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一〕黄震曰:"思务言闻见当务执守。"
戴彦升曰:"思务篇言圣人不必同道。"
唐晏曰:"此篇义在知其所止。"
夫长于变者,不可穷以诈。
通于道者,不可惊以怪。
审于辞者,不可惑以言。
达〔一〕于义者,不可动以利〔二〕。
是以君子博〔三〕思而广〔四〕听,进退顺〔五〕法,动作合度,闻见欲众,而采择欲谨〔六〕,学问欲博而行己〔七〕欲敦〔八〕,见邪而〔九〕知其直,见华而〔一0〕知其实,目不淫于〔一一〕炫耀之色,耳不乱于〔一二〕阿谀之词,虽利〔一三〕之以齐、鲁〔一四〕之富而志不移〔一五〕,谈之以王〔一六〕乔、赤〔一七〕松之寿,而行不易〔一八〕,然后能壹〔一九〕其道而定其操,致其事而立其〔二0〕功也〔二一〕。
〔一〕"达",原作"远",治要注云:"‘远’当作‘达’。"
今案:子汇本、品节作"达",据以改正。
〔二〕"利",宋翔凤曰:"本缺一字,依治要补,子汇作‘不可动以义’,亦以意补。"
今案:子汇本是"利"字,傅校本、唐本、品节亦是"利"字。
〔三〕"博",宋翔凤曰:"本作‘广’,依治要改。"
〔四〕"广",宋翔凤曰:"本作‘博’,依治要改。"
〔五〕"顺",宋翔凤曰:"本作‘循’,依治要改。"
〔六〕"谨",子汇本、品节作"详"。
〔七〕"博而行己",宋翔凤曰:"本缺四字,依治要补。"
案:品节作"博行义"三字,当出肊补。
〔八〕宋翔凤曰:"宋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引新语‘远于义’‘远’作‘达’,‘动以’下有‘利’字,又作‘进退循法度,动作合礼仪’,又作‘学问欲博,而行己欲敦’,与治要多同。"
案:论语公冶长:"其行己也恭。"
邢疏:"言己之所行,常能恭顺,不违忤于物也。"
〔九〕"而",宋翔凤曰:"本作‘乃’,依治要。"
〔一0〕"见华而",宋翔凤曰:"本作‘观花乃’,依治要改。"
〔一一〕宋翔凤曰:"本无‘于’字,依治要补。"
〔一二〕宋翔凤曰:"本无‘于’字,依治要补。"
〔一三〕"阿谀之词虽利",宋翔凤曰:"本‘阿’字下缺六字,依治要补五字。 以上并依治要。 子汇作‘耳不乱阿□之声,是故语’,接下文。 别本作‘耳不乱阿誉之声,士人动’,接下文。 并不可信。"
案:傅校本作"耳不乱阿乱之声语",品节"阿□"作"阿比"。
〔一四〕"齐鲁",宋翔凤曰:"本作‘晋楚’,依治要。"
唐晏曰:"孟子:‘晋、楚之富,不可及也。 ’是当时有此语。"
〔一五〕"移",宋翔凤曰:"本作‘回’,依治要。"
〔一六〕宋翔凤曰:"本无‘王’字,依治要。"
〔一七〕宋翔凤曰:"本无‘赤’字,依治要。"
〔一八〕唐晏曰:"按:乔、松,谓赤松、王乔,秦、汉闲多称之,神仙之俦也。 汉书亦云:‘体有乔、松之寿。 ’"器案:王乔、赤松子列仙传有传。
简称为乔、松,战国策秦策上:"世世称孤,而有乔、松之寿。"
文选王子渊圣主得贤臣颂:"呴嘘呼吸如乔、松。"
后汉书冯衍传显志赋:"配乔、松之妙节。"
又简称松、乔,汉书王吉传:"体有松、乔之寿。"
后汉书冯衍传自论:"庶几乎松、乔之福。"
文选班孟坚西都赋:"庶松、乔之群类。"
又张平子西京赋:"美往昔之松、乔。"
又思玄赋:"松、乔高跱孰能离。"
焦氏易林讼之家人、师之离、离之剥、损之离、夬、归妹之升俱有"松、乔、彭祖"语,文选曹子桓芙蓉池作诗:"寿命非松、乔。"
〔一九〕"壹",宋翔凤曰:"本作‘一’,依治要改。"
〔二0〕宋翔凤曰:"本缺‘致其事而立其’六字,依治要补。"
〔二一〕"功也",宋翔凤曰:"本无‘也’字,依治要补。"
案:品节此八字作"安其身而见其功",亦出肊补。
凡人则不然,目放于富贵之荣,耳乱于不死之道〔一〕,故多弃其所长而求其所短,不〔二〕得其所无〔三〕而失其所有。
是以吴王夫差知〔四〕艾陵之可以取〔五〕胜,而不知檇李可以破亡也〔六〕。
故事〔七〕或见一〔八〕利而丧万机,取〔九〕一福而致百〔一0〕祸。
夫学者〔一一〕通于神灵之变化,晓于天地之开阖,□□□〔一二〕弛张,性命之短长,富贵之所在,贫贱之所亡,则手足不劳而耳目不乱,思虑不谬〔一三〕,计策不误,上〔一四〕诀〔一五〕是非于天文,其次定狐疑〔一六〕于世务,废〔一七〕兴有所据,转移有所守,故道□□□□□〔一八〕事可法也。
〔一〕列子说符篇:"昔人言有知不死之道者。"
文选嵇叔夜养生论:"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者。"
盖自战代以还,言不死之道者,甚嚣尘上矣。
〔二〕宋翔凤曰:"本无‘不’字,依治要补。"
〔三〕"无",宋翔凤曰:"本作‘亡’,依治要改。"
〔四〕宋翔凤曰:"‘知’下本有‘度’字,依治要删。"
〔五〕"以取",宋翔凤曰:"本无此二字,依治要补。"
〔六〕"而不知檇李可以破亡也",宋翔凤曰:"本作‘而不悟句践将以破凶也’,依治要改。"
唐晏曰:"按春秋哀十一年:‘五月,公会吴伐齐,齐国书帅师及吴战于艾陵,齐师败绩,获国书。 于越入吴。"
器案:吕氏春秋知化篇:"夫差兴师伐齐,战于艾陵,大败齐师。"
高诱注:"艾陵,齐地。"
山东通志以为即艾邑,在莱芜县东境。
左传定公十四年:"吴伐越,越子句践御之,陈于檇李。 句践患吴之整也,使死士,再禽焉,不动。 使罪人三行,属剑于颈,而辞曰:‘二君有治,臣奸旗鼓。 不敏于君之行前,不敢逃刑,敢归死。 ’遂自刭也。 师属之目,越子因而伐之,大败之。 灵姑浮以戈击阖庐,阖庐伤将指,取其一屦。 还,卒于陉,去檇李七里。"
杜注:"檇李,吴郡嘉兴县南檇"原作“醉",据史记越世家正义引改"李城。”
〔七〕宋翔凤曰:"本‘故’下缺二字,治要有‘事’字,无缺。"
案:品节"故"连"或",中间不缺字。
〔八〕"一",原作"可",今据李本、子汇本、程本、两京本、唐本、品节校改。
〔九〕"取",宋翔凤云:"本作‘求’,依治要改。"
〔一0〕"百",宋翔凤曰:"本作‘万’,依治要改。"
〔一一〕两京本无"夫学"二字。
〔一二〕"□□□",子汇本、唐本缺二字,品节作"人事之"三字,亦属肊补。
〔一三〕"谬"字原缺,今据子汇本、傅校本、品节补。
〔一四〕器案:"上"上疑挩"太"字,古书言次序,率以"太上"云云、"其次"云云,又"其次"云云言之。
〔一五〕"诀",崇文本作"决",傅校作"诀"。
器案:诀、决古通。
文选江文通别赋:"沥泣共诀。"
李善注:"诀与决音义同。"
又潘安仁笙赋:"诀厉悄切。"
李善注:"诀厉,谓决断清冽也。"
又鲍明远东门行:"将去复还诀。"
李善注:"诀与决同。"
〔一六〕水经河水注:"风俗通曰:‘里语称:狐欲渡河,无如尾何。 且狐性多疑,故俗有狐疑之说。"
又见楚辞离骚补注引。
〔一七〕李本、程本、两京本、天一阁本无"废"字。
〔一八〕"□□□□□",品节作"可成"二字,亦是肊补。
昔舜、禹因盛而治世〔一〕,孔子承衰而作功,圣人不空出〔二〕,贤者不虚生,□□□□□□而归于善,斯乃〔三〕天地之法而制〔四〕其事,则世之便而设其义。
故圣人不必同道〔五〕,□□□□□□〔六〕,好者不必同色而皆美,丑者不必同状而皆恶,天地之数,斯〔七〕命之象也。
日□□□□□□□□八宿并列,各有所主〔八〕,万端异路,千法异形,圣人因其势而调之,使小大不得相踰〔九〕,方圆不得相干〔一0〕,分之以度,纪之以节,星不昼见,日不夜照,雷不冬发,霜不夏降。
臣不凌君,则〔一一〕阴不□□阳〔一二〕,盛夏不暑,隆冬不霜,黑气苞日,彗星扬□□〔一三〕,虹蜺冬见,蛰虫夏藏,荧惑乱宿,众星失行。
圣人因〔一四〕变而立功,由异而致太平〔一五〕,尧、舜〔一六〕承蚩尤之失,而思钦明之道〔一七〕,君子见恶于外,则知变于内矣〔一八〕。
桀、纣不暴〔一九〕,则汤、武不仁,才惑于众非者而改之,□□□□□□□乱之于朝廷,而匹〔二0〕夫治之于闺门。
是以接舆〔二一〕、老莱〔二二〕所以避世于穷□□□□□而远其尊也。
君子行之于幽闲,小人厉之于士众。
老子曰:"上德不德。 〔二三〕"□□□□□□虚也〔二四〕。
〔一〕"世"字原缺,今据李本、子汇本、程本、两京本、天一阁本、傅校本、唐本、品节补。
〔二〕论衡对作篇:"贤圣不空生。"
本此。
〔三〕"乃"下唐本有□。
〔四〕"制",唐本作"治"。
〔五〕孟子万章:"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
义与此同。
〔六〕"□□□□□□",品节作"而皆合"三字,亦是肊补。
〔七〕"斯",品节作"性",唐晏曰:"讹字。"
〔八〕"日□□□□□□□□八宿并列各有所主",品节无此十七字。
〔九〕"踰"字原缺,今据子汇本、品节补。
〔一0〕"干",原误"千",各本俱作"干",今据改正。
〔一一〕"则"字品节无。
〔一二〕"阴不□□阳",宋翔凤曰:"子汇作‘阴不侵阳’,无缺。"
案:李本、天一阁本、唐本、品节亦作"阴不侵阳",程本作"阴不□阳",两京本作"阴不侵盛阳"。
〔一三〕"扬□□",宋翔凤曰:"子汇作‘扬光’,不缺。"
案:李本、两京本、天一阁本作"扬光",程本作"扬□"。
〔一四〕"因",宋翔凤曰:"本下有‘天’字,依治要删。"
〔一五〕"变而立功由异而致太平",宋翔凤曰:"本作‘因天变而正其失,理其端而正其本’,依治要改。"
〔一六〕宋翔凤曰:"本无‘舜’字,依治要补。"
〔一七〕宋翔凤曰:"本缺‘明之道’三字,依治要增。"
唐晏曰:"按尚书尧典:‘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吕刑篇曰:‘蚩尤惟始作乱,惟作五虐之刑。 ’则是尧于刑之钦者,正有鉴于蚩尤之虐也。"
器案:尧典:"钦明文思安安。"
释文引马云:"威仪表备谓之钦,照临四方谓之明,经纬天地谓之文,道德纯备谓之思。"
唐晏未见治要作"钦明"之文,而以"恤刑"为言,亦逞肊之说也。
〔一八〕宋翔凤曰:"本无‘矣’字,依治要补。"
〔一九〕"暴"字原缺,据子汇本、唐本补。
傅校本作"道"。
〔二0〕"匹",子汇本、两京本、天一阁本作"臣",未可据。
〔二一〕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集解:"孔曰:‘接舆,楚人。 ’"邢疏曰:"接舆,楚人,姓陆名通,字接舆也。 昭王时,政令无常,乃被发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也。"
〔二二〕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正义:"太史公疑老子或是老莱子,故书之。 列仙传云:‘老莱子楚人,当时世乱,逃世耕于蒙山之阳,莞葭为墙,蓬蒿为室,杖"疑当作“枝""木为床,蓍艾为席,菹芰为食,垦山播种五谷。
楚王至门迎之,遂去至于江南而止,曰:鸟兽之解毛,可绩而衣,其遗粒足食也。
’”器案: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篇:"孔子曰:‘德恭而行信,终日言,不在尤之内,在尤之外。 国无道,处贱不闷,贫而能乐。 盖老莱子之行也。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道家:"老莱子十六篇。"
本注:"楚人,与孔子同时。"
文选天台山赋注引刘向别录:"老莱子,古之寿者。"
〔二三〕老子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二四〕唐晏曰:"按陆生之解,不可全见,然以虚字测之,与王注合。"
夫口诵圣人之言,身学贤者之行,久而不弊,劳而不废,虽未为君□□□□□□已。
孔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
〔一〕□□□〔二〕道而行之于世,虽非尧、舜之君,则亦尧、舜也〔三〕。
今之为君者则不然,治不以五帝之术,则曰〔四〕今之世不可以道德〔五〕治也〔六〕。
为臣者不思〔七〕稷、契〔八〕,则曰今之民不可以仁义正也〔九〕。
为子者不执曾、闵之质〔一0〕,朝夕不休〔一一〕,而〔一二〕曰家人不和〔一三〕也。
学者不操回、赐〔一四〕之精〔一五〕,昼〔一六〕夜不懈〔一七〕,而〔一八〕曰世所不行也。
自人君至于庶人,未有不〔一九〕法圣道而为贤者也〔二0〕。
易曰:"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其无人。"
〔二一〕无人者,非无人也,言无圣贤以〔二二〕治之耳〔二三〕。
〔一〕论语卫灵公:"颜渊问为邦。 子曰:‘行夏之时,"集解:“据见万物之生,以为四时之始,取其易知。" "乘殷之辂,"集解:"马曰:‘殷车曰大辂,左传曰:大辂越席,昭其俭也。 ’""服周之冕,"集解:"包曰:‘冕,礼冠。 周之礼,文而备,取其黈纩塞耳,不任视听。 ’""乐则韶舞,"集解:"韶,舜乐也,尽善尽美,故取之。" "放郑声,远佞人。
郑声淫,佞人殆。
’”"集解:"孔曰:‘郑声、佞人,亦俱能惑人心,与雅乐、贤人同,而使人淫乱危殆,故当放远之。 ’""
〔二〕"□□□",天一阁本、傅校本、唐本作"圣人之"三字。
〔三〕文廷式曰:"陆生陈义及此,是以尧、舜望汉高帝,惜乎高帝卑卑,不足与于高论也。"
器案:孟子告子下:"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
与此文义同。
〔四〕"治不以五帝之术则曰",宋翔凤曰:"本作‘治不法□□□而曰’,中缺三字,今依治要。"
今案:子汇本、天一阁本、傅校本、唐本作"治不法乎尧、舜,而曰"。
〔五〕宋翔凤曰:"治要无‘德’字,脱。"
〔六〕唐晏曰:"按今之为君者,当是指始皇,否则属泛论耳。"
〔七〕"思",李本、子汇本、程本、两京本、天一阁本、唐本作"师"。
〔八〕尚书舜典:"禹拜稽首,让于稷、契暨皋陶。 帝曰:‘俞,汝往哉!’帝曰:‘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 ’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 ’"
〔九〕宋翔凤曰:"本缺‘仁义正也’四字,依治要增。"
案:子汇本、程本、天一阁本、傅校本、唐本作"礼义化也"。
〔一0〕宋翔凤曰:"‘质’本作‘贤’,依治要改。"
〔一一〕宋翔凤曰:"本下有‘尽节不倦’四字,依治要删。"
〔一二〕宋翔凤曰:"‘而’本作‘则’,依治要改。"
〔一三〕宋翔凤曰:"‘和’本作‘敦’,依治要改。"
唐晏曰:"‘敦’乃‘惇’之假借,厚也。"
〔一四〕回、赐,谓颜回、端木赐也。
传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一五〕宋翔凤曰:"‘不’本作‘无’,下缺四字,依治要补。"
〔一六〕"昼",天一阁本误"尽"。
〔一七〕宋翔凤曰:"本下有‘循礼而动’四字,依治要删。"
〔一八〕宋翔凤曰:"‘而’本作‘则’。"
〔一九〕宋翔凤曰:"本无‘不’字,依治要增。"
〔二0〕宋翔凤曰:"‘未有不法圣道而为贤者也’,本作‘未有法圣人’下缺五字,下又有‘为要者寡,为恶者众’八字,依治要补改。"
案:李本、两京本"为要"作"为善"。
〔二一〕案:此易丰卦上六爻辞也。
王弼注曰:"屋,藏荫之物,以阴处极,而最在外,不履于位,深自幽隐,绝迹深藏者也。 既丰其屋,又蔀"上“丰其蔀"注云:"蔀,覆暖鄣光明之物也。" "其家,屋厚家覆,闇之甚也。
虽窥其户,阒其无人,弃其所处,而自深藏也。
处于明动尚大之时,而深自幽隐,以高其行,大道既济,而犹不见,隐不为贤,更为反道,凶其宜也。”
〔二二〕宋翔凤曰:"‘◆其无人。 无人者,非无人也,言无圣贤以治之耳’,‘◆其无人’下,本缺四字,直接下文‘治之耳’,今依治要改补。"
〔二三〕唐晏曰:"按引易以证‘为善者寡,为恶者众’,此古说也。 干宝亦谓:‘盖记纣之侈,社稷既亡,言室虚旷也。 ’"
故仁者在位而仁人来,义者在朝而义士至〔一〕。
是以墨子之门多勇士〔二〕,仲尼〔三〕之门多道德〔四〕,文王〔五〕之朝多贤良,秦王之庭多不详〔六〕。
故善者必有所主〔七〕而至〔八〕,恶者必有所因而来。
夫〔九〕善恶不空作〔一0〕,祸福不滥生〔一一〕,唯心之所向〔一二〕,志之所行而已矣〔一三〕。
〔一〕宋翔凤曰:"‘义者’本作‘义士’,依治要改。"
〔二〕吕氏春秋上德篇:"墨者钜子孟胜善荆之阳城君,阳城君令守于国,毁璜以为符,约曰:‘符合听之。 ’荆王薨,群臣攻吴起于丧所,阳城君与焉,荆罪之,阳城君走,荆收其国。 孟胜曰:‘受人之国,与之有符,今不见符,而力不能禁,不能死,不可。 ’其弟子徐弱谏孟胜曰:‘死而有益阳城君,死之可矣;无益矣,而绝墨者于世不可。 ’孟胜曰:‘不然。 吾于阳城君,非师则友也,非友则臣也,不死,自今以来,求严师必不于墨者矣,求贤友必不于墨者矣,求良臣必不于墨者矣,死之,所以行墨者之义而继其业者也。 我将属巨子于宋之田襄子。 田襄子,贤者也,何患墨者之绝世也。 ’徐弱曰:‘若夫子之言,弱请先死以除路。 ’还殁头前于孟胜。 因使二人传巨子于田襄子。 孟胜死,弟子死之者百八十三人;以致令于田襄子,欲反死孟胜于荆,田襄子止之曰:‘孟子已传巨子于我矣,当听。 ’遂反死之。"
淮南子泰族篇:"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即此事可见墨子之门多勇士也。
〔三〕宋翔凤曰:"本缺‘勇士仲尼’四字,依治要补。"
案:子汇本、天一阁本、唐本此四字作"□□圣贤",亦是肊补。
〔四〕唐晏曰:"此以孔、墨并列,战国之习惯耳。"
案:礼记曲礼上:"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正义曰:"道德仁义,非礼不成者:道者、通物之名,德者、得理之称,仁是施恩及物,义是裁断合宜。 言人欲行四事,不用礼无由得成,故云非礼不成也。 道德为万事之本,仁义为群行之大,故举此四者为用礼之主,则余行须礼可知也。 道是通物,德是理物,理物由于开通,是德从道生,故道在德上。 此经道谓才艺,德谓善行,故郑注周礼云:‘道多才艺,德能躬行。 ’非是老子之道德也。 熊氏云:‘此是老子“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
今谓道德,大而言之,则包罗万事;小而言之,则人之才艺善行;无问大小,皆须礼以行之,是礼为道德之具,故云非礼不成。
然人之才艺善行,得为道德者,以身有才艺,事得开通,身有美善,于理为得,故称道德也。
’”此说道德之义,其言明且清,且有以知与老子之所谓道德者,区以别矣。
〔五〕宋翔凤曰:"‘文王’本作‘文武’,依治要改。"
〔六〕宋翔凤曰:"‘详’本作‘祥’,依治要,详、祥字通。"
〔七〕"主",宋翔凤曰:"治要注云:‘作因。 ’"案:子汇本、天一阁本、傅校本、唐本作"因"。
〔八〕宋翔凤曰:"本缺‘主而至’三字,子汇作‘善者必有所因而至’,别本作‘必有所自而生’。 依治要补。"
〔九〕宋翔凤曰:"本无‘夫’字,依治要补。"
〔一0〕宋翔凤曰:"‘作’本作‘出’,依治要改。"
〔一一〕"滥生",宋翔凤曰:"本作‘妄作’,依治要改。"
〔一二〕"向",天一阁本误"何"。
〔一三〕宋翔凤曰:"本无‘矣’字,依治要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