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古诗】
【咏谯君黄诗】
〖《华阳国志》曰:巴郡谯君黄。
不事公孙述。
述遣使赍药酒惧之。
君黄笑曰:吾不省药乎。
其子瑛纳钱八百万得免。
国人作《诗》曰:〗
肃肃清节士。
执德实固贞。
违恶以授命。
没世遗令声。
"○《华阳国志》巴志。 "
【伤三贞诗】
〖《华阳国志》曰:永初中。
广汉汉中羌反。
虐及巴郡。
有马妙祈妻义。
王元愦妻姬、赵蔓君妻华。
执共姜之节。
守一醮之礼。
号曰三贞。
遭乱兵迫匿。
惧见拘辱。
三人同时沉於西汉水而没死。
有黄鸟鸣其亡处。
国人伤之。
乃作《诗》曰:〗
间关黄鸟。
爰集於树。
窈窕淑女。
是绣是黼。
惟彼绣黼。
其心匪石。
嗟尔临川。
邈不可获。
"○《华阳国志》巴志。 "
【风巴郡太守诗】
〖《华阳国志》曰:汉安帝时。
巴郡太守连失道。
国人风之曰:〗
明明上天。
下土是亲。
帝选元后。
求定安民。
孰可不念。
祸福由人。
愿君奉诏。
惟德日新。
"《华阳国志》作亲。 ○《华阳国志》巴志。 "
【刺巴郡郡守诗】
〖《华阳国志》曰:孝桓帝时。
河南李盛仲和。
为巴郡守。
贪财重赋。
国人刺之曰:〗
狗吠何喧喧。
有吏来在门。
披衣出门应。
府记欲得钱。
语穷乞请期。
吏怒反见尤。
旋步顾家中。
家中无可为。
国民往从邻贷。
邻人已言匮。
钱钱何难得。
令我独憔悴。
"○《华阳国志》巴志。 鸣沙石室古籍业残类书残卷刺史门卢鹊条。 鸣沙石室古籍业残略出金籝县令子男之篇第二十四庭鹊喧条。 "
【思治诗】
〖《华阳国志》曰:汉末政衰。
牧守自擅。
巴郡民人思治。
作《诗》曰:〗
混混浊沼鱼。
习习激清流。
温温乱国民。
业业仰前修。
"○《华阳国志》巴志。 "
【张公神碑歌】
〖张公神碑曰:惟和平元年五月。
犁阳营谒者李君。
畏敬公灵悃愊殷勤。
作歌九章达李君□。
颂公德芳。
其辞曰:〗
綦水汤汤扬清波。
东流□折□于河。
□□□□□朝歌。
县以吉静无秽瑕。
公□守相驾蜚鱼。
往来悠忽遂熹娱。
佑此兆民宁厥居。
出自綦□□□□。
松柏郁茂兰公□。
□神往来乘浮云。
种德收福惠斯民。
家饶户富无□贫。
畺界家静和睦口。
"当是邻字"
朝歌荡阴及犁阳。
三女所处各殊方。
三门鼎列推其乡。
时携甥幼归候公。
夫人□□□容□。
□□□□飨□觞。
穆风屑兮起坛旁。
乐吏民兮永未央。
鹿呦呦兮□□庭。
文乐乐兮□□□。
饮清泉兮□□□。
见□伏兮不骇惊。
惟公德兮之所宁。
上陵庙兮助三牲。
天时和兮甘露冷。
日番□兮无亏倾。
□□蜚兮朱鸟栖。
□□荣兮鸣喈喈。
鹄剿兮乳徘徊。
给御卵兮献于西。
惟公德兮之所怀。
池水□兮钓台粲。
四角楼兮临深涧。
鱼岌岌兮踊跃见。
振鳞尾兮游旰旰。
时钓取兮给烹献。
惟公德兮之所衍。
栗萧草兮藂铺陈。
新美萌兮香苾芬。
蕙草生兮满园田。
竞苔茗兮给万钱。
惟公德兮之所□。
门堂郁兮文耀光。
公神赫兮坐东方。
明暴视兮俨卬卬。
夫人□女兮列在旁。
陈君处北兮从官□。
车骑骆驿兮交错重。
乘輗轺兮驾蜚龙。
骖白鹿兮从仙僮。
游北岳兮与天通。
玄碑既立双阙建兮。
□□□□大路畔兮。
亭长阍□□扞难兮。
列种槐梓方茂烂兮。
天下远近□不见兮。
公神日著声洞遍兮。
□□干巛传亿万兮。
"○《隶释》三。 又欧阳氏《集古录》下引蜚、熹、居三韵。 "
【李翊夫人碑叹】
〖李翊夫人碑曰:岁在大渊献。
精魂奄昏。
莫不叹息涕零。
逝而不返。
子孙呱呱。
叹曰:〗
阴阳分兮钟律滋。
星月列兮有四时。
神宓设兮万姓熹。
寿十二兮九九期。
五三末兮衰在姬。
秋发兮春华殆。
周公九兮成称灾。
靡黄发兮盖夭胎。
卅有皇兮气所裁。
赴鸿渊兮逝不来。
凤延颈兮泣交颐。
《宛页》《届页》悲兮涕陨零。
寐耿耿兮摧伤情。
彼苍天兮朔神灵。
忡切剥兮年法荣。
兰茝亡兮丧芝英。
谁不忉兮作偯声。
畴《匚小》号兮鸣莺莺。
杞之至兮感动城。
陟四极兮升天庭。
曰司命兮致不平。
飞蜂《虫苗》兮豁仁良。
魂魄孤兮独茕茕。
陈衤勺祠兮返所生。
幽不见兮存厥井刂。
嗟日遐兮适窅窅。
"○《隶释》十二。 "
【郭辅碑歌】
〖先生郭辅碑曰:先生讳辅。
字甫行。
年五十有二。
遇疾而终。
邑人缙绅。
刻石作歌。
其辞曰:〗
寔惟先生。
虢仲之裔。
盛德遗祀。
休矣亦世。
孝友贞信。
仁恕好惠。
直己自求。
不欲荣势。
绰绰令人。
获道之至。
笃生七子。
钟天之祉。
堂堂四俊。
硕大婉敏。
娥娥三妃。
行追大姒。
叶叶昆嗣。
福禄茂止。
克昌厥后。
身去烈在。
镌石作歌。
昭示万祀。
"○《隶释》十二。 "
【风雨诗】
日不显目兮黑云多。
月不见视兮风非沙。
从恣蒙水诚江河。
州流灌注兮转扬波。
辟柱槙到忘相加。
天门狭小路彭池。
无因以上如之何。
兴诗教海兮诚难过。
"○《汉晋西陲木简汇编》二编,汉人风雨诗简。 "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
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
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
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
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
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
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
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
努力加餐饭。
"《文选》二十九。 玉台新咏一作枚乘杂诗。 《类聚》二十九。 文章正宗二十九。 事文《类聚》别集二十五。 合璧事类四十六。 《诗纪》十。 又鸣沙石室古籍业残类书残卷送别门引离、崖、期、枝、远、缓六韵。 《文选》十三鹦鹉赋注引枝一韵。 又《白帖》一、《文选》十八啸赋注、草堂诗笺十八各引一句。 又《御览》四百八十九引离、涯期、枝、远、缓、饭七韵。 "
青青河畔草。
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
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
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
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
空床难独守。
"《文选》二十九。 玉台新咏一作枚乘诗。 《类聚》三十二。 《初学记》十九。 事文《类聚》后十四作古乐府。 合璧事类三十八作古乐府。 《诗纪》十。 又《书钞》百十二引妇一韵。 《白帖》六引守一韵。 "
青青陵上柏。
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
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
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
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
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
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
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
戚戚何所迫。
"《文选》二十九。 《诗纪》十。 又《书钞》百四十八作古乐府。 引客一韵。 又斗酒相娱乐一句。 "
今日良宴会。
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
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
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
含意俱未伸。
人生寄一世。
奄忽若飚尘。
何不策高足。
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
轗轲长苦辛。
"《文选》二十九。 《诗纪》十。 又《书钞》百十作曹植诗引神一韵。 又《类聚》三十九引陈、神、申、尘、津、辛六韵。 ○逯案。 此诗《书钞》引作曹植诗。 当有所据。 诗品谓古诗旧疑是曹王所著。 为说与《书钞》合。 "
西北有高楼。
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
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
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
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
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
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
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
奋翅起高飞。
"《文选》二十九。 玉台一作枚乘诗。 文章正宗二十九。 《诗纪》十。 又《文选》十八琴赋注引希一韵。 二十送应氏诗注引飞一韵。 又《御览》百八十八引阶一韵。 "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文选》二十九。 玉台新咏一作枚乘诗。 《类聚》二十九。 文章正宗二十九。 《诗纪》十。 又《御览》九百九十九引草、道二韵。 "
明月皎夜光。
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
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
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
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
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
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
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
虚名复何益。
"《文选》二十九。 文镜秘府论西卷。 《诗纪》十。 ○逯案。 《文选》二十六谢灵运道路忆山中诗注云。 古乐府有明月皎夜光。 "
冉冉孤生竹。
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
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
夫妇会有宜。
千进远结婚。
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
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
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
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
贱妾亦何为。
"《文选》二十九。 玉台新咏一。 《乐府诗集》七十四。 事文《类聚》后十三。 合璧事类六十。 广《文选》十二。 《诗纪》十。 又《文选》二十六古意赠王中书诗注引一句。 《白帖》六引萝一韵。 ○《诗纪》原注。 文心雕龙曰:孤竹一篇。 傅毅之辞。 逯案。 此诗《乐府诗集》作古辞。 事文《类聚》及《合璧事类》引作《古乐府》。 "
庭中有奇树。
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
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
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
"《文选》二十九。 玉台新咏一作枚乘诗。 《类聚》二十九。 文章正宗二十九。 《事文类聚》别集二十五。 《合璧事类续集》四十六。 《诗纪》十。 "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文选》二十九。 玉台新咏一作枚乘诗。 玉烛宝典七月孟秋弟七。 《类聚》四。 《初学记》四。 《御览》三十一。 文章正宗二十九。 事文《类聚》前集十。 《诗纪》十。 又《书钞》百五十、《御览》八并引许、雨二韵。 《类聚》六十五引女、杼二韵。 《白帖》二引一句。 《白帖》二十二引杼、雨二韵。 ○逯案。 孙志祖《文选考异》曰:毛本覛々不得语。 何云。 覛从见从眽。 亦可通。 从月则乖其意。 广韵嗼字下笺引此作嗼々不得语。 志祖案。 《说文》目部眽字注。 眽则视也。 徐锴《系传》引眽々不得语云云,知此句五臣本作眽々者是。 "
回车驾言迈。
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
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
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
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
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
荣名以为宝。
"○《文选》二十九。 文章正宗二十九。 《诗纪》十。 又《类聚》二十七引道、草、老三韵。 《御览》百九十五引道一韵。 又九百九十四引道、草二韵。 "
东城高且长。
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
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
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
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
何为自结束。
燕赵多佳人。
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
草堂诗笺同。
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
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巾带。
沉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
衔泥巢君屋。
"○《文选》二十九。 玉台新咏一作枚乘诗。 《诗纪》十。 又《文选》二十四赠秀才入军诗注引一句。 又二十九杂诗注引促一韵。 《御览》三百八十一引玉、曲、促、屋四韵。 草堂诗笺四丽人行注作古乐府。 引一句。 "
驱车上东门。
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
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
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
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
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
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
贤圣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
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
被服纨与素。
"辨正论引此下有寄语后世人。 道士慎莫作二句。 ○《文选》二十九。 《乐府诗集》六十一作驱车上东门行。 合璧事类六十七作古乐府。 广《文选》十二作驱诗上东门行。 《诗纪》十。 又僧法琳辨正论此误、素、作三韵。 《类聚》四十一作古驱车上东门行。 引墓、路、暮、寤、露、误、素七韵。 "
去者日以疏。
来者日以亲。
出郭门直视。
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
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
萧肃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
欲归道无因。
"○《文选》二十九。 《类聚》四十作古墟墓诗。 合璧事类六十七作古乐府。 《诗纪》十。 "
生年不满百。
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
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
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
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
难可与等期。
"○《文选》二十九。 《诗纪》十。 又《文选》三十五七命注引忧一韵。 《白帖》四引游一韵。 《御览》八百七十引忧、游二韵。 ○逯案。 《文选》二十六河阳县作注引古《诗》曰:人生年不满百。 人年二字当有一衍文。 "
凛凛岁云暮。
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
游子寒无衣。
锦衾遗洛浦。
同袍与我违。
独宿累长夜。
梦想见容辉。
良人惟古欢。
枉驾惠前绥。
愿得常巧笑。
携手同车归。
既来不须臾。
又不处重闱。
亮无晨风翼。
焉能凌风飞。
眄睐以适意。
引领遥相睎。
徙倚怀感伤。
垂涕沾双扉。
"○《文选》二十九。 玉台新咏一。 《诗纪》十。 ○古诗存目云。 玉台古本无。 "
孟冬寒气至。
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
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
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
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
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
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
惧君不识察。
"○《文选》二十九。 玉台新咏一。 文章正宗二十九。 合璧事类续集四十八作古乐府。 《诗纪》十。 又《书钞》百五十引缺一韵。 《白帖》十引札、灭二韵。 《文选》三十五七命注引一句。 《御览》四百八十九引答刂、别、灭三韵。 又五百九十五引札、灭二韵。 又六百六引札、别二韵。 ○古诗存目云。 玉台古本无。 "
客从远方来。
遗我一端绮。
相去万余里。
故人心尚尔。
文彩双鸳鸯。
裁为合欢被。
著以长相思。
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
谁能别离此。
"○《文选》二十九。 玉台新咏一。 合璧事类外集三十九作古乐府。 《诗纪》十。 又《白帖》二引扇一韵。 又四引绮被二韵。 又《御览》四百七十八引绮、尔二韵。 绮、被二韵。 ○古诗存目云。 玉台古本无。 "
明月何皎皎。
照我罗床纬。
忧愁不能寐。
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
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
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
泪下沾裳衣"○《文选》二十七。 玉台新咏一作权乘诗。 《诗纪》十。 又《类聚》二十九引帷,归三韵。 《文选》二十七燕歌行注引帷一韵。 《御览》八百十六引帷一韵。 "
【古诗五首】
上山采蘼芜。
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
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
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
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
故人从阁去。
新人工织缣。
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
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
新人不如故。
"○玉台新咏一。 《类聚》三十二。 合璧事类二十八作古乐诗。 《诗纪》十。 又《类聚》八十五、百帖二。 《御览》八百十四、合璧事类"外集六十四并引素、余、故三韵。
鸣沙石室古籍业残类书残卷、《御览》五百二十一并引夫、如二韵。
又《白帖》三十二引素、余二韵。
《御览》九百八十三引夫一韵。
草堂诗笺七白丝行注引素、故二韵。
○古诗存目云。
玉台古本无。
)
四坐且莫喧。
愿听歌一言。
请说铜炉器。
崔嵬象南山。
上枝似松柏。
下根据铜盘。
雕文各异类。
离娄自相联。
谁能为此器。
公输与鲁班。
朱火然其中。
青烟飏其间。
从风入君怀。
四坐莫不欢。
香风难久居。
空令蕙草残。
"○玉台新咏一。 《类聚》七十。 《初学记》二十五引作古诗咏香炉诗。 合璧事类外集四十一作古乐府。 万花谷后七。 广《文选》十五。 《诗纪》十。 又《御览》七百三引言、山、盘、连、间、叹、残七韵。 韵补二引连、班二韵及盘、连二韵。 ○古诗存目云。 玉台古本无。 逯案。 玉台所载均有关女性之作。 此其体例也。 此诗不合原书体例。 原本不应有之。 "
悲与亲友别。
气结不能言。
赠子以自爱。
道远会见难。
人生无几时。
颠沛在其间。
念子弃我去。
新心有所欢。
结志青云上。
何时复来还。
"○玉台新咏一。 广《文选》十五。 《诗纪》十。 ○古诗存目云。 玉台古本无。 "
穆穆清风至。
吹我罗衣裾。
青袍似春草。
长条随风舒。
朝登津梁山。
褰裳望所思。
安得抱柱信。
皎日以为期。
"○玉台新咏一。 广《文选》十五。 《诗纪》十。 又《类聚》八十一、《御览》九百九十四、事类赋草赋注、草堂诗笺二十一渡江诗注并此裾、舒二韵。 ○纪氏玉台考异引吴兆宜曰:案下抱柱。 山当作上。 逯案。 吴说是。 津梁上。 始与抱柱信呼应。 若作津梁山。 则互无关涉。 又古诗存目谓玉台古本无此诗。 "
兰若生春阳。
涉冬犹盛滋。
愿言追昔爱。
情款感四时。
美人在云端。
天路隔无期。
夜光照玄阴。
长叹念所思。
谁谓我无忧。
积念发狂痴。
"○玉台新咏一作枚乘诗。 广《文选》十五。 《诗纪》十。 又草堂诗笺三十一雨晴诗注作枚乘诗。 引期一韵。 ○古诗存目云。 玉台古本无。 "
【古诗三首】
橘柚垂华实。
乃在深山侧。
闻君好我甘。
窍独自雕饰。
委身玉盘中。
历年冀见食。
芳菲不相投。
青黄忽改色。
人傥欲我知。
因君为羽翼。
"○古诗类苑七十七。 《诗纪》十。 又《类聚》八十六、《文选》三十一杂体诗注、《御览》九百六十六、九百七十三、事类赋橘赋注并引侧、饰二韵。 又《文选》三十一杂体诗注引翼一韵。 "
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烹谷持作饭。
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
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
泪落沾我衣。
"○《乐府诗集》二十五紫骝马歌辞。 古诗类苑七十七。 《诗纪》十。 ○逯案。 古今乐录云。 十五从军征以下是古诗。 "
新树兰蕙葩。
杂用杜蘅草。
终朝采其华。
日暮不盈抱。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馨香易销歇。
繁华会枯槁。
怅望欲何言。
临风送怀抱。
"○古诗类苑七十七。 《诗纪》十。 又《类聚》八十一、《御览》九百九十四并引草、抱、道三韵。 "
【古诗】
步出城东门。
遥望江南路。
前日风雪中。
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
河水深无梁。
愿为双黄鹄。
高飞还故乡。
"○古诗类苑八十四。 《诗纪》十。 "
【李陵录别诗二十一首】
〖古《诗纪》依据广告编苏、李诗七首於汉诗卷二。
而以古文苑李陵录别诗十首附在汉诗卷十。
盖谓《文选》所载为苏、李自作。
古文苑所载乃后人假托。
丁福保全汉诗总汇《文选》、古文苑各诗。
分别编之苏、李名下。
盖以为皆少卿、子卿之辞也。
逯案。
《文选》、古文苑苏、李诗十七首以外。
《书钞》及《文选》注尚引李诗残篇两首。
古文苑之孔融杂诗二首。
亦原属李陵。
依此计之。
苏、李诗今存者尚有二十一首也。
然检宋颜延之庭诰云。
逮李陵众作。
总杂不类。
元是假托。
非尽陵制。
又检隋志。
只称梁有李陵集二卷。
不言有苏武集。
而宋、齐人凡称举摹拟古人诗者。
亦只有李陵而无苏武。
据此。
流传晋、齐之李陵众作。
至梁始析出苏诗。
然仍附李陵集。
昭明即据此选篇也。
以出於李集。
故《文选》苏武各诗他书尚有引作李陵诗者。
要之。
此二十一首诗。
即出李陵众作也。
又此二十一首种类虽杂。
然无一切合李陵身世者。
说明既非李陵所自作。
亦非后人所拟咏。
前贤如苏轼、顾炎武等皆疑之固是。
然亦未能释此疑难也。
钦立曩写汉诗《别录》一文。
曾就此组诗之题旨内容用语修辞等。
证明其为后汉末年文士之作。
依据古今同姓名录。
后汉亦有李陵其人。
固不止西京之少卿也。
以少卿最为知名。
故后人以此组诗附之耳。
今总以李陵录别诗为题。
略依古《诗纪》。
编之本卷之中。
〗
良时不再至。
离别在须臾。
屏营衢路侧。
执手野踟蹰。
仰视浮云驰。
奄忽互相逾。
风波一失所。
各在天一隅。
长当从此别。
且复立斯须。
欲因晨风发。
送子以贱驱。
"○《文选》二十九作与苏武。 《类聚》二十九、事文《类聚》别集二十五、合璧事类续集四十六并作赠苏武别。 《初学记》十八作赠苏武。 文章正宗二十九作与苏武。 《诗纪》二作与苏武。 又《御览》四百八十九作赠苏武。 引逾、涯二韵。 "
携手上河梁。
游子暮何之。
徘徊蹊路侧。
悢々不能辞。
行人难久留。
各言长相思。
安知非日月。
弦望自有时。
努力崇明德。
皓首以为期。
"○《文选》二十九作与苏武。 《类聚》二十九、《初学记》十八、《御览》四百八十九、事文《类聚》别集二十五、合璧事类续集四十六并作赠苏武。 文章正宗二十九作与苏武。 《诗纪》二作与苏武。 又鸣沙石室古籍丛残类书残卷作李陵诗。 引之一韵。 "
嘉会难再遇。
三载为千秋。
临河濯长缨。
念子怅悠悠。
远望悲风至。
对酒不能酬。
行人怀往路。
何以尉我愁。
独有盈觞酒。
与子结绸缪。
"○《文选》二十九作与苏武。 《类聚》二十九作赠苏武别。 文章正宗二十九作与苏武。 《诗纪》二作与苏武。 又《文选》二十送应氏诗注引一句。 《初学记》十八作赠苏武。 引秋、修二韵。 "
骨肉缘枝叶。
结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
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
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与鸯。
今为参与辰。
昔者常相近。
邈若胡与秦。
惟念当乖离。
恩情日以新。
鹿鸣思野草。
可以喻嘉宾。
我有一尊酒。
欲以赠远人。
愿子留斟酌。
慰此平生亲。
"○《文选》二十九作苏武诗。 《类聚》二十九作苏武诗。 《诗纪》二作苏武诗。 又《初学记》十八作李陵赠苏武诗。 引辰、秦二韵。 又《御览》四百八十九作李陵赠苏武诗。 引商一韵。 "
结发为夫妻。
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
燕婉及良时。
征夫怀往路。
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
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
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
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
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
死当长相思。
"○《文选》二十九、玉台新咏一并作苏武诗。 文章正宗二十九作苏武别诗。 《诗纪》二作苏武诗。 又《类聚》二十九、事文《类聚》别集二十五、合璧事类续集四十六俱作苏武别李陵诗。 引其、辞、期、滋、时、思六韵。 "
黄鹄一远别。
千里顾徘徊。
胡马失其群。
思心常依依。
何况双飞龙。
羽翼临当乖。
幸有弦歌曲。
可以喻中怀。
请为游子吟。
冷冷一何悲。
丝竹厉清声。
慷慨有余哀。
长歌正激烈。
中心怆以摧。
欲展清商曲。
念子不得归。
俯仰内伤心。
泪下不可挥。
愿为双黄鹄。
送子俱远飞。
"○《文选》二十九、《类聚》二十九、《诗纪》二并作苏武诗。 又《初学记》十八作苏武赠李陵诗。 引徊、依二韵。 《诗人玉屑》二作苏武诗。 引怀、悲、哀、摧、归五韵。 "
烛烛晨明月。
馥馥我兰芳。
芬馨良夜发。
随见闻我堂。
征夫怀远路。
游子恋故乡。
寒冬十二月。
晨起践严霜。
仰观江汉流。
仰视浮云翔。
良友远别离。
各在天一言。
山海隔中州。
相去悠且长。
嘉会难再遇。
欢我殊未央。
愿君崇令德。
随时爱景光。
"○《文选》二十九作苏武诗。 《诗纪》二作苏武诗。 又《初学记》三作古诗。 引霜一韵。 "
有鸟西南飞。
熠熠似苍鹰。
朝发天北隅。
暮闻日南陵。
欲寄一言去。
托之笺彩缯。
因风附轻翼。
以遗心蕴蒸。
鸟辞路悠长。
羽翼不能胜。
意欲从鸟逝。
驽马不可乘。
"○古文苑缺四。 广《文选》十。 《诗纪》十。 又《御览》八百十四作李陵与苏武诗。 引鹰、陵、缯三韵。 "
烁烁三星列。
拳拳月初生。
寒凉应节至。
蟠蟀夜悲鸣。
晨风动乔木。
枝叶日夜零。
游子暮思归。
塞耳不能听。
远望正萧条。
百里无人声。
豺狼鸣后园。
虎豹步前庭。
远处天一隅。
苦困独零丁。
亲人随风散。
历历如流星。
三萍离不结。
思心独屏营。
愿得萱草枝。
以解饥渴情。
"○古文苑四。 广《文选》十。 《诗纪》十。 又艺文《类聚》二十九作李陵赠苏武诗。 引生、鸣、零、听、声、丁、星、情八韵。 《文选》三十七陈情表注作李陵赠苏武诗。 引丁一韵。 "
寂寂君子坐。
奕奕合众芳。
温声何穆穆。
因风动馨香。
清言振东序。
良时著西痒。
乃令丝竹音。
列席无高唱。
悲意何慷慨。
清歌正激扬。
长哀发华屋。
四坐莫不伤。
"○古文苑四。 广《文选》十。 《诗纪》十。 "
晨风鸣北林。
熠燿东南飞。
愿言所相思。
日暮不垂帷。
明月照高楼。
想见余光辉。
玄鸟夜过庭。
仿佛能复飞。
褰裳路踟蹰。
彷徨不能归。
浮云日千里。
安知我心悲。
思得琼树枝。
以解长渴饥。
"《文选》注或误饥渴。 ○古文苑四。 《类聚》二十九作汉李陵赠苏武别。 广《文选》十。 《诗纪》十。 又《书钞》百五十作李陵诗。 引辉一韵。 《文选》二十四为顾彦先赠妇注作李陵赠苏武。 引渴一韵。 《御览》百八十四作李陵诗。 引辉一韵。 "
陟彼南山隅。
送子淇水阳。
尔行西南游。
我独东北翔。
辕马顾悲鸣。
五步一彷徨。
双凫相背飞。
相远日已长。
远望云中路。
想见来圭璋。
万里遥相思。
何益心独伤。
随时爱景曜。
愿言莫相忘。
"○古文苑四。 《类聚》二十九作李陵赠苏武别。 广《文选》十。 《诗纪》十。 "
钟子歌南音。
仲尼叹归与。
戎马悲边鸣。
游子恋故庐。
阳鸟归飞云。
蛟龙乐潜居。
人生一世间。
贵与愿同俱。
身无四凶罪。
何为天一隅。
与其苦筋力。
必欲荣薄躯。
不如及清时。
策名於天衢。
"○同上"
凤皇鸣高冈。
有翼不好飞。
安知凤皇德。
贵其来见稀。
"○古文苑四作李陵录别诗。 《类聚》九十作汉李陵诗。 《诗纪》十。 "
红尘蔽天地。
白日何冥冥。
"○古文苑四李陵录别诗。 《文选》五十五与大理书注引作李陵诗。 "
许由不洗耳。
后世有何征。
"○《文选》五十五陆机演连珠注引李陵诗。 ○此与上两句或是同篇残文。 《诗纪》据升庵诗话列诗全篇。 其辞曰:红尘蔽天地。 白日何冥冥。 微阴盛杀气。 凄风从此兴。 招摇西北指。 天汉东南倾。 嗟尔穹庐子。 独行如履冰。 短褐中无绪。 带断续以绳。 泻水置瓶中。 焉辨淄与渑。 巢父不洗耳。 后世有何称。 《诗纪》并注曰:升庵诗话云。 见修文殿览御。 逯案。 此乃杨慎伪造。 冯默庵已辨其妄。 见《诗纪》匡谬。 "
童童孤生柳。
寄根河水泥。
连翩游客子。
干冬服凉衣。
去家千里余。
一身常渴饥。
寒夜立清庭。
仰瞻天汉湄。
寒风吹我骨。
严霜切我肌。
忧心常惨戚。
晨风为我悲。
瑶光游何速。
行愿支何迟。
仰视云间星。
所若割长帷。
低头还自怜。
盛年行已衰。
依依恋明世。
怆怆难久怀。
"○古文苑四作苏武答诗。 广《文选》十作苏武答别诗。 《诗纪》十。 又草堂诗笺十一独酌诗注作苏武答李陵。 引衰一韵。 "
双凫俱北飞。
一凫独南翔。
子当留斯馆。
我当归故乡。
一别如秦胡。
会见何讵央。
怆悢切中怀。
不觉泪沾裳。
愿子长努力。
言笑莫相忘。
"○古文苑四作苏武别李陵。 《类聚》二十九作汉苏武别李陵。 事文《类聚》别集二十五。 合璧事类续集四十六。 广《文选》十。 《诗纪》十。 又《初学记》十八引翔、乡二韵。 《白帖》二十九作李陵诗。 引第一句。 《御览》四百八十九及九百十九并作李陵赠苏武诗。 引翔、乡二韵。 "
清凉伊夜没。
微风动单帱。
"○《书钞》百三十二作李陵赠苏子卿诗。 "
招摇西北驰。
天汉东南流。
"○《文选》三十拟明月皎夜光诗注作李陵诗。 ○逯案。 上列四句可能出於一篇。 杨慎改流为倾。 杂凑伪诗。 由此益显。 "
严父潜长夜。
慈母去中堂。
"○《文选》二十一三良诗注咏史诗注、五十九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注并引李陵诗。 "
行行且自割。
无令五内伤。
"○《文选》二十七王明君词注、又四十二与钟大理书注并作李陵诗。 ○逯案。 上列四句可能出於一篇。 "
严严钟山首。
赫赫炎天路。
主明曜云门。
远景灼寒素。
昂昂累世士。
结根在所固。
吕望老匹夫。
苟为因世故。
管仲小囚臣。
独能建功祚。
人生有何常。
但恐年岁暮。
幸托不肖躯。
且当猛虎步。
安能苦一身。
与世同举厝。
由不慎小节。
庸夫笑我度。
吕望尚不希。
夷齐何足慕。
"○古文苑四。 广《文选》十五、《诗纪》三并作孔融杂诗。 又《文选》三十四《七启》注、四十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注、四十四为袁绍檄豫州注、五十八辨亡论注均作李陵诗。 引步一韵。 ○逯案。 古文苑乃唐人所藏残书。 宋时由一编次为九卷。 且讹缺已甚。 不可完全据信。 今此诗之句。 李善数引皆作李陵。 必有根据。 今即依李注将此诗编李陵录别中。 "
远送新行客。
戚暮乃来归。
入门望爱子。
妻妾向人悲。
闻子不可见。
日已潜光辉。
孤坟在西北。
常念君来迟。
褰裳上墟丘。
但见蒿与薇。
白骨归黄泉。
肌体乘尘飞。
生时不识父。
死后知我谁。
孤魂游穷暮。
飘遥安所依。
人生图孠息。
尔死我念追。
俯仰内伤心。
不觉悟泪沾衣。
人生自有命。
但恨生日希。
"○古文苑四、广《文选》十五、《诗纪》三并作孔融杂诗。 ○逯案。 此伤子之诗。 亦原属李集。 文镜秘府引或曰云。 五言之作。 召南行露。 已有滥觞。 汉武帝时屡见全什。 非本李少卿也。 少卿以伤子为宗。 文体未备。 意悲辞切。 若偶中音响。 十九首之流也。 据此。 本篇与前诗一致。 实俱出李集。 原本古文苑此二诗与李陵录别诗等均在第四卷。 李陵以后。 即为孔融。 以相毗近。 故易有此窜乱耳。 "
【古诗二首】
采葵莫伤根。
伤根葵不生。
结交莫羞贫。
羞贫友不成。
"○《类聚》八十二。 鸣沙石室古籍丛残类书残卷。 草堂诗笺六示从侄诗注。 《御览》四百六及九百七十九作古歌辞。 《诗纪》十。 "
甘瓜抱苦蒂。
美枣生荆棘。
利傍有倚刀。
贪人还自贼。
"○《御览》九百六十五、九百七十八。 事类赋瓜赋注。 《诗纪》十。 "
【古绝句四首】
〖逯案。
六朝人有断句体。
尚无绝句名目。
四首盖后人附入玉台者。
〗
藁砧今何在。
山上复有山。
何当大刀头。
破镜飞上天。
"○玉台十。 《类聚》五十六。 《初学记》一。 事文《类聚》前集二。 合璧事类续集五。 韵补二。 诗人玉屑一。 《诗纪》十。 又《御览》七百六十二作古乐府。 引山一韵。 "
日暮秋云阴。
江水清且深。
保用通音信。
莲花玳瑁簪。
"○玉台新咏十。 《诗纪》十。 "
菟丝从长风。
根茎无断绝。
无情尚不离。
有情安可别。
"○同上"
南山一树桂。
上有双鸳鸯。
千年长交颈。
欢庆不相忘。
"○同上"
【古诗一首】
青青陵中草。
倾叶晞朝日。
阳春布惠泽。
枝页可缆结。
草木为恩感。
况人含气血。
"○《御览》九百九十四。 又韵补五引日、结二韵。 "
【古五杂俎诗】
五杂俎。
冈头草。
往复还。
车马道。
不获已。
人将老。
"○艺文《类聚》五十六。 《诗纪》十。 "
【古两头纤纤诗】
两头纤纤月初生。
半白半黑。
眼中睛。
腷々膊々鸡初鸣。
磊磊落落向曙星。
"○艺文《类聚》五十六。 事类赋星赋注。 复古堂诗话。 《诗纪》十。 又草堂诗笺十七发秦诗注引生、星二韵。 "
【古诗】
啼呼哭泣。
如吹胡笳。
"○《御览》四百八十七。 "
有客从南来。
赠我一抱笔。
"○《书钞》一百四。 古诗误作《左传》。 "
泛泛江汉萍。
漂荡水无根。
"○艺文《类聚》八十二。 "
离家千里客。
戚戚多思复。
"○《文选》二十五登海峤诗注。 又二十七还都诗注作古歌。 "
日暮途且远。
游子悲故乡。
"○《白帖》十。 "
屡见流芳歇。
"○《文选》三十四《七启》注。 "
石门通越井。
"○环宇记百五十七。 "
【古游仙诗】
带我琼瑶佩。
飧我沆《歹韭》浆。
"○鸣沙石室古籍丛残类书残卷神仙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