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蟛蜞
凡春正二月,南风起,海中无雾,则公蟛蜞出。
夏四五月,大禾既莳,则母蟛蜞出。
其白者曰白蟛蜞,以盐酒奄之,置荼蘼花朵其中,晒以烈日,有香扑鼻。
生毛者曰毛蟛蜞。
尝以粪田、饲鸭,然有毒,多食发吐痢。
而潮人五日不食,以当园蔬。
故谚有曰:"水潮另,食咸解。"
咸解者以毛蟛蜞入盐水中经两月,熬水为液,投以柑桔之皮,其味佳绝。
解其渣滓不用,用其精华,故曰解也。
另者蛤之属。
谚曰:蟾蜍、蛤、另三者,形状相似。
而广州人惟食蛤,不食蟾蜍、另。
另惟潮州人食之,故名曰水潮另。
另有一种,生海泥中,长二三寸,大如指,两头各有两岐。
以其状怪,故曰蛏。
气味甘温,能去胸中烦闷。
然病后不可食,食惟白蟛蜞,称珍品。
◎蚝
蚝,咸水所结,其生附石,鬼相连如房,故一名蛎房。
房房相生,蔓延至数十百丈。
潮长则房开,消则房阖。
开所以取食,阖所以自固也。
凿之,一房一肉。
肉之大小,随其房。
色白而含绿粉。
生食曰蚝白,奄之曰蛎黄。
味皆美。
以其壳累墙,高至五六丈不仆。
壳中有一片莹滑而圆,是曰蚝光。
以砌照壁,望之若鱼鳞然。
雨洗益白。
小者珍珠蚝,中尝有珠。
东莞、新安有蚝田,与龙穴洲相近。
以石烧红,散投之,蚝生其上。
取石得蚝,仍烧红石,投海中,岁凡两投两取。
蚝本寒物,得火气其味益甘,谓之种蚝。
又以生于水者为天蚝,生于火者为人蚝。
人蚝成田,各有疆界,尺寸不逾,逾则争。
蚝本无田,田在海水中。
以生蚝之所谓之田,犹以生白蚬之所谓之塘。
塘亦在海水中出,无实土也。
故曰,南海有浮沉之田。
浮田者,蕹是也。
沉田者,种蚝、种白蚬之所也。
◎雷
雷比黄蚬而大,闻雷则生,故文从雷。
粤故有雷田,在番禺市底之南。
春初取小雷种之,至冬乃取,故曰雷田。
田在咸海中,亦曰雷塘,犹夫白蚬之塘也。
雷与蚝、白蚬、蛳、蚶虽生于天,亦恒生于人。
惠潮多蚶田,蚶与沙雷、雷皆味甘,性温,益人。
蚶从甘,不用调和,自然甜美,愈大愈嫩。
《志》称岭南炙之,名"天雷"是也。
一名花雷。
沙白不可种,故粤人贵沙白而贱雷。
雷凡沙坦皆有。
冬月时,渔者以足取之,谓之"踢雷"。
雷以天寒乃肥。
其以仲秋孕者,腹黑,广人有酿雷之食,以白者为贵。
◎白蚬
番禺海中有白蚬塘。
自狮子塔至西江口,凡二百余里,皆产白蚬。
岁二三月,南风起,雾气蔽空,辄有白蚬子飞落,微细如尘,然落田辄死。
落风中得咸潮之力乃生。
秋长冬肥,积至数丈乃捞取。
粤人谣云:"南风起,落蚬子。 生于雾,成于水。 北风瘦,南风肥。 厚至丈,取不稀。 殷勤祭沙滩,莫使蚬子飞。"
外有黑蚬黄蚬,一名扁蠃。
遇风雨亦辄飞徙。
蛋女率于黑沙泥处取之。
贫者以为蔬,然味不如白蚬。
凡生于海者曰白蚬,生于江者曰黑蚬黄蚬,而金钅蚬者,生大海中,独珍。
刘钅长时取以自奉,禁民不得采。
亦曰金口蚬。
有无耳蚬,产韦涌。
相传宋帝幸韦涌时,食蚬而美之,曰:惜不令其无耳。
至今帝泊舟处,蚬皆无耳,甘美异常。
进蚬渔人配祀将作大匠梁公庙中,人称蚬子丈人云。
蚬之美,可以解蛊。
以为腊,不能水土者宜之。
白蚬多生于雾。
每当春暖,白雾イ空,之中,土人知为白蚬也。
名落蚬天。
◎蛤
蛤生田间,名田鸡。
冬藏春出。
篝火作声,呼之可获。
三月三日农以其声卜水旱。
声小,水小;声大,水大。
谚曰:"田鸡声哑,田好稻把;田鸡声响,田好荡桨。"
又,"田鸡上昼鸣,上乡熟;下昼鸣,下乡熟;终日鸣,上下齐熟"。
唐诗:"田家无五行,水旱卜蛙声。"
蛙,蛤也。
或谓大声曰蛙,小声曰蛤。
韩退之《南食》,其四日蛤,未知是此否。
珠蚌亦名蛤,然非尝食。
一种肖田鸡而无腰股,鸣长声,俗呼为另。
主瘰疬即蝼蝈云。
◎琐吉
琐吉状似珠奉,壳青黑色,长寸许。
大者二三寸,生白沙中,不污泥淖,互物之最洁者也。
有两肉柱,能长短,又有数白蟹子在腹中,状如榆荚,合体共生,常从其口出,为之取食。
盖二物相须。
琐吉寄命于蟹,蟹托身于琐吉。
郭璞谓琐吉腹蟹。
葛洪谓小蟹不归而吉败是也。
◎蠃
蠃种最多,以香蠃为上。
产潮州。
大者如盘盂,其壳雌雄异声,可应军中之用。
次则珠蠃出东莞大步海,南汉常置三千人采之,名其地曰媚川都。
人曰珠蠃户。
有银母蠃,状若蚌,内多小珠,而珍色不及。
壳厚而莹,可以截镶器皿,亦名珠母。
其肉最胜而性寒,有九孔蠃产珠与蚌珠类。
有鹦鹉蠃,珠光隐隐可烛,文采五色,类鹦鹉。
有指甲蠃,一名紫鹉。
《荀子》东海有紫纟去,纟去即劫也。
一名石劫。
味甘咸,能利小水。
江淹谓石劫有足翼,得春水则生华。
郭璞谓石劫应节而扬葩是也。
味绝鲜美。
虚损人以米酒同煮,最补益。
有马甲柱形。
形如指甲,蠃壳薄肉少,味颇清。
昌黎《南食》诗:"章举马甲柱,斗以怪自呈"。
有寄生蠃生咸水者,离水一日即死。
生淡水者,可久畜。
壳五色,如钿。
或纯赤如丹砂。
其虫如蟹,有獒足,腹则蠃也。
以佳壳或以金银为壳稍炙其尾即出,投佳壳中,海人名为借屋。
以之行酒,行至某客前而驻,则饮。
故俗以为珍。
有蝓螯者,二螯四足似彭骨,其{尸几}柔脆蜿屈则,蠃每窃枯蠃以居,出则负壳,退则以螯足户。
稍长,更择巨壳迁焉。
与寄居虫异,名多足蠃,亦曰窃Э。
《越记》,负屋之螯,饲以云母,能产白珠。
《梅华国志》,屋Э,千岁出海为螯龙,盖此物也。
有神仙蠃,产罗浮。
曾经仙人所啮,尾端尽破。
味甚甘。
有流蠃,大如小拳,一名甲香蠃。
肉亦视月盈亏。
有蛤蜊生海滨土中,白壳紫唇,一名赤口蠃。
以壳为粉曰蛤粉,可入药。
凡蠃类,两壳相合,皆名蛤,而此蠃肉壳大利于人,故曰蜊。
有车螯者,似蛤蜊而大。
甲厚而莹,有斑点如花。
绝水佯死,乌鸟信而啄之,辄为所得。
一名沙白。
有海胆,生岛屿石上。
壳圆,有要珠,大小相串粟珠上。
又有长刺累累相连,取一带十,如破其一,余皆死,粘于石上。
壳破流浆,终不得起。
肉色黄鲜,以作酱,味佳。
已上诸蠃,皆举其知名者。
史称楚越之地,饭稻羹鱼,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盖谓此。
◎蚌
蚌,川泽处处有之。
凡狭而长者,皆曰蚌。
广而圆者,皆曰蛤。
车白与蚬,皆蛤属。
车白即车螯,土人以为沙白者,谬也。
◎吊
吊,介之属也。
产琼州海口港中。
蛇头鼍身,水宿不栖。
其膏甚轻利,贮以铜瓦,皆渗出。
惟鸡卵盛之,则不漏。
以治诸肿毒,功同熊胆。
◎穿山甲
穿山甲一名鲮鲤。
似鲤有四足,能陆能水,其鳞坚利如铁。
黑色,绝有气力,能穿山而行,盖陆之鱼也。
杨孚《异物志》:鲮鲤吐舌,蝼蚁附之,而因吞之。
又开鳞甲,使蝼蚁入之,乃奋迅而舐取之。
◎银鱼
银鱼产惠州丰湖第一桥下,以秋九月出。
九月有风曰银鱼风。
长二黍许,光滑无鳞,表里融彻。
以白磁盆之,与水无异。
出于清明者尤佳。
又有红虾,产潮州、番州、南巴诸处。
色夺榴花,头可制杯,见《异物志》。
又《通志》云,儋州有红蟹。
张籍诗云:"大鱼如柳叶,小鱼如针锋。"
◎河豚
《海语》:河豚出于江河者,皆不盈尺。
海中大者如豕,有重数十斤者。
《通志》:味美在肝而有毒。
吴中以初春,而粤中以秋,荐为河豚之会,中其毒者,水磨降香汁,捣橄榄汁,饮之可解。
◎江瑶柱
《尔雅注》:蜃小者玉珧,即江瑶柱也。
《安南异物名记》云:"江瑶如蚌而稍大,中肉腥而忍不中口,仅四肉牙佳耳。 长四寸许,圆半之,白如珂雪,一沸即起,甘鲜脆美,不可名状。 此所谓柱也。 《通志》:马甲柱,惠州美其名曰西施舌。 《琼州志》:江瑶以柱为珍,崖州者佳。 按江瑶又名海月。 谢眺诗“挂席拾海月",指此。
苏长公曾云,荔枝风味,惟江瑶柱可以敌之。
◎海镜
《岭表录异》:海镜广人呼豪菜盘。
两片合以成形,壳圆,日照如云母。
内光,有小肉如蚌胎,腹中有小红蟹子,其小如豆,黄而头足俱备。
海镜饥则蟹子走出取食,蟹饱归腹,海镜亦饱。
《通志》云:"其壳为明瓦,圆如镜。"
崖州产者佳。
◎牡蛎
牡蛎,《本草衍义》云:牡蛎附石而生,鬼相连如房,故曰蛎房。
一名豪山。
初生海畔,身如拳石。
四面渐长,有一二丈者。
一房内有蚝肉一块,每潮来则诸房皆开。
有小虫入,则合之充腹。
韩昌黎诗:"蚝相粘为山,十百各自生。"
《通志》谓蚝以左顾者为雄,故曰牡蛎。
粤人以为常馔,其壳用以垒墙,亦可烧灰涂壁。
《岭南杂记》云:蚝壳砌墙,鳞鳞可观。
《志》又云,介与鳞相若。
粤中获介之利居多,镂甲为珍,亦生民所资也。
◎黄甲
粤中少螃蟹,惟黄甲到处有之,味略带腥。
陵龟蒙有《蟹志》,吕亢作《蟹图》,黄甲、寻、截诸种俱不载。
又万州出石蟹,宜治眼疾。
白香山《眼病》诗:"案上漫铺龙树论,盒中虚决明丸。"
◎瓦屋子
南人名蚶为瓦屋子。
《岭表录异》云:瓦屋子,盖蚌蛤之属也。
南中旧呼为空慈子,卢尚书钧改为瓦屋子,以以其壳上有棱如瓦,故名。
壳中有肉,紫色而满腹。
广人尤重之,多炙以荐酒,俗呼为天脔肉。
《通志》:惠潮多种蚶,有蚶田。
《南越志》:凡蛤之属,开口闻雷鸣,不复闭口。
杨万里诗:"带桃花楚水咸。"
咸即蚶字。
◎虾
虾之种类甚繁,小者以白虾,大者以宁虾为美。
宁虾产咸水中,大者长五六寸,出水则死。
渔人以丝粘网。
其深四尺有五寸,长六尺者,仄立海中。
丝柔而轻,宁虾至,则须尾穿胃,弗能脱也。
两两干之为对虾,以充上馔。
鲜者肉肥白而甘。
其次曰黄虾、白虾、沙虾。
最小者银虾,状如绣针,以布为网,网大丈有二尺,以二罾<同戈>系之,口向上流,取虾卵及禾虫,亦复如是。
银虾稍大者出新安铜鼓角海,名铜鼓虾。
以盐藏之,味亦美。
其虾酱则以香山所造者为美,曰香山虾。
其出新宁大襟海上下二川者,亦香而细,头尾与须皆红,白身,黑眼。
初
奄时,每百斤用盐三斤,封定缸口。
俟虾身溃烂,乃加盐至四十斤,于是味大佳,可以久食。
一种名虾春。
粤方言,凡禽鱼卵皆曰春。
鱼卵亦曰鱼春子。
唐时,吴郡贡鱼春子,即鱼子也。
然虾春非虾之卵也。
江中有水嵫,大仅如豆。
其卵散布,取之不穷。
产新会者卵稍粗,滋味益好,烧之通红。
红故鲜明多脂而可口。
次则番禺深井江勒海所产,村落间家有数瓮,终岁奄食之,或以入糟,名泥虾。
又,丹虾产惠州西湖,其色青,煮熟丹红,绝鲜美。
谚云:"湖上渔家,白饭丹虾。"
白饭者,水晶鱼也。
长不盈寸,大不过分,其色差洁,无乙有丙。
八九月有之。
◎水母
水母生海中,以咸水之渣滓为母,故名水母。
鲜煮辄消释出水,一名海宅。
气最腥,为虫之所宅。
虫者,虾也。
水母以虾为浮沉故曰水母目虾。
性冷,能化物,不能自化,脾胃弱者勿食。
干者曰海蜇,腹下有脚纷纭,名曰蜇花。
八月间干者,肉厚而脆,名八月子,尤美。
◎黄鱼虫
黄鱼虫一名天虾,色白,状如蛱蝶。
四五月间从空飞入水,化而为虫。
黄鱼食之而肥,名黄鱼虫。
鱼人取其未化者炙食之,云味甘美。
或以为虾所化,以其白天,故曰天虾。
崔豹云,海间有飞虫如蜻蛉,名纟番绀。
七月,群飞暗天,夷人食之,云虾所化。
或曰,腐草为萤,朽麦为{艹蚕},{艹蚕}为虾。
天虾者,{艹蚕}之所化,未知然否。
同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