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斋读书志 附录 晁公武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郡斋读书志
《郡斋读书志》 附录 晁公武 晁公武

晁公武,字子止,祖籍澶州清丰"今属河南",出身书香世家。

七世祖晁迥"951—1034"为著名学者,官至礼部尚书。

高祖晁宗悫、曾祖晁仲衍,也是饱学之士。

父冲之,字叔用,擅诗名,为江西诗派作家,族父补之"1053—1110",字无咎,从父说之"1059—1129",字以道,均为著名学者,以名节文章盛名于世。

晁氏后迁居山东,故又称为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

晁公武少承家学,浸耽群书。

逢靖康兵灾,携家入蜀避难,寓居嘉定府"今四川乐山"。

故家藏书,在战乱中损失殆尽。

绍兴二年"1132",登进士第,后为四川转运副使井度属官。

绍兴十七年知恭州"今重庆",后又知荣州"今四川荣县"、合州"今重庆合川"、泸州"今四川泸州"等地。

隆兴初,入朝为吏部郎中、监察御史。

隆兴二年"1164"兼枢密院检详文字,不久又为御史台右正言、殿中侍御史、侍御史。

他对当时官冗恩滥的现象提出了一系列救弊之策。

干道四年"1168",以敷文阁待制为四川安抚制置使。

五年,除敷文阁直学士,在四川重建广惠仓,赈济饥民。

七年,诏除临安府少尹,擢吏部侍郎。

致仕后,在四川嘉定府符文乡度过了他的晚年。

卒于南宋淳熙年间。

晁公武是宋代著名的目录学家,他自幼耽书嗜学,虽家藏书大多毁于兵火,但仍"心志不衰"。

他为南阳井度属官期间,曾帮助井度编书、刻书,结下了深厚友谊。

井度罢官后,将藏书五十箧赠予晁氏。

他以井度赠书为基础,结合自己原来的收藏,"除其重复,得二万四千五百卷有奇"。

绍兴二十一年,又在知荣州任上,利用"三荣僻左少事"的闲暇,"日夕躬以朱黄,雠校舛误,终篇辄撮其大旨论之"。

终于完成了《郡斋读书志》初稿,并在去世前,不断对初稿进行修订和补充。

《郡斋读书志》20卷,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

首先,收入的图书达1492部,基本上包括了宋代以前各类重要的典籍,尤以搜罗唐代和北宋时期的典籍更为完备。

这些典籍至今不少已亡佚和残缺,后世可据书目的提要而窥其大略。

其次,体例有严谨的安排,全目分经、史、子、集四部,部下又分45小类;书有总序,部有大序,多数小类前有小序;每书有解题,从而形成了一个严谨完备的体系。

全书的大序、小序中,注意阐述各部各类的学术渊源和流变,发挥了古代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优良传统。

尤其是他对经学素有研究,因此在经部大序、小序中,叙先秦、两汉、魏晋、中唐经学的演变和流弊富有独特的见解。

第三,由于所录各书为晁氏实藏,所以在提要中对典籍情况的介绍,咸有凭据,自非其他丛抄旧录的书目所能比拟。

晁氏撰写的提要不仅翔实有据,而且注重考订,内容详略得当。

如在集部别集类《蔡邕集》的提要中说:"凡文集其人正史有传者,止掇论其文学之辞,及略载乡里,所终爵位,或死非其理亦附见……若史逸其事者,则杂取它书详载焉,庶后有考。"

其介绍作者生平、成书原委、学术渊源及有关典章制度、轶闻掌故,皆能引用唐宋实录、宋朝国史、登科记及有关史传目录,并详加考证。

这些材料许多今已失传,因此晁氏所撰提要内容,很多具有较高史料价值。

第四,《郡斋读书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具有提要内容的私藏书目,对于后世目录学影响很大。

比晁公武稍后的目录学家陈振孙说:"其所发明,有足观者。"

陈氏所作的《直斋书录解题》就是效法《郡斋读书志》撰成的,有不少内容引用了晁氏的书目提要。

宋末学者王应麟的《困学纪闻》、《汉书艺文志考证》、《玉海》也大量征引了《郡斋读书志》。

至于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

经籍考》,则主要是以晁、陈二书目为蓝本编纂的。

直至清代的目录巨编《四库全书总目》,仍采用《郡斋读书志》的材料多达三百多条。

由此可见《郡斋读书志》在我国目录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郡斋读书志》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20卷衢本和7卷袁本两个版本系统,前者源于蜀刻20卷本而以南宋淳祐衢州刊本为祖,后者源于蜀刻4卷本而以南宋淳祐袁州刊本为祖。

两本各有所长,衢本以内容丰富见称,袁本则附有赵希弁《读书附志》。

清人王先谦将衢、袁二本合校刊行,以衢本为底本,校袁本于衢本之上,附《读书附志》于后,仍为20卷。

今上海古籍出版社在此基础上,出版了校证标点本。

晁公武一生博学,他不仅在目录学方面有突出的贡献,在其他领域也有专深的研究,著述宏富。

除《郡斋读书志》外,据史志记载,他还撰有《易诂训传》18卷、《尚书诂训传》46卷、《毛诗诂训传》20卷、《中庸大传》1卷、《春秋诂训传》30卷、《石经考异》1卷、《稽古后录》35卷、《通鉴评》10卷、《老子通述》2卷、《昭德堂稿》60卷、《嵩高樵唱》2卷等,这些著作惜已亡佚,今存者仅若干诗文残篇。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