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万历己亥,正月立春,予在都门纵观灯市,因与陈参军道源出芦沟郴,西折之房山县。
早间,千百成群,观听喧杂,忽入幽僻,则萧然形影相吊也。
夜始抵县,路迷无人可问,到亦无一人识。
投逆旅舍,食讫,间行。
斗大一城,半为山根。
月色皎洁,积雪地上。
是去京华未百里,正上元之初夜也,人家皆闭门,有三四人,酒酣击鼓,歌唱于市,以为狂。
忽睹客,诧异国摄之,予亦趋旅舍。
主人曰:"归何迟?城中夜深,有虎饲人,客不知耶?又,山坳往往龙蛰,闻人声,触其怒,必震起。"
予相顾咋舌,此光景梦寐所不到也。
明日,问入山之径,无人知者。
有老叟佣于护,愿为向导。
出城行六十里,所过村落日瓦井,曰天光,日孤山口,皆与山势为升降。
人屋上结茅,盖以石皮,冰溜挂檐间不绝。”
涧边有残冰,马啮之解饥渴。
无卖浆之家,马上食所携饼饵而已。
孤山口始有一翁,迎客入,致敬叙杯酒,聚村人看之。
过则崇山如环,曲溪如带,时时涉溪沿壁,践苔门萝,乃至山麓。
一有一庵焉,为诸峰所覆,如胶猊之昂首也。
客始休车马,结束以入。
乱山山岩,两壁相距,中开一线,鸟道盘旋。
五里,至石梯。
梯即巨石,五丁凿为坎,仅容半圭,高数百磴。
左右两铁亘,长百尺,山巅下垂。
陟者缘之,手足分任其力,盖左迫无极之岩,而右临不测之渊矣。
梯尽处,有小庵,可憩。
折而东北,可一里,至山门。
入门,始昂首,见诸庵纵横调迭,处于悬岩峭壁蒙茸之内,如鸟巢然,所谓禅栖也。
独上方寺正中,如负扇以居。
蹑千百磴,始可到。
旁有两涧流下,闻而不见水,其上有冰封之耳。
又东折而往,则连岩层阴,雪堆未化。
独有古柏青青,龙蟠虬舞,出雪之上。
其品轩揭如仄,奇秀如云,穿注如蜂房燕垒。
服下有泉,深三尺,广倍之,面一平台,又十倍之。
相传开山时,有龙占此,禅师叱之避,尽挚其山泉以去。
师飞锡击其尾,留泉仅满斗,今山即名斗泉也。
山下有洞,尚隔一山。
说者以此山空腹,寺径达洞,然人必自其上行。
上行必经前峰,孤圆突兀,形如摘星,望之甚惮,涉亦可至。
峰半可俯诸庵,巅亦劣平,尚不见洞。
又下五里,入洞,如一城。
僧家依洞为窟,石床、茆扉可掬。
为客煮茗,初不得水,以葫芦系腰,至洞里取水,曳之出。
入,寻缚枯藤为炬,鳞次而进。
第一洞犹隐隐见影,二洞以内即黯黑无光。
三洞是一小窦,围可三四尺,深五六尺。
伏地匍匐,束身蛇行,即僧所曳葫芦处也。
入四洞,修高卜,燎炬不见顶。
旁有一潭,石蜿蜒如双龙状,其中圆光如珠,于是取水焉。
抵九洞,无路,有穴如井。
入者后人蹑前人背。
丈余,复空阔,但雾气蓊塞,履滑衣湿,不易前进。
至十三洞,路尚不穷。
云过此无奇,兴尽返矣。
大抵中以一曲为一洞,十三洞约有六七里。
洞中之石,玉白镜莹,铲为琉璃,逾寸明彻。
其境之最著者,曰莲华山,片片如青莲瓣;曰龙虎,宛肖龙虎;曰长眉祖师,兀坐岩畔,眉修然垂;曰吕纯阳十然具道者衣冠;日石塔,层层笔立;日石钟鼓,叩之作钟鼓声……此非历三洞穿窦之苦,不能得也。
又其最著者,曰须弥山,一山甚大,行良久难尽;曰雪山,犬如积雪,。
门之若刺;日万花楼,山之上有重楼焉,以雪为地,吐花如灵芝者数万朵;曰仙人桥,跨清溪而渡;日十八罗汉,为修短欹正各状貌;曰接引幡,从顶倒悬,缥缈若拂拂……此非历九洞入井之危不得也。
出洞之后,依然无光,迥若隔世,惊喜异常。
明日下山,复从孤山口支径之小西天。
小西天者,即石经寺也。
寺在绝顶,天然成洞,洞藏石经,故云。
其东西两峪俱有寺,两寺若张翼然。
由寺至顶,尚五里而遥,无不因山为径矣。
山腰有亭,又有石井。
上之,为洞者二;又上之,为洞者二。
其东为小洞者一,词火龙,窈而邃,有泉濡濡出。
西折而上,又为洞者一,再西为大洞者一,即石经堂也,形方如矩,平视如幔顶,中奉金身如来,修丈余,跣而端立,足蹈石板,下藏王匣金瓶,贮舍利三颗。
东北壁上,嵌法华石经一部。
西壁为杂编。
有白石柱,以坚四隅,若撑其顶。
洞之底,复有二洞,不可测识。
总之,七洞皆藏石经也。
石经版约方三四尺,层累相承。
以洞口窥之,有暖气袭人;但石扉封固不可开,开则有风雷之变。
考碑记,自北齐至隋,有沙门静琬,发愿刻十二部经,藏之此山。
后其徒续成之,历唐、宋、辽、金,功始成。
其半在石洞,半在西峪之寺塔。
噫,真希有之事哉!
题记:本文先写房山县,斗大一城,上元之初夜,人家皆闭门;城中夜深,有虎饲人,山坳往往龙蛰;村落与山势为升降,屋上结茅,盖以石皮;一翁迎客入,聚村人看之。
偏僻冷落的描写,给登房山的恒心和勇气作了铺垫。
接着,作者详细地生动传神地记载了登房山、探水云洞、访石经洞的全过程。
涉溪沿壁,践苔门萝;梯即巨石,五丁凿为坎,仅容半硅;左右两铁亘,陟者缘之,手足分任其力,左迫无极之岩,右临不测之渊……一路登来,一路涉险,非恒心勇气不足以登。
入洞,伏地匍匐,束身蛇行;有穴如井,入者后人蹑前人背……十恒心勇气不足以历三洞穿窦之苦,不足以历九洞入井之危,则洞中山石之奇之美不能得。
登山入洞需恒心勇气,凡事欲功成无不如是。
十二部经,沙门静琬及其徒,自北齐至隋,历唐宋辽金始刻成,不正是恒心和勇气吗?
作者简介:曹学全"1574—1647",字能始,号石仓,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
弱年举万历二十三年进士,任四川右参政、按察使。
天启间,官广西参议,以撰"野史纪略"得罪魏忠贤党,被劾削职,家居二十余年。
唐王在闽中称帝,授礼部尚书兼侍讲学士。
清兵入闽,在山中自缢死。
著述甚丰,尝采四部之书,欲仿道、佛二藏为儒藏,未成。
著有"石仓诗文集",又撰"蜀中广记",并选辑上古至明代的诗歌,为"石仓十二代诗选"。
所作小品,构思新巧,语言清丽,独具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