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五代史 唐书四十五 列传二十一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 唐书四十五 列传二十一 薛居正

张宪,字允中,晋阳人,世以军功为牙校。

宪始童丱,喜儒学,励志横经,不舍昼夜。

太原地雄边服,人多尚武,耻于学业,惟宪与里人药纵之精力游学,弱冠尽通诸经,尤精《左传》。

尝袖行所业,谒判官李袭吉,一见欣叹。

既辞,谓宪曰:「子勉之,将来必成佳器。

」石州刺史杨守业喜聚书,以家书示之,闻见日博。

庄宗为行军司马,广延髦俊,素知宪名,令硃守殷赍书币延之。

岁余,释褐交城令,秩满,庄宗嗣世,补太原府司录参军。

时霸府初开,幕客马郁、王缄,燕中名士,尽与之游。

十二年,庄宗平河朔,念籓邸之旧,征赴行台。

十三年,授监察,赐绯,署魏博推官,自是恒簪笔扈从。

十五年,王师战胡柳,周德威军不利,宪与同列奔马北渡;梁军急追,殆将不济。

至晚渡河,人皆陷水而没,宪与从子朗履冰而行;将及岸,冰陷,朗泣,以马箠引之,宪曰:「吾儿去矣,勿使俱陷。

」朗曰:「忍季父如此,俱死无恨。

」朗偃伏引箠,宪跃身而出。

是夜,庄宗令于军中求宪,或曰:「与王缄俱殁矣!」庄宗垂涕求尸,数日,闻其免也,遣使慰劳。

寻改掌书记、水部郎中,赐金紫,历魏博观察判官。

从讨张文礼,镇州平,授魏、博、镇、冀十郡观察判官,改考功郎中,兼御史中丞,权镇州留事。

庄宗即位,诏还魏都,授尚书工部侍郎,充租庸使。

八月,改刑部侍郎,判吏部铨,兼太清宫副使。

庄宗迁洛阳,以宪检校吏部尚书、兴唐尹、东京副留守,知留守事。

宪学识优深,尤精吏道,剖析听断,人不敢欺。

三年春,车驾幸鄴,时易定王都来朝,宴于行宫,将击鞠。

初,庄宗行即位之礼,卜鞠场吉,因筑坛于其间,至是诏毁之。

宪奏曰;「即位坛是陛下祭接天神受命之所,自风燥雨濡之外,不可辄毁,亦不可修。

魏繁阳之坛,汉汜水之单,到今犹有兆象。

存而不毁,古之道也。

」即命治之于宫西。

数日,未成。

会宪以公事获谪,阁门待罪,上怒,戒有司速治行宫之庭,碍事者毕去,竟毁即位坛。

宪私谓郭崇韬曰;「不祥之甚,忽其本也。

秋,崇韬将兵征蜀,以手书告宪曰:「允中避事久矣,余受命西征,已奏还公黄阁。

」宪报曰:「庖人之代尸祝,所谓非吾事也。

」时枢密承旨段徊当权任事,以宪从龙旧望,不欲宪在朝廷。

会孟知祥镇蜀川,选北京留守,徊扬言曰:「北门,国家根本,非重德不可轻授;今之取才,非宪不可。

」趋时者因附徊势,巧中伤之。

又曰:「宪有相业,然国祚中兴,宰相在天子面前,得失可以改作;一方之事,制在一人,惟北面事重。

」十一月,授宪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太原尹、北京留守,知府事。

四年二月,赵在礼入魏州。

时宪家属在魏,关东俶扰,在礼善待其家,遣人赍书至太原诱宪。

宪斩其使,书不发函而奏。

既而明宗为兵众所劫,诸军离散,地远不知事实,或谓宪曰:「蜀军未至,洛阳窘急,总管又失兵权,制在诸军之手,又闻河朔推戴,事若实然,或可济否?」宪曰:「治乱之机,间不容发,以愚所断,事未可知。

愚闻药纵之言,总管德量仁厚,素得士心,余勿多言,志此而已。

」四月五日,李存渥自洛阳至,口传庄宗命,并无书诏,惟云天子授以只箭,传之为信。

众心惑之,时事莫测。

左右献画曰:「存渥所乘马,已戢其饰,复召人谋事,必行阴祸,因欲据城。

宁我负人,宜早为之所,但戮吕、郑二宦,且系存渥,徐观其变,事万全矣。

」宪良久曰:「吾本书生,无军功而致身及此,一旦自布衣而纡金紫,向来仕宦非出他门,此画非吾心也。

事苟不济,以身徇义。

」《东都事略·张昭传》:昭劝宪奉表明宗以劝进,宪曰:「吾书生也,天子委以保厘之任,吾岂苟生者乎!」昭曰:「此古之大节,公能行之,忠臣也。

」宪既死,论者以昭能成宪之节。

翌日,符彦超诛吕、郑,军城大乱,燔剽达曙。

宪初闻有变,出奔沂州。

既而有司纠其委城之罪,四月二十四日,赐死于晋阳之千佛院。

幼子凝随父走,亦为收者加害。

明宗郊礼大赦,有司请昭雪,从之。

宪沈静寡欲,喜聚图书,家书五千卷,视事之余,手自刊校。

善弹琴,不饮酒,宾僚宴语,但论文啸咏而已,士友重之。

宪长子守素,仕晋,位至尚书。

王正言,郓州人。

父志,济阴令。

正言早孤贫,从沙门学,工诗,密州刺史贺德伦令归俗,署郡职。

德伦镇青州,表为推官;移镇魏州,改观察判官。

庄宗平定魏博,正言仍旧职任,小心端慎,与物无竞。

尝为同职司空颋所凌,正言降心下之。

颋诛,代为节度判官。

同光初,守户部尚书、兴唐尹。

时孔谦为租庸副使,常畏张宪挺特,不欲其领使,乃白郭崇韬留宪于魏州,请宰相豆卢革判租庸。

未几,复以卢质代之。

孔谦白云:「钱谷重务,宰相事多,簿籍留滞。

」又云:「卢质判二日,便借官钱,皆不可任。

」意谓崇韬必令己代其任,时物议未允而止,谦沮丧久之。

李绍宏曰:「邦计国本,时号怨府,非张宪不称职。

」即日征之。

孔谦、段徊白崇韬曰:「邦计虽重,在侍中眼前,但得一人为使即可。

魏博六州户口,天下之半,王正言操守有余,智力不足,若朝廷任使,庶几与人共事;若专制方隅,未见其可。

张宪才器兼济,宜以委之。

」崇韬即奏宪留守魏州,征王正言为租庸使。

正言在职,主诺而已,权柄出于孔谦。

正言不耐繁浩,簿领纵横,触事遗忘,物论以为不可,即以孔谦代之,正言守礼部尚书。

三年冬,代张宪为兴唐尹,留守鄴都。

时武德使史彦琼,监守鄴都,廪帑出纳,兵马制置,皆出彦琼,将佐官吏,颐指气使,正言不能以道御之,但趑趄听命。

至是,贝州戍兵乱,入魏州,彦琼望风败走,乱兵剽劫坊市。

正言促召书吏写奏章,家人曰:「贼已杀人纵火,都城已陷,何奏之有。

」是日,正言引诸僚佐谒赵在礼,《通鉴》:正言索马,不能得,乃帅僚佐步出府门谒在礼。

望尘再拜请罪。

在礼曰:「尚书重德,勿自卑屈,余受国恩,与尚书共事,但思归之众,仓卒见迫耳。

」因拜正言,厚加慰抚。

明宗即位,正言求为平卢军行军司马,因以授之,竟卒于任。

胡装,礼部尚书曾之孙。

汴将杨师厚之镇魏州,装与副使李嗣业有旧,因往依之,荐授贵乡令。

及张彦之乱,嗣业遇害,装罢秩,客于魏州。

庄宗初至,装谒见,求假官,司空颋以其居官贪浊,不得调者久之。

十三年,庄宗还太原,装候于离亭;谒者不内,乃排闼而入,曰:「臣本朝公卿子孙,从兵至此。

殿下比袭唐祚,勤求英俊,以壮霸图。

臣虽不才,比于进九九,纳竖刁、头须,亦所庶几。

而羁旅累年,执事者不垂顾录,臣不能赴海触树,走胡适越,今日归死于殿下也!」庄宗愕然曰:「孤未之知,何至如是!」赐酒食慰遣之,谓郭崇韬曰:「便与拟议。

」是岁,署馆驿巡官。

未几,授监察御史里行,迁节度巡官,赐绯鱼袋;寻历推官、检校员外郎。

装学书无师法,工诗非作者,僻于题壁,所至宫亭寺观,必书爵里,人或讥之,不以为愧。

时四镇幕宾皆金紫,装独耻银艾。

十七年,庄宗自魏州之德胜,与宾僚城楼饯别,既而群僚离席,装独留,献诗三篇,意在章服。

庄宗举大钟属装曰:「员外能釂此乎?」装饮酒素少,略无难色,为之一举而釂,庄宗即解紫袍赐之。

同光初,以装为给事中,从幸洛阳。

时连年大水,百官多窘,装求为襄州副使。

四年,洛阳变扰,节度使刘训以私忿族装,诬奏云装欲谋乱,人士冤之。

崔贻孙,《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贻孙字伯垂。

祖元亮,左散骑常侍。

《世系表》:元亮,字晦孙,虢州刺史。

父刍言,潞州判官。

贻孙以门族登进士第,以监察升朝,历清资美职。

及为省郎,使于江南回,以橐装营别墅于汉上之谷城,退居自奉。

清江之上,绿竹遍野,狭径浓密,维舟曲岸,人莫造焉,时人甚高之。

及李振贬均州,贻孙曲奉之。

振入朝,贻孙累迁丞郎。

同光初,除吏部侍郎,铨选疏谬,贬官塞地,驰驿至潞州,致书于府帅孔勍曰:「十五年谷城山里,自谓逸人;二千里沙塞途中,今为逐客。

」勍以其年八十,奏留府下。

明年,量移泽州司马,遇赦还京。

宰相郑珏以姻戚之分,复拟吏部侍郎,天官任重,昏耄罔知,后迁礼部尚书,致仕而卒。

《北梦琐言》:崔贻孙年过八十,求进不休,囊橐之资,素有贮积,性好干人,喜得小惠。

有子三人,自贻孙左降之后,各于旧业争分其利,甘旨医药,莫有奉者。

贻孙以书责之云:「生有明君宰相,死有天曹地府,吾虽考终,岂放汝耶!」

孟鹄,魏州人。

庄宗初定魏博,选干吏以计兵赋,以鹄为度支孔目官。

明宗时,为邢洺节度使,每曲意承迎,明宗甚德之。

及孔谦专典军赋,征督苛急,明宗尝切齿。

及即位,鹄自租庸勾官擢为客省副使、枢密承旨,迁三司副使,出为相州刺史。

会范延光再迁枢密,乃征鹄为三司使。

初,鹄有计画之能,及专掌邦赋,操割依违,名誉顿减。

期年发疾,求外任,仍授许州节度使。

谢恩退,帝目送之,顾为侍臣曰:「孟鹄掌三司几年,得至方镇?」范延光奏曰:「鹄于同光世已为三司勾官,天成初为三司副使,出刺相州,入判三司又二年。

」帝曰:「鹄以干事,遽至方镇,争不勉旃。

」鹄与延光俱魏人,厚相结托,暨延光掌枢务,援引判三司,又致节钺,明宗知之,故以此言讥之。

到任未周岁,卒。

赠太傅。

孙岳,冀州人也。

强干有才用,历府卫右职。

天成中,为颍耀二州刺史、阆州团练使,所至称治,迁凤州节度使。

受代归京,秦王从荣欲以岳为元帅府都押衙,事未行,冯赟举为三司使,时预密谋。

硃、冯患从荣之恣横,岳曾极言其祸之端,康义诚闻之不悦。

及从荣败,义诚召岳同至河南府检阅府藏。

时纷扰未定,义诚密遣骑士射之,岳走至通利坊,为骑士所害,识与不识皆痛之。

子琏,历诸卫将军、籓阃节度副使。

张延朗,汴州开封人也。

事梁,以租庸吏为郓州粮料使。

明宗克郓州,得延朗,复以为粮料使,后徙镇宣武、成德,以为元从孔目官。

长兴元年,始置三司使,拜延朗特进、工部尚书,充诸道盐铁转运等使,兼判户部度支事,诏以延朗充三司使。

末帝即位,授礼部尚书,兼中书侍郎、平章事、判三司。

延朗再上表辞曰:

臣滥承雨露,擢处钧衡,兼叨选部之衔,仍掌计司之重。

况中省文章之地,洪炉陶铸之门,臣自揣量,何以当处。

是以继陈章表,迭贡情诚,乞请睿恩,免贻朝论。

岂谓御批累降,圣旨不移,决以此官,委臣非器,所以强收涕泗,勉遏怔忪,重思事上之门,细料尽忠之路。

窃以位高则危至,宠极则谤生,君臣莫保于初终,分义难防于毁誉。

臣若保兹重任,忘彼至公,徇情而以免是非,偷安而以固富贵,则内欺心腑,外负圣朝,何以报君父之大恩,望子孙之延庆。

臣若但行王道,惟守国章,任人必取当才,决事须依正理,确违形势,坚塞幸门,则可以振举宏纲,弥缝大化,助陛下含容之泽,彰国家至理之风,然而谗邪者必起憾词,憎嫉者宁无谤议,或虑至尊未悉,群谤难明,不更拔本寻源,便俟甘瑕受玷,臣心可忍,臣耻可消。

只恐山林草泽之人,称量圣制;冠履轩裳之士,轻慢朝廷。

臣又以国计一司,掌其经费,利权二务,职在捃收。

将欲养四海之贫民,无过薄赋;赡六军之劲士,又藉丰储。

利害相随,取与难酌,若使罄山采木,竭泽求鱼,则地官之教化不行,国本之伤残益甚,取怨黔首,是黩皇风。

况诸道所征赋租,虽多数额,时逢水旱,或遇虫霜,其间则有减无添,所在又申逃系欠。

乃至军储官俸,常汲汲于供须;夏税秋租,每悬悬于继续。

况今内外仓库,多是罄空;远近生民,或闻饥歉。

伏惟朝廷尚添军额,更益师徒,非时之博籴难为,异日之区分转大。

窃虑年支有阙,国计可忧。

望陛下节例外之破除,放诸项以俭省,不添冗食,且止新兵,务急去繁,以宽经费,减奢从俭,渐俟丰盈,则屈者知恩,叛者从化,弭兵有日,富俗可期。

臣又闻治民尚清,为政务易,易则烦苛并去,清则偏党无施。

若择其良牧,委在正人,则境内蒸黎,必获苏息,官中仓库,亦绝侵欺。

伏望诫见在之处官,无乖抚俗;择将来之莅事,更审求贤。

傥一一得人,则农无所苦;人人致理,则国复何忧。

但奉公善政者,不惜重酬;昧理无功者,勿颁厚俸。

益彰有道,兼绝徇情。

伏望陛下,念臣布露之前言,闵臣惊忧于后患,察臣愚直,杜彼谗邪,臣即但副天心,不防人口,庶几万一,仰答圣明。

末帝优诏答之,召于便殿,谓之曰:「卿所论奏,深中时病,形之切言,颇救朕失。

国计事重,日得商量,无劳过虑也。

」延朗不得已而承命。

延朗有心计,善理繁剧。

晋高祖在太原,朝廷猜忌,不欲令有积聚,系官财货留使之外,延朗悉遣取之,晋高祖深衔其事。

及晋阳起兵,末帝议亲征,然亦采浮论,不能果决;延朗独排众议,请末帝北行,识者韪之。

晋高祖入洛,送台狱以诛之。

其后以选求计使,难得其人,甚追悔焉。

刘延皓,应州浑元人。

祖建立,父茂成,皆以军功推为边将。

延皓即刘后之弟也。

末帝镇凤翔,署延皓元随都校,奏加检校户部尚书。

清泰元年,除宫苑使,加检校司空。

俄改宣徽南院使、检校司徒。

二年,迁枢密使、太保,出为鄴都留守、检校太傅。

延皓御军失政,为屯将张令昭所逐,出奔相州,寻诏停所任。

及晋高祖入洛,延皓逃匿龙门广化寺,数日,自经而死。

延皓始以后戚自籓邸出入左右,甚以温厚见称,故末帝嗣位之后,委居近密。

及出镇大名,而所执一变,掠人财贿,纳人园宅,聚歌僮为长夜之饮,而三军所给不时,内外怨之,因为令昭所逐。

时执政以延皓失守,请举旧章,末帝以刘后内政之故,止从罢免而已,由是清泰之政弊矣。

刘延朗,宋州虞城人也。

末帝镇河中时,为郓城马步都虞候,后纳为腹心。

及镇凤翔,署为孔目吏。

末帝将图起义,为捍御之备,延朗计公私粟帛,以赡其急。

及西师纳降,末帝赴洛,皆无所阙焉,末帝甚赏之。

清泰初,除宣徽北院使,俄以刘延皓守鄴,改副枢密使,累官至检校太傅。

时房皓为枢密使,但高枕闲眠,启奏除授,一归延朗,由是得志。

凡籓侯郡牧,自外入者,必先赂延朗,后议进贡,赂厚者先居内地,赂薄者晚出边籓,故诸将屡有怨讪,末帝不能察之。

及晋高祖入洛,延朗将窜于南山,与从者数辈,过其私第,指而叹曰:「我有钱三十万贯聚于此,不知为何人所得。

」其愚暗如此。

寻捕而杀之。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