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古里甲石伦内族讹可撒合辇强伸乌林答胡土内族思烈纥石烈牙吾塔
古里甲石伦,隆安人。
以武举登第。
为人刚悍,颇自用,所在与人不合。
宣宗以其勇善战,每任用之。
贞祐二年,累迁副提控、太原府判官,与从宜都提控、振武军节度使完颜蒲刺都议拒守不合,措置乖方,敌因大入,几不可御。
既乃交章论列,以自辨其无罪,上恶其不和,诏分统其兵。
未几,迁同知太原府事。
奏请招集义军,设置长校,各立等差。
都统授正七品职,副统正八品,万户正九品,千户正班任使,谋克杂班。
仍三十人为一谋克,五谋克为一千户,四千户为一万户,四万户为一副统,两副统为一都统,外设一总领提控。
制可。
四年,迁河东宣抚副使,上章言宣抚使乌古论礼不肯分兵御敌,且所行多不法。
诏礼罢职,石伦迁绛阳军节度使,权经略使,寻知延安府事、兼鄜延路兵马都总管。
大元兵围忻州,石伦率兵往援,以兵护其民入太原,所保军民甚众。
兴定元年七月,改河平军节度、兼卫州管内观察使,诏谕曰:"朕初谓汝勇果,为国尽力,故倚以济事。 寻闻汝嗜酒不法,而太原知府乌古论德升亦屡尝为朕言之,然皆琐屑,乃若不救汾州,岂细事哉?有司议罪如此,汝其悉之,益当戮力,以掩前过。"
是年十一月,迁镇西军节度使、兼岚州管内观察使、行元帅府事。
二年四月,石伦言:"去岁北兵破太原,游兵时入岚州境,而官民将士悉力捍御,卒能保守无虞。 向者河东内郡,皆驻以精甲,实以资储,视边城尤为完富,然兵一至,相继沦没。 岚兵寡而食不足,惟其上下协同,表里相应,遂获安帖。 当大军初入,郡县仓皇,非此帅府控制,则庾、管、保德、岢岚、宁化皆不可知矣。 今防秋不远,乞朝廷量加旌赏,务令益尽心力,易以镇守。"
诏有功者各迁官一级,仍给降空名宣敕,令枢密院遣授之。
三年二月,石伦奏:"向者并、汾既破,兵入内地,臣谓必攻平阳,平阳不守,将及潞州,其还当由龙州谷以入太原。 故臣尝请兵欲扼其归路,朝廷不以为然,既而皆如臣所料。 始敌入河东时,郡县民皆携老幼徙居山险,后虽太原失守,而众卒不从,其意谓敌不久留,且望官军复至也。 今敌居半岁,遣步骑扰诸保聚,而官军竟无至者,民其能久抗乎。 夫太原,河东之要郡;平阳,陕西,河南之籓篱也。 若敌兵久不去,居民尽从,屯兵积粮以固基本,而复扰吾郡县未残者,则边城指日皆下矣。 北路不守,则南路为边,去陕西、河南益近,臣窃忧之,故复请兵以图战守。 而枢府檄臣,并将权太原治中郭遹祖、义军李天禄等万余人,就其粮五千石,会汾州权元帅右都监抹捻胡剌复太原。 臣召遹祖,欲号令其众,遹祖不从。 寻得胡剌报曰:‘尝问军数于遹祖,但称天禄等言之,未尝亲阅。 问粮,则曰散在数处。 ’盖其情本欲视朝廷以己有兵粮,冀或见用,以取重职,不可指为实用也。 虽然,臣已遣提控石盏吾里忻等领军以往矣。 但敌势颇重,而往者皆新集白徒,绝无精锐,恐不能胜。 乞於河南、陕西量分精兵,以增臣力,仍令陕西州郡近河东者给之资粮,更令南路诸军缀敌之南,以分其势,如此庶几太原可复也。"
诏陕西、河东行省分粮与之,请兵之事,以方伐宋不从。
三月,石伦复上言曰:"顷者大兵破太原,招民耕稼,为久驻之基。 臣以太原要镇,所当必争,遣提控石盏吾里忻引官兵义兵共图收复。 又以军士有功者宜速赏之,故拟令吾里忻得注授九品之职,以是请于朝,而执政以为赏功罚罪皆须中覆。 夫河东去京师甚远,移报往返不暇数十日,官军皆败亡之余,锋锐略尽,而义兵亦不习行阵,无异乌合,以重赏诱之犹恐不为用,况有功而久不见报乎。 夫众不可用则不能退敌,敌不退则太原不可复,太原不可复则平阳之势日危,而境土日蹙矣。 今朝廷抑而不许,不过虑其滥赏耳。 借使有滥赏之弊,其与失太原之害孰重?"于是诏从其请,自太原治中及他州从七品以下职、四品以下散官,并听石伦迁调焉。
是月,石伦复言:"日者遣军潜捣敌垒,欲分石州兵五百权屯方山,剿杀土寇,且备岚州,而同知蒲察桓端拒而不发。 又召同知宁边军节度使姚里鸦鹘与之议兵,竟不听命。 近领兵将取太原,委石州刺史纳合万家权行六部,而辞以他故,几误军粮。 约武州刺史郭宪率所领并进,宪亦不至。 臣猥当方面之任,而所统官属并不禀从,乞朝廷严为惩诫,庶人知职分,易以责办。"
宰臣恶之,乃奏曰:"桓端、鸦鹘已经奏改,无复可议。 石伦身兼行部,不自规画,而使万家往来应给,石州无人,恐亦有失。 武州边郡,正当兵冲,使宪率军离城,敌或乘之,孰与守御?万家等不从,未为过也。"
上以为然,因遣谕石伦曰:"卿尝行院于归德,卫州防备之事,非不素知,乃屡以步骑为请何耶?比授卿三品,且数免罪谴卿,尝自誓以死报国,今所为如此,岂报国之道哉!意谓河南之众必不可分,但图他日得以藉口耳。 卿果赤必为国,尽力经画,亦足自效。 万家等若必惩戒,彼中谁复可使者?姑为容忍可也。"
闰三月,石伦驻兵太原之西,俟诸道兵至进战,闻胁从人颇有革心,上言于朝,乞降空名宣敕、金银符,许便宜迁注,以招诱之。
上从其请,并给付之,仍听注五品以下官职。
六月,保德州振威军万户王章、弩军万户齐镇杀其刺史孛术鲁银术哥,仍灭其家,胁官吏军民同状白岚州帅府,言银术哥专恣惨酷,私造甲仗,将谋不轨。
石伦密令同知州事把蒲剌都图之,蒲剌都乃与兵吏置酒召章等钦,擒而族诛之。
至是,朝廷命行省胥鼎量宜迁赏,仍令蒲剌都摄州事,抚安其众焉。
六月,迁金安军节度使,行帅府事于葭州。
时鄜州元帅内族承立虑夏人入寇,遣纳合买住以兵驻葭州,石伦辄分留买住兵千八百人,令以余兵屯绥德,而后奏之。
有司论罪当绞,既而遇赦,乃止除名。
元光元年,起为郑州同知防御使,与防御使裴满羊哥部内酤酒不偿直,皆除名。
三月,上谕元帅监军内族讹可曰:"石伦今以罪废,欲再起之,恐生物议,汝军前得无用之乎。 此人颇善战,果可用便当遣去。 古亦有白衣领职者,渠虽除名,何害也。"
十月,大元兵围青龙堡,诏以石伦权左都监,将兵会上党公、晋阳公往援之。
兵次弹平寨东三十里,敌兵梗道不得进,会青龙堡破,召还。
既而复以罪免。
正大八年,大兵入河南,州郡无不下者,朝议以权昌武军节度使粘葛仝周不知兵事,起石伦代之。
石伦初赴昌武,诏谕曰:"卿先朝宿将,甚有威望,故起拜是职。 元帅苏椿、武监军皆晓兵事,今在昌武,宜与同议,勿复不睦失计也。"
时北兵已至许,石伦赴镇,几为游骑所获。
数日,知两省军败,溃军踵来。
有忠孝军完颜副统入城,两手皆折,血污满身,州人忧怖不知所出。
石伦遣归顺军提控岚州人高珪往斥候,珪因持在州军马粮草数目奔大元军,仍告以城池深浅。
俄大兵至城下,以凤翔府韩寿孙持檄招降,言三峰败状。
石伦、苏椿不诘问即斩之市中。
既而武监军偏裨何魏辈开东门,内族按春开南门,夹谷太守开西门。
大元军入城,擒苏椿,问以大名南奔之事,椿曰:"我本金朝人,无力故降,我归国得为大官,何谓反耶!"大将怒其不屈,即杀之。
石伦投廨后井中,仝周自缢州廨。
武监军者初不预开门之谋,何魏辈欲保全之,故言于大将曰:"监军令我辈献门。"
然亦怒其不迎军而降,亦杀之。
仝周名晖,字子阳,策论进士,兴定间为徐州行枢密院参议官,上章言:"惟名与器不可假人,自古帝王靡不为重。 今之金银牌,即古符节也,其上有太祖御画,往年得佩者甚难,兵兴以来授予颇滥,市井道路黄白相望,恐非所以示信于下也。 乞宝惜之,有所甄别。"
上以语宰臣,而丞相高琪等奏:"时方多难,急于用人,驾驭之方,此其一也,如故为便。"
苏椿,大名人,初守大名,归顺于大元,正大二年九月,自大名奔汴,诏置许州,至是,见杀。
完颜讹可,内族也。
时有两讹可,皆护卫出身,一曰"草火讹可",每得贼,好以草火燎之,一曰"板子讹可",尝误以宫中牙牌报班齐者为板子,故时人各以是目之。
正大八年九月,大兵攻河中。
初,宣宗议迁都,朝臣谓可迁河中:"河中背负关陕五路,士马全盛,南阻大河,可建行台以为右翼。 前有绛阳、平阳、太原三大镇,敌兵不敢轻入。 应三镇郡县之民皆聚之山寨,敌至则为昼攻夜劫之计。 屯重军中条,则行在有万全之固矣。"
主议者以河中在河朔,又无宫室,不及汴梁,议遂寝。
宣宗既迁河南,三二年之后,诏元帅都监内族阿禄带行帅府事。
阿禄带恇怯不能军,竭民膏血为浚筑之计。
未几,绛州破,阿禄带益惧,驰奏河中孤城不可守。
有旨亲视,果不可守则弃之,无至资敌。
阿禄带遂弃河中,烧民户官府,一二日而尽。
寻有言河中重镇,国家基本所在,弃之为失策,设为敌人所据,则大河之险我不得专恃矣。
宣宗悔悟,系阿禄带同州狱,累命完复之,随守随破。
至是,以内族两讹可将兵三万守之。
大兵谋取宋武休关。
未几,凤翔破,睿宗分骑兵三万入散关,攻破凤州,径过华阳,屠洋州,攻武休关。
开生山,截焦崖,出武休东南,遂围兴元。
兴元军民散走,死于沙窝者数十万。
分军而西,西军由别路入沔州,取大安军路开鱼鳖山,撤屋为筏,渡嘉陵江入关堡,并江趋葭萌,略地至西水县而还。
东军止屯兴元、洋州之间,遂趋饶峰。
宋人弃关不守,大兵乃得入。
初,大兵期以明年正月合南北军攻汴梁,故自将攻河中。
河中告急,合打蒲阿遣王敢率步兵一万救之。
十二月,河中破。
初,河中主将知大兵将至,惧军力不足,截故城之半守之。
及被攻,行帐命筑松楼高二百尺,下瞰城中,土山地穴百道并进。
至十一月,攻愈急。
自王敢救军至,军士殊死斗,日夜不休,西北楼橹俱尽,白战又半月,力尽乃陷。
草讹可战数十合始被擒,寻杀之。
板讹可提败卒三千夺船走,北兵追及,鼓噪北岸上,矢石如雨。
数里之外有战船横截之,败军不得过,船中有赍火砲名"震天雷"者连发之,砲火明,见北船军无几人,力斫横船开,得至潼关,遂入阌乡。
寻有诏赦将佐以下,责讹可以不能死,车载入陕州,决杖二百。
识者以为河中城守不下,德顺力竭而陷,非战之罪,故讹可之死,人有冤之者。
初,讹可以元帅右监军、邠泾总帅、权参知知事,奉旨于邠、泾、凤翔往来防秋。
奉御六儿监战,于讹可为孙行,而讹可动为所制,意颇不平,渐生猜隙。
七年九月,召赴京师,改河中总帅,受京兆节制。
此时六儿同赴召,谓讹可奉旨往来防秋,而乃畏怯避远,正与朝旨相违,上意颇罪讹可。
及河中陷,苦战力尽,而北兵百倍临之,人谓虽至不守犹可以自赎,竟杖而死,盖六儿先入之言主之也。
刘祁曰:"金人南渡之后,近侍之权尤重。 盖宣宗喜用其人以为耳目,伺察百官,故奉御辈采访民间,号‘行路御史’,或得一二事即入奏之,上因以责台官漏泄,皆抵罪。 又方面之柄虽委将帅,又差一奉御在军中,号曰‘监战’,每临机制变,多为所牵制,遇敌辄先奔,故师多丧败。"
哀宗因之不改,终至亡国。
论曰:古里甲石伦善战而好犯法,故见废者屡,晚起为将,卒死于难。
金运将终,又用数奇之李广,其乏绝不亦宜乎。
草讹可力战而死,板讹可亦力战,不死于阵而死于刑,论者以为有近侍先入之言。
夫以亵御治军,既掣之肘,又信其谗以杀人,金失政刑矣。
唐之亡,坐以近侍监军,金蹈其辙,哀哉。
撒合辇,字安之,内族也。
宣宗朝,累迁同签枢密院事。
元光二年十二月庚寅夜,宣宗病笃,英王盘都先入侍,哀宗后至,东华门已闭,闻英王在宫,遣枢密院官及东宫亲卫军总领移剌蒲阿勒兵东华门,都点检驸马都尉徒单合住奏中宫,得旨,领符钥启门。
合住见上,上命撒合辇解合住刀佩之,哀宗遂入,明日即位,由是见亲信。
正大元年正月庚申,以辇同判大睦亲府事,兼前职。
刑部完颜素兰言:"把胡鲁策功第一,非超拜右丞相无以酬之。"
然同功数人亦有不次之望,故胡鲁之命中辍,辇犹升二品云
四年,大元既灭西夏,进军陕西。
四月丙申,召尚书温迪罕寿孙、中丞乌古孙卜吉、祭酒裴满阿虎带、直学士蒲察世达、右司谏陈规、监察乌古论四和完颜习显、同判睦亲府事撒合辇同议西事,上曰:"已谕合达尽力决一战矣。"
群臣多主和事,独辇力破和议,语在《陈规传》。
八月,朝廷得清水之报,令有司罢防城及修城丁壮,凡军需租调不急者权停。
初,闻大兵自凤翔入京兆,关中大震,以中丞卜吉、祭酒阿忽带兼司农卿,签民兵,督秋税,令民入保为避迁计。
当时议者以谓大兵未至而河南先乱,且曰:"御史监察城洛阳,治书供帐北使,中丞下兼司农签军督税,台政可知矣。"
至是,上谓撒合辇曰:"谚云水深见长人。 朝臣或欲我一战,汝独言当静以待之,与朕意合,今日有太平之望,皆汝谋也。 先帝尝言汝可用,可谓知人矣。"
未几,右拾遗李大节、右司谏陈规言撒合辇谄佞纳贿及不公事,奏帖留中不报。
明惠皇后尝传旨戒曰:"汝谄事上,上之骑鞠皆汝所教。"
尉忻亦极言之,上颇悟,出为中京留守、兼行枢密院事。
初,宣宗改河南府为金昌府,号中京,又拟少室山顶为御营,命移剌粘合筑之,至是撒合辇为留守。
九年正月,北兵从河清径渡,分兵至洛,出没四十余日。
二月乙亥,立砲攻城。
洛中初无军,得三峰溃卒三四千人,与忠孝军百余守御。
时辇疽发于背,不能军,同知温迪罕斡朵罗主军务,有大事则就辇禀之。
三月甲申,忠孝军百余骑入使宅,强拥辇出奔,辇不得已从之,并以官属及其子自随,才出南里城门,城上军觉,闭之瓮城中,矢石乱下,人马多死伤。
辇知不能出,仰呼求救,军士知出奔非辇意,以绳引而上,送入其宅,不敢出。
镇抚官缚出奔之党,欲杀之,已斩三人,辇亲为乞命,得免。
乙酉,斡朵罗赍金帛出北门,如前日巡城犒军之状,既出即沿城而西,直出外壕,城上人呼曰:"同知讲和去矣。"
军士及将领随而下者三四百人。
少之,辇传令云:"同知叛降,有再下城者斩。"
凡斩三四人,乃定。
丙戌夜,城东北角破,辇夺南门出不得,投濠水死。
已而,大兵退,强伸复立帅府。
强伸,本河中射粮军子弟,貌极寝陋,而膂力过人。
兴定初,从华州副都统安宁复潼关,以劳任使,尝监郃阳醋。
后客洛下,选充官军,戍陕铁岭,军溃被虏,从都尉兀林答胡土窜归中京。
时中京已破,留守兼行枢密院使内族撒合辇死之,元帅任守真复立府事,以便宜署伸警巡使。
后守真率部曲军从行省思烈入援,郑州之败,守真死。
天兴元年八月,中京人推伸为府签事,领所有军二千五百人,伤残老幼半之。
甫三日,北兵围之,东西北三面多树大砲。
伸括衣帛为帜,立之城上,率士卒赤身而战,以壮士五十人往来救应,大叫,以"憨子军"为号,其声势与万众无异。
兵器已尽,以钱为镞,得大兵一箭,截而为四,以筒鞭发之。
又创遏砲,用不过数人,能发大石于百步外,所击无不中。
伸奔走四应,所至必捷。
得二驼及所乘马皆杀之,以犒军士,人不过一啖,而得者如百金之赐。
九月,大兵退百里外。
闰月,复攻,兵数倍于前。
又一月,不能拔。
事闻,哀宗降诏褒谕,以伸为中京留守、元帅左都监、世袭谋克、行元帅府事。
十月,参知政事内族思烈自南山领军民十余万入洛,行省事。
二年二月,伸建一堂于洛川驿之东,名曰"报恩",刻诏文於石,愿以死自效。
三月,中使至,以伸便宜从事。
是月,大兵自汴驱思烈之子于东门下,诱思烈降。
思烈即命左右射之,既而知崔立之变,病不能语而死。
总帅忽林答胡土代行省事,伸行总帅府事,月余粮尽,军民稍稍散去。
五月,大兵复来,阵于洛南,伸阵水北。
有韩帅者匹马立水滨,招伸降,伸谓帅曰:"君独非我家臣子耶?一日勤王,犹遗令名于世,君既不能,乃欲诱我降耶?我本一军卒,今贵为留守,誓以死报国耳。"
遂跃而射之。
帅奔阵,率步卒数百夺桥,伸军一旗手独出拒之,杀数人,伸乃手解都统银符与之佩,士卒气复振。
初,筑战垒于城外四隅,至五门内外皆有屏,谓之迷魂墙。
大兵以五百骑迫之,伸率卒二百鼓噪而出,大兵退。
六月,行省胡土率众走南山,鹰扬都尉献西门以降,伸知城不能守,率死士数十人突东门出,转战至偃师,力尽就执。
载以一马,拥迫而行。
伸宛转不肯进,强掖之,将见大帅塔察。
及中京七里河,伸语不逊,兵卒相谓曰:"此人乖角如此,若见大帅,其能降乎?不若杀之。"
因好语诱之曰:"汝能北面一屈膝,吾贷汝命。"
伸不从,左右力持使北面,伸拗头南向,遂杀之。
乌林答胡土。
正大九年正月戊子,北兵以河中一军由洛阳东四十里白坡渡河。
白坡故河清县,河有石底,岁旱水不能寻丈。
国初以三千骑由此路趋汴,是后县废为镇,宣宗南迁,河防上下千里,常以此路为忧,每冬日命洛阳一军戍之。
河中破,有言此路可徒涉者,已而果然。
北兵既渡,夺河阴官舟以济诸军。
时胡土为破虏都尉,戍潼关,以去冬十二月被旨入援,至偃师,闻白坡径渡之耗,直趋少室,夜至少林寺。
时登封县官民已迁太平顶御寨。
明日,胡土使人绐县官云:"吾军中家属辎重欲留此山,即率兵赴汴京。"
因摄县官下山,使之前导,一军随之而上。
山既险固,粮亦充足,遂有久住之意。
寻纵军下山劫掠居民,甚于盗贼,旁近一二百里无不被害。
胡土畏变,知而不禁,又所劫牛畜粮糗,亦分有之。
七月,恒山公武仙、参政思烈两行省军,屯登封城南大林下,遣人约之入京。
胡土百计不肯下,不得已,乃分其军四千,与思烈俱东。
八月三日,两行省军溃于中牟,胡土狼狈上山,残卒三二十人外偏裨无一人至者。
十二月,思烈自留山行省于中京,征兵同保洛阳,又迁延不行。
思烈以檄来,言:"若依前逗留,自有典宪,吾不汝容矣。"
胡土惧,乃挈妻子及军往中京,留其半山上以为巢穴。
天兴二年三月,思烈病卒,留语胡土代行省事。
六月,敌势益重,强伸方尽力战御,而胡土即领轻骑、挈妻子弃城南奔,遂失中京。
初,胡土在太平顶既顾望不进,又惧人议己,乃出榜募人为救驾军,云:"一旅之众可以兴复国家,诸人有能奋发许国捐躯者,岂不济大事乎!"于是,不逞之徒随募而出,得泽人缉麻觜、武录事等二十余人,促令赴京。
行及卢店,即行劫,械至,杖之二百,人无不窃笑。
既而走蔡州,上召见慰问,而心薄之。
会宋人攻唐州,元帅乌古论黑汉屡遣人告急,即命胡土领忠孝军百人,就征西山招抚乌古论换住、黄八儿等军赴之。
胡土率兵至唐,宋人敛避,纵其半入城,夹击之,胡土大败,仅存三十骑以还,换住死焉。
既而以胡土为殿前都点检,罢权参政。
大兵围蔡,分军防守,胡土守西面。
十一月,胡土之奴窃其金牌,夜缒城降,朝士喧播谓胡土纵之往,将有异志。
胡土闻之,内不自安,乞解军职。
上慰之曰:"卿父子昆弟皆为帅臣,受恩不为不厚,顾肯降耶。 且卿向在洛阳不即降,而千里远来降於蔡,岂人情也哉。 闻卿遇奴太察,且其衣食不常给之,此盖往求温饱耳,卿何慊焉。"
因赐馔以安其心。
初,胡土罢机政,颇有怨言,左右劝上诛之,上不听。
及令守西城,尤怏怏不乐,至是始感恩无他虑矣。
寻以总帅孛术鲁娄室与胡土皆权参政,娄室与右丞仲德同事,胡土防守如故,复以都尉承麟为东面元帅权总帅。
先是,攻东城,娄室随机备御。
二日移攻南城,乌古论镐易之,砲击城楼几仆,右丞仲德率军救援,乃罢攻。
俄而四面受敌,仲德艰于独援,遂荐承麟代娄室东面,而乞与娄室同救应。
初,胡土失外城,颇惭恨,声言力小不能令众,仲德亦荐之,故有是命。
蔡城破,投汝水死。
赞曰:撒合辇本以佞进,乌林答胡土战阵不武,付以孤城,望其捍御大难,岂得为知人乎。
强伸一射粮卒耳,及授以兵,乃能应变制胜,远过二人,力尽乃毙,犹有烈丈夫之风焉。
古人有言:"四郊多垒,拔士为将。"
使金运未去,伸足以建功名矣夫。
内族思烈,南阳郡王襄之子也。
资性详雅,颇知书史。
自五六岁入宫充奉御,甚见宠幸,世号曰"自在奉御"。
当宣宗入承大统,胡沙虎跋扈,思烈尚在髫龀,尝涕泣跪抱帝膝致说曰:"愿早诛权臣,以靖王室。"
帝急顾左右掩其口。
自是帝甚器重之。
后由提点近侍局迁都点检。
天兴元年,汴京被围,哀宗以思烈权参知政事,行省事于邓州。
会武仙引兵入援,于是思烈率诸军发自汝州,过密县,遇大元兵,不用武仙阻涧之策,遂败绩于京水,语在《武仙传》。
中京留守、元帅左监军任守真死之。
上闻,罢思烈行省之职,以守中京。
无何,大兵围中京未能下,崔立遣人监思烈子于中京城下,招之使降。
思烈不顾,令军士射之。
既而知崔立已以汴京归顺,病数日而死。
初,思烈会武仙等军入援,即与仙论议不同,仙以思烈方得君,每假借之。
思烈谓仙本无入援意,特以朝廷遣一参政召兵,迫于不得已乃行耳。
然仙知兵,颇以持重为事。
思烈急于入京,不听仙策,于是左右司员外郎王渥乃劝思烈曰:"武仙大小数百战,经涉不为不多,兵事当共议。"
思烈疑其与仙有谋,几斩之,渥自以无愧于内,不惧也。
已而思烈果败,渥殁于阵。
渥字仲泽,后名仲泽,太原人。
性明俊不羁,博学善谈论,工尺牍,字画清美,有晋人风。
少游太学,长于词赋,登兴定二年进士第。
为时帅奥屯邦献、完颜斜烈所知,故多在兵间。
后辟宁陵令,有治迹,入为尚书省令史。
因使宋至扬州,应对敏给,宋人重之。
及还,为太学助教,转枢密院经历官,俄迁右司都事,稍见信用。
及思烈往邓州,以渥为左右司员外郎,从行。
赞曰:思烈夙惠,请诛权奸以立主威,有甘罗、辟疆之风,所谓"茂良不必父祖"者也。
中京之围,崔立胁其子使招之降,不顾而趣射之,何愧乎桥玄。
至如不从武仙之言,以至于败,此盖时人因惜王仲泽之死而有是言,仙无入援之意则非诬也。
纥石烈牙吾塔,一名志。
本出亲军,性刚悍喜战。
贞祐间,仆散安贞为山东路宣抚使,以牙吾塔为军中提控。
是时,山东群盗蜂起,安贞遣牙吾塔破巨蒙等四堌,又破马耳山砦,杀刘二祖贼党四千余人,降贼八千,虏其伪宣差程宽、招军大使程福,又降胁从民三万余人。
贞祐四年六月,积功累迁栏通渡经略使。
十月,为元帅左都监。
十二月,行山东西路兵马都总管府事,兼武宁军节度使、徐州管内观察使。
兴定二年正月,宋兵万余攻泗州,牙吾塔赴援,至临淮,遇宋人三百,掩杀殆尽。
及泗州,宋兵八千围甚急,督众进战,大破之,溺水死者甚众,获马三百余匹,俘五十余人。
又围盱眙,宋人闭门坚守,不敢出。
以骑兵分掠境内,而时遣羸卒薄城诱之。
宋人出骑数百来拒,牙吾塔麾兵佯北,发伏击之,斩首二百。
宋人复出步骑八千来援,合击败之,杀一太尉,斩首三百。
寻获觇者,称青平宋兵甚众,将救盱眙。
牙吾塔移兵赴之,宋兵步骑七千人突出,兵少却,旋以轻骑扼其后。
初逗留不与战,纵之走东南,薄诸河,斩首千余,溺死者无算,获马牛数百,甲仗以千计。
师还,遇宋兵三千于连塘村,斩首千余级,俘五十人,获马三十五疋,宣宗以其有功,赐金带一。
三年正月,败宋人于濠州之香山村。
二月,又败之于滁州,斩首千级。
拔小江寨,杀统制王大篷等,斩三万,俘万余人。
又拔辅嘉平山寨,斩首数千,俘五百余人,获马牛数百,粮万斛。
三月,提控奥敦吾里不大败宋人于上津县,兵还至濠州,宋人以军八千拒战,牙吾塔迎击败之,获马百余疋。
五年正月,上以红袄贼助宋为害,边兵久劳苦,诏牙吾塔遗宋人书求战,略曰:"宋与我国通好,百年于此,顷岁以来,纳我叛亡,绝我贡币,又遣红袄贼乘间窃出,跳梁边疆,使吾民不得休息。 彼国若以此曹为足恃,请悉众而来,一决胜负,果能当我之锋,沿边城邑当以相奉。 度不能,即宜安分保境,何必狐号鼠窃、乘阴伺夜以为此态耶?且彼之将帅亦自受钺总戎,而临敌则望风远遁,被攻则闭垒深藏,逮吾师还,然后现形耀影以示武。 夫小民尚气,女子有志者犹不尔也,切为彼国羞之。"
先是,宋将时青袭破泗州西城。
二月,牙吾塔将兵取之,宋兵拒守甚力,乃募死士以梯冲并进,大败宋兵。
时青乘城指麾,射中其目,遂拔众南奔。
乃陈兵横绝走路击之,宋兵大溃,遂复泗州西城。
三月,复出兵宋境,以报其役,破团山、贾家等诸寨,进逼濠州。
牙吾塔虑州人出拒,躬率劲兵逆之,遇逻骑二百于城东,击杀过半。
会侦者言前路刍粮甚艰,乃西掠定远,由涡口而还。
九月,又率兵渡淮,大破宋兵于团山,诏迁官升职有差。
元光元年五月,以京东便宜总帅兼行户、工部事,上因谓宰臣曰:"牙吾塔性刚,人皆畏之,委之行部,无不办者。 至于御下亦颇有术,提控有胡论出者,渠厚待之,常同器而食,其人感奋,遂以战死。"
英王守纯曰:"凡为将帅,驾驭人材皆当如此。"
上曰:"然。"
未几,宋人三千潜渡淮,至聊林,尽伐堤柳,塞汴水以断吾粮道。
牙吾塔遣精甲千余破之,获其舟及渡者七百人,汴流由是复通。
二年四月,上言:"赏罚国之大信,帝王所以劝善而惩恶,其令一出,不可中变。 向官军战殁者皆廪给其家,恩至厚也。 臣近抵宿州,乃知例以楮币折支,往往不给,至于失所。 此殆有司出纳之吝,不能奉行朝廷德意之过也。 自今愿支本色,令得赡济。"
以粮储方艰,诏有司给其半。
红袄贼寇寿、颍,剽掠数日而去。
牙吾塔闻之,率兵渡淮,侦知硃村、孝义村有贼各数百,分兵攻之,连破两栅,及焚其村坞数十。
还遇宋兵数百,阵淮南岸,击杀其半,寻有兵千余自东南来追,复大败之。
先是,纳合六哥杀元帅蒙古纲,据邳州以叛。
十月,牙吾塔围之,焚其楼橹,斩首百余。
于是,宋钤辖高显、统制侯进、正将陈荣等知不能守,共诛六哥,持其首缒城降。
六哥既诛,众犹拒守,方督兵进攻,宋总领刘斌、提控黄温等缚首乱颜俊、戚谊、完颜乞哥,及枭提控金山八打首,遣其校马俊、吴珪来献。
既而红袄监军徐福、统制王喜等亦遣其总领孙成、总押徐琦纳款。
刘斌等遂率军民出降,牙吾塔入城,抚慰其众,各使安集,又招获红袄统制十有五人,将官训练百三十有九人。
十一月,遣人来报,仍函六哥首以献。
宣宗大喜,进牙吾塔官一阶,赐金三百两、内府重币十端,将士迁赏有差。
正大三年十一月,北兵猝入西夏,攻中兴府甚急。
召陕西行省及陕州、灵宝二总帅讹可、牙吾塔议兵。
又诏谕两省曰:"倘边方有警,内地可忧,若不早图,恐成噬脐。 旦夕事势不同,随机应变,若逐旋申奏,恐失事机,并从行省从宜规画。"
四年,牙吾塔复取平阳,获马三千。
是岁,大兵既灭夏国,进攻陕西德顺、秦州、清水等城、遂自凤翔入京兆,关中大震。
五年,围庆阳。
六年十月,上命陕省以羊酒及币赴庆阳犒北帅,为缓师计。
北中亦遣唐庆等往来议和,寻遣斡骨栾为小使,径来行省。
十二月,诏以牙吾塔与副枢蒲阿权签枢密院事,内族讹可将兵救庆阳。
七年正月,战于大昌原,庆阳围解。
诏以牙吾塔为左副元帅,屯京兆。
初,斡骨栾来,行省恐泄事机,因留之。
蒲阿等既解庆阳之围,志气骄满,乃遣还,谓使者曰:"我已准备军马,可战斗来。"
语甚不逊,斡骨栾以此言上闻,太宗皇帝大怒,至应州,以九日拜天,即亲统大兵入陕西。
八年,迁居民于河南,弃京兆东还。
五月,至阌乡,得寒疾,汗不出,死。
"塔"亦作"太",亦曰"牙忽带",盖女直语,无正字也。
是岁九月,国信使内族乘庆自北使还,始知牙吾塔不逊激怒之语,且言庆等在旁心魄震荡,殆不忍闻。
当时以帅臣不知书,误国乃尔。
塔为人鸷狠狼戾,好结小人,不听朝廷节制。
尝入朝,诣省堂,诋毁宰执,宰执亦不敢言,而上倚其镇东方,亦优容之。
尤不喜文士,僚属有长裾者,辄以刀截去。
又喜凌侮使者,凡朝廷遣使来,必以酒食困之。
或辞以不饮,因并食不给,使饿而去。
司农少卿张用章以行户部过宿,塔饮以酒。
张辞以寒疾,塔笑曰:"此易治耳。"
趋左右持艾来,卧张于床,灸之数十。
又以银符佩妓,屡往州郡取赇,州将之妻皆远迎迓,号"省差行首",厚贿之。
御史康锡上章劾之,且曰:"朝廷容之,适所以害之。 欲保全其人,宜加裁制。"
朝廷竟不治其罪,以屡败宋兵,威震淮、泗。
好用鼓椎击人,世呼曰"卢鼓椎",其名可以怖儿啼,大概如呼"麻胡"云。
有子名阿里合,世目曰"小鼓椎",尝为元帅,从哀宗至归德,与蒲察官奴作乱,伏诛。
康锡,字伯禄,赵州人。
至宁元年进士。
正大初,由省掾拜御史,劾侯挚、师安石非相材,近侍局宗室撒合辇声势熏灼,请托公行,不可使在禁近,时论韪之。
转右司都事、京南路司农丞,为河中路治中。
河中破,从时帅率兵南奔,济河,船败死。
为人气质重厚,公家之事知无不为,与雷渊、翼禹锡齐名。
赞曰:金自胡沙虎、高琪用事,风俗一变,朝廷矫宽厚之政,好为苛察,然为之不果,反成姑息。
将帅鄙儒雅之风,好为粗豪,然用非其宜,终至跋扈。
牙吾塔战胜攻取,威行江、淮,而矜暴不法,肆侮王人,此岂可制者乎?弃陕而归,死于道途,殆其幸欤!其子效尤,竟陷大僇,君子乃知康锡之言不为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