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陆曰:"行音下孟反。 郑云:‘以其记有道德之所行。 儒之言优也,和也。 言能安人、能服人也。 ’此注云:《儒行》之作,盖孔子自卫初反鲁之时也。"
[疏]正义曰:案郑《目录》云:"名曰《儒行》者,以其记有道德者所行也。 儒之言优也,柔也。 能安人、能服人。 又儒者,濡也,以先王之道能濡其身。 此於《别录》属《通论》。"
案下文云儒有"过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数",搏猛引重,不程勇力,此皆刚猛得为儒者。
但《儒行》不同,或以逊让为儒,或以刚为儒,其与人交接常能优柔,故以"儒"表名。
鲁哀公问於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哀公馆孔子,见其服与士大夫异,又与庶人不同,疑为儒服而问之。
○服与音余。
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 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 丘不知儒服。"
逢,犹大也。
大掖之衣,大袂襌衣也,此君子有道艺者所衣也。
孔子生鲁,长而之宋而冠焉。
宋,其祖所出也。
衣少所居之服,冠长所居之冠,是之谓"乡"。
言"不知儒服",非哀公意不在於儒,乃今问其服。
庶人襌衣,袂二尺二寸,袪尺二寸。
○少,诗照反,注同。
衣,於既反,注"所衣也"、"衣少所居"同。
逢掖,上如字,下音亦。
长,丁文反,注同。
冠章,古乱反,注"而冠"、"冠长所居"同。
章甫,殷冠也。
单衣,本亦作"襌",音丹。
袪,去居反。
哀公曰:"敢问儒行?"孔子对曰:"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 更仆,未可终也。"
遽,犹卒也。
物,犹事也。
留,久也。
仆,大仆也,君燕、朝则正位,掌摈相。
"更"之者,为久将倦,使之相代。
○行,下孟反,下"力行"同。
遽,其据反,急也。
数,色主反,下同。
更,十衡反,代也,注同,一音加孟反。
卒,七忽反。
大音泰。
朝,直遥反。
摈,必慎反。
相,息亮反。
为,于伪反,下"为孔子"同。
哀公命席,为孔子布席於堂,与之坐也。
君適其臣,升自阼阶,所在如主。
孔子侍,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 其自立有如此者。 席,犹铺陈也,铺陈往古尧、舜之善道,以待见问也。 大问曰“聘"。
举,见举用也。
取,进取位也。
○强,居两反,又如字,下同。
儒有衣冠中,动作慎。
其大让如慢,小让如伪;大则如威,小则如愧。
其难进而易退也。
粥粥若无能也。
其容貌有如此者。
中,中间,谓不严厉也。
"如慢"、"如伪",言之不愊怛也。
"如威"、"如愧",如有所畏。
○慢音僈。
易,以豉反,下"险易"同。
粥,徐本作鬻,章六反,卑谦貌,一音羊六反。
愊,普力反,一音逼,谓愊怛也。
怛,丹达反,惊怛也,本或作恨者,非。
儒有居处齐难,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
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
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
其备豫有如此者。
齐难,齐庄可畏难也。
行不争道,止不选处,所以远斗讼。
○齐,侧皆反,注同。
难,乃旦反,注同。
行,皇如字,旧下孟反。
夏,户嫁反。
为,于伪反。
处,昌虑反。
远,于万反。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难得而易禄也,易禄而难畜也。
非时不见,不亦‘难得’乎?非义不合,不亦‘难畜’乎?先劳而后禄,不亦‘易禄’乎?其近人有如此者。
祈,犹求也。
立义以为土地,以义自居也。
难畜,难以非义久留也。
劳,犹事也。
积,或为"货"。
○积,子赐反,又如字。
易,以豉反,又如字。
畜,许六反。
见,贤遍反。
近,附近之近,下"可近"同。
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鸷虫攫搏,不程勇者;引重鼎不程其力;往者不悔,来者不豫;过言不再,流言不极;不断其威,不习其谋。
其特立有如此者。
淹,谓浸渍之。
劫,劫胁也。
沮,谓恐怖之也。
鸷虫,猛鸟、猛兽也,字从鸟鸷省声也。
程,犹量也。
重鼎,大鼎也。
搏猛引重,不量勇力堪之与否,当之则往也,虽有负者,后不悔也。
其所未见,亦不豫备,平行自若也。
不再,犹不更也。
不极,不问所从出也。
"不断其威",常可畏也。
"不习其谋",口及则言,不豫其说而顺也。
断,或为"继"。
○淹,於廉反。
乐,五孝反,又音岳。
好,呼报反。
劫,居业反。
沮,在吕反,注同。
鸷与挚同,音至。
攫,俱缚反,一音九碧反。
博音博。
程音呈。
断音短,直卵反,绝也,又下乱反,注同。
浸,子鸩反。
渍,才赐反。
胁,许劫反。
恐,曲勇反。
怖,普路反。
省,所景反。
量音亮,又音良,下同。
更,居孟反。
[疏]"鲁哀公问於孔子"者,言夫子自卫反鲁,哀公馆於孔子,问以"儒行"之事。
记者录之,以为《儒行》之篇。
孔子说儒凡十七条,其从上以来至下十五条,皆明贤人之儒。
其第十六条,明圣人之儒,包上十五条贤人儒也。
其十七条之儒,是夫子自谓也。
今此一节,明哀公至孔子之家,见孔子衣服之异,疑其儒服,遂问"儒行",为孔子命席,方说儒行之事也。
○"君子之学也博"者,言遍知今古之事也。
○"其服也乡"者,其冠服须依所居之乡也。
○"丘不知儒服"者,不知,犹不识也。
言我所服,但依其乡之服,不知儒服。
言此者,讥哀公意不在儒,欲侮笑其服,故以此言非之。
○注"逢犹"至"二寸"。
○正义曰:谓逢犹盛大之貌。
《诗》云:"维柞之枝,其叶蓬蓬。"
是蓬为盛大之貌也。
云"大掖之衣,大袂襌衣也"者,掖,谓肘掖之所宽大,故云"大袂襌衣也"。
礼:大夫以上,其服侈袂。
郑注《司服》云:"侈之者,半而益一","袂三尺三寸,袂尺八寸。"
朝祭之服,必表里不襌也。
孔子若依寻常侈袂服,则哀公无由怪之,以其"大袂襌衣"异於士大夫常服,故问之。
云"非哀公意不在於儒"者,今若在儒,孔子新来,则应问以儒行,今乃问其服,是意欲侮戏夫子,故下文云"不敢以儒为戏"。
明此时意以为戏也。
云"庶人襌衣,袂二尺二寸"者,庶人无朝祭之事,故知"襌衣,袂二尺二寸"。
云"袂尺二寸"者,《玉藻》文,言深衣之制如此。
今夫子著襌衣,与庶人同,其袂大,与庶人异,故谓衣为逢掖也,则此大袂深衣也。
"长居宋,冠章甫之冠",言夫子生於鲁,长於宋。
鲁有"大袂襌衣",宋有"章甫之冠",故知大袂之衣是少所居之服也,章甫之冠是长所居之冠。
案《曲礼》云:"去国三世","唯兴之日,从新国之法。"
孔子曾祖防叔,防叔生木金,木金生伯夏,伯夏生梁纥,梁纥生孔子。
防叔奔鲁,至孔子五世,应从鲁冠,而犹著殷章甫冠者,以立为制法之主,故有异於人。
所行之事多用殷礼,不与寻常同也。
且《曲礼》"从新国之法",祗谓礼仪法用,未必衣服尽从也。
礼:臣朝於君,应著朝服。
而著常服者,时孔子自卫新还,哀公馆之,非是常朝,服衣冠异也。
○遽数之不能终其物”者,遽,卒也;数,说也;终,尽也;物,事也。
孔子答言,儒行深远,非可造次。
若急而说,则不能尽事也。
○"悉数之乃留,更仆,未可终也"者,留,久也;若欲细悉说之,则乃大久也。
"更仆"者,更,代也。
仆,大仆也。
君燕朝,则大仆正位掌摈相也。
言若委细悉说之,则大久。
仆侍疲倦,宜更代之,未可终也。
若不更仆,则事未可尽也。
○"哀公命席"者,哀公既闻孔子所答,称儒行不敢造次而尽,故命掌筵者为夫子布席也。
故注云:"为孔子布席於堂,与之坐也。 君適其臣,升自阼阶,所在如主。"
○"孔子侍"者,此一经明孔子侍坐於哀公,说儒行修立、己身终始之事。
○"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者,席,犹铺陈也;珍,谓美善之道。
言儒能铺陈上古尧、舜美善之道,以待君上聘召也。
卢云儒是侍坐席之珍可重也。
此经论儒者自学、修饰、立身之事,不应直云"席上之珍可重",故郑不从也。
○"力行以待取"者,言己修身励力行之,拟待进取荣位也。
"其自立有如此"者,谓自修立己身,有如此行在上之诸事也。
○"儒有衣冠中"者,此明儒者容貌之事。
"儒有衣冠中"者,中,间,言儒者所服衣冠,在寻常人之中间,不严励自异也。
"动作慎"者,谓举动兴作恒谨慎也。
○"其大让如慢谓",有人以大物与己,己之让此大物之时,辞貌宽缓,如傲慢然。
○"小让如伪"者,言让其小物,如似诈伪,亦谓宽缓不急切也。
言儒不以利动也。
○"大则如威"者,言有大事之时,形貌则如似有所畏俱也。
○"小则如愧"者,言行小事之时,则如似有所惭愧。
"如威如愧",皆谓重慎自贬损。
○"粥粥若无能也"者,粥粥,是柔弱专愚之貌。
言形貌粥粥然,如无所能也。
○注"中中"至"所畏"。
○正义曰:"中,中间"者,言儒者衣冠在常人中间,则孔子"逢掖之衣"是也。
云"如慢、如伪,言之不愊怛也"者,愊怛,谓急促之意。
言语之时,不愊怛切急,如似慢怠,如似伪然。
廋氏云:"让大物不受,拒於人急,如似傲慢;让小物之时,初让后受,如似伪然。"
与注意不合,非郑旨也。
○"儒有居处齐难"者,此明儒者先以善道豫防,备患难之事。
○"居处齐难"者,凡所居处容貌,齐庄可畏难也。
貌既如此,人则无由慢之也。
○"道涂不争险易之利"者,涂,路也。
君子行道路,不与人争平易之地,而避险阻以利巳也。
○"冬夏不争阴阳之和"者,冬温夏凉,是阴阳之和,处冬日暖处则暄,夏日阴处则凉。
此并为世人所竞,唯儒者让而不争也。
故注云:"行不争道,止不选处,所以远斗讼也。"
○"爱其死以有待也"者,此解"不争"也。
言爱死以待明时,养其身以有为也者,言养身为行道德也。
○"其豫备有如此"者,言儒者先行善道,豫防患害,有如此在诸事上也。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者,此解经明儒者怀忠信仁义之事也。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者,言儒怀忠信仁义以与人交,不贪金玉利禄以与人竞,人则亲而近之。
○"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者,言儒者祈土之福,以义自居,故云"以为土地"。
○"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者,积积聚财物也。
儒以多学文章技艺为富,不求财积以利其身也。
○"难得而易禄也",非道之世则不仕,是"难得"也。
先事后食,是"易禄"也。
○"易禄而难畜也"者,无义则去,是"难畜"也。
○"非时不见,不亦难得乎"者,非时,谓非明时则不见,是"不亦难得乎"。
○"非义不合,不亦难畜乎"者,君有义而与之合,无义则去,是难畜也。
○"其近人有如此"者,言儒者亲近於人,有如此在上之诸事也。
○"儒有委之以货财"者,此明儒者之行有异於众,挺特而立,不与同群之事。
○"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者,言儒者之行,人或委聚之以货财,谓多以货财委之。
"淹之以乐好",谓他人淹渍之以爱乐华好之事,言以爱乐玩好浸渍之也。
○"见利,不亏其义"者,谓儒者执持操行,虽见货财乐好之利,不亏损己之义事,苟且而爱也。
"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者,谓他人劫胁以军众,沮恐之以兵刃也。
○"见死,不更其守"者,言儒者虽见劫、见沮,以致於死,终不更改其所守之志,而苟从之免死也。
"鸷虫攫搏不程勇"者,言儒者若逢鸷猛之虫,则身自攫搏,不程量武勇堪当以否,遇即行也。
○"引重鼎不程其力"者,言引重鼎,不豫备商量己力堪引以否,言见则引之。
此攫搏、引鼎,喻艰难之事,言儒者见艰难之事,遇则行之,不豫度量也。
此实暴虎之事,而得为儒者,孔子此言虽讬儒为事,其实自述也。
若春秋夹谷之会,孔子欲斩齐之优儒是也。
案:定十年,公与齐侯会於夹谷之地,於时孔子为都礼之事,齐人欲劫辱鲁君,孔子使人拒之,而又齐人之乐、并优及侏儒者,於鲁幕下弄鲁君,孔子命诛之,断其手足,异门而出。
齐侯不敢轻鲁,还汶阳之田,及所侵之地,并归於鲁。
是夫子之功。
儒者亦有勇,不避艰难。
引之者,言儒者有勇。
○"往者不悔"者,言儒者有往过之事,虽有败负,不如其意,亦不追悔也。
○"来者不豫"者,谓将来之事,其所未见,亦不豫前防备,言已往及未来平行自若也。
○"过言不再"者,再,更也。
言儒者有愆过之言,不再为之。
○"流言不极"者,极,谓穷极。
若闻流传之言,不穷其根本所从出处也。
言儒者识虑深远,闻之则解,故不穷极其所出也。
○"不断其威"者,断,绝也。
言儒者不蹔绝其威严,容止常可畏也。
○"不习其谋"者,逢事则谋,不豫习也。
○"其特立有如此"者,言余人不能,唯儒者独行特立,有如此之行也。
○注"淹谓"至"顺也"。
○正义曰:"淹,谓浸渍之"也。
言乐好之事,民之所嗜,易以溺人。
云淹之乐好,故知淹为浸渍也。
云"沮,谓恐怖之也",以沮谓败坏於人,是恐怖之也。
俗本"沮"或为"阻"字,谓阻难之事。
云"鸷虫,猛鸟猛兽也"者,虫是鸟、兽通名,故为猛鸟、猛兽。
云"字从虫鸷省声也"者,言鸷虫既是猛鸟猛兽,但兽挚从"执",下著"手";鸟鸷从"执",下著"鸟"。
今鸷包两义,以兽鸷从鸟,故云"省"也。
执下著"鸟",执下著"手",俱是"鸷"声,故云"声"也。
但以脚取之谓之攫,以翼击之谓之搏。
云"虽有负者,亦不悔也"者,身行往过之事,虽有负败,不追悔也。
云"平行自若"者,若,如也。
言虽有负败及未见之事,不耻愧、忧虑,但平常而行,志意自如也。
云"不习其谋,口及则言,不豫其说而顺也"者,"口及则言",谓口及其事,则言论谋度之。
不豫前备其言说,而顺从所谋之也。
"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其居处不淫,其饮食不溽,其过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数也。 其刚毅有如此者。 淫,谓倾邪也。 恣滋味为溽,溽之言欲也。 ○溽音辱。 数,所具反。 毅,鱼既反。 邪,似嗟反。 [疏]“儒有"至"此者"。
○正义曰:此明儒有刚毅之事。
"居处不淫"者,淫,谓倾邪也。
言儒者性既刚毅,故居处不倾邪也。
○"饮食不溽"者,溽之言欲也,即浓厚也。
言儒性既刚毅,故饮食常质不浓厚也。
○"其刚毅有如此"者,言儒者其刚强严毅有如此诸事。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 其自立有如此者。 甲,铠。 胄,兜鍪也。 干橹,小楯、大楯也。 胄,直又反。 橹音鲁。 载音戴,本亦作戴。 铠,开代反。 兜,丁侯反。 鍪,莫侯反。 小楯,时准反,又音允徐辞尹反。 [疏]“儒有忠信"至"此者"。
○此明儒者自立之事也。
○"忠信以为甲胄"注云"甲,铠。 胄,兜鍪也。 干橹,小盾也,大盾也",甲、胄、干橹,所以御其患难。
儒者以忠、信、礼、义亦御其患难,谓有忠、信、礼、义,则人不敢侵侮也。
○"戴仁而行",仁之盛。
○"抱义而处",义不离身。
○"虽有暴政,不更其所"者,更,改也。
不改其志操,迥然自成立也。
○虽与前"自立"文同,其意异於上也。
"其自立有如此者",初第一儒言"自立"者,谓强学力行而自修立也。
此经"自立"者,谓独怀仁义忠信也。
"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不敢以谄。 其仕有如此者。 言贫穷屈道,仕为小官也。 宫,为墙垣也。 环堵,面一堵也。 五版为堵,五堵为雉。 筚门,荆竹织门也。 圭窬,门旁窬也,穿墙为之如圭矣。 “并日而食",二日用一日食也。
"上答之",谓君应用其言。
○堵音睹,方丈为堵。
筚,徐音毕,杜预云:"柴门也。"
圭窬,徐音豆,《说文》云:"穿木户也。"
郭璞《三苍解诂》云:"门旁小窬也,音臾。"
《左传》作"窦",杜预云:"圭窦,小户也。 上锐下方,状如圭形也。"
蓬,步红反。
蓬户,以蓬为户也。
瓮,乌贡反。
牖音酉,以瓮为牖。
并,必政反,注同。
日,而一反。
谄,本又作朓讇,敕检反。
穿音川。
应,应对之应。
[疏]"儒有一亩之宫"至"此者"。
○此明儒者仕宦,能自执其操也。
"儒有一亩之宫"者,一亩,谓径一步,长百步为亩。
若折而方之,则东西南北各十步为宅也。
墙方六丈,故云"一亩之宫"。
宫,谓墙垣也。
"环堵之室"者,环,谓周回也。
东西南北唯一堵。
○"筚门圭窬",筚门谓以荆竹织门也。
杜氏云:"柴门也。"
圭窬,门旁窬也,穿墙为之如圭矣,故云"圭窬"。
《说文》云:"穿木为户。"
《左传》作"窦",谓门旁小户也。
上锐下方,状如圭也。
○"蓬户瓮牖"者,蓬户,谓编蓬为户,又以蓬塞门,谓之"蓬户"。
瓮牖者,谓牖窗圆如瓮口也。
又云"以败瓮口为牖"。
○"易衣而出"者,王云"更相衣而后可以出"。
如王之意,是合家共一衣,故言出更著之也。
○"并日而食"者,谓不日日得食,或三日二日,并得一日之食,故注云"二日用一日食"也。
○"上答之不敢以疑"者,上,君也。
答之,谓已有言语,君应答而用之。
不敢以疑,谓己决竭心力,不敢疑贰於君也。
亦谓虽被信任用,不敢猜疑於君上也。
言儒者仕官尽忠。
○"上不答不敢以谄"者,己有言语而君不用,及不见使,则己宜静默,不敢谄媚来进也。
○注"贫穷"至"为雉"。
○正义曰:"贫穷屈道,仕为小官也"者,以经云"其仕有如此者",是仕官之人,今乃筚门圭窬,仕为小官。
儒有大德而仕小官,故知"贫穷屈道"也。
云"五版为堵,五堵为雉"者,定十二年《公羊传》文。
引之者,证堵之大小,高一丈、长三丈为雉。
"儒有今人与居,古人与稽;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適弗逢世,上弗援,下弗推。 谗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 虽危,起居竟信其志,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 其忧思有如此者。 稽,犹合也,古人与合,则不合於今人也。 援,犹引也,取也。 推犹进也,举也。 危,欲毁害之也。 起居,犹举事动作。 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
犹,图也。
信,或为"身"。
○稽,古奚反,注同。
楷,苦骇反,法式也。
援音袁,注下同。
推,昌谁反,注同。
谗,仕咸反。
比,毗悲反,徐扶至反。
信,依注为伸,音申。
思,息嗣反。
[疏]"儒有今人"至"此者"。
○此明儒者虽身不居明代,犹能忧思爱及於人之事也。
○"今人与居,古人与稽"者,言儒与今世小人共居住,与古人之君子意合同也。
"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者,楷,法式也。
言儒者行事以为后世楷模法式。
○"適弗逢世"者,適,之也。
谓己之生於浇薄之时,不逢明世也。
○"上弗援"者,援,引也,取也。
既不逢明时,又不为君上之所引取也。
○"下弗推"者,下,谓民人也。
推谓进,举也。
言身在下,不遇之时,又不为民下所荐举也。
○"谗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危,谓毁害也。
既不为君所引,又不为民所荐,唯有"谗谄之民",其群党连比共危亡巳者也。
"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者,言身乃可危,而心志不可变夺也。
故《论语》云"守死善道"是也。
○"虽危,起居竟信其志"者,起居,犹举动也;竟,终也;信,读为"伸"。
虽比党之民共危己,而行事举动犹能终伸我己之志操,不变易也。
○"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者,犹,图也。
身虽不遇其世,所图谋不忘百姓之所忧病也,言常念之也。
"其忧思有如此者",谓儒者身虽不遇,犹能忧思於人,有如在上之事也。
○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
○正义曰:此是"信"字,义当如"舒伸"之"伸",但古之字皆假借此信字以为屈伸之伸也。
"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礼之以和为贵,忠信之美,优游之法;举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 其宽裕有如此者。 不穷,不止也。 幽居,谓独处时也。 上通,谓仕道达於君也,既仕则不困於道德不足也。 “忠信之美",美忠信者也。
"优游之法",法和柔者也。
"毁方而瓦合",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人小合也。
必"瓦合"者,亦君子为道不远人。
○行,下孟反。
上,时掌反,又如字,注同。
裕,羊树反。
去,起吕反。
远,于万反,又如字。
[疏]"儒有博学"至"此者"。
○正义曰:此明儒有宽裕之事。
○"博学而不穷"者,谓广博学问而不穷止。
○"笃行而不倦"者,笃,犹纯也。
又有纯壹之行,而行之不疲倦也。
○"幽居而不淫"者,幽居,谓未仕独处也;淫,谓倾邪也。
君子虽复隐处,常自脩整,不倾邪也。
○"上通而不困"者,上通,谓身得通达於君,有道德被用也。
不困,谓既在其位,必行其正,使德位相称,不为困弊不足也。
以儒,德之备也。
○"礼之以和为贵"者,礼以体别为理,人用之尝患於贵贱有隔,尊卑不亲。
儒者用之,则贵贱有礼而无间隔,故云"以和为贵"也。
○"忠信之美"者,见人有忠信,则己美之。
○"优游之法"者,优柔者,和柔也。
见人和软,则己法之。
○"慕贤而容众"者,以见贤思齐是"慕贤"也,泛爱一切是"容众"也。
○"毁方而瓦合"者,方,谓物之方正有圭角锋铓也。
瓦合,谓瓦器破而相合也。
言儒者身虽方正,毁屈已之方正,下同凡众,如破去圭角,与瓦器相合也。
○注"不穷"至"远人"。
○正义曰:"不穷,不止也"者,恐为困穷,故云"不止",谓不穷已。
云"幽居,谓独处时也"者,既未仕,对已仕者为独处也。
云"去已之大圭角,下与众人小合也"者,圭角,谓圭之锋铓有楞角。
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异众过甚,去其大圭角,言犹有小圭角也。
"下与众人小合",儒者不与众人合,合亦於细碎小事而相合也,则大义之事不皆合也。
云"必瓦合者,亦君子为道不远人"者,言儒者必须瓦合,为屈己同凡,亦是君子为道不远离於人,与常人小合。
若破圭角与瓦之相合,故云"不远人"也。
皇氏云"毁己之圭角,与瓦砾而相合",义亦通也。
"儒有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君得其志,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其举贤援能有如此者。 “君得其志"者,君所欲为,贤臣成之。
○辟音避,下同。
怨,於元反,又於原反。
"推贤而进达之",旧至此绝句,皇以"达之"连下为句。
[疏]"儒有内称"至"此者"。
○此明儒者举贤能之事。
○"儒有内称不避亲"者,称,举也。
"不辟亲",举人以理,若祁奚举子祁午,是"不辟亲"。
○"外举不辟怨"者,若祁奚举雠人解狐也。
按襄三年《左传》云:"祁奚请老致仕,晋侯问嗣焉。 称解狐,其雠也,将立之而卒。 又问焉,对曰:‘午也可。 ’"称其雠,不为谄。
立其子,不为比。
但审知其贤,故"不辟"也。
○"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旧至此绝句,皇氏以"达之"连下为句。
言儒者欲举人之时,必程效其功,积累其事,知其事堪可,乃推而进达之,不妄举人也。
○"不望其报"者,言虽进达贤人於君,不求望其报也。
○"君得其志,苟利国家,不求富贵"者,"君得其志"者,谓君任此儒者辅助其君,使君得其志意,所欲皆成,此儒者推贤达士无所求为,唯苟在利益国家,不於身上自求富贵也。
○"其举贤援能有如此"者,言儒者进达引能,有如此在上诸事也。
"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难相死也,久相待也,远相致也。 其任举有如此者。 相先,犹相让也。 “久相待",谓其友久在下位不升,己则待之乃进也。
"远相致"者,谓己得明君而仕,友在小国不得志,则相致远也。
○难,乃旦反。
举如字,徐音据。
[疏]"儒有闻善"至"此者"。
○此明儒者举任同类之属。
前经"举贤援能",谓疏远者;此经"任举",谓亲近者也。
○"爵位相先也"者,相先,谓相让,言儒者见爵位之事,必先相推让於朋友也。
○"患难相死也",儒者有患难,相为致死也。
"久相待也"者,谓朋友久在下位不升,己则待之而乃进也。
○"远相致也"者,谓己得明君而仕,朋友在小国,不同得志,则远相招致其任明君也。
○"其仕举有如此"者,谓朋友更相委任举荐,有如此在上诸事。
"儒有澡身而浴德,陈言而伏,静而正之,上弗知也,粗而翘之,又不急为也;不临深而为高,不加少而为多;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同弗与,异弗非也。 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粗犹疏也,微也。 君不知巳有善言正行,则观色缘事,而微翘发其意使知之。 又必舒而脱脱焉,己为之疾,则君纳之速。 君纳之速,怪妒所由生也。 “不临深而为高",临众不以己位尊自振贵也。
"不加少而为多",谋事不以己小胜自矜大也。
"世治不轻",不以贤者并众,不自重爱也。
"世乱不沮",不以道衰废坏己志也。
○澡音早。
静如字,徐本作诤,音争。
粗,本又作{分鹿},七奴反。
翘,祁饶反。
治,直吏反,注同。
沮,徐在吕反,注同。
行,下孟反,注及下注同,又如字。
脱,并吐外反。
妒,丁路反。
坏,乎怪反,又音怪。
[疏]"儒有澡身"至"此者"。
○此明儒者殊异於人、特立独行之事。
○"澡身而浴德"者,澡身,谓能澡絜其身,不染浊也。
浴德,谓沐浴於德,以德自清也。
○"陈言而伏"者,谓陈设其言,而伏听君命也。
○"静而正之"者,谓静退自居,而寻常守正,不倾躁也。
"上弗知也",谓己有善言正行,君上所不知。
○"粗而翘"者,粗,疏也;翘,起发也。
言儒者事君,己有善言正行,君上既不知,当伺候君上颜色,因缘有事,微疏而起发之,令君上得知也。
○"又不急为也"者,谓起发之时,不急速而为之也。
○"不临深而为高"者,地既高矣,不临此众人深下之处更增高大,犹言不临此众人卑贱处而自尊显也。
又临众人,不以己位高尊而自振贵,言儒者卑以自牧。
"不加少而为多"者,谓己有谋事少胜,不加增少胜,自以为多以矜大也。
"世治不轻"者,世治之时,虽与群贤并处,不自轻也。
言常自重爱也。
"世乱不沮"者,沮,犹废坏也。
言世乱之时,道虽不行,亦不沮坏已之本志也。
○"同弗与"者,言儒之仕,彼位虽与齐同者,行不是善,则不与之相亲合也。
○"异弗非也",谓彼人与己之疏异,所为是善,则不非毁之也。
○"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言独能特立,独有此行如此所云之事也。
前第五儒既明"特立",此又云"特立独行"者,前云"特立",但明一身勇武,不论行之所为。
此经所云,非但身所特立,又独有此行为"独行",故更言"特立"也。
○注"粗犹"至"志也"。
○正义曰:粗犹疏也,微也。
"君不知已有善言正行"者,释经文"上不知"也。
云"则观色缘事,而微翘发其意使知之"者,释经"粗而翘之"也。
云"又必舒而脱脱焉,己为之疾,则君纳之速。 君纳之速,怪妒所由生也"者,释经"又不急为也"。
若纳已言速疾,则被众人所怪,妒所由生也。
云"世治不轻,不以贤者并众,不自重爱也"者,言凡人之情,见众人无知,己之独贤,则尽心用力。
若众人皆贤,或自替废,儒者不以如此,恒自重爱也。
"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近文章,砥厉廉隅;虽分国如锱铢,不臣不仕。 其规为有如此者。 “强毅以与人",彼来辨言行而不正,不苟屈以顺之也。
"博学以知服",不用己之知胜於先世贤知之所言也。
"虽分国如锱铢",言君分国以禄之,视之轻如锱铢矣。
八两曰锱,○近,附近之近。
砥音脂,又音旨。
厉,力世反。
分如字。
锱,侧其反,《说文》云"六铢"。
铢音殊,《说文》云"权分十黍之重"。
贤知音智。
[疏]"儒有上不臣天子"至"此者"。
○此明儒者志操规为之事。
○"上不臣天子",伯夷、叔齐是也。
"下不事诸侯",长沮、桀溺是也。
○"其静而宽"者,既慎而静,所尚宽缓也。
"强毅以与人"者,若有人与己辨言行,而彼人道不正,则己不苟屈从之,是用"刚毅以与人"也。
○"博学以知服"者,谓广博学问,犹知服畏先代贤人。
言不以己之博学凌夸前贤也。
○"近文章,砥厉廉隅"者,言儒者习近文章,以自磨厉,使成己廉隅也。
○"虽分国如锱铢"者,言君虽分国以禄之,视之轻如锱铢,不贵重也。
"不臣不仕"者,谓不与人为臣,不求仕官,但自规度所为之事而行,故云"其规为有如此者"也。
○注"强毅"至"曰锱"。
○正义曰:"强毅以与人,彼来辨言行而不正,不苟屈以顺之也"者,解经"强毅以与人"之事。
谓彼人来至与己辨争言行,而彼人为道不正,己则不苟且屈挠以顺从之。
云"不用己之知胜於先世贤知之所言也"者,解经"博学以知服"。
谓不用己之所知胜於先世贤知者之所言,服从之也。
云"八两曰锱"者,案筭法:十黍为参,十参为铢,二十四铢为两,八两为锱。
"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 其行本方立义,同而进,不同而退。 其交友有如此者。 同方、同术,等志行也。 “闻流言不信",不信其友所行如毁谤也。
○并如字,又步顶反,本亦作竞。
乐音洛,又音岳。
下,立嫁反。
厌,於艳反。
行,皇音衡,又下孟反。
"本方",绝句。
"立义",绝句。
志行,下孟反,下注"儒行"同。
谤,补浪反。
[疏]"儒有合志"至"此者"。
○此明儒者与人交友之事。
○"合志同方"者,方,犹法也。
言儒者与交友合齐志意,而同於法则也。
○"营道同术"者,谓经营道艺,同齐於术,同术则同方也。
但"合志同方",据所怀志意也。
"营道同术",据所习道艺也。
○"并立则乐"者,谓与知友并齐而立,俱同仕官,则欢乐也。
○"相下不厌"者,谓递相卑下,不厌贱也。
"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者,虽有朋友久不相见,闻流谤之言欲谮毁朋友,则己不信其言也。
○"其行本方立义"者,廋氏言:其行所本必方正,所立必存义也。
○"同而进,不同而退"者,谓朋友所为,与己同则进而从之,若不与己同则退而避之。
"其交友有如此"者,言其结交为朋友,有如此在上诸事也。
自此以上,凡有十五儒所陈之事,亦有前后乖异者。
此上经云"不臣不仕",第一儒云"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则有仕官之志也。
第十儒云"宽裕",第六儒云"刚毅",与宽裕亦别也。
第三儒云"爱其死","养其身","备豫"祸患,第五儒云"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亦不同也。
如此儒之乖违,上下不一,略举一二言也。
所以如此不同者,言儒包百行,事非一揆,量事制宜,随机而发。
当其刚毅之节,则守死不移;论其营养之道,则宽而容众;逢有道之世,则进而事君;遇无道之时,则退而不仕。
且贤有优劣,儒有大小。
大儒则理包百行,小儒则或偏守一边。
所以《尚书·皋陶》"九德"不一,德多则为天子、诸侯,德少则为大夫、卿、士。
苟达於此,儒行亦然。
虽或不同,无所怪也。
"温良者,仁之本也。 敬慎者,仁之地也。 宽裕者,仁之作也。 孙接者,仁之能也。 礼节者,仁之貌也。 言谈者,仁之文也。 歌乐者,仁之和也。 分散者,仁之施也。 儒皆兼此而有之,犹且不敢言仁也。 其尊让有如此者。 此兼上十有五儒,盖圣人之儒行也。 孔子嫌若斥己,假仁以为说。 仁,圣之次也。 ○孙音逊。 接,似辄反,又如字。 分,方云反,徐扶问反。 施,始致反。 斥音尺。 [疏]“温良者,仁之本"至"此者"。
○此明圣人之儒,兼上十五儒之行,亦是孔子嫌其斤己,假言仁者之儒以说之。
○"温良者,仁之本也"者,言温良之性,是仁之儒行之本。
言仁者之儒,先从温良而起,故云"仁之本也"。
○"敬慎者,仁之地也"者,亦言仁者之儒以敬慎为地。
地所以居止万物,仁者之儒亦居止敬慎,故云"仁之地"。
○"宽裕者,仁之作也"者,言儒者之动作必以宽裕,故云"仁之作也"。
○"孙接者,仁之能也",言孙辞接物是仁儒之技能。
○"礼节者,仁之貌也",言礼仪撙节是仁儒之外貌。
○"言谈者,仁之文也",言语谈说是仁儒之文章也。
"歌乐者,仁之和也",言歌舞喜乐是仁儒之和悦也。
○"分散者,仁之施也",言分散蓄积而振贫穷是仁儒之恩施也。
○"儒皆兼此而有之,犹且不敢言仁也",言儒者既兼有此行,犹尚孙让,不敢自谓己仁也。
○"其尊让有如此"者,尊,谓恭敬。
让,谓卑谦。
谓尊敬於物,卑让於人,有此之行也。
此谓圣人之儒,但圣人理极,不可为名言,仁亚於圣,故假仁以论圣人之儒也。
"儒有不陨获於贫贱,不充诎於富贵,不慁君王,不累长上,不闵有司,故曰‘儒’。 陨获,困迫失志之貌也。 充诎,喜失节之貌。 慁,犹辱也。 累,犹系也。 闵,病也。 言不为天子、诸侯、卿、大夫、群吏所困迫而违道,孔子自谓也。 充,或为“统"。
闵,或为"文"。
○陨,于敏反。
获,本又作获,同,户郭反,注同。
诎,永勿反,注同,徐音丘勿反。
慁,胡困反,注同。
累,力伪反,注同,一音力追反。
长,丁丈反。
闵,本亦作愍,武谨反。
不为,于伪反。
今众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病。”
妄之言无也。
言今世名儒,无有常人。
遭人名为儒,而以儒靳故相戏,此哀公轻儒之所由也。
诟病,犹耻辱也。
○命儒,命,名也。
妄,郑音亡,亡,无也,王音忘尚反,虚妄也。
诟,徐音遘,又呼候反。
靳,居觐反,杜预云"戏而相媿为靳"也。
孔子至舍,哀公馆之,闻此言也,言加信,行加义,"终没吾世,不敢以儒为戏"。
《儒行》之作,盖孔子自卫初反鲁时也。
孔子归至其舍,哀公就而礼馆之,问儒服而遂问儒行,乃始觉焉。
言没世不敢以儒为戏,当时服。
○行加,下孟反,注同。
[疏]"儒有"至"曰儒"。
○此明孔子自言己之儒所行如此,故系於诸儒之末也。
○"不陨获於贫贱"者,陨获是"困迫失志之貌"。
言己虽遇贫贱,不陨获失志也。
○"不充诎於富贵"者,充诎,是欢喜失节之貌。
言虽得富贵,不欢喜失节。
○"不慁君王"者,慁,辱也。
言不见慁辱於君王而违道也。
○"不累长上"者,累,犹系也。
长上,谓卿大夫。
言不以累系於长上而失志也。
○"不闵有司"者,闵,病也。
有司,谓群吏。
言儒者不以困病於有司而失常,谓不以群吏所困迫。
○注"闵病"至"自谓"。
○正义曰:"闵,病也",《释诂》文。
云"不为天子、诸侯、卿、大夫、群吏所困迫而违道"者,言天子、诸侯,解经"君王"也。
云"卿大夫",解经"长上"也。
群吏,解经"有司"也。
案《史记·孔子世家》云:在鲁,哀公不用;在齐,犁鉏所毁;入楚,子西所谮;適晋,赵鞅欲害;伐树於宋,削迹於卫,畏匡厄陈,则身被辱累多矣。
郑以其如此,故释云不以慁累闵病而违道。
云"孔子自谓也",郑知者,以此一儒在众儒之末、圣人儒后,特更说此一条,事与孔子相会,故知"孔子自谓"也。
○"今众人之命儒也妄常"者,此一节明孔子说儒既毕,遂言今世贱儒,以讥哀公也。
命,名也。
妄,无也。
言今世众人名之为儒者,无复常人,遭人则谓之为儒。
"以儒相诟病"者,诟病,犹耻辱也。
言今世以命之为儒,是相耻辱。
时世如此,故哀公轻儒也。
○注"以儒靳故相戏"。
○正义曰:左鲁庄公十一年,宋人战於乘丘,长万为鲁所获。
"宋人请之",鲁人归之,"宋公靳之"。
长万,宋大夫也。
曰:"始吾敬子,今子鲁囚也。 吾不敬子矣。"
长万病之,后弑闵公。
杜云:"戏而相愧曰靳。"
○"孔子至舍,哀公馆之,闻此言也"。
○此经明孔子自卫反鲁归至其家,哀公就而馆之,闻孔子之言,遂敬於儒也。
○"言加信,行加义"者,是记所录也。
○"终没吾出,不敢以儒为戏"者,是哀公之言,记者述而录之。
○注"儒行"至"时服"。
○正义曰:《儒行》之作,盖孔子自卫初反鲁时也。
案《左传》哀十一年冬:卫"孔文之将攻大叔也,访於仲尼,仲尼曰:‘胡簋之事,则常学之矣。 甲兵之事,未之闻也。 ’退命驾而行"。
"文子遽止之","将止,鲁人以币召之",孔子乃归。
以传文无馆事,故郑称"盖"以疑之也。
云"不敢以儒为戏,当时服"者,以哀公终竟不能用孔子,故孔子卒,哀公诔之,传云:"生不能用,死而诔之,非礼也。"
是终意轻儒。
此云"不敢以儒为戏",是当时蹔服,非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