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 志第十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金史
《金史》 志第十 脱脱等

礼二

○方丘仪

斋戒:祭前三日质明,有司设三献以下行事官位于尚书省。

初献南面,监祭御史位于西,东向,监礼博士位于东,西向,俱北上。

司徒亚、终献位于南,北向。

次光禄卿、太常卿,次第一等分献官、司天监,次第二等分献官、光禄丞、郊社令、大乐令、良醖令、廪牺令、司尊彝,次内濆内外分献官、太祝官、奉礼郎、协律郎、诸执事官,就位,立定。

次礼直官引初献就位,初献读誓曰:"今年五月几日夏至,祭皇地祇于方丘,所有摄官,各扬其职。 其或不敬,国有常刑。"

读毕,礼直官赞:"七品以下官先退。"

余官对拜,讫,退。

散斋二日,宿于正寝,治理如故。

斋禁并如郊祀。

守濆门兵卫与大乐工人,俱清斋一宿。

行礼官前期习仪于祠所。

陈设:祭前三日,所司设三献官以下行事执事官次于外壝东门之外,道南,北向,西上,随地之宜。

又设馔幕于内濆东门之外,道北南向。

祭前二日,所司设兵卫,各服其服,守卫濆门,每门二人。

大乐令帅其属,设登歌之乐于坛上,如郊祀。

郊社令帅其属,扫除坛之上下,为瘗坎在内濆外之壬地。

祭前一日,司天监、郊社令各服其服,帅其属,升设皇地祇神座于坛上北方,南向,席以藁秸。

又设配位神座于东方,西向,席以蒲越。

又设神州地祇神座于坛之第一等东南方,席以藁秸。

又设五神、五官、岳镇海渎二十九座于第二等阶之间,各依方位。

又设昆仑、山大川泽二十一座于内濆之内,又设丘陵坟衍原隰三十座于内濆外,席皆以莞。

又设神位版,各于座首。

子陛之西,水神玄冥、北岳、北镇、北海、北渎于坛之第二等,北山、北林、北川、北泽、于内濆内,北丘、北陵、北坟、北衍、北原、北隰于内濆外,皆各为一列,以东为上。

卯陛之北,木神勾芒,东岳、长白山、东镇、东海、东渎于坛之第二等,东山、东林、东川、东泽于内濆内,东丘、东陵、东坟、东衍、东原、东隰于内濆外,皆各为一列,以南为上。

午陛之东,神州地祇于坛之第一等,火神祝融,南岳、南镇、南海、南渎于坛之第二等,南山、南林、南川、南泽于内濆内,南丘、南陵、南坟、南衍、南原、南隰于内濆外,皆各为一列,以西为上。

午陛之西,土神后土、中岳、中镇于坛之第二等,中山、中林、中川、中泽于内濆内,中丘、中陵、中坟、中衍、中原、中隰于内濆外,皆各为一列,以南为上。

酉陛之南,金神蓐收、西岳、西镇、西海、西渎于坛之第二等,昆仑、西山、西林、西川、西泽于内濆内,西丘、西陵、西坟、西衍、西原、西隰于内壝外,皆各为一列,以北为上。

其皇地祇、及配位、神州地祇之座,并礼神之玉,设讫,俟告洁毕权彻,祭日早重设。

其第二等下神座,设定不收。

奉礼郎、礼直官又设三献官位于卯陛之东稍北,西向。

司徒位于卯陛之东,道南,西向。

太常卿、光禄卿位次之。

第一等分献官、司天监位于其东,光禄丞、郊社令、太官令、廪牺令位又在其东,每等异位重行,俱西向北上。

又设太祝、奉礼郎及诸执事位于内壝东门外道南,每等异位重行,俱西向北上。

设监祭御史二位,一于坛下午陛之西南,一于子陛之西北,俱东向。

设监礼博士二位,一于坛下午陛之东南,一于子陛之东北,俱西向。

奉礼郎位於坛之东南,西向。

协律郎位于乐虡西北,东向。

大乐令位于乐虡之间,西向。

司尊彝位于酌尊所,俱北向。

设望瘗位坎之南,北向。

又设牲榜位于内濆东门之外,西向。

太祝、祝史各位于牲后,俱西向。

设省馔位于牲西,太常卿、光禄卿、太官令位于牲北,南向,西上。

监祭、监礼位在太常卿之西稍却,西上。

廪牺令位于牲西南,北向。

又陈礼馔于内壝东门之外,道北,南向。

设省馔位于礼馔之南。

太常卿、光禄卿、太官令位在东,西向,监祭、监礼位在西,东向,俱北上。

设祝版于神位之右。

司尊及奉礼郎帅其属,设玉币篚于酌尊所,次及笾豆之位。

正、配位各左有十一笾、右有十一豆,俱为三行。

登三,在笾豆间。

铏三,在登前。

簠一、簋一,各在铏前。

又设尊罍之位,皇地祇太尊二、著尊二、牺尊二、山罍二,在坛上东南隅。

配位著尊二,牺尊二、象尊二、山罍二,在正位酒尊之东,俱北向西上,皆有坫,加勺、冪,为酌尊所。

又设皇地祇位象尊二、壶尊二、山罍四,在坛下午陛之西,北向西上。

配位牺尊二、壶尊二、山罍四,在酉陛之北,东向北上,皆有坫,加冪,设而不酌。

神州地祇位左八笾、右八豆,登一在笾豆间,簠一、簋一在登前,爵坫一,在神座前。

又设第二等诸神位每位笾二、豆二、簠一、簋一、俎一、爵坫一。

内濆之内外诸神每位笾一、豆一、簠一、簋一、俎一、爵坫一。

陈列皆与上同。

又设神州地祇太尊二、著尊二,皆有坫。

第二等诸神每方山尊二,内濆内每方蜃尊二,内濆外每方概尊二,皆加勺、冪。

又设正、配位笾一、豆一、簠一、簋一、俎三、及毛血豆一、并神州地祇位俎一,各于馔冪内。

又设二洗于坛下卯陛之东,北向,盥洗在东,爵洗在西,并有罍加勺。

篚在洗西,南肆,实以巾。

爵洗之篚实以匏爵,加坫。

又设第一等分献官盥洗爵洗位,第二等以下分献官盥洗位,各于其方道之左,罍在洗左,篚在洗右,俱内向。

执罍篚者各于其后。

祭日丑前五刻,司天监、郊社令帅其属,升设皇地祇及配位神座于坛上,设神州地祇座于第一等。

又设玉币,皇地祇玉以黄琮,神州地祇玉以两圭有邸,皆置于匣。

正、配位币并以黄色,神州地祇币以玄色,五神、五官、岳镇海渎之币各从其方色,皆陈于篚。

太祝取瘗玉加于币,于礼神之玉各置于神座前。

光禄卿帅其属,入实正、配位笾豆。

笾三行以右为上,豆三行以左为上,其实并如郊祀。

登实以大羹,铏实以和羹。

又设从祭第一等神州地祇之馔。

笾三行以右为上,豆三行以左为上,其实并如郊祀。

登实以大羹,簠实以稷,簋实以黍。

第二等每位,左二笾,栗在前,鹿脯次之。

右二豆,菁菹在前,鹿臡次之。

簠实以稷,簋实以黍。

俎,一羊、一豕。

内濆内外每位,左笾一,鹿脯。

右豆一,鹿臡。

簠稷,簋黍,俎以羊。

良醖令帅其属,入实酒尊。

皇地祇太尊为上,实以泛齐。

著尊次之,实以醴齐。

牺尊次之,实以盎齐。

象尊次之,实以醍齐。

壶尊次之,实以沈齐。

山罍为下,实以三酒。

配位,著尊为上,实以泛齐。

牺尊次之,实以醴齐。

象奠次之,实以盎齐。

壶尊次之,实以醍齐,山罍为下,实以三酒。

皆左实明水,右实玄酒,皆尚醖代。

次实从祭第一等神州地祇酒尊,太尊为上,实以泛齐。

著尊次之,实以醴齐。

第二等,山尊实以是齐。

内濆内,蜃尊实以泛齐。

内濆外,概尊实以三酒。

以上尊皆左以明水,右以玄酒,皆尚醖代之。

太常卿设烛于神座前。

省牲器:祭前一日午后八刻,去坛二百步禁止行者。

未后二刻,郊社令帅其属,扫除坛之上下。

司尊与奉礼郎,帅执事者以祭器入,设于位。

郊社令陈玉币于篚。

未后三刻,廪牺令与诸太祝、祝史,以牲就省位。

礼直官、赞者分引太常卿,光禄卿、丞、监礼、祭,太官令等诣内壝东门外省牲位。

其视涤濯、告洁、省牲馔,并同郊祀。

俱毕,廪牺令、诸太祝、祝史以次牵牲诣厨,授太官令。

次引光禄卿以下诣厨,省鼎镬,视涤溉,乃还斋所。

晡后一刻,太官令帅宰人以鸾刀割牲,祝史各取毛血,实以豆,置于馔幔。

遂烹牲,又祝史取瘗血贮于盘。

奠玉币:祭日丑前五刻,献官以下行事官,各服其服。

有司设神位版,陈玉币,实笾豆簠簋奠罍,俟监祭、监礼按视坛之上下,乃彻去盖冪。

大乐令帅工人,及奉礼郎、赞者先入。

礼直官、赞者分引分献官以下,监祭、监礼、诸大祝、祝史、斋郎与执事者,入自南濆东门,当坛南,重行,北向,西上,立定。

奉礼郎赞:"拜。"

献官以下皆再拜,讫,以次分引各就坛陛上下位。

次引监祭、监礼按视坛之上下,讫,退复位。

礼直官分引三献官以下行事官俱入就位。

行礼官皆自南濆东门入。

礼直官进立初献之左,白曰:"有司谨具,请行事。"

退复位。

协律郎高举笏,执麾者举麾,俯伏,兴。

工鼓柷,乐作《坤宁之曲》,八成,偃麾,戛敔,乐止。

俟太常卿瘗血,讫,奉礼郎赞:"拜。"

在位者皆再拜。

又赞:"诸执事者各就位。"

礼直官引诸执事各就其位俟。

太祝跪取玉币于篚,立于尊所。

诸位太祝亦各取玉币立于奠所。

礼直官引初献诣盥洗位,乐作《肃宁之曲》。

至位,北向立,乐止。

搢笏,盥手,帨手,执笏,诣坛,乐作《肃宁之曲》。

凡初献升降,皆作《肃宁之曲》。

升自卯阶,至坛,乐止。

诣皇地祇神座前,北向立,乐作《静宁之曲》。

搢笏,跪。

太祝加玉于币,西向跪以授初献。

初献受玉币奠讫,执笏,俯伏,兴,再拜,讫,乐止。

次诣配位神座前,东向立,乐作《亿宁之曲》,奠币如上仪,乐止。

降自卯陛,乐作,复位,乐止。

初献将奠配位之币,赞者引第一等分献官诣盥洗位,搢笏,盥手,帨手,执笏,由卯陛诣神州地祇神座前,搢笏,跪。

太祝以玉币授分献官,分献官受玉币,奠讫,执笏,俯伏,兴,再拜,讫,退。

初,第一分献官将升,赞者引第二分献官诣盥洗位,盥手、帨手,执笏,各由其陛升,唯不由午陛,诣于首位神座前,奠币如上仪。

余以次祝史、斋郎助奠讫,各引还位。

初献奠币将毕,祝史奉毛血豆,各由午陛升,诸太祝迎于坛上,进奠于正、配位神座前,太祝与祝史俱退,立于尊所。

进熟:初献既升奠玉币。

有司先陈牛鼎二、羊鼎二、豕鼎二于神厨,各在镬右。

太官帅进馔者诣厨,以匕升牛、羊、豕,自镬实于各鼎。

牛、羊、豕各肩、臂、臑、肫、胳、正脊一、横脊一、长胁一、短胁一、代胁一,皆二骨以并,冪之。

祝史以扃各对举鼎,有司执匕以从,陈于馔幔内。

从祀之俎实以羊,更陈于馔幔内。

光禄卿实以笾豆簠簋。

笾实以粉餈,豆实以糁食,簠实以稷,簋实以黍。

实讫,去鼎之扃冪,匕加于鼎。

太官令以匕升牛羊豕,载于俎,肩臂臑在上端,肫胳在下端,脊胁在中。

俟初献还位,乐止。

礼直官引司徒出诣馔所,同荐笾豆簠簋俎。

斋郎各奉皇地祇配位之馔,升自卯陛,诸太祝各迎于坛上。

司徒诣皇地祇神座前,搢笏,奉笾豆簠簋,次奉俎,北向跪奠,讫,执笏,俯伏,兴,设笾於糗饵之前,豆於醓醢之前,簠簋在登前,俎在笾前。

次于卯陛奉配位之馔,东向跪奠于神座前,并如上仪。

各降自卯陛,还位。

太官令又同斋郎奉神州地祇之馔,升自卯陛,太祝迎于坛陛之道间,奠于神座前,在笾前,讫,乐止。

太官令进馔者降自卯陛,还位。

礼直官引初献官诣盥洗位,乐作。

至位,乐止。

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执笏,诣爵洗位。

至位,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以授执事者。

执笏,诣坛,乐作。

升自卯陛,至坛上,乐止。

诣皇地祇酌尊所,西向立。

执事者以爵授初献。

初献搢笏,执爵。

司尊举冪,良醖令跪酌太尊之泛齐,酌讫,初献以爵授执事者,执笏,诣皇地祇神座前,北向立,搢笏,跪。

执事者以爵授初献,初献执爵,三祭酒于茅苴,奠爵,三献奠爵,皆执事者受以兴。

执笏,俯伏,兴,少退,跪,乐止。

举祝官跪,对举祝版。

读祝,太祝东向跪,读祝讫,俯伏,兴。

举祝奠版于案,再拜,兴。

次诣配位酌尊所,执事者以爵授初献,初献搢笏,执爵。

司尊举冪,良醖令跪酌著尊之泛齐,乐作太簇宫《保宁之曲》。

初献以爵授执事者,执笏,诣配位神座前,东向立,搢笏,跪。

执事者以爵授初献,初献执爵,三奠酒于茅苴。

奠爵,执笏,俯伏,兴。

少退,跪,乐止。

读祝,讫,乐作,就拜,兴,拜,兴。

降自卯陛,读祝、举祝官俱从,乐作,复位,乐止。

次引亚献诣盥洗位,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

执笏,诣爵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授执事者。

执笏,升自卯陛,诣皇地祇酌尊所,西向立。

执事者以爵授亚献。

亚献搢笏执爵,司尊举冪,良醖令酌著尊之醴齐,酌讫,以爵授执事者,执笏,诣皇地祇神座前,北向立,搢笏、跪。

执事以爵授亚献,亚献执爵,三祭酒于茅苴,奠爵,执笏,俯伏,兴,少退,再拜。

次诣配位酌献如上仪,唯酌牺尊为异。

乐止,降复位。

次引终献诣盥洗位,盥手,帨手,洗爵,拭爵,以爵授执事者,升坛。

正位,酌牺尊之盎齐,配位,酌象尊之醴齐,奠献并如亚献之仪。

礼毕,降复位。

初,终献将升,赞者引第一等分献官诣盥洗位,搢笏,盥手,帨手,洗爵,拭爵,以爵授执事者。

执笏,诣神州地祇酌尊所,搢笏,执事者以爵授献官。

献官执爵,执事者酌太尊之泛齐,酌讫,以爵授执事者。

进诣神座前,搢笏,跪,执事者以爵授献官,献官执爵,三祭酒于茅苴,奠爵,俯伏,兴,少退,跪,再拜,讫,还位。

初,第一等分献官将升,赞者分引第二等分献官诣盥洗位,搢笏,盥手,帨手,执笏诣酌尊所,执事以爵授分献官,分献酌以授执事者,进诣首位神座前,奠献并如上仪。

祝史、斋郎以次助奠,讫,各引还位。

诸献俱毕,诸太祝进彻笾豆,笾豆各一,少移故处。

乐作《丰宁之曲》,卒彻、乐止。

奉礼官赞曰:"赐胙。"

众官再拜,乐作,一成,止。

初,送神乐止,引初献官诣望瘗位,乐作太簇宫《肃宁之曲》,至位,南向立,乐止。

初,在位官将拜,诸太祝、祝史各奉篚进诣神座前,玉币,从祭神州地祇以下,并以俎载牲体,并取黍稷饭爵酒,各由其陛降坛,北诣瘗坎,实于坎中,又以从祭之位礼币皆从瘗,礼直官曰:"可瘗。"

东西六行,置土半坎,礼直官赞:"礼毕。"

引初献出,礼官赞者各引祭官及监祭、监礼、太祝以下,俱复坛南,北向立定,奉礼郎赞曰:"再拜。"

监祭以下皆再拜,讫,奉礼以下及工人以次出。

光禄卿以胙奉进,监祭、监礼展视。

其祝版燔于斋坊。

○朝日夕月仪斋戒、陈设、省牲器、奠玉币、进熟,其节并如大祀之仪。

朝日玉用青壁,夕月用白壁,币皆如玉之色。

牲各用羊一、豕一。

有司摄三献司徒行事。

其亲行朝日,金初用本国礼,天会四年正月,始朝日于干元殿,而后受贺。

天眷二年,定朔望朝日仪。

皇帝服靴袍,百官常服。

有司设炉案、御褥位于所御殿前陛上,设百官褥位于殿门外,皆向日。

宣徽使奏导皇帝至位,南向,再拜,上香,又再拜。

阁门皆相应赞,殿门外臣僚陪拜如常仪。

大定二年,以无典故罢。

十五年,言事者谓今正旦并万春节,宜令有司定拜日之礼。

有司援据汉、唐春分朝日,升烟奠玉如圜丘之仪。

又按唐《开元礼》,南向设大明神位,天子北向,皆无南向拜日之制。

今已奉敕以月朔拜日,宜遵古制,殿前东向拜。

诏姑从南向。

其日,先引臣僚于殿门外立,陪位立殿前班露台左右,皇帝于露台香案拜如上仪。

十八年,上拜日于仁政殿,始行东向之礼。

皇帝出殿,东向设位,宣徽赞:"拜。"

皇帝再拜,上香,讫,又再拜。

臣僚并陪拜,依班次起居,如常仪。

○高禖

明昌六年,章宗未有子,尚书省臣奏行高禖之祀,乃筑坛于景风门外东南端,当阙之卯辰地,与圜丘东西相望,坛如北郊之制。

岁以春分日祀青帝、伏羲氏、女娲氏,凡三位,坛上南向,西上。

姜嫄、简狄位于坛之第二层,东向,北上。

前一日未三刻,布神位,省牲器,陈御弓矢弓蜀于上下神位之右。

其斋戒、奠玉币、进熟,皆如大祀仪。

青帝币玉皆用青,余皆无玉。

每位牲用羊一、豕一。

有司摄三献司徒行事。

礼毕,进胙,倍于他祀之肉。

进胙官佩弓矢蜀以进,上命后妃嫔御皆执弓矢东向而射,乃命以次饮福享胙。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