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却说尉迟宝林带领人马,渡了黄河,又行多日,已过潼关。
宝林传令,令十二府总管各安营寨,训练甲兵,待本藩到长安,请元帅驾到,然后出征。
木兰道:"末将愿随大人进京,一同参见老千岁。"
宝林大喜,遂同木兰往长安而来。
到了帅府,参见礼毕,尉迟恭看了木兰履历,问曰:"向日我在你家延住数日,不但未见你面,你父缘何亦不题起你来?"木兰道:"孩儿八岁时,被贼人拐去,今年才回。 不幸父亲抱病,孩儿见军书紧急,不敢怠慢,故顶名而来,望老千岁恕罪。"
尉迟恭又问道:"你有何本领,敢来出征?"木兰道:"孩儿善使枪法。"
尉迟恭道:"你可当面演来,待本帅一观。"
门官上前禀道:"李老千岁驾到。"
尉迟恭分付开门而迎,木兰回避于两廊之下。
李靖走至二堂,与尉迟恭相揖而坐。
尉迟恭叫家将请少爷出来,宝林出来,向李靖叩头请安。
李靖道:"贤侄兵马既已齐备,明日随元帅上殿,见了圣上,再到我府与你接风。"
尉迟恭道:"我有一个远客,与宝林同路而来,明日也是要到府上来问安的。"
李靖道:"远客何在?姓甚名谁?"尉迟恭手招木兰上堂,说道:"这是赵国公李千岁,上来叩头,将你枪法演与千岁看看,明日就好抬举你。"
木兰领命,上前叩头,李靖扶起,欲待开言,尉迟恭抢说道:"快快演枪法与千岁看!"木兰领命,向架上取一枝长枪,抖搂精神,先使一个金龙戏水之势。
扭回身来,白鹤钻云。
左使彩凤点头,右使犀牛望月,前遮后护,上盖下蟠,不一时,将七十二路枪法俱已使完。
喜得元帅目笑眼开,连声称好。
木兰上前躬身道:"不足当二位千岁观。"
李靖道:"此是伍云召枪法,你在何处学来?"木兰道:"敝地有一位丧吾和尚,与末将祖父相善,传于末将的。"
李靖道:"那和尚有多大年纪?"木兰道:"有七十多岁。"
李靖道:"他左耳门有指头大的一个朱砂痣否?"木兰道:"有的。"
李靖道:"他眉骨高起,鼻梁微断否?"木兰道:"是的。"
李靖道:"我说你所使是伍家枪法,这丧吾和尚,定是伍云召了。"
尉迟恭道:"这丧吾和尚虽年老,精神如幼,可惜他皈依佛教,我屡次劝他出仕,他总不应允。"
李靖道:"你在那里会见他的?"尉迟恭道:"太后命我修造西陵寺,因此会见。"
李靖道:"我有个故人,住在西陵,可惜未托你问候他。"
尉迟恭道:"千岁故人是谁?"李靖道:"就是朱若虚,难道你也忘记了?"尉迟恭道:"朱若虚去世多年,我曾到他墓前祭奠数次。"
李靖听得朱若虚去世,不觉二目落泪,叹息不已,木兰也掩面流涕。
李靖见了,心下明白,手扶木兰问道:"相公,你是朱家何人?"木兰跪下说道:"末将是朱若虚之孙,天禄之子也。"
李靖大喜道:"原来如此!尉迟老千岁不早早说明,要耍我也。"
尉迟即命备酒,与朱将军接风。
李靖与木兰、尉迟父子四人,共坐畅饮。
李靖举杯问道:"元帅今番北征,以何人挂先锋大印?"尉迟恭道:"诸位国公俱已年老,只可随征。 须要选一少年将军,无奈诸位少爷虽云将门之子,到底娇养成性,恐难充此任。"
李靖道:"紫荆关总兵伍登,乃少年英雄,又系帅门之后,所谓孤臣孽子,必然可为先锋。"
尉迟恭大喜,即命家将拿令箭一枝,去调紫荆关总兵伍登,星夜来潼关伺候;又发火牌一面,升伍登为冲锋大将先锋之任。
当晚席散。
次日,尉迟父子上殿,启奏人马到齐,即日北征之意。
又奏朱木兰年十四岁,文武兼优,有大将之才,万夫之勇,臣保此人北征,必能破敌立功。
太宗见奏,龙颜大喜,命宣朱木兰上殿。
三呼礼毕,太宗问道:"卿家年幼,如何就胆略过人,敢随军北征,为国家出力?"木兰道:"臣祖父朱若虚,隋朝屡举孝廉,未经出仕;臣父现居西陵双龙镇千户之职。 元帅提兵令至,臣父遭病未起,臣即赴军门,子充父役,以报万岁之恩,尽子臣之节。"
太宗见朱木兰言语安定,心气和平,又是少年英雄,十分欢喜。
便说道:"卿家代父出征,不但尽忠,而且尽孝,就是大功了。 卿家可将为将之道,奏与联听。"
木兰奏道:"为将之道,先在知人。 见功而赏,见过而罚,未足为知人也。 知是人之必能立功而先赏之,知是人之必能见过而预罚之。 期无悔于后,而制胜于前也。 至若进退虚实,机变奇正之理,在临敌之时,因人而动,见机而行,非言语所能悉也。"
太宗问道:"尉迟皇兄,你如何知朱卿有此大才,而使寡人幸见之?"尉迟奏道:"万岁不知,臣向日未来投太原之时,先是他祖父朱若虚荐臣于李靖也。"
太宗道:"果如此,则朱卿乃数世功臣也。"
即封朱木兰为武昭将军之职,传旨退朝。
次日,尉迟恭大开帅府,文武官员齐来参见。
尉迟恭道:"本帅奉旨北征,尔等随行将士,文官参谋,武官效力,各宜尽忠报国,以图拜爵封侯。 限三日之外,各随本帅往潼关,会合湖广人马一同起程。"
众将唯唯而退。
过了三日,尉迟恭同李靖辞了圣上,带领诸将,望潼关而来。
坐在演武厅上,十二府总管参见毕,尉迟恭令将人马演试,待本帅观看军容。
众总管得令,将人马排成阵势,一声鼓响,有无数散军,齐来攻阵。
阵内马兵,突出接战,两地里互相演杀,炮响如雷,喊声震天,十分威武。
忽然阵内一声锣响,人马各回本阵。
尉迟恭见军容甚整,心下大喜,传令回营。
是夜同军帅在中军帐歇息,李靖想道:军容却是整齐,不知营中气色如何?到三更时候,悄悄起来,挂了宝剑,即走上旗台,四面而看。
见十二座营盘,清光勃勃,不犯一点杀气,心中欢喜。
只见中军帐一道红光冲天,口中叹道:"元帅忠心耿耿,为国忘身,故有此红光瑞相。"
正叹之间,又见中军帐右旁一道白光,上冲牛斗,其光旋转如明月相似。
李靖惊讶道:"此人间孝道之光,营中有了此人,可免劫杀之灾。"
正看之时,那一道白光冉冉而下,落于原处。
李靖急往视之,乃武昭将军朱木兰之营房也。
次日,来与元帅说话,见木兰在侧,李靖将木兰上下一看,见木兰声音柔脆,两耳有眼,举止动静,不脱女子气习。
李靖心下明白,却又想道:他既女扮男妆,代父出征,我李靖不知则可,知而不为保全,失宝善之道也。
即传黄州总兵管成彦进帐。
李靖曰:"目今附马公秦怀玉,押解饷银二十万,往雁门关伺候大兵。 尔领三千人马在前开道。"
成彦得令,点兵去了。
李靖又令朱木兰督领一支人马,元帅传呼则进,无事不必来中军参见。
各营将士如有擅入黄州营门者,立斩!军令一出,各营皆知。
尉迟恭心中不明,问道:"朱木兰聪明年轻,宜在中军帐前学习,军师令他退居黄州营寨,是何故也?"李靖道:"元帅日后自明,今且体问。"
再说紫荆关总兵伍登,字瀛州,今年三十多岁,乃隋朝南阳总兵伍云召之子。
云召起兵之日,对夫人韩氏说道:"老王、太子被弑,吾父被杀,我今起兵为父报仇,另保隋朝贤君。 不胜,则画虎类犬。 趁此兵马未动,你引公子扮作乡妇,往襄阳山中躲藏,以存伍氏一脉。"
夫人道:"相公,劝你俱逃,枉食君禄;劝你起兵,料寡不能敌众。 此君国大事,不必与妾商议,宜与诸将商之。"
伍云召点头出衙,召诸将商议。
夫人即引十二岁公子,带一个老仆伍琼,出后衙向襄阳山中去了。
后来夫人病故,公子流落幽州,投在苏定方帐下为将,却随主将投顺唐朝。
人见他是个少年英雄,而且面如瓜子,眉清目秀,都称他为伍娘子。
太宗登位,又升为总兵之职,镇守紫荆关。
当日接了元帅将令,命他为开路先行,心中大喜道:"我平生武艺未立奇功,今帅爷命我为先行,是知我也。"
星夜赶到潼关,参见元帅。
元帅道:"本帅奉诏出征,令尔为先锋,务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遇山寇当道,即行追捉,遇北番敌军,切不可擅自开兵,须候本帅大军。"
即命邻永州一支人马,限三日起程。
伍登得令,整顿人马去了。
再说太宗见了尉迟恭、李靖往潼关阅兵,心中不安。
一日,朝谒已毕,往军机所议政。
太宗道:"朕赖卿等之千辛万苦,奄有天下。 方期干戈宁静,与卿等共乐升平,前日见尉、李二卿辞朕北征,心甚不安。 卿等俱有远见,大约李、尉二卿,几时方可凯旋?"右相长孙无忌奏曰:"陛下少日出兵,亲冒矢石,请将争功,故能战无不克。 今太平已久,请将皆富贵显荣,比不得少日,乃草莽之士。 况北地兵强将勇,又非昔日反王乌合之众可比。 二公回期,难以预定。"
大学士禇遂良曰:"乱世交战,为将领兵,是将在前,而兵在后,治世出征,为将督兵,是兵在前,而将在后。 今日大军北向,必番将领兵而南,我将督兵而北。 主客之势相形,利于客不利于主也。"
左相房玄龄曰:"我军远出,利在速战,倘敌国以逸待劳,静以观动,以伺天时之变,则我军虽众,亦无所用力矣。"
太宗曰:"何为天时之变?"玄龄曰:"久旱久雨,即为天时之变。 彼或出奇兵,我或军粮尽,虽李靖多谋,亦未如之何也。"
太傅李敬业曰:"诸君饶舌,亦无益于事。 各书一字于掌中,如能相合,便是所见皆同。"
太宗道:"如此甚妙。"
遂各书一字于手中,出而视之,皆是一个"和"字。
太宗大喜。
次日,接得尉迟本章,内言某日甲子,当以丙寅时大军起程。
太宗闻奏,即命备驾亲来饯军。
到了潼关,尉迟恭、李靖伏道而迎。
接入中军帐,三呼已毕,太宗道:"卿等远征戎机万里,关山飞越,朔气寒光,照尔铁甲。 二卿此去,马到成功。 朕特来滋,扬觞称饯。"
尉迟恭曰:"臣等仗圣上龙威,战无不克,招无不降。 愿陛下内亲大臣,外恤民隐,臣虽肝脑涂地,不足以报陛下。"
太宗问李靖道:"众卿皆通时达务,而卿为长者。 今率兵北向,当以何时为回期?"李靖奏曰:"臣今北去,大约一纪可回。"
太宗曰:"何若是之难也?"李靖道:"北方风气强悍,民乐战斗。 高帝登极之是,就不服中原,屡责我主负约,其怒已深。 况他远祖世为北番之主,岂能轻易摇动。 今大军往征,他必有准备。 且彼国多贤,突厥必用康和阿、颉和主掌兵权。 向日王世充、单雄信诸人,其才不能及也。"
太宗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二卿此去,当以何策为先?可各书于掌中,看相合否?"二人领命,各书数字于手中,开掌相对,皆是"先战后和"四字。
太宗大喜道:"二卿所见皆同,寡人无忧矣。"
是夜,太宗宿于帐中,次日饯了军容,驾回长安。
尉迟恭命放炮起程,十二万人马浩浩荡荡,向北而行。
要知后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