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地理十六
△四川四川:禹贡梁州之域。
明置四川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清初因之。
顺治二年,置四川省,设巡抚,治成都。
十四年,增设四川总督。
康熙四年,改乌撒隶贵州。
七年,改设川湖总督,驻湖北荆州。
九年,移驻重庆。
十九年,又改为川陕甘总督,驻陕西西安。
雍正六年,改东川、乌蒙、镇雄隶云南,遵义隶贵州,省马湖入叙州,改建宁卫为宁远府,升锦、茂、达三州及资县并为直隶州。
七年,升雅州为府。
十二年,升嘉定、潼川二州为府,升忠州为直隶州,置黔彭直隶。
干隆元年裁,改酉阳土司为酉阳直隶州,升叙永为直隶。
十四年,复专设四川总督,裁巡抚,以总督兼理巡抚事,治成都。
二十五年,改松潘卫为松潘直隶,改杂古脑为理番直隶。
二十六年,改石砫土司为石砫直隶。
嘉庆七年,升达州为绥定府。
光绪三十年,升打箭炉为直隶。
三十二年,设督办川滇边务大臣,驻巴塘。
三十四年,改叙永为永宁直隶州,升打箭炉为康定府,升巴安县为巴安府。
宣统元年,改德尔格忒土司为登科府。
东至湖北巴东县;一千七百六十里。
西至甘肃西宁番界;一千二百四十里。
南至云南元谋县;二千三十里。
北至陕西宁羌州。
一千一百八十里。
广三千里,袤三千二百里。
由康定府至前藏拉萨,驻藏办事大臣驻。
四千七百一十里。
北极高二十七度五十四分至三十二度二十二分。
京师偏西六度五十三分至十四度十二分。
宣统三年,编户五百四万一千七百八十,口五千二百八十四万四百四十六。
都领府十五,直隶州九,直隶三,州十一,十一,县百十八,土司二十九。
其名山:东北有嶓冢。
蜿蜒川、陕界者,巴山。
西北自岷分二支:南迤于大金川东西者,青城、蒙、瓘眉,在西者,噶察克拉岭、折多山;其在岷东南迤者,摩天岭、剑门山。
硕古里,自青海东巴颜喀喇分支。
其大川:金沙、鸦龙、岷、嘉陵、渠、涪江,大渡河。
航路:东境自夔至叙。
驿路:自成都东北逾剑阁达陕西沔县,西渡泸定桥逾大雪山达西藏江卡。
铁路:川汉,未竣工。
电线:自成都东达汉口,西达打箭炉。
成都府:冲,繁,难。
明,府。
成绵龙茂道治所。
光绪三十四年裁总督。
布政使、提学使、提法使、盐运使,巡警道、劝业道,将军、副都统、提督驻。
旧领州六,县二十五。
顺治十六年,省罗江入德阳,省彰明入绵。
康熙元年,省崇宁入郫,省彭入新繁。
九年,省华阳入成都。
雍正六年,复设华阳,升绵、茂二州及资县并为直隶州,以德阳、绵竹、安隶绵,汶川、保隶茂,资阳、仁寿、井研隶资,又省威入保。
六年,复设崇宁、双流、彭、彰明四县属府。
七年,以彰明改属龙安。
东北距京师五千七百十里。
广二百四十里,袤二百七十里。
北极高三十度四十二分。
京师偏西十二度十六分。
领州三,县十三。
成都冲,繁,难。
倚。
武担山在城西北隅。
西:龙华山。
北:天回山。
郫江自郫县入,绕城东而南,入华阳,与锦江合,名二江,亦曰都江。
沱江自新繁入,迳县北,又东流入新都。
金水河自城西穿城东出入江。
摩柯池在城内。
有天迥、沱江二镇。
一驿:锦官。
华阳冲,繁,难。
倚。
康熙九年并入成都。
雍正五年复置。
东:大面山。
西:西山,亦名雪岭。
南:六对、铁炉。
锦江一名汶江,自郫县入,迳城南,折而东,会成都之郫江。
又折而西,新开河自双流来会,下流入彭山。
浣花溪在城东南,一名百花潭。
驿同成都。
双流冲。
府西南四十里。
康熙元年并入新津。
雍正六年复置。
南:应天、宜城。
东南:普贤山。
新开河自温江入,迳城南,东流入华阳。
石鱼河、杨柳河亦自温江入,迳城西南,合流入新津注大江。
温江繁。
府西少南五十里。
北:女郎、大墓二山。
岷江俗名温江,即金马河,自灌县入,西南入新津。
石鱼河在城西,自金马河分流,杨柳河自石鱼河分流。
又酸枣河自郫县入,东流迳城北,俱入双流。
新繁繁。
府西北五十六里。
西北:五龙、平阳。
北:曲尺山。
沱江即北江,自郫县入,迳城南,入成都。
北:清白江,即古湔水,自彭县入,东入新都。
锦水河亦自彭县入,东流迳城南,都桥河自彭县西南分清白江,东流迳城北,俱入新都。
金堂繁,难。
府东北七十里。
西:金堂山,县以此名。
南:云顶山,亦名百城山。
东:三学山。
绵阳河即绵水,自汉州合雒水入,右纳马木河。
又南至焦山陂,西有清白江及其枝津督桥河自新都入,合于城东。
其昆桥河即沱江,先后来会,是为中江,又南入简州。
有古城、下市、柏茂三镇。
新都冲,难。
府北五十里。
南:龙门、赤岸。
北:丽元山。
沱江即毗桥河,下流自成都入。
督桥河、锦水河俱自新繁入。
锦水又歧为利水河,并入金堂。
其正流至城东南入湔水,在县北,亦自新繁入,合弥牟水,东入金堂。
有弥牟、军屯二镇。
一驿:广汉。
郫冲。
府西四十五里。
西:平乐山。
北:郫江自崇宁入,东流入新繁。
郫江俗名油子河,自走马河分流,迳城西,又东入成都。
沱江自崇宁入,东流入新繁。
西:九曲江分走马河小支,绕城西北,下流入油子河。
双清河即走马河,亦自崇宁入,东流入华阳,为锦江。
有马街一镇。
灌冲,繁。
府西北百二十五里。
西北:灌口、玉垒。
南:赵公山。
西南:青城山。
县西南一里离堆,秦李冰凿江处。
大江迳此分二大支,曰南江,曰北江。
南江分三派:正派南流入崇庆为西河;东派为白马河,又分为里石溪河,亦入崇宁;西派西南流,又分二支,俱入新津。
北江分南北二大派。
南派又分为三:曰龙安江,入崇庆;曰金马河,入温江;曰酸枣河,入郫县。
北大派之南派曰沱江,北派曰湔水,俱入崇宁。
西南僚泽、西北玉垒、蚕崖三关。
彭繁,疲,难。
府北九十里。
康熙元年,并入新繁。
雍正六年复置。
西北:彭门山,与牛心山隔江对峙。
又有大隋、中隋二山。
南:清白江自崇宁入,歧为督桥河,东入新繁。
西北:王村河,源出五峰山,南流折东入汉川,为马水河。
锦水河亦自崇宁入,迳城南,东流入新繁。
瀰蒙水源出琅邪山,即弥牟水上游,东流至新津入湔江。
北:静塞关。
崇宁简。
府西北八十里。
康熙元年省入郫。
雍正七年复置。
西:铁砧山。
北:金马山。
沱江自灌县入,迳城南:东入郫县。
湔水自灌县分沱江,东流四十里,迳城北,又东入彭县,为清白江。
郫江自灌县入,迳城南,歧为走马河。
又一支为油子河,俱南,东入郫县。
徐偃河出郫江,亦自灌县来会,东入彭县。
简州冲,难。
府东少南百二十里。
东:李八百山。
西:孝子山。
东北:石鼓。
西南:忠国。
西北:丹景山。
中江即沱江,或称雁江,自金堂入,合绛水,南流入资阳。
绛溪河发源西北月亮沟,东南流,迳城北,入江。
西南:赤水,一名黄龙溪,西流入仁寿,即兰溪上源也。
有阳安关。
巡司驻龙泉镇。
一驿:龙泉。
崇庆州繁。
府西南九十里。
西:鹤鸣山。
西北:龙华山。
北:味江自灌县入,迳州西,西南流,折东与白马江合。
白马江由味江分流,迳城东,又东南会西河,入新津为白西河。
黑石溪河自白马江分流,至城东三江口,仍入白马江。
羊马江在白马江东,自灌县分大江,东南流,迳州境,又南入新津。
一驿:阳安。
新津冲,难。
府西南九十里。
南:天柱山。
北:平盖山。
东南:宝资山。
岷江自温江入,迳城东,又东南流,入彭山。
北:白西河即味江,自崇庆入,东南流,合羊马河,入江。
汶井江即古仆干水,今名南河,自邛州入,东北流,迳城南,又东入江。
干溪、溪水二河自灌县分味江,西南流,折东南,迳城南,又东注汶井江。
汉州冲,难。
府北少东九十里。
东:铜官、东觉二山。
雁江自什邡入,至州东北合沈犀河,有白鱼河亦自什邡来注之。
又东南合雁江,入石亭江。
石亭江即雒江,亦自什邡入,迳州北,东南入金堂。
绵水自德阳入,迳州东,南流入雒江。
一驿:广汉。
什邡繁。
府北百三十里。
南:雍齿山。
西北:章山,即雒通山,雒水出焉,迳城北,东南流,入汉州。
金雁河、沈犀河、白鱼河三水并出县境,亦入汉州。
西:高镜关。
重庆府:冲,繁,难。
川东道治所。
明,府顺治初,因明制,领州三,县十七。
康熙元年,省铜梁、安居入合州,省璧山入永川,省武隆入涪州。
八年,省定远入合州。
六十年,复置铜梁,以安居并入。
雍正六年,复置大足、璧山、定远三县。
十三年,升忠州为直隶州,酆都、垫江属之。
析黔江、彭水二县置黔彭直隶。
干隆元年,改隶酉阳直隶州。
二十九年,以巴县江北镇置江北。
西北距省治九百六十里。
广五百六十里,袤五百九十里。
北极高二十九度四十二分。
京师偏西九度四十八分。
领一,州二,县十一。
巴冲,繁,难。
倚。
城内巴山,县以此名。
东:涂山。
又北:太华。
西:逾越、缙云。
南:霖峰。
县东有明月峡者,大江迳此。
大江自江津入,迳城东南,又东北入江北。
嘉陵江即涪江,自合州入,南流至城东,与大江合。
东:丹溪自綦江入,交龙溪自长寿入,俱入大江。
巡司一,驻木洞镇。
西:佛图关。
驿二:朝天、白市。
江津冲,繁,难。
府南百二十里。
南:鼎山。
东:云篆、珞黄。
东:华盖、女仙。
东南:固城山。
大江自合江入,东北流,迳县西、北、东三面,亦名九字水,又东北入巴县。
南江即古僰溪,自綦江入,迳城东,又北入大江。
笋溪源出南綦盘山,北流注南江。
砦溪、乐城溪俱入大江。
南:崖门关。
一驿:茅坝。
长寿冲。
府东北百五十里。
东:长寿山,县以此名。
北:铜鼓。
西:牛心。
东北:罗纹山。
大江自江北入,迳城东入涪州。
龙溪一名溶溪,即古容溪,自垫江入,南流入大江。
海棠溪合桃花溪自邻水入,迳城东北,一名梅溪,西南流入巴县。
一驿:龙溪。
永川冲。
府西北百八十里。
西:英山。
北:铜鼓。
南:泸龙。
西北:溪山。
侯溪上流曰车对河,西南流,至城南,会西来一水,南流为株溶溪,又南入大江。
松子溉源出龙洞山,亦东入大江。
一驿:东皋。
荣昌冲。
府西少南二百六十里。
东:葛仙。
南:宝盖。
北:驻跸。
东南:庆云山。
长桥河自大足入,迳城西思济桥,为思济河。
西南流,至清江滩入泸州。
大鹿溪源出南山,南流,折东南入合江。
一驿:峰高。
綦江简。
府南三百里。
西:扶欢。
东:石笋。
北:牛岗。
南:祝融、萝绿二山。
僰溪亦名夜郎溪,自贵州桐梓来入,名綦江,迳城东,又西北流入江津。
至南江口注大江。
东骨溪、北金沙溪、西奉恩溪,并入綦江。
南三舍溪、捍水二关。
南川难。
府东南二百五十里。
东:九盘山、马嘴山。
西:永隆。
南:方竹箐山,白水出,迳城南镇江桥,名镇江桥溪,屈流至城北水东桥,为大溪河,入涪州。
四十八渡水源出马嘴山,与流金水俱至水东桥合白水。
水从溪源出水从山,西流入綦江,合南江,即南江别源也。
南马头、北冷水二关。
合州冲,繁,难。
府北二百里。
北:瑞应。
西:牟山。
南:铜梁。
东:钓鱼山。
东北:书台山。
渠江即宕渠水,自广安入,涪江自遂宁入,俱合嘉陵江。
嘉陵江自定远入,东北合渠江曰嘉渠口,又东南合涪江曰三江口,又南入江。
北:跳石溪自铜梁入,东北流入涪江。
二驿:刘家场、温场。
涪州冲,繁,难。
府东少北三百五十里。
东:龟山。
西:五花、玉璧。
北:铁柜、北岩。
东南:武龙山。
大江自长寿入,迳城北会涪陵江。
涪陵江即古延江,自彭水入,北合大江。
大溪河自南川入,东北流,迳州东南入涪陵江。
巡司一,驻武隆镇。
一驿:涪陵。
铜梁繁。
府西北二百四十里。
康熙元年并入合州。
六十年复置。
西:六瀛。
东:新开山。
南:双山。
西北有小铜梁山,县以此名。
涪江自遂宁入,迳城东北,又东南流入合州。
安居溪一名关箭溪,又名琼江,自遂宁入,迳城南,折东北流入涪江。
马滩河一名赤水溪,源出六瀛山,南流入大足,合沙溪河,入县城。
合巴川河,东南流,绕县境如"巴"字,亦入城。
与赤水溪合流,出城东流,合小安溪,东北入合州。
有安居镇巡司。
大足繁。
府西三百十里。
康熙元年省入荣昌。
雍正六年复置。
南:鸡栖。
东:三华。
西:龙。
东南:玉城山。
长桥河上流即岳阳溪,自安岳入,迳城西,又西南入荣昌。
小安溪一名单石溪,东北流入永川。
赤水溪自铜梁入,东北流,合沙河溪,仍入铜梁。
东米粮、北化龙二关。
壁山冲。
府西少北百里。
康熙元年省入永川。
雍正六年复置。
南:龙珰。
北:缙云。
西南:垂壁。
东南:王来山、来凤。
油溪二源,出汤口峡,一为来凤桥溪,南流,一为马坊桥溪,东南流,俱至斗牛石,合流入江津,注大江。
有双溪镇。
一驿:来凤。
定远冲。
府北少西二百九十五里。
康熙八年并入合州。
雍正六年复置。
东:武胜山。
北:焦石山。
嘉陵江自南充入,环县境北、东、南三面,南流入合州。
花石溪源出岳池,西南流,盐滩溪源出蓬溪,东南流,俱入嘉陵江。
江北简。
府北一里。
明为巴县之江北镇。
干隆十九年设。
东:卧龙山。
北:大华
D7山。
东北:石城山。
大江自巴入,迳东南,又东入长寿。
涪江自合州入,迳南,又东南,与巴县分水入大江。
东:铜锣峡关,为水路门户。
保宁府:中,冲,繁。
川北道治所。
川北镇总兵驻。
明,府。
顺治初,因明制,领州二,县八。
雍正五年,改梓潼属绵州直隶州。
西南距省治六百二十里。
广七百一十里,袤六百里。
北极高三十一度五十九分。
京师偏西十度五十分。
领州二,县七。
阆中冲,繁。
倚。
西:阆中山,县以此得名。
东:盘龙、文城。
南:钟山、玉立山。
东北:大方山、灵山。
嘉陵江即西汉水,亦曰阆水,自苍溪入,南流迳城西,折东,又迳城南入南部。
东河一名宋江,亦自苍溪入,东南流,迳城东,与嘉陵江合。
西水河自南部入,至梁家坡仍入之。
西:锯山关。
一驿:锦屏。
苍溪府西北四十里。
东:离堆、白鹤山。
西:老池。
南:小锦屏。
东南:大获山。
西北:方山。
嘉陵江自剑州入,迳县东北,又南入阆中。
东河自广元入,迳大获山麓,西南流,亦入阆中,塘溪河从之。
曲肘川源出玉女山,东南流入江。
南部繁。
府东南七十里。
东:龙奔山。
西:兰登山。
南:南山,亦名跨鼇山。
东南:离堆山。
嘉陵江自阆中入,迳城东北,又东南流,入蓬州。
西水河即小潼水,自剑州入,迳城南,又东南亦入蓬州。
南溲水、西伏元溪、东安溪,皆嘉陵江之溢流也。
县丞、巡司驻富村驿。
广元冲,繁,难。
府北三百里。
潭毒山在北,下瞰大江。
又七盘岭为秦、蜀分界处。
东:凤凰山。
西:乌奴、白马。
北:金城。
东北:可沇山。
嘉陵江自陕西宁羌州入,迳城西,又西南入昭化。
宋江即东河,亦自宁羌入,迳城东,又南入苍溪。
北:潜水源出龙门山,迳龙洞口,至朝天驿入嘉陵江,汉寿水、涤溪从之。
巡司二,驻神宣驿、百丈关。
驿三:问津、神宣、望云。
昭化冲,繁。
府北少西二百八十里。
西:牛头、人头。
南:仙人。
北:大高、长宁。
西北:木马山。
嘉陵江自广元入,迳城东北,又南入剑州。
白水江即羌水,自平武入,东南流入嘉陵江。
清水江自剑州入,迳城西北,又东与白水江合。
桔柏津在城东,即嘉陵、白水二江合流处也。
西北:白水关。
二驿:昭化、大木树。
巴州繁,疲,难。
府东北三百五十里。
东:东龛山。
西:西龛山。
在东又南:南龛、北龛。
东南:石城。
西北:义阳岳、木彊二山。
巴江源出大巴山,自南江入,迳州东南入达县。
清水源出广元东南境,迳恩阳废县西北,又东南流,迳州西南,宕水自通江入,注巴江。
州判一,驻龙泉关。
通江府东北五百五十里。
东:大钟。
西:金童。
南:秋锦。
东北:龙山。
宕水一名东河,源出陕西西乡,西南流,迳城东会诺水。
诺水源出陕西南郑,亦名西河,迳城西与宕水合,入巴州。
白石水一名清水,自西乡入,西南入宕水,名洪口河。
东白阳、北羊圈、东北蒙坝三关。
南江府东北四百七十里。
东:望元山。
西:龙耳山。
南:公山。
北:孤云山。
又大巴、小巴二山。
巴江即宕渠水,源出大巴山,迳城东,又东南入巴州。
东:难江,一名南屯河,上流曰三溪河,至两河口入巴江。
南平桑水,北明水、韩溪、苍溪,俱从之。
剑州冲,繁。
府西北二百二十里。
东:鹤鸣、浮沧。
大剑山,亦曰梁山,相属有小剑山,中为剑阁道。
嘉陵江自昭化入,迳城东,又南入苍溪。
清水江即黄沙江,自平武流入,迳城北,又东入昭化。
西小河即小潼水之下流也,又名武连河,源出五子山,东南流,入南都。
北:剑门关。
驿二:武连、剑门,驿丞驻。
顺庆府:冲,繁,难。
隶川北道。
明,府。
顺治初,因明制,领州二,县八。
嘉庆十九年,改大竹、渠属绥定府。
西南距省治六百二十里。
广二百九十里,袤二百三十里。
北极高三十度五十分。
京师偏西十度十九分。
领州二,县六。
南充冲,繁,难。
倚。
东:鹤鸣山。
南:清居山。
西:大小方山。
嘉陵江自蓬州入,迳县东,又南入定远。
西:西溪,源出西充,流溪,源出大耽山,俱东流至县南,入嘉陵江,曲水、清溪水从之。
盐井在县境者十有五。
西充繁。
府西北九十里。
城西北隅西充山,县以此名。
东:亚夫、扶龙。
西:琼珠。
南:南岷山。
陵溪亦名小陵河,自县西小陵镇至三河口,与象溪、虹溪合流入南充。
海棠川源出双图山,西流,折而南绕城,又南入南充,注嘉陵江。
蓬州繁。
府东北四十里。
城北隅玉环山,嘉陵江水环之,故名。
西:三合。
南:永安。
东:云山。
嘉陵江自南部入,南流,绕城三面如玦,折而南,入南充。
清溪水源出营山之披衣山,南流入州,名清澹河,又四十里至州南清溪口入嘉陵江。
盐井一。
营山繁。
府东北百八十里。
城西南营山,县以此名。
东:青羊。
西:披衣。
东北:大小蓬山。
流江自仪陇入,七曲萦回,亦名七曲堰,迳城东,又东南入渠县。
瞰天溪源出西西岩,绕城东南流,至七曲堰入流江。
清溪源出披衣山,西南流入蓬州。
仪陇简。
府东北二百六十里。
城内金城山。
东:望龙山。
南:南图山。
西:仪陇山,县以此名,流江之水出焉。
流江自仪陇山南流,折东迳城南,又东南入营山。
平溪源出东允家山,南流入流江。
广安州繁。
府东南百九十里。
东:谷城。
西:秀屏。
南:猊峰。
北:谏坡山。
渠江自渠县入,迳州北,谓之篆水。
以江中有三十六滩,滩石纵横,波纹如篆,故又名篆江。
绕城而南,亦名洄水,又西南入合州。
浓水即西溪水,源出北山,南流迳城西,折东至城南五里合渠江。
清溪水自邻水入,左会大池河,流至州南入渠江。
邻水繁,难。
府东南二百七十里。
南:皛然。
东:宝谷山。
北:银华。
西:少陵。
东北:邻山。
邻水上源即芭蕉河,自大竹入,西南流,迳城东,又西南与观音河、宝石河合流入长寿。
有邻山、太平二镇。
岳池冲。
府东南百二十里。
东:岳安山、龙扶速山。
北:龙穴。
西:姜山,岳池水出焉。
岳池水自姜山流至县东,折南合灵溪、龙穴二水入定远。
叙州府:要,冲,繁,难。
隶永宁道。
明,府。
顺治初,因明制,领县十。
旋改高州为高县。
雍正六年,改贵州永宁县来属,又裁马湖府,以所辖屏山来隶。
八年,复以永宁往属叙永。
干隆二十六年,置雷波。
二十九年,置马边。
西北距省治七百九十里。
广五百九十里,袤三百七十五里。
北极高二十八度三十八分。
京师偏西十一度四十三分。
领二,县十一,土司四。
宜宾冲,繁,难。
倚。
西:天仓、硃提。
南:七星。
西南:大小黎山。
大江在县东北,一名汶江,亦名都江,自犍为入,东南流,入南溪。
马湖江一名泸水,即金沙江,自屏山入,迳县南,又东与大江合。
石门江,俗呼横江,又名小江,自庆符入,至城西南,又东北合马湖江。
北:涪溪、苏溪俱入大江。
东:二郎关。
庆符简。
府南少东百二十里。
南:石门、兴庆。
东:迎祥山。
石门江上流曰纹溪,源出云南乌蒙,南广水即古符黑水,自高县入,俱东北流,迳城西,并入宜宾。
富顺冲,繁,难。
府东北二百四十里。
西:凌云、玛瑙。
东:禄来、桂子。
北:朝阳。
西南:虎头山。
沱江一名金川,又名釜川,自内江入,迳城东,东南流入泸州。
荣溪自荣县入,鼇溪源出县东马鞍山,俱入沱江。
县丞二,驻邓井关、自流井。
南溪冲。
府东百十里。
南:琴山、可庐。
西:平盖。
北:瑞云。
东:龙腾山。
大江自宜宾入,迳城南,又东入江安。
西北:福溪亦名服溪,亦自宜宾入,南流入大江。
僰溪与九盘溪合流至城东入江。
一驿:龙腾。
长宁简。
府东南百四十里。
东:牛心。
南:棫山、越王山。
北:宝屏、龙瓘。
东西二溪与冷水溪俱至县东北淯井合流为淯溪,一名三江口。
又东北至武宁砦,为武宁溪,又东北至安宁砦,为安宁溪,又东北至江安入大江。
高简。
府西南百五十里。
南:阁梯。
北:连珠。
东南:七宝。
西南:腾山。
宋江自云南镇雄入,北流,迳筠连东,分五道,北至平寨,迳城东而北。
梅岭溪自筠连入,至城北合宋江,又北入庆符。
筠连简。
府西南二百五十里。
南:暮春、黄牛。
西:学士。
东:景阳山。
定川溪有二源,一出乌蒙黑桃湾,一出云南镇雄羊落沟,合流迳城西,又北入高县,为梅岭溪。
珙简。
府南少东二百里。
北:麒麟、芙蓉。
西:虎牢。
西北:梅得山。
珙溪一名落浦河,迳县西南,折而东北入长宁,合淯溪。
兴文简。
府东南百八十里。
东:摩旗。
东南:文印山。
南:南寿山。
水车河一名三渡河,源出故建武城山谷中,至县东北,又西流,经梅岭堡入长宁,注氵育溪。
隆昌冲,难。
府东北二百七十里。
北:道观山。
南:回龙山、玉蟾山。
沱江自内江入,迳城西南入泸州。
小溪一名隆桥河,在县东,自内江、荣昌二县山溪水合流而成,东南流,亦入泸州。
屏山简。
府西南二百二十里。
西:镜山。
东:书楼。
东北:赤崖。
西南:小悍山。
马湖江一名泸水,即金沙江,自云南昭通入。
东北迳蛮夷、平夷二土司界,又东北迳城南,又东入宜宾,与大江合。
泥溪、什噶溪、大鹿溪并入马湖江。
巡司驻石角营。
马边冲,繁。
府西六百里。
本屏山地,初为马边营,干隆二十九年改。
东:烟遮山。
南:大池山。
北:龙泉山。
东南:金凤山。
清水溪一名新镇河,源出凉山蛮界,迳南,折北转东,过沐川司入犍为。
雷波繁。
府西南五百七十里。
本屏山地,名雷波乡。
康熙初置长官司。
雍正六年改雷波卫。
干隆二十六年升。
东:贝海。
西:龙头。
北:雷番。
西北:宝纛山。
金沙江自云南昭通入,迳南,
东北流,入屏山。
南石城河,西南秦沙河,并源出蛮界,东流注金沙江。
北马湖,为黄种、芭蕉二溪上流。
西南:神龙关。
蛮夷长官司隶屏山。
在县西南,旧属马湖府。
雍正五年改属。
东:大鹿山。
西:什噶溪。
沐川长官司隶屏山。
在县西北。
东:青孤山。
南:沐溪,东流入犍为界,泥溪长官司隶屏山。
在县西,元至元十三年,与马湖路同置。
明改县,移司于此。
仍明旧。
平夷长官司隶屏山。
在县西。
西北:隆马崖山。
马湖江自云南昭通入,又南有大纹溪。
夔州府:要,冲,繁,难。
隶川东道。
明,府。
顺治初,沿明制,领州一,县十二。
康熙六年,省大宁入奉节。
七年,省新宁入梁山。
九年,省大昌入巫山。
雍正六年,升达州为直隶州,以东乡、太平二县往隶。
七年,复置大宁、新宁二县。
旋改新宁隶达州,改梁山隶忠州。
干隆元年,改建始隶湖北施南府。
西距省治一千七百四十里。
广四百十里,袤五百四十里。
北极高三十一度十一分。
京师偏西六度五十三分。
领县六。
奉节冲,繁。
倚。
东:白帝山。
赤甲与白盐隔江,两山对峙。
西:官口。
南:胜已、文山。
北:天门山。
东:瞿塘峡,峡口为滟滪堆,大江即岷江,自云阳入,迳县南,东流,出瞿塘峡,自峡以下谓之峡江,亦名锁江,又东入巫山。
东:大瀼水、清瀼水,并入大江。
东瞿塘关。
巫山冲,繁。
府东百三十里。
东:巫山,山有十二峰,亦曰巫峡。
南:南陵山。
北:磊头。
东北:金头。
西北:天县山。
南:大江自奉节入,东流迳巫峡,又东入湖北巴东。
巫溪水一名昌江,自大宁入,东南流入大江。
又乌飞水在县西南,发源奉节山谷中,东北流,亦入大江。
清溪、万流溪从之。
云阳冲,繁。
府西百四十里。
东:石城。
北:汉城、马岭。
南:飞凤。
东南:新军山。
西北:大梁山。
大江自万入,迳城南,东流入奉节。
彭溪一名开江,亦名临江,自开入,东南流,迳城西入大江。
汤溪水即东瀼河,东流迳五溪关,又东至城东入大江。
盐井十。
盐课大使驻云安厂。
万冲,繁,难。
府西少南二百八十里。
东:黑象山。
西:天城、鱼存。
南:南山。
北:都历、高梁。
西南:羊尾山。
西北:万户山。
大江自忠州入,迳城南,又东入云阳。
苎溪即古池溪,自梁山入,至城西,复南流入江。
开简。
府西少北二百三十里。
北:盛山。
西:大池。
南:九龙。
东南:瑞石。
东北:熊耳山。
开江亦曰临江,即古彭溪,自新宁入,迳县南,又东南会清江、垫江入云阳。
三潮溪、白水溪并东流入清江。
大宁难。
府北百八十里。
东:凤山。
北:石柱、宝源山。
东北:石钟。
巫溪一名昌江,源出县境西北,迳城东,曰大宁河,又南入巫山。
马连溪即白杨河,迳城南,又东入大宁河。
有铁山关。
龙安府:繁。
隶成绵龙茂道。
明,府。
顺治初,因明制,领县三。
雍正九年,改绵州之彰明来隶。
西南距省治六百五十里。
广七百七十里,袤五百二十里。
北极高三十二度二十二分。
京师偏西十一度四十九分。
领县四,土司一。
平武繁。
倚,东:左担。
西:太平。
南:镇南、羊角。
北:火风。
东南:箐青、石门山。
涪江自松潘入,东流迳城南,青漪江一名小江河,即古廉瀼水,亦东南流,并入江油。
白水江自甘肃文县入,迳城西北,又东南流入昭化。
石泉河自石泉入,迳县东南入彰明。
火溪河一名白马河,有二源,流至阳地溢口而合,西南入涪江。
又东青川溪,东流入剑州。
县丞驻青山镇。
东北:北雄关。
江油简。
府东南二百六十里。
东:窦圌山。
西:玉枕、大匡。
南:龙头。
北:白鱼。
西南:大小匡山。
涪江自平武入,迳城东,与青漪江并东南流入彰明。
龙潭溪源出窦圌山,流至石舍崖入涪江。
东:涪水关。
石泉简。
府西南三百二十里。
南:石纽。
东:金字山。
西:千佛。
东北:鸡栖山。
石泉河即湔水,自平武入,左合大鱼口水,其西南源神泉河自茂入,西源坝底水自右来会,折东迳城南至素龙山,为石密溪,折南缘江油界入彰明。
西石板、西北上雄二关。
彰明简。
府东南三百二十里。
东北:太华山。
北:紫山、兽目山。
涪江自江油入,分二派,夹城东西流,至县南合,又南会石泉河入绵州。
青漪江亦自江油入,南流入涪江。
阳地隘口长官司隶平武。
在县北。
宋为守御千户。
元至元时,授宣慰副使。
明改置长官司。
顺治六年投诚,因之。
宁远府:要,冲,繁,难。
隶建昌道。
建昌镇总兵驻。
明,建昌卫。
顺治初,因明制为卫。
雍正六年改府,以会理州来属,并置西昌、冕宁、盐源三县。
越巂一隶之。
宣统元年,增置盐边。
二年,又置昭觉县。
东北距省治一千二百三十里。
广八百四十里,袤一千二百九十里。
北极高二十七度五十四分,京师偏西十四度十二分。
领二,州一,县四,土司十一。
西昌冲,繁。
倚。
旧建昌卫。
雍正六年改县。
东:木托。
西:天王山。
南:巴洞。
东北:凉山。
东南:螺髻。
西南:旄牛山。
安宁河即孙水,自冕宁入,迳城北。
热水河自东来注之。
又迳城西,西河自西来注之。
北纳东河、宁远河,南纳邛河,南流入会理。
东西溪河、三岔河均入金沙江。
石门、罗锁、泸沽、太平四关。
巡司二,驻普威、德昌所。
冕宁繁,难。
府北少西百八十里。
初仍明制为宁番卫。
雍正六年改县。
东南:冕山,县以此名。
东:东山。
南:南山。
北:北山。
孙水有三源,自县北纳瓦那河,迳城东南,西源三水合为小村河,又南至王家营,东源曰松溪河,合小相公岭水,西北流曰泸沽,来会,又南入西昌。
若水即鸦龙江,自雅州入,西南入盐源。
沙沱、乌角、冕山、九盘四关。
盐源繁,难。
府西南三百十里。
明,盐井卫。
雍正六年改县。
南:柏林山。
西:斛僰和。
西北:刺红瓦山。
打冲河即鸦龙江下流,自冕宁入,迳城西北,纳左所河。
又南盐井河,合双桥、浪渠二水,与别列河、麦架河西北流来注。
又东南纳右所河。
又南纳椒崖、那噶诸河,入会理。
双桥、古得二关。
阿所拉场巡司。
盐井二。
昭觉繁,疲,难。
府东北。
旧为交脚汛地,在凉山夷巢中。
宣统元年,剿办凉山倮夷。
二年,就汛地增设县治,改今名,并移建昌中营守备驻之。
会理州冲,繁。
府南四百里。
本会川卫。
康熙二十九年分置会理州。
雍正六年省会川卫,移州治卫城,隶宁远。
东:密勒山。
西:斜山。
南:白塔。
西南:芦那山。
金沙江左渎自盐源入,右与云南大姚分岸。
安宁河自州北纳公母河、一碗水,西南与打冲河合,并西流入之。
又南纳黎溪水,入云南武定。
东玉★河、玉虹河、会通河俱入金沙江。
有泸津、松坪、永昌、大龙、虎头等关。
巡司二,驻迷易所、洼鸟场。
盐边府西南。
盐源县属阿所拉地。
嘉庆二十二年增设巡司。
宣统元年升。
改今名。
越巂冲,繁。
府北少东二百八十里。
初因明制为越巂卫。
雍正六年废卫设。
南:大孤山、小相公岭。
西:小孤山、阿露山。
又西南:巂山。
大渡河自打箭炉入,纳松林河、鹿子河,东北流,老鸦漩河自西来,合二小水注之,又东北入清溪。
越巂河自西南,二水合流,迳东,倮儸河、腊梅营水东来注之,又东北纳宁越营、桂贤村二水,入瓘边,注大渡河。
小相公岭、青冈、海棠、晒经四关。
经历驻大树堡。
沙麻宣抚司隶西昌。
在县东北。
康熙四十九年置。
瓜别安抚司隶盐源。
在县西北。
康熙四十九年置。
木里安抚司隶盐源。
在县西北。
雍正八年置。
威龙州长官司隶西昌。
在县东南。
元,威龙州地。
明洪武间置司。
仍明旧。
普济州长官司隶西昌。
在县西南。
元,普济州地。
明洪武七年置土知州。
康熙四十九年改置。
昌州长官司隶西昌。
在县南。
元,昌州地。
明洪武九年以云南大理府土职调守。
仍明旧。
河东长官司隶西昌。
在县东南。
明为宣慰司。
康熙四十九年改置。
阿都长官司隶西昌。
在县东南。
顺治六年归附。
康熙四十九年授宣抚司。
雍正六年改置。
阿都副长官司隶西昌。
雍正六年置。
马喇长官司隶盐源。
在县西南。
与云南永北接界。
康熙四十九年置。
邛部长官司隶越巂。
在北。
康熙四十二年归附,授宣抚司。
五十二年改置。
雅州府:冲,繁,难。
建昌道治所。
明,雅州。
顺治初,因明制,为直隶州,领县三。
雍正七年升府,抚民同知驻靖西关地,在哲孟雄之北,为亚东出入要路。
有商埠。
以其地增置雅安县。
改天全土司为天全州,改长河西鱼通安远宣慰司为打箭炉。
八年,改黎大所为清溪县。
均属府。
光绪三十年,升打箭炉为直隶。
三十四年升康定府。
东北距省治三百四十里。
广五百十里,袤三百八十里。
北极高三十度四分。
京师偏西十三度二十一分。
领州一,县五,土司一。
雅安冲,繁,难。
倚。
西:雅安山,县以此名。
东:周公。
南:严道山。
北:七盘山。
青衣江一名平羌江,俗称雅河,即大渡水。
自芦山入,至县北门外,东南流入洪雅。
小溪河自名山入,邛水自荣经入,并入青衣江。
北飞仙、金鸡、南飞龙三关。
名山冲,难。
府东北四十里。
城内月心山。
西北:名山,县以此名。
西:蒙山。
东:白马。
南:总冈。
东北:百丈山。
名山水在县东二百步,东南流入雅安,为小溪河。
百丈河源出莲花山,东南流入蒲江,为铁溪河。
东:黑竹关。
一驿:百丈。
荣经冲,繁。
府南九十里。
北:铜山。
东:孟山。
西:中峻。
南:邛崍、瓦屋、大关。
荣、经二水为邛水上源。
荣水出邛崍山,五派并发,流迳城西而合,又北流,绕城北,与经水合,曰荣经水。
又北名邛水,入雅安。
下改溪源出下改山,北流至城南,入经水。
祭风溪在西,源出龙游山,入荣经水。
西北紫眼、西邛崍、东北天险三关。
一驿:箐口。
芦山简。
府西北百里。
东:始阳山,即禹贡蒙山,相接为卢山。
西北:通灵山,为外番要道。
南:青衣水有二源:西源即天全州流入之沫水,东源出邛州伏牛山,即古青衣水,二水夹城东西流,会于城南,又西南流,折东入雅安。
和川水自天全入,迳城南入青衣江,曰三江口。
西北:灵关。
东北:八步关。
东南:飞仙关。
天全州繁,难。
府西少北百二十里。
东:多功、卧龙。
南:燕子。
西:马鞍。
东北:金凤山。
沫水一名浮图水,自羌界入,迳州北,东南流,入芦山。
南:和川水,一名始阳河,二源合而南流,折东亦入芦山。
碉门,吏目驻。
西:禁门、仙人、紫石三关。
清溪冲,繁。
府西南百六十里。
东:冲天。
西:牛心。
南:盘陀。
东北:圣钟山。
又县北五十里有大相公岭,即荣经之邛崍山。
大渡河一名泸水,在县南,自打箭炉入,与越巂分水,穿凉山夷界,入瓘边为中镇河。
南:两涧水,东源出邛崍山玉渊泉,迳城东,西源出邛崍山二源溪,流迳城东,西与汉水合,入大渡河。
巡司一,驻黄木厂。
南:黑崖、清溪二关。
驿二:泥头、沈村。
董卜韩胡宣慰司隶天全。
在州西北。
仍明旧。
有灵关河,迳司西北,与多功水合。
又冷边长官司,亦隶天全。
沈边长官司,隶清溪,均于宣统三年改流。
嘉定府;冲,繁。
隶建昌道。
明,嘉定州。
顺治初,因明制,为直隶州。
领县六。
康熙十二年升府,以其地置乐山。
嘉庆十三年,设瓘边。
北距省治三百九十里。
广六百余里,袤二百九十里。
北极高二十九度二十六分。
京师偏西十二度三十一分。
领一,县七。
乐山冲,繁,倚。
城西隅高标山。
东:凌云、乌尤。
北:白崖山。
通江即岷江,自青神入,迳城东南,会阳江,入犍为。
阳江即大渡河,自瓘眉入,迳城西南,与青衣江合。
青衣江一名平羌江,自夹江入,迳城西,纳泥溪、竹公溪二水,入岷江。
西苏溪,西南临江溪,均自瓘眉入,苏溪入青衣江,临江溪入大渡河。
东:安庆关。
北:平羌、嘉禾二关。
瓘眉繁。
府西七十里。
大峨、中峨、小峨三山俱在南。
西南:绥山。
西北:铧山。
大渡河亦名中镇河,自峨边入,径城南,东北流,与罗目江合,入乐山为临江溪。
北:粗石河,发源大峨山麓,合符文水,东南流,迳城北,亦入乐山为苏溪。
西南:土地、大围二关。
洪雅繁。
府西北百三十里。
南:隐蒙、八面。
东:乌尤、葛仙山。
西:竹箐山。
东北:金鸡山。
西南:逊周山。
青衣江自雅安入,迳县南,又东南入夹江,一名洪雅江。
拥泔水出可慕山谷,迳县入丹棱。
龙门溪二源合流,东北入青衣江。
花溪源出荣经,东北流,至城西入青衣江。
西:竹箐关。
夹江繁。
府西北八十里。
西:云吟、平羌。
东:虎履。
南:凤凰。
北:大观山一名观斗山。
青衣江自洪雅入,迳城西南,南流入乐山。
西:飞水溪一名瀑布泉,与青衣江合。
西南龙鼻溪,绕龙鼻山入江。
西:铁石关。
犍为冲,难。
府东南百二十里。
南:子云山。
东:天马。
东:张纲山。
北:舞凤山。
西南:沈犀山。
岷江自乐山入,迳县东,又东南入宜宾。
沐溪、清水溪俱在南,并发源屏山,东流入江。
东北四望溪,自荣入,迳三江镇下与岷江合。
盐捕通判一,驻黄角井。
大使一,驻牛华溪。
荣繁,难。
府东百五十里。
北:铁山、荣黎。
东:梧桐。
西:凤西、白石、龙虎。
南:龟泉山、五保山。
荣溪自仁寿入,有二源,东西夹城流,至城南而合,东南流入富顺。
大牢溪源出铁山,南流迳城西,至宜宾入岷江。
县丞一,驻贡井。
威远繁。
府东二百六十里,西北:云台。
西:龙泉、老君山。
西北:龙泉。
西:紫金山。
西北:献宝溪,一名硫黄溪,三源合流,至县东,有龙会河自西北南流注之,即秦川溪也,南入富顺。
瓘边要府西二百六十里。
本瓘眉县地。
干隆五十五年,设主簿分驻。
嘉庆十三年裁主簿,置,设通判。
九隘皆为地。
南:龙山。
东:药子山,左界马边,右接夷境。
西:横木。
北:马湖山。
中镇水即大渡河,自清溪入,迳北,又东入瓘眉。
属有岭夷十二姓地。
潼川府:中,繁,难。
隶川北道。
明,潼川州。
顺治初,因明制,为直隶州。
领县七。
雍正十二年升府,以其地置三台县。
西南距省治三百二十里。
广三百八十里,袤五百七十里。
北极高三十一度六分。
京师偏西十一度十六分。
领县八。
三台繁,难。
倚。
东:东山,在县东四里。
又黄龙、鼓楼。
西:三台山,县以此名,南:印台、金鱼。
西南:牛头。
东北:万峰。
中江即古五城水,自中江入,迳城西南入涪江。
涪江自绵州入,迳县东北入射洪。
又东桃花溪,亦入射洪。
县产盐,上井三,中井九,下井二百十六。
县丞驻葫芦溪。
射洪繁,难。
府东南六十里。
南:白岩。
东:东武。
北:金华。
东南:通泉山。
东北:公成山。
涪江自三台入,迳城东,又南流入蓬溪。
梓潼水一名射江,亦曰瀰江,又曰白马河,自盐亭入,南流,迳东南独坐山下入涪江。
东:黄浒溪亦自盐亭入,与梓潼水合。
桃花水自三台入,南流入涪江。
通判一,驻太和镇。
盐课大使驻青堤渡。
盐亭简。
府东少北百二十里。
西:负戴山。
东:光禄。
南:宝莲。
北:金紫。
盐亭水亦名小沙河,发源县东北境,下流入梓潼水。
梓潼水自绵州梓潼入,迳城南,合鹅溪入射洪。
有盐井二十。
中江难。
府西百二十里。
城内斗山。
东五城与西栖妙隔江对峙。
西南:铜官山。
中江水名凯江,自罗江入,迳城西南,又东北流入三台。
双桥河源出县西北白莲洞,东南流,迳城西,转南至铜鱼山下入中江。
巡司一,驻胖子店。
遂宁繁,难。
府东南二百十五里。
东:铜盘、龙头。
西:箕山。
北:广山。
西南:书台,与宝嘉、金鱼二山相连为三峰。
涪江自蓬溪入,迳城东,又东南入合州。
东北:郪江有三源,并东北流至蓬莱镇,合入涪江。
安居水一名关箭溪,自安岳入,迳城西南入铜梁。
盐井五十二。
县丞兼批验大使驻梓潼镇。
蓬溪繁,难。
府东南百九十里。
东:蓬莱、赤城。
西:龙门。
南:铜钵。
北:石龙。
西北:龙马山。
涪江自射洪入,迳城西南流入遂宁。
西北:郪江,东流至黄龙铺入涪江。
又北蓬溪,源出西充,西南流,迳城北,入遂宁。
盐井七百九十五。
县丞驻蓬莱镇。
盐课大使驻康家渡。
安岳繁,难。
府南三百八十里。
治后铁峰山。
东:紫薇、白云。
西:大云。
南:安泉。
东南:云居山。
安居水自乐至入,迳城北,又东南入遂宁。
鱼海河有二源,一东流至城东,合入安居水。
南:岳阳溪,东南流入大足。
乐至简。
府南少西三百九十里。
南:棋盘山。
东:玉栏坡山、金鸡山。
西:周鼎。
东南:干瓘山。
安居水源出县东北,东流,玉带溪源出县西清水潭,东南流,并入安岳。
又乐至池在县东二里,县以此名。
绥定府:繁,疲,难。
隶川东道。
明,达州。
顺治初,因明制,为夔州府属之达州。
雍正六年,升直隶州,以夔州之东乡、太平、新宁三县来属。
嘉庆七年升府,改名绥定,并于州地置达县,升太平为直隶。
十九年,以顺庆府属之大竹、渠二县来隶。
道光九年,移太平同知驻城口,改名城口,太平还为县,均仍隶府。
西距省治一千二百里。
广四百三十里,袤六百余里。
北极高三十一度十八分。
京师偏西八度五十一分。
领一,县六。
达繁,疲,难。
倚。
东:龙城山、大竹。
南:火峰、南岩。
西:石城、金华。
东南:金匮、石门。
东北:竹山。
通川江即渠江,自东乡入,迳城南,又西南入渠县为宕渠江。
南江自新宁入,东会泸滩河,北流折西至城东入通川江。
北水即巴江,自巴州入,并合通川江。
西:凤皇、铁山、龙船三关。
巡司驻麻柳场。
东乡简。
府东少北九十里。
东:平楼、文字。
西:印石。
南:金榜。
北:蟠龙。
东南:瓘城山。
西南:石人山。
前、中、后三江为通川江上流,俱自太平入。
至城东合流入达县。
长乐河上流为白龙、赤甲二泉,源出东长乐镇,合西流,至城南入通川江。
文字溪发源文字山,合前江。
有高桥、马渡二关。
新宁繁,难。
府东少南百一十里。
西:屏山。
东:鸡山。
南:冠子山。
北:天马。
西南:鼓啸山。
东北:莪城山。
南江自县东北三角山发源,迳城南,折西北流,合联珠峡水入达县。
泸滩水源出大竹山,自达县东南界北流,与南江合。
开江在县东北,东流入开县。
东:豆山关。
渠简。
府西二百二十里。
北:龙骧。
西:玉蟾山。
东北:八蒙、大斌。
渠江即宕渠水,自达县入,迳城东,又西南入广安。
流江自营山入,东南流,与渠江合。
白水溪源出东南白水洞,西流入渠江。
北:卫渠关。
县丞驻三汇场。
大竹繁。
府西南百二十里。
东:月城山。
西:九盘、邻山。
东北:狮子山、金盘山亦名仙门山。
仙门水自月城山发源,邻水自邻山发源,井西南流入邻水。
北:东流溪一名清溪河,西流入渠县,注渠江。
县丞驻石桥铺。
太平要。
府东北百四十里。
南:翠屏。
东:天池、板塞。
北:大横山。
前、中、后三江俱自县境发源,迳城东西,并入东乡。
白沙河源出板塞山,西南流,迳城南入后江。
东:蓝津关。
城口繁,疲,难。
府东北三百六十里。
西:城口山,以此名。
东南:金城。
东北:黄礅山。
北江自黄礅山发源,经大竹渡,折北入陕西紫阳为任河,注汉江。
万顷池在峡口山南,邻境之水多源于此。
东北:深溪关。
康定府:要。
隶康安道。
明,长河西鱼通安远宣慰司。
康熙初,明宣慰司以地归附。
雍正七年,移雅州府同知来治,置打箭炉,仍隶雅州府。
光绪三十年,升直隶。
三十四年升府,改名康定,隶康安道,升里化县为里化,并以河口、稻成二县同隶府。
宣统三年,旧隶打箭炉之宣慰、宣抚、安抚、长官各土司,全体改流,先后分别设治,并先各就其地置委员、理事等官。
东北距省治九百六十里。
广六百四十里,袤八百三十里。
北极高三十度九分。
京师偏西十四度三十八分。
领一,县二。
东:大山。
南:无脊山。
东南:大雪山。
东北:郭达。
西南:折多山,为入藏要道。
鸦龙江即古若水,自青海境发源,南流,迳府西南入冕宁。
大渡河即古涐水,自懋功入,迳府东,又南入清溪。
泸河源出折多山,东北流,至城西南,有木鸦河自番界东流来注,并入大渡河。
有榷税泸关。
巡司一,驻泸定桥。
一驿:烹坝。
里化要。
府西六百四十里。
里塘宣慰、宣抚司地。
旧设有粮务委员。
光绪三十二年设里化县。
三十四年升。
东:紫木喇山。
东北:高日山。
东:鸦龙江自喇滚入,有三渡水自盐源之木里土司及云南中甸来注之,会金沙江入马湖。
西南:色隆达河,源出额东额山,入金沙江。
河口要。
府西里塘、明正两土司交界地,旧名中渡。
光绪三十二年,里塘改流设县。
西有鸦龙江。
稻成要。
里塘土司地。
旧名稻坝。
光绪三十二年改流。
三十四年设县。
县丞一,驻贡噶岭。
巴安府:要。
康安道治所。
督办川滇边务大臣、按察使衔炉安兵备兼分巡道驻。
巴塘宣抚司地。
光绪三十一年改流。
三十三年置巴安县。
三十四年升府,并置三坝,盐井、定乡二县隶之。
东北距省治二千一百里。
领一,县二。
东:龙新山、甲噶喇山。
西南:宁静山。
巴冲楮河自瞻对入,与金沙江合。
色楮河即金沙江,自三岩入,迳府西至得荣入云南丽江。
三坝要。
府东二百三十里。
巴塘、里塘两土司交界地。
三十三年改流。
三十四年设,驻通判。
盐井要。
巴塘土司地。
光绪三十一年改流。
三十四年设县。
澜沧江自察木多入,绕由云南入缅甸。
定乡要。
里塘土司地。
旧名乡城。
光绪三十二年改流。
三十四年设县。
登科府:要。
德尔格忒宣慰司地。
边北道治所。
宣统元年改流,析其地为五区。
于北区设府,仍名登科,并置德化、白玉二州,石渠、同普二县隶之。
东北距省治三千三百五十里。
领州二,县二,土司十二。
川、藏交隘,东连甘孜、瞻对,西邻纳夺、察木多,南与巴塘、乍丫接壤,北界西宁、俄落,乃金沙江之上游。
德化州要。
德尔格忒土司中区地,旧名更庆。
宣统元年改流设州。
鸦龙江自甘孜入,入瞻对。
巴冲楮河自巴塘入,下流入金沙江。
石渠要。
府西北二百一十里。
德尔格忒土司北区地。
即杂渠卡,一名色许。
宣统元年改流设县。
白玉州要。
府南六百三十里。
德尔格忒土司南区地。
宣统元年改流设县。
北有海子山。
同普要。
德尔格忒土司西区第。
宣统元年改流设县。
并分管察木多呼图克图及纳夺土司之地。
乍丫呼图克图地,入藏要路。
宣统三年设理事官。
察木多呼图克图地,亦名昌都。
东接德格、纳夺、贡觉,西与八宿、诺隆宗毗连。
旧设有粮员,置兵戍之。
宣统三年增设理事官。
得荣巴塘土司地。
与云南接壤。
宣统三年设委员。
江卡旧为给藏地,置有兵戍。
北接三岩、乍丫。
西连波密、察木多。
宣统二年收回。
三年设委员。
贡觉旧为给藏地。
宣统二年收回。
三年设委员。
桑昂旧为给藏地。
宣统二年收回。
三年设委员。
杂瑜旧为给藏地。
宣统二年收回。
三年设委员。
三岩野番地。
跨金沙江之上,有上岩、中岩、下岩之分。
宣统二年归附。
三年设委员。
甘孜麻书、孔撒两土司地。
宣统元年改流,设委员。
兼管白利、东科、德格、倬倭、章谷之地。
章谷土司地。
与孔撒、麻书、德格、瞻对均接壤。
改流后亦名炉霍屯。
宣统三年设委员。
道坞麻书、孔撒两土司地。
宣统三年改流设委员。
瞻对旧为土司地,给与藏人。
东连明正、单东、孔撒、麻书、章谷各土司界。
南接里塘、毛丫、崇禧。
西北与德格接壤。
据鸦龙江之上游。
有上瞻、中瞻、下瞻之分,亦名三瞻。
宣统三年收回设委员。
邛州直隶州:中,冲,繁。
隶建昌道。
明,州。
东北距省治百八十里。
广二百二十里,袤百五十里。
北极高三十度十八分。
京师偏西十二度五十三分。
领县二。
东南:铜官山。
南:文笔、古城。
西:相台、马岚、七盘。
北:渠亭。
西南:邛崍山。
南:邛水,即古仆千水,亦名文井江,源出西北牛心山,东流入新津。
牙江水、斜江水、氵耤水俱自大邑入,东南流,与邛水合。
西南:火井。
南:夹门关。
巡司驻火井漕。
大邑繁,难。
州北少东四十里。
东:银屏山。
西:高唐山。
北:雾中山。
西北:鹤鸣山。
牙江水源出县境,氵耤水源出凤凰山,斜江水源出鹤鸣山,并东南流入州。
东:干溪镇。
蒲江简。
州东南六十里。
南:金釜山、长秋山。
北:白鹤山。
南:蒲江自丹棱入,东北流入州,合邛水。
北:铁溪河自名山入,即百丈河,下流会蒲江入邛水。
西南:黑竹关。
绵州直隶州:冲,繁,难。
旧隶成绵龙茂道。
光绪三十四年裁。
明,成都府属州。
顺治初,仍明制。
雍正五年,升直隶州,以成都之绵竹、德阳、安及保宁之梓潼来隶,并设彰明、罗江二县,寻改彰明属龙安府。
干隆三十五年,移州治罗江,省罗江县。
嘉庆六年,还旧治,复设罗江。
西南距省治二百七十里。
广三百里,袤百零五里。
北极高三十度二十七分。
京师偏西十一度三十五分。
领县五。
东:金山。
南:延贤。
东北:天池。
北:绵山,州以此名。
涪江自彰明入,迳州北及东,又东南入三台,亦谓之内水。
龙安水、茶坪水俱自安县入。
并东南流,与涪江合。
州产盐,有中井十一,下井一。
盐捕州判驻丰谷井。
县丞驻魏城。
驿二:魏城、金山。
德阳冲,繁。
州西南百五十里。
北:鹿头山、浮中山。
绵水一名绵阳河,自绵竹入,东南流,迳城南入汉州。
石亭水亦自绵竹入,迳城西南,入汉州。
北:鹿头关。
一驿:旌阳。
安繁。
州西北百一十里。
北:千佛。
东:西昌山。
南:浮山。
东北:金山。
黑水河一名宁口河,冷水河一曰干河,并东南流入罗江。
茶坪水源出千佛山,发源东南,迳城西会龙安水入州。
西小坝、睢水,北曲山三关。
绵竹繁。
州西南百八十里。
北:武都。
南:文曲。
西南:飞凫。
西北:紫岩山。
绵水、石亭水俱自茂州入,左流为绵水,迳城北,东南入德阳。
射水一名紫溪河,源出三溪山,迳城南,与石亭水合。
白水河源出土司漆寨坪,东南流,迳城西南,马尾河源出土司天池山,东南流,迳城西北,折而东,并入射水河。
南:石碑镇。
梓潼冲,繁。
州东北百二十里。
东:兜率山。
西:葛山。
南:长卿山。
北:五妇山。
梓潼水一名歧江,源出龙安平武山谿,东南流,迳城西南,又南入盐亭,即古驰水也。
西北:九曲水,源出龙安洞子口,九转入潼江。
一驿:武连。
罗江冲,繁。
州西南九十里。
北:潺山。
南:天台山。
西南:龙池山。
黑水、冷水俱自安县入,东南流,至县东北合,是为罗江。
又折南,迳县东入中江。
南:芙蓉溪,源出白马关下,东南流,至县南,与罗江合,一名三紫水。
西南:白马关。
一驿:罗江。
资州直隶州:,繁,难。
隶川南永宁道。
明,资县。
顺治初,仍明制,为资县,属成都府。
雍正五年,升直隶州,以成都之仁寿、井研、资阳、内江来属。
西北距省治三百四十里。
广四百三十里,袤五百里。
北极高三十九度五十分。
京师偏西十一度三十二分。
领县四。
资山在西北,州以此名。
南:银山、铁山。
西南:玉京、金炉。
西:盘石山。
中江自资阳入,迳城西南为资江,亦曰中江。
北纳小溪,东纳大蒙溪,东南流入内江。
珠溪源出井研北境,东北流,至州西北与中江合。
大蒙溪源出西龙家坝,又名都溪,东流迳城南,至唐明渡入资江。
州判驻罗泉井。
一驿:珠江。
资阳繁,难。
州西百三十里。
东:宝台、万钟。
西:凤台。
南:书台。
西南:独秀,亦名资江。
沱江亦名雁江,自简州入,杨花溪自乐至西来注之。
资溪、孔子溪均东来注之,南入州。
一驿:南津。
内江冲。
州东南九十里。
西:翔龙、华萼。
东:降福。
南:铧影。
西南:石城。
东南:金紫山。
沱江自州入,迳城南,清流河合高桥河入之,南入富顺。
西南:玉带溪,流合中江。
城内西北隅有桂湖,与中江通。
一驿:安仁。
仁寿繁,难。
州西二百里。
三隅山峙东、西、北三隅。
南:觉山。
西:天池。
东:佛岩山。
赤水一名黄龙溪,自简州入,西流迳县北,又西入彭山,合府河。
鱼蛇水发源县西境,西南流入眉州。
井研简。
州西南二百四十里。
城内麟山。
西:书台、五星。
北:瑞芝、九龙。
东北:铁山。
西南:磨玉山。
拥思茫水有二源,夹城西南流,合为泥溪,入乐山。
县产盐,有上井四,中井七,下井二百二十六。
茂州直隶州:中。
原隶成绵龙茂道。
光绪三十四年裁。
明,成都府属州。
顺治初,仍明制。
雍正六年,升直隶州,以成都之汶川及保县来隶。
嘉庆六年,省保县入杂谷。
东南距省治四百十里。
广百八十里,袤四百三十里。
北极高三十度三十七分。
京师偏西十二度三十一分。
领县一,土司六。
东南:岷山,一名雪山,俗呼九岭山,北自松茂,南接灌县。
东:五味山。
南:巨人。
北:茂湿山。
岷江自松潘入,南流迳州西,亦曰汶江,黑水河即古翼水,东南来注,松溪自黑虎寨来注。
又北,纳三溪,南纳南龙溪及白水河,西流入江。
东桃坪、南七星、雁门、实大四关。
一驿:来远。
汶川冲,繁。
州西南百二十里。
南:岷山,又南娘子岭,为县门户。
东:玉垒。
西:河屏。
北:寿山、七盘。
东南:龙泉山。
岷江自杂谷入,迳县北,名汶江,亦名玉轮江。
东纳大溪口水,西纳登溪沟水,迳城西南,桃川水自东来注,又草坡河、龙潭沟、天赦山水、卧龙关水,并东南来注,入灌县。
有桃关、彻底二关。
驿二:寒水、太平。
瓦寺宣慰司隶汶川。
在县西北。
明为安抚司。
嘉庆元年改置。
司境有草坡河。
沙坝安抚司隶州。
在州北。
仍明旧。
静州长官司隶州。
在州东。
仍明旧岳希长官司隶州。
在州西。
仍明旧。
实大关长官司隶州。
在州西。
仍明旧。
陇木长官司隶州。
在州西。
仍明旧。
忠州直隶州:繁,难。
隶川东道。
明,重庆府属州。
顺治初,仍明制。
雍正十二年,升直隶州,以重庆之酆都、垫江及夔州之梁山来隶。
西距省治一千五百里。
广二百六十里,袤百八十里。
北极高三十度十六分。
京师偏西八度二十分。
领县三。
东:毓秀。
西:高盈山、屏风山。
东南:涂山。
东北:九亭山。
大江自酆都入,迳城西,西溪来注。
又迳州东,渰溪河来注。
又东,涂井河自西来注。
又北入万县。
州产盐,有上井三,中井八,下井二十四。
州判驻石桥井,巡司驻敦里八甲。
东南:涂井镇。
酆都简。
州西南百十里。
东:青牛、大峰。
西:石璧。
南:金盘。
东北:平都山。
水经所谓"迳东望峡,东历平都"者也。
大江自涪州入,东北流,迳城南,又东北入州。
渠溪自州西南流,葫芦溪自石主西流,碧溪自金盘山东南流,并入大江。
西:北涪镇。
垫江繁,难。
州西北百三十里。
东:佛转山。
西:白龙洞。
南:望月。
东南:将军崖山。
罗平水有三源,北源出石人山,西源出白龙洞,南源出将军崖,会于三河口,又东与高滩溪合。
高滩溪自梁山入,迳城东南,又西南入长寿,为龙溪。
一驿:白渡。
梁山繁,难。
州西北百里。
东:峰门。
西:金凤。
南:石马。
北:高都。
东:蟠龙山,下有溪东南流,入州,为涂溪。
又桂溪,发源五斗山,北流迳城西,折西南流入垫江,为高滩溪。
纻溪源出县境,东南流入万溪。
虎溪镇。
一驿:太平。
酉阳直隶州:繁,难。
隶川东道。
明,酉阳宣慰司。
属重庆府。
顺治初,仍明制。
雍正十二年,改重庆属之黔江、彭水二县置黔彭直隶。
十三年,又改平茶长官司为秀山县,属。
干隆元年,废,改为酉阳直隶州,以黔、彭、秀三县来隶。
西北距省治一千七百四十里。
广四百六十里,袤五百六十里。
北极高二十八度五十一分。
京师偏西七度三十八分。
领县三。
北:酉阳山,州以此得名。
东:龙山、荷敷。
西:鬼岩。
南:佛山。
东南:三江山。
黔江自贵州安化入,迳城西,纳南溪河、洪渡河,入彭水。
北河自湖北来凤入,迳城东,南流,会邑梅河,折东入湖南保靖,为酉水。
东南:迭溪,上承凯歌河,自贵州铜仁入,亦名买赛河,东北流,秀山之哨溪来会。
又纳后溪、容溪,东入酉水。
州同驻龙潭镇。
巡司驻龚滩镇。
秀山繁,难。
州东南二百六十里。
西:高秀山,县以此名。
东:巴惯山。
南:擎团、鼎桂。
西南:白岁山,哨溪出焉,东与满溪合,入州会买赛河。
南:地澄溪,东合遵岫溪,入凯歌河。
邑梅河在东南,有红河溪会嘉塘河东北流注之,又与北河合。
巡司驻石堤。
黔江简。
州北二百八十里。
东:酉阳山。
北:黄连大垩山。
西:金鸡箐山。
西南:梅子关山。
唐崖河自湖北咸丰入,大木溪合七十八溪水来入之。
阿蓬水亦名东小溪,迳城东南,又西南入州,为南溪河。
有石胜、白崖、梅子三关。
彭水难。
州西二百里。
西:壶头山。
东:甘山。
南:丹阳。
西南:盈川山。
东北:伏牛山。
涪陵江即黔江,自州入,西纳长溪,北迳城西。
龙嘴河自黔江来会,后江河、水洞河入之。
又北纳合溪河、射香溪,西入涪州合大江。
东北:亭子关。
东:盐井、郁山二镇。
巡司驻郁山镇。
眉州直隶州:冲,繁。
隶建昌道。
明,州。
康熙初,彭山、青神二县先后省入州。
雍正六年复置,仍隶州。
东北距省治百九十里。
广百六十里,袤百八十里。
北极高三十度六分。
京师偏西十二度三十一分。
领县三。
西南:连鼇山。
西:醴泉。
北:盘龙。
东:蟆颐山。
下临玻瓈江,一名蟆颐津,即岷江,自彭山入,迳武阳驿,分流复合,南入青神。
醴泉江发源盘龙山,东西二源,出盘龙山,分流至州北,合为双河口,绕州城与松江合,入岷江。
思蒙江在南,一名芙蓉溪,澭甘水在西南,一名金流江,俱自丹棱入,迳州东南流,并至青神与岷江合。
有鱼耶、东馆二镇。
丹棱简。
州西九十里。
南:长山。
北:龙鹄山。
东南:三峰、金釜二山。
思蒙江源出龙鹄山。
夷郎川源出赤崖山,与思蒙合,澭甘水自洪雅入,俱东南流入州。
南:栅头镇。
彭山繁。
州北四十里。
东:金华山。
北:彭亡山,本名彭女,水名彭望。
东北:崌崍、天社。
西北:回龙山。
大江一名汶江,又名武阳江,自新津入,迳城东北入州。
府河即锦水,下流纳赤水,俱自仁寿入,南流入大江。
东北:双江镇。
青神冲。
州南八十里。
西:熊耳。
西:多棱山。
东:上岩、中岩、下岩,即三岩。
大江一名导江,自州入,南流入乐山。
思蒙江、澭甘水俱自州入,东北鱼蛇水自仁寿入,西南流,并入大江。
泸州直隶州:要,冲,繁,难。
川南永宁道治所。
明,州。
光绪三十四年,析九姓乡隶永宁州。
西北距省治七百五十里。
广三百十里,袤二百二十里。
北极高二十八度五十四分。
京师偏西十度五十七分。
领县三。
州治在忠山麓,即宝山,一名泸峰。
东:神臂岩。
南:方山。
北:玉蟾山。
资江即沱江下流,自富顺入,东流迳北门外,至城东北,与大江会。
大江自纳溪入,东北流,迳城南,折流合沱江,曰合江,又东入合江。
悦江源出荣昌白马洞,南流入大江。
支江自富顺椽子漕入,思晏江自荣昌入,并南入资江。
九曲溪自隆昌入,南流至玉蟾山下合思晏江。
南龙透、北玉蟾二关。
巡司驻嘉明镇。
州判驻九姓乡。
纳溪冲。
州西南四十里。
东:楼子、掇旗。
西:冠山。
南:马鞍山。
北:滨江。
西:纳溪,俗名清水河,即永宁河下流,源出阿永番部,东流入大江。
南:倒马、石虎二关。
驿一:江门。
合江冲,难。
州东北百二十里。
南:少岷,即安乐山。
东南:榕山。
西南:丁山。
大江自州入,东流,迳北门东入江津。
安乐溪一名小江,即古大涉水,亦曰习部水,自贵州仁怀入。
之溪亦自仁怀入,合流至城东北入大江。
南:符关。
江安冲。
州西南百十里。
南:南照山。
北:北照山。
东:凤凰山。
大江在城北,自南溪入,东北流,入纳溪。
淯溪自长宁入,东北流,迳城西北,入大江。
绵溪源出连天山,亦入大江,曰绵水口。
永宁直隶州:要,冲,繁,难。
隶川南永宁道。
明,叙州府。
叙永同知及贵州都司永宁卫辖地。
顺治初,仍明制,置同知,隶叙州府。
析永宁卫隶贵州威宁府。
康熙二十六年,改卫为县。
雍正五年,地并入县,改属叙州府。
八年,复设同知。
干隆元年,升为叙永直隶,以永宁县来属。
光绪三十三年,以永宁移治古蔺。
三十四年,改曰永宁直隶州,改县曰古蔺,并析泸州之泸卫,分州地曰九姓乡,置古宋县属焉。
西北距省治九百九十里。
广四百余里,袤三百九十里。
北极高二十七度五十六分。
京师偏西十一度十三分。
领县二。
东:天马山。
西:宝真。
南:青龙。
东北:红崖。
东南:狮子山。
永宁河亦曰界首河,一源自小井坝入,迳城西,一源自铁矢坎入,合北流,通江溪自贵州入,纳鱼漕溪注之,入纳溪,合大江。
东:罗付大河,与贵州遵义接界,下流入乌江。
东雪山、西北江门二关。
驿一:永安。
古蔺繁,难。
州东九十里。
旧为巡检司驻。
光绪三十三年改永宁县为今名,移治此。
东:雪山。
西:海漫山。
赤水河自云南镇雄入,迳赤水卫东北,合永宁河入纳溪。
北:梯口关。
县丞一,驻赤水镇。
古宋冲,繁,难。
州西。
旧泸卫。
明设九姓长官司,属永宁卫,后属泸州。
顺治四年归附,仍明制。
康熙二十四年并入泸州。
雍正四年设州同,后改州判。
光绪三十四年裁,升县改今名。
西:中和山。
南:古洞岩。
鱼漕溪东流入州,合通江溪。
松潘直隶:要,冲,繁,难。
旧隶成绵龙茂道。
明,松潘卫,隶四川都司。
顺治初,仍明制为卫,属龙安府。
雍正九年,裁卫置。
干隆二十五年,升直隶。
旧隶成绵龙茂道。
松潘镇总兵驻。
南距省治九百五十里。
广二百七十七里,袤二百二十里。
北极高三十二度四十六分。
京师偏西十二度五十一分。
南:火焰山。
北:大小分水岭。
西北:岷山,即渎山,又谓之汶阜,一名沃焦山。
禹导江处,其水曰渎水,即岷江,一曰汶江。
东:雪栏山,下有白水,为涪江之源。
合三舍堡、羊峒口诸水,经小河营,曰小河,入平武。
岷江自岷山之羊膊岭南来,杀鹿洞一水东来注,经黄胜关弓槓口,一水西来注,迳东南,左纳东胜河,右纳窗河。
又南,左纳云昌沟,右纳山坝溪,经平定关入茂州。
西:黑水河,有南北二源,合流亦入茂州。
有望山、雪栏、风洞、红崖、黄胜、平定、武都等关。
巡司一,驻南坪。
石砫直隶:简。
隶川东道。
明,宣慰司,属夔州府。
顺治十六年归附,仍明制,授宣慰司,属夔州府。
干隆二十七年,升为直隶。
西距省治一千二百里。
广二百三十里,袤二百四十里。
北极高三十度十八分。
京师偏西八度十五分。
东:石砫山。
南:大峰门山。
北:方斗山。
大江自酆都入,右纳神溪、锺溪、沼溪,东北流入万县。
东南:宾河有二源,俱自湖北利川入,曰龙嘴溪,曰冷箐溪,迳沙子关,合为三江溪。
又西南流曰后河,迳北,大凤溪来注。
又西南,江池溪自龙潭来注。
又西南为葫芦溪,西北流入酆都,注大江。
东沙子、南大风二关。
巡司一,驻西界沱。
理番直隶:难。
旧隶成绵龙茂道。
明,杂谷安抚司,属茂州。
顺治初,仍明制。
干隆十七年改,驻理番同知。
二十五年,升直隶。
嘉庆六年,以茂州属之保县入之。
东南距省治三百八十里。
广九百六十五里,袤一百七十里。
北极高三十一度四十分。
京师偏西十三度十三分。
领土司四。
西:熊耳山。
东:高碉。
北:马鞍、龙山。
西北:姜维、花崖二山。
大江自茂州入,迳东南,又南入汶川。
沱江在城西北,有二源:南曰杂谷河,北孟董沟,并东南流,至城西北而合,折南入大江。
西:大溪,源出梭磨土司东界大闭氻雪山,东南流,亦入大江。
西南维关、镇远关,西北镇安关。
梭磨宣慰司西北。
旧为长官司。
干隆四十年升置。
大溪源出司境大雪山,东北流入。
从噶克长官司西北。
干隆十八年置。
卓克采长官司西。
干隆十四年置。
丹坝长官司西。
旧为土舍。
干隆二十四年改置。
懋功屯务:大小金川土司地。
顺治七年,小金川归附。
康熙六年,大金川归附。
雍正元年,授安抚司。
干隆四十一年,分置美诺、阿尔古两。
四十四年,并阿尔古入美诺。
四十八年,改懋功,驻同知,理五屯事务。
广千四百五里,袤五百七十里。
北极高三十度四十四分。
京师偏西十三度六十分。
领屯五,土司二。
懋功屯治。
东:巴郎山。
南:汉牛雪山。
北:日尔拉山。
西南:喇嘛寺山。
东北:商角山。
小金川河自抚边入,东南流,迳北,受南北两山水,至章谷合金沙河。
抚边屯北百三十五里。
北:孟拜山。
西:空卡雪山。
小金川河在屯南,合日尔拉、索乌、巴郎诸山水,西南入懋功。
章谷屯西百八十里。
东:墨尔多山、丹噶山。
金川河自崇化入,迳屯东南,与小金川河合,折西南,流入打箭炉,为大渡河。
崇化屯西二百五十里。
东:刮耳崖。
东南:丹噶山。
东北:木果木山。
金川河自绥靖入,迳屯西入章谷。
小溪河发源空卡山,东流入小金川河。
绥靖屯西二百七十里。
东:索乌山。
南:足古山。
东南:功噶山。
金川河自绰斯甲布土司入,迳屯西入崇化。
鄂克什安抚司东。
干隆十五年置。
绰斯甲布安抚司西。
干隆四十一年置。
东:宜喜山。
金川河自司境南流入绥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