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史通俗演义 第三十五回 先太子真赝难分 权尚书锋芒太露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樵史通俗演义
《樵史通俗演义》 第三十五回 先太子真赝难分 权尚书锋芒太露 江左樵子

仲冬时节雨初收,新日罩重楼。

闲中翻驳金陵事,情悄悄、双锁眉头。

南鸟孤飞尽处,长江重里悠悠。

山河非故使人愁,往迹为谁留。

奸雄事业都成梦,又何曾、茅土公侯。

明晢拂衣归去,绿波一叶扁舟。

右调《风入松》

凭人捉线自徘徊,愍悼桓灵尽可哀。

只死潜龙果非谬,便愁翼虎复成灰。

引类证非真主至,露章说是假王来。

椇真假假原难定,据实披寻莫浪猜。

话说国事如此,就有那许多奇事生出来了。

那妖僧大悲冒称定王争立一事,弘光命刑部拷讯,系是诈伪。

复批九卿科道都在都城隍庙会审,一毫影响也没有,口里牵连吴郡两乡宦,越越露出诈冒的破绽来。

合词上本,登时斩首西市,这桩事体纔完。

又闻得有太子遁居浙江地方,弘光甚以为骇。

阮大铖知道了,献策与马士英,须天子密遣内官召来南京,好作商议;又须批在礼部,先将先帝太子并永、定二王俱赐谥,以绝众望。

弘光忻然允行。

正在行事,有旧太监高起潜侄序班高梦箕,密奏太子在浙。

弘光遂差东宫旧内官李继周,春御礼召来。

李继周领了旨意,前至杭州遍访,听说已往金华府垿。

连夜赶到金华,寻见了那太子在一观音寺里。

李继周细认了一番,却有六七分相像,只得跪下,口称"奴婢叩小爷头"。

那太道:"我认得你,只是忘记你姓名了。"

李继周道:"奴婢唤做李继周。 奉新皇爷旨,迎接小爷进京。"

那太子道:"迎接我进京,让皇帝与我做不让皇帝与我做?"李继周道:"这事奴婢不知。"

遂把出御札送上。

此时哄动了金华府,大小官员都来朝见,送供给,送嗄程。

忙乱了两日,不敢停留,拨大船送到杭州。

巡抚张秉贞一般也来朝见,同文武大小官员,支应那太子过去。

李继周星夜往南京进发,到石城门住下。

进城先禀了马士英,随即奏闻弘光。

弘光差两个北京内官迎他入城,权住与善寺。

张、王两内官一见了那太子,便抱足恸哭,连那太子也知何故,又叫唤不出姓名。

弘光听见说了,不觉大怒道:"真假未辨,何得便做出这模样来!就是真了,让位不让位还凭我主意。 这厮好大胆!"遂赐张、王两官和李继周死。

正是:

伤情不觉垂双泪,触忌同时赴冥途。

且说那太子在与善寺里,文武官投职名帖的络绎不绝。

最后有督营卢太监至,端相了一番,真假难辨。

那太子叱斥道:"你为何不叩头!"卢太监只得跪下,道:"奴婢叩头。"

那太子道:"你隔不多几时,却这等胖了,可见在南京受用。"

那太监又叩头道:"小爷保重。"

遂出了寺门,向众人道:"咱不曾伏侍东宫,如何这般说?看来有些相像,是真是假认不真。"

分付本营的兵道:"你们好好看守。 真太子不消说该护卫了;若是假的,定不是小小神棍,也要防他逃去。"

正说着,忽奉旨文武官不许私谒。

自此迟些来见的,都不得见而去。

黄昏时候,又奉旨移那太子入宫。

过了两日,是三月初三,阮大铖在江北有密书与马士英,士英密奏了弘光,把那太子及从行的高成穆等,俱下中城兵马司狱里。

至一更后,把轿子抬那太子到中城狱来,时已大醉,狱里设一大圈椅,那太子坐在椅上,便呼呼睡去。

到了天明,中城副兵马侍立在傍,那太子开眼见了,问道:"这是何处?你是何人?"副兵马道:"这是中城兵司,小官是中城兵马。"

那太子道:"你自去,我还要睡睡儿。"

又闭眼睡。

睡不多时,开眼见副马还在,问道:"你何故不去?"副兵马道:"是走道儿的。"

那太子道:"既是走道儿,为何都这般蓝缕?我知道了。"

副兵马找铜钱一串放在桌下道:"恐爷要用。"

那太子道:"我不要用,你拿了去。"

副兵马道:"怕要买小东西,留在这里不妨。"

副兵马纔走去,四个校尉走来,叩头道:"校尉们伏事爷的。"

那太子道:"你们把钱去买香烛来,剩了的,你四人拿去分了。"

校尉买香独至,那太子问了南北向,便叫点了香烛,拜倒在地,大叫太祖高皇帝、皇考皇帝,放声大哭了一场,纔立起身来,尚哭个不止。

人人为他掉泪。

正是:

不知真赝堪凭吊,铁石肝肠亦惨然。

且说通政杨维垣已转升了左都御史,南市那些轻薄的秀才就造一谣言道:"马、阮、张,杨,国势速亡。"

本是满京人不服的了。

维垣见有那太子一节,不管真假,忽扬言道:"驸马王昺侄子王之明,状貌与先太子无二。"

兵科给事中戴英就把这话做了证据,上一本道:"奸人王之明假冒太子,须敕多官会审。"

初六日,会审那太子,在于大明门外,众官先后都到。

那太子东向踞坐,一官取禁城图放在他面前,问道:"这可是北京宫殿?"那太子指承华宫说:"这是我住的所在。"

又指坤宁宫说:"这是我娘娘住的所在。"

一官问:"公主今在何处?"那太子道:"不知,想是死了。"

一官问:"公主同宫女早叩周国舅门?"那太子道:"同宫女叩国舅门就是我。"

刘中允问道:"我是东宫讲官,认得我么?"那太子看了一看,只不言语。

问他讲书在何处,说在文华殿。

问他仿书,说是诗句。

问写几句,说不拘。

刘中允又问别事。

那太子笑道:"你道是假的,就做假罢了。 我原不曾向皇伯夺做皇帝。"

众官商议,依旧把轿子送入中城狱,具疏将口词录奏。

给事中戴蕃俊上一本,道:"王之明假冒太子,质以先帝曾携之中左门,亲鞠吴昌时于廷,东宫立何地,而不能答一语。 问以嘉定伯姓名,而亦茫然不知。 其伪无疑。 然稚年何能辨此,必有大奸人挟为奇货,务在根究。 宜敕法司严究。"

初七日,有内官把密疏进上道:"东宫足骭于常形,每骭则双,莫之能诬。"

弘光命卢太监拿至阁老马士英寓房,问是如何。

士英具一本道:"臣病在寓,皇上令监臣以密示臣。 臣细阅之,其言虽似,而疑处甚多。 既为东宫幸脱虎口,不即到宫说明,而走绍兴,可疑一也。 东宫厚质凝重,此人机辨百出,二可疑也。 公主现养周奎家,而云已死,三可疑也。 左懋第在北,北中亦有假太子事,懋第密书贻蔡奕琛,今奕琛抄誊进览,是太子不死于寇,即死于北矣。 原日讲官方拱干在苏州,容密谕来京辨之。 如其假冒,当付法司,与臣民共见而弃之;如真东宫,则祈取入深宫,留养别院,不可分封于外,以启奸人之心。"

弘光看了士英本,把穆虎、高成同王之明会同九卿科道,什门会审。

适值方拱干从苏州来,为从逆一案未明白,与马士英密疏巧凑。

初八日,各官会审那太子,毕集午门。

各役喝那太子跪,那太子仍前面西踞坐。

众簇拥方拱干上前,问,:"这是何人?"那太子道:"方先生。"

拱干退入人后,不复辨其真假。

张孙振道:"汝是王之明?"那太子道:"我南来从不曾自认做东宫,你们不认罢了,何必坐名改姓。 况且李继周拿皇伯谕帖来召我,不是我自来的。"

刑部尚书高倬、兵部给事中戴英一齐道:"既认是王之明了,何须再问,也不须动刑,回奏圣上便了。"

把那太子依旧监在刑部牢里。

有不识姓名人题诗在皇城壁上,道:

百神护跸贼中来,会见前星闭复开。

海上扶苏原未死,狱中病己又奚猜。

安危定自艾宗社,忠义何曾到鼎台。

烈烈大行何处遇,普天空向棘圜哀!

众官具狱词奏上,竟供称高阳人王之明,系王鼎孙,家破南奔,遇高梦箕家人穆虎教以诈冒东宫,非出己意。

其时马士英既病在寓,大学士王铎等面奏此事。

弘光亦泪道:"朕未有子,东宫果真,即东宫了。"

次日高梦箕也不知真假了,上本说奸谋已露。

御史陈以瑞又上奸宄阴谋一本。

弘光批道:"王之明子生拥养,勿骤加刑。 俟正告天下,愚夫愚妇皆已明白,然后申法。"

又次日,都察院掌院李沾粘示通衢:王之明假冒太子。

也有信的,也有不信的。

正是:

留将疑案传千古,烛斧何能辨假真。

且说江上奸人出没,乱兵纵横,以致商旅梗塞。

大铖借此为由,不管好人歹人,都作奸人拿了,动不动酷刑毒打,江北一带鸡犬不宁。

大大铖与东林为仇,恨那文震孟系讲学一派的人,故辅温体仁又是震孟的紧对手,遂唆吏部尚书张捷特上一本,道:"故辅温体仁,清执忠谨,当复文忠之谥,顾锡畴以私憾议削。 孟直改谥,不当与体仁列。"

一时朝臣都把舌吐,道:"皇帝偏安一隅,若贤奸乖舛一旦至此,何以建邦立治?"马士英晓得公道不服,只得票本上略示调停。

弘光批道:"温体仁准复谥。 文震孟免议。"

都院有左佥都御史郭维经,见时事纷纭,不愿做官,况与阮大铖不睦,连连本告病。

弘光批准回籍调理。

带了家眷行李行至长江僻处,忽然下什时侯,明明青天,不风不雨,寇船三只一齐拥上,抢劫一空,杀死十余人。

郭维经推入江里,不知存亡。

远近的人都说是院营家丁,或道是兵丁作恶,或道是阮大铖差遣,从此阮小乙、阮小五、阮小七再来作贼的话,传遍了江南北。

正是:

才人失计从党,赢得千秋有贼名。

当时庐州巡抚张亮飞报:"闯贼兵马分三股南来,声势甚急。 臣,文臣也,独臣难支。 乞赐罢黜,别选才能堪任者,早为之备。"

弘光不允。

阮大铖托言面奏军情,入朝数日。

亏得李自成部将刘体仁已领湖广去了,阮大铖扬扬得意。

愚智纷纷惜领腰,贤奸逐队手相招。

可怜江上屯兵者,空自月明吹洞箫。

未知后来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