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河东集 正文·附录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柳河东集
《柳河东集》 正文·附录 柳宗元

旧唐书本传"刘句"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

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

曾伯祖,高祖朝宰相。

父镇,太常博士,终侍御史。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想,与古为侔。

精裁密致,璨若珠贝。

当时流辈咸推之。

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

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

转尚书礼部员外郎。

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

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

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

时朗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章奏,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

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

宗元革其乡法,其已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数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

有文集四十卷。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子周六、周七,才三四岁。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新唐书本传"宋祁"

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盖河东人。

从曾祖为中书令,得罪武后,死高宗时。

父镇,天宝末遇乱,奉母隐王屋山,常闲行求养,后徙于吴。

肃宗平贼,镇上书言事,擢左卫率府兵曹参军。

佐郭子仪朔方府,三迁殿中侍御史。

以事触窦参,贬夔州司马。

还,终侍御史。

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

"行,胡浪切。 "第进士、博学宏词科,授校书郎,调蓝田尉。

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

善王叔文、韦执谊。

二人者奇其才。

及得政,引内禁近,与计事,擢礼部员外郎,欲大进用。

俄而叔文败,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

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仿《离骚》数十篇,读者咸悲恻。

雅善萧俛,诒书言情。

又诒京兆尹许孟容。

然众畏其才高,惩刈复进。

""刈",与"艾"同。 "故无用力者。

宗元久汩振,其为文,思益深。

尝著书一篇,号《贞符》。

宗元不得召,内闵悼,悔念往吝,作赋自儆,曰《惩咎》。

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

时刘禹锡得播州,宗元曰:"播非人所居,而禹锡亲在堂,吾不忍其穷,无辞以白其大人,如不往,便为母子永决。"

即具奏,欲以柳州授禹锡而自往播州。

会大臣亦为禹锡请,因改连州。

柳人以男女质钱,过期不赎,子本均,则没为奴婢。

宗元设方计,悉赎归之。

尤贫者,令书佣,视直足相当,还其质。

已没者,出己钱助赎。

南方为进士者,走数千里从宗元游,经指授者,为文辞皆有法。

世号柳柳州。

十四年卒,年四十七。

宗元少时嗜进,谓功业可就。

既坐废,遂不振。

然其才实高,名盖一时。

韩愈评其文曰:"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崔、蔡不足多也。"

"司马迁、崔る、蔡邕。 "既没,柳人怀之,托言降于州之堂,人有慢者辄死。

庙于罗池,愈因碑以实之云。

柳子厚墓志铭"韩愈"

子厚讳宗元。

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

曾伯祖,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

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

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

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

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

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

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

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

未至,又例贬州司马。

居间,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

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

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

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

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井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

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

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

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

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

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以十五年七月十日归葬万年先人墓侧。

子厚有子男二人:长曰周六,始四岁;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

女子二人,皆幼。

其得归葬也,费皆出观察使河东裴君行立。

行立有节概,重然诺,与子厚结交,子厚亦为之尽,竟赖其力。

葬子厚于万年之墓者,舅弟卢遵。

遵,涿人,性谨慎,学问不厌。

自子厚之斥,遵从而家焉,逮其死不去。

既往葬子厚,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

铭曰:

是惟子厚之室。

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祭柳子厚文维年月日,韩愈谨以清酌庶羞之奠,祭于亡友柳子厚之灵。

嗟嗟子厚,而至然邪!自古莫不然,我又何嗟?人之生世,如梦一觉。

其间利害,竟亦何校?当其梦时,有乐有悲。

及其既觉,岂足追惟?凡物之生,不愿为材。

牺《缶尊》青黄,乃木之灾。

子之中弃,天脱羁。

玉佩琼琚,大放厥辞。

富贵无能,磨灭谁纪?子之自著,表表愈伟。

不善为斫,血指汗颜。

巧匠旁观,缩手袖间。

子之文章,而不用世。

乃令吾徒,掌帝之制。

子之视人,自以无前。

一斥不复,群飞刺天。

嗟嗟子厚,今也则亡。

临绝之音,一何琅琅?彳扁告诸友,以寄厥子。

不鄙谓余,亦以死。

凡今之交,观势厚薄。

余岂可保,能承子。

非我知子,子实命我。

犹有鬼神,宁敢遗堕?念子永归,无复来期。

设祭棺前,矢心以辞。

呜乎哀哉!尚飨。

柳州罗池庙碑"韩愈"

罗池庙者,故刺史柳侯庙也。

柳侯为州,不鄙夷其民,动以礼法。

三年,民各自矜奋,曰:"兹土虽远京师,吾等亦天氓,今天幸惠仁侯,若不化服,则我非人。"

于是老少相教语,莫违侯令。

凡有所为,于其乡闾,及于其家,皆曰:"吾侯闻之,得无不可于意否?"莫不忖度而后从事。

凡令之期,民劝趋之,无或后先,必以其时。

于是民业有经,公无负租,流逋四归,乐生兴事,宅有新屋,步有新船,池园洁修,猪牛鸭鸡,肥大蕃息。

子严父诏,妇顺夫指,嫁娶葬送,各有条法,出相弟长,入相慈孝。

先时,民贫以男女相质,久不得赎,尽没为隶。

我侯之至,按国之故,以佣除本,悉夺归之。

大修孔子庙,城郭巷道,皆治使端正,树以名木,柳民既皆悦喜。

尝与其部将魏忠、谢宁、欧阳翼饮酒驿亭,谓曰:"吾弃于时,而寄于此,与若等好也。 明年吾将死,死而为神。 后三年,为庙祀我。"

及期而死。

三年孟秋辛卯,侯降于州之后堂,欧阳翼等见而拜之。

其夕,梦翼而告曰:"馆我于罗池。"

其月景辰,庙成。

大祭,过客李仪醉酒,慢侮堂上,得疾,扶出庙门即死。

明年春,魏忠、欧阳翼使谢宁来京师,请书其事于石。

余谓柳侯生能泽其民,死能惊动福祸之,以食其土,可谓灵也已。

作迎享送神诗遗柳民,俾歌以祀焉,而并刻之。

柳侯,河东人,讳宗元,字子厚。

贤而有文章,尝位于朝,光显矣,已而摈不用。

其辞曰:

荔子丹兮蕉黄,杂肴蔬兮进侯堂。

侯之船兮两旗,度中流兮风泊之,待侯不来兮不知我悲。

侯乘驹兮入庙,慰我民兮不以笑。

鹅之山兮柳之水,桂树团团兮白石齿齿。

侯朝出游兮暮来归,春与犭爰吟兮秋鹤与飞。

北方之人兮为侯是非,千秋万岁兮侯无我违。

福我兮寿我,驱厉鬼兮山之左。

下无苦湿兮高无干亢充羡兮蛇蛟结蟠。

我民报事兮无怠其始,自今兮钦于世世。

祭柳柳州文"皇甫"呜呼柳州,秀气孤禀。

弱冠游学,声华籍甚。

肆意文章,秋涛瑞锦。

吹回虫滥,王风凛凛。

连收甲科,骤阅班品。

青衿缙绅,属目敛衽。

公卿之禄,若在仓廪。

至骏难驭,太白易惨。

华钟始撞,一顿声寝。

梧山恨望,桂水愁饮。

郁郁群议,悠悠积稔。

竟奄荒獐,遂绝羁枕。

呜呼柳州,命实在天。

贤不必贵,寿不必贤。

虽圣与神,无如命何。

自古以然,相视咨嗟。

归葬秦原,即路江皋。

声容蔑然,相叹增劳。

惟有令名,日远日高。

式荐诚词,以佐羞醪。

尚飨。

祭柳员外文"刘禹锡"维元和十五年岁次庚子正月戊戌朔日,孤子刘禹锡衔哀扶力,谨遣所使黄孟苌具清酌庶羞之奠,敬祭于亡友柳君之灵。

呜呼子厚!我有一言,君其闻否?惟君平昔,聪明绝人;今虽化去,夫岂无物?意君所死,乃形质耳;魂气何托?听余哀词。

呜呼痛哉!嗟余不天,甫遭闵凶。

未离所部,三使来吊。

忧我衰病,谕以苦言。

情深礼至,款密重复。

期以中路,更申愿言。

途次衡阳,云有柳使。

谓复前约,忽承讣书。

惊号大叫,如得狂病。

良久问故,百哀攻中。

涕泪迸落,魂魄震越。

伸纸穷竟,得群遗书。

绝弦之音,凄怆彻骨。

初托遗嗣,知其不孤。

末言归青,"青,音茜,载柩车。 "从先域。

凡此数事,职在吾徒。

永言素交,索居多远。

鄂渚差近,表臣分深,想其闻讣,必勇于义。

已命所使,持书径行,友道尚终,当必加厚。

退之成命,改牧宜阳。

亦驰一函,候于便道。

勒石垂后,属于伊人。

安平、宣英,"韩泰,字安平。 韩晔,字宣英。 "会有还使。

悉已如礼,形于具书。

呜呼子厚!此是何事?朋友凋落,从古所悲。

不图此言,乃为君发。

自君失意,沉伏远郡。

近遇国士,方伸眉头。

亦见遗草,恭辞旧府。

志气相感,必逾常伦。

顾余负衅,营奉方重。

犹冀前路,望君铭旌。

古之达人,朋友则服。

今有所厌,其礼莫申。

朝晡临后,出就别次。

南望桂水,哭我故人。

孰云宿草,此恸何极!"《礼记》云:朋友之墓有宿草则不哭。 "呜呼子厚,卿真死矣!终我此生,无相见矣!何人不达?使君终否。

何人不老?使君夭死。

皇天后土,胡宁忍此?知悲无益,奈恨无已。

君之不闻,余心不理。

含酸执笔,辄复中止。

誓使周六,"子厚之子。 "同于己子。

魂兮来思,知我深旨。

呜呼哀哉!尚飨。

重祭柳员外文"刘禹锡"

呜呼,自君之没,行已八月。

每一念至,忽忽犹疑。

今以丧来,使我临哭。

安知世上,真有此事?既不可赎,翻哀独生。

呜呼!出人之才,竟无施为。

炯炯之气,戢于一木。

形与人等,今既如斯。

识与人殊,今复何托?生有高名,没为众悲。

异服同志,异音同叹。

唯我之哭,非吊非伤。

来与君言,不言成哭。

千哀万恨,寄以一声。

惟识真者,乃相知耳。

庶几倘闻,君倘闻乎?呜呼痛哉!君有遗美,其事多梗。

桂林旧府,感激主持。

俾君内弟,得以义胜。

平昔所念,今则无违。

旅魂克归,崔生实主。

幼稚在侧,故人抚之。

敦诗、退之,各展其分。

"崔群,字敦诗。 韩愈,字退之。 "安平来,礼成而归。

其它赴告,咸复于素。

一以诚告,君倘闻乎?呜呼痛哉!君为已矣,余为苟生。

何以言别,长号数声。

冀乎异日,展我哀诚。

呜呼痛哉!尚飨。

为鄂州李大夫祭柳员外文"刘禹锡"

呜呼!至人以在生为传舍,"传,音转,驿也。 "以轩冕为倘来。

达于理者,未尝惑此。

昔余与君,谕之详熟。

孔子四科,罕能相备。

惟公特立秀出,几于全器。

才之何丰,运之何否。

大川未济,乃失巨鉴。

长途始半,而丧良骥。

绅之伦,孰不堕泪?昔者与君,交臂相得。

一言一笑,未始有极。

驰声日下,骛名天衢。

射策差池,高科齐驱。

携手书殿,分曹蓝曲。

心志谐同,追欢相续。

或秋月衔觞,或春日驰毂。

甸服载期,同升宪府。

察视之列,斯焉接武。

君迁外郎,予侍内闱。

出处虽间,音尘不亏。

势变时移,遭罹多故。

中复赐环,上京良遇。

曾不逾月,君又即路。

远持郡符,柳水之ヂ。

居陋行道,疲人歌焉。

予来夏口,忽复三年。

离索则久,音贶屡传。

箧盈草隶,架满文篇。

钟、索继美,班、扬差肩。

"钟隶、索靖善书,班固、扬雄善文。 "贾谊赋,屈原问天。

自古有死,奚论后先?痛君未老,美志莫宣。

回世路,奄忽下泉。

呜呼哀哉!令妻蚤谢,稚子四岁。

天丧斯文,而君永逝。

翩翩丹,来自遐裔。

闻君旅榇,既及岳阳。

寝门一恸,贯裂衷肠。

执绋礼乖,出疆路阻。

故人奠觞,莫克亲举。

驰神假梦,冀动晤语。

平生密怀,愿君遣吐。

遗孤之才与不才,敢同己子之相许。

呜呼哀哉!尚飨。

祭柳侯文"曹辅"维绍圣二年岁次乙亥十有一月癸巳朔十二日甲辰,朝奉郎、权提点广南西路刑狱公事兼本路劝农提举河渠公事、飞骑尉、借紫曹辅,谨以清酌时羞之奠,敬祭于柳侯子厚灵文之祀。

惟三元之默运兮,初浑沦而。

惟万生之并骛兮,悉坯陶乎一钧。

物有大小之不齐兮,人亦智愚之莫伦。

何夫子之毓质兮,独爽迈秀发而不群。

其学也囊括今古而该百氏兮,或参之驳杂而取之粹纯。

若大田之揪敛兮,莫知其千仓与万。

其文也若秋涛之鼓雷风兮,汹涌澎湃而无垠。

若八骏之骋通衢兮,王良执策而造父挟轮。

老韩骇汗以缩手兮,翱丧气而噤唇。

"韩愈、李翱、皇甫。 "夫何天命之不畀兮?遇蹇而罹屯。

三湘一斥之十年兮,怅远符之再分。

意冥冥以即夜兮,志郁郁而不伸。

彼高爵厚禄以夸耀于一时之人兮,皆泯没而无闻。

惟夫子之名不可以既兮,愈远而弥新。

柳江演漾以清Г兮,鹅山奇秀而嶙峋。

惟夫子血食于此千祀兮,民至今而怀仁。

余幼服夫子之遗言兮,不足以追逸轨而袭游尘。

刺岭峤之荒服兮,吊苍梧之愁云。

奠桂酒之旨洁兮,荐兰肴之芬。

物虽至薄兮,吾诚甚勤。

呜其来享兮灵文。

尚飨。

祭柳侯文"黄翰"世传不朽,文学辞章。

惟公之文,驾韩蹴张。

"韩愈、张籍。 "雄深雅健,实比子长。

"司马迁,字子长。 "民思无ル,政事循良。

惟公之政,祖龚述黄。

"龚遂、黄霸。 "深仁遗爱,实比甘棠。

孔门四科,达者升堂。

公兼得之,光于有唐。

天才俊伟,议论慨慷。

交口荐誉,名声益彰。

要路立登,台省翱翔。

擢列御史,拜尚书郎。

时将大用,器博难量。

譬如八骏,奔逸康庄。

追风掣电,万里腾骧。

亦如利器,镆鎁干将。

直视无前,其锋孰当。

不慎交友,玷于韦王。

"韦执谊、王叔文。 "群飞刺天,谗口如簧。

一斥不复,困于三湘。

譬如鸾凤,不巢高冈。

栖之枳棘,六翮摧伤。

亦如巧匠,睥睨观旁。

缩手袖间,善刀以藏。

一麾出守,惠此南方。

龙城虽远,"龙城,柳州也。 "毋敢怠荒。

动以礼法,率由典常。

公无负租,私有积仓。

居处有屋,济川有航。

黄柑绿柳,至今满乡。

修夫子庙,次治城隍。

农歌于野,士歌于庠。

孝弟怡怡,弦诵洋洋。

生能泽民,死且不亡。

春秋享祀,旱潦祈禳。

四百余年,血食不忘。

翰幼学公文,久服余芳。

遗风善政,凛若冰霜。

日想英灵,如在其傍。

桂酒清旨,肴蔬杂香。

拜献芜词,公其来飨。

祭柳侯文"许尹"惟先生德厚而位不称,仁深而年不长。

敛此大惠,施于一方。

终焉庙食,如古桐乡。

"前汉循吏朱邑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故桐乡吏,其民爱我,必葬桐乡。" 桐乡民立祠祀祭,至今不绝。 "虽去此几于千祀,而至今犹有耿光。

尹以不才,嗣守封疆。

顾取法于何有,赖先生之循良。

莅事之始,奠酒一觞。

神兮归来,鉴兹不忘。

永州柳先生祠堂记"汪藻"

先生以永贞元年冬,自尚书郎出为邵州刺史,道贬永州司马。

至元和九年十二月,诏追赴都,复出为柳州刺史。

盖先生居零陵者十年,至今言先生者必曰零陵,言零陵者亦必曰先生。

零陵去长安四千余里,极南穷陋之区也,而先生辱居之。

零陵徒以先生居之之故,遂名闻天下。

先生为之不幸可也,而零陵独非幸欤?先生始居龙兴寺西序之下,间坐法华西亭,见西山爱之,命仆夫过潇水,翦榛芜,",他计切,芟草也。 "搜奇选胜,自放于山水之间。

入冉溪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因结茅树蔬,为沼,为台榭,目曰"愚溪",而刻《八愚诗》于溪石之上。

其谓之钴鉧潭、西小丘、小石潭者,循愚溪而出也。

其谓之南涧、朝阳岩、袁家渴"音褐。 "芜江、百家濑者,溯潇水而上也,皆在愚溪数里间,为先生杖屦徜徉之地。

唯黄溪为最远,去郡城七十余里,游者未尝到,岂先生好奇如谢康乐,伐木开径,穷山水之趣,而亦游之不数耶?"数,所角切。 "绍兴十四年,予来零陵,距先生三百余年,求先生遗迹,如愚溪、钴鉧潭、南涧、朝阳岩之类皆在,独龙兴寺并先生故居曰"愚堂"、"愚亭"者,已湮芜不可复识。

《八愚诗》石亦访之无有,黄溪则为峒獠侵耕,嶝危径塞,无自而入。

郡人指高山寺曰:"此法华寺故处。"

而龙兴者,今太平寺西瞰大江者是也。

其果然欤?周衰,言文章之盛者,莫如汉唐。

贾谊驰骋于孝文之初,时汉兴才三十余年耳。

其谈治道,述骚辞,已追还三代之风如此,自是踵相蹑有之。

末而至于刘向、扬雄,益精深不可及,去古未远故也。

唐承贞观、开元习治之余,以文章显者,如陈子昂、萧颖士、李邕、燕、许之徒,"燕公张说,许公苏。 "固不为无人。

而东汉以来猥并之气未除也。

至元和,始粹然一返于正。

其所以臻此者,非先生及昌黎韩公之力欤?故以唐三百年所以推尊者,曰韩柳而已,岂非盛哉!先生虽坐贞元党与刘梦得同,梦得会昌时犹尊显于朝,先生未及为时君所省,而遽殁于元和之世,事业遂不大见于时,可深惜哉。

然零陵一泉石、一草木,经先生品题者,莫不为后世所慕,想见其风流。

而先生之文载集中,凡瑰奇绝特者,皆居零陵时所作,则予所谓幸不幸者岂不然哉!零陵人祠先生于学、于愚溪之上,更郡守不知其几,而莫之敢废,顾未有求其遗迹而纪之者。

余于是采先生之集,与刘梦得之诗可见者,书而置之祠中,附零陵图志之末,庶几来者有考焉。

柳先生年谱"文安礼"柳氏之先,自黄帝历周鲁孝公子夷伯展孙无骇生禽,为鲁士师,谥曰惠。

食采于柳下,遂姓柳氏。

楚灭鲁,仕楚。

秦并天下,柳氏迁于河东。

秦末,柳下惠裔孙安,始居解县。

安孙隗,汉齐相。

六世孙丰,后汉光禄勋。

六世孙轨,晋吏部尚书。

生景猷,晋侍中。

二子耆、纯。

"耆号西眷,纯号东眷。 "耆,汝南太守。

二子恭、璩。

恭,后魏河东郡守,南徙汝、颍,遂仕江表。

曾孙缉,宋州别驾,宋安郡守。

生僧习,与豫州刺史裴叔业据州归于后魏,为扬州大中正、尚书右丞、方与公。

五子:、庆、虬、桧、。

庆,后魏侍中、左仆射、平齐公。

"于子厚为七代祖。 "三子:机、旦、肃。

旦,隋黄门侍郎、新城男。

"于子厚为六代祖。 "五子:燮、则、绰、楷、亨。

则,隋左卫骑曹参军。

生,唐中书令。

"《新唐史·宰相世系表》云:字子燕。 而《列传》则云字子邵。 按子厚有《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云曾伯祖讳,字子燕。 则当以《世系表》为正。 然于侍御史为曾伯祖,则于子厚为高伯祖矣。 而《新史·子厚传》及韩退之《子厚墓志》皆云曾伯祖,恐误。 "楷,隋济、房、兰、廓四州刺史。

"于子厚为五代祖。 "三子:融、子敬、子夏。

子夏,徐州长史。

"于子厚为高祖。 "

△大历八年癸丑子厚生。

代宗之十一年也。

△大历十一年丙辰《集》有《先太夫人卢氏归志》,云:"宗元始四岁,居京城西田庐中,先君在吴,家无书,太夫人教古赋十四首,皆讽传之。"

即此年也。

△贞元元年乙丑按《唐·本纪》:德宗兴元元年二月甲子,李怀光反。

贞元元年八月甲戌,伏诛。

是年有《为崔中丞贺平李怀光表》。

刘梦得作《集序》云:"子厚始以童子有奇名于贞元初。"

贞元五年己巳《与杨诲之书》云:"吾年十七,求进士。"

即此年也。

有《为文武百官请复尊号表三首》。

贞元六年庚午是年有《与权补阙书》,注云:"时年十八。"

《为文武百官请复尊号表三首》,又《大会议表二首》。

"并见《外集》。 "△贞元八年壬申是年,贡于京师。

有《送苑论诗序》,云:"八年冬,余与马邑苑言扬联贡于京师。 ……是岁小司徒顾公守春官之缺,而权择士之柄。 明年春,同趋权衡之下。 并就重轻之试。 ……二月丙子。 有司题甲乙之科,揭于南宫,余与兄又联登焉。"

△贞元九年癸酉是年登进士第。

《集》有《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云:"贞元九年,宗元得进士第。 上问有司曰:‘得无以朝士子冒进者乎?’有司以闻。 上曰:‘是故抗奸臣窦参者邪?吾知其不为子求举矣!’"是年,有《送苑论诗序》。

△贞元十二年丙子按《唐史》言:"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 第进士博学宏辞科,授校书郎,调蓝田尉。"

其《与杨诲之书》云:"吾年二十四,求博学宏辞科。"

即贞元十二年也。

是岁,有《终南山祠堂碑》、《太白山祠堂碑》、《宁进奏院记》、《与大理崔少卿启》、《叔父殿中侍御史墓版文》、《殿中侍御史柳公墓表》、《叔妣陆氏夫人迁志》、《万年县丞柳君墓志》、《监察御史周君墓表》。

△贞元十四年戊寅《与杨诲之书》云:"二十四,求博学宏辞,二年乃得仕。"

盖此年也。

△贞元十五年己卯是年,有《柳常侍行状》、《亡妻弘农杨氏志》、《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碣》、《与太学诸生书》。

《书》之首云:"二十六日,集贤殿正字柳宗元。"

则子厚是时盖在书府也。

有《辩侵伐论》,注云:"在集贤院,为征天下兵讨淮西作。"

△贞元十六年庚辰是年,有《贺嘉瓜白兔等表》、《温县主簿韩君墓志》、《伯祖妣李夫人墓志》、《亡姊裴氏夫人墓志》。

△贞元十七年辛巳是年,有《南岳云峰寺和尚碑》、《叔父祭六伯母文》、《亡姑陈氏夫人墓志》。

△贞元十八年壬午是年,有《武功县丞厅壁记》、《县新食堂记》、《京兆府请复尊号表三首》、《为耆老等请复尊号表》、《为京畿父老上宰相状》、《为京畿父老上尹状》、《亡友校书郎独孤君墓志》。

△贞元十九年癸未是年,为监察御史里行。

刘梦得《集序》云:"十有九年,为材御史"是也。

有《让监察御史状》、《礻昔说》、《朝日说》、《为李京兆祭杨郎中文》、《兵部杨君墓碣》、《弘农令柳府君坟前石表》、《送文畅上人序》。

△贞元二十年甲申是年,有《监祭使壁记》、《南岳般舟和尚第二碑》、《祭李中丞文》、《尚书户部郎中魏府君墓志》。

△永贞元年乙酉顺宗以贞元二十一年正月丙申即位。

三月癸巳,立广陵郡王为皇太子。

有《贺立皇太子表》。

八月庚子,立皇太子为皇帝,自称太上皇。

有《百寮贺表》。

辛丑,改元永贞。

有《贺改元赦表》。

乙巳,宪宗即位。

有《即位礼毕贺表》、《贺册太上皇后及礼毕表》、《请听政表三首》。

是年,入尚书为礼部员外郎。

《与萧俛书》云:"仆当时年三十三,甚少,自御史里行得礼部员外郎,超取显美,欲免世之求进者怪怒冒嫉,其可得乎?"盖是年子厚年三十三也。

以王叔文党贬邵州刺史,又贬永州司马。

有《陈给事行状》、《户部侍郎王公太夫人刘氏墓志》、《潞州兵曹柳君墓志》。

△元和元年丙戌正月丁卯,大赦,改元。

有《贺改元赦表》、《剑门铭》、《严东川启》、《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东明张先生墓志》、《陆文通先生墓表》、《连州司马凌君权厝志》、《哭连州凌司马诗》。

△元和二年丁亥有《惩咎赋》、《送赵大秀才往江陵序》、《先太夫人卢氏归志》。

△元和三年戊子有《贞符》、《非国语》、《与吕道州书》、《与王参元书》、《答吴武陵书》、《同吴秀才赠李睦州诗序》。

《贞符》序言:"臣所贬州,有流人吴武陵为臣言董仲舒对三代受命之符。"

而元和四年,有《与杨京兆书》云:"去年吴武陵来,美其齿少,才气壮健,可以兴西汉之文章。"

则吴武陵之来永州,盖在是年也。

有《龙安海禅师碑》、《凌君墓后志》、《送娄图南游淮南序》、《酬娄秀才早秋月夜病中见寄》、《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作》、《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特进南公睢阳庙碑》。

△元和四年己丑是年,子厚年三十七,在永州。

有与裴埙、萧俛、李建、杨京兆、许京兆等书,与萧书云:"人生少得六七十者,今已三十七矣。"

与李书云:"前过三十七年,与瞬息无异。"

又云:"裴应叔、萧思谦,各有书,足下求取观之。"

应叔,埙也。

思谦,俛也。

与杨京兆书云:"永州多火灾,五年之间,四为大火所迫。"

答许京兆书云:"伏念得罪来五年,未尝有故旧肯以书见及者。"

则子厚自永贞元年贬,至是五年也。

又有《为南承嗣请从军状》、《送南涪州量移澧州序》、《送内弟卢遵游桂州序》、《寄桂州李中丞荐卢遵启》、《新作法华寺西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丘西小石潭记》、《小侄女子墓砖记》。

△元和五年庚寅是年,有《与扬州李相公第二启》、《与杨诲之书》、《说车赠杨诲之》、《送从弟谋序》、《读韩愈所作毛颖传后题》、《太府李卿外妇马淑志》、《赵秀才群墓志》、《下殇女子墓砖记》、《闻籍田有感诗》。

△元和六年辛卯有《上西川武相公启》、《再与杨诲之书》、《为柳公绰谢上表》、《祭吕化光文》、《衡州刺史东平吕君诔》、《试大理评事柳君墓志》、《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诗》。

△元和七年壬辰有《贺皇太子笺》、《上岭南郑相公启》、《弘农公左官三岁复为大僚献诗五十韵》、《送崔策序》、《武冈铭》、《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永州刺史崔君权厝志》、《祭崔使君文》。

△元和八年癸巳有《逐毕方文》、《黄溪记》、《铁炉步志》、《答韦中立书》、《吕侍御墓志》、《祭吕敬叔文》。

△元和九年甲午有《囚山赋》、《起废答》、《段太尉逸事状》、《与韩愈书》、《上河阳乌尚书启》、《斥鼻亭神记》、《文宣王道州庙碑》、《南岳大明寺律和尚碑》、《湘源二妃庙碑》、《处士段弘古墓志》、《诏追赴都回寄零陵亲故诗》、《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诗》、《汨罗遇风诗》、《北还登汉阳北原题临川驿诗》、《界围岩水帘诗》、《戏赠诏追南来诸宾诗》。

△元和十年乙未有《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诗》,云:"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又《酬窦员外见促行骑诗》云:"投荒垂一纪,新诏下荆扉。"

盖子厚之贬,至是十一年也。

退之《墓志》云:"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 又皆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有《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诗》、《重别梦得诗》、《三赠诗》、《再上湘江诗》。

其《赠别诗》云:"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而梦得《酬赠诗》云:"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

盖梦得初贬连州,后赴召,例授播州。

子厚以播地远,梦得亲老,欲拜疏以柳易播,会大臣亦有为梦得言者,遂改授连州,故《诗》有"重临"之语。

子厚以是年三月徙柳州,六月到任。

有《柳州谢上表》、《柳州举自代状》、《柳州上中书门下状》、《雷塘祷雨文》、《万石亭记》、《记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志从父弟宗直殡》、《祭弟宗直文》、《先圣文宣王柳州庙碑》、《大鉴禅师碑》。

大鉴者,佛氏之第六祖也。

东坡居士云:"柳子厚南迁,始究佛法。 作《曹溪》、《南岳》诸碑,妙绝古今。 ……长老重辨师,儒释兼通,道学纯备。 以谓自唐至今,颂述祖师者多矣,未有通亮简正如子厚者。 《唐史》:元和中,马总自虔州刺史迁安南都护,徙桂管经略观察使。 ……以碑考之,盖自安南迁南海,非桂管也,可以正《唐史》之误。"

△元和十一年丙申有《井铭》、《祭井文》、《寄韦珩诗》、《别舍弟宗一诗》、《韩漳州书报彻上人亡因寄诗》、《闻彻上人亡寄杨侍郎丈诗》,按刘梦得《灵彻集序》云:"元和十一年,终于宣州开元寺。"

即此年也。

《别宗一诗》云:"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自永贞元年至是,十二年矣。

△元和十二年丁酉有《代李朔襄州谢上表》、《复大云寺记》、《东亭记》、《祭杨詹事文》、《朗州司户薛君妻崔氏墓志》、《筝郭师墓志》。

其志云:"丁酉之年秋既季。"

即是年九月也。

△元和十三年戊戌有《平淮夷雅》、《上裴门下启》、《上襄阳李仆射启》、《与邕管李中丞启》、《为裴中丞乞讨黄贼上裴相状》、《为裴中丞伐黄贼转牒》、《上李夷简书》、《答杜温夫书》、《万年令裴府君墓碣》、《襄阳丞赵君墓志》。

《上夷简书》云:"宗元曩者齿少心锐,径行高步,不知道之艰以陷乎大厄。 穷踬陨坠,废为孤囚,日号而望,十四年矣。"

《献淮夷雅表》曰:"臣负罪窜伏,违尚书笺奏十有四年。"

盖自始贬至今,十四年也。

韩退之《罗池碑》云:"侯为州三年,……柳民既皆喜悦。 尝与其部将魏忠、谢宁、欧阳翼饮酒驿亭。 谓曰:‘吾弃于时而寄于此,与若等好也。 明年吾将死,死而为神。 后二年,为庙祀我。 ’及期而死。"

其与部将饮酒驿亭,盖此年也。

△元和十四年己亥是年,李师道伏诛。

有《贺破东平表》、《为裴中丞贺破东平表》、《贺东平赦表》、《贺分淄青为三道表》、《礼部贺册尊号表》、《为裴中丞谢讨黄贼表》、《答郑员外贺启》、《答诸州贺启》、《上中书门下状》、《上裴相状》、《上裴中丞状》、《訾家洲亭记》、《韦夫人坟记》、《岭南盐铁李侍御墓志》、《邕管李中丞墓志》、《处士裴君墓志》、《试大理评事裴君墓志》、《秘书郎姜君墓志》。

按《唐史·吴武陵传》云:"初宗元谪永州,而武陵亦坐事流永州,宗元贤其人。 及为柳州刺史,武陵北还,大为裴度器遇。 每言宗元无子,说度曰:‘西原蛮未平,柳州与贼犬牙,宜用武人以代宗元,使得优游江湖。 ’又遗工部孟简书曰:‘古称一世三十年,子厚之斥十二年,殆半世矣。 霆砰电射,天怒也,不能终朝。 圣人在上,安有毕世而怒人臣耶?且程、刘、二韩皆已拔拭,或处大州剧职,独子厚与猿鸟为伍,诚恐雾露所婴,则柳氏无后矣。 ’度未及用,而宗元死。"

武陵此书,盖在元和十一年。

又三年,而子厚死矣。

墓志云:"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年四十七。 明年七月十日,归葬万年先人墓侧。"

柳文年谱后序昔之论文者,或谓文章以气为主,或谓文穷而益工。

先生与杨凭书亦曰:"凡为文,以神志为主。"

又云:"自贬官来无事,读百家书,上下驰骋,乃少得知文章利病。"

先生自妙龄秀发,连中异科,继登台省,旋遭斥逐,故予以先生《文集》与《唐史》参考,为诗年谱,庶可知其出处,与夫作文之岁月,得以究其辞力之如何也。

绍兴五年六月甲子,知柳州军州事潞国文安礼序。

《柳集》久逸《年谱》,独存其序。

广陵马君ㄍ谷涉江购《韩谱》后未久,复收宋椠《柳集》残帙,其中年谱完好,乃诸本所无,因与《韩谱》同梓。

是《谱》辨柳为柳子高伯祖,非曾伯祖,足订前贤之疏。

又阳城自国子司业出刺道州,《唐史》无年月,《通鉴考异》据柳子所作《司业遗爱碣》,谓在贞元十四年,《谱》则以《遗爱碣》及《与太学诸生书》并系贞元十五年,与《通鉴》异。

然谛观《碣》文,则《谱》为是也。

《集》中《与太学诸生书》题下注"贞元十四年",乃后人承《通鉴》之文而失之,当据《谱》厘正。

至于《谱》文甚简,盖仿吕汲公《韩谱》体例,略具作者出处梗概,读者更详考之可也。

雍正庚戌春日,长洲陈景云识。

河东先生集序"刘禹锡"

八音与政通,而文章与时高下。

三代之文,至战国而病,涉秦、汉复起。

汉之文,至列国而病,唐兴复起。

夫政而土裂,三光五岳之气分。

"扶问切。 《群经音辩》:分,限也。 "大音不完,故必混一而后大振。

初,贞元中,上方向文章,昭回之光,下饰万物。

天下文士,争执所长,与时而奋,粲焉如繁星丽天,而芒寒色正,人望而敬者,五行而已。

河东柳子厚,斯人望而敬者欤!子厚始以童子有奇名于贞元初,至九年,为名进士。

十有九年,为材御史。

二十有一年,以文章称首,入尚书,为礼部员外郎。

是岁,以疏隽少检获讪,出牧邵州。

又谪佐永州。

居十年,诏书征,不用。

遂为柳州刺史。

五岁,不得召归。

病且革,"音亟,急也。 "留书抵其友中山刘禹锡曰:"我不幸,卒以谪死,以遗草累故人。"

禹锡执书以泣,遂编次为四十五通,行于世。

子厚之丧,昌黎韩退之志其墓,且以书来吊曰:"哀哉!若人之不淑。 吾尝评其文,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崔、蔡不足多也。"

安定皇甫"视力切。 "于文章少所推让,亦以退之言为然。

凡子厚名氏与仕与年暨行己之大方,"暨,其冀切,及也。 "有退之之志若祭文在。

今附于第一通之末云。

题柳柳州集后"司空图"

金之精粗,考其声皆可辨也,岂清于磬而浑于钟哉!然则作者为文、为诗,格亦可见,岂当善于彼而不善于此邪?愚观文人之为诗,诗人之为文,始皆系其所尚,既专则搜研愈至,故能炫其工于不朽。

亦犹力巨而斗者,所持之器各异,而皆能济胜以为敌也。

愚尝览韩吏部歌诗数百首,其驱驾气势,若掀雷扶电,撑抉于天地之间,物状奇怪,不得不鼓舞而徇其呼吸也。

其次皇甫祠部文集所作,亦为遒逸,非无意于渊密,盖或未遑耳。

今于华下方得柳诗,味其探搜之致,亦深远矣。

俾其穷而克寿,玩精极思,则固非琐琐者轻可拟议其优劣。

又尝观杜子美祭太尉房公文、李太白佛寺碑赞,宏拔清历,乃其歌诗也。

张曲江五言沉郁,亦其文笔也。

岂相伤哉?噫!后之学者褊浅,片词只句,不能自辨,已侧目相诋訾矣。

痛哉!因题《柳集》之末,庶俾后之诠评者,无或偏说,以盖其全工。

河东先生文集后序唐之文章,初未去周、隋五代之气。

中间称得李、杜,其才始用为胜,而号专雄歌诗,道未极其浑备。

至韩、柳氏起,然后能大吐古人之文,其言与仁义相华实而不杂。

如韩《元和圣德》、《平淮西》、柳《雅章》之类,皆辞严义伟,制述如经。

能然耸唐德于盛汉之表,",仓没切。 "蔑愧让者,非二先生之文则谁与?予少嗜观二家之文,常病柳不全见于世,出人间者,残落才百余篇;韩则虽目其全,至所缺坠,亡字失句,独于集家为甚。

志欲补得其正而传之,多从好事访善本,前后累数十,得所长,辄加注窜。

遇行四方远道,或他书不暇持,独赍韩以自随。

""赍",或作"齐",笺西切。 "幸会人所宝有,就假取正。

凡用力于斯,已蹈二纪外,文始几定。

久惟柳之道,疑其末克光明于时,何故伏其文而不大耀也?求索之莫获,则既已矣于怀。

不图晚节,遂见其书,联为八九大编,夔州前序其首,以卷别者凡四十有五。

真配韩之钜文欤!书字甚朴,不类今迹。

盖往昔之藏书也。

从考览之,或卒卷莫迎其误,脱有一二废字,由其陈故靡刂灭。

"靡刂,音"磨"。 "读无甚害,更资研证就真耳。

因按其旧,录为别本,与陇西李之才参读累月,详而后止。

呜呼!天厚予嗜多矣,始而餍我以韩,既而饫我以柳,谓天不吾厚,不诬也哉?世之学者,如不志于古则已;苟志于古,求践立言之域,舍二先生而不由,虽曰能之,非予所敢知也。

天圣元年秋九月,河南穆修伯长后序。

柳州旧本河东先生集后序柳侯子厚,实唐巨儒。

文章光艳,为万世法。

是犹景星庆云之在天,无不钦而仰之。

粤惟柳州,乃侯旧治。

其如生为利泽,殁为福寿,以遗此土之民者,可谓博厚无穷。

然自唐迄今,垂四百年,此邦寂未有以侯文刊而为集者,殆非钦侯英灵而慰侯惠爱,觊其颦笑降鉴而庙食于柳人也。

绍兴载岁,殿院常公子正,被命守邦,至谒祠下。

退而访侯遗文,则茫然无有,独得石刻三四,存于州治。

自余虽诗章记事,所以藻饰柳邦者,亦蔑如尔,又安得所谓全文备集者哉!因喟叹久之,出旧所藏及旁搜善本,手自校正,俾鸠良工,创刊此集。

其编次首尾,门类后先,文理差舛,字画讹谬,无不毕理。

且委僚属助成其事,未克就,促召公对,眷眷相嘱焉。

褫虽不才,实获蹑踪继轨于公之后尘,而喜公乐善之心,付托之语,乃督余工,助成一篑。

岂惟不坠侯之伟文,抑亦成公之雅志焉。

绍兴四年三月初一日,右朝奉郎、特差权发遣柳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借紫金鱼袋李褫序。

河东先生集题后石所得柳文凡四本:其一得之于乡人萧宪甫,云京师阎氏本;其一得之于范衷甫,云晏氏本;其一得之于临安富氏子,云连州本;其一得之于范才叔之家传旧本。

阎氏本最善,为好事者窃去。

晏氏本,盖衷甫手校以授其兄偃刊之,今蜀本是也。

才叔家本,似未经校正篇次,大不类富氏连州本,朴野尤甚。

今合三本校之,以取正焉。

如刘宾客序云,有退之之志并祭文附于第一通之末,盖以退之重子厚叙之意云尔也。

蜀本往往只作"并祭文",其他有率意改窜字句以害义理者尚多。

此类或作字、一作字、衍字、去字,此三本之相为用也。

然亦未敢以为全书,尚冀复得如阎氏本者而取正焉。

方舟李石书。

河东先生集记后世所传昌黎文公文,虽屡经名儒手,余昔校以家集,其舛误尚多有之,用为之训诂。

柳柳州文,胥山沈公谓其参考互证,是正漫乙,若无遗者。

余纟由绎既久,稽之史籍,盖亦有所未尽:《南岳律和尚碑》以广德先干元,《御史周君碣》以开元为天宝,则时日差矣。

窦群除左拾遗而《表》贺为右拾遗;连山复乳穴而《记》题为零陵郡,则名称差矣。

《代令公举裴冕状》,时柳州盖未生;《贺册尊号表》,时已刺柳,而云礼部作。

其他舛误,类是不一。

用各疏于篇,视《文公集》益详。

诸本所余,复编为一卷,附于《外集》之末,如胥山之识云。

淳熙丁酉秋八月中瀚,临邛韩醇记。

跋柳柳州集"陆游"

"此一卷《集外文》,其中多后人妄取他人之文冒柳州之名者,聊且裒类于此。 子京。"

右三十一字,宋景文公手书,藏其从孙家。

然所谓集外文者,今往往分入卷中矣。

淳熙乙巳五月十七日,务观校毕。

郡斋读书志"晁公武"《柳河东集》三十卷、《集外文》一卷右唐柳宗元子厚也。

后魏济阴公某之裔。

贞元九年进士,中博学宏词科,授校书郎,终于柳州刺史。

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微。

既窜斥,堙厄感郁一寓诸文,仿《离骚》数十篇,读者悲恻。

在柳州,进士走数千里从学,经指授者,文辞皆有法,世号柳柳州。

韩愈评其文曰:"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崔、蔡不足多也。"

集中有《御史周君碣》,司马温公《考异》以此碣为周子谅碣,实开元二十五年,宗元作天宝时,误。

按:子谅以弹牛仙客杖流州,死蓝田。

《旧唐书·纪》、《牛仙客传》及《玄宗实录》皆载之,而此碣殊疏略。

直斋书录解题"陈振孙"

《柳柳州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唐礼部员外郎、柳州刺史河东柳宗元子厚撰。

刘禹锡作序,言编次其文为三十二通,退之之志若祭文,附第一通之末。

今世所行本皆四十五卷,又不附志文,非当时本也。

或云,沈元用所传穆伯长本。

《柳先生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别录》一卷、"按《文献通考》作二卷。 "《摭异》一卷、《音释》一卷、《附录》二卷、《事迹本末》一卷。

方崧卿既刻《韩集》于南安军,其后江阴葛峤为守,复刊《柳集》以配之。

《别录》而下,皆峤所裒集也。

《别录》者,《龙城录》及《法言注》五则。

《龙城》,近世人伪作。

《重校添注柳文》四十五卷、《外集》二卷姑苏郑定刊于嘉兴,以诸家所注,辑为一编。

曰《集注》,曰《补注》,曰章,曰孙,曰韩,曰张,曰董氏,而皆不著其名。

其曰重校,曰添注,则其所附益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纪昀"《诂训柳先生文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新编外集》一卷,唐柳宗元撰;宋韩醇音释。

醇字仲韶,临邛人,其始末未详。

《宗元集》为刘禹锡所编,其后卷目增损,在宋时已有四本:一则三十三卷,为元符间京师开行本;一则曾丞相家本;一则晏元献家本;一则此四十五卷之本,出自穆修家,云即禹锡原本。

案陈振孙《书录解题》曰:"刘禹锡作序,称编次其文为三十二通,退之之志若祭文,附第一通之末。 今世所行本皆四十五卷,又不附志文,非当时本也。"

考今本所载禹锡序,实作四十五通,不作三十二通,与振孙所说不符。

或后人追改禹锡之序以合见行之卷数,亦未可知。

要之,刻韩、柳集者自穆修始,虽非禹锡之旧,第诸家之本,亦无更古于是者矣。

政和中,胥山沈晦,取各本参校,独据此本为正,而以诸本所余者,别作《外集》二卷,附之于后,盖以此也。

至淳熙中,醇因沈氏之本,为之笺注,又搜葺遗佚,别成一卷,附于《外集》之末,权知珍州事王咨为之序。

醇先作《韩集全解》,及是又注柳文,其书盖与张敦颐《韩柳音辩》同时并出,而详博实过之。

魏仲举《五百家注》,亦多引其说。

明唐觐《延州笔记》尝摘其注《南霁云碑》,不知"穴之奇"句,本潘岳《马督诔》。

是诚一失,然不以害其全书也。

《增广注释音辩柳集》四十三卷旧本题宋童宗说注释、张敦颐音辩、潘纬音义。

宗说,南城人,始末未详。

敦颐有《六朝事迹》,已著录。

纬字仲宝,云间人。

据干道三年吴郡陆之渊序,称为乙丑年甲科,官山广文,亦不知其终于何官也。

之渊序,但题《柳文音义》。

序中所述,亦仅及韩仿祝充《韩文音义》传柳氏《释音》,不及宗说与敦颐。

书中所注,各以童云、张云、潘云别之,亦不似纬自撰之体例。

盖宗说之注释、敦颐之音辩,本各自为书,坊贾合纬之《音义》,刊为一编,故书首不以《柳文音义》标目,而别题曰《增广注释音辩唐柳先生集》也。

其本以宗元《本集》、《外集》,合而为一,分类排次,已非刘禹锡所编之旧。

而不收王铚伪《龙城录》之类,则尚为谨严。

其音释,虽随文诠解,无大考证,而于僻音难字,一一疏通,以云详博则不足,以云简明易晓,以省检阅篇韵之烦,则于读柳文者,亦不为无益矣。

旧有明代刊本,颇多讹字。

此本为麻沙小字版,尚不失其真云。

《五百家注音辩柳先生文集》二十卷、《外集》二卷、《新编外集》一卷、《龙城录》二卷、《附录》八卷宋魏仲举编。

其版式广狭,字书肥瘠,与所刻《五百家注昌黎集》纤毫不爽,盖二集一时并出也。

前有评论诂训诸儒姓氏,检核亦不足五百家。

书中所引,仅有《集注》,有《补注》,有《音释》,有《解义》,及孙氏、童氏、张氏、韩氏诸解,此外罕所征引,又不及《韩集》之博。

盖诸家论韩者多,论柳者较少,故所取不过如此。

特姑以五百家之名,与《韩集》相配云尔。

书后《外集》加封诰词之类,而《法言注》五则,亦在其中。

又附以《龙城录》二卷,序传碑记共一卷,后序一卷。

而《柳文纲目》,文安礼《年谱》,则俱冠之卷首。

其中如《封建论》后附载程敦夫论一篇,又扬雄《酒箴》、李华《德铭》、屈原《天问》、刘禹锡《天论》之类,亦俱采掇附入。

其体例与《韩集》稍异。

虽编次丛杂,不无繁赘,而旁搜远引,宁冗毋漏,亦有足资考订者。

且其本椠锲精工,在宋板中亦称善本。

今流传五六百年,而纸墨如新,神明焕发,复得与《昌黎集注》先后同归秘府,有类乎珠还合浦,剑会延津,是尤可为宝贵矣。

楹书隅录"杨绍和"

宋刊《添注重校音辩唐柳先生文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二十四册、四函此本题《添注重校音辨唐柳先生文集》,每半叶九行,行十七字。

按何义门《读书记》云:"康熙丙戌,假吴子诚所收宋椠大字本《柳集》,缘失序文、目录,不知出于谁氏,合《非国语》二卷,共四十五卷,《外集》二卷附焉。 虽阙十之二,然近代所祖刊本,皆莫及也。"

又云:"陈氏《书录》曰:‘姑苏郑定刊于嘉兴,以诸家所注,辑为一编。 曰《集注》,曰《补注》,"何跋阙此六字,按《书录》补。 "曰章,曰孙,曰张,曰童氏,而皆不注其名。 曰重校,曰添注,则其所附益也。 ’疑即郑定所刊。"

又校语中称大字本者数条,证之此本,无不吻合,是即义门所据校、直斋所著录者也。

又予藏宋椠岳倦翁《愧郯录》,亦剞劂于禾中,其行式字数及板心所记刻工,若曹冠宗、曹冠英、丁松、王显诸姓名,悉同此本,则为郑定嘉兴所刊,愈无疑义。

《愧郯录序》署嘉定焉逢淹茂,此本必同时受梓,盖郑定之知嘉兴,正在宁宗朝也。

斧季谓《柳集》传志绝鲜,故义门以得见残帙为幸。

此本通体完整,"有钞叶数十番。 "弥足珍已。

往于江南获《百家注本》,乃传是楼故物。

此本卷首有秀水朱氏潜采堂图书,则竹旧藏也。

同治丙寅购于都门。

庚午山阳东郡杨绍和勰卿甫识。

河东集叙说东坡云:子厚之文,发纤浓于古简,寄至味于淡泊,非余子所及。

又云,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

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靖深不及也。

吕居仁云:韩退之文,浑大广远难窥测;柳子厚文,分明见规摹次第;初学者当先学柳文,后熟韩文,则工夫自易尔。

浮休先生云:扶导圣教,戋刂除异端,以经常为己任,死而无悔,韩愈一人而已。

非独以属辞比事为工也。

如其祖述典坟,宪章骚雅,上轹三古,下笼百氏,极万变而不华,会众流而有归,然沛然,横行阔视于著述之场,子厚其人也。

彼韩子者,特以醇正高雅,凛然无杂,乃得与之齐名尔。

必也兼育博记,驰骛奔放,则非柳之敌。

陈长方云:柳子厚之才,韩退之有所不逮。

但韩公下笔便以三代为法,其文章如人,少年暮年毛发不同,而风仪皆此人也。

子厚在中朝时,尚有六朝规矩,读之令人鄙厌。

自永州以后,始以三代为师。

至淮西一事,退之作碑,子厚作雅,逞其余力,便觉退之不逮,子厚直一日千里也。

死于元和十二年。

退之长庆间著述,觉子厚瞠若其后耳。

余尝以三言评子厚文章曰:其大体如纪涓子养斗鸡,在中朝时方虚骄而恃气,永州以后犹听影响,至柳州后望之似木鸡矣。

《邵氏闻见录》云:韩退之之文,自经中来;柳子厚之文,自史中来。

金华先生程子山曰:前辈谓退之、子厚皆于迁谪中始收文章之极功,盖以其落浮夸之气,得忧患之助,言从字顺,遂造真理耳。

河东集凡例韩柳二集,阁、京、杭、蜀及诸郡本,或刊韩而遗柳,或刊柳而遗韩,以故板帙大小不相侔,而注释亦未尽善。

惟建安所刊五百家注本,二集始具。

然所引蔡梦弼、任渊、孙汝听、刘崧、韩醇、童宗说、张敦颐、陈颚诸家注文,"蔡增注,任、孙、刘、韩、童并全解,张音辩,陈音释。 "间多杂,而胥山沈晦辩,云间潘纬音义,却未附见,非阙与?今并会卒增入,且板帙与韩集大小等,亦学者之一便也。

今举凡例于左:

一、阁、京、杭、蜀及诸郡本,互有同异,今并加雠校,仍于正文之下注云:一本作某字。

其间是正颇多,观者当自知之。

一、他本所引注,有不载所出之始,而载后人所引用者,盖未深加考索耳,今并订证删改。

一、嘉禾注本引黄唐《柳文雌黄》于篇章之后,其辞每多诋訾,殊非崇尚此集之意,今删去。

一、卷帙所载篇章,诸本互有先后,今并从沈晦本所定次第。

一、旧注引某氏云者,并仿朱子《离骚集注》例,皆删去。

一、中有如骚叶音者,更不赘音,可以意求。

一、中有增注,又诸本所阙者,今择其的当者添入。

一、每篇题下注所作日月,皆参以年谱,其事关系时政及公卿拜罢日月,系博采新旧史考定。

一、皇朝庙讳及唐旧讳,并见《昌黎集》例。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