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李端棻徐致靖子仁铸陈宝箴黄遵宪曾鉌
杨深秀杨锐刘光第谭嗣同唐才常林旭
康广仁李端棻,字苾园,贵州贵筑人。
同治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为大学士倭仁、尚书罗敦衍所器。
十年,出督云南学政。
值回寇乱后,荒服道亘,前使者试未遍,端棻始一一按临,文化渐振。
光绪五年,转御史,以叔父朝仪官京尹,回避,改故官。
累擢内阁学士。
十八年,迁刑部侍郎。
越六年,调仓场。
前后迭司文柄,四为乡试考官,一为会试副总裁,喜奖拔士类。
典试广东,赏梁启超才,以从妹妻之,自是颇纳启超议,娓娓道东西邦制度。
维时康有为上书请变法,兼及兴学。
二十二年,端棻遂疏请立京师大学,凡各省府、州、县遍设学堂,分斋讲习;并建藏书楼、仪器院、译书局,广立报馆,选派游历生。
二十四年,密荐康有为及谭嗣同堪大用。
又以各衙门则例,语涉纷歧,疏请删订,上尤善之,诏趣各长官定限期革前敝。
擢礼部尚书。
未几,有为等败,端棻自疏检举,诏褫职,戍新疆。
中道遘疾,留甘州。
二十七年,赦归,主讲贵州经世学堂。
三十三年,卒。
宣统元年,从云南、贵州京朝官请,复官。
徐致靖,字子静,江苏宜兴人,寄籍宛平。
光绪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累迁侍读学士。
父忧服阕,二十三年,起故官。
致靖尝忧外患日迫,思所以为献纳计。
子仁铸,时以编修督湘学,倡新学,书告致靖举康有为。
致靖遂上言:"国是未定,请申干断示从违。"
藉以觇上意。
未几,诏果求通才,於是致靖奏有为堪大用,并及梁启超、黄遵宪等。
又连上书请废制艺,改试策论,省冗官,酌置散卿。
复以边患棘,宜练重兵,力荐袁世凯主军事。
上皆然其言,敕依行。
罢斥礼部尚书许应骙等阻遏言路,遂命致靖权右侍郎。
二十四年八月,太后复出训政,参预新政诸臣皆获罪。
致靖褫职坐系,寻定永远监禁,仁铸亦罢官。
庚子,联军陷京师,致靖始出狱待罪,诏赦免。
卒,年七十五。
陈宝箴,字右铭,江西义宁人。
少负志节,诗文皆有法度,为曾国籓所器。
以举人随父伟琳治乡团,御粤寇。
已而走湖南,参易佩绅戎幕,军来凤、龙山间。
石达开来犯,军饥疲,走永顺募粮,粮至不绝,守益坚,寇稍稍引去。
宝箴之江西,为席宝田画策歼寇洪福瑱,事宁,叙知府,超授河北道。
创致用精舍,遴选三州学子,延名师教之。
迁浙江按察使,坐事免。
湖南巡抚王文韶荐其才,光绪十六年,召入都,除湖北按察使,署布政使。
二十年,擢直隶布政使,入对,时中东战亟,见上形容忧悴,请日读圣祖御纂周易,以期变不失常。
他所陈奏语甚多,并称旨。
上以为忠,命治糈台,专摺奏事。
马关和约成,泣曰:"殆不国矣!"
明年,以荣禄荐,擢湖南巡抚。
抚幕有任驎者,植党私利,至即重治之。
直隶布政使王廉为关说,据以上闻,廉获谴。
覆按史念祖被劾事,尽暴其任用非人状,念祖遂褫职。
繇是有伉直声。
湘俗故闇僿,宝箴思以一隅致富强,为东南倡,先后设电信,置小轮,建制造枪弹厂,又立保卫局、南学会、时务学堂。
延梁启超主湘学,湘俗大变。
又疏请釐正学术及练兵、筹款诸大端,上皆嘉纳,敕令持定见,毋为浮言动,并特旨褒励之。
是时张之洞负盛名,司道咸屏息以伺。
宝箴初绾鄂籓,遇事不合,独与争无私挠,之洞虽不怿,无如何也。
久之,两人深相结,凡条上新政皆联衔,而鄂抚谭继洵反不与。
会康有为言事数见效。
宝箴素慕曾、胡荐士,因上言杨锐、刘光第、谭嗣同、林旭佐新政。
上方诏求通变才,遽擢京卿,参新政,於是四人上书论时事无顾忌。
宝箴又言四人虽才,恐资望轻,视事过易,原得厚重大臣如之洞者领之。
疏上而太后已出训政,诛四京卿,罪及举主,宝箴去官,其子主事三立亦革职,并毁湘学所著学约、界说、札记、答问诸书。
初,宁乡已革道员周汉,以张揭帖攻西教为总督所治。
宝箴至,汉复刊帖传布,宝箴令毁之,汉殴毁帖者,宝箴怒,下之狱。
旧党恨次骨,然喜新之士,亦以此翕然称之。
宝箴既去,诸所营构便於民者,虽效益已著,皆废毁无一存云。
卒,年七十。
黄遵宪,字公度,嘉应州人。
以举人入赀为道员。
充使日参赞,著日本国志上之朝。
旋移旧金山总领事。
美吏尝藉口卫生,逮华侨满狱。
遵宪径诣狱中,令从者度其容积,曰:"此处卫生顾右於侨居邪?"美吏谢,遽释之。
历湖南长宝盐法道,署按察使。
时宝箴为巡抚,行新政,遵宪首倡民治於众曰:"亦自治其身,自治其乡而已。 由一乡推之一县、一府、一省,以迄全国,可以成共和之郅治,臻大同之盛轨。"
于是略仿西国巡警之制,设保卫局,凡与民利民瘼相丽,而为一方民力能举者,悉属之,领以民望,而官辅其不及焉。
寻解职,奉出使日本之命,未行而党祸起,遂罢归。
著有人境庐诗草等。
曾鉌,字怀清,喜塔腊氏,满洲正白旗人。
父庆昀,宁夏将军。
以任子为工部主事,累迁郎中,充军机章京,转御史。
光绪九年,出为陕西督粮道。
西、同各属农民纳粮例缴省仓,道涂艰远,多弊窦,设法清釐之,民称便。
三辅士风朴僿,艺事苦窳,延长安柏景伟、咸阳刘光蕡主关中书院,督课实学,士论翕然。
又设蚕桑局,聘织师教以煮湅织染法,岁出丝帛埒齐、豫。
十三年,迁按察使。
明年,母忧解职。
服除,起故官,俄迁甘肃布政使。
二十四年,调直隶,回避,留本任。
擢湖北巡抚,慨然曰:"时艰至此,犹可拘成法不变耶?"於是假陕甘总督印上陈补官、掣签、度支、讼狱四事,宜变通成例,厚植国本。
侍读学士贻谷、光禄寺少卿张仲炘弹其乱政,诏褫职。
始,曾鉌官京朝,家綦贫,僦居陋室。
及任外台,孜孜民事,不顾问有无。
既闲废,出入皆徒步,陕民恒岁醵金济之。
后益困,至敝衣鬻卜都市。
未几,卒。
宣统改元,总督端方为奏复原官。
杨深秀,字仪村,本名毓秀,山西闻喜人。
少颖敏,谙中西算术。
同治初,以举人入赀为刑部员外郎。
假归,值晋大饥,阎敬铭衔命筹赈,深秀条上改革差徭法,困少苏。
光绪十五年,成进士,就本官迁郎中,转御史。
尝言:"时势危迫,不革旧无以图新,不变法无以图存。"
二十四年,俄人胁割旅顺、大连湾。
深秀力请联英、日拒之,词甚切直。
时朝廷锐意行新政,而大臣恒多异议。
深秀乃与徐致靖先后疏请定国是,又以取士之法未善,请参酌宋、元、明旧制,釐正文体,下其议於礼部,尚书许应骙心非之,未奏也。
会议经济特科务减额,於是深秀合宋伯鲁弹其阻挠。
上令应癸自陈,奏上,劾康有为夤缘要津,请罢斥,词连深秀,上不之诘也。
御史文悌劾深秀传布有为所立保国会,并暴有为交通内外状,德宗责以代人报复,反获咎。
深秀益感奋,连上书请设译书局,派王公游历各国,并定游学日本章程,皆报可。
又请试庶官,日番二十人,料简贞实,而汰其庸愚罢老不谙时务者,繇是廷臣益侧目。
湖南巡抚陈宝箴图治甚急,中蜚语,深秀为剖辨之,上以特旨褒宝箴,宝箴乃得行其志。
八月,政变,举朝惴惴,惧大诛至,独深秀抗疏请太后归政。
方疏未上时,其子黻田苦口谏止,深秀厉声叱之退。
俄被逮,论弃市。
深秀性鲠直,尝面折人过,以此丛忌。
官台谏十阅月,封事二十余上,稿不具存,惟狱中诗三章流传於世。
著有虚声堂稿、闻喜县新志。
杨锐,字叔峤,四川绵竹人。
少俊慧,督学张之洞奇其才,招入幕。
肄业尊经书院,年最少,尝冠其曹。
优贡朝考得知县。
之洞督两广,从赴粤。
光绪十一年,举顺天乡试,考取内阁中书。
二十四年,之洞荐应经济特科。
又以陈宝箴荐,与刘光第、谭嗣同、林旭并加四品卿,充军机章京,参新政。
召见,锐面陈兴学、练兵为救亡策,称旨。
七月,礼部主事王照上封事,尚书许应骙等格不奏。
上闻,震怒,尽褫尚书侍郎六人革职,朝臣皆不自安。
上手诏密谕锐云:"近日朕仰观圣母意旨,不欲退此老耄昏庸大臣而进英勇通达之人,亦不欲将法尽变。 朕岂不知中国积弱不振,非力行新政不可?然此时不惟朕权力所不及,若强行之,朕位且不能保。 尔与刘光弟、谭嗣同、林旭等详悉筹议,必如何而后能进用英达,使新政及时举行,又不致少拂圣意,即具奏,候朕审择,不胜焦虑之至!"锐复奏言:"太后亲挈大位授之皇上,皇上宜以孝先天下,遇事将顺。 变法宜有次第,进退大臣不宜太骤。"
上是之。
已而太后再训政,诸言新政者皆予重诛。
锐既下狱,自揣实无罪,谓即讯不难白,次日,遽诏与光第等同弃市。
宣统改元,锐子庆昶缴手诏於都察院,请代奏,始传於世。
刘光第,字裴村,四川富顺人。
光绪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
治事精严,因谳狱忤长官,遂退而闭户勤学,绝迹不诣署。
家素贫,而性廉介,非旧交,虽礼馈弗受。
独与杨锐善。
通周官、礼及大小戴礼记。
其应召也,亦以陈宝箴荐,然非其素志,将具疏辞,川人官京朝者力劝之。
一日,召见,力陈时危民困,外患日迫,亟宜虚怀图治,上称善。
惟时言路宏启,臣民奏事日数百计,光第竟日批答,签识可否,以待上裁。
退语所亲曰:"吾终不任此,行当亟假归矣!"未一月而祸作,光第自投狱。
临刑,协办大学士刚毅监斩,光第诧曰:"未讯而诛,何哉?"令跪听旨,光第不可,曰:"祖制,虽盗贼,临刑呼冤,当复讯。 吾辈纵不足惜,如国体何!"刚毅默不应,再询之,曰:"吾奉命监刑耳,他何知?"狱卒强之跪,光第崛立自如。
杨锐呼曰:"裴村,跪!跪!遵旨而已。"
乃跪就戮。
著有介白堂诗文集。
谭嗣同,字复生,湖南浏阳人。
父继洵,湖北巡抚。
嗣同少倜傥有大志,文为奇肆。
其学以日新为主,视伦常旧说若无足措意者。
继洵素谨饬,以是颇见恶。
嗣同乃游新疆刘锦棠幕,以同知入赀为知府,铨江苏。
陈宝箴抚湖南,嗣同还乡佐新政。
梁启超倡办南学会,嗣同为之长。
届会期,集者恒数百人,闻嗣同慷慨论时事,多感动。
光绪二十四年,召入都,奏对称旨,擢四品卿、军机章京。
四人虽同被命,每召对,嗣同建议独多。
上欲开懋勤殿,设顾问官,令嗣同拟旨,必载明前朝故事,将亲诣颐和园请命太后。
嗣同退谓人曰:"今乃知上绝无权也!"时荣禄督畿辅,袁世凯以监司练兵天津。
诏擢世凯侍郎,召入觐。
嗣同尝夜诣世凯有所议。
明日,世凯返天津。
越晨,太后自颐和园还宫,收政权。
启超避匿日本使馆,嗣同往见之,劝嗣同东游。
嗣同曰:"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
卒不去。
未几,斩於市。
著有仁学及莽苍苍斋诗集等。
唐才常,字佛尘。
少与嗣同齐名,称"浏阳二生",两湖学堂高材生也。
闻嗣同死,忧愤,屡有所谋,每言及德宗,常泣下。
二十六年,两宫出狩,才常阴结富有会谋举事,号勤王,将攻武、汉。
被获,慷慨言无所隐,请就死,遂杀之。
林旭,字暾谷,福建侯官人。
年十九,举本省乡试第一。
后试礼部,值中日构衅,纠同试者上书论时事,不报。
入赀为内阁中书。
时康有为倡言变法,先於京师立粤学会,以振厉士气,而蜀学、浙学、陕学、闽学诸会继之。
旭为闽学会领袖,又充保国会会员。
荣禄先为福州将军,雅好闽士,及至天津,延旭入幕。
俄以奏保人才召见,操土语,上不尽解。
退缮摺,上称善,遂命与谭嗣同等同参机务,诏谕多旭起草。
及变起,同戮於市,年二十有四。
著有晚翠轩诗集。
妻沈葆桢孙女,闻变,仰药不死,以毁卒。
康广仁,名有溥,以字行,有为弟。
少从兄学。
有为上书请改革,广仁谓当先变科举,庶人才可出。
其后罢乡会试、制艺,而岁科试未变,广仁激励言官抗疏论之,得旨俞允。
於是广仁语有为:"今科举既废,宜且南归兴学专教育,俟养成多数有用才,数年后乃可云改革也。"
有为不忍去。
及初闻变,广仁复趣有为归。
有为走,广仁被逮。
在狱言笑自若,临刑犹言曰:"中国自强之机在此矣!"
论曰:戊戌变法,德宗发愤图强,用端棻等言,召用新进。
百日维新,中外震仰,党争遽起,激成政变。
锐、光第、嗣同、旭及深秀、广仁同日被祸,世称"六君子",皆悲其志。
内争不已,牵及外交。
其后遂酿庚子排外之乱,终致危亡。
此亦清代兴衰一大关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