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高崇文 子承简
伊慎硃忠亮刘昌裔范希朝王锷 子稷
阎巨源孟元阳赵昌
高崇文,其先渤海人。
崇文生幽州,朴厚寡言,少从平卢军。
贞元中,随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
五年夏,吐蕃三万寇宁州,崇文率甲士三千救之,战于佛堂原,大破之,死者过半。
韩全义入觐,崇文掌行营节度留务,迁兼御史中丞。
十四年,为长武城使,积粟练兵,军声大振。
永贞元年冬,刘辟阻兵,朝议讨伐,宰臣杜黄裳以为独任崇文,可以成功。
元和元年春,拜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充左神策行营节度使,兼统左右神策、奉天麟游诸镇兵以讨辟。
时宿将专征者甚众,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大惊。
崇文在长武城,练卒五千,常若寇至。
及是,中使至长武,卯时宣命,而辰时出师五千,器用无阙者。
军至兴元,军中有折逆旅之匕箸,斩之以徇。
西从阆中入,遂却剑门之师,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遁归。
屯军梓州,因拜崇文为东川节度使。
先是,刘辟攻陷东川,擒节度使李康;及崇文克梓州,乃归康求雪己罪,崇文以康败军失守,遂斩之。
成都北一百五十里有鹿头山,扼两川之要,辟筑城以守,又连八栅,张掎角之势以拒王师。
是日,破贼二万于鹿头城下,大雨如注,不克登,乃止。
明日,又破于万胜堆。
堆在鹿头之东,使骁将高霞寓亲鼓,士扳缘而上,矢石如雨;又命敢死士连登,夺其堆,烧其栅,栅中之贼歼焉。
遂据堆下瞰鹿头城,城中人物可数。
凡八大战皆大捷,贼摇心矣。
八月,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到行营愆一日。
惧诛,乃深入以自赎,故军于鹿头西大河之口,以断贼粮道,贼大骇。
是日,贼绵江栅将李文悦以三千人归顺,寻而鹿头将仇良辅举城降者众二万。
辟之男方叔、子婿苏强,先监良辅军,是日械系送京师,降卒投戈面缚者弥十数里,遂长驱而直指成都。
德阳等县城皆镇以重兵,莫不望旗率服,师无留行。
辟大惧,以亲兵及逆党卢文若赍重宝西走吐蕃。
吐蕃素受其赂,且将启之。
崇文遣高霞寓、郦定进倍道追之,至羊灌田及焉。
辟自投岷江,擒于涌湍之中。
西蜀平,乃槛辟送京师伏法。
文若赴水死。
王师入成都,介士屯于大逵,军令严肃,珍宝山积,市井不移,无秋毫之犯。
先是,贼将邢泚以兵二万为鹿头之援,既降又贰,斩之以徇。
衣冠陷逆者,皆匍匐衙门请命,崇文条奏全活之。
制授崇文检校司空,兼成都尹,充剑南西川节度、管内度支营田观察处置、统押近界诸蛮,西山八国云南安抚等使。
改封南平郡王,食实封三百户,诏刻石纪功于鹿头山下。
崇文不通文字,厌大府案牍谘禀之繁,且以优富之地,无所陈力,乞居塞上以扞边戍,恳疏累上。
二年冬,制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州刺史、邠宁庆三州节度观察等使,仍充京西都统。
恃其功而侈心大作,帑藏之富,百工之巧,举而自随,蜀都一罄。
以不习朝仪,惮于入觐,优诏令便道之镇。
居三年,大修戎备。
元和四年卒,年六十四,废朝三日,赠司徒,谥曰威武,配享宪宗庙庭。
子承简,少为忠武军部将,后入神策军。
以父征刘辟,拜嘉王傅。
裴度征淮、蔡,奏承简以本官兼御史中丞,为其军都押衙。
淮西平,诏以郾城、上蔡、遂平三县为溵州,治郾城,用承简为刺史。
寻转邢州刺史,值观察使责时赋急,承简代数百户出其租。
迁宋州刺史,属汴州逐其帅,以部将李絺行帅事。
絺遣其将责宋官私财物,承简执而囚之。
自是汴使来者,辄系之,一日并出斩于军门之外,威震郡中。
及絺兵大至,宋州凡三城,已陷南一城,承简保北两城以拒,凡十余战。
会徐州救兵至,絺为汴将李质执之,传送京师,兵围宋者即遁去。
授承简检校左散骑常侍、充海沂密等州节度观察处置等使。
俄迁检校工部尚书、义成军节度、郑滑颍等州观察处置等使。
就加检校尚书右仆射。
入拜右金吾卫大将军,充右街使。
复出为邠宁庆等州节度观察处置等使。
先是,羌虏多以秋月犯西边,承简请军宁州以备之。
因疾,上言乞入觐,即随表诣阙。
太和元年八月,行至永寿县传舍卒,赠司空。
崇文孙骈,历位崇显,终淮南节度使,自有传。
伊慎,兗州人。
善骑射,始为果毅。
丧母,将营合祔,不识其父之墓。
昼夜号哭,未浃日,梦寐有指导焉。
遂发垅,果得旧记验。
大历八年,江西节度使路嗣恭讨岭南哥舒晃之乱,以慎为先锋,直逼贼垒,疾战破之,斩首三千级,由是复始兴之地。
未几,与诸将追斩晃于泔溪,函首献于阙下。
嗣恭表慎功,授连州长史,知当州团练副使,三迁江州别驾。
讨梁崇义之岁,慎以江西牙将从李希烈,摧锋陷敌,功又居多。
江汉既平,希烈爱慎之材,数遗善马,意欲縻之,慎以计遁,归命本道。
明年,希烈果反。
嗣曹王皋始至钟陵,大集将吏,得慎而壮之。
大集兵将,缮理舟师。
希烈惧慎为曹王所任,遗慎七属之甲,诈为慎书行间焉。
上遣中使即军以诘之,曹王乃抗疏论雪。
上章未报,会贼兵溯江来寇,曹王乃召慎勉之令战,大破三千余众,朝廷始信其不贰。
累破蔡山栅,取蕲州,降其将李良。
又攻黄梅县,杀贼将韩霜露,斩首千余级。
优诏褒异,授试太子詹事,封南充郡王,又兼御史中丞、蕲州刺史,充节度都知兵马使。
建中末,车驾在梁、洋,盐铁使包佶以金币溯江将进献,次于蕲口。
时贼已屠汴州,遣骁将杜少诚将步骑万余来寇黄梅,以绝江道。
慎兵七千,遇于永安戍。
慎列树三栅,相去数里,偃旗卧鼓。
于中栅声鼓,三栅悉兵以击,贼军大乱,少诚脱身以免,斩级不可胜数,江路遂通。
又破苟莽栅,进兵围安州。
贼阻涢水,攻之不能下。
希烈遣其甥刘戒虚将骑八千来援,慎分兵迎击,战于应山,擒戒虚,缚示城下,遂开门请罪。
以功拜安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仍赐实封一百户。
希烈又遣将援隋州,慎击之于厉乡,走康叔夜,斩首五千级。
希烈死,李惠登为贼守隋州,慎飞书招谕,惠登遂以城降。
因密奏惠登可用,诏授隋州刺史。
贞元十五年,以慎为安黄等州节度、管内支度营田观察等使。
十六年,吴少诚阻命,诏以本道步骑五千,兼统荆南、湖南、江西三道兵,当其一面。
于申州城南前后破贼数千,以例加检校刑部尚书。
二十一年,于安黄置奉义军额,以为奉义军节度使、检校右仆射。
宪宗即位,入真拜右仆射。
元和二年,转检校左仆射,兼右金吾卫大将军。
以赂第五从直求镇河中,为从直所奏,贬右卫将军。
数月,复为检校尚书右仆射,兼右卫上将军。
元和六年卒,年六十八,赠太子太保。
硃忠亮,本名士明,沛州浚仪人。
初事薛嵩为将。
大历中,诏镇普润县,掌屯田。
硃泚之乱,以麾下四十骑奔奉天。
德宗嘉之,封东阳郡王,为"奉天定难功臣"。
及大驾南幸,为虏骑所获,系于长安。
贼平,李晟释之,荐于浑瑊,署定平镇都虞候。
镇使李朝采卒,遂代之。
宪宗即位,加御史大夫。
筑临泾城有劳,特加检校工部尚书、泾原四镇节度使,仍赐名。
泾土旧俗多卖子,忠亮以俸钱赎而还其亲者约二百人。
元和八年卒,赠右仆射。
刘昌裔,太原阳曲人。
少游三蜀。
杨琳之乱,昌裔说其归顺。
及琳授洺州刺史,以昌裔为从事,琳死乃去。
曲环将幽陇兵收濮州也,辟为判官。
诏授监察御史,累加至检校兵部尚书,赐紫,兼中丞,充营田副使。
贞元十五年,环镇许州,卒,诏上官涚知节度留后。
吴少诚攻许州,涚领事,欲弃城走。
昌裔追止之曰:"留后既受诏,宜以死守城。 况城中士马足以破贼,但坚壁不战,不过五七日,贼势必衰,我以全制之可也。"
涚然之。
贼日夕攻急,堞坏不得修,昌裔令造战棚木栅以待;募壮士破营,得突将千人,凿城分出,大破之,因立战棚木栅于城上,城以故不陷。
兵马使安国宁与涚不善,谋反以城降贼;事泄,昌裔密计斩之。
即召其麾下千余人食之,赏缣二匹,伏兵诸要巷,令持缣者悉斩之,无一人得脱。
十六年,以全陈许功,以涚为节度使,昌裔为陈州刺史。
韩全义之败溵水也,与诸道兵皆走保陈州;求舍,昌裔登城谓曰:"天子命公讨蔡州,今来陈州,义不敢纳,请舍城外。"
而从千骑入全义营,持牛酒劳军。
全义不自意,惊喜叹服。
十八年,改充陈许行军司马。
明年,涚卒,诏昌裔为许州刺史,充陈许节度使,再加检校右仆射。
元和八年五月,许州大水,坏庐舍,漂溺居人。
六月,征昌裔加检校左仆射,兼左龙武统军。
初,昌裔以老疾而军府无政,因其水败军府,上乃促令韩皋代之。
昌裔赴召,至长乐驿,闻有是命,乃上言风眩,请归私第,许之。
其年卒,赠潞州大都督。
范希朝,字致君,河中虞乡人。
建中年,为邠宁虞候,戎政修举,事节度使韩游瑰。
及德宗幸奉天,希朝战守有功,累加兼中丞,为宁州刺史。
游瑰入觐,自奉天归邠州,以希朝素整肃有声,畏其逼己,求其过,将杀之。
希朝惧,奔凤翔。
德宗闻之,趣召至京师,置于左神策军中。
游瑰殁,邠州诸将列名上请希朝为节度,德宗许之。
希朝让于张献甫,曰:"臣始逼而来,终代其任,非所以防凯觎安反侧也。"
诏嘉之,以献甫统邠宁。
数日,除希朝振武节度使,就加检校礼部尚书。
振武有党项、室韦,交居川阜,凌犯为盗,日入慝作,谓之"刮城门"。
居人惧骇,鲜有宁日。
希朝周知要害,置堡栅,斥候严密,人遂获安。
异蕃虽鼠窃狗盗,必杀无赦,戎虏甚惮之,曰:"有张光晟,苦我久矣,今闻是乃更姓名而来。"
其见畏如此。
蕃落之俗,有长帅至,必效奇驼名马,虽廉者犹曰当从俗,以致其欢,希朝一无所受。
积十四年,皆保塞而不为横。
单于城中旧少树,希朝于他处市柳子,命军人种之,俄遂成林,居人赖之。
贞元末,累表请修朝觐。
时节将不以他故自述职者,惟希朝一人,德宗大悦。
既至,拜检校右仆射,兼右金吾大将军。
顺宗时,王叔文党用事,将授韩泰以兵柄;利希朝老疾易制,乃命为左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节度使,镇奉天,而以泰为副,欲因代之,叔文败而罢。
宪宗即位,复以检校仆射为右金吾,出拜检校司空,充朔方灵盐节度使。
突厥别部有沙陀者,北方推其勇劲,希朝诱致之,自甘州举族来归,众且万人。
其后以之讨贼,所至有功,迁河东节度使。
率师讨镇州无功。
既耄且疾,事不理,除左龙武统军,以太子太保致仕。
元和九年卒,赠太子太师。
希朝近代号为名将,人多比之赵充国。
及张茂昭击王承宗,几覆,希朝玩寇不前,物议罪之。
王锷,字昆吾,自言太原人。
本湖南团练营将。
初,杨炎贬道州司马,锷候炎于路,炎与言异之。
后嗣曹王皋为团练使,擢任锷,颇便之。
使招邵州武冈叛将王国良有功,表为邵州刺史。
及皋改江西节度使,李希烈南侵,皋请锷以劲兵三千镇寻阳。
后皋自以全军临九江,既袭得蕲州,尽以众渡,乃表锷为江州刺史、兼中丞,充都虞候,因以锷从。
小心习事,善探得军府情状,至于言语动静,巨细毕以白皋。
皋亦推心委之,虽家宴妻女之会,锷或在焉。
锷感皋之知,事无所避。
后皋攻安州,使伊慎盛兵围之;贼惧,请皋使至城中以约降,皋使锷悬而入。
既成约,杀不从者以出。
明日城开,皋以其众入。
伊慎以贼恟惧,由其围也,不下锷,锷称疾避之。
及皋为荆南节度使,表锷为江陵少尹、兼中丞,欲列于宾倅。
马彝、裴泰鄙锷请去,乃复以为都虞候。
明年,从皋至京师,皋称锷于德宗曰:"锷虽文用小不足,他皆可以试验。"
遂拜鸿胪少卿。
寻除容管经略使,凡八年,溪洞安之。
迁广州刺史、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
广人与夷人杂处,地征薄而丛求于川市。
锷能计居人之业而榷其利,所得与两税相埒。
锷以两税钱上供时进及供奉外,余皆自入。
西南大海中诸国舶至,则尽没其利,由是锷家财富于公藏。
日发十余艇,重以犀象珠贝,称商贷而出诸境。
周以岁时,循环不绝,凡八年,京师权门多富锷之财。
拜刑部尚书。
时淮南节度使杜佑屡请代,乃以锷检校兵部尚书,充淮南副节度使。
锷始见佑,以趋拜悦佑,退坐司马事。
数日,诏杜佑以锷代之。
锷明习簿领,善小数以持下,吏或有奸,锷毕究之。
尝听理,有遗匿名书于前者,左右取以授锷,锷内之靴中,靴中先有他书以杂之。
及吏退,锷探取他书焚之,人信其以所匿名者焚也。
既归省所告者,异日乃以他微事连其所告者,固穷按验之以谲众,下吏以为神明。
锷长于部领,程作有法,军州所用竹木,其余碎屑无所弃,皆复为用。
掾曹帘坏,吏以新帘易之,锷察知,以故者付舡坊以替箬,其他率如此。
每有飨宴,辄录其余以备后用,或云卖之,收利皆自归,故锷钱流衍天下。
在镇四年,累至司空。
元和二年来朝,真拜左仆射,未几除检校司徒、河中节度。
居三年,兼太子太傅,移镇太原。
时方讨镇州,锷缉绥训练,军府称理。
锷受符节居方面凡二十余年。
九年,加同平章事。
十年卒,年七十六,赠太尉。
锷将卒,约束后事甚明,如知其死日。
锷附太原王翃为从子,以婚阀自炫,炫子弟多附锷以致名宦。
又尝读《春秋左氏传》,自称儒者,人皆笑之。
子稷,历官鸿胪少卿。
锷在籓镇,稷尝留京师,以家财奉权要,视官高下以进赂,不待白其父而行之。
广治第宅,尝奏请藉坊以益之,作复垣洞穴,实金钱于其中。
贵官清品,溺其赏宴而游,不惮清议。
及父卒,为奴所告稷换锷遗表,隐没所进钱物。
上令鞫其奴于内仗,又发中使就东都验责其家财。
宰臣裴度苦谏,于是罢其使而杀奴。
稷长庆二年为德州刺史,广赍金宝仆妾以行。
节度使李全略利其货而图之,故致本州军乱,杀稷,其室女为全略所虏,以妓媵处之。
稷子叔泰。
开成四年,沧州节度使刘约上言:"王稷为李全略所杀,家无遗类。 稷男叔泰,时年五岁,郡人宋忠献匿之获免,乃收养之,今已成长。 臣奖其义,忠献已补职,叔泰津送以闻。"
文宗诏曰:"王锷累朝宣力,王稷一旦捐躯,须录孤遗,微申悯念。 王叔泰委吏部与九品官,令奉祭。"
阎巨源,贞元十九年以胜州刺史摄振武行军司马。
属希朝入觐,遂代为节度。
以材力进,无他智能。
初不知书而好文,其言辄乖误,时人多摭其谈说以为戏,然以宽厚为将卒所怀。
后为邠宁节度使、检校左仆射。
元和九年卒。
孟元阳,起于陈许军中,理戎整肃,勤事,善部署。
曲环之为节度,元阳已为大将,环使董作西华屯。
元阳盛夏芒戺立稻田中,须役者退而后就舍,故其田岁无不稔,军中足食。
环卒,吴少诚寇许州,元阳城守;外无救兵,攻围甚急,而终不能傅其城,贼乃罢兵。
韩全义五楼之败,诸军多私归,元阳及神策都将苏元策、宣州都将王干各率部留军溵水,破贼二千余人。
兵罢,加御史大夫。
元和初,拜河阳节度、检校尚书。
五年,拜右仆射、昭义节度,入为右羽林统军,封赵国公。
俄拜左金吾大将军,复除统军。
元和九年卒,赠扬州大都督。
赵昌,字洪祚,天水人。
祖不器,父居贞,皆有名于时。
李承昭为昭义节度,辟昌在幕府。
贞元七年,为虔州刺史。
属安南都护为夷獠所逐,拜安南都护,夷人率化。
十年,因屋坏伤胫,恳疏乞还,以检校兵部郎中裴泰代之,入拜国子祭酒。
及泰为首领所逐,德宗诏昌问状。
昌时年七十二,而精健如少年者,德宗奇之,复命为都护,南人相贺。
宪宗即位,加检校工部尚书,寻转户部尚书,充岭南节度。
元和三年,迁镇荆南,征为太子宾客。
及得见,拜工部尚书、兼大理卿。
岁余,让卿守本官。
六年,除华州刺史,辞于麟德殿。
时年八十余,趋拜轻捷,召对详明,上退而叹异,宣宰臣密访其颐养之道以奏焉。
在郡三年,入为太子少保。
九年卒,年八十五,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成。
史臣曰:高崇文以律贞师,勤于军政,戎麾指蜀,遽立奇功,可谓近朝之良将也。
伊慎、硃忠亮、刘昌裔、范希朝、阎巨源、孟元阳、赵昌等,各立功立事,亦一时之名臣。
王锷明可照奸,忠能奉主,此乃垂名于后也。
至若竹头木屑,曾无弃遗,作事有程,俭而足用,则又士君子之为也。
如贱收贵出,务积珠金,唯利是求,多财为累,则与夫清白遗子孙者远矣!凡百在位,得不鉴之。
赞曰:崇文之功,显于西蜀。
伊慎之忠,见乎南服。
硃、刘、范、阎,各有其目。
元阳、赵昌,不无遗躅。
惟彼太原,战勋可录。
累在多财,子孙不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