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游记选 ●宋朝 游龙井记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历代游记选
《历代游记选》 ●宋朝 游龙井记

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

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于此,事见《图记》。

其地当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中泉也。

每岁旱,祷雨于他祠不获,则祷于此,其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然泉者山之精气所发也,西湖深靓空阔,纳光景而涵烟霏;菱芡荷花之所附丽,龟鱼鸟虫之所依凭,漫衍而不迫,纡余以成文,阴晴之中,各有奇态,而不可以言尽也。

故岸湖之山多为所诱,而不克以为泉。

浙江介于吴越之间,一昼夜涛头自海而上者再,疾击而远驰,兕虎骇而风雨怒,遇者摧,当者坏,乘高而望之,使人毛发尽立,心掉而不禁。

故岸之山多为所胁,而不暇以为泉。

惟此地蟠幽而踞阻,内无靡曼之诱,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捍之胁,以亏疏其气。

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也。

夫畜之深者,发之远。

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

龙井之德,盖有至于是者,则其为神物之口也,亦奚疑哉?

元丰二年,辩才法师元静,自天竺谢讲事,退休于此山之寿圣院。

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

法师乃即其处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环而咒之,庶几有慰夫所谓龙者。

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异焉。

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谬,而其名由此益大闻于时。

是岁余自淮南如越省亲,过钱塘,访法师于山中,法师策杖送余于风篁岭之上,指龙井曰:"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迁;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 受天地之中,资阴阳之和,以养其源,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 虽古有道之士,又何以加于此,盍为我记之?"余曰:"唯唯。"

题记:作者记游龙井,不着力描绘其景,却刻意宣扬其德。

文章状写了西湖景色的绚丽多姿,钱塘江潮的汹涌澎湃,所以"岸湖""岸江"之山,或为其所诱,或为其所迫,突出了帷独龙井的德:淫不迁,威不屈,养不苟,施无穷,作者谓其有龙显灵,固然荒诞无稽,但用人的美德比泉的好处,却富于亲切感和人情味。

西湖、钱塘其景若此,则地处其间的龙井之景美,已尽在不言之中了。

就结构而言,全篇在龙井的"龙"字上做足文章。

先以其"有祷辄应",言其相传有龙;继而以其"畜深发远"、"养吵苟"、"施无穷"诸德,言不必疑其有龙;再以浮屠念咒,有大鱼跃出,证井之有龙不谬。

全篇以议论为主,却不乏精彩的描写、动人的抒情和生动的记述。

描写部分全用长短错落的对句,所以读来绝无枯燥说教的乏味,而富诗意和美感。

作者简介: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与淮海居士,江苏高邮人。

宋哲宗元祐初,由苏轼推荐,除太学博士,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

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祐党人。

绍圣"哲宗年号"间贬处州,徙郴州、雷州。

徽宗立,放还,复宣德郎,至藤州卒。

其文词得苏轼激赏,王安石亦谓其诗清新似鲍、谢。

其词属婉约派,多涉男女之情,抒身世之悲。

刘熙载评其词曰:"少游词有小晏之妍,其幽趣则过。 得花间、尊前遗韵,却能自出清新。"

著有《淮海集》。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