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 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宦官一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明史
《明史》 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宦官一 张廷玉等

明太祖既定江左,鉴前代之失,置宦者不及百人。

迨末年颁《祖训》,乃定为十有二监及各司局,稍称备员矣。

然定制,不得兼外臣文武衔,不得御外臣冠服,官无过四品,月米一石,衣食于内庭。

尝镌铁牌置宫门曰:"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敕诸司不得与文移往来。

有老阉供事久,一日从容语及政事,帝大怒,即日斥还乡。

尝用杜安道为御用监。

安道,外臣也,以镊工侍帝数十年,帷幄计议皆与知,性缜密不泄,过诸大臣前一揖不启口而退。

太祖爱之,然亡他宠异,后迁出为光禄寺卿。

有赵成者,洪武八年以内侍使河州市马。

其后以市马出者,又有司礼监庆童等,然皆不敢有所干窃。

建文帝嗣位,御内臣益严,诏出外稍不法,许有司械闻。

及燕师逼江北,内臣多逃入其军,漏朝廷虚实。

文皇以为忠于己,而狗儿辈复以军功得幸,即位后遂多所委任。

永乐元年,内官监李兴奉敕往劳暹罗国王。

三年,遣太监郑和帅舟师下西洋。

八年,都督谭青营有内官王安等。

又命马靖镇甘肃,马骐镇交阯。

十八年置东厂,令刺事。

盖明世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皆自永乐间始。

初,太祖制,内臣不许读书识字。

后宣宗设内书堂,选小内侍,令大学士陈山教习之,遂为定制。

用是多通文墨,晓古今,逞其智巧,逢君作奸。

数传之后,势成积重,始于王振,卒于魏忠贤。

考其祸败,其去汉、唐何远哉。

虽间有贤者,如怀恩、李芳、陈矩辈,然利一而害百也。

今摭其有关成败者,作《宦官传》。

○郑和侯显 金英兴安 范弘等 王振 曹吉祥刘永诚 怀恩覃吉 汪直 梁芳钱能等 何鼎邓原等 李广 蒋琮 刘瑾 张永谷大用魏彬等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

初事燕王于籓邸,从起兵有功。

累擢太监。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

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

和献所俘旧港酋长。

帝大悦,爵赏有差。

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

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

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

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

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

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

九年六月献俘于朝。

帝赦不诛,释归国。

是时,交阯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詟,来者日多。

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

其前伪王子苏干剌者,方谋弑主自立,怒和赐不及己,率兵邀击官军。

和力战,追擒之喃渤利,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

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辞还。

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

十七年七月还。

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

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

比还,而成祖已晏驾。

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

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

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古里、满剌加、渤泥、苏门答剌、阿鲁、柯枝、大葛兰、小葛兰、西洋琐里、琐里、加异勒、阿拨把丹、南巫里、甘把里、锡兰山、喃渤利、彭亨、急兰丹、忽鲁谟斯、比剌、溜山、孙剌、木骨都束、麻林、剌撒、祖法儿、沙里湾泥、竹步、榜葛剌、天方、黎伐、那孤儿,凡三十余国。

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

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

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当成祖时,锐意通四夷,奉使多用中贵。

西洋则和、景弘,西域则李达,迤北则海童,而西番则率使侯显。

侯显者,司礼少监。

帝闻乌思藏僧尚师哈立麻有道术,善幻化,欲致一见,因通迤西诸番。

乃命显赍书币往迓,选壮士健马护行。

元年四月奉使,陆行数万里,至四年十二月始与其僧偕来,诏驸马都尉沐昕迎之。

帝延见奉天殿,宠赉优渥,仪仗鞍马什器多以金银为之,道路烜赫。

五年二月建普度大斋于灵谷寺,为高帝、高后荐福。

或言卿云、天花、甘露、甘雨、青鸟、青狮、白象、白鹤及舍利祥光,连日毕见,又闻梵呗天乐自空而下。

帝益大喜,廷臣表贺,学士胡广等咸献《圣孝瑞应歌》诗。

乃封哈立麻万行具足十方最胜圆觉妙智慧善普应祐国演教如来大宝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领天下释教,给印诰制如诸王,其徒三人亦封灌顶大国师,再宴奉天殿。

显以奉使劳,擢太监。

十一年春复奉命,赐西番尼八剌、地涌塔二国。

尼八剌王沙的新葛遣使随显入朝,表贡方物。

诏封国王,赐诰印。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其王赛佛丁遣使贡麒麟及诸方物。

帝大悦,锡予有加。

榜葛剌之西,有国曰沼纳朴儿者,地居五印度中,古佛国也,侵榜葛剌。

赛佛丁告于朝。

十八年九月命显往宣谕,赐金币,遂罢兵。

宣德二年二月复使显赐诸番,遍历乌斯藏、必力工瓦、灵藏、思达藏诸国而还。

途遇寇劫,督将士力战,多所斩获。

还朝,录功升赏者四百六十余人。

显有才辨,强力敢任,五使绝域,劳绩与郑和亚。

金英者,宣宗朝司礼太监也,亲信用事。

宣德七年赐英及范弘免死诏,辞极褒美。

英宗立,与兴安并贵幸。

及王振擅权,英不敢与抗。

正统十四年夏旱,命英理刑部、都察院狱囚,筑坛大理寺。

英张黄盖中坐,尚书以下左右列坐。

自是六年一审录,制皆如此。

其秋,英宗北狩,中外大震。

郕王使英、安等召廷臣问计。

侍读徐珵倡议南迁,安叱之,令扶珵出,大言曰:"敢言迁者斩!"遂入告太后,劝郕王任于谦治战守。

或曰叱珵者,英也。

也先入寇,至德胜门,景帝敕安与李永昌同于谦、石亨总理军务。

永昌,亦司礼近侍也。

景泰元年十一月,英犯赃罪,下狱论死。

帝令禁锢之,终景帝世废不用,独任安。

也先遣使议和,请迎上皇,廷议报使。

帝不怿,令安出,呼群臣曰:"公等欲报使,孰可者?孰为文天祥、富弼!"词色俱厉。

尚书王直面折之,安语塞。

及遣都给事中李寔往,敕书不及迎上皇。

寔惊,走白内阁,遇安。

安复诟曰:"若奉黄纸诏行耳,他何预!"及易储诸,人遂疑安预谋矣。

安有廉操,且知于谦贤,力护之。

或言帝任谦太过,安曰:"为国分忧如于公者,宁有二人!"

英宗复辟,盖磔景帝所用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谓其与黄厷扌冓邪议,易太子,且与于谦、王文谋立外籓。

于是给事、御史皆言安与诚、良等为党,宜同罪。

帝宥之,但夺职。

是时,中官坐诛者甚众,安仅获免云。

安佞佛,临殁,遗命舂骨为灰,以供浮屠。

范弘,交阯人,初名安。

永乐中,英国公张辅以交童之美秀者还,选为奄,弘及王瑾、阮安、院浪等与焉。

占对娴雅,成祖爱之,教令读书,涉经史,善笔札,侍仁宗东宫。

宣德初,为更名,累迁司礼太监,偕英受免死诏,又偕英及御用太监王瑾同赐银记。

正统时,英宗眷弘,尝目之曰蓬来吉士。

十四年从征,殁于土木,丧归,葬香山水安寺,弘建也。

而王瑾至景泰时始卒。

瑾,初名陈芜。

宣宗为皇太孙时,朝夕给事。

及即位,赐姓名。

从征汉王高煦还,参预四方兵事,赏赉累巨万,数赐银记曰"忠肝义胆",曰"金貂贵客",曰"忠诚自励",曰"心迹双清。"

又赐以两宫人,官其养子王椿。

其受宠眷,英、弘莫逮也。

阮安有巧思,奉成祖命营北京城池宫殿及百司府廨,目量意营,悉中规制,工部奉行而已。

正统时,重建三殿,治杨村河,并有功。

景泰中,治张秋河,道卒,囊无十金。

阮浪至景帝时,为御用监少监。

英宗居南宫,浪入侍,赐镀金绣袋及镀金刀。

浪以赠门下皇城使王瑶。

锦衣卫指挥卢忠者,险人也,见瑶袋刀异常制,醉瑶而窃之,以告尚衣监高平。

平令校尉李善上变,言浪传上皇命,以袋刀结瑶谋复位。

景帝下浪、瑶诏狱,忠证之,浪、瑶皆磔死,词终不及上皇。

英宗复辟,磔忠及平,而赠浪太监。

王振,蔚州人。

少选入内书堂。

侍英宗东宫,为局郎。

初,太祖禁中官预政。

自永乐后,渐加委寄,然犯法辄置极典。

宣宗时,袁琦令阮巨队等出外采办。

事觉,琦磔死,巨队等皆斩。

又裴可烈等不法,立诛之。

诸中官以是不敢肆。

及英宗立,年少。

振狡黠得帝欢,遂越金英等数人掌司礼监,导帝用重典御下,防大臣欺蔽。

于是大臣下狱者不绝,而振得因以市权。

然是时,太皇太后贤,方委政内阁。

阁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皆累朝元老,振心惮之未敢逞。

至正统七年,太皇太后崩,荣已先卒,士奇以子稷论死不出,溥老病,新阁臣马愉、曹鼐势轻,振遂跋扈不可制。

作大第皇城东,建智化寺,穷极土木。

兴麓川之师,西南骚动。

侍讲刘球因雷震上言陈得失,语刺振。

振下球狱,使指挥马顺支解之。

大理少卿薛瑄、祭酒李时勉素不礼振。

振摭他事陷瑄几死,时勉至荷校国子监门。

御史李鐸遇振不跪,谪戍铁岭卫。

驸马都尉石璟詈其家阉,振恶贱己同类,下璟狱。

怒霸州知州张需禁饬牧马校卒,逮之,并坐需举主王鐸。

又械户部尚书刘中敷,侍郎吴玺、陈瑺于长安门。

所忤恨,辄加罪谪。

内侍张环、顾忠、锦衣卫卒王永心不平,以匿名书暴振罪状。

事发,磔于市,不覆奏。

帝方倾心向振,尝以先生呼之。

赐振敕,极褒美。

振权日益积重,公侯勋戚呼曰翁父。

畏祸者争附振免死,赇赂辏集。

工部郎中王祐以善谄擢本部侍郎,兵部尚书徐晞等多至屈膝。

其从子山、林至廕都督指挥。

私党马顺、郭敬、陈官、唐童等并肆行无忌。

久之,构衅瓦剌,振遂败。

瓦剌者,元裔也。

十四年,其太师也先贡马,振减其直,使者恚而去。

秋七月,也先大举入寇,振挟帝亲征。

廷臣交谏,弗听。

至宣府,大风雨,复有谏者,振益虓怒。

成国公硃勇等白事,咸膝行进。

尚书邝埜、王佐忤振意,罚跪草中。

其党钦天监正彭德清以天象谏,振终弗从。

八月己酉,帝驻大同,振益欲北。

镇守太监郭敬以敌势告,振始惧。

班师,至双寨,雨甚。

振初议道紫荆关,由蔚州邀帝幸其第,既恐蹂乡稼,复改道宣府。

军士纡回奔走,壬戌始次土木。

瓦剌兵追至,师大溃。

帝蒙尘,振乃为乱兵所杀。

败报闻,百官恸哭,都御史陈镒等廷奏振罪,给事中王竑等立击杀马顺及毛、王二中官。

郕王命脔王山于市,并振党诛之,振族无少长皆斩。

振擅权七年,籍其家,得金银六十余库,玉盘百,珊瑚高六七尺者二十余株,他珍玩无算。

先是,郭敬镇大同,几造箭镞数十瓮,以振命遗瓦剌,瓦剌辄报以良马。

及帝亲征,西宁侯宋瑛、驸马都尉井源为前锋,遇敌阳和,敬又挠使败。

至是逃归,亦坐诛。

英宗复辟,顾念振不置。

用太监刘恒言,赐振祭,招魂以葬,祀之智化寺,赐祠曰精忠。

而振门下曹吉祥复以夺门功,有宠颛政。

曹吉祥,滦州人。

素依王振。

正统初,征麓川,为监军。

征兀良哈,与成国公硃勇、太监刘永诚分道。

又与宁阳侯陈懋等征邓茂七于福建,吉祥每出,辄选达官、跳荡卒隶帐下,师还畜于家,故家多藏甲。

景泰中,分掌京营。

后与石亨结,帅兵迎英宗复位。

迁司礼太监,总督三大营。

嗣子钦,从子铉、钅睿等皆官都督,钦进封昭武伯,门下厮养冒官者多至千百人,朝士亦有依附希进者,权势与石亨埒,时并称曹、石。

二人恶言官有言,共谮于帝,命吏部尚书王翱察核年三十五以上者留,不及者调用。

于是给事何等十三人改州判官,御史吴祯等二十三人改知县。

会有风雷雨雹之变,帝乃悟,悉还其职。

未几,二人争宠有隙,御史杨瑄、张鹏劾之,吉祥乃复与亨合,乘间醖帝。

帝为下瑄等诏狱,而逮治阁臣徐有贞、李贤等。

事具贤传。

承天门灾,帝命阁臣岳正草罪己诏,诏语激切。

吉祥、亨复醖正谤讪,帝又谪正。

焰益张,朝野仄目。

久之,帝觉其奸,意稍稍疑。

及李贤力言夺门非是,始大悟,疏吉祥。

无何,石亨败,吉祥不自安,渐蓄异谋,日犒诸达官,金钱、谷帛恣所取。

诸达官恐吉祥败而己随黜退也,皆愿尽力效死。

钦问客冯益曰:"自古有宦官子弟为天子者乎?"益曰:"君家魏武,其人也。"

钦大喜。

天顺五年七月,钦私掠家人曹福来,为言官所劾。

帝令锦衣指挥逮杲按之,降敕遍谕群臣。

钦惊曰:"前降敕,遂捕石将军。 今复尔,殆矣。"

谋遂决。

是时甘、凉告警,帝命怀宁侯孙镗西征,未发。

吉祥使其党掌钦天监太常少卿汤序择是月庚子昧爽,钦拥兵入,而已以禁军应之。

谋定,钦召诸达官夜饮。

是夜,镗及恭顺侯吴瑾俱宿朝房。

达官马亮恐事败,逸出,走告瑾。

瑾趣镗由长安右门隙投疏入。

帝急絷吉祥于内,而敕皇城及京城九门闭弗启。

钦知亮逸,中夜驰往逮杲家,杀杲,斫伤李贤于东朝房。

以杲头示贤曰:"杲激我也。"

又杀都御史寇深于西朝房。

攻东、西长安门不得入,纵火。

守卫者拆河需砖石塞诸门。

贼往来叫呼门外。

镗遣二子急召西征军击钦于东长安门。

钦走攻东安门,道杀瑾。

复纵火,门毁。

门内聚薪益之,火炽,贼不得入。

天渐曙,钦党稍稍散去。

镗勒兵逐钦,斩铉、钅睿,镗子軏斫钦中膊。

钦走突安定诸门,门尽闭。

奔归家,拒战。

会大雨如注,镗督诸军大呼入,钦投井死。

遂杀鐸,尽屠其家。

越三日,磔吉祥于市。

汤序、冯益及吉祥姻党皆伏诛。

马亮以告反者,授都督。

英宗始任王振,继任吉祥,凡两致祸乱。

其他宦者若跛儿干、亦失哈、喜宁、韦力转、牛玉之属,率凶狡。

土木之败,跛儿干、喜宁皆降敌。

跛儿干助敌反攻,射内使黎定。

既又为敌使至京,有所需索,景帝执而诛之。

喜宁数为也先画策,索赏赐,导入边寇掠。

上皇患之,言于也先;使宁还京索礼物,而命校尉袁彬以密书报边臣。

至独石,参将杨俊擒宁送京师,景泰元年二月磔于市。

亦失哈镇辽东。

敌犯广宁,亦失哈禁官军勿出击。

百户施带儿降敌,为脱脱不花通于亦失哈。

正统十四年冬,带儿逃归,巡按御史刘孜并劾亦失哈及他不法事。

景帝命诛带儿,而置亦失哈不问。

韦力转者,性淫毒,镇守大同,多过恶。

衔军妻不与宿,杖死其军。

又与养子妻淫戏,射杀养子。

天顺元年,工部侍郎霍瑄发力转僭用金器若王者,及强娶所部女为妾诸不法事。

帝怒,执之下锦衣卫狱,既而宥之。

牛玉事,详《吴废后传》。

其与吉祥分道征兀良哈者刘永诚,永乐时,尝为偏将,累从北征。

宣德、正统中,再击兀良哈。

后监镇甘、凉,战沙漠,有功。

景泰末,掌团营。

英宗复辟,勒兵从,官其嗣子聚。

成化中,永诚始卒。

怀恩,高密人,兵部侍郎戴纶族弟也。

宣宗杀纶,并籍恩父太仆卿希文家。

恩方幼,被宫为小黄门,赐名怀恩。

宪宗朝,掌司礼监。

时汪直理西厂,梁芳、韦兴等用事。

恩班在前,性忠鲠无所挠,诸阉咸敬惮之。

员外郎林俊论芳及僧继晓下狱,帝欲诛之,恩固争。

帝怒,投以砚曰:"若助俊讪我。"

恩免冠伏地号哭。

帝叱之出。

恩遣人告镇抚司曰:"汝曹谄芳倾俊。 俊死,汝曹何以生!"径归,称疾不起。

帝怒解,遣医视恩,卒释俊。

会星变,罢诸传奉官。

御马监王敏请留马房传奉者,帝许之。

敏谒恩,恩大骂曰:"星变,专为我曹坏国政故。 今甫欲正之,又为汝坏,天雷击汝矣!"敏愧恨,遂死。

进宝石者章瑾求为锦衣卫镇抚,恩不可,曰:"镇抚掌诏狱,奈何以贿进。"

当是时,尚书王恕以直谏名,恩每叹曰:"天下忠义,斯人而已。"

宪宗末,惑万贵妃言,欲易太子,恩固争。

帝不怿,斥居凤阳。

孝宗立,召归,仍掌司礼监,力劝帝逐万安,用王恕。

一时正人汇进,恩之力也。

卒,赐祠额曰显忠。

同时有覃吉者,不知所由进,以老阉侍太子。

太子年九岁,吉口授《四书》章句及古今政典。

宪宗赐太子庄田,吉劝毋受,曰:"天下皆太子有也。"

太子偶从内侍读佛经,吉入,太子惊曰:"老伴来矣。"

亟手《孝经》。

吉跪曰:"太子诵佛书乎?"曰:"无有。 《孝经》耳。"

吉顿首曰:"甚善。 佛书诞,不可信也。"

弘治之世,政治醇美,君德清明,端本正始,吉有力焉。

汪直者,大藤峡瑶种也。

初给事万贵妃于昭德宫,迁御马监太监。

成化十二年,黑眚见宫中,妖人李子龙以符术结太监韦舍私入大内,事发,伏诛。

帝心恶之,锐欲知外事。

直为人便黠,帝因令易服,将校尉一二人密出伺察,人莫知也,独都御史王越与结欢。

明年设西厂,以直领之,列官校刺事。

南京镇监覃力朋进贡还,以百艘载私盐,骚扰州县。

武城县典史诘之,力朋击典史,折其齿,射杀一人。

直廉得以闻,逮治论斩。

力朋后得幸免,而帝以此谓直能摘奸,益幸直。

直乃任锦衣百户韦瑛为心腹,屡兴大狱。

建宁卫指挥杨晔,故少师荣曾孙也,与父泰为仇家所告,逃入京,匿姊夫董玙所。

玙为请瑛,瑛阳诺而驰报直。

直即捕晔、玙考讯,三琶之。

琶者,锦衣酷刑也。

骨节皆寸解,绝而复苏。

晔不胜苦,妄言寄金于其叔父兵部主事士伟所。

直不复奏请,捕士伟下狱,并掠其妻孥。

狱具,晔死狱中,泰论斩,士伟等皆谪官,郎中武清、乐章,行人张廷纲,参政刘福等皆无故被收案。

自诸王府边镇及南北河道,所在校尉罗列,民间斗詈鸡狗琐事,辄置重法,人情大扰。

直每出,随从甚众,公卿皆避道。

兵部尚书项忠不避,迫辱之,权焰出东厂上。

五月,大学士商辂与万安、刘珝、刘吉奏其状。

帝震怒,命司礼太监怀恩、覃吉、黄高至阁下,厉色传旨,言:"疏出谁意?"辂口数直罪甚悉,因言:"臣等同心一意,为国除害,无有先后。"

珝慷慨泣下。

恩遂据实以奏。

顷之,传旨慰劳。

翼日,尚书忠及诸大臣疏亦入。

帝不得已,罢西厂,使怀恩数直罪而宥之,令归御马监,调韦瑛边卫,散诸旗校还锦衣。

中外大悦。

然帝眷直不衰。

直因言阁疏出司礼监黄赐、陈祖生意,为杨晔报复。

帝即斥赐、祖生于南京。

御史戴缙者,佞人也,九年秩满不得迁。

窥帝旨,盛称直功。

诏复开西厂,以千户吴绶为镇抚,直焰愈炽。

未几,令东厂官校诬奏项忠,且讽言官郭镗、冯贯等论忠违法事。

帝命三法司、锦衣卫会问。

众知出直意,无敢违,竟勒忠为民。

而左都御史李宾亦失直旨褫职,大学士辂亦罢去。

一时九卿劾罢者,尚书董方、薛远及侍郎滕昭、程万里等数十人。

以所善王越为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陈钺为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

十五年秋,诏直巡边,率飞骑日驰数百里,御史、主事等官迎拜马首,箠挞守令。

各边都御史畏直,服櫜鞬迎谒,供张百里外。

至辽东,陈钺郊迎蒲伏,厨传尤盛,左右皆有贿。

直大悦。

惟河南巡抚秦纮与直抗礼,而密奏直巡边扰民。

帝弗省。

兵部侍郎马文升方抚谕辽东,直至不为礼,又轻钺,被陷坐戍,由是直威势倾天下。

直年少喜兵。

陈钺讽直征伏当加,立边功自固。

直听之,用抚宁侯硃永总兵,而自监其军。

师还,永封保国公,钺晋右都御史,直加禄米。

又用王越言,诈称亦思马因犯边。

诏永同越西讨,直为监军。

越封威宁伯,直再加禄米。

已,伏当加寇辽东,亦思马因寇大同,杀掠甚众。

辽东巡按强珍发钺奸状,直右钺谪珍。

于是恶直者,指王越、陈钺为二钺。

小中官阿丑工俳优,一日于帝前为醉者谩骂状。

人言驾至,谩如故。

言汪太监至,则避走。

曰:"今人但知汪太监也。"

又为直状,操两钺趋帝前。

旁人问之,曰:"吾将兵,仗此两钺耳。"

问何钺,曰:"王越、陈钺也。"

帝听然而笑,稍稍悟,然廷臣犹未敢攻直也。

会东厂尚铭获贼得厚赏,直忌,且怒铭不告。

铭惧,乃廉得其所泄禁中秘语奏之,尽发王越交通不法事,帝始疏直。

十七年秋,命直偕越往宣府御敌。

敌退,直请班师。

不许,徙镇大同,而尽召将吏还,独留直、越。

直既久镇不得还,宠日衰。

给事御史交章奏其苛扰,请仍罢西厂。

阁臣万安亦力言之。

而大同巡抚郭镗复言直与总兵许宁不和,恐误边事。

帝乃调直南京御马监,罢西厂不复设。

中外欣然。

寻又以言官言,降直奉御,而褫逐其党王越、戴缙、吴绶等。

陈钺已致仕,不问。

韦瑛后坐他事诛,人皆快之,然直竟良死。

缙由御史不数年至南京工部尚书。

越、钺颇以材进。

缙无他能,工侧媚而已。

西厂废,尚铭遂专东厂事。

闻京师有富室,辄以事罗织,得重贿乃已。

卖官鬻爵,无所不至。

帝寻觉之,谪充南京净军,籍其家,辇送内府,数日不尽。

而陈准代为东厂。

准素善怀恩,既代铭,诫诸校尉曰:"有大逆,告我。 非是,若勿预也。"

都人安之。

梁芳者,宪宗朝内侍也。

贪黩谀佞,与韦兴比。

而谄万贵妃,日进美珠珍宝悦妃意。

其党钱能、韦眷、王敬等,争假采办名,出监大镇。

帝以妃故,不问也。

妖人李孜省、僧继晓皆由芳进,共为奸利。

取中旨授官,累数千人,名传奉官,有白衣躐至太常卿者。

陕西巡抚郑时论芳被黜,陕民哭送之。

帝闻颇悔,斥传奉官十人,系六人狱,诏自后传旨授官者俱覆奏,然不罪芳也。

刑部员外郎林俊以劾芳及继晓下狱。

久之,帝视内帑,见累朝金七窖俱尽,谓芳及韦兴曰:"糜费帑藏,实由汝二人。"

兴不敢对。

芳曰:"建显灵宫及诸祠庙,为陛下祈万年福耳。"

帝不怿曰:"吾不汝瑕,后之人将与汝计矣"。

芳大惧,遂说贵妃劝帝废太子,而立兴王。

会泰山累震,占者言应在东朝。

帝惧,乃止。

孝宗立,谪芳居南京,寻下狱,兴亦斥退。

正德初,群阉复荐兴司香太和山,兼分守湖广行都司地方。

尚书刘大夏、给事中周玺、御史曹来旬谏,不听。

兴遂复用,而芳卒废以死。

钱能,芳党也。

宪宗时,郑忠镇贵州,韦朗镇辽东,能镇云南,并恣纵,而能尤横。

贵州巡抚陈宣劾忠,因请尽撤诸镇监,帝不允。

而云南巡按御史郭阳顾上疏誉能,请留之云南。

旧制,安南贡道出广西,后请改由云南,弗许也。

能诈言安南捕盗兵入境,请遣指挥使郭景往谕其王,诏从之。

能遂令景以玉带、彩缯、犬马遗王,绐其贡使改道云南。

边吏格之不得入,乃去。

复遣景与指挥卢安等索宝货于干崖、孟密诸土司,至逼淫曩罕弄女孙,许为奏授宣抚。

逾三年,事发。

诏巡抚都御史王恕廉之,捕景,景赴井死。

再遣刑部郎中锺蕃往按,事皆实。

帝宥能,而致其党九人于法。

指挥姜和、李祥不就逮,能复上疏为二人求宥,帝曲从之。

巡按御史甄希贤复劾能杖守矿千户一人死,亦不罪。

召归,安置南京。

复夤缘得南京守备。

时恕为南京参赞尚书,能心惮恕不敢肆。

久之卒。

韦眷、王敬亦芳党。

眷为广东市舶太监,纵贾人通诸番,聚珍宝甚富。

请以广南均徭户六十隶市舶。

布政使彭韶争之,诏给其半。

眷又诬奏布政使陈选,被逮道卒,自是,人莫敢逆眷者。

弘治初,眷因结蔡用妄举李父贵冒纪太后族,降左少监,撤回京。

事详《纪太后传》。

王敬好左道,信妖人王臣。

使南方,挟臣同行。

伪为诏,括书画、古玩,聚白金十万余两。

至苏州,召诸生使录妖书,且辱之。

诸生大哗。

巡抚王恕以闻。

东厂尚铭亦发其事。

诏斩臣,而黜敬充孝陵卫净军。

何鼎,余杭人,一名文鼎,性忠直。

弘治初,为长随,上疏请革传奉官,为侪辈所忌。

寿宁侯张鹤龄兄弟出入宫禁,尝侍内庭宴。

帝如厕,鹤龄倚酒戴帝冠,鼎心怒。

他日鹤龄复窥御帷,鼎持大瓜欲击之,奏言:"二张大不敬,无人臣礼。"

皇后激帝怒,下鼎锦衣狱。

问主使,鼎曰:"有。"

问为谁,曰:"孔子、孟子也。"

给事中庞泮、御史吴山及尚书周经、主事李昆、进士吴宗周先后论救,帝以后故,俱不纳。

后竟使太监李广杖杀鼎。

帝追思之,赐祭勒其文于碑。

是时,中官多守法,奉诏出镇者,福建邓原、浙江麦秀、河南蓝忠、宣府刘清,皆谦洁爱民。

兵部上其事,赐敕旌励。

又有司礼太监萧敬者,历事英宗、宪宗,谙习典故,善鼓琴。

帝尝语刘大夏曰:"萧敬朕所顾问,然未尝假以权也。"

独李广、蒋琮得帝宠任,后二人俱败,而敬至世宗朝,年九十余始卒。

李广,孝宗时太监也。

以符箓祷祀蛊帝,因为奸弊,矫旨授传奉官,如成化间故事,四方争纳贿赂。

又擅夺畿内民田,专盐利巨万。

起大第,引玉泉山水,前后绕之。

给事叶绅、御史张缙等交章论劾,帝不问。

十一年,广劝帝建毓秀亭于万岁山。

亭成,幼公主殇,未几,清宁宫灾。

日者言广建亭犯岁忌,太皇太后恚曰:"今日李广,明日李广,果然祸及矣。"

广惧自杀。

帝疑广有异书,使使即其家索之,得赂籍以进,多文武大臣名,馈黄白米各千百石。

帝惊曰:"广食几何,乃受米如许。"

左右曰:"隐语耳,黄者金,白者银也。"

帝怒,下法司究治。

诸交结广者,走寿宁侯张鹤龄求解,乃寝勿治。

广初死时,司设监太监为请祠额葬祭,及是以大学士刘健等言,罢给祠额,犹赐祭。

蒋琮,大兴人。

孝宗时,守备南京。

沿江芦场,旧隶三厂。

成化初,江浦县田多沉于江,而濒江生沙洲六,民请耕之,以补沉江田额。

洲与芦场近,又瓦屑坝废地及石城门外湖地,故不隶三厂。

太监黄赐为守备时,受奸民献,俱指为芦场,尽收其利。

民已失业,而岁额租课仍责偿之民。

孝宗立,县民相率醖于朝,下南京御史姜绾等覆按。

弘治二年,绾等劾琮与民争利,且用揭帖抗诏旨。

琮条辨绾疏,而泛及御史刘恺、方岳等及南京诸司违法事。

给事中韩重因星变请斥琮及太监郭镛等,以弭天怒,未报。

而太监陈祖生复奏户部主事卢锦、给事中方向私种南京后湖田事。

后湖者,洪武时置黄册库其中,令主事、给事中各一人守之,百司不得至。

岁久湖塞,锦、向于湖滩稍种蔬伐苇,给公用,故为祖生所奏。

事下南京法司。

适郭镛奉使两广,道南京,往观焉。

御史纮等因劾镛擅游禁地。

镛怒,归醖于帝,言府尹杨守随勘锦、向失出,御史不劾奏,独绳内臣。

帝乃遣太监何穆、大理寺少卿杨谧再勘后湖田,并覆绾、琮讦奏事。

明年,奏上,褫锦职,谪守随、向以下官有差。

又勘琮不当受献地,私嘱勘官,所讦事皆诬,绾等劾琮亦多不实,并宜逮治。

诏逮绾等。

御史伊宏、给事中陈璚等皆言不宜以一内臣而置御史十人于狱,不听。

绾等镌级调外,而宥琮不问。

时刘吉窃柄,素恶南京御史劾己,故兴此狱。

尚书王恕、李敏,给事中赵竑,御史张宾先后言琮、绾同罪异罚,失平,亦不纳。

琮由是益无忌。

久之,广洋卫指挥石文通奏琮僭侈杀人,掘聚宝山伤皇陵气,及殴杀商人诸罪。

琮竟免死,充孝陵净军。

刘瑾,兴平人。

本谈氏子,依中官刘姓者以进,冒其姓。

孝宗时,坐法当死,得免。

已,得侍武宗东宫。

武宗即位,掌钟鼓司,与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并以旧恩得幸,人号"八虎",而瑾尤狡狠。

尝慕王振之为人,日进鹰犬、歌舞、角牴之戏,导帝微行。

帝大欢乐之,渐信用瑾,进内官监,总督团营。

孝宗遗诏罢中官监枪及各城门监局,瑾皆格不行,而劝帝令内臣镇守者各贡万金。

又奏置皇庄,渐增至三百余所,畿内大扰。

外廷知八人诱帝游宴,大学士刘健、谢迁、李东阳骤谏,不听。

尚书张升,给事中陶谐、胡煜、杨一瑛、张襘,御史王涣、赵佑,南京给事御史李光翰、陆昆等,交章论谏,亦不听。

五官监候杨源以星变陈言,帝意颇动。

健、迁等复连疏请诛瑾,户部尚书韩文率诸大臣继之。

帝不得已,使司礼太监陈宽、李荣、王岳至阁,议遣瑾等居南京。

三反,健等执不可。

尚书许进曰:"过激将有变。"

健不从。

王岳者,素謇直,与太监范亨、徐智心嫉八人,具以健等语告帝,且言阁臣议是。

健等方约文及诸九卿诘朝伏阙面争,而吏部尚书焦芳驰白瑾。

瑾大惧,夜率永成等伏帝前环泣。

帝心动,瑾因曰:"害奴等者王岳。 岳结阁臣欲制上出入,故先去所忌耳。 且鹰犬何损万几。 若司礼监得人,左班官安敢如是。"

帝大怒,立命瑾掌司礼监,永成掌东厂,大用掌西厂,而夜收岳及亨、智充南京净军。

旦日诸臣入朝,将伏阙,知事已变,于是健、东阳皆求去。

帝独留东阳,而令焦芳入阁,追杀岳、亨于途,箠智折臂。

时正德元年十月也。

瑾既得志,遂以事革韩文职,而杖责请留健、迁者给事中吕翀、刘郤及南京给事中戴铣等六人,御史薄彦徽等十五人。

守备南京武靖伯赵承庆、府尹陆珩、尚书林瀚,皆以传翀、郤疏得罪,珩、瀚勒致仕,削承庆半禄。

南京副都御史陈寿,御史陈琳、王良臣,主事王守仁,复以救铣等谪杖有差。

瑾势日益张,毛举官僚细过,散布校尉,远近侦伺,使人救过不赡。

因颛擅威福,悉遣党阉分镇各边。

叙大同功,迁擢官校至一千五百六十余人,又传旨授锦衣官数百员。

《通鉴纂要》成,瑾诬诸翰林纂修官誊写不谨,皆被谴,而命文华殿书办官张骏等改誊,超拜官秩。

骏由光禄卿擢礼部尚书,他授京卿者数人,装潢匠役悉授官。

创用枷法,给事中吉时,御史王时中,郎中刘绎、张玮,尚宝卿顾璿,副使姚祥,参议吴廷举等,并摭小过,枷濒死,始释而戍之。

其余枷死者无数。

锦衣狱徽纆相属。

恶锦衣佥事牟斌善视狱囚,杖而锢之。

府丞周玺、五官监候杨源杖至死。

源初以皇变陈言,罪瑾者也。

瑾每奏事,必侦帝为戏弄时。

帝厌之。

亟麾去曰:"吾用若何事,乃溷我!"自此遂专决,不复白。

二年三月,瑾召群臣跪金水桥南,宣示奸党,大臣则大学士刘健、谢迁,尚书则韩文、杨守随、张敷华、林瀚,部曹则郎中李梦阳,主事王守仁、王纶、孙磐、黄昭,词臣则检讨刘瑞,言路则给事中汤礼敬、陈霆、徐昂、陶谐、刘郤、艾洪、吕翀、任惠、李光翰、戴铣、徐蕃、牧相、徐暹、张良弼、葛嵩、赵士贤,御史陈琳、贡安甫、史良佐、曹闵、王弘、任诺、李熙、王蕃、葛浩、陆昆、张鸣凤、萧干元、姚学礼、黄昭道、蒋钦、薄彦徽、潘镗、王良臣、赵佑、何天衢、徐珏、杨璋、熊卓、硃廷声、刘玉等,皆海内号忠直者也。

又令六科寅入酉出,使不得息,以困苦之。

令文臣毋辄予封诰,痛绳文吏。

宁王宸濠图不轨,赂瑾求复护卫,瑾予之,濠反谋遂成。

瑾不学,每批答章奏,皆持归私第,与妹婿礼部司务孙聪、华亭大猾张文冕相参决,辞率鄙冗,焦芳为润色之,东阳頫\首而已。

当是时,瑾权擅天下,威福任情。

有罪人溺水死,乃坐御史匡翼之罪。

尝求学士吴俨贿,不得,又听都御史刘宇谗,怒御史杨南金,乃以大计外吏奏中,落二人职。

授播州土司杨斌为四川按察使。

令奴婿闾洁督山东学政。

公侯勋戚以下,莫敢钧礼,每私谒,相率跪拜。

章奏先具红揭投瑾,号红本,然后上通政司,号白本,皆称刘太监而不名。

都察院奏谳误名瑾,瑾怒詈之,都御史屠滽率属跪谢乃已。

遣使察核边仓,都御史周南、张鼐、马中锡、汤全、刘宪,布政以下官孙禄、冒政、方矩、华福、金献民、刘逊、郭绪、张翼,郎中刘绎、王荩等,并以赦前罪,下狱追补边粟,宪至瘐死。

又察盐课,杖巡盐御史王润,逮前运使宁举、杨奇等。

察内甲字库,谪尚书王佐以下百七十三人。

复创罚米法,尝忤瑾者,皆擿发输边。

故尚书雍泰、马文升、刘大夏、韩文、许进,都御史杨一清、李进、王忠,侍郎张缙,给事中赵士贤,任良弼,御史张津,陈顺、乔恕、聂贤、曹来旬等数十人悉破家,死者系其妻孥。

其年夏,御道有匿名书诋瑾所行事,瑾矫旨召百官跪奉天门下。

瑾立门左诘责,日暮收五品以下官尽下狱。

明日,大学士李东阳申救,瑾亦微闻此书乃内臣所为,始释诸臣。

而主事何釴、顺天推官周臣、进士陆伸已暍死。

是日酷暑,太监李荣以冰瓜啖群臣,瑾恶之。

太监黄伟愤甚,谓诸臣曰:"书所言皆为国为民事,挺身自承,虽死不失为好男子,奈何枉累他人。"

瑾怒,即日勒荣闲住,而逐伟南京。

时东厂、西厂缉事人四出,道路惶惧。

瑾复立内行厂,尤酷烈,中人以微法,无得全者。

又悉逐京师客佣,令寡妇尽嫁,丧不葬者焚之,辇下汹汹几致乱。

都给事中许天锡欲劾瑾,惧弗克,怀疏自缢。

瑾故急贿,凡入觐、出使官皆有厚献。

给事中周钥勘事归,以无金自杀。

其党张彩曰:"今天下所馈遗公者,非必皆私财,往往贷京师,而归则以库金偿。 公奈何敛怨贻患。"

瑾然之。

会御史欧阳云等十余人以故事入赂,瑾皆举发致罪。

乃遣给事、御史十四人分道盘察,有司争厚敛以补帑。

所遣人率阿瑾意,专务搏击,劾尚书顾佐、侣钟、韩文以下数十人。

浙江盐运使杨奇逋课死,至鬻其女孙。

而给事中安奎、潘希曾,御史赵时中、阮吉、张彧、刘子厉,以无重劾下狱。

奎、彧枷且死,李东阳疏救,始释为民。

希曾等亦皆杖斥,忤意者谪斥有差。

又矫旨籍故都御史钱钺、礼部侍郎黄景、尚书秦纮家。

凡瑾所逮捕,一家犯,邻里皆坐,或瞰河居者,以河外居民坐之。

屡起大狱,冤号遍道路。

《孝宗实录》成,翰林预纂修者当迁秩,瑾恶翰林官素不下己,调侍讲吴一鹏等十六人南京六部。

是时,内阁焦芳、刘宇,吏部尚书张彩,兵部尚书曹元,锦衣卫指挥杨玉、石文义,皆为瑾腹心。

变更旧制,令天下巡抚入京受敕,输瑾赂。

延绥巡抚刘宇不至,逮下狱。

宣府巡抚陆完后至,几得罪,既赂,乃令试职视事。

都指挥以下求迁者,瑾第书片纸曰"某授某官",兵部即奉行,不敢复奏。

边将失律,赂入,即不问,有反升擢者。

又遣其党丈边塞屯地,诛求苛刻。

边军不堪,焚公廨,守臣谕之始定。

给事中高淓丈沧州,所劾治六十一人,至劾其父高铨以媚瑾。

又以谢迁故,令余姚入毋授京官。

以占城国使人亚刘谋逆狱,裁江西乡试额五十名,仍禁授京秩如余姚,以焦芳恶彭华故也。

瑾又自增陕西乡试额至百名,亦为芳增河南额至九十五名,以优其乡士。

其年,帝大赦,瑾峻刑自如。

刑部尚书刘璟无所弹劾,瑾诟之。

璟惧,劾其属王尚宾等三人,乃喜。

给事中郗夔核榆林功,惧失瑾意,自缢死。

给事中屈铨、祭酒王云凤请编瑾行事,著为律令。

五年四月,安化王寘鐇反,檄数瑾罪。

瑾始惧,匿其檄,而起都御史杨一清、太监张永为总督,讨之。

初,与瑾同为八虎者,当瑾专政时,有所请多不应,永成、大用等皆怨瑾。

又欲逐永,永以谲免。

及永出师还,欲因诛瑾,一清为画策,永意遂决。

瑾好招致术士,有俞日明者,妄言瑾从孙二汉当大贵。

兵仗局太监孙和数遗以甲仗,两广镇监潘午、蔡昭又为造弓弩,瑾皆藏于家。

永捷疏至,将以八月十五日献俘,瑾使缓其期。

永虑有变,遂先期入,献俘毕,帝置酒劳永,瑾等皆侍。

及夜,瑾退,永出寘鐇檄,因奏瑾不法十七事。

帝已被酒,俯首曰:"瑾负我。"

永曰:"此不可缓。"

永成等亦助之。

遂执瑾,系于菜厂,分遣官校封其内外私第。

次日晏朝后,帝出永奏示内阁,降瑾奉御,谪居凤阳。

帝亲籍其家,得伪玺一,穿宫牌五百及衣甲、弓弩、哀衣、玉带诸违禁物。

又所常持扇,内藏利匕首二。

始大怒曰:"奴果反。"

趣付狱。

狱具,诏磔于市,枭其首,榜狱词处决图示天下。

族人、逆党皆伏诛。

张彩狱毙,磔其尸。

阁臣焦芳、刘宇、曹元而下,尚书毕亨、硃恩等,共六十余人,皆降谪。

已,廷臣奏瑾所变法,吏部二十四事,户部三十余事,兵部十八事,工部十三事,诏悉厘正如旧制。

张永,保定新城人。

正德初,总神机营,与瑾为党。

已而恶其所为,瑾亦觉其不附己也,言于帝,将黜之南京。

永知之,直趋帝前,诉瑾陷己。

帝召瑾与质,方争辩,永辄奋拳殴瑾。

帝令谷大用等置酒为解,由是二人益不合。

及寘鐇反,命永及右都御史杨一清往讨。

帝戎服送之东华门,赐关防、金瓜、钢斧以行,宠遇甚盛。

瑾亦忌之,而帝方永,不能间也。

师出,寘鐇已擒,永遂率五百骑抚定余党。

还次灵州,与一清言,欲奏瑾不法事。

一清曰:"彼在上左右,公言能必入乎?不如以计诛之。"

因为永画策,永大喜,语详一清传。

是时,瑾兄都督同知景祥死,京师籍籍谓瑾将以八月十五日俟百官送葬,因作乱。

适永捷疏至,将以是日献俘,瑾使缓其期,欲俟事成并擒永。

或以告永,永先期入献俘,是夜遂奏诛瑾。

于是英国公张懋、兵部尚书王敞等,奏永辑宁中外,两建奇勋,遂封永兄富为泰安伯、弟容为安定伯。

涿州男子王豸尝刺龙形及"人王"字于足,永以为妖人,擒之。

兵部尚书何鉴乞加永封,下廷臣议。

永欲身自封侯,引刘永诚、郑和故事风廷臣,内阁以非制格之。

永意沮,乃辞免恩泽。

吏部尚书杨一清言宜听永让,以成其贤,事竟已。

久之,坐库官盗库银事,闲住。

九年,北边有警,命永督宣府、大同、延绥军御之,寇退乃还。

宁王宸濠反,帝南征,永率边兵二千先行。

时王守仁已擒宸濠,槛车北上。

永以帝意遮守仁,欲纵宸濠于鄱阳湖,俟帝至与战。

守仁不可,至杭州诣永。

永拒不见,守仁叱门者径入,大呼曰:"我王守仁也,来与公议国家事,何拒我!"永为气慑。

守仁因言江西荼毒已极,王师至,乱将不测。

永大悟,乃曰:"群小在侧,永来,欲保护圣躬耳,非欲攘功也。"

因指江上槛车曰:"此宜归我。"

守仁曰:"我何用此。"

即付永,而与永偕还江西。

时太监张忠等已从大江至南昌,方穷治逆党,见永至,大沮。

永留数旬,促忠同归,江西赖以安。

忠等屡谗守仁,亦赖永营解获免。

武宗崩,永督九门防变。

世宗立,御史萧淮奏谷大用、丘聚辈蛊惑先帝,党恶为奸,并及永。

诏永闲住。

已而淮复劾永在江西不法事,再降永奉御,司香孝陵,然永在江西,实非有不法也。

嘉靖八年,大学士杨一清等言,永功大,不可泯,乃起永掌御用监,提督团营。

未几卒。

谷大用者,瑾掌司礼监时提督西厂,分遣官校远出侦事。

江西南康民吴登显等,五月五日为竞渡,诬以擅造龙舟,籍其家,天下皆重足屏息。

建鹰房草场于安州,夺民田无数。

瑾诛,大用辞西厂。

未几,帝复欲用之,大学士李东阳力谏乃止。

六年,刘六、刘七反,命大用总督军务,偕伏羌伯毛锐、兵部侍郎陆完讨之。

大用驻临清,召边将许泰、郤永、江彬、刘晖等入内地,听调遣。

久之无功,会贼过镇江狼山,遇飓风舟覆,陆完兵至歼之,遂封大用弟大亮为永清伯。

而先是平寘鐇时,其兄大宽已封高平伯矣,义子冒升赏者,不可胜纪。

世宗立,以迎立功赐金币。

给事中阎闳极论之,寻降奉御,居南京。

已,召守康陵。

嘉靖十年籍其家。

魏彬,当瑾时,总三千营。

瑾诛,代掌司礼监。

其年,叙宁夏功,封弟英镇安伯,马永成兄山亦封平凉伯。

世宗立,彬不自安,为英辞伯爵。

诏改都督同知,世袭锦衣指挥使。

给事中杨秉义、徐景嵩、吴严皆言彬附和逆瑾,结姻江彬,宜置极典。

帝宥不问。

已而御史复论之,始令闲住。

张忠,霸州人。

正德时御马太监,与司礼张雄、东厂张锐并侍豹房用事,时号三张,性皆凶悖。

忠利大盗张茂财,结为弟,引入豹房,侍帝蹴鞠。

而雄至怨其父不爱己致自宫,拒不见。

同侪劝之,乃垂帘杖其父,然后相抱泣,其无人理如此。

锐以捕妖言功,加禄至一百二十石。

每缉事,先令逻卒诱人为奸,乃捕之,得贿则释,往往以危法中人。

三人并交通宸濠,受臧贤、钱宁等贿,以助成其叛。

宁王反,忠劝帝亲征。

其遮王守仁捷,欲纵宸濠鄱阳,待帝自战,皆忠之谋也。

是时,又有吴经者,尤亲暱。

帝南征,经先至扬州。

尝夜半燃炬通衢,遍入寡妇、处女家,掠以出,号哭震远近,许以金赎,贫者多自经。

先是,又有刘允者,以正德十年奉敕往迎乌斯藏僧,所赍金宝以百余万计。

廷臣交章谏,不听。

允至成都,治装几余,费又数十万,公私匮竭。

既至,为番人所袭。

允走免,将士死者数百人,尽亡其所赍。

及归,武宗已崩,世宗用御史王钧等言,张忠、吴经发孝陵卫充军,张雄、张锐下都察院鞫治、允亦得罪。

世宗习见正德时宦侍之祸,即位后御近侍甚严,有罪挞之至死,或陈尸示戒。

张佐、鲍忠,麦福、黄锦辈,虽由兴邸旧人掌司礼监,督东厂,然皆谨饬不敢大肆。

帝又尽撤天下镇守内臣及典京营仓场者,终四十余年不复设,故内臣之势,惟嘉靖朝少杀云。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