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夫论笺校正 劝将〔一〕第二十一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潜夫论笺校正
《潜夫论笺校正》 劝将〔一〕第二十一 王符

太古之民,淳厚敦朴,上圣抚之,恬澹无为〔二〕,体道履德,简刑薄威,不杀不诛,而民自化,此德之上也。

德稍弊薄〔三〕,邪心孳生,次圣继之,观民设教〔四〕,作〔五〕为诛赏,以威劝之,既作五兵,又为之宪,以正厉之〔六〕。

诗云:"修尔舆马,弓矢戈兵,用戒作则,用逖蛮方〔七〕。"

故曰:兵之设也久矣〔八〕。

涉历五代,以迄于今〔九〕,国未尝不以德昌而以兵强也〔一0〕。

〔一〕○铎按:西羌之乱,与后汉相终始,而其横涌旁决,莫剧于安、顺之时。

所以然者,士无死敌之勇,将无合变之奇,故虽乌合兽聚,猝发而不能制。

节信有激而言,非徒议兵已也。

此以下三篇皆论边事,当参合观之。

〔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之能。"

按说文恬、憺并训"安","澹"则"憺"之假借,亦作"淡",庄子胠箧篇云:"恬淡无为。"

〔三〕○铎按:"德"疑当作"后",涉上"德"字而误。

班禄篇云:"太古之时,烝黎初载,未有上下,而自顺序,天未事焉,君未设焉。 后稍矫虔,或相陵虐,侵渔不止。"

此节文势正与彼同。

〔四〕易观象词。

○铎按:已见浮侈、述赦篇。

〔五〕"作"旧作"坐"。

古"●"字与"坐"相近。

○铎按:此俗音讹。

〔六〕商子更法篇云:"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 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

〔七〕抑。

今诗"舆"作"车","戈"作"戎","作则"作"戎作","逖"作"X"。

按说文云:"X,古文逖。"

○铎按:此所引乃鲁诗,故文义并与毛诗不同,说见陈乔枞鲁诗遗说考十七。

〔八〕襄廿七年左传。

〔九〕"迄"治要作"迨"。

〔一0〕史记自序序律书云:"非兵不强,非德不昌。"

今兵巧之械〔一〕,盈乎府库〔二〕,孙、吴之言,聒乎将耳,〔三〕然诸将用之,进战则兵败,退守则城亡〔四〕。

是何也哉?曰:彼此之情,不闻乎主上,胜负之数,不明乎将心〔五〕,士卒进无利而自退无畏〔六〕,此所以然也。

〔一〕史记律书云:"其于兵械尤所重",正义云:"内成曰器,外成曰械。 械谓弓、矢、殳、矛、戈、戟。"

汉书艺文志论兵书云:"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者也。"

〔二〕礼记乐记云:"车甲衅而藏之府库。"

曲礼云:"在府言府,在库言库。"

郑注:"库,谓车马兵甲之处也。"

月令云:"审五库之量。"

御览一百九十一引蔡邕月令章句云:"五库者,一曰车库,二曰兵库。"

淮南子时则训云:"七月官库。"

高诱注:"库,兵府也。"

说文云:"库,兵车藏也。"

〔三〕韩非子五蠹篇云:"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

汉书艺文志兵家:"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吴起四十八篇。"

说文云:"聒,讙语也。"

一切经音义廿引苍颉篇云:"扰乱耳孔也。"

〔四〕韩非子五蠹篇云:"出兵则军败,退守则城拔。"

〔五〕孙子谋攻篇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始计篇云:"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商子战法篇云:"兵起而程敌,政不若者勿与战,食不若者勿与久,敌众勿为客,敌尽不如,击之勿疑。 故曰:兵大律在谨,论敌察众,则胜负可先知也。"

六韬兵征篇:‘太公曰:"胜负之征,精神先见,明将察之。"

〔六〕治要无"自"字。

按晋语梁由靡论庆郑云:"不闻命而擅进退,犯政也。"

又云:"战而自退,后不可用。"

此"自退"之证。

或云:"自"即"而"之驳文,赞学篇亦以"而"为"自"。

○铎按:退而无畏,则为擅退甚明,"自"字赘,故魏征删之。

夫服重上阪〔一〕,出驰千里〔二〕,马之祸也。

然节马〔三〕乐之者,以王良足为尽力也〔四〕。

先登陷阵,赴死严敌,民之祸也。

然节士乐之者,以明君可为效死也〔五〕。

凡人所以肯赴死亡而不辞者〔六〕,非为趋利,则因以避害也〔七〕。

无贤鄙愚智皆然,顾其所利害有异尔。

不利显名,则利厚赏也〔八〕;不避耻辱〔九〕,则避祸乱也。

非此〔一0〕四者,虽圣王不能以要其臣,慈父不能以必其子〔一一〕。

明主深知之,故崇利显害以与下市〔一二〕,使亲疏贵贱贤鄙愚智,皆必顺我令乃得其欲〔一三〕,是以一旦军鼓雷震,旌旗并发〔一四〕,士皆奋激,竞于死敌者,岂其情厌久生,而乐害死哉〔一五〕?乃义士且以徼其名〔一六〕,贪夫且以求其赏尔。

〔一七〕

〔一〕"阪"治要作" ",误。

楚策:‘汗明曰:"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汉书晁错传云:"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

〔二〕庄子秋水篇云:"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

"出驰"治要作"步骤"。

按荀子哀公篇云:"步骤驰骋。"

〔三〕"节马"治要作"骐骥"。

王先生云:‘"节马"当是"良马",涉下"节士"而误。

’〔四〕"以王良"治要作"以御者良"。

按"王良"疑当作"良工"。

吕氏春秋知士篇云:"今有千里之马于此,非得良工,犹若弗取。 良工之与马也相得,则然后成。 譬之若枹之与鼓。 夫士亦有千里,高节死义,此士之千里也。 能使士行千里者,其惟贤者也。"

○铎按:王良识马,故马乐为尽力,犹明君爱士,故士乐为效死。

此义出楚策。

论衡状留篇本之云:"骥曾以引盐车矣,垂头汗落,行不能进。 伯乐顾之,王良御之,空身轻驰,故有千里之名。"

此言王良,犹楚策言伯乐,而论衡二人并举也。

治要"御者良",衍"者"字,淮南子览冥训高注:"王良,晋大夫邮无恤子良也,所谓御良也。"

是王良亦称御良之证。

新语术事亦云:"马为御者良。"

〔五〕史记货殖传云:"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

韩诗外传十:‘卞庄子曰:"节士不以辱生。"

’楚策:‘张仪曰:"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

’〔六〕"者"字旧脱,据治要补。

〔七〕管子明法解云:"人臣之行理奉命者,非以爱主也,且以就利而避害也。"

〔八〕"赏"当作"实"。

史记鲁仲连传云:"此两计者,显名厚实也。"

下文亦云"荣名厚实"。

〔九〕"耻"旧作"圣",据程本改。

〔一0〕"此"字旧脱,据治要补。

〔一一〕管子形势解云:"民之所以守战至死而不衰者,上之所以加施于民者厚也。 故上施厚,则民之报上亦厚;上施薄,则民之报上亦薄。 故薄施而厚责,君不能得之于臣,父不能得之于子。"

〔一二〕韩非子难一云:"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 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

说苑复恩篇云:"君臣相与,以市道接。 君悬禄以待之,臣竭力以报之。 逮臣有不测之功,则主加之以重赏。 如主有超异之恩,则臣必死以复之。"

〔一三〕商子赏刑篇云:"所谓壹赏者,利禄官爵,抟出于兵,无有异施也。 夫故知愚贵贱勇怯贤不肖,皆知尽其胸臆之知,竭其股肱之力,出死而为上用也。 〔一四〕说苑指武篇:‘子路曰:“钟鼓之音,上闻于天,旌旗翩翻,下蟠于地,由且举兵而击之。"

’吕氏春秋期贤篇云:"野人之用兵也,鼓声则似雷。"

〔一五〕史记司马相如传喻巴蜀檄云:"人怀怒心,如报私雠,彼岂乐死恶生,非编列之民,而与巴蜀异主哉?""害"治要作"空"。

按作"空"是也。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羔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

’汉书高帝纪:"项伯夜驰见张良,具告其实,欲与俱去,毋特俱死。"

苏林曰:"特,但也。"

颜师古曰:"但,空也。 空死而无成名。"

〔一六〕"徼"旧作"激",据治要改。

"徼"与下"求"字同义。

说苑谈丛篇云:"人激于名,不毁为声。"

"激"言"于",不言"其"。

汉书扬雄传云:"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

颜师古注:‘徼,要也。

字或作"激",激,发也。

’按"激"亦字误,颜说非也。

〔一七〕淮南子兵略训云:"夫人之所乐者,生也,而所憎者,死也。 然而高城深池,矢石若雨,平原广泽,白刃交接,而卒争先合者,彼非轻死而乐伤也,谓其赏信而罚明也。"

今吏从军败没死公事者,以十万数,上不闻吊唁嗟叹之荣名,下又无禄赏之厚实〔一〕,节士无所劝慕,庸夫无所贪利〔二〕。

此其所以人怀沮解〔三〕,不肯复死者〔四〕也。

〔一〕商子壹言篇云:"民之从事死制也,以上之设荣名,置赏罚之明也。"

管子权修篇云:"将用民力者,则禄赏不可不重也。"

〔二〕韩非子六反篇云:"厚赏者,非独赏功也,又劝一国。 受赏者甘利,未赏者慕业,是报一人之功,而劝境内之众也。 欲治者何疑于厚赏?"〔三〕"解"旧作"懈",据治要改。

盐铁论击之篇云:"西域迫近胡寇,沮心内解,必为巨患。"

汉书赵充国传云:"欲沮解之",颜师古注:"沮,坏也。 欲坏其计,令解散之。"

○铎按:"沮解"即"沮懈",倒之则为"懈沮",后汉书庞参传永初元年上书曰:"蓄精锐,乘懈沮。"

是其例。

治要作"阻解",二字皆借。

〔四〕"者"字据治要补。

○铎按:"复"疑"赴",上文"赴死严敌",又"肯赴死亡",皆其比也。

军起以来,暴师五年〔一〕,典兵之吏,将以〔二〕千数,大小之战,岁十百合〔三〕,而希有功。

历察其败,无他故焉,皆将不明于〔四〕变势,而士不劝于死敌也〔五〕。

其士之不能死也〔六〕,乃其将不能效也,言赏则不与,言罚则不行〔七〕,士进有独死之祸,退蒙众生之福。

此其〔八〕所以临阵亡战〔九〕,而竞思奔北者也〔一0〕。

〔一〕史记蒙恬传云:"暴师于外十余年。"

〔二〕"以"旧作"下",据治要改。

〔三〕汉书高帝纪云:"旦日合战。"

萧何传云:"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

〔四〕"于"字据治要补。

〔五〕孙子地形篇云:"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

六韬奇兵篇云:"将不明,则三军大倾。"

管子法法篇云:"民不劝勉,不行制,不死节,则战不胜而守不固。"

兵法篇云:"赏罚明,则勇士劝也。"

〔六〕○铎按:"也"犹"者",训见经传释词卷四。

或曰:"其"犹"岂","也"同"邪"。

〔七〕"效"当作"故"。

韩非子初见秦篇云:"白刃在前,斧锧在后,而却走不能死也,非其士民不能死也,上不能故也,言赏则不与,言罚则不行,赏罚不信,故士民不死也。"

又难二云:‘赵简子围卫之郛郭,鼓之而士不起。

简子投枹曰:"乌乎!吾之士数弊也。"

行人烛过免胄而对曰:"臣闻之,亦有君之不能耳,士无弊者。"

〔八〕"其"字据治要补。

〔九〕○铎按:"亡"与"忘"同,治要正作"忘"。

〔一0〕邓析子无厚篇云:"御军阵而奔北。"

孙子曰:"将者,智也,仁也,敬也,信也,勇也,严也〔一〕。"

是故智以折敌〔二〕,仁以附众〔三〕,敬以招贤,信以必赏,勇以益气,严以一令。

故折敌则能合变,众附爱则思力战,贤智集则英谋得〔四〕,赏罚必则士尽力,勇气益则兵势自倍,威令一则惟将所使。

必有此六者,乃可折冲擒敌〔五〕,辅主安民。

〔一〕孙子始计篇云:"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魏武帝注:"将宜五德备。"

此益以"敬",盖所见本异。

〔二〕"折"疑"料"之误。

史记白起传论云:"料敌合变"。

○铎按:作"料"是也。

孙子何延锡注:"非智不可以料敌应机。"

盖本此。

〔三〕史记司马穰苴传云:"文能附众,武能威敌。"

〔四〕"英"程本作"阴"。

按"英"疑"策"之误。

诗兔罝郑笺云:"此兔罝之人,于行攻伐,可用为策谋之臣,使之虑无,亦言贤也。"

○铎按:"阴谋"见史记陈丞相世家,"英"字盖俗音讹。

〔五〕大戴礼王言篇云:"明王之守也,必折冲乎千里之外。"

前羌始反时〔一〕,将帅以定令之群〔二〕,借富厚之蓄〔三〕,据列城而气〔四〕利势,权十万之众〔五〕,将勇杰之士,以诛草创新叛散乱之弱虏〔六〕,击自至之小寇,不能擒灭,辄为所败,令遂云烝〔七〕起,合从连横〔八〕,扫涤幷、凉〔九〕,内犯司隶,东寇赵、魏〔一0〕,西钞蜀、汉〔一一〕,五州残破,六郡削迹。

〔一二〕此非天之灾,长吏过尔〔一三〕。

〔一〕先零羌滇零以永初元年为寇,明年自称天子。

六年,滇零死,子零昌复袭伪号,至元初四年,为任尚客刺死,陇右始平。

详后汉书安帝纪及西羌传。

〔二〕管子霸形篇云:"朝定令于百吏。"

王先生云:‘"群"字是"郡"字之误。

’○俞樾云:‘"定令"当作"守令"。

下文引"孙子曰:将者,民之司命,而国家安危之主也。 是故诸有寇之郡,太守令长不可以不晓兵。"

又曰:"是故选诸有兵之长吏,宜踔跞豪厚,越取幽奇,材明权变,任将帅者。"

然则此篇所谓劝将,即指郡县之守令而言,非命将出师之谓也。

汪以管子说之,未得其旨。

’○铎按:俞说"定令"当作"守令"是也。

而不驳王说,则亦以"群"当为"郡",而训"之"为"往"。

然羌反以前,诸郡已有守令,及永初元年,先零羌叛,遣车骑将军邓骘、征西校尉任尚等讨之,明非此时始以将帅兼为守令而往郡也。

"守令之群",犹班固封燕然山铭"侯王君长之群",谓其人之众也。

"以守令之群"者,"以"犹"率领"。

僖四年左传:"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史记齐世家作"齐桓公率诸侯伐蔡",是介词"以"字表率领之证。

"以守令之群",与"借富厚之蓄",两文相对。

如王说,则句法不一律矣。

〔三〕史记游侠传序云:"借于有土卿相之富厚。"

〔四〕当作"处"。

〔五〕下篇云:"诸郡皆据列城而拥大众",或疑"权"为"拥"之误。

按史记吕后纪:‘灌婴曰:"诸吕权兵关中。"

’易林益之临:"带季、儿良,明知权兵。"

权兵,言执兵柄。

史记袁盎传:"绛侯为太尉,主兵柄",是其义矣。

本书潜叹篇:"权噬贤之狗",义与此同。

〔六〕汉书终军传云:"万事草创。"

后汉书隗嚣传章怀注:"草创,谓始造也。"

○铎按:此"草创"与"散乱"连言,则非论语"裨谌草创"之义。

此语本书凡三见:实边篇云:"草创新起",边议篇云:"草创散乱""旧误作"草食",说详彼"。

以声求之,盖犹"草蔡"也。

说文:"丰,艹蔡也。 象艹生之散乱也。"

字亦作"草窃"。

书微子:"好草窃奸宄",俞氏群经平议读"窃"为"蔡"是也。

草创、草蔡、草窃并双声相转,皆无组织、无纪律之谓。

汪以"始造"说之,非其义矣。

〔七〕"烝"下脱一字。

〔八〕汉书刑法志云:"合从连衡,转相攻伐。"

颜师古注:"衡,横也。 战国时,齐、楚、韩、魏、燕、赵为从,秦国为横。"

〔九〕"凉"旧作"源",据下篇改。

后汉书隗嚣传讨王莽檄云:"缘边之郡,江海之濒,涤地无类。"

章怀注:"涤,荡也。 荡地无遗类也。"

〔一0〕续汉书郡国志,赵国魏郡属冀州。

〔一一〕郡国志,蜀郡汉中属益州。

后汉书循吏王涣传章怀注:"钞,掠也。"

一切经音义二引通俗文云:"遮取谓之抄掠。"

"抄"与"钞"同。

〔一二〕汉书赵充国传云:"六郡良家子",服虔曰:"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是也。"

按天水,后汉明帝永平十七年更名汉阳。

郡国志,金城、陇西、汉阳、安定、北地属凉州,上郡属幷州。

〔一三〕"非"旧作"亦",据下文改。

孙子地形篇云:"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 凡此六者,非天地之灾,将之过也。"

越绝书计倪内经:‘计倪曰:"与人同时而战,独受天之殃,未必天之罪也,亦在其将。"

孙子曰:"将者,民之司命,而国家安危之主也〔一〕。"

是故诸有寇之郡,太守令长不可以不晓兵。

今观诸将〔二〕,既无断敌合变之奇〔三〕,复无明赏必罚之信,然其士民又甚贫困,器械不简习〔四〕,将恩不素结〔五〕,卒〔六〕然有急,则吏以暴发虐其士,士以所拙〔七〕遇敌巧。

此为将〔八〕吏驱怨以御雠〔九〕,士卒缚手以待寇也〔一0〕。

〔一〕孙子作战篇文。

旧脱"家"字,据孙子补。

〔二〕"将"谓郡守。

汉书酷吏严延年传颜师古注云:"谓郡守为郡将者,以其兼领武事也。"

〔三〕"断"治要作"料"。

按史记白起传论云:"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

料、断义相近,古亦通用。

史记韩信传云:"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新序善谋篇作"自断"。

又新序杂事一宋玉对楚王问:"岂能与之断天地之高?"文选"断"亦作"料"。

○铎按:此当从治要作"料敌","断"字俗书作"●",故与"料"字相乱。

〔四〕吴语云:"申胥、华登,简服吴国之士于甲兵。"

韦昭注:"简,习也。"

〔五〕史记淮阴侯传云:"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

〔六〕"卒",读为"猝"。

〔七〕"拙"治要作"屈"。

○铎按:拙、巧对举,作"屈"者借字。

〔八〕"将"字据治要补。

〔九〕汉书晁错传云:"其与秦之行怨民,相去远矣。"

颜师古注:"言发怨恨之人,使行戍也。"

〔一0〕淮南子说山训云:"缚手走,不能疾。"

夫将不能劝其士,士不能用其兵,此二者与无兵等〔一〕。

无士无兵,而欲合战,其败负也,理数也然〔二〕。

故曰:其败者,非天之所灾,将之过也。

〔一〕六韬军略篇云:"凡帅师将军,虑不先设,器械不备,教不精信,士卒不习,若此不可以为王者之兵也。"

汉书晁错传云:"士不选练,卒不服习,起居不精,动静不集,趋利弗及,避难不毕,前击后解,与金鼓之音相失,此不习勒卒之过也,百不当十。 兵不完利,与空手同;甲不坚密,与袒裼同;弩不可以及远,与短兵同;射不能中,与亡矢同;中不能入,与亡镞同。 此将不省兵之祸也,五不当一。 故兵法曰: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敌也;卒不可用,以其将予敌也;将不知兵,以其主予敌也;君不择将,以其国予敌也。"

〔二〕旧作"治数也",据治要改、补。

管子兵法篇云:"治众有数,胜敌有理。 察数而知理。"

○铎按:"然"字当属下读。

"然故","是故"也。

说详经传释词卷七。

饶士处世〔一〕,但患无典尔〔二〕。

故苟有土地,百姓可富也;苟有市列,商贾可来也;苟有士民,国家可强也;苟有法令,奸邪可禁也〔三〕。

夫国不可从外治,兵不可从中御〔四〕。

郡县长吏,幸得兼此数者之断已,而〔五〕不能以称明诏安民氓哉〔六〕,此亦陪克阘茸〔七〕,无里之尔〔八〕。

〔一〕"饶士"谓士之才德优饶者。

〔二〕"典"司也。

〔三〕商子错法篇云:"古之明君,错法而民无邪,举事而材自练,赏行而兵强。"

又云:"苟有道里,地足容身,士民可致也;苟容市井,财货可聚也。 有土者不可以言贫,有民者不可以言弱。"

汉书食货志云:"今弘羊令吏坐市列",颜师古注:"市列谓市肆。"

〔四〕六韬立将篇云:"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

白虎通三军篇云:"大夫将兵出,不从中御者,欲盛其威,使士卒一意系心也。"

○铎按:语亦见淮南子兵略篇。

〔五〕"之"旧作"丈",又重"而"字,据程本删、改。

〔六〕汉旧仪云:‘御史大夫敕上计丞长史曰:"诏书数下,布告郡国。 臣下承宣无状,多不究,百姓不蒙恩被化。 守丞长史到郡,与二千石同力,为民兴利除害,务有以安之,称诏书。"

’汉书晁错传云:"甚不称明诏求贤之意。"

○铎按:此"哉"字乃语已词,非叹词、疑词。

〔七〕诗荡云:"曾是掊克。"

按叙录亦作"掊"。

"阘茸"见贤难篇。

○铎按:汉人引荡诗多作"倍克",与毛诗定本同。

陪、倍古字通。

叙录"掊"字或后人据今诗改。

〔八〕"里"当作"俚","之"下脱一字。

汉书季布栾布田叔传赞云:"其画无俚之至耳。"

晋灼曰:‘扬雄方言曰:"俚,聊也。"

许慎曰:"赖也。"

此为其计画无所聊赖。

夫世有非常之人,然后定非常之事,必道〔一〕非常之失,然后见〔二〕。

是故选诸有兵之长吏,宜踔跞豪厚,越取幽奇〔三〕,材明权变,任将帅者〔四〕。

不可苟惟〔五〕基序,或阿亲戚〔六〕,使〔七〕典兵官〔八〕。

此所谓以其国与敌者也〔九〕。

〔一〕"道"疑"遇"。

○铎按:道,由也。

字盖不误。

〔二〕"见"下脱四字。

史记司马相如传云:"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

此文当同之。

〔三〕汉书孔光传云:"窃见国家故事,尚书以久次转迁,非有踔绝之能,不相踰越。"

颜师古注:"踔,高远也。"

"踔跞"犹言"踔绝"。

后汉书班彪后固传西都赋云:"逴荦诸夏。"

典引云:"卓荦乎方州。"

文苑祢衡传:"英才卓砾。"

并与"踔跞"同。

说苑谈丛篇云:"德以纯厚故能豪。"

按"越取"谓不次擢用。

汉书东方朔传云:"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

颜师古注:"不拘常次,言超擢之。"

后汉书安帝纪永初二年诏云:"二千石长吏,明以诏书,博衍幽隐。 朕将亲览,待以不次。"

是其义也。

〔四〕后汉书南蛮传:"永和时,日南、象林徼外蛮夷攻围日南",李固议亦云:"宜更选有勇略仁惠任将帅者,以为刺史太守。"

〔五〕"惟"疑"推"。

○铎按,惟、唯古字通。

老子:"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唯、阿并听从之义,字本不误。

〔六〕墨子兼爱下篇云:"勿有亲戚弟兄之所阿。"

汉书贡禹传云:"不阿亲戚。"

〔七〕旧作"便"。

〔八〕盖谓邓骘也。

骘以车骑将军讨羌,战败,羌遂大盛,朝廷不能制,诏骘还师,以邓太后故,拜骘为大将军。

见后汉书西羌传。

〔九〕注见上。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