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荔支
《罗浮志》:荔有数种,产增城者尤佳。
挂绿为上。
出新兴者香荔实小核焦而香美,荔枝之最珍者也。
白乐天《荔枝图》曰:如离本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番榴、洋桃皆粤产。
《虞衡志》云:五棱子,形甚诡异,瓣五出,如田家碌碡状,味酸,久嚼微甘,谓之洋桃。
《志》云能解岚瘴之毒,中蛊者以自然汁饮之,即吐而愈。
或曰种自外洋来,故名。
按番榴俗又名秋果。
土人鬻物者,多以葵叶编伞,当市梢隙处以蔽风日。
◎龙眼
《草木状》云龙眼似荔枝,但枝叶稍小,壳青黄色,形圆如弹丸,肉白而带浆,其甘如蜜。
一朵五六十伙作穗,如蒲萄然。
荔枝过则龙眼熟,故谓之"荔枝奴",言常随其后也。
《通志》:龙眼曰早花者,以六月六日可食。
按龙眼粤地多有之。
熟时,儿童贩卖者,填街盈簏。
◎柑柚
柑柚,广中多产之。
其佳者有狮头、羊额诸名。
裴渊《广州记》云柚有雷柚,实如斗大。
《广州志》:柚有大小红白数种。
产于增城者小而尖长,甚芬郁,名香柚,十月熟。
一种如斗大者,曰斗柚,十二月熟。
余皆八月熟。
又有名贺正柚,至正月始熟。
《罗浮记》云罗浮香柑有赭黄二色。
《潮州志》云潮果以柑为第一品。
《肇庆志》云乳柑产四会上林者佳。
《北户录》载新州出变柑,有苞大于升者,且皮薄如洞庭之桔也,他柑之所弗及,相传移植不百里,形味俱变,因以为名。
◎香椽佛手
《本草》,陈藏器云,枸椽生岭南,实如盏。
苏颂曰彼人呼为香椽,子形长如小瓜。
李时珍曰:木似朱栾,植之近水则生。
实如人手有指,俗呼为佛手柑。
清芬袭人。
按今粤人呼为五指香椽。
内典以佛手为兜罗绵手。
白香山诗"十指剥春葱",谓女手也。
◎化州橘红
《岭南杂记》:化州仙橘相传仙人罗辨,种橘于石龙之腹,唯此一株。
在苏泽堂者为最,清风楼次之,红树又次之,凡近州治闻谯楼更鼓者,其皮亦佳。
《志》云今广东柑、橘、橙、柚之皮皆充用。
按广陈皮人药者,化州为上,新会次之。
新会即冈州地。
《本草》云橙、橘同属,能下气消痰,与柑、柚性极不同。
形质大小粗细,固自有辨,医方多误用,宜慎之。
◎槟榔
《南裔异物志》:槟榔无花而实,坚如干枣。
以扶留古贲灰并食,则滑美,下气及宿食消谷。
《南中八郡志》云:"土人以为贵,款客必先进。"
《鹤林玉露》曰:"槟榔,食之,醺然颊赤。"
东坡诗所云"红潮登颊醉槟榔"也。
虽妇女亦竞啖之。
婚礼用以当委禽。
《志》称今产琼州。
《广志》又谓椰树高六七丈,无枝叶,其实大如寒瓜,其浆美如蜜,饮之乃醉。
今产文昌。
《志》云:"清浆升许,微酒气,名曰榔酒。"
《虞衡志》云榔酒,新者极清芳。”
按,榔子,蒂可作念珠,皮可为器皿。
◎橄榄
橄榄一名谏果。
《草木状》云树身耸,枝皆高数丈。
其子深秋方熟,味虽苦涩,咀之芬馥,胜含鸡舌香。
《通志》:粤中多种乌橄,其利多。
白榄种者少,号曰青子。
按粤产,实繁纤长而小,鲜时亦登果盘,可醒酒。
"正味森森苦且严",东坡咏句也。
◎桄榔
桄榔木,海南所产。
《虞衡志》云直如杉,又如棕榈。
有节如大竹,一干挺上,高数丈,花数十穗。
《草木状》谓皮中有屑如面,木性如竹,紫黑色,有文理,工人解以制奕枰。
按,桄榔性坚韧,可为器,作轿干尤佳,世争购之。
◎绵木
《肇庆志》:新兴产绵木,其质柔韧,以为负担,虽负重不折,为舆杠最佳。
◎波罗蜜
《虞衡志》:波罗蜜大如冬瓜,外肤。。。。如佛髻。
削其皮食之,味极甘。
子。。悉如冬瓜,生大木上,秋熟。
《广州府志》又载,波罗树无花结果,果成,或生一花。
花甚难得,即优钵昙花也。
◎食竹衣竹
《广州志》:韶州出丹竹,亦曰单竹。
节长二尺,练以为麻织之,是名竹布,故曰南越食竹衣竹。
按唐开元间,岭南有调,有贡。
韶州调以竹子布亦有名丝而无以为织者。
《志》又载阳江出天蚕,其食必樟、枫叶。
岁三月熟酸浸之,抽丝长七八尺,色如金,坚韧异常,以作蒲葵扇缘,名曰天蚕丝。
◎广漆
广中产漆,售行他省,皆称广漆。
粤中工人制造几、匣、器皿,无不精雅。
髹器中,磨砑最细者,退光为上。
次之《琼州志·漆器》垒漆、雕漆,有剔红、剔黑诸色。
《虞衡志》云:南漆如稀饴,气如松脂,沾沾无力。
《通志》谓广漆色甚明光而不甚粘,出阳春新兴德庆。
《广州志》又载,海上有花如芍药,曰到粘子。
渍以为胶,可代柿漆,谓之海漆。
陆应阳谓东坡造。
◎菩提树
菩提树,子可作念珠。
《广州志》云:"诃林有菩提树,梁智药三藏携种,树大十余围,根株无数。"
《通志》谓叶似桑,寺僧采之,浸以寒泉,历四旬,浣去渣滓,惟余细筋如丝,可作灯、帷、笠、帽。
《琼州志》又称金刚子,产琼山圆如弹,坚实不朽,可为数珠。
按菩提子,每颗面有大圈文如月,周罗细点如星,谓之星月菩提。
又有木患子,色较黑而质更坚结,亦可为念珠。
大姚诸处,俗亦呼为菩提子。
◎紫檀花梨铁力诸木
紫檀花梨铁力诸木,广中用以制几、匣、床、架。
《古今注》:紫ヤ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
《广州志》:花榈色紫红,微香。
其文有若鬼面,亦类狸斑,又名花狸。
老者文拳曲,嫩者文直。
其节花圆晕如钱,大小相错者佳。
《琼州志》云,花梨木产崖州昌化陵水。
铁力木理甚坚致,质初黄,用之则黑。
黎山中人以为薪,至吴楚间则重价购之。
《通志》云一名石盐,一名铁棱。
◎乌木
乌木,琼州诸岛所产。
土人折为箸,行用甚广。
《志》称出海南,一名角乌,色纯黑,甚脆。
有曰茶乌者,自番舶,质坚实,置水则沉。
其他类乌木者甚多,皆可作几杖。
置水不沉,则非也。
◎梅
梅花,惟岭南最早,冬至雷动地中则梅开。
故广中梅于一之日已花,二之日成子,得春独早。
故群卉资之以为始。
韶州梅,长至已开,腊月大雪,梅复开尤盛,有于旧蒂而作新花者。
其地属岭北,故梅以腊以正月开,广则秋末冬初,梅且开尽,往往不待长至,以地暖故早。
梅岭多梅。
唐《六帖》言庾岭梅花,南枝已落,北枝未开。
而宋之问有"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之句。
好事者往往植梅其上。
宋淳熙间知军事管锐植三百株。
明正统中,知府郑述复补植。
正德中,参政吴廷举增植及松,至万五千余株。
有某推宫女亦植梅三十株,镌诗于石。
崇祯初年,博罗张郎中萱植三百株。
知府赵孟守题曰"梅花国",书额于红梅驿以旌之。
◎枫
枫喜风,故从风。
岭南枫多生山谷间。
罗浮连亘数岭皆枫。
每风起,则枫鸣。
风去,枫声不止,不与众林俱寂,故谓之枫。
枫者,风之所聚,有瘿,则风神之,曰枫于鬼。
嵇含云,枫老有瘿。
中夜大雷雨,瘿暗长一枝,长可数尺,形如人,口眼悉具,谓之枫人。
越巫取之作术,往往有神。
◎榕
榕,容也。
以其材无所用,为斧斤所容,故曰榕。
叶甚茂盛,柯条节节如藤,垂其干。
及三人围抱,则枝上生根,连绵拂地,得土石之力,根又生枝如栋柱。
互相撑抵,望之有若大厦。
直者为门,曲者为窗牖。
玲珑四达,人因目之曰榕厦。
其中常产香木,炎精所结,往往有伽亻南焉。
粤人以其香可来鹤,子可肥鱼,多植于水际。
又以其细枝曝干为火枝,虽风雨不灭。
故今州县有榕须之征。
其脂乳可以贴金接物,与漆相似,亦未尽为不材也。
性畏寒,逾梅岭则不生。
故红梅驿有数榕,为炎塞之界。
又封川西三十里分界村,二广同日植一榕,相去三丈许,而东大西小,东荣西瘁。
东榕又不落叶。
咫尺间,地之冷暖已分如此。
自韶州西北行,榕多直出不甚高,与广州榕婆娑偃蹇者异。
高州道中榕夹路垂阴,凡百株,状甚诡怪,皆束千百根以为一身。
有红、白、大叶、小叶诸种。
有子无花。
子落时常如密雨,中多岭西副使吴廷举所植,父老称吴公榕。
新兴东北一带亦有之。
先是宋延间有仓振者知新州,夹道植榕。
其后高芝复植松。
于是行旅歌之曰:"仓榕高松,手泽重重。 高松仓榕,夹道阴浓。"
而佥事刘洵者,修高、仓故事,自高要南岸至新兴,令里胥分地植榕,遣官以时验勤怠,至今榕树存者大十围。
又,归善叶春及知惠安,令民植榕。
下教曰:榕者容也,其阴大,当驰道,植自白水至雒阳五丈,而树田间恐妨谷。
凡植几本以报。
呜呼,远者种德,近者种树。
吾无德,且种树。”
此皆仁人之泽也。
其榕凡四百二十一本云。
◎笔管树
笔管树,即完树也。
广州故屯田,道署有一树,通体根须蟠结,大可数十抱。
枝短而劲。
叶初发,细卷如辛夷之蕾。
叶开则色殷红,望之如花。
其树无花,叶即其花。
叶至冬而落,春间乃发。
初发又如笔管,粤人因名为笔管树。
旧有一碑在树腹,兵妇得之以捣衣,有闻石声清越者求之,则冢宰李默所撰《孤树裒谈记》也。
默常为屯田副使,居此,故有之。
◎椰
椰生琼州,栽时以盐置根下,则易发。
树高六七丈,直竦无枝,至木末乃有叶如束蒲,长二三尺。
花如千叶芙蓉,白色,终岁不绝。
叶间生实如瓠系,房房连累,一累二十七八实,或三十实。
大者如斗,有皮厚苞之,曰椰衣。
皮中有核甚坚,与肤肉皆紧著。
皮厚可半寸,白如雪,味脆而甘。
肤中空虚,又有清浆升许,味美于蜜,微有酒气,曰椰酒。
苏轼诗"美酒生林不待仪",言椰子中有自然之酒,不待仪狄而作也。
琼人每以槟榔代茶,椰代酒以款宾客,谓椰酒久服可以乌须云。
琼州多椰子叶,昔赵飞燕立为皇后,其女弟合德,献诸珍物,中有椰叶席焉。
椰叶之见重也,自汉时始。
琼州人无分男女,首皆戴笠,以竹丝为之。
其用椰叶为笠者,贵之也。
以为席,则贱之矣。
◎番禺多桂
番禺多桂。
《山海经》云贲隅之东,八桂生焉。
故舟楫多采桂为之。
故曰番禺之桂,爰始为舟。
◎肉桂
肉桂,一名越桂。
饮食中,古称蜀姜越桂。
越桂以高州肉桂为珍。
杂槟榔食之,口香竟日。
秦时罗浮有桂父者,象林人也。
尝服肉桂及葵,以龟脑和之。
《列仙传》赞云:"伟哉桂父,挺直遐畿。 灵葵内润,丹桂外绥。"
盖谓是也。
◎洋桃
洋桃,其种自大洋来,一曰羊桃。
树高五六丈,大者数围。
花红色,一蒂数子,七八月间熟,色如蜡,一名三敛子,亦曰山敛。
敛,棱也。
有五棱者名五敛。
以糯米水浇则甜,名糯羊桃。
广人以为蔬,能辟岚瘴之毒。
中蛊者捣自然汁饮,毒即吐出。
脯之,或白蜜渍之,持至北方,不能水土与疟者皆可治。
苏长公诗"恣倾白蜜收五棱",谓此。
◎冬桃匾桃
冬桃,似橄榄而圆,色绿,味甘酸。
有匾桃,似桃而匾,一曰偏桃。
大者若鸭卵,色青黄,味酸微甜。
◎望果
望果,一名蜜望。
树高数丈,花开繁盛,蜜蜂望而喜之,故曰蜜望。
花以二月,子熟以五月。
色黄,味甜酸,能止船晕,飘洋者兼金购之。
有天桃者与相类,树高亦数丈,巨者百围。
正月花,六七月子熟,大如木瓜,味甜,酢以羹鱼尤善。
凡渡海者,食之不呕浪。
然年荒乃多结实,粤谣云:"米价高,食天桃。"
◎黎檬子
黎檬子,一名宜母子。
似橙而小,二三月熟,黄色,味极酸,孕妇肝虚嗜之,故曰宜母。
元时,于广州荔支湾作御果园,裁种果木树大小八百株,以作渴水里,木即宜母子也。
吴莱诗:"广州园官进渴水,天风夏熟宜檬子。 百花酝作甘露浆,南国烹成赤龙髓。"
盖以里木子榨水煎糖也。
◎人面子
人面子,以增城水东所产为佳。
子如大梅李,其核类人面,两目鼻口皆具,肉甘酸,宜为蜜煎。
仁绝美,以点茶,如梅花片,光泽可爱,茶之色香亦不变。
水东在城南雁塔下,其树仅数十株。
子皮薄,落之使溃烂,乃干其核囊之。
其仁皮宽,稍摇即脱去。
此树最宜沙土,沙土松则根易发,数岁即婆娑偃地。
山居家,其祖父欲遗子孙,必多植人面、乌榄。
人面卖实,乌榄卖核及仁,百余年世享其利。
番禺大石头村妇女,多以斫乌榄核为务。
其核以炊,仁以油,及为礼果。
有咏乌榄者云:"只应人面子,与尔共成仁。"
盖粤中惟此二果以仁重,故谚语云尔。
◎蝇树
西樵多种茶。
茶畦有蝇树,叶细如豆。
叶落畦上,则茶不生兹。
旱则蝇树降水以滋茶,潦则蝇树升水以茶。
故茶恒无旱潦之患。
又夏秋时,蝇皆集于蝇树,不集茶,故茶不生兹而味芳好。
盖蝇树者,茶之所赖以为洁者也。
◎药树
化州、石城之间有药树,状似木棉。
其精液色白,见风则黑。
是名药脂。
土人以濡箭镞为暝药以射虎,虎三跃而毙。
山猪中药箭,则啮木患根以自疗。
土人知之,用药箭,必含一木患子或橄榄,盖药树与橄榄性相犯故也。
◎冬叶
有冬叶者,状如芭蕉叶,湿时以裹角黍,干以包苴物,封缸口。
盖南方地性热,物易腐败,惟梅叶藏之可持久。
即入土,千年不坏。
柱础上以梅叶垫之,能隔湿润,亦能理象牙使光泽。
计粤中叶之为用冬为多,蒲葵次之。
有油葵者,似棕叶而性柔,以作蓑衣,耐久不减蒲葵。
谚曰:"油葵蓑,蒲葵笠。 朝出风干,暮归雨湿。"
又曰:"只卖叶,休卖花。 花贫叶富,二葵成家。"
《广州竹枝词》云:"五月街头人卖芭,卷成片片似叶蕉。"
谓冬叶也。
"参差叶尾作蓑篷",谓蒲葵也。
篷形方,大三尺许,以施于背遮雨,名曰篷葵。
葵曰蒲葵者,以叶如蒲而倒垂,盖蒲之木也。
◎油葵
油葵生阳江、恩平大山中。
树如蒲葵,叶稍柔,亦曰柔葵。
取以作蓑,御雨耐久。
谚曰:"蒲葵为扇油葵蓑,家种二葵得利多。"
◎马缨丹
马缨丹一名山大丹。
花大如盘,蕊时凡数十百朵。
每朵攒集成球,与白绣球花相类。
首夏时开,初黄色,蕊须如丹砂,将落复黄。
黄红相间,光艳炫目。
开最盛最久,八月又开,有以大红绣球名之者。
又以其瓣落而蒂枝矗起槎牙,成与珊瑚柯条相似,又名珊瑚球。
名大红绣球者,以开时也;言珊瑚球者,以落时也。
唐诗"越人自贡珊瑚树",意即此。
◎步惊花
步惊花有幽香,步行遇之,往往惊为蕙兰,故曰步惊。
永安人每以嫩叶干之,持入京师作人事。
◎槌子
槌子一名员子,多生则岁歉。
永安人每以为验。
◎泡木
泡木,高明高要皆有之。
千百成行,出于江海Й沙水间,乃无始以前之木,质不朽烂,火之不然。
渔人斫之以系罟网,尚其性甚浮故也。
◎海苔树
海苔树出阳江海中石上,状如树枝,根如铁,亦称铁树。
柯条蟠结,有枝无叶,分红黑二种。
火稍炙之,随手作各种古树,甚有画意。
◎海枣
海枣俗名紫京,坚重过铁力木。
铁力木不甚宜水,此则入水及风雨不朽。
以作屋,嫌小皱裂,故不贵。
◎盐醋子
盐醋子,阳江山林多有之。
高四五尺,叶如苦楝秋生白花。
结子最繁,冬即枯死。
子味酸如醋,酷日暴之,能出白盐,故名。
◎刺桐
刺桐花形如木笔,开时烂若红霞,风吹色愈鲜好,绝无一叶间之。
或谓刺桐即苍梧。
琼州田家以刺桐叶粪田,门巷多种之,耕时视其花为候。
◎香桃花
香桃花与中州桃花不异,独于八九月盛开,有微香。
中宿峡秋海棠亦香。
大抵岭南众香之国,花木多香,盖阳德之所发生也。
◎散沫花
散沫花,树高五六尺,枝条柔弱,花繁细如半米粒许。
广人多使丐者,著敝垢衣种之。
花香尤烈,叶以染指甲,故亦名指甲花。
◎琼南花木
琼南气候,大抵在新夏初秋之间,半凉半燠。
谚云:"叶茂四时,花开八节。"
扶桑自春,木芙蓉自夏,桃菊自秋皆开,至冬春而止。
莲亦有四季花者。
木兰花如粟。
淡黄,芳似珠兰,而蕴藉过之。
树本大者围数尺,真可以为木兰舟也。
木槿花,比广州较大。
名士牡丹,皆从夏至冬有花。
有青茉莉,本如藤萝,盘结成盖,花时香甚酷烈,土人多结竹为亭,坐卧其下,为消暑之会。
有仙人掌自下而上,一枝一掌,无花叶,可以辟火。
有铁树,叶朱绀色,形如江南老少年,其本则综也。
有人面竹,可为杖。
琼南竹此为佳种,他竹率生荆棘。
有藤竹,坚实耐久,长逾寻丈,皆与诸花杂植,以为园林之玩者。
◎孔雀花
琼州有孔雀花,可以辟暑。
有为苦热诗者云:"葛衣半解方流汗,冻杀墙阴孔雀花。"
是花性宜阴湿,对之生寒,故云。
◎广东诸果
广东诸果多于他处,琐屑难名。
今姑取俗所称者:一曰子,大如橄榄而长,初亦苦涩,后甘,嫩者蜜渍之可食。
一曰余甘子,树高丈余,叶如槐子,如川楝白色,有文理,核作六棱,亦初苦涩后甘,行者以之生津。
一名庵摩勒。
一曰鬼目子,大如梅李,皮黄肉红,味甚酸,人以为蔬。
以皮上有目,名鬼目。
一曰麂木。
麂者,鬼之讹也。
一曰山枣子,叶似梅,子如荔支,九月熟。
一曰┇果,果作┇字形画,甚方正,蒂在字中不可见,生食香甘。
一名蓬松子。
一曰裙千子,树似甘蕉,子如马乳而小,俗称牛奶柿,亦曰牛乳子。
广人言乳曰奶,中有美浆若牛乳,故曰牛奶子。
一名Й枣。
一曰千岁子,蔓生,子在根下,有绿须交加如织,一苞恒二百余子。
皮青黄,干者壳肉相离,撼之有声,似肉豆蔻。
一曰秋风子,色褐,如梨而小,味酸涩,熟乃可食。
一曰金纽子,色红黄,味甘,大如秋风子。
俗歌云:"一双金纽子,无计上罗衫。"
一曰青竹子,如桃而圆,味酸,色黄。
一曰羊齿子,一曰羊矢,如石莲而小,色青味甘。
一曰不纳子,实如圆枣,十月黄熟,味甜酸,盖苹果之小者。
粤中少苹果花红二种,以不纳子代之。
一曰山葡萄,一名{艹婴}{艹奥}。
其茎细袅,花紫白,实比葡萄而小,色赤味酢,可为酒,八九月熟。
一曰山韶子,类荔支而鲜丽过之,微有小毫一名毛荔支,亦曰毛珧子。
肉薄而酸涩,著核不离,盖荔支之变者。
一曰胭脂子,子赤如胭脂,味甜酸。
谚曰:"不采红蓼花,但采胭脂子。 持以作朱颜,其余入玉齿。"
一曰都捻子,扑敕丛生,花如芍药而小,春时开有红白二种。
子如软柿,外紫内赤,亦小有四叶承之。
每食,必倒捻其蒂,故一名倒捻子。
子汁可染,若胭脂花可为酒,叶可面,皮渍之得胶以代柿。
苏子瞻名曰"海漆",非漆而名为漆,以其得乙木之液,凝而为血,而可补人之血,与漆同功,功逾青黏,故名。
取子研滤为膏,饵之,又止肠滑。
以其为用甚众,食治皆需,故又名都捻。
产罗浮者高丈许,子尤美。
一曰黄皮果,状如金弹,六月熟。
其浆酸甘似葡萄,可消食顺气,除暑热,与荔支并进,荔支餍饫,以黄皮解之。
谚曰"饥食荔支,饱食黄皮"。
有曰白蜡子者与相似,其味尤胜。
谚曰:"黄皮白蜡,甜酸相杂。"
曰苹婆果,一名林檎树。
树高叶大而光润,荚如皂角而大,长二三寸。
子生荚两旁,或四或六。
子老则荚迸开,内深红色。
子,皮黑,肉黄,熟食味甘。
盖Й栗也。
相传三藏法师从西域携至,与诃梨勒菩提杂植虞翻苑中,今遍粤中有之。
一曰水朗子。
多生水间。
或谓林檎为雄,水朗为雌,与苹婆相似。
◎三醉木芙蓉
三醉木芙蓉,本拒霜之变也。
其花重台多露,而颜色不定,一曰三换,故称三醉,将红曰初醉,浅红曰二醉,暮而深红为三醉,故亦曰"酒芙蓉"。
又有添色芙蓉,初白花,次日稍红,又次日深红,又谓"三日醉芙蓉"。
其子自秋至春不落,皮可为笔为布。
广州有芙蓉布,即此种所成。
◎含笑
含笑与夜合相类,大含笑则大半开,小含笑则小半开。
半开多于晓,一名朝合。
小含笑白色,开时菩蕾微展,若菡萏之未敷,香尤酷烈。
古诗云:"大笑何如小笑香,紫花那似白花妆?"又有紫含笑,初开亦香,是子瞻所称"娟娟泣露,暗麝著人"者。
罗浮夜合含笑,其大至合抱,开时一谷皆香,亦异事也。
◎木樨
木樨与桂相似,而花多过之,秋深尤盛。
白沙有《九月木樨盛开寄贺黄门》诗云:"香逐西风起,氤氲人杳冥。 不知从此去,几日到辽城。"
◎月贵
月贵花似荼蘼,月月开,故名月贵,一名月记,有深浅红二色。
宋子京云:花亘四时,月一披秀,故又名月月红。
广东为长春之国,虽涸阴冱寒,花开不辍,月贵其一也。
佛桑亦然。
而琼州芙蓉一种,自五月开至冬尽。
佛桑多与牡丹相似,花朵大,有重楼子而香,终岁盛开。
梅菊亦大朵,梅不以春,菊不以秋,二花时时相见也。
◎贝多罗
贝多罗来自西洋,叶大而厚,梵僧尝以写经。
唐人诗"贝叶经文手自书"是也。
花大如小酒杯,六瓣,瓣皆左纽白色,近蕊则黄。
有香甚缛,落地数日,其香朵朵不散。
◎杜鹃花
杜鹃花以杜鹃啼时开,故名。
西樵岩谷间有大粉红黄者、千叶者,一望无际。
罗浮多蓝紫者、黄者。
香山凤凰山有五色者。
是花故多变,而殷红为正色。
◎丁香
丁香生广州,木高丈余,叶似栎花,圆细而黄。
子色紫,有雌有雄。
雄颗小,称公丁香。
雌颗大,其力亦大,称母丁香。
从洋舶来者珍。
番奴口尝含嚼,以代槟榔。
其树多五色,鹦鹉所栖,以丁香未熟者为饵。
子既收,则啄丁皮。
◎女青男青
女青一名万年枝,即冬青,亦曰女贞木。
身大合抱,肉厚皮粗,经冬不谢。
结子青黑色,有瓤核,飞禽嗜之。
亦名冻青。
又有男青与相似,条蕊皆朱色,尤易植,人罕知之。
◎佛桑
佛桑一名福桑,又名扶桑,枝叶类桑。
花丹色者名朱槿,白者曰白槿。
有黄者、粉红者、淡红者,皆千叶,轻柔婀娜,如芍药而小,盖丽木也。
一曰花上花。
花上复有花者,重台也。
其架者可食,白者尤清甜滑。
妇女常以为蔬,可润容补血。
◎白瑞香
白瑞香,多生乳源山中,冬月盛开如雪,名雪花。
刈以为薪,杂山兰、芎之属烧之,比屋皆香。
其种以挛枝为上,有紫色者香尤烈,杂众花中,众花往往无香,皆为所夺。
一名夺香花,干者可以稀痘。
◎合欢
合欢木似梧桐,枝柔弱,叶细而繁。
每风来,辄自相解,不相牵缀。
五月花发,上半白,下半肉红,散垂如丝。
秋实作荚,子极其薄细,其叶至暮即合,一名合昏,亦曰夜合。
盖夜合花其花夜合,合欢木其叶夜合,性各不同。
高州有合欢树,枝叶若拘系然,互相交结,其状甚古。
◎指甲花
指甲花似木樨,细而正黄,多须ョ,一花数出,甚香。
粤女以其叶兼矾石少许染指甲,红艳夺目。
唐诗"弹筝乱落桃花片"谓此。
一种金凤花,亦可染,名指甲桃。
叶小如豆,花四瓣,层层相对。
一干辄有二种花,一深红,一黄边红腹。
其蕊大者为凤头,小者凤尾,尾修长缕缕,又有两翅,粤女多象之作钗。
二三月时栽之,与指甲花为一丛。
儿童向街头卖者,多此二花。
◎南烛
南烛产罗浮高处,初生三四年状若菘,渐似栀子,二三十年成大株,盖木而似草者也。
叶似茗而圆厚,冬夏常青,枝茎微紫。
大者高四五丈,肥脆易折。
子如茱萸,九月熟,酸美可食。
昔朱灵芝真人,以其叶兼白粳米,九蒸暴之,为青精饭,常服,人称青精先生。
今苏罗谣人每以社日为青精饭相饷,师其法。
◎西樵山四种花
西樵山有四种花,他处所无。
曰山石榴,三月盛开,称满山红。
曰锦鹦花,叶如碧兰,花瓣上红下白。
曰白鹤花,叶如三蔌,茎上出花,状白鹤,头颈翅足皆具。
头又有黑点如眼睛,开于暮春。
曰粉蝶花,枝条甚柔,花如粉蝶然。
湛文简尝为四花亭玩之。
又有月桂二株,石榴一株,在烟霞隐居之前。
月桂多花,石榴多实,则是年禾茶皆熟,山人以为验。
◎九里香
九里香,木本,叶细如黄杨花成艽,色白,有香甚烈。
又有七里香,叶稍大。
其木皆不易长,广人多以最小者制为古树,枝干拳曲,作盘盂之玩,有寿数百年者。
◎白婵子
白婵子一名山矾,叶如栀子,可辟书蠹。
灰其叶以染紫为黝,可不用矾,故名。
三月作白花,六出甚香,亦曰白婵子。
入药,名"山栀子"。
◎水松山松
水松者,也。
喜生水旁,其干也得杉十之六,其枝叶得松十之四,故一名水杉。
言其干则口水杉,言其枝叶则曰水松也。
东粤之松,以山松为牡,水松为牝。
水松性宜水。
盖松喜干,故生于山;桧喜湿,故生于水。
水松,桧之属也,故宜水。
广中凡平堤曲岸,皆列植以为观美。
岁久,苍皮玉骨,而多瘿,节高者麈骈低者,盖其根浸渍水中,辄生须鬣,袅娜下垂。
叶清甜可食,子甚香。
◎花开四季
粤中候暖,花开四季。
儋州有四季荷,广州诸处有四季桂。
又,芭蕉、佛桑皆四季著花。
《虞衡志》又载石榴花,南中一种,四季常开。
◎木棉花
《岭南杂记》:木棉花,大可合抱,高可数丈,叶如香樟,瓣极厚,一条五六出。
正二月开大红花,如山茶而蕊黄色。
结子如酒杯,老则拆裂,有絮茸茸,与芦花相似。
土人取以作ブ褥,女工不能治。
《通志》亦云"询之粤人,无有织者"。
一名攀枝花。
《肇庆志》云"以吉贝苗接乌桕根,结花为棉"。
按此,则以木棉可绩为布者,大抵因接本使然,与草棉固自有别,然当开时,殷红照耀,实非他花所可媲美。
又南海神庙木棉花开时最盛,海珠寺亦然。
◎茉莉
茉莉自波斯移植粤中,芳香不改。
东坡称为暗麝。
《南越记》云,彼之女子穿彩丝以为首饰。
《洛阳名园记》作"抹厉"。
王十朋作"没利",洪景卢作"末丽",皆以己意名之。
宋时遣使至南汉,不识茉莉。
刘昶绐曰:"此小南强。"
后昶使至,不识牡丹,前使者复曰:"此大北胜。"
按,《茂名志》云,粤无牡丹,以佛桑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