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史宪诚 子孝章
何进滔 子弘敬
韩允忠 子简乐彦祯 子从训
罗弘信 子威
史宪诚,其先出于奚虏,今为灵武建康人。
祖道德,开府仪同三司、试太常卿、上柱国、怀泽郡王。
父周洛,为魏博军校,事田季安,至兵马大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御史中丞、柱国、北海郡王。
宪诚始以材勇,随父历军中右职,兼监察御史。
元和中,田弘正讨李师道,令宪诚以先锋四千人济河,累下其城栅。
复以大军齐进,乘势逐北,魏之全师迫于郓之城下。
师道穷蹙,刘悟斩首投魏军。
录功,超授宪诚兼中丞。
镇州王承宗死,弘正自魏移领镇州。
居数月,为王廷凑所杀,遂以兵叛。
朝廷以弘正子布为魏博节度使,领兵讨伐,俾复父冤。
时幽州硃克融援助廷凑,布不能制,因自引决,军情嚣然。
宪诚为中军都知兵马使,乘乱以河朔旧事动其人心,诸军即拥而归魏,共立为帅,国家因而命之。
时克融、廷凑并据兵为乱,宪诚喜得旄节,虽外顺朝旨,而中与硃、王为辅车之势,长庆二年正月也。
寻遣司门郎中韦文恪宣慰。
时李絺为乱,与宪诚书问交通。
宪诚表请与絺节钺,仍于黎阳舣舟,示欲渡河。
及见文恪,举止骄倨,其言甚悖。
旋闻絺为帐下所杀,乃从改过,谓文恪曰:"宪诚蕃人,犹狗也,唯能识主。 虽被棒打,终不忍离。"
其狡谲如此。
朝廷每为优容,寻加左仆射。
敬宗即位,进秩司空。
太和二年,沧景节度使李全略卒,其子同捷窃据军城,表邀符节,举兵伐之。
先是,宪诚与全略婚媾,及同捷叛,复潜以粮饷为助。
上屡发使申谕,寻又就加平章事。
宪诚尝遣骁将至阙下,恣为张大,宰相韦处厚以语折锉之,宪诚不敢复与同捷为应。
时宪诚示出师共讨同捷。
及沧景平,加司徒。
宪诚心不自安,乃遣子孝章入觐,又飞章愿以所管奉命。
上嘉之。
乃加侍中,移镇河中。
宪诚素怀向背,不能以忠诚感激其众。
未及出城,太和三年六月二十六日夜,为军众所害,册赠太尉。
孝章,幼聪悟好学。
元和中,李醖为魏帅,取大将子弟列于军籍。
孝章倡言愿效文职,醖奇之,令摄府参军。
及宪诚领节钺,改士曹参军、兼监察御史,赐绯。
孝章以父在镇多违朝旨,尝雪涕极谏,备陈逆顺之理。
朝廷闻而嘉之,乃授检校太子左谕德、兼侍御史,充节度副使。
累迁至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赐紫。
领本道兵同平沧景,加工部尚书。
寻请赴阙,文宗慰劳甚厚,宪诚亦因恳乞朝觐。
上知宪诚之入觐,自孝章之谋,遂加礼部尚书,分相、卫、澶三州别为一镇,俾孝章领之。
孝章未到镇,宪诚遇害。
上以孝章有忠节,起复为右金吾卫将军。
间岁,授鄜坊节度使。
居四年,迁于滑。
一岁,入为右领军大将军,改右金吾大将军,俄授邠宁节度。
孝章历三镇,虽无异绩,而谨身畏法,以保初终。
开成三年十月卒,赠右仆射。
何进滔,灵武人也。
曾祖孝物,祖俊,并本州军校。
父默,夏州衙前兵马使,检校太子宾客,试太常卿。
以进滔之贵,赠左散骑常侍。
进滔客寄于魏,委质军门,事节度使田弘正。
弘正奉诏讨郓州,破李师道,时进滔为衙内都知兵马使,以功授兼侍御史。
太和三年,军众害史宪诚,连声而呼曰:"得衙内都知兵马使何端公知留后,即三军安矣。"
推而立之。
朝廷因授进滔左散骑常侍、魏博等州节度观察处置等使。
为魏帅十余年,大得民情,累官至司徒、平章事卒。
子弘敬袭其位。
朝廷时遣河中帅李执方、沧州帅刘约各遣使劝令归阙,别俟朝旨。
弘敬不从,竟就加节制。
及刘稹反,不时起兵。
镇州王元逵下邢、洺二州,兵次上党,弘敬方出师压境。
大中后,宣宗务其姑息,继加官爵,亦至使相。
咸通初,卒。
子全皞嗣之。
朝廷寻降符节,累官亦至同平章事。
十一年,为军人所害。
子孙相继,四十余年。
韩允忠,魏州人也。
旧名君雄,懿宗改赐今名。
父国昌,历本州右职。
会昌中,从何弘敬破刘稹,以功为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
以允忠故,累赠兵部尚书。
允忠少仕军门,继升裨校。
潞州之役,亦与其行。
咸通十一年,何全皞为军众所杀,推允忠为帅。
时僖宗为普王,即降诏遥领节度,授允忠左散骑常侍、兼御史中丞,充节度观察留后。
不数月,转检校工部尚书、魏州大都督府长史、充魏博节度观察等使。
累加至检校司空、同平章事。
干符元年十一月卒,年六十一。
累赠太尉。
子简,自允忠初授戎帅,便为节度副使。
干符初,累官至检校工部尚书。
允忠卒,即起复为节度观察留后。
逾月,加检校右仆射。
其后累加至侍中,封昌黎郡王。
贼巢之乱,诸葛爽受其伪命河阳节度使。
时僖宗在蜀,寇盗蜂起,简据有六州,甲兵强盛,窃怀僭乱之志,且欲启其封疆,乃举兵攻河阳,爽弃城而走。
简遂留兵保守,因北掠邢、洺而归,遂移军攻郓。
郓帅曹全晸出战,为简所败,死之。
郓将崔君裕收合残众,保郓州。
简进攻其城,半年不下,河阳复为诸葛爽所袭。
简因欲先讨君裕,次及河阳,乃举兵至郓,君裕请降。
寻移军复攻河阳,行及新乡,为爽军逆击,败之。
简单骑奔回,忧愤。
疽发背而卒,时中和元年十一月也。
乐彦祯,魏州人也。
父少寂,历澶、博、贝三州刺史,赠工部尚书。
彦祯少为本州军校。
韩简之领节旄也,以彦祯为马步军都虞候,转博州刺史。
下河阳,走诸葛爽。
有功,迁澶州刺史。
简再讨河阳之败也。
彦祯以一军先归,魏人遂共立之。
朝廷寻授检校工部尚书,知魏博留后。
俄加户部尚书,充节度观察处置等使。
中和四年,累加至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
僖宗自蜀回,加开府仪同三司,册拜司徒。
彦祯志满骄大,动多不法。
一旦征六州之众,板筑罗城,约河门旧堤,周八十里,月余而毕,人用怨咨。
又其子从训天资悖逆。
王铎自滑移镇沧州,过魏郊,从训见其女妓,利之,先伏兵于漳南高鸡泊,俟铎之至,围而害之,掠其所有。
时朝廷微弱,不能诘。
魏人素知铎名望,议者惜之,而罪从训。
从训又召亡命之徒五百余辈,出入卧内,号为"子将",委以腹心。
军人籍籍,各有异议。
从训闻而忌之,易服遁出,止于近县。
彦祯因命为六州都指挥使。
未几,又兼相州刺史。
到任之后,般辇军器,取索钱帛,使人来往,交午涂路,军府疑贰。
彦祯危愤而卒,众推都将赵文弁知留后事。
从训自相州领兵三万余人至城下,文弁按兵不出。
众怀疑惧,复害文弁,推罗弘信为帅。
弘信以兵出战,败之。
从训招集余众,次于洹水。
弘信遣将程公佐领兵讨击,大败之,枭从训首于军门,时文德元年春也。
罗弘信,字德孚,魏州贵乡人。
曾祖秀,祖珍,父让,皆为本州军校。
弘信少从戎役,历事节度使韩简、乐彦祯。
光启末,彦祯子从训忌牙军,出居于外,军众废彦祯,推赵文弁权主军州事。
众复以为不便,因推弘信为帅。
先是,有邻人密谓弘信曰:"某尝夜遇一白须翁,相告云,君当为土地主。 如是者再三。"
弘信窃异之。
及废文弁,军人聚呼曰:"孰愿为节度使者?"弘信即应之曰:"白须翁早以命我。"
众乃环而视之,曰:"可也。"
由是立之。
僖宗闻之,文德元年四月,诏加工部尚书,权知节度留后。
七月,复加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右仆射,充魏博节度观察处置等使。
龙纪中,加检校司空、同平章事,封豫章郡公。
干宁中,硃全忠急攻兗郓,硃瑄求援于太原。
太原发军,假道于魏,令大将李存信屯莘县。
存信御军无法,侵魏之刍牧,弘信不平之。
全忠复遣人谓之曰:"太原志吞河朔,回戈之日,贵道堪忧。"
弘信乃托好于汴,出师三万攻存信,败之。
太原怒,举兵攻魏,营于观音门外。
汴将葛从周援之,屯于洹水。
李克用子落落时为铁林军使,为从周所擒,乃退归。
自是太原之师,每岁侵扰相、魏,魏人患之。
硃全忠方事兗郓,惧弘信离贰,每岁时赂遗,必卑辞厚礼答贶。
全忠对魏使北面拜而受之,曰:"六兄比予倍年已上,兄弟之国,安得以常邻遇之。"
弘信以为厚己,亦推心焉。
弘信累官至检校太师、守侍中、临清王。
光化元年九月卒,年六十三,赠太师,追封北平王,谥曰庄肃。
子威。
威,字端己。
文德初,授左散骑常侍,充天雄军节度副使。
自龙纪至干宁,十年之中,累加官爵。
弘信卒,袭父位为留后,朝廷从而命之。
天复末,累加至检校太傅、兼侍中、长沙王。
天祐初,授检校太尉、守侍中,进封鄴王,赐号"忠勤宣力致理功臣"。
魏之牙中军者,自至德中,田承嗣盗据相、魏、澶、博、卫、贝等六州,召募军中子弟置之部下,遂以为号。
皆丰给厚赐,不胜骄宠。
年代浸远,父子相袭,亲党胶固。
其凶戾者,强买豪夺,逾法犯令,长吏不能禁。
变易主帅,有同儿戏,如史宪诚、何进滔、韩君雄、乐彦祯,皆为其所立。
优奖小不如意,则举族被害。
威惩其往弊,虽以货赂姑息,而心衔之。
威嗣世之明年,正月,幽州刘仁恭拥兵十万,谋乱河朔,进陷贝州,长驱攻魏。
威求援于汴。
硃全忠遣将李思安屯于洹水。
葛从周自邢、洺引军入魏。
燕将刘守文、单可及攻汴军于内黄。
思安逆战,大败之,乘胜追蹑。
从周出会掩击,复败燕军,斩首三万。
三年,威引汴军攻沧州以报之。
自是,威感全忠援助之恩,合从景附。
天祐二年七月十三日夜,牙军裨校李公佺作乱,威仅以身免。
公佺出奔沧州。
自是愈惧,遣使求援于全忠,密谋破之。
全忠遣李思安会魏博军,再攻沧州。
全忠女妻威子廷规,先是卒。
全忠遣长直军校马嗣勋选兵千人,密于舆中实兵甲入魏,言助女葬事。
三年正月五日,嗣勋至,全忠亲率大军济河,言视行营于沧景。
威欲因而出迎,至期,即假全忠帐下锐卒入而夹攻之。
牙军颇疑,坚请不出。
威恐泄其事,慰纳之。
是月十四日夜,率厮养百十辈,与嗣勋合攻之。
时宿于牙城者千人,迟明杀之殆尽;凡八千家,皆破其族。
魏军攻沧州者,在历亭闻有变,其将史仁遇拥之,保于高唐。
六州之内,皆为雠敌,累月平之。
威仕梁数年后卒,年三十四,位至守太师、兼中书令,赠尚书令,谥曰贞壮。
威性明敏,达于吏道。
伏膺儒术,招纳文人,聚书至万卷。
每花朝月夕,与宾佐赋咏,甚有情致。
钱塘人罗隐者,有当世诗名,自号"江东生"。
威遣使赂遗,叙其宗姓,推为叔父。
隐亦集其诗寄之。
威酷嗜其作,目己所为曰《偷江东集》,凡五卷,今鄴中人士讽咏之。
史臣曰:魏、镇、燕三镇,不能制之也久矣。
兵强地广,合从连衡。
爵命虽假于朝廷,群臣自谋于元帅。
如史宪诚等五家,其初皆因此而得之,其后亦因此而失之。
盖不知取之以权,守之以仁,则远矣。
若善继者,史氏、罗氏之二子有焉,其余不足观也。
赞曰:逆取顺守,古亦有之。
如其逆守,灭亡必随。
史、何、韩、乐,世数盛衰。
足以为鉴,念兹在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