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汉文 卷三十一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全汉文
《全汉文》 卷三十一 严可均辑

◎杜延年

延年字幼公,南阳杜衍人。

昭帝初补军司空,拜谏大夫,封建平侯,擢为太仆右曹给事中。

宣帝时坐霍禹免官,后召拜北地太守,徙西河太守。

五凤中拜御史大夫,卒谥曰敬侯。

◇奏记霍光争侯史吴事。

吏纵罪人,有常法,今更诋吴为不道,恐於法深。

又丞相素无所守持,而为好言於下,尽其素行也。

至擅召中二千石,甚无状。

延年愚,以为丞相久故,及先帝用事,非有大故,不可弃也。

间者民颇言狱深,吏为峻诋,今丞相所议,又狱事也,如是以及丞相,恐不合众心。

群下ん哗,庶人私议,流言四布,延年窃重将军失此名於天下也!"《汉书·杜周附传》:桑弘羊子迁亡,过父故吏侯史吴。 大将军遂下延尉王平、少府徐仁於狱,朝廷皆恐丞相车千秋坐之,延年乃奏记,光争以为。 "

◎杜钦

钦字子夏,延年子。

成帝初,大将军王凤请为武库令,去官。

后举贤良方正对策,以病赐帛罢,后为议郎,复以病免。

征诣王凤幕府,以寿终。

◇举贤良方正对策

陛下畏天命,悼变异,延见公卿,举直言之士,将以求天心,迹得失也。

臣钦愚戆,经术浅薄,不足以奉大对。

臣闻日蚀地震,阳微阴盛也。

臣者,君之阴也;子者,父之阴也;妻者,夫之阴也;夷狄者,中国之阴也。

《春秋》日蚀三十六,地震五,或夷狄侵中国,或政权在臣下,或妇乘夫,或臣子背君父,事虽不同,其类一也。

臣窃观人事以考变异,则本朝大臣无不自安之人,外戚亲属无乖剌之心,关东诸侯无强大之国,三垂蛮夷无逆理之节;殆为后宫。

何以言之?日以戊申蚀,时加未。

戊未,土也。

土者,中宫之部也。

其夜地震未央宫殿中,此必适妾将有争宠相害而为患者,唯陛下深戒之。

变感以类相应,人事失於下,变象见於上。

能应之以德,则异咎消亡;不能应之以善,则祸败至。

高宗遭ず雉之戒,饬己正事,享百年之寿,殷道复兴,要在所以应之。

应之非诚不立,非信不行。

宋景公小国之诸侯耳,有不忍移祸之诚,出人君之言三,荧惑为之退舍。

以陛下圣明,内推至诚,深思天变,何应而不感?何摇而不动?孔子曰:「仁远乎哉!」唯陛下正后妾,抑女宠,防奢泰,去佚游,躬节俭,亲万事,数御安车,由辇道,亲二宫之饔膳,致晨昏之定省。

如此,即尧舜不足与比隆,咎异何足消灭!如不留听於庶事,不论材而授位,殚天下之财以奉淫侈,匮万姓之力以从耳目,近谄谀之人而远公方,信谗贼之臣以诛忠良,贤俊失在岩穴,大臣怨於不以,虽无变异,社稷之忧也。

天下至大,万事至众,祖业至重,诚不可以佚豫为,不可以奢泰持也。

唯陛下忍无益之欲,以全众庶之命。

臣钦愚戆,言不足采。

"《汉书》本传,又略见《五行志》下之下。 "

◇白虎殿对策。

其夏,上尽召直言之士诣白虎殿对策,策曰:「天地之道何贵?王者之法何如?六经之义何上?人之行何先?取人之术何以?当世之治何务?各以经对。

钦对曰:「臣闻天道贵信,地道贵贞;不信不贞,万物不生。

生,天地之所贵也。

王者承天地之所生,理而成之,昆虫草木靡不得其所。

王者法天地,非仁无以广施,非义无以正身;克己就义,恕以及人,六经之所上也。

不孝,则事君不忠,莅官不敬,战陈无勇,朋友不信。

孔子曰:『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孝,人行之所先也。

观本行於乡党,考功能於官职,达观其所举,富观其所予,穷观其所不为,乏观其所不取,近观其所为,远观其所主。

孔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哉?』取人之术也。

殷因於夏尚质,周因於殷尚文,今汉家承周秦之敝,宜抑文尚质,废奢长俭,表实去伪。

孔子曰『恶紫之夺朱』,当世治之所务也。

臣窃有所忧,言之则拂心逆指,不言则渐日长,为祸不世,然小臣不敢废道而求从,违忠而耦意。

臣闻玩色无厌,必生好憎之心;好憎之心生,则爱宠偏於一人;爱宠偏於一人,则继嗣之路不广,而嫉妒之心兴矣。

如此,则匹妇之说,不可胜也。

唯陛下纯德普施,无欲是从,此则众庶咸说,继嗣日广,而海内长安。

万事之是非何足备言!"《汉书》本传"

◇上疏追讼冯奉世前功前莎车王杀汉使者,约诸国背畔。

左将军奉世以卫候便宜发兵诛莎车王,策定城郭,功施边境。

议者以奉世奉使有指,春秋之义亡遂事,汉家之法有矫制,故不得侯。

今匈奴郅支单于杀汉使者,亡保康居,都护延寿发城郭兵屯田吏士四万余人以诛斩之,封为列侯。

臣愚以为比罪则郅支薄,量敌则莎车众,用师则奉世寡,计胜则奉世为功於边境安,虑败则延寿为祸於国家深。

其违命而擅生事同,延寿割地封,而奉世独不录。

臣闻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均刑殊则百姓惑;疑生无常,惑生不知所从;亡常则节趋不立,不知所从则百姓无所措手足。

奉世图难忘死,信命殊俗,威功白著,为世使表,独抑厌而不扬,非圣主所以塞疑厉节之意也。

愿下有司议。

"《汉书·冯奉世传》"

◇奏记王凤理冯野王窃见令曰,吏二千石告,过长安谒,不分别予赐。

今有司以为予告得归,赐告不得,是一律两科,失省刑之意。

夫三最予告,令也;病满三月赐告,诏恩也。

令告则得,诏恩则不得,失轻重之差。

又二千石病赐告得归有故事,得去郡亡著令。

传曰:「赏疑从予,所以广恩劝功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阙难知也。

」今释令与故事而假不敬之法,甚违阙疑从去之意。

即以二千石守千里之地,任兵马之重,不宜去郡,将以制刑为后法者,则野王之罪,在未制令前也。

刑赏大信,不可不慎。

"《汉书·冯奉世附传》:杜钦在大将军莫府,奏记於凤。 又见《艺文类聚》五十四。 "

◇说王凤

礼一娶九女,所以极阳数,广嗣重祖也;必乡举求窈窕,不问华色,所以助德理内也;娣侄虽缺不复补,所以养寿塞争也。

故后妃有贞淑之行,则胤嗣有贤圣之君;制度有威仪之节,则人君有寿考之福。

废而不由,则女德不厌;女德不厌,则寿命不究於高年。

《书》云「或四三年」,言失欲之生害也。

男子五十,好色未衰;妇人四十,容貌改前。

以改前之容侍於未衰之年,而不以礼为制,则其原不可救而后亻来异态,后亻来异态,则正后自疑而支庶有间适之心。

是以晋献被纳谗之谤,申生蒙无罪之辜。

今圣主富於春秋,未有嗣,方乡术入学,未亲后妃之议。

将军辅政,宜因始初之隆,建九女之制,详择有行义之家,求淑女之质,毋必有色声音技能,为万世大法。

夫少,戒之在色,《小卞》之作,可为寒心。

唯将军常以为忧。

"《汉书》本传"

◇复说王凤

《诗》云:「殷监不远,在夏后氏之世。

」刺戒者至迫近,而省听者常怠忽,可不慎哉!前言九女,略陈其祸福,甚可悼惧,窃恐将军不深留意。

后妃之制,夭寿治乱存亡之端也。

迹三代之季世,览宗、宣之飨国,察近属之符验,祸败曷常不由女德?是以佩玉晏鸣,《关雎》叹之,知好色之伐性短年,离制度之生无厌,天下将蒙化,陵夷而成俗也。

故咏淑女,几以配上,忠孝之笃,仁厚之作也。

夫君亲寿尊,国家治安,诚臣子之至愿,所当勉之也。

《易》曰:「正其本,万物理。

」凡事论有疑未可立行者,求之往古则典刑无,考之来今则吉凶同,卒摇易之则民心惑,若是者诚难施也。

今九女之制,合於往古,无害於今,不逆於民心,至易行也,行之至有福也,将军辅政而不蚤定,非天下之所望也。

唯将军信臣子之愿,念《关雎》之思,逮委政之隆,及始初清明,为汉家建无穷之基,诚难以忽,不可以遴。

"《汉书》本传"

◇说王凤重后父

车骑将军至贵,将军宜尊之敬之,无失其意。

盖轻细微眇之渐,必生乖忤之患,不可不慎。

卫将军之日,盛於盖侯,近世之事,语尚在於长老之耳,唯将军察焉。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传》:初后父嘉自元帝时为大司马车骑军,辅政已八九年矣。 及成帝立,以元舅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与嘉并。 杜钦以为故事,后父重於帝舅,乃说凤。 "

◇说王凤绝宾

前宾王阴末赴本汉所立,后卒畔逆。

夫德莫大於有国子民,罪莫大於执杀使者,所以不报恩,不惧诛者,自知绝远,兵不至也。

有求则卑辞,无欲则娇,终不可怀服。

凡中国所以为通厚蛮夷,惬快其求者,为壤比而为寇也。

今县度之厄,非宾所能越也。

其乡募,不足以安西域;虽不附,不能危城郭。

前亲逆节,恶暴西域,故绝而不通;今悔过来,而无亲属贵人,奉献者皆行贾贱人,欲通货市买,以献为名,故烦使者送至县度,恐失实见欺。

凡遣使送客者,欲为防护寇害也。

起皮山南,更不属汉之国四五,斥候士百余人,五分夜击刁斗自守,尚时为所侵盗。

驴畜负粮,须诸国禀食,得以自赡。

国或贫小不能食,或桀黠不肯给,拥强汉之节,馁山谷之间,乞丐无所得,离一二旬,则人畜乘捐旷野而不反。

又历大头痛、小头痛之山,赤土、身热之阪,令人身热无色,头痛呕吐,驴畜尽然。

又有三池、盘石阪,道狭者尺六七寸,长者径三十里。

临峥嵘不测之深,行者骑步相持,绳索相引,二千余里乃到县度。

畜堕,未半坑谷尽靡碎;人堕,势不得相收视。

险阻危害,不可胜言。

圣王分九州,制五服,务盛内,不求外。

今遣使者承至尊之命,送蛮夷之贾,劳吏士之众,涉危难之路,罢弊所恃以事无用,非久长计也。

使者业已受节,可至皮山而还。

"《汉书·西域传》"

◇说王凤处置夜郎等国

太中大夫匡使和解蛮夷王侯,王侯受诏,已复相攻,轻易汉使,不惮国威,其效可见。

恐议者选Й,复守和解,太守察动静,有变乃以闻。

如此,则复旷一时,王侯得收猎其众,申固其谋,党助众多,各不胜忿,必相殄灭。

自知罪成,狂犯守尉,远臧温暑毒草之地,虽有孙吴将,贲育士,若入水火,往必焦没,知勇亡所施。

屯田守之,费不可胜量。

宜因其罪恶未成,未疑汉家加诛,阴敕旁郡守尉练士马,大司农务调谷积要害处,选任职太守往,以秋凉时入,诛其王侯尤不轨者。

即以为不毛之地,亡用之民,圣王不以劳中国,宜罢郡,放弃其民,绝其王侯勿复通。

如以先帝所立,累世之功不可堕坏,亦宜因其萌芽,早断绝之,及巳成形然后战师,则万姓被害。

"《汉书·西南夷传》"

◇说王凤治河

前河决,丞相史杨焉言延世受焉术以塞之,蔽不肯见。

今独任延世,延世见前塞之易,恐其虑害不深。

又审如焉言,延世之巧,反不如焉。

且水势各异,不博议利害而任一人,如使不及今冬成,来春桃华水盛,必羡溢,有填淤反壤之害。

如此,数郡种不得下,民人流散,盗贼将生,虽重诛延世,无益于事。

宜遣焉及将作大匠许商、谏大夫乘马延年杂作。

延世与焉必相破坏,深论便宜,以相难极。

商、延年皆明计算,能商功利,足以分别是非,择其善而从之,必有成功。

"《汉书·沟洫志》"

◇复说王凤起就位

将军深悼辅政十年,变异不已,故乞骸骨,归咎於身,刻己自责,至诚动众,愚知莫不感伤。

虽然,是无属之臣,执进退之分,其去就之节者耳,非主上所以待将军,非将军所以报主上也。

昔周公虽老,犹在京师,明不离成周,示不忘王室也。

仲山父异姓之臣,无亲於宣,就封於齐,犹叹息永怀,宿夜徘徊,不忍远去,况将军之於主上,主上之与将军哉!夫欲天下治安变异之意,莫有将军,主上照然知之,故攀援不遣,《书》称「公毋困我!」唯将军不为四国流言自疑於成王,以固至忠。

"《汉书》本传"◇复说王凤举直言极谏

京兆尹章所坐事密,吏民见章素好言事,以为不坐官职,疑其以日蚀见对有所言也。

假令章内有所犯,虽陷正法,事不暴扬,自京师不晓,况於远方。

恐天下不知章实有罪,而以为坐言事也。

如是,塞争引之原,损宽明之德。

钦愚以为宜因章事举直言极谏,并见郎从官展尽其意,加於往前,以明示四方,使天下咸知主上圣明,不以言罪下也。

若此,则流言消释,疑惑著明。

"《汉书》本传"◇戒王凤

昔周公身有至圣之德,属有叔父之亲,而成王有独见之明,无信谗之听,然管蔡流言而周公惧。

穰侯,昭王之舅也,权重於秦,威震邻敌,有旦莫偃伏之爱,心不介然有间,然范睢起徒步,由异国,无雅信,开一朝之说,而穰侯就封。

及近者武安侯之见退。

三事之迹,相去各数百岁,若合符节,甚不可不察。

愿将军由周公之谦惧,损穰侯之威,放武安之欲,毋使范睢之徒,得间其说。

"《汉书》本传"

◎杜业

业,钦兄缓之子。

成帝时嗣爵建平侯,尚帝妹颍邑公主,拜太常,坐法免官。

后为函谷关都尉,坐事免就国。

哀帝即位,征复为太常,左迁上党都尉,又坐事免就国。

薨,谥曰荒侯。

◇上书追劾翟方进方进本与长深结厚,更相称荐,长陷大恶,独得不坐,苟欲障塞前过,不为陛下广持平例,又无恐惧之心,反因时信其邪辟,报睚眦怨。

故事,大逆朋友坐免官,无归故郡者,今坐长者归故郡,已深一等;红阳侯立坐子受长货赂故就国耳,非大逆也,而方进复奏立党友后将军朱博、钜鹿太守孙宏、故少府陈咸,皆免官,归咸故郡。

刑罚无平,在方进之笔端,众庶莫不疑惑,皆言孙宏不与红阳侯相爱。

宏前为中丞时,方进为御史大夫,举掾隆可侍御史,宏奏隆前奉使欺谩,不宜执法近侍,方进以此怨宏。

又方进为京兆尹时,陈咸为少府,在九卿高第,陛下所自知也。

方进素与司直师丹相善,临御史大夫缺,使丹奏咸为奸利,请案验,卒不能有所得,而方进果自得御史大夫。

为丞相,即时诋欺,奏免咸,复因红阳侯事归咸故郡。

众人皆言国家假方进权太甚。

案师丹行能无异,及光禄勋许商被病残人,皆但以附从方进,常获尊官。

丹前亲荐邑子丞相史能使巫下神,为国求福,几获大利。

幸赖陛下至明,遣使者毛莫如先考验,卒得其奸,皆坐死。

假令丹知而白之,此诬罔罪也;不知而白之,是背经术惑左道也:二者皆在大辟,重於朱博、孙宏、陈咸所坐。

方进终不举白,专作威福,阿党所厚,排挤英俊,托公报私,横厉无所畏忌,欲以熏天下。

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栗。

威权泰盛而不忠信,非所以安国家也。

今闻方进卒病死,不以尉示天下,反复赏赐厚葬,惟陛下深思往事,以戒来今。

"《汉书·杜周附传》:丞相方进薨,业上书言。 "

◇上书言王氏世权

王氏世权日久,朝无骨鲠之臣,宗室诸侯微弱,与系囚无异,自佐史以上至於大吏皆权臣之党。

曲阳侯根,前为三公辅政,知赵昭仪杀皇子,不辄白奏,反与赵氏比周,恣意妄行,谮诉故许后,被加以非罪,诛破诸许族,败元帝外家。

内嫉妒同产兄姊红阳侯立及淳于氏,皆老被放弃,新喋血京师,威权可畏。

高阳侯薛宣有不养母之名,安昌侯张禹奸人之雄,惑乱朝廷,使先帝负谤於海内,尤不可不慎。

陛下初即位,谦让未皇,孤独特立,莫可据仗,权臣易世,意若探汤。

宜蚤以义割恩,安百姓心。

窃见朱博忠信勇猛,材略不世出,诚国家雄俊之宝臣也,宜征博置左右,以填天下。

此人在朝,则陛下可高枕而卧矣。

昔诸吕欲危刘氏,赖有高祖遗臣周勃、陈平尚存,不者,几为奸臣笑。

"《汉书·杜周附传》:哀即位,业复上书言。 "

◇奏事

伏闻东平国无盐县山中,有大石无故一夕自起立。

臣业愚以为石者阴类,殆有微人当超□者,汉兴以来,今再见矣。

其一正以孝昭皇帝无继嗣见,今又复以陛下无继嗣见,甚可为寒心。

"《北堂书钞》影宋本一百六十引《汉名臣奏》。 案:此奏《汉书》无。 "

河间献王经术通明,积德累行,天下雄俊,众儒皆归之。

孝武帝时献王朝,被服造次必於仁义,问以五策,献王辄对无穷。

孝武帝艴然难之,谓献王曰:「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王其勉之。

」王知其意,归即纵酒听乐,因以终。

"《史记·五宗世家》集解、《御览》一百五十一,并引《汉名臣奏》。 "

◇说成帝绍封功臣昔唐以万国致时雍之政,虞、夏以多群后飨共己之治。

汤法三圣,殷氏太平。

周封八百,重译来贺。

是以内恕之君乐继绝世,隆名之主安立亡国,至於不及下车,德念深矣。

成王察牧野之克,顾群后之勤,知其恩结於民心,功光於王府也。

故追述先父之志,录遗老之策,高其位,大其宇,爱敬饬尽,命锡备厚。

大孝之隆,於是为至。

及其没也,世主叹其功,无民而不思,所息之树,且犹不伐,况其庙乎?是以燕、齐之祀与周并传,子继弟及,历载不堕,岂无刑辟,繇祖之竭力,故支庶赖焉。

逮汉功臣,亦皆剖符世爵,受山河之誓,存以著其号,亡以显其魂,赏亦不细矣。

百余年间,而袭封者尽,或绝失姓,或乏无主,朽骨孤於墓,苗裔流於道,生为愍隶,死为转尸。

以往况今,甚可悲伤。

圣朝怜闵,诏求其后,四方忻忻,靡不归心,出入数年而不省察,恐议者不思大义,设言虚亡,则厚德掩息,遴柬布章,非所以示化劝后也。

三人为众,虽难尽继,宜从尤功。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善乎杜业之纳说也」云云,於是成帝复绍萧何。 哀、平之世,增修曹参、周勃之属。 "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