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修类稿 卷四十二事物类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七修类稿
《七修类稿》 卷四十二事物类 郎瑛

○家语旧事不同《家语》一书,汉《艺文志》载二十七卷,《唐志》载王肃注十卷,近世四十四章。

旧乃王广谋所注,庸陋荒昧;新得何侍郎更之,已觉就正,惜非全书。

何又作《家语外集》,藏之未刻,其故何序辩之详矣。

昨读王阁老鏊《震泽长语》,有曰:"一日至书市,得王肃注本《家语》,乃近世所无。"

又曰;"以何侍郎之好古,不可得,余得之,岂天欲未丧斯文欤?"予以何正求之而王得之,则当即送于何,使得以校所存之外集可也;或何以谢世,今亦刻之可也。

否则再失,万古不复见矣。

又《武林旧事》作书者四水潜夫,世不知何人。

余见《齐东野语》载《玉照堂梅品》内云:"赏心乐事者,予已载之《武林旧事》。"

则《旧事》一书,乃周公谨所辑也,其曰四水潜夫,即公谨之别号,余已明于辩证矣。

或曰讹刻,岂有不知而就木者耶?其书共该十有二卷,今杭郡所刻,止得其半,半在姑苏袁飞卿家,尝欲借观,奈袁恐复失之,使有好古者通求传之。

又宋曾诞与邹浩友善,孟后之废也,诞三与浩书,劝力谏,不报。

著《玉山主人对客问》一篇以讥之,识者以谓可比韩愈《谏臣论》,世罕见,侍郎刘五清有也。

○古图书

书学之用大矣,篆之猎碣则文石鼓,勒之鼎彝则为款识,摹之范金则为印章,然非浅学所能辩也。

鼓文款识,世远磨灭,不可得而见也,可见者书册之传耳。

印章之篆与鼓文款识等也,亦岂易能哉?不学乎古,安善于今?奈《啸堂集录》之古印,摹临已非旧写,王顺伯、姜尧章、吴思孟等印谱,则又翻刻失真,独郑烨、吾衍旧本印式,庶几可见古人制度文字于千百年之下,然亦可也。

予与员外郎王荫伯,自幼嗜古,共得汉唐晋人图书六十七枚,每为如予者窃索而去。

兹特以所存者、曾印下者,释文考时,略为印谱,存之于稿。

倘游心古学者,将必取诸;而欲致一艺之善者,亦不为无补云。

礻殳栩丞印。

鼻纽。

《后汉志》有礻殳栩县,乃汉物也,名与栩字,王顺伯俱辩明此印。

王谱上殳字头与此不同,彼篆{已又},此与郑烨汉印式相同,形似差小,则知此县之印传世多也,中丞钱江楼爱而送之。

骑督之印。

魏晋第五品有骑督,《高贵乡公纪》骑督敬琰,《魏志》骑督偏将军路蕃。

按晋武帝诏,改骑督以上分为五等爵,则骑督盖子男爵也,故印制得为涂金龟纽。

然王顺伯《汉唐印谱》内亦有之,乃铜印鼻纽;在汉官仪则千石至四百石之制,而非涂金龟纽之贵也。

沈虞卿所藏,不知何也?王顺伯谓或倅,非是。

《文献通考》列之五品,恐亦有误。

此印文凿成,必军中封拜趋急耳,督字上叔字无点,意印字下节,无转笔篆法制度,汉、魏物也。

正德间得之京市人,磋其金纹画,中尚完然也。

部曲将印。

《文献通考》魏第七品有部曲督,晋第八品有部曲将都尉司马;而部曲将无所考,或位在部曲督之上,而部中都尉司马乃属也。

此印得三,皆铜印鼻纽,一似凿,一似铸,一似刻,似凿者最古。

军假司马。

《汉志》:大将军营五部,军司马一人,有军假司马为副贰,梁鹄、乐进皆为之。

王顺伯《印谱》、郑宗晦《汉印式》、吾子行《学古编》,军字上有转笔,而吾印独右向,假字人旁亦从右边,马字一点系隶法,俱不如此印古拙。

假司马印。

前汉班超以假司马印使西域,魏八品、九品皆有假司马,又耿夔,为车骑将军窦宪假司马。

营邱太守丞印。

杜氏《通典》:秦灭诸侯,以某地郡守、丞、尉各一人,守治民,丞佐之,尉典兵;汉因之,更郡守为太守;王莽改太守曰大尹;晋省郡丞,唯丹阳不省;宋、梁以下复置;隋改别驾治中;炀帝罢之而置通守;下至唐而郡丞废。

此印盖隋以上者。

营字不从B60,汉、晋印文多借用{尸工},难识。

有为营丘者,按《汉志》营陵注:或曰营丘。

然字收丘为B61,惟兵字从{尸工},岂汉人忌丘字之文有相背之形,而借用兵字,去其脚为丘耶?据印,则汉书营陵当误,而或曰者是也。

如楚王熊槐,诅楚作熊相;邓艾,古碑作邓义,读艾为义。

帝幸上林,令不能对,啬夫对甚悉,欲迁啬夫官荡阴令。

碑作啬夫为上林令,上林令为啬夫,故欧公《集古录》以正史氏。

晋率善羌伯长。

《通典》:西羌出自三苗,盖姜姓也,其国近衡山。

魏,晋时乱关陇,永嘉以后,吐谷浑兴焉,晋时数百户,附于阴山属。

晋乱,遂吞并诸羌而有其地。

此印或西附阴山时所假。

按苏辙曰:"西戎弱则附强国之余威,以趋利于中国。 故北狄强,则中国不得不厚西戎,而西戎亦将自托于中国而后安。"

观此印可知其势矣。

汉《匈奴传》:各自置千长、百长。

羌百长亦此百字,从人,《汉志》:开阡陌,阡陌之间。

《陈胜赞》:俯仰阡陌之中。

索隐曰:谓千人、百人之长也。

《玉篇》人部收仟佰,阜部收阡陌;《急就章》又作:疆畔辍佰来黎鉏。

别部司马。

《汉志》:大将军有校尉,有军司马,有军候,有军假司马假侯,其别营领属为别部司马。

《度尚传》:抗徐为宗资别部司马,击太山贼。

又张超从朱隽征黄巾,为别部司马。

皆汉宫。

王导为丹阳太守加辅国将军,上笺曰"仓舒爱子之宠,赠不过别部司马。"

关羽、张飞亦为别部司马。

太子率更令印。

杜氏《通典》曰秦官,颜师古曰掌知漏刻,故曰率更。

汉魏因之,晋主宫殿门户及赏罚事,宋制铜印墨绶,梁、陈、后魏并有之,北齐领中盾署,掌周卫禁防漏刻钟鼓,隋掌伎乐漏刻,唐因之,加掌皇族次序及刑法事。

《百官志》曰:太子率更令一人,千石。

本注曰:主庶子舍人更直,似光禄。

《文献通考》:后汉秩差次光禄勋中二千石,太子率更令千石。

司马昌、徐右二印。

形式如钉,其大头刻文,小头作眼,长一寸四分,四面刻草兽;一曰司马昌,一曰徐某,文昏难辨,此印极古,微小太甚,不知系何处,亦何处用也。

乃私印之又一变矣。

□□长利印。

制匾而无纽,孔亦随形而匾,前后直通,盖印式又一变矣。

长利必是字印,其一面作二人形持盖,形如商器上款识。

《博古图》内合祖孙丁觚,今此文正似合孙形,而其间有文如中字,其仲孙姓乎?

臣午。

古印称臣者多两面有文,此印特一面朱文臣午,亦名印也。

印式如长利印,亦不知施于何处,或贯之衣带间,取其轻便用之耳。

王疾已,臣疾已。

此印两面有文,一兼姓一只名,先用姓印,后只用名。

然称臣者意用之章奏间,如后人押字耳,或通上下用之,如古人称朕亦通用也。

公孙弘印。

龟纽,旧谱有公孙弘黄玉印,却是柳叶篆文,此印篆文高古,龟纽精致,印趺四面皆如秦玺,上虫鸟文隐约不甚明。

按公孙弘有五,一在齐,为孟尝君见秦昭王;一在中山,为参乘言司马喜相求;一在越,断发为王骑;一为汉平津侯;一明帝时幽州从事,交通楚王英,见于《虞延》一传。

此印必后二人之物,恐前无此等印。

然二人又为平津者大分,盖此得于临淄,平津、淄川人也,今印送与松江曹郎中嗣荣处。

王始昌,臣始昌。

制式与疾已印同,汉功臣表有王始昌。

董平圣。

龟纽,文与纽皆古,乃汉晋间人名印也。

韩辅白记。

辟邪纽,篆文平正。

白记者,用之书记者也。

纽中空半朽,犹有子母形,汉印文此最佳。

《山堂考索》有韩辅白,今忘其在何处。

然汉印二名,姓独居右,名俱在左,妨误看也,却又不是铜,色翡翠,艳艳可爱,今为窦少卿物矣。

林循印。

龟纽,篆法纽制,浑沦淳厚,真汉物也。

淳于德。

龟纽,春秋有淳于公,战国有淳于髡,汉有淳于意,皆齐人也,淳于德必其族姓。

此印得之临淄,亦齐地也。

篆纽法度,一如林循印。

公何中印。

鼻纽,公何复姓也,中名也。

《左传》:鲁公何藐。

此印篆文浑厚,制度精密,当是汉器,亦得之临淄。

盖齐、鲁之间有此姓名也。

卫求。

鼻纽,卫字中韦不合法,左一字从女,不可识。

此印篆文浑厚,制度精密,当是汉印。

纽顶又有一唇,盖妨倒用耳。

徐望。

龟纽,制度铜色绝古,真汉人名印也。

公孙贾。

龟纽,篆法古拙,龟纽左顾,汉人朱文印式也。

毛宝放龟去而左顾,后佩之印乃左顾。

古人私印亦者如此者。

秦循之印。

龟纽,之字作朱文,古人用意亦巧,取妍之滥觞也。

□胜。

鼻纽,前一字《说文》不载,刻法制度似六朝物。

吴□私印。

鼻纽。

王仆之印。

鼻纽。

右二印皆汉人名印也。

□□□□□□□□□。

常山南行唐陈鸯印信。

《汉书》常山郡有县南行唐,都尉治。

莽曰:延亿。

《后汉书》常山国亦有南行唐。

此印当在东汉列,字文篆法,带真书,可爱。

名印中具邑里。

汉人已如此。

三行九字,极小,甚奇,惜字模糊。

吾丘寿王。

覆斗纽,《六书统》:C1,鱼欲切,佩玉也,象贯结之形。

C2所间切,象峰峦积石之形。

今玉字正同,而山字有省形。

《汉书·地理志》:中山国有县十四。

注曰:高帝郡,景帝三年为国。

莽曰:常山,属冀州。

应劭曰:中山故国。

此印文不知中山寿王耶?玉山寿王耶?爵耶?名耶?按古篆C3字为渊字,亦无渊山之理。

表侄诸广居博雅,又谓字不当作山字,因作《辨语》曰C4有C5字之表,C6恐C7字之变,B62彷乎寿,壬彿乎王,吾丘寿王当矣。

存之以博俟识。

印纽亦未见精,篆文凿就,似汉初器也。

此印得之京都市中,原砂石。

□□□□。

三绳纽,此印可看不可印,黑漆古文,中结平,亦不可识,姑存其文。

C8,四边仍有线纹,中分界路,亦古印一法也,然字行刻界道自此始。

周到日利。

右印式如长孺印,而孔特圆,又不知贯于何处,亦一变也。

惜文浅难印。

军司马印。

纽即寿亭侯四连环者。

《周礼》有军司马下大夫四人,《汉志》大将军下自有军司马,西域都护亦有司马,如前汉杨敞给事大将军幕府为军司马。

盖此印军字头与旧印谱上者不同,彼倒右,此倒左也;马字中画彼不通,此通第三点。

及观纽印字文,无毫发之损,班蚀比诸印不同,恐其伪铸,然铜色甚古,非可伪为。

王庆之印。

鼻纽,汉人印也。

夏侯登印。

鼻纽。

《说文》:夏从久从页从曰,曰两手交两足也。

此夏字脚作学字头,古人篆法如此。

徐□之印。

鼻纽,古名印,第二字不可识。

艮当。

瓦纽,篆文类刻符,纽制似鼻瓦。

陋闵之印。

辟邪纽,名印,中空,似亦隋、唐间物。

孔□之印。

鼻纽,汉人名印也,篆法奇古,第二字不可识。

逢广。

鼻纽,逢字法异。

马□□印。

马后二字不能辩,疑作回文读马弘印史。

□闳之印。

鼻纽,第一字示辩。

周贤私印。

鼻纽,方正平直,古印也。

公孙贤印。

鼻纽,篆法古而布置未当,古印亦有不善者,为人窃去。

贾常之印。

鼻纽,此印可看,疑贾常也。

唐有贾常,能诗;宋有贾常,善画。

赵高私印。

龟纽,汉人名印,非秦赵高,惜文少昏。

路章之印。

鼻纽,路字有补空,章字不是法,铜如朱漆。

□辟邪纽。

此印边作栏,复环以鸟兽形,其中方刻字文剥蚀难认,视其形制,六朝物也。

□敏。

崔氏子达。

崔敏,字子达,唐元和间人,千牛备身。

盩厔、三原、蓝田尉、杨州录事参军、许州临颖、汝州龙兴令、太子司议郎、归、永二州刺史。

柳子厚称其艺邃六书,学该七录,耽此黄、老,恬于宠辱。

此印一只两面,亦无穿孔,篆文明雅,邃六书也;制趋简便,耽黄老也;文用朱也,法阴阳也;体有上下,象圆方也。

敏盖文行高士,宜其私印至今存而不泯耳。

□潘杨私印。

龟纽,子母印式,唐人之印也。

成□谚印。

辟邪纽,第二字乃倒左字,纽制极工,狰狞可爱,子母印式;唐人物也。

字疑字。

氵京俭印信。

辟邪纽,平正简易,字兼真字,不下六朝品也;子母式,辟邪左蟠,其势欲动,匠亦工矣。

孟赏。

鼻纽,孟字法新,此印似隋、唐间物也。

此印四角有窍,印文不知何义,似吉思忠为四字,或元虏之名也;铜则蜡茶色,亦自可爱,为人窃去,特记忆篆此。

和甫。

鼻纽,此印篆法古劲,而朱文似近时之物,体质莹然,玄色如玉,又非百年可得者,必宋,元之物也。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