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游记选 ●清朝 九溪十八涧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历代游记选
《历代游记选》 ●清朝 九溪十八涧

凡至杭州者,无不知游西湖。

然城中来游者,出涌金门,日加午矣。

至三潭印月、湖心亭小坐,再至岳王坟、林处士祠略一瞻眺,暮色苍然,榜人促归掉矣。

入城语人曰:"今日游湖甚乐。"

其实,谓之湖舫雅集则可,谓之游湖则未也。

西湖之胜,不在湖而在山。

白乐天谓冷泉一亭,最余杭而甲灵隐。

而余则谓九溪十八涧乃西湖最胜处,尤在冷泉之上也。

余自己已岁,闻理安寺僧言其胜,心向往之,而车未克一游。

癸酉暮春,陈竹川、沈兰舫两广文,招作虎跑、龙井之游。

先至龙井,余即问九溪十八涧,舆了不知;问山农,乃知之。

而舆者又颇不愿往,盖目龙井至理安,可由翁家山,不必取道九溪十八洞。

溪涧曲折,厉涉为沙,非所便也。

余强之而后可。

逾杨梅岭而至其地,清流一线,曲折下注,虢虢作琴筑声。

四山环抱,苍翠万状,愈转愈深,亦愈幽秀。

余诗所谓"重重迭迭山,曲曲环环路,丁了东东泉,高高下下树、"数语尽之矣。

余与陈、沈两君,皆下舆步行,履石渡水者数次,诗人所谓"深则水"也。

余足力最弱,城中虽半里之地,不能舍车而徒,乃此日则亦行三里而遥矣。

山水移情如是。

题记:这篇小品起势平易。

文章以不经意之笔,先说游人游西湖,往往是三潭印月转一圈,到岳王坟、林处士饲,走马观花,便匆匆回程了。

自以为"游湖甚乐",甚实只是"湖舫雅集"而已,谈不上游西湖。

再说唐人白乐天以为冷泉一年乃余杭之最、灵隐之甲,作者也不以为然。

之后点明九溪十八涧才是西湖之最胜处。

这种写法,层层铺垫,烘云托月,使得主题分外醒目。

接着,作者以问路探幽和车夫畏难不前的描写,含蓄地点出九溪十八涧藏在深山人未识及其跋涉之艰难,更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

这时,才正式展开了一幅尘俗罕见、意境清幽的画卷,那重重迭迭山,那曲曲环环路,那丁丁东东泉,那高高下下树,如诗似画、悦人耳目。

山水之胜,激发了作者的游兴,使不善徒步的他也弃舆而行;而作者的游兴,也从一个侧面衬托出山水之胜。

作品起笔平淡,层层递进,不断蓄势,是本文结构上的独到之处。

加之文词清丽质朴,不事雕琢,堪称山水小品中之上品。

作者简介: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

道光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

以事罢归,侨居苏州,以讲学著述为事,后讲学杭州诂经精舍达三十一年。

治经、子、小学,宗法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致力于正句读、审字义、通古文假借,并分析特殊文法及修辞。

颇重小说戏曲,强调其教化作用。

所撰《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等书总称《春在堂全书》,凡二百五十卷。

能诗词,能文。

《清史稿》本传云其古文"不拘宗派,渊然有经籍之光。"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