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秘史 第十回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两晋秘史
《两晋秘史》 第十回 杨尔增

史说石祟,字季伦,生于青州,故小名齐奴。

少敏慧,勇而有谋。

其父石苞临终分财与诸子,独少与崇。

其母以为言:"何不均分,使崇少也?"苞曰:"此儿虽小,后自能得。"

及其年长二十,为修武令,有能名,迁为阳城太守。

因伐吴有功,封为安阳乡侯,累迁侍中。

武帝以崇功臣之子,有干才,深器重之,出为南中郎将,荆州刺史,领南蛮校尉。

石崇颖悟,有才气,而任侠无行检。

在荆州时,私与从人劫远使商客,以致大富,因此不资久之,后拜为太仆,因出镇下邳。

崇有别馆,在河阳之金谷,一名梓泽,饯送者倾都畅饮于此,故号为"金谷园"。

是岁,武帝又拜崇为卫尉。

崇家中财产丰积,室宇宏丽,后房百数,皆曳锦绣,珥金翠,丝竹尽当时之眩庖膳穷水陆之珍,富盖天下,无有贰也。

时后将军王恺,乃文明皇后之弟也,家中亦大富,爱于射竞,以奢侈相高。

一日,武帝设朝罢,退出外殿。

石崇、王恺二人俱各夸诞,王恺说:"我家中以饴饫釜";石崇说:"我家以蜡代薪"。

这边道多,那边道胜。

众僚友因谓二人曰:"口说无凭,做出便见。 公二家休在此争论,凡家中有甚奇异珍宝,请出相斗,方见高下。"

当王恺使人作紫丝步障四十里,石崇使人作锦步障五十里;崇涂屋以椒,恺用赤石脂。

僚友见崇胜恺,俱称羡不已。

武帝闻王恺与石崇斗宝,乃宣恺入,取珊瑚树高二尺者赐恺。

恺大喜,拜谢出内,即以珊瑚示石崇。

石祟接过看了,以铁如意击碎。

王恺大怒曰:"你无此宝,故打碎,欲与相妒。"

崇大笑曰:"君不足为恨,吾自偿之。"

乃使人取珊瑚树高三四尺者六七株,条干绝俗,光彩耀目,以示王恺,因以赔恺。

僚友劝和,各回第讫。

当司马傅咸上书于武帝曰:先王之治天下,食肉衣帛者有制,其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古者人稠地狭而有储蓄,由于简也;今土广人稀而民不足,由于奢也。

欲时人崇俭,当诘其奢。

奢不见诘,转相高尚,无以穷极矣。

帝览,谓咸曰:"王、石自相射竞,何干兴废,卿何多言耶?"弗听傅咸之谏。

却说尚书张华,先因伐吴都督幽州军事,以文学才识名重一时,论者皆谓宜为三公。

荀勖、冯紞以伐吴之谋,深嫉之。

先时,武帝知张华才能,故使人问华,谁可托后事者。

华曰:"以明德至亲,莫如齐王。"

及此,武帝使人征之,齐王忤旨不至。

帝思华能,欲征张华。

苟勖、冯紞忌华所能,因而谮华于帝曰:"张华督幽州,抚循夷夏,誉望益振。 而华参朝政,恐有钟会之变也。 钟会之反,颇由太祖。 今陛下征华亦然。"

武帝变色曰:"卿是何言耶?"紞惊,即免冠言曰:"善御者必知其辔缓急之宜,故汉高八王以宠过夷灭;光武诸将由抑损克终,非上有仁暴之殊,下有愚智之异也,盖抑裁予夺使之然耳。 会才智有限而太祖夸奖无极,使会自谓算无遗策,功在不赏,遂构凶逆耳。 向令录其小能,节以大礼,则乱心无由生矣。"

帝曰:"然!"紞稽首曰:"陛下既然臣之言,宜思坚冰之渐,勿使如会之徒复致倾覆。"

帝曰:"当今岂复有如钟会之徒?"因屏左右而言曰:"陛下谋画之臣着大功于天下太平,总戎马之任者,皆在圣虑矣。"

帝默然。

由是不征张华,征齐王司马牧入朝。

齐王牧入朝用事,德望日拢荀勖、冯紞、杨珧皆忌之。

因设朝罢、紞谮于武帝曰:"齐王攸私结群党,恐不利于社稷。"

帝曰:"齐王乃先帝之所亲信,故朕委之以朝政,岂有异心耶?卿勿多言。"

紞曰:"陛下不信,诏诸侯之国,宜从亲者使,齐王独留京师,可乎?"勖又曰:"百僚皆归心齐王,陛下试诏之国,必举朝以为不可,则臣言验矣。"

武帝始以为然。

次日,乃以齐王司马攸为大司马、都督青州诸军事,令其归国。

国公王浑入朝上书曰:窃见齐王司马攸至亲盛德,宜赞朝政。

今出之国,假以虚号,而无典戎干方之实,恐非陛下追述先帝、太后待攸之宿意也。

若以同姓处之太厚,则有吴、楚逆乱之谋,汉之吕、霍、王氏皆窃人也。

历观古事,轻重所在,无不为害,唯当任正道而求忠良耳。

若以智计猜嫌,虽亲见疑,疏者庸可保乎?

武帝不听。

扶风王骏、光禄大夫李熹、中护军羊琇、待中王济、甄德皆入切谏,帝亦不听。

王济与甄德见帝不听,又使其妻公主俱入宫,涕泣曰:"今使齐王归国,莫非内有小人献佞?且齐王国之至亲而不可信,况他人乎?望陛下留齐王,乃国家之幸。"

因再四请帝留齐王攸。

武帝大怒,出谓王戎曰:"兄弟至亲,今出齐王,自是朕家事,而甄德、王济遣妇人来生哭耶!"乃出甄德、王济。

时李熹见武帝出济、德二人,亦以年老逊位,后卒于家焉。

太康四年正月,武帝设朝,命太常议崇锡齐王礼物,博土庾剪、秦秀等因上言曰:"考之古礼,三公无职,坐而论道,不闻以方任婴之。 惟宣王救急朝夕,然后命召穆公征淮夷,故其诗曰:"徐方不回,王曰旋归。

‘但宰相不得久在外也。

今天下已定,六合为家,将数延之三事,与论太平之基,而更出之,违旧章矣。

望陛下诏齐王归朝,天下幸甚。

"武帝弗听。 当祭酒曹志叹曰:“安有如此之才,如此之亲,不得树本助化,而远出海隅。 晋室之衰,其可待矣。"

乃上章极谏曰:古之夹辅王室,同姓则周公,异姓则太公,皆身居朝廷,五世反葬。

及其衰也,虽有五霸代兴,岂与周、召之治同日而论哉!自羲皇以来,岂一姓所能独有?当推至公之心,与天下共其利害,乃能享国长久。

是以秦、魏才得没世,而周、汉亲疏为用,此前事之明验也。

志以为当如博士所议,诏宣齐王回朝,则朝廷幸甚,天下幸甚。

武帝览表,大怒曰:"曹志尚不明吾心,况四海乎?且博士不答所问,而答所不问,横造异论也。"

遂免曹志官,其余皆赴廷尉问罪。

廷尉刘诵奏旉等大不敬,法当弃市。

帝从之。

尚书夏侯骏见帝曰:"官立八座,正为此时,博士不当加罪。"

帝始回心,独以骏议留中七日,乃诏旉等七人免死除名,命齐王攸备物典策,设轩悬之乐,六佾之舞,黄钺朝车,乘舆之副从焉。

却说齐王攸既被荀勖、冯紞之谗,不得预政,在外愤怨发病,使人奏武帝,乞往守太后之陵寝。

武帝不许。

齐王病剧,武帝遣御医诊视。

御医将行,勖等阴嘱曰:"汝去视齐王疾,不可下药,只便回来。 主上问你时,只说无疾。"

御医应诺,及去诊视脉息,病将危笃,不肯下药。

诊罢复旨,皆言无疾,帝亦不深问。

当河南尹尚雄谏曰:"陛下子弟虽多,但有德望者少。 齐王卧居京邑,所益实深,不可不思也。 依臣之愚见,可诏还京。"

武帝不纳,尚雄愤恚而卒。

齐王攸疾转笃,帝犹遣人催其上道,至是呕血而薨。

其子司马冏发丧而归,武帝与百官亲临吊丧。

司马冏号踊陈诉御医诳言父疾无恙,不肯下药,致误身死。

武帝大怒,即命武士收御医,诛于市曹,以其首级祭之。

初,武帝爱齐王攸甚笃,为苟勖、冯琇所构,欲为身后之虑,故出之。

及其薨,帝哀痛不已。

冯紞侍侧曰:"齐王名过其实,天下归之。 今自薨,是社稷之福也,陛下何哀之过?"

帝收泪而止。

按齐王攸举动以礼,鲜有过失,武帝敬惮之,每引同处,必择言而后发,因此朝野重之。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