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云记 第二十一回 郑小姐赐爵英阳主 贾春云续咏喜鹊诗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九云记
《九云记》 第二十一回 郑小姐赐爵英阳主 贾春云续咏喜鹊诗 无名子

话说郑小姐厚被公主备说太后娘娘懿旨,一同坐在辇轿,宝幢绣幡,前后拥卫,行至端门外。

小姐虽然凝重端雅,也不顾眄,左右轿窗外,眼前所瞧,其人烟稠密,街市繁华,比别处阜盛。

行了半日,忽见街北大路侧,蹲着大大的石狮子,左右一般,中间五间兽头嵬嵬的大门。

门前列坐着几十个雄赳赳的武夫罗卒,正门不开,只东西两挟门,有许多簪花朱履之官员。

正门上有一匾,匾上大书"端门"两个金字。

辇轿入了端门,复往西一箭之地,照样也是五个大门,正门不开,只由东角小门而进。

轿抬着走了不甚远之地,复转弯,过了一大石桥时,便歇了辇。

后面的宫娥,也都下来。

另换了四个眉目秀洁的、年十七八岁、头上着了乌帽的小黄门,前来抬着辇。

众宫娥步下跟随。

至一垂花门外落下,那小黄门俱肃然退去。

众宫娥上前,八人齐抬,进了门。

两边是超手游廊,正中是一座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是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

八宫娥方才歇下了,正路上一齐前来,打起辇帘,扶着公主下了辇,将扶郑小姐出辇。

小姐扶了奶娘,出了辇,秦氏跟前,一同从东路上前。

但见穿堂正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屏风,堂檐傍边,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台阶上,列坐着许多穿红着绿的一队宫娥。

一见公主来了,都忙的下了阶,把了长袖列立,住了脚迎着,笑嘻嘻地道:"刚才的太后娘娘焦燥,贵主娘娘还宫迟晚了,可巧就临还了。"

说犹未了,三五宫娥一面争走了,告于太后。

公主顾谓秦氏道:"今也中书陪着姐姐,少俟于此,以待太后引见了。"

又有宫娥两人,自内迎出来,奏道:"郑氏幕次已设于大内。 太后懿旨:公主与郑小姐,一同进来罢。"

公主大喜,复谓秦氏陪姐姐改服,先自入谒太后,先告同辇入宫之事,复白郑小姐许多美处于太后。

太后大喜,就命两宫娥,命赐一品命妇章服于郑氏,下旨道:"郑氏以大臣之女,受尚书之币,犹着亵服于朝见之时,于礼不可。 即赐九华章服,换着朝见。"

两宫娥飞也似出传娘娘懿旨,复请换着章服以进。

郑小姐伏地奏道:"臣妾便是闾里一个儿女,本不当于命妇章服。 臣妾所著,虽甚简亵,便是着于父母之前。 太后娘娘,即是万民之父母。 请以见父母之服,入见于太后娘娘。"

宫娥奏郑氏之言,太后喜甚,道:"郑女所言,可云的当。"

此时太后感动公主仁爱之德,心中已有八七分许杨尚书之婚,与公主为两夫人同事一人之意,又闻所奏得当,即命引见入侍。

郑小姐随宫女之后,入于殿前,到阶下,行八拜九叩头之礼,山呼万岁。

太后先察其颜貌秀美,举止典雅,心内不觉艳叹,即命侍女引上殿赐坐。

郑小姐俯伏牀前,不敢仰视。

太后谕道:"杨少游拟选禁脔之亲。 帝家规范,不宜为后于臣僚。 臣子分义,又不敢居前于帝王。 是故国有椒房禁脔之选:臣僚年字之男女,俱有禁婚之法。 前者杨少游退还聘币之举,即遵国法,非寡躬创行非礼也。 就是君臣之义,公私之分,在所当然。 而兰阳每言非以礼使臣之道,又言有违于伦常之义。 兰阳曾有箫声鹤舞之事,天缘不可低昂,愿与你齐肩比体,同事一人。 猜美妒艳,女子之所不免。 而兰阳之爱慕贤德如是实有南国之化。 予感兰阳之至诚,欲亲见你面,然后谕之。 已与皇上议定,皇上亦钦叹兰阳之至意,已允女儿之愿。 今杨少游建不世之勋,不日凯还。 前日退还之币,当使复纳于你们。 涓日并行合卺之礼,实旷世之恩数,你其领之,善与兰阳和顺,以副朕望。"

郑琼贝俯伏奏道:"圣恩隆盛,及至于此。 臣妾虽靡身粉骨,无以报万一。 臣妾卑贱之躯,不敢与贵主比肩同列,是恐不敢奉教。 臣妾终鲜兄弟,惟有长侍父母膝下,以尽爱日之诚。 伏愿娘娘垂察焉。"

太后道:"常言道,臣分以恭敬为本。 恭敬莫如遵命。 天子有命,岂不可遵?"郑氏俯伏,不敢更对。

此时宫中左右,一见郑小姐花容月态,举止天雅,奏对合式,莫不啧舌喝采。

太后顾谓兰阳道:"女儿同与归房小憩,歇歇罢。"

公主遂与郑小姐同归寝所,秦氏同来陪席。

宫娥又献茶,太后又使宫娥送了果品糕膳,一同用过。

宫娥们见了一堂三美,宛如天仙样子,莫能上下,不觉眼花迷缬,只自赞叹。

话休絮烦。

原来太后以公主之谏,谓以不识之见,虽然允许公主微服同辇,意欲入宫之后,囚闭幽室,勒令嫁他,不用命则杀之,以绝杨少游之望;及见郑小姐,爱眷之心,不但由中而出,越瞧越喜,看其举止仪容,敬谨之意愈重也,将一腔不贤之心,已攒到东洋大海去了;一片恨心,就化为喜气,便不可使郑小姐须臾不在眼前。

又使宫娥召至郑小姐,公主亦为同至陪席。

厨房供进午膳,自然是御厨珍餐,非同小可。

山珍海错,列桌丰腴。

一时用过,漱口茶毕,郑小姐逡巡请公主辞退。

太后道:"郑女既入大内,不可退归。 予以兰阳同你共事一人。 但位次之际,终有所些碍处。 臣子之女,难与公主齐肩并体。 今予思有一个方便、专美之道。 今以郑女取为予养女,一体赐公主位号,与兰阳为姊妹。 一来尽予爱眷之心,二则无有碍于位次之未妥。 仿帝尧之娥皇、女英厘降,虞纳之故事,岂不盛仪专美方便的事么!"公主起身四拜,告道:"娘娘盛德,如天同大,处分明正快豁。 孩儿得遂夙昔之愿,喜而不知攸达。"

郑小姐避席伏地,只自感泪纵横,稽首不敢仰对。

太后道:"郑女何无一言?"郑小姐收泪,伏地奏道:"千古旷绝未有之恩泽,及于臣妾之身。 虽结草含珠,何以仰答其万一。"

太后道:"今已成命,郑女不可还其私第。 待皇上入内,可以定号锡命。"

乃与说些闲话。

时正春晚,花煦和暖。

殿前碧桃盛开,忽有灵鹊一双,飞坐枝上,喳喳的鸣,听之可爱。

太后笑道:"今天好日,予得一女,佳期有迩,哪无喜兆?予闻琼贝女儿有咏絮之才,仿古人七步成章之事,使宫女移步,你两人各以一诗咏时景,以识今日之喜。"

就命宫娥,各排文房四友于两公主之前。

太后亲自展纸,上写"碧桃花上闻喜鹊"七字为题,道:"诗中俱带丝萝之义,各为趁限制进。"

两人才执笔,宫女方才移步。

宫女恐公主未能趁七步,犹缓其移武。

两公主举笔纵横,俱如惊风骤雨,一时俱到,诗已呈于太后之前,宫女仅移五步半了。

太后大喜,次第取览。

郑氏诗云:紫禁春花醉碧桃,何来好鸟语咬咬?

楼头御妓传新曲,南国夭华与鹊巢。

公主诗云:

春深宫掖百花繁,灵鹊飞来报喜言。

银汉作桥须努力,一时齐渡两天孙。

太后览毕,大喜道:"予虽不娴诗章,两女儿诗才如是敏速,诗意易解,俱有至义,诚可爱。 当就考于皇上,以定高下,大有评赏。"

时已日晏,天子承夕候于太后。

郑小姐不便便服见至尊,复与兰阳自去寝所。

天子问候,毕,太后道:"杨少游不日将还。 兰阳亲事,预讲吉日,无有差迟,予所望之。 陛下何不讲定么?"天子闷然仰对道:"郑女退币,终有伤于风化。 伏愿娘娘再思裁处。"

太后道:"若是杨少游并许郑女之婚,为左右夫人,郑女不敢与御妹金枝玉叶齐肩;若又以郑女为媵御,则郑女已先受杨家之币,于礼不可。 郑鄤之女,予已召见。 其才貌双全,德仪兼备,实与兰阳难为乎兄弟。 予欲取郑女为女,定名赐爵,然后许与女儿同行卺礼于杨少游。 陛下之意何如?"天子大惊,仰对道:"娘娘,何以致郑鄤之女召见耶?"太后遂将兰阳微服出宫、如此这般之事,从头至尾,细述一遍。

天子听来大喜,奉节便奏道:"御妹爱人敬德之义,出谋发虑之奇,诚千古之一女。 郑女今在何处?"太后即使宫娥同召两公主,兰阳遂与郑氏一同进前。

天子一举龙眼,见了郑氏,真是亭亭玉树,矫矫云鹤,白玉不自知洁,幽兰不自知香。

皇爷大喜,贺道:"娘娘盛德,天地同大,荡荡不能名焉。"

顾谓兰阳道:"郑女已为御妹,何不着九华之服?"太后道:"以其诰命未下,固辞了。"

天子乃命女中书取来笔砚及龙凤彩笺。

女中书对已预备,即地进前。

天子亲执彩毫拂笺,禀太后道:"『英阳』二字敢禀。"

太后道:"甚佳。"

天子就即蘸笔,大书"皇太后取司徒郑鄤女琼贝为养女,封爵英阳公主"二十字,下书着年号、月日,命秦中书安宝龙凤之章,赐给郑氏。

郑氏双手擎受。

太后即令取九华章服、凤冠玉簪来,登时换着。

郑氏惶恐,换了章服,下殿叩头谢恩命。

天子即令上殿赐坐,英阳逡巡欲坐兰阳之下,兰阳避席不迭。

天子问道:"两妹孰兄孰弟?"兰阳对道:"英阳长了一月于臣妹呢。"

皇爷笑道:"然则兄居上,而弟居下,岂有趑趄?"英阳稽首道:"今虽蒙天地之大德,敢承非据之诰命,敢以臣子而居帝女之上?"天子笑道:"以弟而敢坐兄座之上,尤为不可。 英阳今为御妹,何道微时之事,遂从兄弟之序。"

英阳不敢再辞,?蹴就座,兰阳次坐。

此时,天子大喜,便告太后道:"今天好日,宜有识喜之举。"

太后遂以灵鹊诗示皇爷道:"刚才有鹊报喜,已以喜鹊为题,以贺今日之事。 但未考其次第,陛下须定高下罢。"

天子乃取二诗览过,十分称叹,道:"真是难兄难弟,俱是绝调,诚莫定其甲乙。"

乃告道:"臣有一事,拟告娘娘久矣。"

太后道:"陛下所欲言者甚事?但说不妨。"

皇爷随以金銮殿杨少游醉道、女中书十人请诗、秦彩凤续诗、当初两人相和杨柳词之事,一一备告:"已成证约,不可以宫掖之属,缺其初心。 兰阳下嫁之日,以秦彩凤许以媵御,亦是盛事,臣已许之,愿娘娘金允"。

太后不胜嗟叹。

兰阳告道:"孩儿曾所闻知,圣世无弃物。 皇爷已许之,今岂有他?伏愿太后玉成。"

太后道:"虽后妃南国之化,岂加于是?"即随陛下许允之教。

天子大喜,顾秦氏道:"今你同庆之日,宜续灵鹊之诗,须为制进,以为同考甲乙。"

秦氏感激不尽,就将花笺霎时制呈。

诗云:

喜鹊喳喳绕紫宫,凤仙花上起春风。

安巢不待南飞去,三五星稀正在东。

太后同皇爷鉴过,大为叹美。

皇爷笑道:"篇篇珠玉,各道其情,难以下手,强论甲乙。 英阳之诗,引周诗之美,归德于后妃,大得应制之体,当为居甲。 兰阳又有虚受之量,当为其次。"

一座称叹,仍说些闲话,尽欢而罢。

按不下题。

且说隆福庵当日,郑小姐与春娘头一次焚香拜佛,千万不自意公主微服潜来,郑小姐同辇入宫。

这时候,虽以春娘奇警乖觉,眼见他天下头一的异事,只与钱老老、丫鬟们,忙的坐轿回府,随以当时光景,细细告诉崔夫人之时,夫人大惊,顿足垂泪道:"春娘啊,这事怎的?下回又有何事么?"春娘道:"夫人无虑。 这事虽然摸不着头脑,要知有吉无凶。 窃观公主德容恢弘,语言宽裕,必告太后要见小姐一面,同事尚书之意。 冯奶娘、鸳鸯同时跟入宫,必有好音之回。"

崔夫人始闻女儿于公主圈中,同是入宫,这是没有之事,大惊小怪,罔知所措,及闻春娘如是为言,虽然肚里少宽,怀着鬼胎,道:"春娘得非好听慰过的话么?"春娘道:"不满半日,必有回音,千万无虞罢。"

夫人犹放心不下。

及到申刻时辰,门外云:"有吆喝之声。"

门前当直的忙忙告道:"小姐回来了。"

崔夫人大喜,同春娘忙的走下堂来,两步做一步,到二门内,从门隙看时:一对对皂衣持杖的人,前导吆喝。

八人彩轿,高高的抬了肩上。

随后一个小黄门,骑马跟在后面。

又有数十个皂隶拥护,到二门外落下轿。

轿夫一齐敛声屏气,肃敬而退。

小黄门忙下马前来开帘。

有一华冠艳服的一个宫女,满面堆笑,喜欢欢出了轿。

众人看时,那里是小姐?那宫女刚才出轿,不住的叫声:"夫人啊,春娘子啊,阿弥陀佛!天下岂有这般没见过、听不得的喜吉么!喜从天降,抑又我非做梦呢?春娘子啊!"众人初时只道是小姐回来,及见一个年纪大的宫女,正是摸不着,及闻声音,定睛看时,不是别人,便是冯奶娘。

崔夫人惊异,忙问道:"冯娘,琼姑娘那里不回来,你自独来?你又做甚官爵,这般打扮起来呢?"冯娘笑嘻嘻的,言不出口,浑身酥麻,只道:"阿弥陀佛",道:"那里有这般喜事呢!"夫人着急道:"冯娘,有何事体?燥杀我的,有事便说罢。"

冯娘方才的定息,开言道:"我琼姑娘已做公主娘娘,位在兰阳娘娘之上。 杨状元、杨学士老爷还退之币,待老爷还朝,真真确确的还纳我琼姑娘。 琼姑娘同兰阳娘娘,同时合卺。 姑娘封爵英阳公主,一身上登时换着九华命妇章服,彻上彻下,都是我府中不见的锦绣龙凤纹,又珠翠玉佩,这般妆束起来。 我琼姑娘比在家时越发标致,真真是月中嫦娥比得的。 春娘啊,你道喜欢不喜欢么?古今可不是再没有么!"又掌不住"阿弥陀佛"。

崔夫人不闻时,万事都休,及闻冯娘之言,万端愁郁之心,一时间便化为雪狮子,喜从天降,喜极落下泪,道:"冯娘,这是确话么?你把这事复细细讲说来,与我听听。"

冯娘道:"哪里不确话?"遂将入宫初时如何朝见太后娘娘,如何制进七步诗,如何朝见万岁皇爷,如何万岁爷亲手书封爵英阳公主,如何换着命妇章服之事,一一告诉一遍。

崔夫人不胜感激,复道:"冯娘,你做何官爵,这般服饰么?"冯娘娘嘻嘻道:"暧呀,我倒忘了我之官了。 我便是公主娘娘奶娘,升我为甚么保母。 宫娥们奉着我这般没知名的冠,见不得的长袖,衣儿、裳儿,我都不知了。"

众人始看冯娘,头上戴的是金丝攒珠髻,绾着五凤挂珠钗,身上穿的是穿花百蝶云缀窄褙袄,腰系悲翠撒花洋绉裙,足下一双凤嘴彩金珠履,一表璨烂。

众媳妇、丫鬟们,莫不艳羡称赞。

钱老老心内不妥,翻唇睇视道:"我也陪姐姐入宫,我做此高官打扮这般的,倒也见夺于冯娘呢。"

冯娘啐口道:"我是甚么?保母。 琼姑娘吃我奶这么大的,是故为封官拜爵,一身宫样服饰的。 妈妈有甚功德拜爵么?"钱老老怃然无语,一座大笑。

这是慢话,休题。

且说崔夫人复道:"冯娘啊,琼姑娘何时侯能还家么?"冯娘道:"公主娘娘那里还得私第呢?只可安安稳稳在大内,与兰阳娘娘同在。 又有秦中书,如我府中之春娘子,长在公主傍边。 我的还时,春娘子同为入宫,伏侍琼姑娘,很好的。"

春娘啐了一口了。

夫人道:"蠢货的,春娘无诏命,那里入宫?"冯娘道:"我倒忘了大内之严法了。 我还是不能出来的。 今也入宫后,公主娘娘为告这么说,禀告霎时出来,命刻下还人。 我到是三回五次告禀,为昔日妈妈诸伴说说笑笑,请许一宿还来,才为允许。 后也再难出来了。 明天一早当可入去呢。"

崔夫人听他这般诸话,倒甚怅然,眼圈儿红了,含下泪来。

此时司徒闻是冯娘出来,为知女儿入宫后事体,入内招的冯娘前,备问诸话。

冯娘一如夫人面前告诉一般,细细述了一遍。

司徒同夫人下庭,向北八拜,谢了恩颂祝。

这又不提。

且说两公主奉侍太后娘娘、万岁皇爷,考评喜鹊诗,还归寝所,叙说牀话,同榻一宿,晚景无话。

次日天明,两公主盥洗,各具章服,双双朝见太后,问了安。

太后再见英阳,德仪花容,比昨始见尤为耀目,不胜爱喜,各赐近座。

兰阳告道:"娘娘已许秦中书媵御之列,孩儿得遂心愿,总是娘娘、皇爷洪恩大度。 英阳娣有女伴贾春云,业已许身于杨尚书。 孩儿亦见于隆福庵,今许召人,常侍英阳,是不可己事,伏愿娘娘今允玉成。"

太后喜道:"你又说得是。 须教英阳召入春娘罢。"

兰阳复告道:"昨天阳阳之冯保母,为报英阳封爵事体,出去郑府未还。 今娘娘亲命冯保母跟作小黄门,使冯保母与春云同轿入宫,甚是便宜了。"

太后道:"很是。"

即召小黄门谕旨了。

小黄门奉旨到郑府,英阳又私报太后之恩命。

此时郑府感激荣宠,不可尽述。

于是春娘打扮得齐整,崔夫人又警戒了一回,同坐冯保母八人轿,皂隶前导,太监陪后,一如昨天出来时去了。

且说春娘入宫,先为见两公主,仰视英阳公主仪范,一倍光彩,心中十分喜悦,不敢有言,只随宫娥进见太后,下了陛,拜了八拜,九叩头,呼万岁毕,承命上殿。

太后看了春娘,削肩细腰,身材合中,鸭蛋脸儿,慧眼明眉,顾眄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不胜不喜道:"可与秦中书并驱。 自古道,强将麾下无弱卒者,尽非虚语也。"

此时,昨日喜鹊,又在桃树上,噪的喳喳不已。

太后异之,下询道:"昨天三人已赋灵鹊诗。 今日,贾娘初入宫,喜鹊又噪报喜,不可无续咏。 贾娘能解诗章么?"春云不敢仰对。

莫英奏道:"粗解鱼鲁,与孩儿一般俚语的。"

太后大喜,即命续制以呈。

春娘承命,不忙不慌,即写一诗进呈。

未知诗语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