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不出户,知天下;
罗振玉曰:景福本"户"下及下句"牖"下,均有"以"字。
谦之案:柰卷、室町及淮南道应训、文子道原篇、治要、意林引与景福本同。
又文子精诚篇、下德篇引"户"下有"以"字,淮南主术训、后汉书张衡传注、文选思齐赋注、韩诗外传三引有"而"字。
吕氏春秋君守篇引作"不出于户而知天下",傅、范本作"不出户,可以知天下",韩非子喻老作"不出于户,可以知天下"。
又淮南主术训:"人主者,以天下之目视,以天下之耳听,以天下之智虑,以天下之力争。"
盖即"不出户,知天下"之古义。
不窥◆,见天道。
罗振玉曰:景龙本、御注本"牖"作"◆","牖"之别体。
谦之案:罗卷"窥"作"窥",缺"牖"字,"见天道"作"知天道"。
御注、邢玄、庆阳、磻溪、楼正、河上、顾欢、彭耜、傅奕、高翿均作"窥",同此石。
诸王本、室町本作"窥"。
又"牖"下,顾欢、室町本有"以"字,陆希声有"而"字。
吕氏春秋君守篇引作"不窥于牖,而知天道",文子精诚篇作"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傅、范本作"不窥牖,可以知天道"。
又尸子处道篇引仲尼曰:"不出于户而知天下,不下其堂而治四方。"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篇引:"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知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
语亦本此。
毕沅曰:案韩非子作"不窥于牖,可以知天道。"
说文解字曰:"窥,小视也。"
"窥,闪也。"
"闪,窥头门中也。"
方言:"凡相窃视,南楚谓之窥。"
沅以为穴中窃视曰窥,门中窃视曰窥,应用"窥"字。
老子楚人,用楚语矣。
韩非是。
谦之案:毕说是也。
玉篇:"窥,相视也,与窥同。"
字林:"窥,倾头门内视也,字亦作○。"
任大椿字林考逸引汉孟郁修尧庙碑云"○极道之要妙"云云,据此知"窥""○"二字通。
又"窥",说文:"小视也,从穴,规声。"
与"窥"略同。
易观"窥观利女贞"用"窥",丰"窥其户"用"窥",此当用"窥"。
敦煌本作"窥",与韩非喻老篇同,当从之。
夏竦古文四声韵出"窥"字,引厉山木道德经本作○。
其出弥远,其知弥近。
严可均曰:"弥近",各本作"弥少"。
谦之案:"弥",傅本作"○","近"乃"少"字之误。
"少",傅、范本作"尟"。
范曰:"‘尟’字,韩非、王弼同古本。"
又韩非喻老篇、淮南道应训、精神训、吕氏春秋君守篇引"远"下有"者"字。
淮南精神训"故曰其出弥远者,其知弥少",注:"以言夫精神之不可使外溢也。"
王念孙云:"此十二字是引老子而释之,后人误以为注文,故改入注耳。"
又吕氏春秋先己篇云:"不出于门户,而天下治者,其惟知反于己身者乎?"论人篇云:"太上反诸己,其次求诸人。 其索之弥远者,其推之弥疏;其求之弥强者,失之弥远。"
盖皆老子之变文。
君守篇云:"故曰不出于户而知天下,不窥于牖而知天道,其出弥远者,其知弥少。"
则虽不引老子,一见而知其是引老子而释之也。
又案傅本作"尟",说文:"尟,是少也。"
朱骏声曰:"贾侍中说字亦作◆。 易系辞郑本‘故君子之道尟矣’,虞本‘尟不及矣’,经传皆以‘鲜’以‘罕’为之。 尔雅释诂:‘鲜,罕也。 ’‘鲜,寡也。 ’鲜、罕皆即此尟字。"
毕沅曰:"‘尟’,古‘鲜少’字,诸本皆作少。"
马叙伦曰:"案此当作‘少’,‘尟’为俗字,少与道为韵。"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谦之案:"不见而名",韩非喻老及张嗣成本、危大有本均引"名"作"明"。
武内义雄曰:"‘名’乃‘明’字之假借。"
蒋锡昌曰:"‘名’‘明’古虽通用,然老子作‘明’,不作‘名’。 二十二章‘不自见故明’,五十二章‘见小曰明’,皆‘见’‘明’连言,均其证也。 此当据张本改。"
今案:释名释言语:"名,明也。"
"名"与"明"音义通,不必改字。
又"不为",河上本、姚孟俯本作"无为",以上"不行""不见"二连语证之,作"不为"是。
「音韵」此章江氏韵读:户、下韵"鱼部",牖、道韵"幽部"。
姚文田、邓廷桢:增、名、成韵。
陈柱:牖、道、少韵,名,成韵。
高本汉同。
奚侗:远、◆为韵,行、明、成为韵。
盖"少"本作"尟","名"本作"明","不行而知"句,奚误改为"不知而行"也,"行"实际非韵。
顾炎武唐韵正卷九三十五马:"下"古音户,老子:"不出户,知天下。"
"修之天下,其德乃普。"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其言下之,欲先民必以其身后之。"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
陈第引魏了翁云:"六经凡下皆音户,舍皆音暑。 不特六经,古音皆然。"
右景龙碑本不分章,三十六字,敦煌本、河、王本同,傅、范本四十字。
河上题"鉴远第四十七",王本题"四十七章",范本题"不出户章第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