人。

故爵禄束帛者,天下之底石,高祖所以厉世摩钝也。

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罔,以为汉驱除,倒持泰阿,授楚其柄。

故诚能勿失其柄,天下虽有不顺,莫敢触其锋,此孝武皇帝所以辟地建功,为汉世宗也。

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伯乐之图,求骐骥於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

故高祖弃陈平之过而获其谋,晋文召天王,齐桓用其仇,有益於时,不顾逆顺,此所谓伯道者也。

一色成体谓之醇,白黑杂合谓之驳。

欲以承平之法,治暴秦之绪,犹以乡饮酒之礼理军市也。

今陛下既不纳天下之言,又加戮焉。

夫鹊遭害,则仁鸟增逝;愚者蒙戮,则知士深退。

间者愚民上疏,多触不急之法,或下廷尉,而死者众。

自阳朔以来,天下以言为讳,朝廷尤甚,群臣皆承顺上指,莫有执正。

何以明其然也?取民所上书,陛下之所善,试下之廷尉,廷尉必曰:「非所宜言,大不敬。

」以此卜之,一矣。

故京兆尹王章,资质忠直,敢面引廷争,孝元皇帝擢之,以厉具臣而矫曲朝。

及至陛下,戮及妻子。

且恶恶止其身,王章非有反畔之辜,而殃及家。

折直士之节,结谏臣之舌,群臣皆知其非,然不敢争,天下以言为戒,最国家之大患也。

愿陛下循高祖之轨,杜亡秦之路,数御《十月》之歌,留意《亡逸》之戒,除不急之法,下亡讳之召,博览兼听,谋及疏贱,令深者不隐,远者不塞,所谓「辟四门,明四目」也。

且不急之法,诽谤之微者也。

「往者不可及,来者犹可追。

」方今君命犯而主威夺,外戚之权,日以益隆,陛下不见其形,愿察其景。

建始以来,日食地震,以率言之,三倍春秋,水灾亡与比数。

阴盛阳微,金铁为飞,此何景也!汉兴以来,社稷三危。

吕、霍、上官,皆母后之家也,亲亲之道,全之为右,当与之贤师良傅,教以忠孝之道。

今乃尊宠其位,授以魁柄,使之骄逆,至於夷灭,此失亲亲之大者也。

自霍光之贤,不能为子孙虑,故权臣易世则危。

《书》曰:「毋若火,始庸庸。

」势陵於君,权隆於主,然后防之,亦亡及已。

"《汉书·梅福传》:成帝委任王凤,凤专执擅朝,而京兆尹王章为凤所诛。 福上书,不纳。 "

◇上书请封孔子子孙为殷后

臣闻「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政者,职也。

位卑而言高者,罪也。

越职触罪,危言世患,虽伏质横分,臣之愿也。

守职不言,没齿身全,死之日,尸未腐而名灭,虽有景公之位,伏历千驷,臣不贪也。

故愿壹登文石之陛,涉赤墀之涂,当户牖之法坐,尽平生之愚虑。

亡益於时,有遗於世,此臣寝所以不安,食所以忘味也。

愿陛下深省臣言。

臣闻存人所以自立也,壅人所以自塞也。

善恶之报,各如其事。

昔者秦灭二周,夷六国,隐士不显,佚民不举,绝三统,灭天道,是以身危子杀,厥孙不嗣,所谓壅人以自塞者也。

故武王克殷,未下车,存五帝之后,封殷於宋,绍夏於杞,明著三统,示不独有也。

是以姬姓半天下,迁庙之主,流出於户,所谓存人以自立者也。

今成汤不祀,殷人亡后,陛下继嗣久微,殆为此也。

《春秋经》曰:「宋杀其大夫。

」《谷梁传》曰:「其不称名姓,以其在祖位,尊之也。

」此言孔子故殷后也,虽不正统,封其子孙以为殷后,礼亦宜之。

何者?诸侯夺宗,圣庶夺适。

传曰:「贤者子孙宜有土。

」而况圣人,又殷之后哉!昔成王以诸侯礼葬周公,而皇天动威,雷风著灾。

今仲尼之庙,不出阙里,孔氏子孙,不免编户,以圣人而歆匹夫之祀,非皇天之意也。

今陛下诚能据仲尼之素功,以封其子孙,则国家必获其福,又陛下之名与天亡极。

何者?追圣人素功,封其子孙,未有法也,后圣必以为则。

不灭之名,可不勉哉!"《汉书·梅福传》"

◎郭舜舜,成帝时为都护西域骑都尉。

◇上言宜绝康居

本匈奴盛时,非以兼有乌孙、康居故也;及其称臣妾,非以失二国也。

汉虽皆受其质子,然三国内相输遗,交通如故,亦相候伺,见便则发;合不能相亲信,离不能相臣役。

以今言之,结配乌孙,竟未有益,反为中国生事。

然乌孙既结在前,今与匈奴俱称臣,义不可距。

而康居骄黠,讫不肯拜使者。

都护吏至其国,坐之乌孙诸使下,王及贵人先饮食已,乃饮啖都护吏,故为无所省以夸旁国。

以此度之,何故遣子入侍?其欲贾市为好,辞之诈也。

匈奴百蛮大国,今事汉甚备,闻康居不拜,且使单於有自下之意,宜归其侍子,绝勿复使,以章汉家不通无礼之国。

敦煌、酒泉小郡,及南道八国,给使者往来人马驴橐驼食,皆苦之。

空罢耗所过,送迎骄黠绝远之国,非至计也。

"《汉书·西域康居传》"

◎尹赏

赏字子心,钜鹿杨氏人。

成帝时,以郡吏察廉为楼烦长,举茂材,除粟邑令。

阳朔中徙频阳令,免。

后以御史举为郑令,选为长安令,迁江夏太守。

平帝初征为右辅都尉,迁执金吾,卒官。

◇临死戒诸子

丈夫为吏,正坐残贼免,追思其功效,则复进用矣。

一坐软弱不胜任免,终身废弃,无有赦时,其羞辱甚於贪污坐臧,慎毋然!"《汉书·酷吏传》"◎申咸

咸,东海人。

成帝时为博士给事中。

哀帝初,以毁薛宣,为宣子况客杨明遮斫於宫门外,断鼻唇,身八创,寻坐理师丹,贬秩二等。

◇上书理师丹

丹经行无比,自近世大臣,能若丹者少。

发愤懑,奏封事,不及深思远虑,使主簿书,漏泄之过不在丹。

以此贬黜,恐不厌众心。

"《汉书·师丹传》:廷尉劾丹大不敬,事未决。 给事中博士申咸、炔钦上书言。 "

◎龚胜胜字君宾,彭城人。

成帝时为郡吏,三举孝廉,再为尉,一为丞,州举茂材,为重泉令,病去官。

哀帝即位,征为谏大夫,迁丞相司直,进光禄大夫,守右扶风,复为光禄大夫,除勃海大守,谢病免。

复征为光禄大夫。

元始中策遣归乡。

王莽篡位,遣使再征,闭口不饮食,卒,年七十九。

◇朱博傅晏赵玄罪议

《春秋》之义,奸以事君,常刑不舍。

鲁大夫叔孙侨如欲颛公室,谮其族兄季孙行父於晋,晋执囚行父,以乱鲁国,《春秋》重而书之。

今晏放命圯族,干乱朝政,要大臣以罔上,本造计谋,职为乱阶,宜与博、玄同罪,罪皆不道。

"《汉书·朱博传》:彭宣等奏请诏谒者,召傅玄晏诣廷尉诏狱。 制曰:「将军、中二千石、二千石诸大夫、博士、议郎议。 」谏大夫龚胜等十四人以为。 "

◇王嘉罪议

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

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

"《汉书·两龚传》:丞相王嘉上书荐故廷尉梁相等,尚书劾奏嘉言事恣意,迷国罔上不道,下将军中朝者议,胜独书议云云。 "

嘉备宰相,诸事并废,咎由嘉生;嘉坐荐相等,微薄,以应迷国罔上不道,恐不可以示天下。

"《汉书·王嘉传》。 案此与《两龚传》互有删节,故并录之。 "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