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 列传二百三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清史稿
《清史稿》 列传二百三 赵尔巽、柯劭忞等

程学启何安泰郑国魁刘铭传张树珊弟树屏周盛波

程学启,字方忠,安徽桐城人。

初陷贼中,陈玉成奇其勇,使佐叶芸来守安庆。

咸丰十一年,率三百人自拔来归。

曾国荃使领一营,战辄请先。

安庆北门石垒三最坚,学启力攻拔之,绝贼粮道。

未几,遂克安庆,学启功最,擢游击,赐花翎。

从国荃克无为、铜陵诸城,擢参将。

同治元年,李鸿章率淮军规江苏,请於曾国籓,以学启隶麾下。

濒行,国籓勉之曰:"江南人誉张国樑不去口,汝好为之,亦一国樑也!"三月,抵上海,立开字营,凡千人,最为劲旅。

屯虹桥,贼猝至,败之。

次日又至,击退,追至七里堡,大破之,会诸军克南镇桥。

五月,从鸿章援松江,军於泗泾,贼酋陈炳文纠悍党突营,分股绕攻上海,学启营被围,力御,毙贼无算,仍不退。

学启开壁冲突,贼披靡,与诸军夹攻,乃大溃。

松江围解,擢副将,赐号勃勇巴图鲁。

进破贼於青浦东北,复其城。

八月,贼酋谭绍光由苏州来犯,败之七宝镇,进战北新泾,平其垒数十,以总兵记名。

九月,绍光复大举窥上海,围水陆各营於四江口,学启会诸军进击,贼扼桥布阵。

学启陷阵,截断贼队,胸受砲伤,裹创疾斗,贼却走,未渡河者悉歼之。

三路围击,歼毙落水者数万,尽毁贼营,以总兵记名加提督衔,授江西南赣镇总兵。

自虹桥、泗泾、四江口三捷,皆以少击众,於是增军至三千人。

二年,进规苏州,偕鸿章弟鹤章及英将戈登克太仓,贼酋蔡元隆诈降,击歼之。

鸿章令学启总统诸军,学启曰:"昆山三面阻水,一面陆路达苏州,先断其陆,乃可克。"

偕郭松林破苏州援贼於正仪镇,遂克昆山,以提督记名,予一品封典。

连拔花泾、同里,克吴江。

贼凭太湖结寨,学启扼飞虹桥,歼其酋徐尚友,乘胜破湖贼,悉平洞庭东山诸垒。

七月,直抵苏州娄门外永定桥驻军。

苏州城大,四面阻水,宝带桥为太湖锁钥,贼死力争拒,合水陆军大破之,平其垒,亲督军扼守。

李秀成自江宁率众来援,大战竟日,击走之。

城贼数万复来争,亦击退。

进破五龙桥贼垒,留营驻守,分兵破嘉、湖援贼於百龙桥、八坼,逐北至平望。

十月,李秀成纠李侍贤同踞无锡以为援,为刘铭传、李鹤章所缀,学启督战益急,连破贼於蠡口、黄埭,攻破浒墅关及十里亭、虎丘贼垒,於是苏州之围遂合。

贼自盘门至娄门连垒十余里,号曰"长城",亦悉破。

秀成知不可为,又江宁被围急,遂以城守付其党谭绍光,自出走。

贼酋郜云官与副将郑国魁旧识,密介通款,学启与国魁及戈登单舸见云官於洋澄湖,令斩绍光为信。

秀成行三日,绍光会诸酋议事,云官即座上杀之,开齐门降。

明日,学启入城,贼酋列名者八人,云官外,曰伍贵文、汪安均、周文佳、范启发、张大洲、汪怀武、汪有为,皆歃血为誓,然未薙发,乞总兵副将官职,署其众为二十营,划半城为屯。

学启佯许,密请李鸿章诛之。

鸿章谓杀降不祥,且坚他贼死拒心,未决。

学启曰:"今贼众尚不下二十万,多吾军数倍,徒以战败畏死乞降,心故未服。 分城而处,变在肘腋,何以善其后?"鸿章乃许之。

次日,诸酋出城谒鸿章,留宴军中。

酒半,健卒百余挺矛入,刺八人皆死。

学启严阵入城,以云官等首示众众曰:"八人反侧,已伏诛矣!"贼党惊扰,杀其悍者数百人,余不问,分别遣留,皆帖服,苏州平。

乘胜偕李朝斌水师克平望,复嘉善。

三年春,进规嘉兴,薄城下,破西门、北门贼垒七,分兵克秋泾、吴泾、合欢桥诸贼垒,逼贼筑砲台。

贼自盛泽、新塍来援,皆击走之,围攻匝月,毁贼砲台二十余。

发地雷,裂城百丈,挥军肉薄而登,忽中枪贯脑,踣而复起,部将刘士奇继之,遂克嘉兴。

捷闻,诏嘉其身受重伤,攻拔坚城,命安心医治,颁赏珍品。

寻以创重卒於军。

李鸿章疏陈其两年之间,复江、浙名城十数,克苏州为东南第一战功。

优诏赐恤,称其谋勇兼优,赠太子太保,特遣员赐祭一坛,安庆、苏州、嘉兴建专祠,谥忠烈,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又加恩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并为三等男爵。

初学启投诚时,妻子皆为贼杀,以弟子建勋嗣,袭爵。

何安泰,安徽舒城人。

少为佣,陷贼,从学启来归,转战,无役不从。

积功至记名总兵,加提督衔。

从攻嘉兴,履冰薄城,跃登中枪,死之,赠太子少保,予骑都尉世职。

嘉兴人哀之,为祠以祀。

郑国魁,安徽合肥人。

咸丰十年,两江总督何桂清令募勇屯无锡高桥,桂清弃军走,国魁从提督曾秉忠於上海。

初李鸿章督师江苏,檄领亲兵水师后营,四江口、昆山、宝带桥诸战,功皆最,累擢至副将。

苏州既合围,郜云官与谭绍光不协,国魁遣人说之降,从程学启会云官,许云官等二品武职,折箭誓不杀降,云官如约献城。

国魁先往宣谕,次日,大军始入。

既而云官等骈诛,国魁涕泣不食,自谓负约,辞不居功,仍以总兵记名,赐号勃勇巴图鲁。

从克嘉兴、江阴、常州,予一品封典。

同治五年,从剿东捻,驻防山东峄县。

捻平,以提督记名。

光绪中,署天津镇总兵。

卒,附祀学启专祠,苏州士民思其功,建祠祀之。

刘铭传,字省三,安徽合肥人。

少有大志。

咸丰四年,粤匪陷庐州,乡团筑堡自卫。

其父惠世为他堡豪者所辱,铭传年十八,追数里杀之,自是为诸团所推重。

从官军克六安,援寿州,奖叙千总。

同治元年,李鸿章募淮军援江苏,铭传率练勇从至上海,号铭字营。

招抚南汇降贼吴建瀛、刘玉林众四千人,简精锐隶其军。

贼由川沙来犯,击败之,连克奉贤、金山卫,累功擢参将,赐号骠勇巴图鲁。

又破贼野鸡墩、四江口,擢副将。

常熟守贼以城降,被围。

二年春,铭传会诸军克福山,大破贼,解常熟围,以总兵记名。

进规江阴,杨厙为沿江要冲,悍贼坚守,铭传会黄翼升水师进攻,贼由无锡、江阴两路来援,迭受创退。

李秀成纠众十余万分水陆复来援,铭传力战败之。

七月,乘胜攻江阴,擒斩二万,克其城,以提督记名。

寻复无锡,加头品顶戴。

是年冬,进攻常州,败贼於奔牛镇。

贼目邵小双降,令扼丹阳。

援贼以轮舟至,犯奔牛,以掣围城之师,奋击,破三十余垒,毁其舟。

三年春,合围,破闉而入,擒斩贼首陈坤书,克常州,赐黄马褂。

进屯句容,江宁寻下,余党拥洪福瑱踞广德,会诸军击走之。

四年,曾国籓督师剿捻匪,主用淮军。

淮军自程学启殁后,铭传为诸将冠。

调驻济宁,寻分重兵为四镇。

铭传移驻周家口,迭破贼瓦店、南顿、扶沟,改为移击之师,擢直隶提督。

援湖北,克黄陂,追贼至颍州,大败之。

铭传建议平原追贼不能制其死命,乃筑长堤,自河南至山东运河,驱贼沙河以南蹙之。

工甫竣,豫军防地为贼所破,乃分军追剿,破之於钜野。

捻酋张总愚窜陕西,任柱、赖文光留山东,自此分为东西。

李鸿章代国籓督师,铭传专剿东捻,东至郓城,西至京山,大小数十战。

六年春,贼走尹隆河,与鲍超约期会击。

铭传先期至,战失利,部将唐殿魁死之。

休屯信阳,整军复进,追贼至山东。

复议自运河至胶、莱,长围困贼,杜其西趋。

时兵、贼俱疲,朝命督战益急,鸿章专倚铭传。

八月,解沭阳围。

战赣榆,购降贼内应,枪毙任柱於阵,贼大溃。

邀击潍县、寿光,薄之洋河、瀰河之间,歼贼几尽。

赖文光走扬州就擒,东捻遂平。

国籓、鸿章奏捷,论铭传为首功,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

以积劳致疾,乞假去军。

七年春,张总愚突犯畿辅,急起铭传赴援,以迟缓被谴责。

及至东昌,会诸军进剿盐山、沧州、德平,仍用长围策,蹙之运河东,纵横合击,歼贼殆尽,总愚走茌平,陷水死。

西捻平,锡封一等男爵。

诏屯张秋,九月,命督办陕西军务。

率唐定奎、滕学义、黄桂兰等搜剿北山回匪,疏陈大势,引病乞罢,归里。

光绪六年,俄罗斯议还伊犁,有违言,急备边。

召铭传至京,疏陈兵事,略谓:"练兵造器,固宜次第举行,其机括则在铁路。 铁路之利,不可殚述,於用兵尤为急不可缓。 中国幅员辽阔,防不胜防,铁路一开,南北东西呼吸相通,无征调仓皇之虑,无转输艰阻之虞,从此裁兵节饷,并成劲旅,一兵可得十兵之用。 权操自上,不为疆臣所牵制,立自强之基础,杜外人之觊觎,胥在於此。"

疏上,虽格未行,中国铁路之兴,实自铭传发之。

十一年,法兰西兵扰粤、闽,诏起铭传,加巡抚衔,督台湾军务。

条上海防武备十事,多被采行。

抵台湾未一月,法兵至,毁基隆砲台,铭传以无兵舰不能海战,伺登陆,战於山后,歼敌百余人,毙其三酋,复基隆,而终不能守。

扼沪尾,调江南兵舰,阻不得达。

敌三犯沪尾,又犯月眉山,皆击退,歼敌千余,相持八阅月。

十一年,和议成,法兵始退。

初授福建巡抚,寻改台湾为行省,改台湾巡抚。

增改郡、、州、县,改澎湖协为镇,檄将吏入山剿抚南、中、北三路,前后山生番,薙发归化。

丈田清赋,溢旧额三十六万两有奇,增茶、盐、金、煤、林木诸税。

始至,岁入九十余万,后增至三百万。

筑砲台,兴造铁路、电线,防务差具。

加太子少保。

十六年,加兵部尚书衔,命帮办海军事务。

屡因病陈请乞罢,久始允之。

二十一年,朝鲜兵事起,屡召,以病未出。

寻卒,诏念前功,赠太子太保,赐恤,建专祠,谥壮肃。

张树珊,字海柯,安徽合肥人。

咸丰三年,粤匪入安徽,树珊与兄树声练乡兵自卫,淮军之兴,自张氏始。

五年,击贼巢湖,率壮士数十人败贼,擒斩贼目五人,进破巢县贼营,叙外委。

六年,复来安,随官军克无为州,擢千总。

又克潜山,至太湖,遇贼数万,树珊仅五百人,军粮火药皆尽。

贼屯堤上,树珊选死士缘堤下蛇行入贼中,大呼击杀,贼惊溃。

七年,败捻首张洛行於官亭。

粤匪方与捻相勾结,皖北几无完区,独合肥西乡以团练筑堡差安,时出境从剿贼。

九年,克霍山。

十年,两解六安围。

十一年,赴援寿州,克三河,擢都司,赐花翎。

同治元年,从李鸿章赴上海,名其军曰树字营。

李秀成犯上海,会诸军夹击走之。

七月,会克青浦。

贼围北新泾,树珊偕程学启力战旬余,贼始遁,擢游击。

进克嘉定,贼大举围四江口,树珊偪贼而营,会诸军奋击,连破二十余垒,遂解围,擢参将,赐号悍勇巴图鲁。

是年冬,常熟及福山贼以城降,而福山贼复叛,围常熟。

二年正月,树珊率军航海抵福山西洋港,风潮作,飘舟近贼巢,潮退不得行。

树珊曰:"兵法危地则战。"

登岸结垒未就,贼大至,树珊疾捣中坚,枪伤左肘不少却,拔出诸营之被围者,进解常熟之围,擢副将。

会诸军进攻江阴,树珊扼南门,断贼去路,城复,贼无得脱者,以总兵记名。

进攻无锡,悍酋陈坤书、李世贤方以十万众围大桥角,树珊助剿,火贼轮船二、砲船十,歼毙甚众,解其围。

李秀成复率众数万至,连营数十里,树珊与诸军夹击,贼大溃。

会苏州已下,秀成率死党入太湖,结常州贼,水陆分进,援无锡;时铭传专击外援贼,树珊与诸军合围,十一月,拔之,以提督记名。

偕兄树声及刘铭传进攻常州,三年四月,克之,予一品封典,授广西右江镇总兵。

四年,曾国籓督师剿捻,驻徐州,以树珊所部为亲军,令援山东,破贼於鱼台。

议设四镇,陈州之周家口为最要,初以刘铭传驻之,既改铭传为游击之师,乃令树珊移驻。

五年三月,击贼沙河,贼窜扑周家口,回军夹击败之。

五月,又败贼於沙河东,树珊以贼骑飘勿靡常,耻株守,请改为游击之师。

九月,驰解许州之围。

十月,逐贼山东境,连败之丰南、定陶、曹县。

十一月,回军周家口。

贼窜湖北,偕总兵周盛波追剿。

会郭松林败绩於臼口,贼焰愈炽,树珊自黄冈追至枣阳,贼窜黄州、德安,树珊驰援。

诸将皆言贼悍且众,宜持重,树珊率亲军二百人穷追,抵新家徬。

贼横走抄官军后,树珊力战陷阵,至夜半,马立积尸中不能行,下马斗而死。

后队据乡庄发枪砲拒贼,贼亦寻退,全军未败。

事闻,诏惜其忠勇,从优议恤,予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世职,建专祠,谥勇烈。

七年,捻平,加赠太子少保。

弟树屏,从诸兄治团练,积劳至千总。

从树珊至江苏,转战松江、苏州、常州,屡有功,累擢副将。

从剿捻匪,迭破贼於丰县、沛县、鱼台。

及树珊战殁德安,树屏分领树字三营驻周家口。

东捻平,论功以提督记名,赐号额腾额巴图鲁。

同治六年,山西巡抚李宗羲奏调,令募新军六营分驻大宁、吉州、壶口防回匪。

十二年,兼统水陆驻河津,分防归化、包头。

光绪二年,甘肃流贼犯河套后山,督军追击,连败之,擒其渠曹洪照。

事平,加头品顶戴。

四年,授太原镇总兵,值旱灾,树屏捐运赈粮,出军食之余平粜济饥民。

六年,移防包头。

九年,调大同镇。

十三年,因伤病乞罢,十七年,卒,以前劳赐恤。

周盛波,字海舲,安徽合肥人。

咸丰三年,粤匪陷安庆,皖北土匪纷起,盛波兄弟六人,团练乡勇保卫乡里,屡出杀贼。

兄盛华及弟三人皆死事,惟存盛波与弟盛传,以勇名。

陈玉成、陈得才等屡扰境,盛波等以练丁二千随方迎敌,相持数年,遂越境出剿近县,饷械皆所自备,累奖守备。

同治元年,李鸿章募淮军援江苏,令盛波就所部选募成军,曰盛字营。

从至上海,破贼於北新泾,擢游击。

又大破贼於四江口,赐号卓勇巴图鲁。

二年,克太仓,进昆山,扼双凤桥,复县城。

破麦市桥贼垒,擢副将。

进攻江阴,击败援贼。

会克县城,以总兵记名。

会攻无锡,毁贼船百余,破惠山石卡,擒贼酋黄子隆,以提督记名,予一品封典。

三年,合围常州,盛波由小南门攻入。

贼首就擒,以总兵侭先题奏。

时江宁已复,余党黄文英走踞广德,盛波追之至横山,文英遁走。

城贼拒战,败之,复广德,进至宁国境而还,赐黄马褂。

四年,从曾国籓剿捻匪。

张总愚围雉河集,盛波赴援,循涡河岸破贼。

英翰军突围夹击,围始解。

授甘肃凉州镇总兵,败捻匪於宁陵。

五年,拔菏泽游庄寨、方埠贼巢,被珍赉。

牛洛红窜亳州,截击於白龙王庙,大破之。

是年冬,追贼云梦,连败之於两河口、沙河、胡家店。

六年,蹑追任柱至信阳,与弟盛传分路蹙之台子畈山中,贼舍骑四窜,追及谈家河,擒贼目汪老魁等。

赖文光来援,复击败之。

九月,破沭阳程寨贼,又败之於石榴寨、高家寨,追至海州阿胡镇,歼悍党赵天福,东捻寻平。

七年,西捻张总愚窜畿辅,盛波追至陵县土桥,马步合击,贼溃走。

五月,盛波驻毛家庄,贼由吴桥来犯,设伏痛击,斩级数千。

袭贼於杨丁庄,阵斩总愚之侄张三彪。

六月,会击於茌平,总愚走死。

西捻平,晋号福龄阿巴图鲁。

军事定,以母老陈请回籍终养,寻以前年所部攻破河南唐县民寨,惨毙多命,为巡抚李鹤年所劾,褫职,交李鸿章按治,以盛波身在前敌,免其科罪。

九年,鸿章疏陈盛波功多,复原官。

光绪十年,命在淮北选募精壮十营赴天津备防,责司训练。

丁母忧,奏,许弟盛传回籍治丧,盛波仍留营。

盛传寻卒,所遗湖南提督即以盛波代署,疏辞,不允。

服阕,实授。

十四年,卒。

李鸿章疏陈战绩,谓其治军严而不苛,人乐为用。

善察地势,审贼情,部曲经其指授,辄有家法。

防海以来,所部为淮军最大之军,诸军勋望无出其右。

诏优恤,建专祠,谥刚敏。

周盛传,字薪如,盛波之弟。

盛传偕诸兄集丁壮团练。

咸丰三年,粤匪扰合肥,率百余人击败之,擒贼目马千禄。

五年,兄盛华阵亡,盛传与盛波分领团从,防战数有功,奖叙把总。

十一年,赴援寿州,擢千总。

同治元年,盛波从李鸿章援江苏,盛传充亲兵营哨官,从克嘉定及战四江口,累擢游击。

二年,回籍增募勇丁,会攻太仓,贼酋蔡元隆诈降,设伏狙击官军,盛传独严备,不为所挫。

越数日,偕诸军一鼓克之,驻军双凤镇,为贼所围,连战三昼夜,破之,克昆山,赐号勋勇巴图鲁。

攻江阴,毁东门贼营,城复,擢参将。

迭战东亭镇、兴隆桥、鸭城桥、西仓,遂克无锡,功尤多,超擢以总兵记名。

进攻常州,三年,进逼郡城南门,贼突出拒,盛传且战且筑营,贼屡抄后路,皆击退。

登石桥督战,桥断堕水,又受砲伤,绝而复甦。

越数日,裹创会攻,攀城先登。

克常州,诏以总兵遇缺先行题奏,加提督衔。

以抚标亲兵三营改为传字营,盛传始独领一军,移防溧阳。

寻会铭军克广德州。

四年,调剿捻匪,偕兄盛波援雉河集,自睢宁、宿州转战而前。

将至,捻酋任柱以马队突犯,盛传坚阵不动,出奇兵抄贼后,贼始却,会诸军夹击,贼溃走,以提督记名。

移防归德。

五年春,迭败贼於考城、钜野、城武、菏泽,诏嘉盛传兄弟苦战,同被珍赉。

五月,偕盛波破牛洛红於亳州,洛红被创夜遁,道死。

追贼扶沟、鄢陵、许州,扼防周家口。

时以长围困贼,盛传筑贾鲁河长墙,檄调为游击之师,解柘城、罗山围。

六年,授广西右江镇总兵,偕盛波蹙贼信阳谭家河,斩馘逾万。

追贼入山东,至江北海州,捻匪大衰。

是年冬,任柱、赖文光均就歼。

七年春,偕盛波渡河会剿张总愚,败贼於山东、直隶之间,守运河长墙。

盛传伏炸砲於吴桥毛家庄,合马步逼贼入伏,砲发,贼尸蔽野。

既而茌平合围,总愚走死,赐黄马褂。

盛波乞假养亲,盛传代统全军,从李鸿章移师湖北。

九年,从鸿章赴陕西剿回匪,贼踞宜川山中,督军进剿,破之於河儿川、孔岩寨,分兵於宜、洛、鄜、延之间,以远势兜围,先后擒贼酋马志龙、戴得胜,北山悉平。

是年秋,鸿章移督直隶,疏调盛传率所部屯卫畿辅。

十年,移屯青县马厂。

十二年,兴修大沽北塘砲台,筑内外土城各一,大砲台三,环置小砲七十有一。

兵房、药库、仓廒、义塾及城外沟、河、桥、徬悉备,以所部任其役,捐盛军欠饷以济工费。

十三年九月,工竣,诏遇提督缺出先行简放。

时鸿章奉敕兴复京畿水利,盛传任津沽屯田事,履勘天津东南纵横百余里,沮洳芜废,议疏潦、濬河渠,引淡涤咸,以变斥卤。

光绪二年,调天津镇,移屯兴工,开南运减河,自靳官屯抵大沽海口,减河两岸各开支河一、横河六,沟氵会河渠悉如法。

建桥徬五十余处,备蓄泄,使淡水咸水不相渗混,成稻田六万余亩。

滨河斥卤地沾水利,可垦以亿计。

至六年工竣。

八年,擢湖南提督,仍留镇训练士卒,悉用西法,著操枪章程十二篇,军中以为法式。

十年,丁母忧,命改署理,予假回籍治丧。

盛传事亲孝,未几,以哀毁伤发卒,诏优恤,谥武壮,建专祠。

潘鼎新,字琴轩,安徽庐江人。

道光二十九年举人,议叙知县。

咸丰七年,投★安徽军营,从克霍山,擢同知。

十一年,父璞领乡团助剿,被执不屈死。

鼎新誓杀贼复仇,请分兵攻三河镇,克之,负父骸归。

曾国籓闻而壮之,时方创淮军,令募勇立鼎字营。

同治元年,从李鸿章援上海,连克奉贤、川沙、南汇,以知府用。

克金山,又破贼虹桥,擢道员。

二年,攻福山镇,鼎新以开花砲炸贼垒,克之,解常熟围,授江苏常镇通海道,以父丧未除,改署任。

连破贼於枫泾及嘉善、西塘,加按察使衔。

克平湖、乍浦、海盐,获贼银三十余万两充饷。

破贼於兴城、沈荡、新丰。

三年,会克嘉兴,战吴漊、南浔,会攻湖州,贼拒守晟舍,攻两昼夜,伤胁,破升山九垒,夺三里桥,直抵城下,克湖州,加布政使衔,赐号敢勇巴图鲁。

苏、浙既定,赐黄马褂,驻屯松江。

四年,僧格林沁战殁,捻匪益炽,畿辅震动,诏征劲旅入卫,李鸿章遣鼎新率砲队航海赴天津。

寻命所部十一营移驻济宁,擢山东按察使。

击败捻首赖文光於丰县陈家庄,又追败之於沛县、鱼台、定陶。

五年,败贼於钜野,解郓城围。

筑运河沿岸长墙,开黑风口淤河,引泗水灌之。

贼屡败於西华、太康,窜至油坊冈,鼎新夹击,殪其酋。

又追贼郓城、菏泽、曹县、东明,窜入河南境,追击於杞县柿园、嘉祥卧龙山。

六年,迁山东布政使。

筑新河、潍河长墙,会诸军守之。

贼由东军汛地偷渡潍河,冲出南窜,都司董金胜率马队尾追,败之莒州、沭阳。

鼎新追至海州石榴桥,据山下击,时贼尚五六万,连战於马陵山、卧龙寨,贼张两翼来犯,鼎新为圆阵,贼不能撼,伺懈突击,斩馘甚众。

追败之剡城柴户店、海州上庄,斩级千余,殪贼目杨天燕、陈天福,其酋李宗世等乞降,加头品顶戴。

捻首任柱、赖文光先后就歼擒。

七年,驰援畿辅,鼎新至饶阳,贼趋保定,绕其前迎击,败之。

寻破贼於沧州郭桥、柳桥,殪其酋罗六。

又战高唐、吴桥,於捷地开减河,筑长墙,抵东昌。

迭蹙贼於德平、阳信、商河,与诸军合击。

西捻平,予云骑尉世职,晋一等轻车都尉。

寻命从左宗棠剿回匪,鼎新请开缺省亲。

九年,丁母忧。

服阕,李鸿章奏留办天津海防。

十三年,授云南布政使。

光绪二年,就擢巡抚,与总督刘长佑不合,三年,命来京另候简用,乞假归。

五年,召天津随办防务,七年,回籍。

十年,法越兵事起,起署湖南巡抚,调授广西巡抚。

时徐延旭出关兵挫,故以鼎新代之,命按治提督黄桂兰等失律罪,谳拟轻纵,严旨斥责。

命督军进谅山,扼屯梅谷、松坚牢诸隘,鼎新奏请诸军归云贵总督岑毓英节制,自为之副,不允。

又私谓终归和局,以节饷为主,不得士心。

初战船头、纸作社,奏捷。

十二月,法兵大举来犯,谅山陷,师退,自请治罪,诏带罪立功。

十一年正月,镇南关失守,总兵杨玉科战死,丧提督刘恩河以次十余员。

鼎新伤肘坠马,仓皇失措,退至龙州,诏夺职。

法兵由艽封窥龙州,赖冯子材、苏元春、王德榜诸军力战,大破之,复镇南关,追蹑连捷,克谅山。

和议旋成,鼎新乃解任回籍。

十四年,卒於家。

李鸿章疏陈前功,乞恩复原官。

吴长庆,字筱轩,安徽庐江人。

父廷香,在籍治团练,咸丰四年,殉寇难,恤,予云骑尉世职,见忠义传。

长庆袭世职,继父领乡团,先后从官军克庐江、舒城,擢守备。

十一年,会攻克三河。

淮军始创,领五百人,曰庆字营。

同治元年,从李鸿章至上海,破贼於虹桥,克奉贤、南汇、川沙,又破宝山窜贼,超擢游击。

二年,回籍募勇,会李秀成纠众围庐江,长庆登陴固守,出击贼,走之。

事定,率新募五营赴上海,进攻枫泾、西塘,克之,毁千窑贼巢,擢副将。

规嘉善,破张泾汇贼垒。

三年,会攻嘉兴,左臂中枪,督士卒缘城上,克之,以总兵记名,赐号力勇巴图鲁。

自是分兵援浙、闽,迭克郡县。

五年,追叙以提督总兵侭先题奏。

七年,从李鸿章剿捻匪,转战河南内黄、滑、濬,山东临邑、德州,直隶宁津。

捻平,赐黄马褂,晋号瑚敦巴图鲁。

调防江北,驻军徐州。

八年,鼎军譁变,长庆扼截,斩其倡乱者,众惧服,分别资遣数千人,旬日而定。

事闻,予议叙。

九年,移驻扬州,丁母忧,予百日假,仍留军濬盐河,兴水利。

寻复移屯江浦、江阴。

十三年,增募四营筑江阴、江宁砲台。

光绪元年,授直隶正定镇总兵,仍留防江南。

六合乡民因漕重聚众譁署,长庆驰至谕散,为请奏减漕额。

宁国教民白会清不法,激变,毁教堂,构讼。

建平人何渚被枉,长庆往按得实,为白於总督沈葆桢,平反之。

率士卒濬江浦黑水河、四泉河、玉带河,两年始毕工。

六年,擢浙江提督。

寻调广东水师提督,未之任,会法越军事起,命帮办山东军务,四镇皆归节制,率所部屯登州。

八年,朝鲜内乱,禁军犯王宫,杀大臣,王妃失踪,燔日本使馆,日本且发兵。

命长庆率兵舰三往按治,先日兵至。

廉知事由朝鲜王父大院君李昰应所主,至则昰应尚踞王宫,来谒,留语及暮,遣队拥赴海口,命兵舰致之天津,次日击散乱党,迎复王妃。

日本初欲藉故多所要挟,见事已定,气为之沮。

诏嘉其功,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遂留镇汉城。

长庆在朝鲜两年,修治道涂,救灾恤民,示以恩信,国人感之。

十年,命移防金州,寻卒。

诏优恤,建专祠,谥武壮,予其次子保初主事。

保初后官刑部,上书言时政,辞职归。

长庆好读书,爱士,时称儒将。

保初亦文雅,有文风。

论曰:李鸿章创立淮军,一时人材蔚起,程学启实为之魁,功成身殒,开军遂微。

铭军最称劲旅,树军、盛军、鼎军亦各骖靳。

粤寇平而捻匪炽,曾国籓欲全湘军末路,主专用淮军,平捻多赖其力。

其后北洋筹防,全倚淮军,而以盛军为之中坚。

刘铭传才气无双,不居人下,故易退难进。

守台治台,自有建树。

二张、二周,治军皆有家法。

潘鼎新防边失律,不保令名。

吴长庆战绩虽亚诸人,朝鲜定乱,能弭大变。

及甲午边衅起,宿将彫零,卫汝贵、叶志超等庸才偾事,为全军之玷。

后起仅一聂士成,庚子殉难,淮军遂熸。

四十年中,盛衰得失,於此见焉。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