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 卷三十四  列传第二十四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南史
《南史》 卷三十四  列传第二十四 李延寿

颜延之沈怀文周朗

后为宋武帝豫章公世子中军行参军。

及武帝北伐,有宋公之授,府遣延之庆殊命。

行至洛阳,周视故宫室,尽为禾黍,凄然咏黍离篇。

道中作诗二首,为谢晦、傅亮所赏。

武帝受命,补太子舍人。

雁门周续之隐庐山,儒学著称。

永初中,征诣都下,开馆以居之。

武帝亲幸,朝彦毕至。

延之宫官列卑,引升上席。

上使问续之三义,续之雅仗辞辩,延之每以简要连挫续之。

上又使还自敷释,言约理畅,莫不称善。

再迁太子中舍人。

时尚书令傅亮自以文义一时莫及,延之负其才,不为之下,亮甚疾焉。

庐陵王义真待之甚厚,徐羡之等疑延之为同异,意甚不悦。

少帝即位,累迁始安太守。

领军将军谢晦谓延之曰:「昔荀勖忌阮咸,斥为始平郡,今卿又为始安,可谓「二始」。

」黄门郎殷景仁亦谓之曰:「所谓人恶俊异,世疵文雅。

」延之之郡,道经汨潭,为湘州刺史张邵祭屈原文以致其意。

元嘉三年,羡之等诛,征为中书侍郎,转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赏遇甚厚。

延之既以才学见遇,当时多相推服,唯袁淑年倍小延之,不相推重。

延之忿于众中折之曰:「昔陈元方与孔元骏齐年文学,元骏拜元方于床下,今君何得不见拜?「淑无以对。

延之疏诞,不能取容当世,见刘湛、殷景仁专当要任,意有不平。

常言「天下事岂一人之智所能独了」。

辞意激扬,每犯权要。

又少经为湛父柳后将军主簿,至是谓湛曰:「吾名器不升,当由作卿家吏耳。

」湛恨焉,言于彭城王义康,出为永嘉太守。

延之甚怨愤,乃作五君咏,以述竹林七贤,山涛、王戎以贵显被黜。

咏嵇康云:「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

」咏阮籍云:「物故不可论,途穷能无恸。

」咏阮咸云:「屡荐不入官,一麾乃出守。

」咏刘伶云:「韬精日沉饮,谁知非荒宴。

」此四句盖自序也。

湛及义康以其辞旨不逊,大怒,欲黜为远郡。

文帝与义康诏曰:「宜令思愆里闾,犹复不悛,当驱往东土;乃至难恕者,自可随事录之。

」于是延之屏居不豫人间者七载。

中书令王球以名公子遗务事外,与延之雅相爱好,每振其罄匮。

晋恭思皇后葬,应须百官,皆取义熙元年除身。

以延之兼侍中,邑吏送札,延之醉,投札于地曰:「颜延之未能事生,焉能事死。

」文帝尝召延之,传诏频不见,常日但酒店裸袒挽歌,了不应对,他日醉醒乃见。

帝尝问以诸子才能,延之曰:「竣得臣笔,测得臣文,啜得臣义,跃得臣酒。

」何尚之嘲曰:「谁得卿狂?」答曰:「其狂不可及。

」尚之为侍中在直,延之以醉诣焉。

尚之望见便阳眠,延之发帘熟视曰:「朽木难雕。

」尚之谓左右曰:「此人醉甚可畏。

」闲居无事,为庭诰之文以训子弟。

刘湛诛后,起延之为始兴王浚后军谘议参军、御史中丞。

在任从容,无所举奏。

迁国子祭酒、司徒左长史。

何尚之素与延之狎,书与王球曰:「延之有后命,教府无复光晖。

」坐启买人田不肯还直,尚书左丞荀赤松奏之曰:「求田问舍,前贤所鄙。

延之唯利是视,轻冒陈闻,依傍诏恩,抵捍余直,垂及周年,犹不毕了。

昧利苟得,无所顾忌。

延之昔坐事屏斥,复蒙抽进,而曾不悛革,怨诽无已。

交游阘茸,沈迷曲蘖,横兴讥谤,诋毁朝士。

仰窃过荣,增愤薄之性,私恃顾眄,成强梁之心。

外示寡求,内怀奔竞,干禄祈迁,不知极已。

预宴班觞,肆詈上席。

山海容含,每存遵养。

爱兼雕虫,未忍遐弃。

而骄放不节,日月弥甚。

臣闻声问过情,孟轲所耻,况声非外来,问由己出。

虽心智薄劣,而高自比拟,客气虚张,曾无愧畏。

岂可复弼亮五教,增耀台阶。

请以延之讼田不实,妄干天听,以强陵弱,免所居官。

」诏可。

后为秘书监,光禄勋,太常。

时沙门释慧琳以才学为文帝所赏,朝廷政事多与之谋,遂士庶归仰。

上每引见,常升独榻,延之甚疾焉。

因醉白上曰:「昔同子参乘,袁丝正色。

此三台之坐,岂可使刑余居之。

」上变色。

延之性既褊激,兼有酒过,肆意直言,曾无回隐,故论者多不与之,谓之颜彪。

居身俭约,不营财利,布衣蔬食,独酌郊野。

当其为适,傍若无人。

三十年,致事。

元凶弒立,以为光禄大夫。

长子竣为孝武南中郎谘议参军。

及义师入讨,竣定密谋,兼造书檄。

劭召延之示以檄文,问曰:「此笔谁造?」延之曰:「竣之笔也。

」又问:「何以知之?」曰:「竣笔体,臣不容不识。

」劭又曰:「言辞何至乃尔?」延之曰:「竣尚不顾老臣,何能为陛下。

」劭意乃释,由是得免。

孝武登阼,以为金紫光禄大夫,领湘东王师。

尝与何偃同从上南郊,偃于路中遥呼延之曰:「颜公!」延之以其轻脱,怪之,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见呼为公?」偃羞而退。

竣既贵重,权倾一朝,凡所资供,延之一无所受。

器服不改,宅宇如旧,常乘羸牛车,逢竣卤簿,即屏住道侧。

又好骑马遨游里巷,遇知旧辄据鞍索酒,得必倾尽,欣然自得。

尝语竣曰:「平生不喜见要人,今不幸见汝。

」见竣起宅,谓曰:「善为之,无令后人笑汝拙也。

」表解师职,加给亲信二十人。

尝早候竣,遇宾客盈门,竣方卧不起,延之怒曰:「恭敬撙节,福之基也。

骄佷傲慢,祸之始也。

况出粪土之中,而升云霞之上,傲不可长,其能久乎。

延之有爱姬,非姬食不饱,寝不安。

姬凭宠,尝荡延之坠床致损,竣杀之。

延之痛惜甚至,常坐灵上哭曰:「贵人杀汝,非我杀汝。

」以冬日临哭,忽见妾排屏风以压延之,延之惧坠地,因病。

孝建三年卒,年七十三。

赠特进,谥曰宪子。

延之与陈郡谢灵运俱以辞采齐名,而迟速县绝。

文帝尝各敕拟乐府北上篇,延之受诏便成,灵运久之乃就。

延之尝问鲍照己与灵运优劣,照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君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

」延之每薄汤惠休诗,谓人曰:「惠休制作,委巷中歌谣耳,方当误后生。

」是时议者以延之、灵运自潘岳、陆机之后,文士莫及,江右称潘、陆,江左称颜、谢焉。

竣字士逊,延之长子也。

早有文义,为宋孝武帝抚军主簿,甚被嘉遇,竣亦尽心补益。

元嘉中,上不欲诸王各立朋党,将召竣补尚书郎。

江湛以为在府有称,不宜回改,乃止。

随府转安北、镇军、北中郎府主簿。

初,沙门释僧含精有学义,谓竣曰:「贫道常见谶记,当有真人应符,名称次第,属在殿下。

」后竣在彭城,尝于亲人叙之,言遂宣布,闻于文帝。

时元凶巫蛊事已发,故上不加推案。

孝武镇寻阳,迁南中郎记室。

三十年春,以父延之致仕,固求解职,赐假未发,而文帝崩问至,孝武举兵入讨,转谘议参军,领录事,任总内外,并造檄书。

孝武发寻阳,便有疾,自沉庆之以下并不堪相见,唯竣出入卧内,断决军机。

时孝武屡经危笃,不任谘禀,凡厥众务,竣皆专断施行。

孝武践阼,历侍中、左卫将军,封建城县侯。

孝建元年,转吏部尚书,领骁骑将军,留心选举,自强不息。

任遇既隆,奏无不可。

后谢庄代竣领选,意多不行。

竣容貌严毅;庄风姿甚美,宾客喧诉,常欢笑答之。

人言颜竣瞋而与人官,谢庄笑而不与人官。

南郡王义宣、臧质等反,以竣兼领右将军。

义宣、质诸子藏匿建康、秣陵、湖熟、江宁县界,孝武大怒,免丹阳尹褚湛之官,收四县官长,以竣为丹阳尹,加散骑常侍。

先是,竣未有子,而大司马江夏王义恭诸子为元凶所杀,至是各产男,上自为制名,名义恭子为伯禽,以比鲁公伯禽,周公之子。

名竣子为辟强,以比汉侍中辟强,张良之子也。

先是,元嘉中铸四铢钱,轮郭形制与五铢同,用费损无利,故百姓不盗铸。

及孝武即位,又铸孝建四铢,所铸钱形式薄小,轮郭不成,于是人间盗铸者杂以铅锡,并不牢固。

又翦凿古钱以取其铜,钱转薄小,稍违官式。

虽重制严刑,人吏官长坐死免者相系,而盗铸弥甚,百物踊贵,人患苦之。

乃立品格,薄小无轮郭者悉加禁断。

始兴公沉庆之议:「宜听人铸钱。

置署,乐铸之家皆居署内。

去春所禁新品,一时施用,今铸悉依此格。

万税三千,严检盗铸,并禁翦凿。

数年之间,公私丰赡,铜尽事息,奸伪自止。

禁铸则铜转成器,开铸则器化为财。

」上下其事于公卿,竣议曰:「今云开署放铸,诚所欲同,但虑采山事绝,器用日耗。

铜既转少,器亦弥贵。

设器直一千,则铸之减半,为之无利,虽令不行。

」时议者又以铜难得,欲铸二铢钱。

竣又议曰:「今铸二铢,恣行新细,于官无解于乏,而人奸巧大兴,天下之货将糜碎至尽。

空曰严禁,而利深难绝,不过一二年间,其弊不可复救。

此其甚不可一也。

使奸人意骋,而贻厥愆谋,此又甚不可二也。

富商得志,贫人因窘,此又甚不可三也。

若使交益深重,尚不可行,况又未见利,而众弊如此,失算当时,取笑百代乎。

」前废帝即位,铸二铢,形式转细,官钱每出,人间即模效之,而大小厚薄皆不及也。

无轮郭,不磨鑢,如今之翦凿者,谓之耒子钱。

景和元年,沉庆之启通私铸,由是钱货乱败,一千钱长不盈三寸,大小称此,谓之鹅眼钱;劣于此者谓之綖环钱。

贯之以缕,入水不沉,随手破碎,市井不复料数,十万钱不盈一掬。

斗米一万,商货不行。

明帝初,唯禁鹅眼、綖环,其余皆通用。

复禁人铸,官署亦废,寻复普断,唯用古钱。

竣自散骑常侍、丹阳尹加中书令,表让中书令,见许。

时岁旱人饥,竣上言禁饧一月,息米近万斛。

复代谢庄为吏部尚书,领太子右卫率,未拜,丁父忧。

裁踰月,起为右将军,丹阳尹如故。

竣固辞,表十上不许。

遣中书舍人戴明宝抱竣登车,载之郡舍。

赐以布衣一袭,絮以彩纶,遣主衣就衣诸体。

竣藉蕃朝之旧臣,每极陈得失。

上自即吉之后,宫内颇有丑论,又多所兴造。

竣谏争恳切,并无所回避。

上意甚不悦,多不见从。

竣自谓才足干时,恩旧莫比,当赞务居中,永执朝政。

而所陈多不被纳,疑上欲疏之,乃求出以卜时旨。

大明元年,以为东扬州刺史。

所求既许,便忧惧无计。

至州又丁母艰,不许去职,听送丧还都,恩待犹厚,竣弥不自安。

每对亲故,颇怀怨愤。

又言朝廷违谬,人主得失。

及王僧达被诛,谓为所谗构,临死陈竣前后忿怼,恨言不见从。

僧达所言,颇相符会,上乃使御史中丞庾徽之奏竣:「窥觇国柄,潜图久执。

受任选曹,驱扇滋甚,出尹京辇,形势弥放。

传诏犯宪,旧须启闻,而竣以通诉忤己,辄加鞭辱,罔顾威灵,莫此为甚。

怀挟奸数,包藏隐慝,豫闻中旨,罔不宣露。

罚则委上,善必归己,胁惧上宰,激动闾阎。

末虑上闻,内怀猜惧,伪请东牧,以卜天旨。

既获出藩,怨詈方肆,反唇腹诽,方之已轻。

前冬母亡,诏赐还葬,事毕不去,盘桓经时。

方构间勋贵,造立同异,遂以己被斥外,国道将颠。

兼行阙于家,早负世议,天伦怨毒,亲交震骇。

街谈道说,非复风声,宜加显戮,以昭盛化。

请以见事免竣所居官,下太常削爵土。

」上未欲便加大戮,且止免官。

竣频启谢罪,并乞性命。

上愈怒,诏答曰:「宪司所奏,非宿昔所以相期。

卿受荣遇,政当极此。

讪讦怨愤,已孤本望,乃复过烦思虑,惧不全立,岂为下事上诚节之至邪。

及竟陵王诞为逆,因此陷之,言通于诞。

召御史中丞庾徽之于前立奏,奏成,诏先打折足,然后于狱赐死,妻息宥之以远。

子辟强徙交州,又于宫亭湖沉杀之。

竣文集行于世。

竣弟测亦以文章见知,官至江夏王义恭大司马录事参军。

以兄贵为忧,先竣卒。

明帝即位,诏曰:「延之昔师训朕躬,情契兼重。

前记室参军、济阳太守啜,伏事蕃朝,绸缪恩旧,可擢为中书侍郎。

」奂,延之第三子也。

颜师伯字长深,竣族兄也。

父邵,刚正有局力,为谢晦领军司马。

晦镇江陵,请为谘议参军,领录事,军府之务悉委焉。

邵虑晦有祸,求为竟陵太守。

未及之郡,会晦见讨,邵饮药死。

师伯少孤贫,涉猎书传,颇解声乐。

弟师仲妻,臧质女也。

质为徐州,辟师伯为主簿。

孝武为徐州,师伯仍为辅国安北行参军。

王景文时为谘议参军,爱其谐敏,进之孝武,以为徐州主簿。

善于附会,大被知遇。

及去镇,师伯以主簿送故。

孝武镇寻阳,启文帝请为南中郎府主簿,文帝不许,谓典签曰:「中郎府主簿,那得用颜师伯。

」孝武启为长流正佐,帝又曰:「朝廷不能除之,郎可自板,然亦不宜署长流。

」乃板为参军刑狱。

及讨元凶,转主簿。

孝武践阼,以为黄门侍郎,累迁侍中。

大明元年,封平都县子。

亲幸隆密,群臣莫二。

多纳货贿,家累千金。

孝武尝与师伯摴蒱,帝掷得雉,大悦,谓必胜。

师伯后得卢,帝失色,师伯遽敛子曰:「几作卢。

」尔日,师伯一输百万。

仍迁吏部尚书、右军将军。

上不欲威权在下,前后领选者唯奉行文书,师伯专情独断,奏无不可。

七年,为尚书右仆射。

时分置二选,陈郡谢庄、琅邪王昙生并为吏部尚书。

师伯子举周旋寒人张奇为公车令,上以奇资品不当,使兼市买丞,以蔡道惠代之。

令史潘道栖、褚道惠、颜祎之、元从夫、任澹之、石道儿、黄难、周公选等抑道惠敕,使奇先到公车,不施行奇兼市买丞事。

师伯坐以子预职,庄、昙生免官,道栖、道惠弃市,祎之等六人鞭杖一百。

师伯寻领太子中庶人,虽被黜挫,受任如初。

孝武临崩,师伯受遗诏辅幼主,尚书中事专以委之。

废帝即位,复还即真,加领卫尉。

师伯居权日久,天下辐协,游其门者,爵位莫不踰分。

多纳货贿,家产丰积,妓妾声乐,尽天下之选,园池第宅,冠绝当时,骄奢淫恣,为衣冠所疾。

又迁尚书仆射,领丹阳尹。

废帝欲亲朝政,转师伯为左仆射。

以吏部尚书王景文为右仆射。

夺其京尹,又分台任。

师伯至是始惧,与柳元景谋废立。

初,师伯专断朝事,不与沉庆之参怀,谓令史曰:「沈公爪牙者耳,安得预政事。

」庆之闻而切齿,乃泄其谋。

寻与太宰江夏王义恭同诛,六子皆见杀。

明帝即位,谥曰荒。

沉怀文字思明,吴兴武康人也。

祖寂,晋光禄勋。

父宣,新安太守。

怀文少好玄理,善为文章,为楚昭王二妃诗,见称于世。

为江夏王义恭东合祭酒。

丁父忧,新安郡送故丰厚,奉终礼毕,余悉班之亲戚,一无所留。

文帝闻而嘉之,赐奴婢六人。

服阕,除尚书殿中郎。

隐士雷次宗被征居钟山,后南还庐江。

何尚之设祖道,文义之士毕集。

为连句诗,怀文所作尤美,辞高一座。

随王诞镇襄阳,出为后军主簿,与谘议参军谢庄共掌辞令,领义成太守。

元嘉二十八年,诞当为广州,欲以怀文为安南府记室,先除通直郎。

怀文固辞南行,上不悦。

弟怀远纳东阳公主养女王鹦鹉为妾,元凶行巫蛊,鹦鹉豫之,事泄,怀文因此失调,为治书侍御史。

元凶弒立,以为中书侍郎。

孝武入讨,呼之使作符檄,固辞。

劭大怒,会殷冲救得免。

托疾落马,间行奔新亭,以为竟陵王诞骠骑录事参军、淮陵太守。

时国哀未释,诞欲起内斋。

怀文以为不可,乃止。

寻转扬州中从事史。

时议省录尚书,怀文以为非宜,上议不从。

迁别驾从事史。

及江夏王义恭迁西阳王子尚为扬州,居职如故。

时荧惑守南斗,上乃废西州旧馆,使子尚移居东城以厌之。

怀文曰:「天道示变,宜应之以德,今虽空西州,恐无益也。

」不从,而西州竟废。

大明二年,迁尚书吏部郎,时朝议欲依古制置立王畿,扬州移居会稽,犹以星变故也。

怀文曰:「周制封畿,汉置司隶,各因时宜,非存相反。

安人定国,其揆一也。

苟人心所安,天亦从之。

未必改今追古,乃致平一。

神州旧壤,历代相承,异于边州,或置或罢。

既物情不悦,容亏化本。

」又不从。

三年,子尚移镇会稽。

迁抚军长史,行府州事。

时囚系甚多,动经年月,怀文到任,讯五郡九百三十六狱,众咸称平。

入为侍中,宠待隆密。

竟陵王诞据广陵反,及城陷,士庶皆裸身鞭面然后加刑,聚所杀人首于石头南岸,谓之髑髅山。

怀文陈其不可,上不纳。

孝武尝有事圆丘,未至期而雨晦竟夜。

明旦风霁,云色甚美,帝升坛悦。

怀文称庆曰:「昔汉后郊祀太一,白日重轮,神光四烛。

今陛下有事兹礼,而膏雨迎夜,清景丽朝,斯实圣明幽感所致,臣愿与侍臣赋之。

」上笑称善。

扬州移会稽,上忿浙江东人情不和,欲贬其劳禄,唯西州旧人不改。

怀文曰:「扬州徙居,既乖人情,一州两格,尤失大体。

」上不从。

怀文与颜竣、周朗素善,竣以失旨见诛,朗亦以忤意得罪。

上谓怀文曰:「竣若知我杀之,亦当不敢如此。

」怀文默然。

又尝以岁夕与谢庄、王景文、颜师伯被敕入省,未及进,景文因谈言次称竣、朗人才之美,怀文与相酬和。

师伯后因语次白上,叙景文等此言。

怀文屡经犯忤,至此上倍不悦。

上又坏诸郡士族以充将吏,并不服役,至悉逃亡。

加以严制不能禁,乃改用军法,得便斩之。

莫不奔窜山湖,聚为盗贼。

怀文又以为言。

斋库上绢年调钜万疋,绵亦称此,期限严峻。

人间买绢一疋至三二千,绵一两三四百,贫者卖妻子,甚者或自缢死。

怀文具陈人困,由是绵绢薄有所减,俄复旧。

子尚等诸皇子皆置邸舍,逐什一之利,为患遍天下。

怀文又曰:「列肆贩卖,古人所非。

卜式明不雨之由,弘羊受致旱之责。

若以用度不充,故宜量加减省。

」不听。

孝建以来,抑黜诸弟,广陵平后,复欲更峻其科。

怀文曰:「汉明不使其子比光武之子,前史以为美谈。

陛下既明管、蔡之诛,愿崇唐、卫之寄。

」及海陵王休茂诛,欲遂前议。

太宰江夏王义恭探得密旨,先发议端,怀文固请不可,由是得息。

时游幸无度,太后六宫常乘副车在后。

怀文与王景文每谏不宜亟出,后因从坐松树下,风雨甚骤。

景文曰:「卿可以言矣。

」怀文曰:「独言无继,宜相与陈之。

」江智深卧草侧,亦谓之善。

俄而被召俱入雉场,怀文曰:「风雨如此,非圣躬所宜。

」景文又曰:「怀文所启宜从。

」智深未及有言,上方注弩,作色曰:「卿欲效颜竣邪?何以恒知人事。

」又曰:「颜竣小子,恨不得鞭其面。

上每宴集,在坐者咸令沉醉。

怀文素不饮酒,又不好戏,上谓故欲异己。

谢庄尝诫怀文曰:「卿每与人异,亦何可久。

」怀文曰:「吾少来如此,岂可一朝而变。

非欲异物,性之所不能耳。

五年,出为晋安王子勋征虏长史、广陵太守。

明帝坐朝正事毕,被遣还北,以女病求申,临辞又乞停三日,讫犹不去,为有司所纠,免官,禁锢十年。

既被免,卖宅还东。

上大怒,收付廷尉赐死。

弟怀远为始兴王浚征北长流参军,深见亲待。

坐纳王鹦鹉为妾,孝武徙之广州。

刺史宗悫欲杀之,会南郡王义宣反,怀远颇闲文笔,悫起义,使造檄书,并衔命至始兴,与始兴相沉法系论起义事。

事平,悫具为陈请,由此见原。

终孝武世不得还。

前废帝世归,位武康令,撰南越志,及怀文文集并传于世。

怀文三子:淡、深、冲。

冲字景绰,涉猎文义,仕宋历位抚军正佐,兼记室。

及怀文得罪被系,冲兄弟行谢,情哀貌苦,见者伤之。

柳元景欲救怀文,言于孝武曰:「沈怀文三子涂炭不可见,愿陛下速正其罪。

」帝曰:「宜急杀之,使其意分。

」竟杀之。

元景为之叹息,冲兄弟以此知名。

累迁司徒录事。

齐武帝为江州,冲为征虏长史、寻阳太守。

齐建元中,累迁太子中庶子。

武帝在东宫,待以恩旧。

及即位,转御史中丞、侍中。

永明四年,为五兵尚书。

冲与兄淡、深名誉有优劣,世号为「腰鼓兄弟」。

淡、深并历御史中丞。

兄弟三人皆为司直,晋、宋所未有也。

中丞案裁之职,被恶者多结怨。

永明中,深弹吴兴太守袁彖。

建武中,彖从弟昂为中丞,到官数日,奏弹深子缋父在僦白幰车,免官禁锢。

冲母孔氏在东,邻家失火,疑为人所焚爇,大呼曰:「我三儿皆作御史中丞,与人岂有善者。

方恐肌分骨散,何但焚如。

」兄弟后并历侍中,武帝方欲任冲,寻卒。

追赠太常,谥曰恭子。

昙庆,怀文从父兄也。

父发,员外散骑侍郎。

昙庆仕宋位尚书左丞。

时岁有水旱,昙庆议立常平仓以救人急,文帝纳其言而事不行。

大明元年,为徐州刺史。

时殿中员外将军裴景仁助戍彭城,景仁本北人,多悉关中事。

昙庆使撰秦记十卷,叙苻氏事,其书传于世。

昙庆谨实清正,所莅有称绩。

常谓子弟曰:「吾处世无才能,图作大老子耳。

」世以长者称之。

卒于祠部尚书。

周朗字义利,汝南安成人也。

父淳,宋初历位侍中,太常。

兄峤尚武帝第四女宣城德公主。

二女适建平王宏、庐江王袆。

以贵戚显官。

朗少而爱奇,雅有风气,与峤志趋不同,峤甚疾之。

为江夏王义恭太尉参军。

元嘉二十七年春,朝议北侵魏,当遣义恭出镇彭城,为诸军大统。

朗闻之解职。

及义恭出镇,府主簿羊希从行,与朗书戏之,劝令献奇进策。

朗报书援引古义,辞意倜傥。

孝武即位,除建平王宏中军录事参军。

时普责百官谠言,朗上书陈述得失,多自矜夸。

书奏忤旨,自解去职。

后为庐陵内史,郡界荒芜,颇有野兽。

母薛氏欲见猎,朗乃合围纵火,令母观之。

火逸烧郡解,朗悉以秩米起屋,偿所烧之限。

称疾去官,为州司所纠,还都谢孝武曰:「州司举臣愆失多不允,臣在郡猛兽三食人,虫鼠犯稼,以此二事上负陛下。

」上变色曰:「州司不允,或可有之。

虫兽之灾,宁关卿小物。

朗寻丁母忧,每哭必恸,其余颇不依居丧常节。

大明四年,上使有司奏其居丧无礼。

诏曰:「朗悖礼利口,宜合翦戮,微物不足乱典刑,特锁付边郡。

」于是传送宁州,于道杀之。

朗族孙颙。

颙字彦伦,晋左光禄大夫顗七世孙也。

祖虎头,员外常侍。

父恂,归乡相。

颙少为族祖朗所知,解褐海陵国侍郎。

益州刺史萧惠开赏异颙,携入蜀,为厉锋将军,带肥乡、成都二县令,仍为府主簿。

常谓惠开性太险,每致谏,惠开不悦,答颙曰:「天险地险,王侯设险,但问用险何如耳。

」随惠开还都。

宋明帝颇好玄理,以颙有辞义,引入殿内,亲近宿直。

帝所为惨毒之事,颙不敢显谏,辄诵经中因缘罪福事,帝亦为之小止。

元徽中,诏为剡令,有恩惠,百姓思之。

齐高帝辅政,为齐殿中郎。

建元初,为长沙王后军参军、山阴令。

还为文惠太子中军录事参军。

文惠在东宫,颙迁正员郎,始兴王前军谘议,直侍殿省,深见赏遇。

颙音辞辩丽,长于佛理,着三宗论言空假义。

西凉州智林道人遗颙书深相赞美,言「捉麈尾来四十余载,颇见宗录,唯此涂白黑无一人得者,为之发病,非意此音猥来入耳」。

其论见重如此。

颙于钟山西立隐舍,休沐则归之。

转太子仆,兼著作,撰起居注。

迁中书郎,兼著作如故。

常游侍东宫。

少从外氏车骑将军臧质家得卫恒散隶书法,学之甚工。

文惠太子使颙书玄圃茅斋壁。

国子祭酒何胤以倒薤书求就颙换之。

颙笑答曰:「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每宾友会同,颙虚席晤语,辞韵如流,听者忘倦。

兼善老、易,与张融相遇,辄以玄言相滞,弥日不解。

清贫寡欲,终日长蔬,虽有妻子,独处山舍。

甚机辩,卫将军王俭谓颙曰:「卿山中何所食?」颙曰:「赤米白盐,绿葵紫蓼。

」文惠太子问颙菜食何味最胜,颙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何胤亦精信佛法,无妻。

太子又问颙:「卿精进何如何胤?」颙曰:「三涂八难,共所未免,然各有累。

」太子曰:「累伊何?」对曰:「周妻何肉。

」其言辞应变如此。

转国子博士,兼著作如故。

太学诸生慕其风,争事华辩。

始着四声切韵行于时。

后卒于官。

子舍。

舍字升逸,幼聪颖,颙异之。

临终谓曰:「汝不患不富贵,但当将之以道德。

」及长博学,尤精义理,善诵诗书,音韵清辩。

弱冠秀才,除太学博士。

从兄绵为剡县,赃污不少,籍没资财,舍乃推宅助焉。

建武中,魏人吴苞南归,有儒学。

尚书仆射江祏招苞讲,舍造坐折苞,辞理遒逸,由是名为口辩。

王亮为丹阳尹,闻而悦之,辟为主簿,政事多委焉。

迁太常丞。

梁武帝即位,吏部尚书范云与颙素善,重舍才器,言之武帝,召拜尚书祠部郎。

礼仪损益,多自舍出。

先是,帝与诸王及吴平侯书皆云弟,舍立议,引武王、周公故事,皆曰汝,从之。

累迁鸿胪卿。

时王亮得罪归家,故人莫至,舍独敦恩旧。

及亮卒,身营殡葬,时人称之。

迁尚书吏部郎,太子右卫率,右卫将军。

虽居职屡徙,而常留省内,罕得休下。

国史诏诰,仪体法律,军旅谋谟,皆兼掌之。

日夜侍上,豫机密二十余年,未尝离左右。

帝以为有公辅器。

初,范云卒,佥以沉约允当枢管,帝以约轻易不如徐勉,于是勉、舍同参国政。

勉小嫌中废,舍专掌权辖,雅量不及勉而清简过之,两人俱称贤相。

时议国史,疑文帝纪传之名。

舍以为「帝纪之笼百事,如干象之包六爻,今若追而为纪,则事无所包,若直书功德,则传而非纪。

应于上纪之前,略有仰述」。

从之。

舍占对辩捷,尝居直庐,语及嗜好,裴子野言从来不尝食姜。

舍应声曰:「孔称「不彻」,裴乃不尝。

」一坐皆悦。

与人论谑,终日不绝,而竟不言漏泄机事,众尤服之。

性俭素,衣服器用,居处床席,如布衣之贫者。

每入官府,虽广厦华堂,闺阁重邃,舍居之则尘埃满积。

以荻为障,坏亦不修。

历侍中、太子詹事。

普通五年,南津校尉郭祖深获始兴相白涡书,饷舍衣履及婢,以闻,坐免官。

以右骁骑将军知詹事。

卒。

上临哭哀动左右,追赠侍中、护军将军,谥曰简子。

初,帝锐意中原,群臣咸言不可,唯舍赞成之。

普通中,累献捷,帝思其功,下诏述其德美。

以为「往者南司白涡之劾,恐外议谓朕有私,致此黜免。

追愧若人一介之善,外可量加褒异,以旌善人」。

舍集二十卷。

二子弘义、弘信,弟子弘正。

弘正字思行。

父宝始,梁司徒祭酒。

弘正幼孤,及弟弘让、弘直俱为伯父舍所养。

年十岁,通老子、周易。

舍每与谈论,辄异之,曰:「观汝清理警发,后世知名,当出吾右。

」河东裴子野深相赏纳,请以女妻之。

十五,召补国子生,仍于国学讲易,诸生传习其义。

以季春入学,孟冬应举,学司以日浅不许。

博士到洽曰:「周郎弱冠讲经,岂俟策试?」

普通中,初置司文义郎,直寿光省,以弘正为司义侍郎。

弘正丑而不陋,吃而能谈,俳谐似优,刚肠似直,善玄理,为当世所宗。

藏法师于开善寺讲说,门徒数百,弘正年少,未知名,着红裈,锦绞髻,踞门而听,众人蔑之,弗谴也。

既而乘间进难,举坐尽倾,法师疑非世人,觇知,大相赏狎。

刘显将之寻阳,朝贤毕祖道,显县帛十匹,约曰:「险衣来者以赏之。

」众人竞改常服,不过长短之间。

显曰:「将有甚于此矣。

」既而弘正绿丝布裤,绣假种,轩昂而至,折标取帛。

中大通三年,昭明太子薨,其嗣华容公不得立,乃以晋安王纲为皇太子。

弘正奏记,请「抗目夷上仁之义,执子臧大贤之节」。

其抗直守正如此。

常自称有才无相,仆射徐勉掌选,以其陋不堪为尚书郎,乃献书于勉,其言甚切。

稍迁国子博士。

学中有宋元凶讲孝经碑,历代不改,弘正始到官,即表刊除。

时于城西立士林馆,弘正居以讲授,听者倾朝野焉。

弘正启周易疑义凡五十条,又请释干坤二系,复诏答之。

后为平西邵陵王府谘议参军,有罪应流徙,敕以赐干陀利国。

未去,寄系尚方。

于狱上武帝讲武诗,降敕原罪,仍复本位。

弘正博物,知玄象,善占候。

大同末,尝谓弟弘让曰:「国家阨在数年,当有兵起,吾与汝不知何所逃之。

」及武帝纳侯景,弘正谓弘让曰:「乱阶此矣。

」台城陷,弘正谄附王伟,又与周石珍合族,避景讳,改姓姬氏,拜太常。

景将篡之际,使掌礼仪。

及王僧辩东讨,元帝谓僧辩曰:「王师近次,朝士孰当先来?」王僧辩曰:「其周弘正乎。

弘正智不后机,体能济胜,无妻子之顾,有独决之明,其余碌碌不逮也。

」俄而前部传云弘正至,僧辩飞骑迎之。

及见,欢甚,曰:「吾固知王僧达非后机者,公可坐吾膝上。

」对曰:「可谓进而若将加诸膝,老夫何足以当。

」僧辩即日启元帝,元帝手书与弘正,仍遣使迎之,谓朝士曰:「晋氏平吴,喜获二陆,今我讨贼,亦得两周。

」及至,礼数甚优,朝臣无比。

授黄门侍郎,直侍中省。

俄迁左户尚书,加散骑常侍。

夏月着犊鼻裈,衣朱衣,为有司所弹。

其放达如此。

元帝尝着金楼子,曰:「余于诸僧重招提琰法师,隐士重华阳陶贞白,士大夫重汝南周弘正,其于义理清转无穷,亦一时之名士也。

弘正善清谈,梁末为玄宗之冠。

及侯景平,僧辩启送秘府图籍,敕弘正雠校。

时朝议迁都,但元帝再临荆陕,前后二十余年,情所安恋,不欲归建业。

兼故府臣僚皆楚人,并欲即都江陵,云:「建康盖是旧都,雕荒已极。

且王气已尽,兼与北止隔一江,若有不虞,悔无所及。

且臣等又闻荆南有天子气,今其应矣。

」元帝无去意。

时尚书左仆射王褒及弘正咸侍,帝顾曰:「卿意何如?」褒等以帝猜忌,弗敢众中公害,唯唯而已。

褒后因清闲,密谏还丹阳甚切,帝虽纳之,色不悦。

及明日,众中谓褒曰:「卿昨劝还建邺,不为无理,吾昨夜思之,犹怀疑惑。

」褒知不引纳,乃止。

他日,弘正乃正色谏,至于再三,曰:「若如士大夫,唯圣王所都,本无定处。

至如黔首,未见入建邺城,便谓未是天子,犹列国诸王。

今日赴百姓之心,不可不归建邺。

」当时颇相酬许。

弘正退后,黄罗汉、宗懔乃言「弘正、王褒并东人,仰劝东下,非为国计」。

弘正窃知其言,他日乃复上前面折二人,曰:「若东人劝下东,谓之私计,西人劝住西,亦是私计不?」众人默然,而人情并劝迁都。

上又曾以后堂大集文武,其预会者四五百人,帝欲遍试人情,曰:「劝吾去者左袒。

」于是左袒者过半。

武昌太守朱买臣,上旧左右,而阉人也,颇有干用,故上擢之。

及是劝上迁,曰:「买臣家在荆州,岂不愿官长住,但恐是买臣富贵,非官富贵邪!」上深感其言,卒不能用。

及魏平江陵,弘正遁归建邺。

太平元年,授侍中,领国子祭酒,迁太帝卿、都官尚书。

陈武帝授太子詹事。

天嘉元年,迁侍中、国子祭酒,往长安迎宣帝。

三年,自周还。

废帝嗣位,领都官尚书,总知五礼事。

宣帝即位,迁特进,领国子祭酒,加扶。

太建五年,授尚书右仆射。

寻敕侍东宫讲论语、孝经。

太子以弘正德望素重,有师资之敬焉。

弘正特善玄言,兼明释典,虽硕德名僧,莫不请质疑滞。

六年,卒官,年七十九,赠侍中、中书监,谥曰简子。

所着周易讲疏十六卷,论语疏十一卷,庄子疏八卷,老子疏五卷,孝经疏二卷,集二十卷,行于代。

子豫玄,年十四,与俱加载东,乘小船度岸,见藤花,弘正挽之,船覆俱溺,弘正仅免,豫玄遂得心惊疾。

次子坟,尚书吏部郎。

弘让性简素,博学多通。

始仕不得志,隐于句容之茅山,频征不出。

晚仕侯景,为中书侍郎,人问其故,对曰:「昔王道正直,得以礼进退,今干坤易位,不至将害于人,吾畏死耳。

」始彭城刘孝先亦辞辟命,随兄孝胜在蜀。

武陵建号,仕为世子府谘议参军。

二隐并获讥于代。

弘让承圣初,为国子祭酒。

二年,为仁威将军,城句容以居之,命曰仁威垒。

陈天嘉初,以白衣领太常卿、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

弘让弟弘直,字思方,幼而聪敏。

仕梁为西中郎湘东王外兵记室参军,与东海鲍泉、南阳宗懔、平原刘缓、沛国刘彀同掌书记。

王出镇江、荆二州,累除谘议参军。

及承制,封湘滨县侯。

累迁昌州刺史。

王琳之举兵,弘直在湘州,琳败,乃入陈,位太帝卿、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

弘直方雅敦厚,气调高于次昆。

或问三周孰贤,人曰「若蜂腰矣」。

太建七年卒。

遗疏:「气绝之后,便买市中见材小形者。

敛以时服,古人通制,但下见先人,必须备礼,可着单衣裙衫故履。

既应侍养,宜备纷帨,或逢善友,又须香烟,棺内唯安白布手巾粗香炉而已,此外无所用。

」卒于家,年七十六。

有集二十卷。

子确,字士潜,美容仪,宽大有行检。

博涉经史,笃好玄言。

位都官尚书,祯明初卒。

论曰:文人不护细行,古令之所同焉。

由夫声裁所知,故取忤于人者也。

观夫颜、谢之于宋朝,非不名高一代,灵运既以取毙,延之亦踬当年,向之所谓贵身,翻成害己者矣。

士逊援笔数罪,陵雠犯难,饵彼慈亲,弃之兽吻,以此为忠,无闻前诰。

夫自忍其亲,必将忍人之亲,士逊自忘其孝,期以申人之孝,自非严父之辞允而义惬,则难乎免矣。

师伯行己纵欲,好进忘退,既以此始,亦以此终,宜乎。

怀文蹈履之地,足以追踪古烈,孔母致惧中丞,其诫深矣。

周朗始终之节,亦倜傥为尤。

颙、舍父子,文雅不坠,弘正兄弟义业,几乎德门者焉。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