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汉诗 卷一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全汉诗
《全汉诗》 卷一 丁绍仪

汉高帝刘邦

〖邦。

字季。

沛丰邑中阳里人。

初为泗上亭长。

秦二世元年。

起兵。

称沛公。

明年。

楚怀王以为砀郡长。

封武安侯。

以子婴元年西入关。

立为汉王。

都南郑。

以汉五年破项羽。

即皇帝位。

都长安。

汉十二年卒。

年五十三。

谥曰高皇帝。

【歌诗二首】〖从《汉书》艺文志〗

【大风】〖《史记》又名三侯之章。

〖《汉书》曰:十二年冬。

上破布军于会缶。

布走。

令别将追之。

上还。

过沛。

留。

置酒沛宫。

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

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

教之歌。

酒酣。

上击筑自歌曰:〗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汉书》高帝纪。 《史记》高祖纪。 《文选》二十八。 《史记》乐书三侯之章下司马贞索隐。 《书钞》一百六。 《类聚》四十三。 《白帖》十八。 《御览》八、八十七、二百四十一、五百三十九、五百九十一。 《乐府诗集》五十八。 《诗纪》一。 又魏志蒋济传作高祖引方一韵。 倭名《类聚》一引扬一韵。 "

【鸿鹄】〖《乐府诗集》作楚歌。

〖《汉书》曰:上欲废太子。

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

汉十二年。

上从破布归。

疾益甚。

愈欲易太子。

及宴。

置酒。

太子侍。

四人者从太子。

年皆八十有余。

须眉皓白。

衣冠甚伟。

为寿已毕。

趋去。

上目送之。

召戚夫人指视曰:我欲易之。

四人为之辅。

羽翼已成。

难动矣。

戚夫人泣涕。

上曰:为我楚舞。

吾为若楚歌。

歌曰:〗

鸿鹄高飞。

一举千里。

羽翼就。

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

又可奈何。

虽有矰缴。

尚云。

安所施。

"○《汉书》张良传。 《史记》留侯世家。 《书钞》一百六。 《白帖》二十九。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十。 《乐府诗集》八十三。 《文选》补遗三十五。 广《文选》十四。 《诗纪》一。 ○逯案。 《白帖》所引有兮字。 更合楚歌体。 其所据书。 当为《楚汉春秋》。 史通曰:刘氏初兴。 书惟陆贾而已。 子长述楚汉之事。 专据此书。 然观迁之所载往往与旧不同。 如郦生之初谒沛公。 高祖之长歌鸿鹄。 非惟文句有别。 遂乃事理皆殊云云。 可为确证。 "

楚霸王项羽

〈羽名籍。

一字子羽。

下相人。

楚将项燕孙。

秦二世元年。

从季父梁起兵。

为裨将。

二年。

楚怀王以为次将。

封鲁公。

三年。

拜上将军。

汉元年。

自立为西楚霸王。

都彭城。

五年。

兵败走乌江。

自刎死。

年三十一。

【歌】

〖《汉书》曰:高祖围项羽垓下。

是夜闻汉军皆楚歌。

惊曰:汉已得楚乎。

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从之。

骏马名骓。

常骑之。

乃悲歌慷慨。

自为歌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汉书》项羽传。 《史记》项羽本纪。 《御览》八十七、五百七十。 《乐府诗集》五十八作力拔山操。 《文选》补遗三十五作垓下帐中歌。 《诗纪》二作垓下歌。 ○逯案。 《文选》补遗与《诗纪》标题各异。 然皆涉杜撰。 今从《汉书》只曰歌。 《乐府诗集》引琴集云。 力拔山操。 项羽所作也。 则此歌曰操。 亦后起之名。 "

美人虞

〈虞。

项王幸姬。

括地志云。

虞姬墓在濠州定远县东六十里。

【和项王歌】

〖《史记》曰:项王夜起。

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

常幸从。

骏马名骓。

常骑之。

於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自为诗。

歌数阕。

美人和之。

汉兵已略地。

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乐生。

"○《史记》项羽本纪正义引《楚汉春秋》。 《诗纪》二。 ○逯案。 四方。 《诗纪》作四面。 何乐。 《诗纪》作何聊。 今据正义改正。 "

四皓

〈四皓者。

用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东园公。

皆河内之枳人。

秦世隐商山。

【歌】

崔琦四皓颂曰:昔南山四皓者。

盖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东园公是也。

秦之博士。

遭世暗昧。

道灭德消。

坑黜儒术。

诗书是焚。

於是四公退而作歌曰:

莫莫高山。

深谷逶迤。

晔晔紫芝。

可以疗饥。

唐虞世远。

吾将何归。

驷马高盖。

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兮。

不若贫贱之肆志。

"乐府作而轻世。 《文选》补遗同。 广《文选》作之轻世。 《诗纪》云。 一作富贵而畏人。 不如贫贱而轻世。 ○《御览》五百七十三引崔琦曰皓颂。 《乐府诗集》五十八误作崔鸿四皓歌。 《御览》五百七引《高士传》。 环宇记一百四十引《高士传》。 《御览》一百六十八引皇甫谧《帝王世纪》。 《文选》补遗三十五作采芝歌。 事类赋歌赋。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一。 文章正宗二十九作紫芝歌。 草堂诗笺八注、十一注。 广《文选》十四作采芝歌。 《诗纪》二作紫芝歌。 注。 一作四皓歌。 又《书钞》一百六崔琦四皓颂引夷、饥、归三韵。 "

【采芝操】〖《诗纪》云。

一作紫芝歌。

〖《乐府诗集》曰:琴集曰:采芝操。

四皓所作也。

古今乐录曰:南山四皓隐居。

高祖聘之。

四皓不甘。

仰天叹而作歌。

案《汉书》曰:四皓皆八十余。

须眉皓白。

故谓之四皓。

即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也。

崔鸿曰:四皓为秦博士。

遭世暗昧。

坑黜儒术。

於是退而作此歌。

亦谓之四皓歌。

二说不同。

未知孰是。

○逯案。

琴集此操。

与前篇实为一作。

特删取稍异耳。

《诗纪》从《乐府诗集》。

此在前。

今改附於后。

皓天嗟嗟。

深谷逶迤。

树木莫莫。

高山崔嵬。

严居穴处。

以为幄茵。

晔晔紫芝。

可以疗饥。

唐虞往矣。

吾当安归。

"○《乐府诗集》五十八引琴集。 广《文选》十四。 《诗纪》二。 "

戚夫人

〈夫人。

高帝姬。

定陶人。

生赵隐王如意。

如意高帝所爱。

几於立为太子。

惠帝元年。

吕后害之。

【舂歌诗】〖纪云。

一作永巷歌。

〖《汉书》曰:吕后为皇太后。

乃令永巷囚戚夫人。

髡钳衣赭衣。

令舂。

戚夫人舂且歌曰云云。

太后闻之。

大怒。

召赵王杀之。

遂断夫人手足。

去眼薰耳。

饮暗。

使居鞠域中。

名曰人彘。

子为王。

母为虏。

终日舂薄暮。

常与死为伍。

相离三千里。

当谁使告女。

"○《汉书》外戚传。 《御览》百三十六、百四十四、五百七十。 《乐府诗集》八十四。 《诗纪》二。 "

赵王刘友

〈友。

高帝子。

十一年立为淮阳王。

赵隐王如意死。

孝惠元年。

徙友王赵。

凡立十年。

高后三年幽死。

【歌】〖《诗纪》作幽歌。

〖《汉书》曰:孝惠时。

友以诸吕女为后。

不爱。

爱它姬。

诸吕女谗之於太后。

太后怒。

召赵王置邸。

令卫围守之。

赵王饿。

乃作歌。

遂幽死。

以民礼葬之长安。

诸吕用事兮刘氏微。

迫胁王侯兮彊授我妃。

我妃既妒兮诬我以恶。

谗女乱国兮上曾不寤。

我无忠臣兮何故弃国。

自快中野兮苍天与直。

于嗟不可悔兮宁早自贼。

为王饿死兮谁者怜之。

吕氏绝理兮托天报仇。

"○《汉书》高五王传赵王传。 《史记》吕后本纪。 《乐府诗集》八十四。 《诗纪》一。 又《御览》百五十一引危、妃、恶、寤四韵。 "

城阳王刘章

〈章。

齐悼惠王肥之子。

高帝之孙。

高后称制。

封为朱虚侯。

高后崩。

以平诸吕迎立文帝功。

封城阳王。

孝文二年卒。

谥曰景。

【耕田歌】〖《诗纪》云。

耕一作种。

〖《史记》曰:赵王友入朝。

幽死于邸。

三赵王皆废。

高后立诸吕为三王。

擅权用事。

朱虚侯年二十。

有气力。

忿刘氏不得职。

尝入侍高后燕饮。

高后令为酒吏。

章自请曰:臣。

将种也。

请以军法行酒。

高后曰:可。

酒酣。

章进饮歌舞。

已而曰:请为太后言耕田歌云云。

高后默然。

深耕穊种。

立苗欲疏。

非其种者。

锄而去之。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汉书》齐悼惠王传。 风俗通怪神篇。 《御览》四百三十四、七百六十四、八百二十二。 《文选》补遗三十五。 事类赋敛篇注。 《诗纪》一。 "

汉武帝刘彻

〈彻。

景帝中子。

四年。

封胶东王。

七年。

立为皇太子。

后三年正月即位。

在位五十四年。

后元二年卒。

年七十一。

有集二卷。

【瓠子歌】

〖《汉书》武帝纪曰:元封二年四月。

作瓠子歌。

沟洫志曰:上既封禅。

乃使汲仁、郭昌发卒数万人。

塞瓠子决河。

於是上以用事万里沙。

则还自临决河。

湛白马玉璧。

令群臣从官自将军以下皆负薪实决河。

是时东郡烧草。

以故薪柴少。

而下淇园之竹以为揵。

上既临河决。

悼功之不成。

乃作歌曰:〗

瓠子决兮将奈何。

浩浩洋洋兮虑殚为河。

殚为河兮地不得宁。

功无已时兮吾山平。

吾山平兮钜野溢。

鱼弗郁兮柏冬日。

正道驰兮离常流。

蛟龙骋兮放远游。

归旧川兮神哉沛。

不封禅兮安知外。

皇谓河公兮何不仁。

泛滥不止兮愁吾人。

齿桑浮兮淮泗满。

久不反兮水维缓。

"○《汉书》沟洫志。 《史记》河渠书。 《水经注》瓠子河注。 《乐府诗集》八十四。 《文选》补遗三十五。 广《文选》十四。 《诗纪》一。 又《类聚》四十三引何、河、宁、平、溢、日六韵。 环宇记十三引溢、日二韵。 韵补三引游一韵。 "

河汤汤兮激潺湲。

北渡回兮迅流难。

搴长筊兮湛美玉。

河公许兮薪不属。

薪不属兮卫人罪。

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

隤林竹兮揵石菑。

宣防塞兮万福来。

"○《汉书》沟洫志。 《史记》河渠书。 水经二十四。 《乐府诗集》八十四。 《文选》补遗三十五。 广《文选》十四。 《诗纪》一。 又《书钞》八十九引一句。 "

【秋风辞】

〖汉武帝故事曰:上行幸河东。

祠后土。

顾视帝京。

欣然中流。

与群臣饮燕。

上欢甚。

乃自作秋风辞曰:〗

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

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庄几时兮奈老何。

"○《文选》四十五。 《御览》五百七十、五百九十一并引《汉书》。 《乐府诗集》八十四引汉武帝故事。 合璧事类外集五十八引正本《汉书》本纪。 《诗纪》一。 又《书钞》百六引汉武故事。 录河、波、歌、多四韵。 《后汉书》马融传注引歌一韵。 《文选》十三雪赋注引忘一韵。 又十六别赋注引歌一韵。 《御览》九引飞、归、河、波四韵。 又七百六十八作武帝汾歌。 引河、波二韵。 ○逯案。 此辞《御览》数引皆曰《汉书》。 合璧事类且谓出正本《汉书》。 殊怪。 事类谓案正本《汉书》本纪。 天汉元年三月。 上行幸河东。 祀后土云云。 秋风而曰三月。 显有误字。 考《汉书》。 帝幸汾阴凡六次。 然皆不在秋。 惟郊祀志称。 夏六月中。 汾阴巫锦为民祠魏睢后土营旁。 见地如钅句状。 掊视得鼎。 吏告河东太守胜。 胜以闻之。 乃以礼祀迎鼎至甘泉。 从行上荐之云云。 据武纪。 事在元鼎四年。 得鼎既在六月中。 并经遣使验问。 则帝之河东当值秋时。 秋风辞其即此行之作乎。 "

【天马歌】

〖《汉书》武帝纪。

元鼎四年六月。

得宝鼎后土祠旁。

秋。

马生渥洼水中。

作宝鼎天马之歌。

《史记》曰:尝得神马渥洼水中。

复次以为太一之歌。

歌曲曰:〗

太一贡兮天马下。

沾赤汗兮沫流赭。

骋容与兮跇万里。

今安匹兮龙为友。

"○《史记》乐书。 《诗纪》一。 又韵补三引里、友二韵。 ○逯案。 此与郊祀天马歌文字稍异。 故别入武帝集。 "

【西极天马歌】〖广《文选》作蒲梢天马歌。

《诗纪》同。

〖《汉书》武帝纪曰:太初四年。

斩大宛王首。

获汗血马来。

作西极天马之歌。

《史记》曰:后代大宛得千里马。

马名蒲梢。

次作以为歌。

歌《诗》曰:〗

天马徕从西极。

经万里兮归有德。

承灵威兮降外国。

涉流沙兮四夷服。

"○《史记》乐书。 《白帖》十六。 广《文选》十四。 《诗纪》一。 ○逯案。 此与郊祀天马歌文字稍异。 故别入武帝集。 "

【李夫人歌】

〖《汉书》曰:夫人早卒。

帝思念不已。

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

乃夜张灯烛。

设帷帐。

陈酒肉。

而令帝居帷帐。

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

还幄坐而步。

又不得就视。

帝愈益相思悲感。

为作诗。

令乐府诸家弦歌之。

是邪非邪。

立而望之。

偏何姗姗其来迟。

"《搜神记》作偏娜娜何冉冉其来迟。 《类聚》同。 ○《汉书》外戚传。 《搜神记》二。 《类聚》四十三。 《文选》五十八哀永逝文注。 《御览》百四十四。 《乐府诗集》八十四。 《诗纪》一。 ○集氏笔乘云。 武帝李夫人歌。 是邪非邪。 立而望之。 翩何姗姗其来迟。 之与迟一韵。 许顗诗话云。 立而望之偏。 是退之走马看来立不正之所祖也。 以偏字属上。 不惟与韵不叶。 立而望之偏。 是何语邪。 ○逯案。 焦说是也。 又《类聚》此歌引《汉书》。 与今本《汉书》绝异。 与《搜神记》则同。 未悉所据为何本也。 【思奉车子侯歌】〖《诗纪》作思车子侯歌。 原在外集。 今编入武帝集。 〗 〖洞仙传曰:车子侯者。 扶风人。 汉武帝爱其清净。 稍迁其位至侍中。 一朝语家云。 我今补仙官。 此春应去。 至夏中当暂还。 还少时复去。 如其言。 武帝思之。 乃作歌曰云云。 ○逯案。 《汉书》霍去病传。 去病薨。 子嬗嗣。 嬗字子侯。 上爱之。 幸其壮而将之。 为奉车都尉。 从封泰山而薨。 子侯之薨。 又见郊祀志。 《类聚》五十六引武帝集曰:奉车子侯暴病。 一日死。 上甚悼之。 乃自为歌诗。 《初学记》十八引汉武帝与秦车子侯家诏曰:春。 时子侯於北馆。 与家别。 又文心雕龙哀吊篇曰:暨武帝封禅。 而霍子侯暴亡。 帝伤而作诗。 亦哀辞之类也。 及汉汝阳王亡。 崔瑗哀辞始变前式。 又卒章五言。 颇似歌谣。 亦仿佛乎汉武也。 洞仙传作车子侯。 《初学记》作秦车子侯。 则文字有脱误也。 〗 嘉幽兰兮延秀。 蕈妖淫兮中溏。 华斐斐兮丽景。 风徘徊兮流芳。 皇天兮无慧。 至人逝兮仙乡。 天路远兮无期。 不觉涕下兮沾裳。 (○《云笈七签》百十洞仙传。 《诗纪外集》一。 又《书钞》十九引《汉书》录起首一句。 "

【柏梁诗】

〖东方朔别传日。

孝武元封三年。

作柏梁台。

诏群臣二千石有能为七言者。

乃得上坐。

日月星辰和四时。

骖驾驷马从梁来。

郡国士马羽林材。

总领天下诚难治。

和抚四夷不易哉。

刀笔之吏臣执之。

撞钟伐鼓声中诗。

宗室广大日益滋。

周卫交戟禁不时。

总领从官柏梁台。

平理请谳决嫌疑。

修饰舆马待驾来。

郡国吏功差次之。

乘舆御物主治之。

陈粟万石扬以箕。

徼道宫下随讨治。

三辅盗贼天下危。

盗阻南山为民灾。

外家公主不可治。

椒房率更领其材。

蛮夷朝贺常会期,柱枅欂栌相枝持。

枇杷橘栗桃李梅。

走狗逐兔张罘罳。

齿妃女唇甘如饴。

迫窘诘屈几穷哉。

"东方朔○《类聚》五十六。 古文苑四。 《诗纪》一。 又书少五十引大将军镇抚四夷者也一句、五十三引台一韵、五十四引来一韵持一韵。 匡谬正俗七引时、来、怠三韵。 《初学记》十二引来一韵。 《御览》三百五十二引东方朔传引时一韵、九百六十六引梅一韵、九百七十引梅一韵。 ○逯案。 《诗纪》从章樵本古文苑。 各官下附以人名。 今据韩本删之。 顾炎武日知录据史汉纪传年表。 辨此诗年代官人皆相牴牾。 因定为后世依托。 然考《汉书》武帝纪。 於建元六年即出大司农一官名。 与此牴牾相同。 吾人如信班书。 不得独疑此诗。 且此诗出东方朔别传。 此别传即班书朔传所本也。 "

枚乘

〈乘。

字叔。

淮阴人。

为吴王濞郎中。

去之梁。

景帝平七国。

召拜弘农都尉。

以疾去官。

复游梁。

后归淮阴。

武帝即位。

征入都。

道卒。

有集二卷。

【歌】〖乘作七发。

系此歌。

麦秀蔪兮雉朝飞。

向虚壑兮背枯槐。

依绝区兮临回溪。

"○《文选》三十四。 《书钞》一百六。 "

淮南王刘安

〈安。

淮南王长之子。

高帝之孙。

孝文八年。

封阜陵侯。

十六年。

封淮南王。

孝武元朔五年。

削地五县。

元狩元年。

谋反自杀。

有集二卷。

【八公操】〖一曰淮南操。

〖古今乐录曰:淮南好道。

正月上辛。

八公来降。

王作此歌。

煌煌上天照下土兮。

知我好道公来下兮。

公将与予生毛羽兮。

超腾青云蹈梁甫兮。

观见瑶光过北斗兮。

驰乘风云使玉女兮。

含精吐气嚼芝草兮。

悠悠将将天相保兮。

"○《乐府诗集》五十八。 广《文选》十四。 《诗纪》一。 又《搜神记》一作淮南操。 引海、下、羽、甫、斗、女六韵。 《御览》五百七十三引海、下、羽、甫、斗、女六韵。 ○逯案。 《论衡》道虚篇云。 八公之传。 欲示神奇。 此操盖出八公传。 干宝搜神即据之也。 "

司马相如

〈相如。

字长卿。

蜀郡成都人。

以赀为郎。

事景帝为武骑常侍。

病免。

客游梁。

后归蜀。

武帝召复为郎。

拜中郎将。

坐事免。

寻拜孝文园令。

病免。

元狩五年卒。

有集二卷。

【歌】〖相如美人赋。

系此歌。

独处室兮廓无依。

思佳人兮情伤悲。

彼君子兮来何迟。

日既墓兮华色衰。

敢托身兮长自私。

"《书钞》作以自知。 ○《书钞》一百六。 《类聚》十八。 《初学记》十九。 《御览》五百七十三。 "

【琴歌二首】

〖玉台新咏有序曰:司马相如游临邛。

富人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

窃於壁间窥之。

相如鼓琴歌挑之曰:〗

凤兮凤兮归故乡。

遨游四海求其皇。

时未通遇无所将。

何悟今夕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此方。

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

"乐府此下有胡颉顽兮共翱翔一句。 《诗纪》同。 ○玉台新咏九。 《书钞》一百六。 《御览》五百七十三。 《乐府诗集》六十。 黄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诗补遗一琴台诗注。 《诗纪》二。 又《类聚》四十三引乡、皇、房、鸯四韵。 黄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诗六客居诗注引乡、皇二韵。 "

皇兮皇兮从我栖。

得托字尾永为妃。

交情通体心和谐。

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兴俱起翻高飞。

无感我心使余悲。

"○玉台新咏九。 《乐府诗集》六十。 黄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诗补遗一琴台诗注。 《诗纪》二。 又《类聚》四十三引栖、妃、谐、谁四韵。 锦绣万花谷十八引栖、妃二韵。 ○逯案。 此歌殆两汉时琴工假托为之。 姑附此俟考。 "

东方朔

〈朔。

字曼倩。

平原厌次人。

武帝初。

年二十二。

待诏公车。

寻待诏金马门。

为常侍郎。

拜大中大夫。

给事中。

被劾。

免为庶人。

待诏宦者署。

复为中郎。

有集二卷。

【歌】

〖《史记》曰:朔行殿中。

郎谓之曰:人皆以先生为狂。

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於朝廷间者也。

古之人乃避世於深山中。

时坐席中。

酒酣。

据地歌曰:〗

陆沉於俗。

避世金马门。

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

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史记》滑稽列传。 《书钞》一百六。 ○逯案。 此歌门、身、下三字不韵。 在汉殊为罕例。 北《齐书》四十五樊逊传云。 逊常服东方朔之言。 陆沉世俗。 避世金马。 何必深山蒿庐之下云云。 似以马、下为韵。 今本殆衍门字。 "

【嗟伯夷】

穷隐处兮窟穴自藏。

与其随佞而得志兮。

不若从孤竹於首阳。

"○《书钞》百五十八。 唐类函十四。 "

【七言】

折羽翼兮摩苍天。

"○《文选》二十二芙蓉池作注"

【六言】

合樽促席相娱。

"○《文选》四蜀都赋注。 "

计策弃捐不收。

"○《文选》二十一咏史诗注。 "

李延年

〈延年。

中山人。

故倡也。

坐法腐刑。

给事狗监中。

善歌为变新声。

所造诗谓之新声曲。

女弟李夫人得幸於武帝。

延年由是贵。

为协律都尉。

征和三年卒。

【歌】

〖《汉书》曰:李延年性知音。

善歌舞。

武帝爱之。

延年侍上。

起舞。

歌曰云云。

上叹息曰:世岂有此人乎。

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

上召见之。

实妙丽善舞。

由是得幸。

北方有佳人。

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汉书》外戚传。 玉台新咏一。 《类聚》十八、四十三。 《初学记》十、十九。 《白帖》七。 《文选》二十一秋胡诗注。 古籍丛残石室本《文选》西京赋注。 《御览》百三十六、百四十四、三百八十、三百八十一、五百十七、五百七十四。 事类赋舞赋。 草堂诗笺十六佳人诗注。 《文选》补遗三十五作佳人歌。 《诗纪》二。 ○刘子卷三辨乐篇。 袁注云。 延年者。 李延年也。 姿颜色艳。 武帝嬖之。 任为协律都尉。 帝令造新声。 延年於坐起舞而歌曰:南国有佳人。 美者颜如玉。 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 不惜倾城国。 佳人不再得。 武帝宠之。 问左右曰:天下更有美人乎。 对曰:延年有一妹。 极端正。 姿容绝代。 帝即诏之。 美貌无匹。 遂纳为夫人。 时人语曰:一雌复一雄。 双飞入紫宫。 ○逯案。 袁注殆凭记忆。 未尝一检《汉书》。 又一雌复一雄。 本苻坚时谚。 所以刺慕容氏者。 袁氏亦竟误归延年。 冯氏《诗纪》、杨氏古诗存目皆沿其误。 "

商丘成

〈成。

武帝征和二年。

为大鸿胪。

戾太子兵变。

以获反将张光功。

封秺侯。

【醉歌】

〖《汉书》曰:延和二年七月。

癸巳封。

四年。

后二年。

坐为詹事侍祠孝文庙。

醉歌堂下曰云云。

大不敬。

自杀。

出居安能郁郁。

"○《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