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梅岭
梅岭者,南岳之一支。
《星经》曰南戒门户,《汉书》曰台山,《舆地志》曰台岭。
其名不一。
其曰秦关者,以始皇三十四年所适治狱吏不直者所筑也。
《南康记》云"南野三十里至横浦,有秦时关,其下曰塞上"是也。
南越吕嘉叛,杀汉将军韩千秋,函封使者节置塞上即此,故又曰汉塞也。
曰东峤者,以居五岭东偏也。
曰台者,以高而平,曰峤者,以高而峭锐。
台专言梅岭,峤则兼言五岭也。
五岭,一岭也。
其在东则为梅岭也。
然自昔皆以梅岭为五岭之第一岭也。
五岭皆越门,若台关则秦所筑,故亦曰秦南门也。
汉之北塞至寒门,南塞至暑门,台关又暑门之大者也。
以其山曰台山,故关亦曰台关又曰横浦关。
而梅岭之名,则以梅钅始也。
钅本越句践子孙,与其君长避楚走丹阳皋乡,更姓梅,因名皋乡曰梅里。
越故重梅,向以梅花一枝遗梁王,谓珍于白璧也。
当秦并六国,越复称王。
自皋乡逾零陵至于南海,钅从之筑城浈水上,奉其王居之,而钅于台岭家焉。
越人重锅之贤,因称是岭曰梅岭。
其曰大庾岭者,汉元鼎五年,楼船将军杨仆出豫章,击南越,裨将庾胜城而戌之,故名大庾。
其东四十里,胜弟所守,名小庾。
是则岭名梅以锅,岭名庾以胜兄弟;秦之时岭名梅、汉之时岭名庾也。
然汉时亦称梅岭。
《史记》云:汉破番禺东越兵不至,杨仆请从便击之,上令屯豫章梅岭以待命。
余善闻之,遂反。
入白沙武林梅岭,杀三校尉。
上乃遣仆出武林,王温舒出梅岭击之是也然此或豫章梅岭也。
《史记索隐》云豫章三十里有梅岭在洪崖山当古驿道。
要之,梅岭皆以钅名,非以梅。
盖钼奉其王自梅里至豫章又至台山,亦名台山曰梅岭,其姓为梅复从梅里至以台山为梅岭,犹之乎以皋乡为梅里也。
◎五岭
五岭之称,始《史记·张耳传》,曰秦"南有五岭之戍"。
师古曰:西自衡山,南东穷海,一山之限耳,而别标五者。
裴渊《广州记》曰:大庾、始安、临贺、桂阳、揭阳是为五岭。
邓德明《南康记》曰:大庾一,桂阳骑田二,九真都庞三,临贺萌渚四,始安越城五。
《舆地记》:一曰台岭,一曰塞上,即大庾也;二曰骑田,三曰都庞,四曰萌渚,五曰越岭。
鄙意窃谓九真太远,当以裴说为是。
王伯厚曰:骑田即彬州腊岭,都庞即道州永明岭,渚即道州白芒岭,则道州有二,可疑也。
大抵五岭不一,五岭之外,其高而横绝南北者,皆五岭,不可得而名也。
◎三峡
自英德至清远有三峡,一曰中宿,一曰大庙,一曰浈阳。
大庙介二峡之间,尤险狭,故尉佗筑万人城于此。
汉杨仆先陷寻陕。
姚氏云:寻陕在始兴三百里,地近连口,即此。
然其险,盖与蜀异,蜀三峡其险在滩,粤三峡其险在峡。
自皋石山而下,危峦峻,为铁步障,为玉屏,凡数百里不断。
其在中宿者,有南北二禺。
南禺峰三十有六,北禺少其四。
峰峰相抱,一水萦回,而出水如环肉,北禺为之好,而北禺之山且憩,南禺之山且行。
行而南,以东至广州为白云诸峰,又东至海上为罗浮。
其憩者耸而为峰,两两壁合,锐绝特,望之若攒玉插天。
其下苍磴屈盘,箐丛茂密,临危飞石,与古木互相撑拒,往往有崩陷之患。
盖粤山之第一险。
南禺路陡绝,挽舟者率从北禺,衣钩笮,乍却乍前。
至浈阳,路益紧束,彼此绳索相牵,腾藉而上。
踝血沾溉利石,往往至剧。
陈岩野先生诗云:"双峰若人立,举手相攀摘。 步障四十里,恺崇势均敌。 磴道虽新凿,猿猱苦绝壁。 往年胃牵夫,山鬼至今嗅。"
其险如此。
◎连峡
自氵匡口西北行,有数坻石横江,状若桥,云神人之所设。
滩势澎怒,篙者胸肿痛,钩者手酸。
十人之力,尝不给上一峡,不知其名,连峡自此始。
越三十里,又一峡。
下有豆豉村,望前山如千叶芙蓉,半包半解。
解者为峰峦,包者为石,绝与西华相似。
峰峰有树,树树有峰,瀑布横穿而出,其不成瀑布者,纷披四注如雨雪。
密叶丛箐中,有影无声,每与猿鸟幽咽。
此连峡中第一境。
如此者二十余里。
上一峡,绝壁颇宽广,上有石窟数口。
前后相穿,绠藤梯棘,从峰钅而上,人力营治飞巢,为避乱之所。
自此水益湾环,滩益高,石益廉利。
鱼陂高低,水车泵击,舟行益艰苦。
既至阳山县,县西二里有石刻,曰韩文公钓矶。
矶左为祠,一石刻文公像,为南海陈昂所写。
城绝卑小,郭外屋高于城,茅茨数十间,火烟寥落。
文公所云隔江荒林密箐,小吏十余家,鸟言夷面,今恍然在目也。
二十里至老牙、大理二峡。
夹壁欹迭,状若颓城。
无数古木支拄,石色苍绿,皆作云水纹,松、杉、茶子诸树幂之。
怪藤千尺,多有黄猿啸牵而下,或戏丸。
堕之空中,犹能翻接柔枝。
已入晾纱峡,水叩石牝,呜咽有声。
水石相吞,久之始答。
有数复岩喷水,从风飘滴,峡尽犹沾濡不已。
又入一峡,名同冠,壁之石皆为白。
笋芽丛乳,葳蕤倒披而下。
有一洞甚大,多文石。
丹青绮分,树影森沉,瀑光明灭,驻舟其下久之。
峡转峰旋,舟层层如入螺尾,乍出阴崖,乍入阳窦,凄神寒魄,一曰不知几变。
一潭曰龙湫,湫旁有三穴甚深。
水出穴中为瀑布者二。
上有洞,洞中石柱无数。
自上生下,复自下生上,望之有如堂厦。
又有小瀑布五六道,与峰上诸水相连为大水帘。
其前有滩,滩上为羊跳峡,言峡小羊可跳而越也。
一巨石塞峡,沿石角欹侧过之。
一岩张其口,若吸舟状数里得楞伽峡。
峡势欲堕,两崖相槌。
石皆雕镂通透,如破莲蓬。
内外有悬乳千万枝。
长者逾千尺,白者成人,黑者成物。
石脉所出者色多白,石肤所出者多黑。
有一大瀑布,作数折,大风一激,腾跃三四峰乃散。
一石人,传为丁兰所化。
旁多篆刻,苔蚀不可读。
越半里,林上又一瀑布,参差与数折者对,土人谓之"双龙灌水"。
水在峡中又绝异,日光所荡,含草色则绿,含石色则青。
亦多金沙丹砾,粼粼可拾。
自此至铜鼓龙涎二峡皆然。
龙涎去连州南五里,其水发源九陂,流二十里。
或隐不见,乃自峡之腰吐一小孔,喷薄而出,因曰龙涎元。
◎诸峡
峤南之山,自西、自北、自西北、自东北、皆两山相夹成峡。
西自德庆至高要,有大湘、小湘、羚羊三峡。
北自英德至清远,有浈阳、香炉、中宿三峡。
西北自乐昌、平石下六泷,有泠君蓝豪二峡。
东北自连州至连溪口,有楞伽、羊跳、同冠三峡。
而乐昌二峡尤险。
其险在六泷,六泷之险在水,诸峡之险在山。
连州兼山水之险,羚羊峡山水稍平。
东上揭阳,则蓬辣乌蛮诸滩亦甚险,盖以居上流多石故也。
◎白云山
白云者,南越主山,在广州北十五里。
自大庾逶迤而来,既至三城,从之者有三十余峰,皆知名。
每当秋霁,有白云蓊郁而起,半壁皆素,故名曰白云。
其颠为摩星岭。
岭半有寺,亦曰白云。
左一溪曰归龙,其上飞流百仞,盘舞喷薄,陈宗伯潴以为湖。
湖东北为楼馆十数所,环植荔支、梅、竹之属,名云淙别业。
下有古寺二,右景泰,左月溪,林、径、水、石皆绝异。
黎太仆譬之仙女见人,散发垂腰而姿态自远,绝不染烟火之气,亦一说也。
月溪下有九龙泉,流为大小水帘,志所称"重重挂玉帘"处。
其北为鹤舒台。
安期昔上升,有白鹤舒翅以迎,故曰鹤舒。
又北一里有峰曰宝象,上有动石,游人叱之辄动。
前有泉,因虎跑而得,甚甘。
其西南五里有太霞洞,泰泉之水出焉。
故有李忠简玉虹饮涧亭小隐轩及孙典籍白云山房,今皆废。
又一里有洞曰玉虹,其南曰聚龙冈。
折而西,有宋高宗御书阁。
又七里为蒲涧水。
安期旧居此,始皇遣人访之。
太白诗所云"秦帝如我求,苍苍向烟雾"是也。
记称:安期将李少君南之罗浮。
至此涧,采菖蒲一寸十二节者服之,以七月二十五日仙去。
今郡人多以是日采菖蒲沐浴灵泉以祈霞举。
而宋时郡守尝醵士大夫往游谓之"鳌头会"云。
涧旁有寺曰蒲涧,前为丹井,水甘温微有金石气。
其阳有滴水岩,水氵千微不断,无风则滴,有风则不滴。
上有一石状悬钟,人至辄铿然有声。
其下又有水帘,溅洒如雾,时大时小,下注为流杯池。
沿涧而南为文溪,为上下二塘,至粤秀山麓,则分流为二:左曰菊湖,右曰越溪。
又会东溪之水,至此山下为甘溪。
冰驰雪骤,喧う震山,是曰<音><音>水。
吴刺史陆允、唐节度使卢均常疏浚以通舟。
允传云:州治临海,海流秋咸,允畜水,民得甘食,是也。
均又筑堤百余丈,潴水给田,建亭榭其上,列植木棉、刺桐诸木,花敷殷艳,十里相望如火。
伪南汉引以流觞,与宫人荒宴,称甘泉苑。
是山之胜尤在水。
其大水凡二:其源于月溪者为溪一,曰双溪。
溪本一而名曰双,以其上为月溪而下复为此溪也。
溪上瀑布交流,陈宗伯尝筑邀瀑亭焉。
其源于泰泉者为涧一,曰蒲涧。
涧流为溪者二而湖一。
◎罗浮
蓬莱有三别岛,浮山其一也。
大古时浮山自东海浮来与罗山合,崖皆为一。
然体合而性分,其卉木鸟兽至今有山海之异。
浮山皆海中类云。
《汉志》云,博罗有罗山,以浮山自会稽浮来傅之,故名罗浮。
博,傅也。
傅转为博也。
浮来博罗。
罗小,浮博而大之;罗卑,浮博而高之。
故曰博罗也。
或曰,罗山亦蓬莱一股,故浮来依之,罗主而浮客,客蓬莱而依主蓬莱,故袁宏竺法真作登山疏,皆言罗而不及浮,言主而客在其中也。
然罗为浮主,而罗浮之东麓有博罗之白水山焉,西麓有番禺之白云山焉,与之鼎立,人亦以为三岛,则罗浮又为白水白云之主矣。
其峰四百三十有二,罗与浮半之。
游者自西而人,则罗多而浮少;自东而入,则浮多而罗少。
罗之颠曰飞云,其西有三峰,亦峭绝鼎峙,往往中夜可候日,而浮山极颠,每当雨霁,白云汹涌四出,大风荡漾,乍往乍回,若尚在大海之中,浮而未定,尝欲远于罗山然者。
或曰,首阳大华一山而分,罗与浮二山而合,实有巨灵主之。
分之者,所以通黄河;合之者,所以镇南海。
然二山下合而上分,其颠有分水凹,是曰泉源山之交奥也。
水分于西则为罗,分于东则为浮。
浮之水与罗相吐吞,罗之山与浮相补缀。
水分其上而山合其下,故观其合而得山之情状焉,观其分而得水之情状焉。
当二山之交,有磴穹然,如衡二砥柱,峙其两端而色苍黝,是曰铁桥。
非桥也,一石飞空,袅袅数十百丈,上横绝,下跨悬崖,以接二山之脉,故曰桥也。
盖浮山善浮,下有浮碇冈以定之,上又有铁桥以贯之,而后与罗长合而不离也。
山故有二铁桥,皆天生石梁,而此为上铁桥,其在大石楼南者曰下铁桥。
大石楼在上铁桥西,相去五里许,有小石楼。
三石对峙,上下俱方,峻削崭空,岌岌欲堕。
登之则重檐四柱,窗户相通,烟霞开阖,常若有人往来。
度其高,仅得山顶十分之四,然俯视沧溟,夜半见日,亦不减飞云之上焉。
二石楼两峰相际,其脊乃铁桥。
故凡登飞云者,自二楼而上,必度此桥,率以此为铁桥矣,不知乃下铁桥也。
盖石楼二以大小分铁桥二以上下分也。
下铁桥西有一大瀑布,所谓分水□泉源,为二山之界者。
罗浮瀑布凡九百八十有奇,流为长溪者七十有二,潴为潭七,为神湖一,为渊池者六,天下名山未有瀑布多于此者。
◎西樵
广州有三樵:曰东樵、曰南樵、曰西樵。
西樵者南海之望而东樵罗浮之佐也。
去广州治西百余里。
奇秀峭拔,挹云霄而上之,望若青莲之华,而四面方立,立皆内向。
诸峰大小相联属,皆隐于削成之中,又若芙蕖之未开然者。
山之东,凡二十峰,南十有五,西十有八,北亦十有八,合为七十二峰,而以大科为绝顶。
岩二十有一,洞有十。
其飞泉散出于诸峰间,乍合乍分。
合者为卧泉,分者为立泉,状各不一。
凡泉三十有二,其一在喷玉岩,一在锦岩,一在漱玉岩,二在垂虹洞左右,交流如双虹下饮,故曰垂虹。
又有二泉在云谷中,群峰回合,势若层城。
有白沙书院,瀑布左右夹之,合流行石上,委曲数里,从岩顶喷飞,因名其下岩曰喷玉。
又有泉二:在天峰左者曰左天泉,右者曰右天泉。
合奔云谷,注于九曲之溪。
有二亭,曰左瀑,曰右瀑,以收其胜。
其在广朗洞口者,凡作三级,逶迤而下,冰轰雪吼,倒射青冥,势益暴。
又一在水帘洞,是曰水帘,为九曲溪下流。
披洒壁间,霏微若珠箔。
又一在云端村。
其曰泻钱泉者,从空细下,倾击有声。
石薄岩虚,琮净相应,亦一瀑布也。
其在碧玉洞者,擘崖而出,横直恒无定势,余气为烟为雾者,冥竟数十丈,望之常若非泉然。
盖自喷玉岩至此,为飞泉者十有三矣,而以此碧玉之瀑为最奇。
◎霍山
霍山在龙川县北,周旋七十余里。
为峰三百七十有二,最秀者曰大佛迹。
秦始皇时,有霍龙字灵阳者居之,因名霍山。
其颠有二岩,东向者曰望月,无甚奇;西向者曰太乙,深八九丈,广倍之,高二丈余,上有覆石平如掌。
左右两峰夹之,是为霍山洞天,其东有横岩在半壁岩中。
有一石出地数尺,人偶撼之,辄动,及力撼之,反不动,亦一异也。
岩上峰名酒瓮,石崛起平地百余仞,上锐中博下顿,如瓮然。
泉涓涓倾出,味甘如醴,因名酒瓮泉。
所注成潭,大亩许,清深不测,旁多万年松、风兰、仙人掌、金星草、黄精、白术之属。
远近随风,处处芬馥,如入罗浮之百花迳矣。
大佛迹峰在山南,石上有大人迹十四所,迹有黄牛浆甚澄澈。
邻峰曰石楼,亦有巨人履迹。
下有一石,可坐数十人,为仙乐石。
又有捣药石,常闻杵声而不可见,寻之多在志公楼峰之腰。
又有七星石,井大各如盆,深数尺,水随汲随盈,不汲不盈,盈必七井一时盈。
其上一峰曰船头,凌晨望之,若大舶在海岛中。
云气往来,山如鼓摇动,亦一异也。
◎顶湖山
顶湖者,端州镇山,去郡四十里。
从羚羊峡望之,紫翠滴沥,若在帆际。
舍舟后,沥水从大蕉园取道入,有白云寺当山之正麓。
寺右溪向产嘉禾,每粒双米,不垂穗,已三十年矣。
沿涧而东里许,有锄云精舍。
又十里,为上龙湫,所谓上飞水潭也。
若不甚深,而黝黑可怖,砰訇作势,转下三四折为大龙湫。
垂绠测之,百余丈不得其底。
旁通干穴,可达七星岩水洞。
每大风雨,有青白气一缕从中起,其黝黑过于上湫。
又东有数迭泉,经小潴潭二,一大瀑布长可三十余丈,是谓大飞冰潭。
自西庵而下,又有短瀑布八九、小湫潭四,是皆所谓顶湖也。
广中之山,其顶多有积水,而是山为湫为潭者八九,绝与西樵相似。
◎东安诸山
自六都水口三十余里至石夹,自石夹以上峰皆纯石。
其中一一空洞。
水声入之堂四应。
瀑泉大者潴成潭,小者成涧。
诸小石亦各自为岩穴,鼻口相呀,有惊泉喷薄。
其中有一谷,两壁含岈,甚隘,仄身以入渐宽豁,可藏数百家室。
山高林黑,阴风飒飒,然不能以久立也。
三十里许至东安,山尤诡怪。
城北有天柱峰拔地峭秀。
民居其下,环引清泉,灌溉花竹,丛中与猿鸟相为主客。
城南有天马山,乱石惊飞,势若风雨,白天而下者,其石大;自地而上者,其石小,望之以为奔马也。
其东为锦鲤峰。
上盘危磴百级,四壁皆穿。
石中有圆窍六七,窥其下百千孔穴,相连如藕心钱,泉水喷射作数道而下,注于陂塘。
其在城西者,有翠屏山,方正如削。
在城东北者九星峰,日光照之,如太阿出匣,赤精芒耀。
左右有数峰,黛横紫拥与争胜。
西南一峰稍平圆,峰半吐一舌为宫观,有栏飞接。
下有岩曰九星,轩明爽垲,滴水不漏。
石气暖干,绝去蝙蝠、松鼠之迹。
石乳穿地,履之丁丁有声。
其西又有一岩与众峰连,两水潜出其下。
澎湃争流,石梁、茅宇,参差映带。
有数十人家依之,此近城之山胜概也。
其在西北十五里,为大绀山。
山高绝,云霞常罩其半。
樵采者每见有池馆数所,碧桃垂实。
白犬吠人,倏忽不知所在,盖仙窟也。
其西有路通罗定。
从山麓仰行,攀林援葛,手口并运,凡百余里。
经溪涧者四五,皆在积叶之中。
谷中时有白云填塞,一望渺イ间,漏出苍崖碧树不可计。
自白石墟度桥,桥长者数百步,或木或石架之。
溪多坻石,可作鱼梁。
水峻急乃反多鱼,居人持以为。
其在西南五十余里者,曰云雾山。
在杨柳都者,曰圣山。
并高千仞。
圣山有神祠,岁早拆去数瓦,以竹引泉过祠下,霖雨立至。
其曰书山崖、牢铁岭、云扶诸山,皆绝高大,则远城之山大概也。
◎锦石山
山在德庆州西,高百余丈,一石状天柱,削成而圆,旁有数大石,若箕踞而坐然。
盖自崧台而西,舟行三日,夹岸皆土山绵亘,惟此石拔起,若连茎上矗,旁无附丽。
汉大夫陆贾使南越,从桂岭取道至此,施锦步障以登。
尝祷山灵,若佗降,当以锦为报。
其后佗去帝号,受南越王封,与贾泛舟珠江,溯而上,贾因以锦包山石,锦不足,植花卉代之。
遍岩谷间,望若霞绚,因名锦石山,至今异花甚众,终岁如春,采撷者多不识其名。
◎丹霞山
丹霞山从别传寺右折为锦石岩。
岩中多石花,如千瓣芙蕖,大小黄白红绿不一,倒生石腹。
朵朵可以攀摘,盖钟乳之所为。
左折至海螺岩绝壁下。
其悬崖相倚,下如层城,上如列屏,须飞梯垂纟乃可上。
上至兰若,其地蜿蜒伸缩开麓者九。
或深三四十丈、二十丈、十余丈,如西番莲,一一花瓣相附丽。
其下临大江,明砂绣发,清澜镜莹。
外则远近峰峦争奇竞峭,多上丰而下削,状若倒生苞笋,盖山水之绝怪处也。
◎五指山
五指山在琼海中。
亭亭直立,上参霄汉,若端人正笏峨冠之象。
以故琼州诸邑,多出瑰玮卓特士。
五指而外,又有小五指。
其余がテ{山截}で,若琼山白石诸岭皆其支派也。
迤逦而来,至邱文庄、王尚书宏诲所居之左,有马鞍冈与文笔金鸡二山错立掩映。
文笔从平地特起,高数百仞。
天色晴霁,辄有苍烟一道,界破碧空,若天门华表。
岁多科第,则吐光如炬。
王尚书诗云:"不知浩氵羔中,地脉潜何寄。 突然五指伸,复此擎一臂。"
繇文笔渡清溪而西为金鸡岭。
尝有金鸡飞鸣其上,故名。
苏子瞻诗:"人间文笔无双士,天上金鸡第一星。"
至今文士举者,多以酉科。
◎三白水山
阳春西南一百三十里有白水山。
高二百余丈,其周四百余里。
上有天池龙井,注为飞泉。
一派十三迭,一迭一状,或横,或直,在壁中则直,在壁外则横,各随石壁之势。
增城之西二十里有白水山。
高千仞余,上宽平,状若仰盂,可田百亩。
有飞泉长百余丈,直至山足,缭绕丹邱而东。
水车所激,无高不至,灌田数千百亩。
两崖怪石夹束,如砥柱悬桥者不可胜数。
其旁多云母石,是曰白水丹邱。
博罗东北三十里许有白水山。
北连象头山,为罗浮东趾,有悬泉百仞下注。
山凡八九曲,一曲一潭,深者坠石四五丈不能穷。
苏轼诗:"劈开翠峡走云雷,截破奔流作潭洞。"
又云:"坐看惊鸟投霜叶,知有老蛟蟠石瓮。 金沙玉砾粲可数,古镜宝奁寒不动。"
旁有巨人迹数十,下有汤泉,是为东粤三白水山之胜。
◎白鹤峰
归善有白鹤峰,下临东江,与丰湖诸山对耸苏学士故宅在焉。
学士《上梁文》所谓"鹅城万室,错居二水之间;鹤观一峰,独立千岩之上"是也。
中有思无邪斋,其铭云:"饮食之精,草木之华。 集我丹田,我丹所家。 昼炼于日,赫然丹霞。 夜浴于月,皓然素葩。 金丹自成,曰思无邪。"
予爱其语,书之于座间。
斋前又有"德有邻堂",其左为"朱池",右为"墨沼"。
木棉榕完之属,古色萧森,学士之所手植也。
◎圭峰
圭峰在新会城北二里许。
秀拔玉立,其顶四方,名玉台。
上有网瀑布,从肘腋间飞出,下注百仞。
白沙诗"弄罢飞泉下玉台"谓此。
庄定山云:吾闻南海之山名玉台者,有巨人静而无欲,深知所谓潜之道者。
沈石田因作《玉台图》以寄。
白沙山上又有绿护屏,登之可望崖门。
按昔人诗:"绿护天荒南渡迹,玉台钟蠡建和年。"
屏半神皋奥衍,灌为天田。
田方百亩,有界水三分,与白虹亘天而下,中纽汇处是曰圣池。
池中龙吹息成云万状。
白沙尝与周镐为云潭之游,有《云潭记》庄定山见之,谓即濂溪"太极图"云。
◎春冈
春冈在增城城中,一名凤冈。
其东麓有唐时何仙姑宅。
《罗浮经》云,"其阴云母峰。 峰之西北曰凤凰冈,神女居之",是也。
仙姑常往来罗浮,其行如飞。
天后遣使召赴阙,中路失之。
天宝九年,五色云起麻姑坛,有仙子缥缈而出,道士蔡太一识其为仙姑也。
大历中又见于小石楼,广州刺史高上其事,赐明霞衣一袭,取所作《饵云母》诗入大内。
诗云:"凤台云母似天花,炼作芙蓉白玉芽。 笑杀狂游勾漏令,却从何处觅丹砂。"
仙姑故善诗,孙典藉尝记其《罗浮口占寄家三绝》留研屏一绝。
又昔有人见其《题黍珠庵东壁》一绝,字比晋人差清婉,少骨。
壁时半毁,惟余"百尺水帘飞白虹笙箫松柏语天"十三字,其下必"风"也。
越女以能诗知名者,自绿珠始。
至唐初有南海七岁女子,若仙姑,尤其清丽者也。
◎七星岩
七星岩在沥湖中,去肇庆城北六里,一曰冈台山一曰员屋七峰。
两两离立,不相连属。
二十余里间若贯珠引绳,璇玑回转,盖帝车之精所成,而沥湖则云汉之余液也。
玉屏居七峰之东,是象玉衡。
或以七峰纯作金形,上应西方白虎七宿,予谓《易》称效法,谓坤天有七星以为象,则地有七峰以为法。
象者精气之所为,峰无精气,以星为精气。
其含云吐雨,居禽兽而生草木,皆星之所为之。
石乳者,星之津液;宝藏者,星之光芒。
一卷之多,皆珠斗之子孙也。
其或岩间积湿之光,荧荧若星,则<卤咸>之所作。
<卤咸>始于润下,终于炎上。
润下为火之阴,炎上为火之阳,亦皆星之变化也。
七峰皆中空,各为一岩,岩皆南向。
一小者名阿波岩,北向。
南向者,阳明之洞,道书所谓大天日月分精照之者也。
日月忽然起灭不繇孔穴,则阳明之所为也。
大岩当诸岩中央,有南北二门,前后相通,是为崧台正室。
其顶穹窿如盖,高数百丈,上开天井,云气可以直出。
折而北,洞户益敞。
有龙床坐人百余,其平如砥。
又有龙磨角石,有大小龙井三四,与潮汐上下。
岩中复多石乳。
始滴为乳,终滴则凝为石。
长者玉柱,短者瑶。
自上而下,复自下而上,互相撑抵,如此者以千万计。
其为人物诸瑰异,五色间错,亦皆石之余髓,非他物。
大抵山空则气蒸于内而为乳,山实则气蒸于外而为云。
云暖故散,乳寒故凝。
云与乳同类,故皆诡怪万状,变化成章。
乳者山之精液,云者山之华也。
岩外之石色多白,琼脂的,一一穿漏亦有乳流注其间。
乳干者膏腻,嚼之淅淅有声。
其薄而成片者,声皆清越。
中訇窍穴,以衣覆而叩之,作鼓声,杖击则作钟声。
其一在崖间者,小如碗,吹之呜呜若海螺。
又以石击岩余地,亦作鼓声,谓之地鼓。
曰河鼓岩者,亦两门,然皆南出。
中有水,圆积如迭鼓,又如半月之弦,其浅处清见数丈。
诸岩皆水环石,此独石环水,澄渊深,故以水胜。
曰辟支岩者,距后沥水二里许。
舍舟循平田北入,奇石森列、房栊户牖咸具。
有水自岩端下注,溉田数百亩。
土人于此祀禾花仙女以祈岁。
当西水涨时,诸岩皆可舟游,宛似武夷九曲。
古时肇庆称两水夹州,盖西江之水一从城南出羚羊峡,一从七星岩前出后沥水。
今此水淤塞,半为田,半为沥湖。
沥湖者;言西江之余沥所成也。
两水夹州,则西江势分,无泛滥之患,形势更宜。
◎玲珑岩
去始兴江口十里,有二山在城南,岑对峙,左大而右小。
左山多岩穴,大者曰玲珑岩。
岩中有岩,以大小相间。
燠室凉房靡不备,类巧者之所为。
其最胜者凡八岩。
初自南壁上为二小岩,形如半月相环,外隔而中通。
数十步一岩差大,上至山半,一岩甚大,可容人数百。
日月盛实其中,名天光岩。
路左一岩差小,石乳垂下,有红绿苍翠色。
稍上又一岩,两柱屹立如楼阁,一一当东,日初出则阳光先贯,朝霞满壁。
内有洼,注水可饮,是谓下岩。
自天光前绳屈而上数十级,有一岩穹然,其石乳悬者为杵,陷者为臼,云葛洪炼药之所。
又级而上有一岩,石龙势欲昂举,泉自颔垂滴,味甘以冽。
下有坎,不盈不涸。
又有琉璃草生其上,可疗风疾,曰风药。
折而左,路稍黑晦,火行数十步,一窍圆明上通,是谓上岩。
自半月至此凡八岩,而山中人但称为上三岩、下三岩云。
◎阳春岩洞
阳春县夹江奇石,自云霖铺至下马水,峰峰峭削,岩岩勾漏,凡百余里不穷。
最著者有空同岩。
从郭西三里度水而南,又四里矗石五六中,方横不甚锐拔者,空同岩峰也。
岩口前后斜出,深广数十丈,上下层迭如巨厦,二石柱支之。
上有天坼甚光耀,一石名龙床,云气尝湿其钟鼓石。
左扣左应,右扣右应,左右扣则一岩皆应,以是山中空故也。
凡石山皆中空,盖艮象一实二虚,二虚其洞穴也。
山以虚,故能通泽之气。
山无气,气皆从泽而出。
气凝则为乳,洞穴所有物象皆乳所成。
岁久乃坚为石。
石者,气之渣滓也。
岩中又有暗窦炬行十余丈,昔有金膏银液之异。
出岩,从高流河口行十余里,有三峰出水。
东曰潭西石,道书所谓"潭西玉髓"是也。
一穴深广百余笏,古溜所积,多为云霞鸟兽形钟乳。
随手折之,轻松莹透,疑即玉髓。
四壁作龙鳞,有草斐下垂若龙髯,金翠相映。
土人云,此金芝也。
嗅之辛辣。
从潭西乱流数里,为高冈岩。
未至岩,一峰庳小,为角石;一峰张其口,为马口石。
二峰相属为莲塘口石。
水穿洞腹而出,势甚喷薄。
冬月,捕鱼人始能行洞底,里许无所触碍。
西二里为南岩寺,有元至正碑。
束炬稍北,为银辉洞。
循崖行,螺旋蠖屈,可数十穴,极其幽。
石莹腻,得火发光。
钟乳悬冰,层交拄,传有银瓮涌出,不知何世之物也。
又循崖行至西岩,得天然洞阙,稍加追琢为之。
左右支洞,委宛各高数丈。
其奥有一古龙蜕,土人疗疾,每琢石出之,是曰龙蜕岩。
又前,有童真人骑赤豹处,曰赤豹洞。
广敞得龙蜕之半。
入里许,上通日光洞,前为合水口。
从水口而东,越陂陀三四里,有寺曰川山,旁倚危峰四五。
一洞下广上锐,两扉仄暗。
扪其壁,高下隐起,有鸟迹书为苔藓所蚀。
钅光射处,时见片片琉璃,是曰玉玻岩。
从水口而西,一石曰下那虹石。
有虹阳洞在水次。
其旁小峰曰小那虹石,北有数峰不相属,曰上那虹石。
又北有琅阳洞。
洞上有三峰,曰大琅、小琅、琅背。
从水口而北五六里,经凤罗口。
其西岸有峰四五,南户之;岩一,北户之;岩一,东户之。
岩一北户在山麓,不甚广邃。
东户去地二百尺,铁壁平削,非人可度。
又三四里,则皆东石也。
凡三十余峰,或相属,或不相属,谓之石城。
其南颠则多垒,北壁直瞰江Й。
又有二十余峰曰合窠石,作四连。
北四峰为焦青石。
又北三峰为中部石,又北八峰相属为中青石,四峰不相属为乱坑石,又北六峰相属又不相属为兵营石,四峰相属为那青石,东北五峰不相属为那乌石,那乌水所自注也。
其东三峰为鲸石,又东三峰为荔石,又东二十余峰为潭葛石。
自石城至潭葛凡百余峰,屈蟠十余里,隐隐皆有洞穴,崖岫多蘸水皴。
潭葛北有石角洞,其悬溜高下相溅,其凝乳洁晶相积,其藓花若翦玉而成,其岚烟时吐五色。
土人云,宝玉气也。
又北三四峰相属,半出陂陀,半入湖浸,为浮曜洞。
亦曰小铜石岩。
人家在岩口,蕉竹连阴,甚有致。
去岩里许,东北有四峰,平坡带蛆,曰隔冈石。
又北六七峰,曰铜石。
其东南去人家半里,有磴道数曲至下岩,又百余级至中岩。
岩,刘仙蜕所也。
炬探之,乱花瑶芝,倒垂四壁。
壁光莹射炬如玉。
旁有一石房,床、屏、盂、筐,宛若鬼作。
又数十级,壁有周敦颐、祖无择题刻,为元鹤岩。
下坂则黄泥湾矣。
自湾至天塘,道旁有六七峰相属,曰黄泥湾石。
北五里许有八九峰不相属,曰梧桐石。
又十数峰横倚平嶂,曰石盎。
往往洞户出翠微,或隐林际,或覆重崖下。
凡五六见,非钩梯飞绠不可至。
又三四里,在群峰相矗间,曰云霖砦。
负石而居,曰客砦。
前踞泓湖曰三砦。
砦下夹路数峰,高四五丈许。
尺尺皴皱,络藤垂筱,青翠涓滴。
石上猿狙狎人,冬寒时群至就火,抚弄不去。
湖外有云霖洞,历数十磴乃至。
氵氵爵之声与风叶相答。
洞中急溜,又若泛瑶瑟然。
里许,循仄径行,高下不知其几。
四旁委洞,时仄身蹲膝,窥之不能悉达也。
数百步出后洞,门有白水飞瀑十三迭岚烟拥蔽其半,与响石、大岩、石窟三宠皆奇绝。
白水之山,最高大在阳春西南去县远。
其在城北,有峰隆然起如宝幢者,凉伞冈也。
左右则云林、射木、磁木之山,烟翠隐见,皆面江,互相映带。
江丝黄泥湾七十里至县,与左泷水合。
又南五十里,与轮水合。
又漠阳江一路皆奇石,或有名,或无名。
或石也而以峰名,或峰也而以石名。
无不峻削奇诡,玲珑穿空,不可得而穷也。
◎碧落洞
英德之南约五里,一石壁高千余仞,上有洞曰碧落。
循磴而上至一洞,其广二丈,袤倍之,高四五之。
从洞右仄行,未及半,石断有飞梯出于壁外,阁道空悬。
两翼为槛承之。
仄行复至一洞,两壁牙交,容一人。
既束复舒,为虚楼一迭。
一石吐出,上平下锐,可坐而临水。
从洞左仄行,又有虚楼一。
其石皆长蒲草。
云霞所垂,乳变态千万。
将雨,则乳枝湿润生云。
僧常炽火以辟云。
一水洼深二尺许,乳之涓滴所成也。
有鱼长数寸,见人弗畏。
上有石棺,古仙人蝉蜕于此,盖灵窟也。
伪南汉命为"云华御室",有记。
唐人周夔为《到难篇》云:浈阳之石室,"两崖卷束,势合如屋。 孱颜百间,开待朝旮。 峭然岚壁,宛矣仙躅。 羽容霓色,霏绕瑶局"。
又谓:"忽惊呀豁,危赴腾立。 背倚青壁,久而汗浃。"
是此洞也。
洞外峰峦四合,一屏前立。
江光树色,掩映虚无,境绝幽丽。
◎穗石洞
穗石洞在会城坡山之下。
坡山向在江干,称"坡山古渡头"。
山木不高大,为刘龚所凿,今仅一培嵝耳。
昔有五仙人持穗骑羊降此,仙人去而羊化为石,故名穗石洞。
有一巨石,广可四五丈,左有母迹。
迹中碧水以然,虽旱不竭,似有泉眼在其下,亦一异也。
城中天然之石惟此,余皆客石。
◎甘泉洞
甘泉洞在增城东洲西岭下。
湛文简之母陈,因祷是洞生文简,故文简以为号而建甘泉书院其上。
其后文简所至,辄为楼,名曰见泉,以示不忘所生之地。
◎紫霞洞
琼州治南二里苍屹山之北有紫霞洞。
洞口一石版题曰:远七里,近七里,不远不近七里。
壁间复有盘龙屈曲,自何起伏八篆书郡人产子者,多镌名石上,以朱涂之,谓可得长命云。
◎泐溪石室
泐溪石室在乐昌治西北三里。
其山曰泐溪岭。
泐溪在岭下,岭以溪名。
石室亦如之。
高三丈许,广倍之,左石各有斜窦,甚深。
渐入,若螺蛳尾,一飞来碑刻《真武》赞八句。
字如岣嵝碑,不能尽识。
云飞自武当,有陆羽题名及枢室。
二楷书字大四尺。
右有石床,长二丈,平整可卧。
其东四里,又有岩,纵横十字平广若大衢,名十字岩。
横者甚深,有地道可通泐溪石室。
似有阴晖主夜,阳精主昼,形如日月飞在元空之中,流入洞天之内,其光明与外无别者。
◎扬历岩
扬历岩在保昌西北三十里。
以汉将军杨仆经其下,故名。
绝壁有瀑布,瀑布中有林寺,瀑布为寺之屏。
游者以为入瀑布中,不知其且入寺中也。
岩高深各数十丈,广三之,可置室十余间,而瀑布之横悬正足蔽之。
从外望之,但见瀑布不见寺,并不见有岩。
岩下又有一岩,如巨口吸水,水喷薄至雨花台,乃成溪潭。
旁有大小蒲团石,甚怪。
◎三洲岩
三洲岩在德庆州东七十里。
哮豁靓深,如堂如房者半。
两旁有隙坼二。
日光分透,从右壁而上,初甚暗,不数十武即洞如。
飞磴盈尺,行者前后不相顾,从穴中屈首,穿而出,乃至顶。
有一亭,古木丛荫,丹灶、砚池、仙羊窝、石柱皆在焉。
古有皎叟修真于此地。
李纲书玉乳岩三大字,祖无择铭之。
其石皆苍绿色,摩挲如玉,可爱也。
其南又有亭,泷江缭绕足底,下视烟波,茫然无际矣。
◎白面岩
白面岩在翁源县东南七十里。
石色中青外白,故曰白面。
其宽敞可容千人。
黑暗处,炬之约深数里不能穷也。
春夏时有泉下滴,日供三四人饮。
击其石,片片音响各别。
又谓玉磬岩。
常有神飞至,居岩一二年辄去。
去之日,有大风雨,拔木发屋,人以为异。
◎穿镜岩
穿镜岩在灵山县西二里。
峰半一孔相通,有如穿镜,望之以为前后二镜也。
旁有三海。
岩皆高广,石乳森森四垂,肖诸物象。
又有吕君洞,出入上下,如环无端,绝与穿镜相仿佛。
宋州守陶弼登此,见有螺蚌之异,疑古沧海之变。
其玲珑穴漏或泡沫所成,赋诗纪之。
卤咸>卤咸>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