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 列传第六十六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明史
《明史》 列传第六十六 张廷玉等

○项忠韩雍余子俊阮勤硃英秦纮项忠,字荩臣,嘉兴人。

正统七年进士。

授刑部主事,进员外郎。

从英宗陷于瓦剌,令饲马,乘间挟二马南奔。

马疲,弃之,徒跣行七昼夜,始达宣府。

景泰中,由郎中迁广东副使。

按行高州,谍报贼携男女数百剽村落。

忠曰:"贼无携家理,必被掠良民也。"

戒诸将毋妄杀。

已,讯所俘获,果然,尽释之。

从征泷水瑶有功,增俸一秩。

天顺初,历陕西按察使。

母忧归,部民诣阙乞留,诏起复。

时陕西连岁灾伤,忠发廪振,且请轻罪纳米,民赖以济。

七年以大理卿召,民乞留如前,遂改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

洮、岷羌叛,忠疏言:"羌志在劫掠,尽诛则伤仁,遽抚则不威,请听臣便宜从事。"

报可。

乃发兵据险,扬声进讨,众尽降。

西安水泉卤不可饮,为开龙首渠及皁河,引水入城。

又疏郑、白二渠,溉泾阳、三原、醴泉、高陵、临潼五县田七万余顷,民祠祀之。

陕西数苦兵。

成化元年上言:"三边大将遇敌逗留,虽云才怯,亦由权轻。 士卒畏敌不畏将,是以战无成功。 宜许以军法从事。 庙堂举将才,逾年不闻有一人应诏。 陕西风土强劲,古多名将,岂无其人?但格于不能答策耳。 今天下学校生徒善答策者百不一二,奈何责之武人。"

帝善其言,而所司守故事不能用。

毛里孩寇延绥,诏忠偕彰武伯杨信御之,无功。

明年,信议大举搜河套,敕忠提督军务。

忠方赴延绥,而寇复陷开城,深入静宁、隆德六州县,大掠而去。

兵部劾忠,帝特宥之,搜套师亦不出。

又明年,召理院事。

四年,满俊反。

满俊者,亦名满四。

其祖巴丹,自明初率所部归附,世以千户畜牧为雄长。

仍故俗,无科徭。

其地在开城县之固原里,接边境。

俊犷悍,素藏匿奸盗,出边抄掠。

会有狱连俊,有司迹逋至其家,多要求。

俊怒,遂激众为乱。

守臣遣俊侄指挥璹往捕。

俊杀其从者,劫璹叛,入据石城。

石城,即唐吐番石堡。

城称险固,非数万人不能克者也。

山上有城寨,四面峭壁,中凿五石井以贮水,惟一径可缘而上。

俊自称招贤王,有众四千。

都指挥邢端等御之,败绩。

不再月,众至二万,关中震动。

乃命忠总督军务,与监督军务太监刘祥、总兵官都督刘玉帅京营及陕西四镇兵讨之。

师未行,而巡抚陈价等先以兵三万进讨,复大败。

贼因官军器甲,势益张。

朝议欲益兵。

忠虑京军脆弱不足恃,且更遣大将挠事权,因上言:"臣等调兵三万三千余人,足以灭贼。 今秋深草寒,若更调他军,恐往复需时,贼得远遁。 且边兵不能久留,益兵非便。"

大学士彭时、商辂主其议,京军得毋遣。

忠遂与巡抚都御史马文升分军七道,抵石城下,与战,斩获多。

伏羌伯毛忠乘胜夺其西北山,几破,忽中流矢死。

玉亦被围。

诸军欲退,忠斩一千户以徇。

众力战,玉得出,乃列围困之。

适有星孛于台斗,中朝多言"占在秦分,师不利"。

忠曰:"李晟讨硃泚,荧惑守岁,此何害。"

日遣兵薄城下,焚刍草,绝汲道。

贼窘欲降,邀忠与文升相见。

忠偕刘玉单骑赴之,文升亦从数十骑至,呼俊、璹谕以速降。

贼遥望罗拜,忠直前挟璹以归。

俊气沮,犹豫不出。

忠命缚木为桥,人负土囊填濠堑,击以铜砲,死者益众。

贼倚爱将杨虎狸为谋主,夜出汲被擒。

忠贳其死,谕以购贼赏格。

示之金,且赐金带钩。

纵归,使诱俊出战,伏兵擒焉。

急击下石城,尽获余寇。

毁其城,凿石纪功。

增一卫于固原西北西安废城,留兵戍之而还。

初,石城未下,天甚寒,士卒颇困。

忠虑贼奔突,乘冻渡河与套寇合,日夜治攻具。

身当矢石不少避,大小三百余战。

彭时、商辂知忠能办贼,不从中制,卒用殄贼。

论功,进右都御史,与林聪协掌院事。

白圭既平刘通,荆、襄间流民屯结如故。

通党李胡子者名原,伪称平王,与小王洪、王彪等掠南漳、房、内乡、渭南诸县。

流民附贼者至百万。

六年冬,诏忠总督军务,与湖广总兵官李震讨之。

忠乃奏调永顺、保靖土兵。

而先分军列要害,多设旗帜钲鼓,遣人入山招谕。

流民归者四十余万,彪亦就擒。

时白圭为兵部,遣锦衣百户吴绶赞参将王信军。

绶欲攘功,不利贼瓦解。

纵流言,圭信之,止土兵毋调。

忠疏争,且劾绶罪,帝为召绶还,而听调土兵如故。

合二十五万,分八道逼之,流民归者又数万。

贼潜伏山寨,伺间出劫。

忠命副使余洵、都指挥李振击之,遇于竹山。

乘溪涨半渡截击,擒李原、小王洪等,贼多溺死。

忠移军竹山,捕余孽。

复招流民五十万,斩首六百四十,俘八百有奇,家口三万余人。

户选一丁,戍湖广边卫,余令归籍给田。

疏陈善后十事,悉允行。

忠之下令逐流民也,有司一切驱逼。

不前,即杀之。

民有自洪武中占籍者,亦在遗中。

戍者舟行多疫死。

给事中梁璟因星变求言,劾忠妄杀。

白圭亦言流民既成业者,宜随所在著籍,又驳忠所上功次互异。

帝皆不听。

进忠左都御史。

廕子绶锦衣千户,诸将录功有差。

忠上疏言:"臣先后招抚流民复业者九十三万余人,贼党遁入深山,又招谕解散自归者五十万人。 俘获百人,皆首恶耳。 今言皆良家子,则前此屡奏猖獗难御者,伊谁也?贼党罪固当死,正因不忍滥诛,故令丁壮谪发遣戍。 其久附籍者,或乃占山四十余里,招聚无赖千人,争斗劫杀。 若此者,可以久居故不遣乎?臣揭榜晓贼,谓已杀数千,盖张虚势怵之,非实事也。 且圭固尝身任其事,今日之事又圭所遗。 先时,中外议者谓荆、襄之患何日得宁。 今幸平靖,而流言沸腾,以臣为口实。 昔马援薏苡蒙谤,邓艾槛车被征。 功不见录,身更不保。 臣幸际圣明,愿赐骸骨,勿使臣为马、邓之续。"

帝温诏答之。

八年召还,与李宾协掌院事。

后二年拜刑部尚书,寻代圭为兵部。

汪直开西厂,恣横,忠屡遭侮不能堪。

会大学士商辂等劾直,忠亦倡九卿劾之。

奏留中,而西厂遂罢,直深恨之。

未几,西厂复设,直以吴绶为腹心,绶挟前憾,伺忠益急。

忠不自安,乞归治病。

未行,而绶嗾侦事者诬忠罪。

给事中郭镗、御史冯贯等复交章劾忠,事连其子经、太监黄赐、兴宁伯李震、彰武伯杨信等。

诏法司会锦衣卫廷鞫,忠抗辩不少屈。

然众知出直意,无敢为之白者,竟斥为民,赐与震等亦得罪。

直败,复官,致仕。

家居二十六年,至弘治十五年乃卒,年八十二。

赠太子太保,谥襄毅。

忠倜傥多大略,练戎务,强直不阿,敏于政事,故所在著称。

子经,经子锡,锡子治元,皆举进士。

经,江西参政。

锡,南京光禄寺卿。

治元,员外郎。

韩雍,字永熙,长洲人。

正统七年进士。

授御史。

负气果敢,以才略称。

录囚南畿。

砀山教谕某笞膳夫,膳夫逃匿,父诉教谕杀其子,取他尸支解以证。

既诬服,雍踪迹得之,白其冤。

出巡河道。

已,巡按江西,黜贪墨吏五十七人。

庐陵、太和盗起,捕诛之。

十三年冬,处州贼叶宗留自福建转犯江西。

官军不利,都督佥事陈荣、指挥刘真遇伏死。

诏雍及镇守侍郎杨宁督军民协守。

会福建巡按御史汪澄牒邻境会讨贼邓茂七,俄以贼议降,止兵。

雍曰:"贼果降,退未晚也。"

趋进,贼已叛,澄坐得罪死。

人以是服雍识。

景泰二年擢广东副使。

大学士陈循荐为右佥都御史,代杨宁巡抚江西。

岁饥,奏免秋粮。

劾奏宁王不法事,王府官皆得罪。

时雍年甫三十,赫然有才望,所规画措置,咸可为后法。

天顺初,罢天下巡抚官,改山西副使。

宁王以前憾劾其擅乘肩舆诸事,下狱,夺官。

起大理少卿。

寻复为右佥都御史,佐寇深理院事。

石亨既诛,锦衣指挥刘敬坐饭亨直房,用朋党律论死。

雍言:"律重朋党,谓阿比乱朝政也。 以一饭当之,岂律意?且亨盛时大臣朝夕趋门,不坐,独坐敬何也?"深叹服,出之。

母忧,起复。

四年,巡抚宣府、大同。

七年议事入觐,帝壮其貌,留为兵部右侍郎。

宪宗立,坐学士钱溥累,贬浙江左参政。

广西瑶、僮流剽广东,残破郡邑殆遍。

成化元年正月大发兵,拜都督赵辅为总兵官,以太监卢永、陈瑄监其军。

兵部尚书王竑曰:"韩雍才气无双,平贼非雍莫可。"

乃改雍左佥都御史,赞理军务。

雍驰至南京,集诸将议方略。

先是,编修邱濬上书大学士李贤,言贼在广东者宜驱,在广西者宜困。

欲宿兵大藤峡,扼其出入,蹂其禾稼,期一二年尽贼。

贤善之,献于朝,诏录示诸将。

诸将主其说,请令游击将军和勇率番骑趋广东,而大军直趋广西,分兵扑灭。

雍曰:"贼已蔓延数千里,而所至与战,是自敝也。 当全师直捣大藤峡。 南可援高、肇、雷、廉;东可应南、韶;西可取柳、庆;北可断阳峒诸路。 首尾相应,攻其腹心。 巢穴既倾,余迎刃解耳。 舍此不图,而分兵四出,贼益奔突,郡邑益残,所谓救火而嘘之也。"

众曰"善。"

辅亦知雍才足办贼,军谋一听雍。

雍等遂倍道趋全州。

阳峒苗掠兴安,击破之。

至桂林,斩失机指挥李英等四人以徇。

按地图与诸将议曰:"贼以修仁、荔浦为羽翼,当先收二县以孤贼势。"

乃督兵十六万人,分五道,先破修仁贼,穷追至力山。

擒千二百余人,斩首七千三百级。

荔浦亦定。

十月至浔州,延问父老,皆曰:"峡,天险,不可攻,宜以计困。"

雍曰:"峡延广六百余里,安能使困?兵分则力弱,师老则财匮,贼何时得平?吾计决矣。"

遂长驱至峡口。

儒生、里老数十人伏道左,愿为向导。

雍见即骂曰:"贼敢绐我!"叱左右缚斩之,左右皆愕,既缚,而袂中利刃出。

推问,果贼也。

悉支解刳肠胃,分挂林箐中,累累相属。

贼大惊曰:"韩公天神也!"雍令总兵官欧信等为五哨,自象州、武宣攻其北;身与辅督都指挥白全等为八哨,自桂平、平南攻其南;参将孙震等为二哨,从水路入;而别分兵守诸隘口。

贼魁侯大狗等大惧,先移其累重于桂州横石塘,而立栅南山,多置滚木、礧石、镖枪、药弩拒官军。

十二月朔,雍等督诸军水陆并进,拥团牌登山,殊死战。

连破石门、林峒、沙田、古营诸巢,焚其室庐积聚,贼皆奔溃。

伐木开道,直抵横石塘及九层楼诸山。

贼复立栅数重,凭高以拒。

官军诱贼发矢石,度且尽,雍躬督诸军缘木攀藤上。

别遣壮士从间道先登,据山顶举砲。

贼不能支,遂大败。

先后破贼三百二十四寨,生擒大狗及其党七百八十人,斩首三千二百有奇,坠溺死者不可胜计。

峡有大藤如虹,横亘两厓间。

雍斧断之,改名断藤峡,勒石纪功而还。

分兵击余党,郁林、阳江、洛容、博白次第皆定。

帝大喜,赐敕嘉劳,召辅等还,迁雍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

雍乃散遣诸军,以省馈饷。

而遗孽侯郑昂等遂乘虚陷浔州及洛容、北流二县。

雍被劾引罪,帝宥之。

雍益发兵扑讨。

时诸贼所在蜂起,思恩、浔、宾、柳城悉被扰掠。

流劫至广东,钦、化二州皆应时破殄。

四年春,雍以两广地大事殷,请东西各设巡抚,帝可之。

命陈濂抚广东,张鹏抚广西,而雍专理军事。

寻以忧归。

明年,两广盗复起,佥事陶鲁言:"两广地势错互,当如臂指相使,不可离析。 近贼犯广西,臣与广东三司议调兵,匝月未决,盗贼无所惮。 乞仍命大臣总督便。"

会佥事林锦、巡按御史龚晟亦以为请。

乃罢两巡抚,而起复雍右都御史,总督如故。

又明年正月,雍疏辞新命,乞终制,不许。

雍抵任,遣参将张寿、游击冯昇等分道讨贼,忻州八寨蛮及诸山瑶、僮掠州县者,皆摧破之。

蛮民素慑雍威,寇盗浸息。

九年,柳、浔诸蛮复叛,参将杨广等俘斩九百人。

方更进,而贼破怀集县。

兵部劾雍奏报不实。

广西镇守中官黄沁素憾雍抑己,因讦雍,且言其贪欲纵酒,滥赏妄费。

帝遣给事中张谦等往勘。

而广西布政使何宜、副使张斅衔雍素轻己,共酝酿其罪。

谦还奏,事虚实交半,竟命致仕去。

雍洞达闿爽,重信义。

抚江西时,请追谥文天祥、谢枋得。

诏谥天祥忠烈、枋得文节。

有雄略,善断,动中事机。

临战,率躬亲矢石,不目瞬。

自奉尊严,三司皆长跪白事。

军门设铜鼓数十,仪节详密。

裨将以下,绳柙无所假。

两地镇守宦官素骄恣,亦惕息无敢肆。

疾恶严,坦中不为崖岸,挥斥财帛不少惜。

故虽令行禁止,民得安堵,而谤议亦易起。

为中官所齮龁,公论皆不平。

两广人念雍功,尤惜其去,为立祠祀焉。

家居五年卒,年五十七。

正德间,谥襄毅。

初以军功予一子锦衣百户,雍以授其弟睦。

至是,录一子国子生。

余子俊,字士英,青神人。

父祥,户部郎中。

子俊举景泰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进员外郎。

在部十年,以廉干称。

出为西安知府。

岁饥,发廪十万石振贷。

区画以偿,官不损而民济。

成化初,所司上治行当旌者,知府十人,而子俊为首。

以林聪荐,为陕西右参政,岁余擢右布政使。

六年转左,调浙江。

甫半载,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

先是,巡抚王锐请沿边筑墙建堡,为久远计,工未兴而罢。

子俊上疏言:"三边惟延庆地平易,利驰突。 寇屡入犯,获边人为导,径入河套屯牧。 自是寇顾居内,我反屯外,急宜于沿边筑墙置堡。 况今旧界石所在,多高山陡厓。 依山形,随地势,或铲削,或垒筑,或挑堑,绵引相接,以成边墙,于计为便。"

尚书白圭以陕民方困,奏缓役。

既而寇入孤山堡,复犯榆林,子俊先后与硃永、许宁击败之。

是时,寇据河套,岁发大军征讨,卒无功。

八年秋,子俊复言:"今征套士马屯延绥者八万,刍茭烦内地。 若今冬寇不北去,又须备来年军资。 姑以今年之数约之,米豆需银九十四万,草六十万。 每人运米豆六斗、草四束,应用四百七万人,约费行资八百二十五万。 公私烦扰至此,安得不变计。 臣前请筑墙建堡,诏事宁举行。 请于明年春夏寇马疲乏时,役陕西运粮民五万,给食兴工,期两月毕事。"

圭犹持前议阻之。

帝是子俊言,命速举。

子俊先用军功进左副都御史。

明年,又用红盐池捣巢功,进右都御史。

寇以捣巢故远徙,不敢复居套。

内地患稍息,子俊得一意兴役。

东起清水营,西抵花马池,延袤千七百七十里,凿崖筑墙,掘堑其下,连比不绝。

每二三里置敌台崖寨备巡警。

又于崖寨空处筑短墙,横一斜二如箕状,以敌避射。

凡筑城堡十一,边墩十五,小墩七十八,崖寨八百十九,役军四万人,不三月而成。

墙内之地悉分屯垦,岁得粮六万石有奇。

十年闰六月,子俊具上其事,因以母老乞归,慰留不许。

初,延绥镇治绥德州,属县米脂、吴堡悉在其外。

寇以轻骑入掠,镇兵觉而追之,辄不及,往往得利去。

自子俊徙镇榆林,增卫益兵,拓城置戍,攻守器毕具,遂为重镇,寇抄渐稀,军民得安耕牧焉。

十二年十二月移抚陕西。

子俊知西安时,以居民患水泉咸苦,凿渠引城西潏河入灌,民利之。

久而水溢无所泄。

至是,乃于城西北开渠泄水,使经汉故城达渭。

公私益便,号"余公渠"。

又于泾阳凿山引水,溉田千余顷。

通南山道,直抵汉中,以便行旅。

学校、公署圮者悉新之。

奏免岷、河、洮三卫之戍南方者万有奇。

易置南北之更戍者六千有奇,就戍本土。

岷州栗林羌为寇,子俊潜师设伏击走之。

十三年召为兵部尚书。

奏申明条例十事,又列上军功赏格,由是中外有所遵守。

缅甸酋卜剌浪欲夺思洪发贡章地,设词请于朝。

子俊言不宜许,乃谕止之。

贵州巡抚陈俨等以播州苗窃发,请调湖广、广西、四川兵五万,合贵州兵会剿。

子俊言贼在四川,而贵州请讨,是邀功也,奏寝其事。

初,子俊论陈钺掩杀贡夷罪,帝以汪直故宥之。

钺多方构子俊于直,会母忧归,得免。

子俊之筑边墙也,或疑沙土易倾,寇至未可恃。

至十八年,寇入犯,许宁等逐之。

寇扼于墙堑,散漫不得出,遂大衄,边人益思子俊功。

服阕,拜户部尚书,寻加太子太保。

二十年命兼左副都御史,总督大同、宣府军务。

其冬还朝。

明年正月,星变,陈时弊八事,帝多采纳。

未几,复出行边。

初,子俊巡历宣、大,请以延绥边墙法行之两镇,因岁歉而止。

比复出,锐欲行之。

言东起四海冶,西抵黄河,延袤千三百余里,旧有墩百七十,应增筑四百四十,墩高广皆三丈,计役夫八万六千,数月可成。

诏明年四月即工。

然是时,岁比不登,公私耗敝,骤兴大役,上下难之。

子俊又欲责成于边臣,而己不亲其事。

谤议由是起。

至冬,疏请还京。

帝入蜚语,命改左都御史,巡抚大同。

中官韦敬谗子俊假修边多侵耗,又劾子俊私恩怨,易将帅。

兵部侍郎阮勤等为白。

帝怒,让勤等。

而给事、御史复交章劾,中朝多欲倾子俊。

工部侍郎杜谦等往勘,平情按之。

还奏易置将帅如勤等言,所费无私。

然为银百五十万,米菽二百三十万,耗财烦民,不得无罪。

遂落太子太保,致仕去,时二十二年二月也。

明年正月,兵部缺尚书。

帝悟子俊无罪,复召任之,仍加太子太保。

孝宗嗣位,以先朝老臣,待之弥厚。

弘治元年疏陈十事,已,又上边防七事,帝多允行。

明年,疾亟,犹手削奏稿,陈救荒弭盗之策,甫得请而卒,年六十一。

赠太保,谥肃敏。

子俊沉毅寡言,有伟略。

凡奏疏公移,必自属草,每夜分方寝。

尝曰:"大臣谋国,当身任利害,岂得远怨市恩为自全计。"

故榆林始事,怨讟丛起,子俊持之益坚,竟以成功,为数世利。

性孝友,居母忧时,令子寘毋会试,曰:"虽无律令,吾心不忍也。"

尝廕子,移以廕弟。

子寰,举进士,终户部员外郎。

寘,就武廕为锦衣千户,终指挥同知。

曾孙承勋、承业,皆进士。

承勋,翰林修撰。

承业,云南佥事。

阮勤,本交阯人,其父内徙,占籍长子。

勤举景泰五年进士。

历台州知府。

清慎有惠政,赐诰旌异。

以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

筑墩台十四所,治垣堑三十余里。

岁饥,奏免七府租四十余万石。

入为侍郎,调南京刑部。

蛮邦人著声中国者,勤为最。

硃英,字时杰,桂阳人。

五岁而孤。

力学,举正统十年进士,授御史。

浙、闽盗起,简御史十三人与中官分守诸府,英守处州。

而叶宗留党四出剽掠,处州道梗。

英间道驰至,抚降甚众,戮贼首周明松等,贼散去乃还。

景泰初,御史王豪尝以勘陈循争地事,忤循,为所讦。

至是,循草诏,言风宪官被讦者,虽经赦宥,悉与外除。

于是豪当改知县,英言:"若如诏书,则凡遭御史抨击之人,皆将挟仇诬讦,而御史愈缄默不言矣。"

章下法司,请如英言,乃复豪职。

未几,出为广东右参议。

过家省母,橐中惟赐金十两。

抵任,抚凋瘵流亡。

立均徭法,十岁一更,民称便。

天顺初,两广贼愈炽,诸将多滥杀冒功。

巡抚叶盛属英督察。

参将范信诬宋泰、永平二乡民为贼,屠戮殆尽,又欲屠进城乡。

英驰讯,悉纵去。

信忿,留师不还。

英密请于盛,檄信班师,一方始靖。

潮州贼罗刘宁等流劫远近,屡挫官兵。

英会师破灭之。

还所掠人口数千,别置一营以处妇女,人莫敢犯。

官参议十年,进右参政。

遭母忧。

成化初服阕,补陕西。

大军讨满四,英主馈饷有功。

历福建、陕西左、右布政使,皆推行均徭法。

十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甘肃,先后陈安边二十八事。

其请徙居戎、安流离、简贡使,于时务尤切。

明年冬,两广总督吴琛卒,廷议以英前在广东有威信,遂以代琛。

自韩雍大征以来,将帅喜邀功,利俘掠,名为"雕剿"。

英至,镇以宁静,约饬将士。

毋得张贼声势,妄请用师。

招抚瑶、僮效顺者,定为编户,给复三年。

于是马平、阳朔、苍梧诸县蛮悉望风附。

而荔波贼李公主有众数万,久负固,亦遣子纳款。

为置永安州处之,俾其子孙世吏目。

自是归附日众,凡为户四万三千有奇,口十五万有奇。

帝甚嘉之。

镇守中官与督抚、总兵官坐次,中官居中,总督居总兵官左。

时总兵官陈政以伯爵欲抑英居右,英不可,奏乞裁定。

命解英总督,止为巡抚,居政下。

尚书余子俊言英招徠功多,当增秩褒赏,乃反削其事权,恐无以镇诸蛮。

乃擢英右都御史仍总督,位次如故。

田州酋黄明烝其知府岑溥祖母,欲杀溥。

溥出走思恩,明因肆屠戮。

英将进讨,檄溥族人恩城知州岑钦杀明雪耻。

钦遂诛明并其族属,传首军门。

英淳厚,然持法无所假借。

与市舶中官韦眷忤,眷摭奏英专权玩贼。

浔州知府史芳以事见责,亦讦英奸贪欺罔。

按皆无验,乃镌芳二官,谕眷协和共事。

十六年,交阯攻老挝,议者恐其内寇,诏问英处置之宜。

英对言:"彼不过争瓯脱耳,谕之当自悔惧。"

帝从其言,果上表谢。

浔、梧、高、廉贼起,偕政等分道击之。

再战,俘斩甚众。

十九年,桂林平乐蛮攻城杀将,英、政复分兵十二道击破之。

明年入掌都察院事,寻加太子少保。

又明年正月,星变,疏陈八事:请禁边将节旦献马;镇守中官、武将不得私立庄田,侵夺官地;烧丹符咒左道之人,当置重典;四方分守监枪内官勿进贡品物;罢撤仓场、马房、上林苑增设内侍;召还建言得罪诸臣;清内府收白粮积弊;治奸民投献庄田及贵戚受献者罪。

权幸皆不便,执政多持之不行。

英造内阁力争,竟不能尽从也。

时流民集京师者多,英请人给米月三斗,幼者半之,报许。

其年秋卒。

赠太子太保。

英为总督承韩雍、吴琛后。

雍虽有大功,恢廓自奉,赠遗过侈,有司困供亿,公私耗竭;而琛务谨廉;至英益持清节,仅携一苍头之官。

先后屡赐玺书、金币,英藏玺书,贮金币于库。

其威望不及雍,而惠泽过之。

在甘肃积军储三十万两,广四十余万,皆不以闻。

或问之,答曰:"此边臣常分,何足言。"

人服其知大体。

正德中,追谥恭简。

子守孚,进士,刑部郎中。

秦纮,字世缨,单人。

景泰二年进士。

授南京御史。

劾治内官傅锁儿罪,谏止江南采翠毛、鱼等使。

权贵忌之,蜚语闻。

会考察,坐谪湖广驿丞。

天顺初,以御史练纲荐,迁雄县知县。

奉御杜坚捕天鹅暴横,纮执杖其从者,坐下诏狱。

民五千诣阙讼,乃调知府谷。

宪宗即位,迁葭州知州,调秦州。

母丧去官,州人乞借纮,服阕还故任。

寻擢巩昌知府,改西安,迁陕西右参政。

岷州番乱,提兵三千破之,进俸一级。

成化十三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奏镇国将军奇涧等罪。

奇涧父庆成王钟镒为奏辩,且诬纮。

帝重违王意,逮纮下法司治。

事皆无验,而内官尚亨籍纮家,以所得敝衣数事奏。

帝叹曰:"纮贫一至此耶?"赐钞万贯旌之。

于是夺奇涧等三人爵,王亦削禄三之一,而改纮抚河南。

寻复调宣府。

小王子数万骑寇大同,长驱入顺圣川,掠宣府境。

纮与总兵官周玉等邀击,遁去。

寻入掠兴宁口,连战却之,追还所掠,玺书劳焉。

进左佥都御史,巡抚如故。

未几,召还理院事,迁户部右侍郎。

万安逐尹旻,诬纮旻党,降广西右参政。

进福建左布政使。

弘治元年以王恕荐,擢左副都御史,督漕运。

明年三月进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

奏言:"中官、武将总镇两广者,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 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 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 总镇府故有赏功所,岁储金钱数万,费出无经,宜从都御史勾稽。 广、潮、南、韶多盗,当设社学,编保甲,以绝盗源。"

帝悉从其请。

恩城知州岑钦攻逐田州知府岑溥,与泗城知州岑应分据其地。

纮入田州逐走钦,还溥于府,留官军戍之,乱遂定。

复遣将讨平黎贼陵水,瑶贼德庆。

纮之初莅镇也,劾总兵官安远侯柳景贪暴,逮下狱。

景亦讦纮,勘无左证,法司当景死。

景连姻周太后家,有奥援,讦纮不已。

诏并逮纮,廷鞫卒无罪。

诏宥景死,夺爵闲住,而纮亦罢归。

大臣王恕等请留纮,不纳。

廷臣复连章言纮可大用。

居数月,起南京户部尚书。

十一年引疾去。

十四年秋,寇大入花马池,败官军孔坝沟,直抵平凉。

言者谓纮有威名,虽老可用。

诏起户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制三边军务。

纮驰至固原,按行败所。

躬祭阵亡将士,掩其骼。

奏录死事指挥硃鼎等五人,恤军士战殁者家。

劾治败将杨琳等四人罪,更易守将。

练壮士,兴屯田,申明号令,军声大振。

初,寇未入河套,平凉、固原皆内地,无患。

自孛来往牧后,固原当兵冲,为平、庆、临、巩门户。

而城隘民贫,兵力单弱,商贩不至。

纮乃拓治城郭,招徠商贾,建改为州,而身留节制之。

奏言:"固原主、客兵止万八千人,散守城堡二十四。 势分力弱,宜益兵。 旧临、巩、秦州诸军岁赴甘、凉备御。 及他方有警,又调兵甘、凉,或发京军征讨。 夫京师天下本,边将手握重兵,而一遇有事辄请京军,非强干弱枝之道。 请自今京兵毋轻发,临、巩、甘、凉诸军亦宜各还本镇。 但选知兵宿将一二人各守其地,人以戍为家,军以将为命,自乐趋役,而有战心,计之得者也。"

纮见固原迤北延袤千里,闲田数十万顷,旷野近边,无城堡可依。

议于花马池迤西至小盐池二百里,每二十里筑一堡,堡周四十八丈,役军五百人。

固原迤北诸处亦各筑屯堡,募人屯种,每顷岁赋米五石,可得五十万石。

规画已定,而宁夏巡抚刘宪为梗。

纮乃奏曰:"窃见三边情形,延绥、甘、凉地虽广,而士马精强。 宁夏怯弱矣,然河山险阻。 惟花马池至固原,军既怯弱,又墩台疏远,敌骑得长驱深入,故当增筑墩堡。 韦州、豫望城诸处亦然。 今固原迤南修筑将毕,惟花马池迤北二百里当筑十堡。 而宪危言阻众,且废垂成之功。 乞令宪制三边,而改臣抚宁夏,俾得终边防,于事为便。"

帝下诏责宪,宪引罪,卒行纮策。

修筑诸边城堡一万四千余所,垣堑六千四百余里,固原屹为重镇。

纮又以意作战车,名"全胜车",诏颁其式于诸边。

在事三年,四镇晏然,前后经略西陲者莫及。

十七年加太子少保,召还视部事。

以年老连章力辞,乞致仕。

诏赐敕乘传归,月廪岁隶如制。

明年九月卒,年八十。

赠少保,谥襄毅。

纮廉介绝俗,妻孥菜羹麦饭常不饱。

性刚果,勇于除害,不自顾虑,士大夫识与不识称为伟人。

在两广被逮时,方议讨后山贼。

治军事毕,从容就道,仪卫驺从不贬损。

既逾岭,始囚服就系。

谓官校曰:"两广蛮夷杂处,总制体尊,遽就拘执,损国威。 今既逾岭,真囚矣。"

其严重得体如此。

正德五年,刘瑾乱政。

纮家奴憾纮妇弟杨瑾,以纮所遗火砲投缉事校尉,诬瑾畜违禁军器。

刘瑾怒,归罪于纮。

籍其家,无所得。

言官张九叙、涂敬等复希瑾意劾纮,士类嗤之。

赞曰:项忠、韩雍皆以文学通籍,而亲提桴鼓,树勋戎马之场。

其应机决胜,成画远谋,虽宿将殆无以过,岂不壮哉!赏不酬劳,谣诼继起,文法吏从而绳其后,功名之士所为发愤而太息也。

余子俊尽心边计,数世赖之。

硃英廉威名粤峤,秦纮经略著西陲,文武兼资,伟哉一代之能臣矣!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