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 列传二十四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清史稿
《清史稿》 列传二十四 赵尔巽、柯劭忞等

洪承畴夏成德孟乔芳张文衡张存仁

洪承畴,字亨九,福建南安人。

明万历四十四年进士。

累迁陕西布政使参政。

崇祯初,流贼大起,明庄烈帝以承畴能军,迁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屡击斩贼渠,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督河南、山、陕、川、湖军务。

时诸贼渠高迎祥最强,号闯王,李自成属焉,承畴与战,败绩。

庄烈帝擢卢象升总理河北、河南、山、陕、川、湖军务,令承畴专督关中,复与自成战临潼,大破之,迎祥就俘。

自成号闯王,分道入四川,承畴与屡战辄胜。

自成还走潼关,承畴使总兵曹变蛟设伏邀击,自成大败,以十八骑走商洛。

关中贼略尽。

是岁为崇德三年。

太宗伐明,师薄明都,庄烈帝征承畴入卫。

明年春,移承畴总督蓟、辽军务,帅秦兵以东,授变蛟东协总兵、王廷臣辽东总兵、白广恩援剿总兵,与山海马科、宁远吴三桂二镇合军;复命宣府杨国柱、大同王朴、密云唐通各以其兵至:凡八总兵,兵十三万,马四万,咸隶承畴。

太宗师下大凌河,祖大寿入锦州为明守,松山、杏山、塔山三城相与为犄角。

承畴至军,庄烈帝遣职方郎中张若麒趣战,乃进次松山,国柱战死,以山西总兵李辅明代。

六年八月,太宗自将御之。

上度松山、杏山间,自乌忻河南山至海,当大道立营。

承畴及辽东巡抚邱民仰率诸将驻松山城北乳峰山,步兵分屯乳峰山至松山道中为七营,马兵分屯松山东、西、北三方,战败,移步兵近松山城为营,复战又败。

上诫诸将曰:"今夕明师其遁!"命诸军当分地为汛以守,敌遁,视其众寡,遣兵追击,至塔山而止;分遣诸将截塔山、杏山道及桑噶尔寨堡,又自小凌河西直抵海滨,绝归路。

是夜三桂、朴、通、科、广恩、辅明皆率所部循海引退,为我师掩杀,死者不可胜计。

承畴、民仰率将吏入松山城守,上移军松山,议合围。

变蛟夜弃乳峰山寨,悉引所部马步兵犯镶黄旗汛地者一,犯正黄旗汛地者四,直攻上营,殊死战,变蛟中创,奔还松山。

三桂、朴引余兵入杏山。

上遣诸将为伏於高桥及桑噶尔寨堡,明兵自杏山出奔宁远,遇伏,殪强半。

三桂、朴仅以身免。

承畴师十三万,死五万有奇,诸将溃遁,惟变蛟、廷臣以残兵万余从。

城围既合,上以敕谕承畴降。

九月,上还盛京,命贝勒多铎等留护诸军。

承畴悉众突围,攻镶黄旗摆牙喇阿礼哈超哈,战败,不能出。

十月,命肃郡王豪格、公满达海驻松山。

十二月,承畴闻关内援师且至,复遣将以兵六千夜出攻正红旗摆牙喇阿礼哈超哈及正黄旗蒙古营,战败,城闭不得入,强半降我师。

余众溃走杏山,道遇伏,死。

庄烈帝初以杨绳武督师援承畴,绳武卒,以范志完代,皆畏我师强,宿留不进。

承畴被围阅六月,食且尽。

明年二月,松山城守副将夏成德使其弟景海通款,以子舒为质。

我师夜就所守堞树云梯,阿山部卒班布里、何洛会部卒罗洛科先登,遂克其城,获承畴、民仰、变蛟、廷臣及诸将吏,降残卒三千有奇。

时为崇德七年二月壬戍。

上命杀民仰、变蛟、廷臣,而送承畴盛京。

上欲收承畴为用,命范文程谕降。

承畴方科跣谩骂,文程徐与语,泛及今古事,梁间尘偶落,著承畴衣,承畴拂去之。

文程遽归,告上曰:"承畴必不死,惜其衣,况其身乎?"上自临视,解所御貂裘衣之,曰:"先生得无寒乎?"承畴瞠视久,叹曰:"真命世之主也!"乃叩头请降。

上大悦,即日赏赉无算,置酒陈百戏,诸将或不悦,曰:"上何待承畴之重也!"上进诸将曰:"吾曹栉风沐雨数十年,将欲何为?"诸将曰:"欲得中原耳。"

上笑曰:"譬诸行道,吾等皆瞽。 今获一导者,吾安得不乐?"

居月余,都察院参政张存仁上言:"承畴欢然幸生,宜令薙发备任使。"

五月,上御崇政殿,召承畴及诸降将祖大寿等入见。

承畴跪大清门外,奏言:"臣为明将兵十三万援锦州,上至而兵败。 臣入守松山,城破被获,自分当死,上不杀而恩育焉。 今令朝见,臣知罪,不敢遽入。"

上使谕曰:"承畴言诚是。 尔时与我交战,各为其主,朕岂介意?且朕所以战胜明兵,遂克松山、锦州诸城,皆天也。 天道好生,故朕亦恩尔。 尔知朕恩,当尽力以事朕。 朕昔获张春,亦尝遇以恩,彼不能死明,又不能事朕,卒无所成而死,尔毋彼若也!"承畴等乃入朝见,命上殿坐,赐茶。

上语承畴曰:"朕观尔明主,宗室被俘,置若罔闻。 将帅力战见获,或力屈而降,必诛其妻子,否亦没为奴。 此旧制乎,抑新制乎?"承畴对曰:"旧无此制。 迩日诸朝臣各陈所见以闻於上,始若此尔。"

上因叹谓:"君闇臣蔽,遂多枉杀。 将帅以力战没敌,斥府库财赎而还之可也,奈何罪其孥?其虐无辜亦甚矣!"承畴垂涕叩首曰:"上此谕真至仁之言也!"上还宫,命宴承畴等於殿上。

宴毕,使大学士希福等谕曰:"朕方有元妃之丧,未躬赐宴。 尔等勿以为意!"承畴等复叩首谢。

庄烈帝初闻承畴死,予祭十六坛,建祠都城外,与邱民仰并列。

庄烈帝将亲临奠,俄闻承畴降,乃止。

承畴既降,隶镶黄旗汉军,太宗遇之厚。

然终太宗世,未尝命以官。

顺治元年四月,睿亲王多尔衮帅师伐明,承畴从。

既定京师,命承畴仍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同内院官佐理机务。

旋与同官冯铨启睿亲王,复明内阁故事,题奏皆下内阁拟旨,分下六科,钞发各部院。

九月,上至京师,与铨及谢升奏定郊庙乐章。

二年,豫亲王多铎师下江南。

闰六月,命承畴以原官总督军务,招抚江南各省,铸"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印,赐敕便宜行事。

是时明唐王聿键称号福建,其大学士黄道周率师道广信、衢州向徽州,左佥都御史金声家休宁,募乡兵十余万屯绩溪;诸宗姓高安王常淇保徽州,蕲水王术肸子常阘自号樊山王屯潜山、太湖间,由揾号金华王据饶州,谊石号乐安王、谊泐号瑞安王分屯溧阳、金坛、兴化诸县;荆本彻以舟师驻太湖,败,复入崇明:皆为明守。

承畴至官,招抚江南宁国、徽州,江西南昌、南康、九江、瑞州、抚州、饶州、临江、吉安、广信、建昌、袁州诸府。

十月,遣提督张天禄,总兵卜从善、李仲兴、刘泽泳等攻破绩溪。

十二月,进破道周於婺源,声、道周见获,皆不屈,送江宁杀之;总兵李成栋破崇明,本彻走入海,杀其将李守库、徐君美。

三年二月,遣总兵马得功、卜从善等击破司空寨,斩守寨石应琏、应璧等五人,获常阘。

既,谊石、谊泐合兵二万犯江宁。

承畴先事诛内应西沟池万德华、郭世彦、尤琚等八十余人。

谊石等攻神策门,我分兵出朝阳、太平二门,截谊石等后,乃启神策门出城兵奋击,破之,追及摄山,斩馘无算。

承畴疏请还京,以江南未大定,不允,赐其妻白金百、貂皮二百。

八月,征南大将军贝勒博洛克金华,获谊石。

九月,谊泐复犯江宁,承畴出御,追获谊泐及所置经略韦尔韬、总兵杨三贯、夏含章。

十二月,天禄搜婺源严杭山,获常淇及所置监军道江于东、职方司许文玠等。

四年二月,从善及总兵黄鼎攻宿松,获谊泐弟瑞昌王谊贵及所置军师赵正;下饶州,获由揾及其族人常洊、常沘、常涫:并请命斩之。

江南众郡县以次定。

明鲁王以海转徙浙、闽海中,号监国,明诸遗臣犹密与相闻。

是年四月,明给事中陈子龙家华亭,阴受鲁王官,谋集太湖溃兵举事。

承畴遣章京索布图往捕,子龙投水死。

是月,柘林游击陈可获谍者谢尧文,得鲁王敕封承畴国公,江宁巡抚土国宝为侯;又得鲁王将黄斌卿与承畴、国宝书;镇守江宁昂邦章京巴山、张大猷以闻。

上奖巴山等严察乱萌,命与承畴会鞫谍者,别敕慰谕承畴。

粤僧函可者,为故明尚书韩日缵子,日缵於承畴为师生。

函可将还里,乞承畴畀以印牌护行出城,守者讥察笥中,得文字触忌讳。

巴山、张大猷以闻,承畴疏引咎,部议当夺职,上命贳之。

承畴闻父丧,请解任守制,上许承畴请急归,命治丧毕入内院治事。

五年四月,还京师。

六年,加少傅兼太子太傅,疏请定会推督、抚、提、镇行保举连坐法。

得旨:"自后用督、抚、提、镇,内院九卿咸举所知。 得人者赏,误举者连坐。"

八年闰二月,命管都察院左都御史。

寻甄别诸御史为六等,魏琯等二十二人差用,陈昌言等二人内升,张煊等十一人外转,王世功等十七人外调,降黜有差。

煊疏劾吏部尚书陈名夏,因及承畴尝与名夏及尚书陈之遴集火神庙,屏左右密议逃叛;承畴又尝私送其母归里。

疏入,上方狩塞外,巽亲王满达海居守,集诸王大臣会鞫。

承畴言:"火神庙集议,即议甄别诸御史定等差,非有他也。"

并以送母未请旨引罪。

名夏亦列辨,因坐煊诬奏,论死。

未几,上雪煊冤,黜名夏。

因谕:"承畴火神庙集议,事虽可疑,难以悬拟;送母归原籍未奏闻,为亲甘罪,情尚可原。 留任责后效。"

九年五月,承畴闻母丧,命入直如故,私居持服,赐其母祭葬。

九月,达赖喇嘛来朝,上将幸代噶,待喇嘛至入觐。

承畴及大学士陈之遴疏谏,上为罢行,并遣内大臣索尼传谕曰:"卿等以贤能赞密勿,有所见闻,当以时入告。 朕生长深宫,无自洞悉民隐。 凡有所奏,可行即行;纵不可行,朕亦不尔责也。"

十月正月,调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

明桂王由榔称号肇庆,频年转战,兵朁地蹙,至是居安隆所,云南、贵州二省尚为明守。

诸将李定国、孙可望等四出侵略,南攻湖南南境诸州县,东陷桂林,西据成都,兵连不得息。

五月,上授承畴太保兼太子太师、内翰林国史院大学士、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地方,总督军务兼理粮饷。

敕谕抚镇以下咸听节制,攻守便宜行事。

满兵当留当撤,即行具奏。

命内院以特假便宜条款详列敕书,宣示中外;并允承畴疏荐,起原任大学士李率泰督两广。

以江西寇未尽,命承畴兼领,铸"经略大学士"印授之。

临发,赐蟒朝衣、冠带、鞾衤蔑、松石嵌撒袋、弓矢、马五、鞍辔二,诸将李本深等八十七人朝衣、冠带、撒袋、弓矢、刀马、鞍辔有差。

承畴至军,疏言:"湖南驻重兵足备防剿,而各郡窎远,兵力所不及。 郝摇旗、一只虎等窃伏湖北荆、襄诸郡,倘南窥澧、岳,则我军腹背受敌。 臣与督臣、议臣宜往来长沙四应调度。 督臣率提标兵驻荆州,别遣兵增武昌城守,以壮声援。"

又疏言:"桂林虽复,李定国军距桂林仅二百里,满洲援剿官兵岂能定留?克复州县,何以分守?又使孙可望诇我兵出援,潜自靖、沅截粤西险道,则我首尾难顾。 置孤军於徼外,其危易见。 臣已分兵驰赴,俾佐战守,且当亲历衡、永,察机宜以闻。"

十二月,上授固山额真陈泰为宁南靖寇大将军,及固山额真蓝拜、济席哈,摆牙喇纛章京苏克萨哈等率师镇湖南;十一年二月,命靖南王耿继茂率所部自广州移镇桂林:皆承畴疏发之也。

是岁孙可望劫桂王,杀大学士吴贞毓等,方内讧。

十二年六月,可望遣刘文秀攻常德,分兵使卢明臣、冯双礼攻武昌、岳州。

承畴、陈泰遣苏克萨哈迎击,破之。

明臣堕水死。

文秀、双礼皆走贵州。

陈泰旋卒於军,以固山额真阿尔津为宁南靖寇大将军,率固山额真卓罗、祖泽润等分驻荆州、长沙。

十三年,考满,加太傅,仍兼太子太师。

李定国奉明桂王入云南,湖广无兵事。

阿尔津议以重兵驻辰州,谋自沅、靖入滇、黔,承畴与异议。

上召阿尔津还京师,以宗室罗讬代。

十四年,可望叛其主,举兵攻云南,与定国战而败;十一月,诣长沙降。

时上已允承畴解任还京师养疴,至是命承畴留任,督所部与罗讬等规取贵州,并命平西大将军吴三桂自四川、征南将军卓布泰自广西分道入。

十五年正月,复命信郡王多尼为安远靖寇大将军,帅师南征,於是承畴与罗讬会师常德,道沅州、靖州入贵州境,克镇远。

卓布泰招南丹、那地、抚宁诸土司,下独山州,会克贵阳。

三桂亦自重庆取遵义进攻开州、桐梓,以其师来会。

承畴上疏筹军食,言:"贵州诸府、州、县、卫、所仅留空城,即有余粮,兵过辄罄。 惟省仓存米七千余石、谷四千余石,足支一月粮。 臣所部兵,令分驻镇远、偏桥、兴隆、清平、平越诸处。 降兵暂驻三五日,改屯天柱、会同、黔阳诸县及湖南沅州。 四川兵驻遵义,广西兵驻独山,使分地就粮。 闻信郡王大兵自六月初发荆州,需粮多且倍蓰。 贵州山深地寒,收获皆在九月。 臣方遣吏劝谕军民须纳今岁秋粮之半,并檄下沅州运粮储镇远,又令常德道府具布囊、椶套、木架、绳索,思南、石阡诸府、州、县、卫、所及诸土司募夫役,具工糈,以赴军兴。"

九月,授武英殿大学士。

信郡王多尼师至,驻平越杨老堡,承畴、三桂、卓布泰皆会,议多尼军出中路,经关岭铁索桥至云南省城,行一千余里;三桂军自遵义经七星关,凡一千五百余里,先中路十日行;卓布泰以南宁方有寇,自贵州、广西边境平浪、永顺坝、威透山,出安隆所、黄草坝、罗平州,凡一千八百余里,先四川兵十五日行。

既定议,承畴还贵阳,与罗讬驻守,遣提督张勇等从多尼军。

明将李定国等拒战皆败,明桂王奔永昌。

十六年正月乙未,三路师会,克云南省城,明桂王奔缅甸。

承畴如云南,疏言:"云南险远,请如元、明故事,以王公坐镇。"

上以命三桂。

三月,承畴至云南,疏言:"信郡王令贝子尚善及三桂等追剿至永昌、腾越。 明将贺九义、李成爵、李如碧、廖鱼、邹自贵、马得鸣辈收集溃兵,分遁元江、顺宁、云龙、澜沧、丽江,处处窥伺。 民间遭兵火,重以饥馑,近永昌诸处被祸更烈,周数百里杳无人烟,省城米价石至十三两有奇。 诸军就粮宜良、富民、罗次、姚安、宾川、临安、新兴、澂江、陆凉诸处。 上明察万里,自有宸断,俾边臣得以遵奉。"

疏入,上命户部发帑三十万,以十五万赈两省贫民,十五万命承畴收贮,备军饷不给。

八月,承畴疏言:"兵部密咨令速攻缅甸。 臣受任经略,目击民生彫敝,及土司降卒尚怀观望,以为须先安内,乃可剿外。 李定国等窜伏孟艮诸处,山川险阻,兼瘴毒为害,必待霜降始消,明年二月青草将生,瘴即复起,其间可以用师不过四月,虑未能穷追。 定国等觊自景东、元江复入广西,要结诸土司,私授札印,歃血为盟。 若闻我师西进,必且避实就虚,合力内犯。 我军相隔已远,不能回顾;省城留兵,亦未遑堵御:致定国等纵逸,所关非细。 臣审度时势,权其轻重,谓今岁秋冬宜暂停进兵,俾云南迤西残黎,稍藉秋收以延余喘;明年尽力春耕,渐图生聚。 我军亦得养锐蓄威,居中制外,俾定国等不能窥动静以潜逃,诸土司不能伺间隙以思逞。 绝残兵之勾结,断降卒之反侧,则饥饱劳逸皆在於我。 定国等潜藏边界,无居无食,瘴疠相侵,内变易生,机有可俟。 是时刍粮辏备,苗、蛮辑服,调发将卒,次第齐集,然后进兵,庶为一劳永逸、安内剿外长计。"

疏下议政王、贝勒、大臣会议,如所请暂停进兵。

十月,以目疾乞解任,命回京调理。

明年,三桂进兵攻缅甸,获明桂王以归。

语见三桂传。

圣祖即位,承畴乞致仕,予三等阿达哈哈番世职。

康熙四年二月,卒,谥文襄。

子士钦,顺治十二年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

夏成德,广宁人。

既,以松山降,隶正白旗汉军。

顺治初,授三等昂邦章京。

其弟景海,授一等甲喇章京。

出为山东沂水总兵,尝疏请收沂州明大学士张四知等财产,又越职乞颁方印,皆不得请。

旋以纵所部越境暴掠,与青州道韩方昭互揭,还京师,卒。

干隆初,定封三等子。

孟乔芳,字心亭,直隶永平人。

父国用,明宁夏总兵官。

乔芳仕明为副将,坐事罢,家居。

天聪四年,太宗克永平,乔芳及知县张养初、家居兵备道白养粹、罢职副将杨文魁、游击杨声远等十五人出降,命以养粹为巡抚,养初为知府,乔芳、文魁仍为副将,率降兵从诸贝勒城守。

上移军向山海关,诸贝勒率乔芳、文魁、声远入谒行营,上召三人者酌以金卮,且谕之曰:"朕不似尔明主,凡我臣僚,皆令侍坐,吐衷曲,同饮食也。"

乔芳使诇阳和,而明总兵祖大寿亦使诣乔芳诇我师,乔芳缚以献。

五月,明兵取滦州,贝勒阿敏弃永平出塞。

濒发,屠城民,诸降官养粹、养初等死者十一人,乔芳、文魁、声远及郎中陈此心得免。

乔芳从师还,隶乌真超哈为牛录额真。

五年七月,置六部,以乔芳为刑部汉承政,授世职二等参将。

崇德三年,更定官制,改左参政。

四年,乌真超哈析置八旗四固山,以乔芳兼领正红、镶红两旗梅勒额真。

七年,从伐明,克塔山城。

乌真超哈八旗复析置八固山,改镶红旗梅勒额真,遂为汉军镶红旗人。

八年,或诉贝勒罗洛浑家人夺金,乔芳置不问,坐瞻徇,降世职三等甲喇章京。

旋以从克前屯卫、中后所二城,加半个前程。

顺治元年,入关,改左侍郎。

从诸军西讨。

二年四月,以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总督陕西三边。

时张献忠尚据四川,关中群盗并起,叛将贺珍躏汉中、兴安诸府。

是年冬,武大定叛固原,徒党甚众。

初,上命内大臣何洛会帅师镇西安,至是就拜定西大将军,遣固山额真巴颜、李国翰将禁旅济师。

三年,复敕靖远大将军肃亲王豪格帅师督诸将自汉中、兴安入四川取献忠,乔芳於其间亦分遣所部四出捕治。

初上官,长安民胡守龙者挟左道惑民,妄改元清光,将为乱,乔芳遣副将陈德捕诛守龙,散其胁从。

是年春,贺珍与其徒孙守法、胡向化等以七万人攻西安。

何洛会主城守,乔芳遣德军西门,副将任珍军北门,往来冲突,会李国翰师至,贺珍败走。

三年十月,肃亲王豪格师既入川,乔芳亦遣总兵官范苏等攻献忠部众,为伏柷溪第沟子,战白水、青川,屡破之;复以反间杀其渠况益勤等,遂收龙安。

四年五月,乔芳帅师出驻固原,讨大定之党,分遣诸将任珍击斩白天爵等;刘芳名攻宁夏,俘王元、焦浴;陈德攻镇原,降姬蛟、王总管:於是固原西北悉定。

复遣珍、德及副将马宁、王平徇兴安,讨贺珍之党,战荞麦山,再战板桥,斩胡向宸;困椒沟,破药箭寨,斩孙守法;破漫营山寨,擒米国轸、李世英:於是兴安定。

是年秋,马德乱宁夏,复遣马宁会宁夏兵共讨之。

战乱麻川,逐至河儿坪,斩德。

又遣张勇、刘友元攻铁角城,复战安家川,擒贺宏器;攻李明义寨,擒明义:於是环庆亦定。

乃益遣陈德、王平等招降青嘴寨渠折自明,三十六寨渠王希荣,辘轳寨渠高一祥,击斩天峰寨渠张贵人,於是关中群盗垂尽。

五年四月,流贼一朵云、马上飞等攻西乡,乔芳遣任珍等讨之,斩所署监军许不惑,凡千余级,生致其渠。

河西回米喇印、丁国栋挟明延长王识駉为乱,既陷甘、凉,渡河东,残岷、兰、洮、河诸州,薄巩昌。

乔芳帅师出驻秦州,遣赵光瑞、马宁等赴援,城兵出,夹击,斩百余级。

宁等复战广武坡,逐北七十余里,斩三千余级,巩昌围解。

喇印、国栋之党数百人,分扰临洮、岷州内官营。

乔芳部勒诸将,令张勇、陈万略向临洮,马宁、刘友元取内官营,赵光瑞、佟透徇岷、洮、河三州。

勇等败贼马韩山,斩级七百,进复临洮。

光瑞等败贼梅岭,得其渠丁光射,斩级三千。

岷、洮、河三州皆下。

宁等直击内官营,斩级八百。

喇印、国栋之徒退据兰州。

闰四月,乔芳与侍郎额塞率师自巩昌薄兰州。

勇败贼马家坪,获识駉,与宁、光瑞会师兰州城下,攻拔之。

别遣光瑞克旧洮州,其渠丁嘉升走死,师渡河。

七月,定凉州。

八月,攻甘州,乔芳遣张勇夜攻城,而与昂邦章京傅喀禅及宁、光瑞等为继。

喇印等食尽,皆出降。

六年,征诸道兵下四川。

喇印降后授副将,在兰州军中,觇镇兵惮远征,因惎中军参将蒋国泰,戕甘肃巡抚张文衡等,据甘州以叛。

国栋亦攻陷凉、肃二州。

乔芳帅师自兰州渡河而西,与傅喀禅等会师合围,攻不下,深沟坚垒以困之。

喇印等食尽夜遁,乔芳遣兵追及之水泉,击杀喇印。

国栋复与缠头回土伦泰等据肃州,号伦泰王,而国栋自署总兵官,城守,出掠武威、张掖、酒泉。

会平阳盗渠虞允、韩昭宣等应大同叛将姜瓖为乱,以三十万人陷蒲州,上命乔芳与额塞还军御之。

乔芳留勇、宁等围肃州,率师遂东。

八月,师自潼关济,督协领根特、副将赵光瑞等克蒲州,斩级七千。

进次宁晋,瓖将白璋等六千人往攻荣河,光瑞等击破之,斩级二千有奇。

璋北走,师从之,迫河,贼多入水死,遂击斩璋。

余贼入孙吉镇,歼焉。

复进向猗氏,行十余里,瓖所置监军道卫登方以数千人依山拒我师,其将张万全又以四千人助战。

光瑞等击斩万全,乃还攻,获登方,斩其将王国贤等三十余人、级三千有奇。

又令章京杜敏等攻解州,破其渠边王张五、党自成等。

荣河、猗氏、解州皆下。

杜敏等歼余寇。

根特等又破所置都督郭中杰於侯马驿。

九月,光瑞等进克运城,斩允、昭宣。

瓖之徒内犯者皆尽诛。

十一月,勇、宁克肃州,诛国栋、伦泰及其党黑承印等,斩五千余级。

河西平。

七年三月,论功,加兵部尚书,进世职一等阿达哈哈番。

十二月,乔芳遣任珍击斩兴安寇何可亮。

是年,遣赵光瑞等讨北山寇刘宏才,战保安,擒其军师苗惠民;战合水,擒斩宏才。

八年,遣游击陈明顺等击败雒南寇何柴山,游击仰九明诇紫阳山寇孙守全;复令光瑞等会兴安镇兵击斩守全及其徒翘兴宁、赵定国、谢天奇等,犁其寨。

乔芳督陕西十年,破灭群盗,降其胁从,前后十七万六千有奇。

奖拔诸将,不限资格,如张勇、马宁、赵光瑞、陈德、狄应魁、刘友元辈,皆自偏裨至专阃。

诸寇既殄,疏言:"陕西寇剧,多荒田,请蠲其赋。 分兵徠民,行屯田法。"

乃遣诸将白士麟等分屯延庆、平固诸地,岁得粟四万二千石有奇,以佐军糈。

恩诏累进三等阿思哈尼哈番,加太子太保。

十年二月,命兼督四川兵马钱粮,疏言:"陕西七镇及督抚各标为兵九万八千有奇,合满洲四旗及平西王吴三桂、固山额真李国翰两军,岁饷三百六十万而弱,而陕西赋入一百八十六万,不足者殆半,后将难继。 甘肃处边远兴安界,三省兵当循旧额。 延绥、宁夏、固原、临巩四镇镇留三千人,庆阳协五百人,余五千五百人可省也。 汉羌既驻三桂、国翰两军,宜裁总兵官。 兴镇置副,留千人,阳平关、黑水峪、汉阴县各五百人,余二千五百人可省也。 提督驻省会,留二千人,余二千人亦可省也。 各道标兵悉令屯田,延镇、定边、神木三道无屯田,止用守兵,计所省又二千余人。 都省兵一万二千人,省饷岁三十一万。 今四川未定,当令右路总兵官马宁率精兵三千驻保宁,以步兵五千分驻保宁迤北广元、昭化间,以屯田为持久。 三桂驻汉中,相为犄角,规取四川。"

既,复疏言:"师进取四川,宜随在留兵驻防,以树干城,谋生聚。 师行,当人给马三、伴丁一,携甲仗,以利攸往。"

上褒其谋当。

十月,西宁回谋为乱,遣狄应魁捕治,得其渠祁敖、牙固子等以归。

乔芳屡乞退,至是以疾告,加少保,召还京师。

十二月,命未至而乔芳卒,谥忠毅。

太宗拔用诸降将,从入关,出领方面,乔芳绩最显,张存仁亚焉。

圣祖尝诫汉军诸官吏,因曰:"祖宗定鼎初,委任汉军诸官吏,与满洲一体。 其间颇有宣猷效力如乔芳、存仁辈,朝廷亦得其用"云。

张文衡,辽东开平卫人。

明诸生。

天聪八年闰八月,太宗自将伐明,入宣府。

文衡自大同诣军前求见,言在明为代王参谋。

明诸臣方尚贪酷,虐民罔上,必有圣主应天而兴,故徒步上谒。

旋疏言:"大同城小而坚,师攻当先关而后城,攻关宜穴地。 宣府城大破碎,宜决洋河灌之。"

九年正月,复疏策进取,言:"明文武将吏皆以赂得,无谋无勇;又以贪故,饷减器窳,兵不用命。 所以能拒我者,不过畏杀、畏掠、畏父母妻子离散,乃倚火器以死御我。 今宣、大新被兵,山、陕、川、湖陷於流贼。 贼半天下,兵亦半天下。 惟东南无事,又困於新饷。 上不及此时进兵,明不恒弱,我不恒强,节短势险,人有鼎立之志。 岂非自失其机,反贻异日忧乎?原上毋负天生上之心也。"

疏入,上曰:"待朕思之。"

二月,遣贝勒多尔衮帅师收察哈尔。

文衡又言:"宜率蒙古入偏岢,略太原,假中国物力以富蒙古;且张军威,并可近招流贼,并力并进。"

上授文衡秘书院副理事官,赐田宅、银币,以大臣雅希禅女妻焉。

隶镶黄旗汉军。

顺治元年,出为山东青州知府。

初上官,总兵官柯永盛以戍青州之兵徇高密,而侍郎王鰲永以招抚至,主饷。

赵应元者,从李自成为旗鼓,覸青州兵寡,阳就鰲永降,请置孥於城。

既入,遂执杀鰲永。

文衡见应元,为好语,具疏请留镇。

应元喜,攫库金,群酗。

会梅勒额真和讬、李率泰率禁旅略登、莱,道青州,营城西北。

文衡惎应元出谒和讬等,慰劳遣还,密令兵从入,夜起戮应元及其党数十人。

青州平。

二年,移淮安府知府。

豫亲王多铎下扬州,道淮安。

文衡请禁将吏毋扰市,糗粮刍秣应期立办。

三迁,巡抚甘肃。

五年二月上官,逾月而遘米喇印之乱。

变未作,喇印诡言要文衡造其家集议。

文衡行未至,贼环射杀之。

总兵刘良臣,副将毛镔、潘云腾,游击黄得成、金印,都司王之俊,守备胡大年、李廷试、李承泽、陈九功皆死。

参将翟大有与战,没於阵。

贼挟西宁道副使林维造至北关,扌益杀之。

越日,陷凉州,戕西宁道参议张鹏翼。

贼四出侵掠,破巩昌,戕临巩兵备道李絮飞;破岷州,戕知州杜懋哲、王札;破兰州,戕同知赵冲学,知州赵翀,训导白旗、国学锦;破临洮,戕同知徐养奇;破渭源,戕知县李淐;战通渭,围子山,知县周盛时被创死。

事平,皆赠恤如例。

张存仁,辽阳人。

明宁远副将,与总兵祖大寿同守大凌河。

天聪五年,太宗自将攻大凌河,从大寿出降,仍授副将。

六年正月,存仁与副将张洪谟、参将高光辉、游击方献可合疏请乘时进取,参将姜新别疏请令副将祖可法、刘天禄先取松、杏二城,则锦州自下。

七年五月,新复请进兵,洪谟等及新皆大凌河降将也。

崇德元年五月,始设都察院,班六部上。

以存仁为承政,并授世职一等梅勒章京。

越数日,存仁上言:"臣自归国,默察诸臣贤否,政事得失,但不敢出位妄论列。 今上创立此官,而以命臣。 臣而正直,后之人正直必有过於臣者;臣而邪佞,后之人邪佞亦必有甚於臣者。 所虑臣本心而行事,人不敢弹劾而臣弹劾之,人不敢更张而臣更张之,举国必共攻臣,使臣上无以报主恩,下无以伸己志,获戾滋甚。 臣虽愚,岂不知随众然诺,其事甚易;发奸擿伏,其事甚难。 诚见不如此,不足以尽职。 敢於受任之始,沥诚以请:如臣苟且塞责,畏首畏尾,请以负君之罪杀臣;如臣假公行私,瞻顾情面,请以欺君之罪杀臣;如臣贪财受贿,私家利己,请以贪婪之罪杀臣。 苟臣无此三罪,而奸邪诬陷,亦原上申干断,以儆谗嫉。"

上曰:"此或知有其人而为是言。 朕素不听谗,惟亲见者始信之。 且朕志定於上,而诸臣蒙泽於下,纵有奸邪,孰能售其术哉?"越数日,以阿什达尔汉为都察院满承政,尼堪为蒙古承政,并增置祖可法为汉承政。

上御清宁宫,阿什达尔汉等前奏事,上因谕曰:"朕有过,亲王以下坏法乱纪,民左道惑众,皆当不时以闻。 若举细而遗大,非忠直也。"

可法对曰:"臣等惟上是惧,他复何忌?有闻必以奏。"

存仁曰:"可法言非是。 臣诚忠直为国,上前且犯颜直谏,况他人乎?"上曰:"然。 人果正直,天地鬼神不能摇动,人主焉得而夺之?"是岁,都察院劾刑部承政郎球贪汙,论罪;劾工部夺民居授降人,复别造宅偿民,劳民非制。

上以诸臣多未更事,事事加罪,反令惶惑,但诫毋更违令。

三年正月,可法、存仁疏言:"礼部行考试,令奴仆不得与。 上前岁试士,奴仆有中式者,别以人畀其主。 今忽更此制,臣等窃谓奴仆宜令与试,但限以十人为额。 苟十人皆才,何惜以十人易之?"上曰:"昔取辽东,良民多为奴仆。 朕令诸王下至民家,皆察而出之,复为良民。 又许应试,少通文艺,拔为儒生。 今满洲家奴仆,非先时滥占者比。 或有一二诸生,非攻城破敌血战而得,即以战死被赉。 昨岁克皮岛,满洲官兵争效命,汉官兵坐视不救。 此行所得之人,苟无故夺之,彼死战之劳,捐躯之义,何忍弃也?若别以人相易,易者无罪,强令为奴,独非人乎?尔等但爱汉人,不知惜满洲有功将士及见易而为奴者也。"

可法、存仁引罪谢。

既,复论户部承政韩大勋盗帑,大勋坐夺职。

四月,疏请敕户部立四柱年册,再疏请诛大勋,又劾吏部、刑部复用赃吏违旨坏法,皆与可法合疏上,上皆嘉纳之。

七月,更定官制,可法、存仁皆改都察院右参政。

汉军旗制定,隶镶蓝旗。

大寿既降,复入锦州为明守,攻数年不克。

五年正月,存仁疏请屯兵广宁,扼宁远、锦州门户。

四月,又疏言:"臣睹今日情势,锦州所必争。 但略地得利易,围城见功难。 原上振军心,与之坚持。 截彼诇察,禁我逃亡。 远不过一岁,近不过一月,当有机可乘。 兵法全城为上,盖贵得人得地,不贵得空城也。 我师压境,彼必弃锦州,保宁远;再急,彼必弃宁远,保山海关。 大寿跋扈畏罪,岂肯轻去其窟?事缓则计持久,事急则虑身家。 大寿背恩失信,人皆以为无颜再降。 臣深知其心无定,惟便是图,急则悉置不顾。 况彼所恃者蒙古耳,今蒙古多慕化而来,彼必疑而防之。 防之严则思离,离则思变。 伏原以屯耕为本务,率精锐薄城,显檄蒙古,纵俘宣谕,未有不相率出降者。 此攻心之策,得人得地之术也。"

十二月,复言:"兵事有时、有形、有势,三者变化无定,而用之在人。 松山、杏山、塔山三城,乃锦州之羽翼,宁远之咽喉。 塔山城倚西山之麓,自其巅发砲俯击,城易破也。 既得此城,羽翼折,咽喉塞矣。 兵法困坚城者,必留其隙。 锦州虽不甚坚,当留山海关以为之隙。 锦州辽兵少,西兵多,一人负箭入,群惊而思遁。 能善用巧,山海关可下。"

疏末并言乌真超哈每遇番上,辄令奴仆代,上为申禁。

六年,师屡破明兵松山、杏山间,存仁复疏请相机度势,以时进兵。

七年,既克锦州,存仁请招吴三桂降。

上颁御札抚谕,并命存仁遗以私书,略言:"明运将终,重臣大帅就俘归命。 将军祖氏甥,虽欲逃罪,无以自明。 大厦将倾,一木不能支。 纵苟延岁月,智竭力穷,终蹈舅氏故辙。 何若未困先降,勋名俱重?"六月,乌真超哈四旗始分置八固山,授存仁镶蓝旗梅勒额真。

八年,从郑亲王济尔哈朗取前屯卫、中后所,加半个前程。

顺治元年,从入关,与固山额真叶臣率师徇山西,下府六、州二十四、县一百三十一,遂克太原。

又从豫亲王多铎略河南,下江南,督所部以砲战,屡有克捷。

二年六月,从贝勒博洛定浙江,以存仁领浙江总督。

兵后民流亡,存仁集士绅使抚谕,民复其所。

七月,疏言:"近有薙发之令,民或假此号召为逆。 若反形既著,重劳大兵,莫若速遣提学,开科取士,下令免积逋,减额赋,使读书者希仕进,力田者逭追呼,则莫肯相从为逆矣。"

得旨,谓"诚安民急务也",令新定诸行省皆准恩诏施行。

十一月,授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浙江、福建。

时明鲁王以海保绍兴,号"监国",其将方国安镇严州。

故明福王由崧倚大学士马士英,用以亡国,士英走依国安。

是岁九月,国安自富阳渡钱塘江窥杭州,存仁遣副将张杰、王定国率师御之,斩四千余级。

国安退保富阳。

又令定国出屯余杭,遇国安兵,与战,自关头至小岭,逐北二十里,斩国安子士衍。

十月,士英复以兵至,去杭州十里为垒五。

平南大将军贝勒勒克德浑帅师赴之,未至,士英引去,存仁与总兵官田雄追击之,斩五百余级。

十一月,士英、国安复以兵至,存仁与梅勒额真季什哈及雄等帅师击之,敌溺江死者无算。

十二月,士英、国安屯赭山,掠硃桥、范村诸处。

存仁与梅勒额真硃玛喇及雄、杰等分兵与战,国安所将水师数万人歼焉,余众俘馘殆尽。

三年二月,有姚志卓者,为乱於昌化,与国安相应。

存仁遣杰等击走志卓,复昌化。

五月,叙功,进三等昂邦章京。

六月,遣副将张国勋等破敌太湖,获士英等,戮之。

十一月,存仁请设水师五千,备钱塘江御海寇。

四年五月,遣副将满进忠等收福州镇东卫,破海寇周鹤芝;遣副将李绣援浦城,逐鹤芝党岑本高。

十二月,遣副将马成龙等破敌处州,克景宁、云和、龙泉三县。

五年正月,明宜春王议衍率众自江西入福建,保汀州山寨,总兵官于永绂击破之。

二月,分兵克连城、顺昌、将乐三县,获明侍郎赵士冕、总兵黄锺灵等。

存仁自至浙江,屡以疾乞休,至是始得请,受代以去。

六年八月,起授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督直隶、山东、河南三行省,巡抚保定诸府,提督紫金诸关,兼领海防。

盗发榆园,为大名诸县害。

存仁闻归德侯方域才,贻书咨治盗策,方域具以对。

存仁用其计,盗悉平。

七年,上令疆吏考校诸守令,以文艺最高下。

存仁出按诸府县,廉能吏有一二语通晓,即注上考;非然者,文虽工亦乙之。

监司请其故,存仁曰:"我武臣也,上命我校文,我第考实,文有伪,实难欺也。 况诸守令多从龙之士,未尝教之,遽以文艺校短长,不寒廉能吏心乎?"屡遇恩诏,进一等精奇尼哈番兼拖沙喇哈番。

九年,卒,赠太子太保,谥忠勤,祀直隶、山东、河南、浙江、福建五行省名宦。

干隆初,定封三等子。

存仁弟子瑞午,康熙间为福建邵武府知府。

耿精忠叛,徇诸郡邑,瑞午不为下,死之。

子飏、瑛、珍、珖、玳、瑜,子妇王、李皆从死。

事定,赠瑞午太仆寺卿。

存仁孙璲,康熙间以佐领从军,郑成功将刘国轩攻海澄,战死,赠拖沙喇哈番。

论曰:国初诸大政,皆定自太祖、太宗朝。

世谓承畴实成之,诬矣。

承畴再出经略,江南、湖广以逮滇、黔,皆所勘定;桂王既入缅甸,不欲穷追,以是罢兵柄。

孟乔芳抚绥陇右,在当日疆臣中树绩最烈。

张存仁通达公方,洞达政本。

二人皆明将。

明世武臣,未有改文秩任节钺者,而二人建树顾如此。

资格固不足以限人欤,抑所遭之时异也?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