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 卷之五十八宙集古方八阵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景岳全书
《景岳全书》 卷之五十八宙集古方八阵 张景岳

热阵仲景理中丸一即名人参理中汤。

治太阴即病,自利不渴,阴寒腹痛,短气欬嗽,霍乱呕吐,饮食难化,胸膈噎塞,或疟疾瘴气瘟疫,中气虚损,久不能愈,或中虚生痰等证。

人参,白朮炒,干姜炒,炙甘草,各三两。

右四味,捣筛为末,蜜丸,鸡子黄大。

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

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论加减法,详在霍乱门述古条中。

宾按:右方两数,乃汉时权度,今后世所用,惟每味数钱,而甘草半之,酌宜可也。

附子理中汤二治证如前,而中气虚寒,腹痛甚者。

又或入房腹痛,手足厥冷,或食冷犯寒等证。

即前方加制附子一,二,三钱,隨宜用之。

其有寒甚势急者,不妨生用,或炮用亦可。

外科附子理中汤有芍药,茯苓,无甘草,干姜。

附子理中丸三治阴寒肾气动者。

即前附子理中汤去白朮,炼蜜丸服。

理中加丁香汤四治中脘停寒,喜辛物,入口即吐即噦。

即前附子理中汤加丁香十粒,甚或兼痛者,可加至一,二钱。

若以理中加木香,即名木香理中汤。

加味理中汤五治脾肺俱虚,欬嗽不已。

人参,白朮,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干姜,细辛,北五味,等分。

右咀。

每服三钱,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

食远服。

[局方]胡椒理中汤六治肺胃虚寒,气不宣通,欬喘逆气,虚痞噎闷,?腹满痛,短气不能饮食,呕吐痰水不止。

白朮,五两。

干姜,炙甘草,胡椒,良姜,蓽茇,陈皮,细辛,款冬花去梗,各四两。

右?咀。

每服五,七钱,水一鍾半,煎七分。

食远温服。

或炼蜜丸,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白汤,温酒,米今任下,无时,每日二服。

[选方]八味理中丸七治脾胃虚寒,饮食不化,胸膈痞闷,或呕吐泄泻。

人参,干姜炒,各一两。

白朮,四两,炒。

白茯苓,麦芽炒,二两。

甘草炙,神?,炒,砂仁炒,各一两半。

右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一钱。

空心服一丸,姜汤嚼下。

枳实理中丸八治伤寒寒实结胸。

人参,白朮,茯苓,甘草,干姜,各二两。

枳实,十六片。

右为细末,炼蜜丸,鸡子黄大。

每服一丸,热汤化下,连进二三服。

理中化痰丸九治脾胃虚寒,痰涎內停,呕吐少食,或大便不实,饮食难化,欬唾痰涎。

此中气虚弱,不能统涎归源也。

人参,白朮炒,干姜炮,茯苓,各二两,炙甘草,一两。

半夏制,三两。

姜汤煮?糊丸,桐子大。

每服四五十丸,白汤送下。

治中汤十治脾胃不和,呕逆霍乱,中满虚痞,或泄泻。

此即理中汤加青皮,陈皮也。

人参,白朮,干姜炮,炙甘草,青皮,陈皮,等分。

右每服五钱,水煎服。

如区,加半夏。

丁香温中汤十一治同前。

即前治中汤加丁香,去半夏。

[良方]温胃汤十二治忧思结聚,脾肺气凝,元阳受损,大肠与胃气不平,胀满上冲,饮食不下,脉虚而紧满。

附子制,厚朴,当归,白芍药,人参,甘草炙,陈皮,各一钱。

干姜炮,一钱。

川椒去合口炒出汗,三分。

水一鍾半,姜三片,煎一鍾。

食远服。

东垣温胃汤十三治服寒药多,致脾胃虚弱,胃脘痛。

白豆蔻,人参,泽泻,各三分。

益智,砂仁,厚朴,甘草,干姜,姜黄,各四分。

黄耆,陈皮,各七分。

右为细末。

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半盏。

食前温服。

仲景四逆汤十四又名通脉四逆汤。

治伤寒阴证自利,裏寒外热,脉沉身痛而厥。

甘草炙,二两。

干姜炮,三两。

附子,一枚,破八片,生用。

右?咀。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

分二次温服,其脉即出者愈。

面色赤者,加?九茎。

腹中痛者,去?,加芍药二两。

呕者,加生姜二两。

咽痛者,加桔梗一两。

利止脉不出者,加人参一两。

仲景四逆加人参汤十五治伤寒恶寒,脉微而復利,即於前方內加人参一两。

仲景四逆加猪胆汁汤十六治伤寒吐下后,汗出而厥,四肢拘急,脉微欲绝者。

即於四逆汤內加入猪胆汁半合。

仲景茯苓四逆汤十七治伤寒汗下后,病仍不解,烦躁者。

茯苓,六两。

人参,一两。

甘草炙,二两。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

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渣。

温服七合,日三服。

茱萸四逆汤十八治厥阴中寒,小腹痛甚。

吴茱萸汤泡,附子炮,干姜,各二钱。

炙甘草,钱半。

水一鍾半,煎七分。

热服。

陈氏茵陈四逆汤十九治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已上自汗。

茵陈,二两。

炙甘草,一两。

干姜炮,两半。

附子,一个,炮,作八片。

右分四贴,水煎服。

仲景当归四逆汤二十治伤寒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或下利脉大,肠鸣者,虚也。

及其人內有久虚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

当归,桂枝,芍药,细辛,各三两。

甘草,通草,各二两。

大枣,二十五枚,擘。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日三服。

四逆散二一方在散阵二八。

治阳邪亢热,血脉不通,四肢厥逆。

仲景附子汤二二治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并治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

附子,二枚,去皮,破八片。

人参,二两。

白朮,四两。

芍药,茯苓,各三两。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

温服一升,日三服。

[三因]附子汤二三治风寒湿痺,骨节疼痛,皮肤不仁,肌肉重著,四肢缓纵。

附子生,白芍药,桂心,甘草,白茯苓,人参,干姜,各三两。

白朮,一两。

右?咀。

每服四钱,水煎服。

生附汤二四治寒湿腰痛。

附子生用,白朮,茯苓,牛膝,厚朴,干姜,炙甘草,各一钱。

苍朮,杜仲姜炒,各二钱。

水二鍾,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八分。

食前服。

参附汤二五方在补阵三七。

治元阳不足,喘急呃逆,呕恶厥冷等证。

仲景朮附汤二六方在补阵四一。

治中寒中气不足,逆冷,痰盛,口噤等证。

耆附汤二七方在补阵四三。

治气虚阳弱,虚汗倦怠。

[济生]朮附汤二八方在补阵四二。

治寒湿腰冷重痛,小便自利。

[金匱]桂枝附子汤二九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

桂枝,四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附子,三枚,炮,去皮,各破八片。

甘草,三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渣,分温三服。

[金匱]白朮附子汤三十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转侧,不呕不渴,脉虚浮而涩,若小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枝,此方主之。

白朮,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

甘草炙,一两。

生姜,一两半,切。

大枣,六枚。

右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

一服觉身痺,半日许再服。

三日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朮,附並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

[金匱]甘草附子汤三一治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大便反快,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此主之。

甘草炙,白朮,各二两。

附子,二枚炮,去皮。

桂枝,四两,去皮。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渣。

温服一升,日三服。

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

汗后復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服六,七合为妙。

[良方]姜附汤三二治霍乱转筋,手足厥冷,或吐逆身冷,脉微急,用此药救之。

此即仲景干姜附子汤。

干姜,一两。

附子,一个,生用。

右每服半两,水煎。

外科姜附汤有人参,白朮。

生姜附子汤三三治岭南瘴癘,內虚发热,或寒热往来,呕痰吐逆,头疼身痛,或汗多烦躁引饮,或自利小便赤,兼主卒中风。

附子,一枚,如法制,分四服。

右每服水一鍾,生姜十片,煎六分。

微温服。

干姜附子汤三四治瘴毒阴证发热,或烦躁,手足冷,鼻尖冷,身体重痛,舌上胎生,引饮烦渴,或自利呕吐,汗出恶风。

大附子,一枚,制,分四服。

右每服加炮干姜二钱同煎,温服;热甚者,冷服。

[宝鑑]羌活附子汤三五治呃逆。

羌活,附子,干姜炮,茴香,各一钱。

木香,五分。

水鍾半,枣二枚,煎服。

[三因方]木香作丁香。

仲景芍药甘草附子汤三六治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

芍药,甘草炙,各三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切八片。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渣,分温服。

[活人]附子八味汤三七治气虚中寒,脚气等症。

附子炮去皮脐,人参,干姜炮,芍药,茯苓,甘草炙,桂心,各二两。

白朮,四两。

右每服五,七钱,水一鍾半,煎七分。

食前温服。

又方去桂心,加干熟地黄三两。

六物附子汤三八方在外科三五。

治四气流注太阴,四肢骨节烦疼,浮肿,小水不利。

小建中汤三九方在补阵二二。

治虚劳裏急,腹痛失精,四肢酸疼,咽干口燥等证。

[局方]大建中汤四十方在补阵二四。

治阳虚气血不足,腰脚筋骨疼痛。

八味大建中汤四一方在补阵二五。

治中气不足,厥逆呕吐,挛急阴缩,腹痛虚火等证。

三建汤四二治元阳素虚,寒邪外攻,手足厥冷,六脉沉微,大小便数滑,凡中风潮涎,不省人事,伤寒阴证,皆可用之。

大附子,大川乌,天雄,各制用,三钱。

右用水二鍾,姜十片,煎一鍾。

不拘时,或温服,或冷服。

自汗加桂,浮小麦。

气逆加沉香。

胃冷加丁香,胡椒。

仲景炙甘草汤四三一名復脉汤。

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

炙甘草,四两。

生姜,桂枝去皮,各三两。

人参,阿胶,各二两。

生地黄,一斤。

麦冬去心,半斤。

麻子仁,半斤。

大枣,十二枚,擘。

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渣,內胶烊尽。

温服一升,日三服。

仲景桂枝甘草汤四四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

顿服。

陶氏回阳返本汤四五治阴盛格阳,阴极发躁,渴而面赤,欲坐泥水中,脉则无力,或脉全微欲绝者。

服后脉微出者生,顿出者死。

人参,制附子,炮姜,炙甘草,五味子,麦冬,陈皮,腊茶。

面戴阳者,下虚也,加?七茎,黄连少许,用澄清泥浆水一鍾煎之。

临服入蜜五匙,顿冷服之,取汗为效。

华佗救脱阳方四六治寒中三阴,口噤失音,四肢强直,挛急疼痛,似乎中风,及厥逆唇青,囊缩无脉,或卒倒尸厥脱阳等证。

先急用?白一握,微捣碎,炒热,用布包熨脐下,以二包更替熨之。

其者仍灸气海,关元二三十壮。

脉渐出,手足渐温,乃可生也。

次用附子一个,重一两者,切八片,白朮,干姜各五钱,木香二钱,同用水二鍾,煎一鍾,候冷灌服,须臾,又进一服,或煎服回阳等汤。

仲景旋復代赭石汤四七治伤寒若汗或吐下解后,心下痞?,噫气不除者。

旋復花,甘草炙,各三两。

人参,二两。

生姜,五两,切。

代赭石,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洗。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温服一升,日三服。

仲景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四八治发汗后腹胀满。

厚朴去皮尖,生姜切,各半斤。

半夏,半升,洗。

人参,一两。

甘草,二两,炙。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日三服。

[简易]十味剉散四九治中风血弱臂痛连及筋骨,举动艰难。

附子,三两,炮。

当归,黄耆炙,白芍药,各二两。

川芎,防风,白朮,各两半。

肉桂,一两。

熟地,茯苓,各七钱半。

右?咀。

每服五,七钱,水鍾半,姜八片,枣三枚,煎八分。

食后临臥服。

[奇效]芎朮汤五十治寒湿头痛,眩运\痛极。

川芎,附子生去皮脐,白朮,各三钱。

桂心去皮,甘草,各一钱。

水一鍾半,生姜七片,枣二枚,煎八分。

食远服。

正元散五一治眩晕阳虚。

红豆炒,干姜炮,各三钱。

人参,白朮,炙甘草,茯苓,各二两。

附子炮去皮脐,川芎,山药姜汁炒,乌药,干葛,各一两。

川乌炮去皮脐,肉桂,各五钱。

黄耆炙,两半。

陈皮,二钱。

右?咀。

每服三钱,水一鍾,姜三片,枣一枚,入盐少啐,煎服。

[金匱]生姜半夏汤五二治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噦不噦,彻心中憒憒然无奈者。

半夏,半升,生姜汁,一升。

右二味,以水三升,煎半夏取二升,內生姜汁,煮取一升半,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

病止,停后服。

[金匱]半夏干姜散五三治干呕,或吐逆痰涎。

半夏制,干姜炙,等分。

右二味杵为散。

取方寸匕,用浆水一升半,煎取七合,去柤。

顿服之。

仲景甘草干姜汤五四治少阴伤寒,小便色白,吐逆而渴,动气因下反剧,身虽有热反倦,及肺痿吐涎沫而不欬,口不渴,小便数,遗尿,肺中冷,上虚不能制下,眩晕,多涎唾等证。

杨仁斋曰:治男女诸虚出血,胃寒不能引气归元,无以数约其血者。

[良方]名姜草汤,治阴盛于阳,寒而呕血。

甘草炙,四两。

干姜炮,二两。

右咀。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仁斋曰:等分,每服三钱,食前煎服。

橘皮干姜汤五五治恶心呕噦。

人参,干姜,肉桂,各一钱。

陈皮,通草,各钱半。

甘草,五分。

水一鍾半,煎八分服。

[金匱]橘皮汤五六亦名生姜橘皮汤。

治干呕噦,若手足厥者。

橘皮,四两。

生姜,半斤。

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

温服一升,下咽即愈。

万氏橘皮汤五七方在痘疹九二。

行滯消痰,止呕吐。

[金匱]橘皮竹茹汤五八治噦逆。

橘皮,二斤。

竹茹,二升。

生姜,半斤。

甘草,五两。

人参,一两。

大枣,三十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

温服一升,日三服。

小半夏汤五九方在和阵八。

治呕吐及心下有饮者。

[三因]丁香散六十治呃逆。

丁香,柿蒂,各一钱。

炙甘草,良姜,各五分。

右为末。

热汤点服二钱,不拘时。

香煮散六一治翻胃呕逆。

丁香,石莲肉,各十四枚。

北枣,七枚,切碎。

生姜,七片。

黄秫米,半合,洗。

水一碗半,同煮稀粥,去药啜粥。

[简易]丁香散六二治反胃呕逆,粥食不下。

大附子,一枚,坐於砖石上,四面著火,渐渐逼热,焠入生姜汁中,浸少时,如法再焠,约尽姜汁半碗许为度,去皮焙干为末。

丁香,二钱,研。

二味匀和,每服二钱,水一鍾,粟米同煎七分服。

杨氏丁香茯苓汤六三治脾胃虚寒,宿食留滯,否塞疼痛,气不升降,以致呕吐涎沫,或呕酸水,不思饮食。

半夏制,橘红,茯苓,各一两半。

丁香,附子制,肉桂,砂仁,各五钱。

干姜,炮,木香,各一两。

每服四钱,水一鍾半,姜七片,枣一枚,煎七分服。

[良方]丁香柿蒂散六四治吐利,或病后胃中虚寒呃逆。

凡呃逆至七八声相连,收气不回者难治。

丁香,柿蒂,炙甘草,良姜,各五分。

人参,半夏,陈皮,茯苓,各一钱。

生姜,二钱。

水二鍾,煎热服。

[宝鑑]丁香柿蒂散六五治呃逆呕吐。

丁香,柿蒂,青皮,陈皮,各等分。

水一鍾半,姜五片,煎服。

严氏柿蒂汤六六治胸满呃逆不止。

柿蒂,丁香,各二钱。

加生姜五片,水煎服。

[家珍]方有人参一味。

[百一]安脾散六七治胃气先逆,饮食过伤,忧思蓄怨,宿食癖积,冷饮寒痰,动扰脾胃,不能消磨,致成斯疾。

女人由血气虚损,男子皆由下元虚惫。

有食罢即吐,有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所吐酸黄臭水,皆是脾败,惟当速治,迟则发烦渴,大便秘,水饮不得入口而危矣。

南木香磨汁,橘红,人参,白朮,草果?煨,茯苓,甘草炙,丁香,胡椒,各两半。

高良姜,一两,用陈壁土三合,以水二碗同煮干,切片。

右咀。

每服五钱,水一鍾半,入盐少许,煎七分。

食远温服。

或为细末,每服五钱,用盐米汤调下。

[三因]补脾汤六八治脾胃虚寒,泄泻腹满,气逆呕吐,饮食不消。

人参,白朮,茯苓,厚朴炒,陈皮,各一钱。

干姜炒,甘草炙,草果,麦芽炒,各八分。

水一鍾半,煎七分。

空心温服。

[三因]养胃汤六九治脾胃虚寒,呕逆恶心,腹?胀疼,肠鸣泄泻。

藿香,厚朴炒,半夏制,茯苓,各钱半。

草果,陈皮,人参,白朮炒,各一钱。

附子制,八分。

甘草炙,五分。

水一鍾半,姜三片,枣二枚,煎七分。

食远服。

胃爱散七十治脾胃久虚,中焦气滯,或冷涎上壅,呕吐恶心,或胸膈疼痛,不思饮食,或泄泻不止。

人参,一两。

白朮,茯苓,黄耆炙,各三钱。

丁香,甘草炙,各二钱。

肉果,三个,煨。

干姜炒,半两。

右用白米炒熟四两,同研为末。

每服二,三钱,同姜汤或人参汤调服。

或为?咀,每药五,七钱,加炒米一两,煎服亦可。

东垣藿香安胃散七一治脾胃虚弱,不能进食,呕吐吞酸,腹痛不能腐熟。

藿香,人参,陈皮,各一钱。

丁香,五分。

生姜,十片。

水一鍾半,煎七分。

食远服。

[良方]七味人参丸七二治胃冷兼虚,呕逆不食,服许仁则半夏丸不效,可服此药。

方见和阵一三二。

人参,白朮炒,各五两。

厚朴姜制,北细辛,各四两。

生姜,橘皮,各三两。

桂心,二两。

右为末,炼蜜丸,桐子大。

米饮下十丸,渐加至二十丸。

甘露汤七三治反胃呕吐不止,饮食减少。

常服之,快利胸膈,调养脾胃,进饮食。

徐东皋曰:常州一富人病反胃,往京口甘露寺设水陆,泊舟岸下,梦一僧持汤一碗与之,饮罢犹记其香味,便觉胸膈少快。

早入寺,知客供汤,乃是梦中所饮者,胸膈尤快,遂求其方,合数十服后,疾遂瘥,名曰观音应梦散。

予得之,常以待宾,易名曰甘露汤。

又在临汀疗一人愈,甚勿忽之。

干餳糟头柞者,用六分。

生姜,用四分。

右和匀捣烂作饼,或焙或晒干,每十两入炙甘草二两,同研为末。

每服二钱,用沸汤入盐少许调,不拘时服。

[金匱]茯苓泽泻汤七四治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外台治消渴脉绝胃反者。

茯苓,半斤。

泽泻,生姜,各四两。

甘草,桂枝,各二两。

白朮,三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內泽泻再煮,取二升半。

温服八合,日三服。

仲景茯苓甘草汤七五治水饮停蓄心下,甚者作悸作利。

茯苓,桂枝,各二两。

甘草炙,一两。

生姜,三两。

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草豆蔻汤七六和中调气,治呕吐。

草豆蔻,藿香,各五分。

陈皮,枳壳,各七分。

白朮,山药,各一钱。

桂心,丁香,各二分。

水一鍾半,姜五片,枣二枚,粟米少许,煎七分。

食前温服。

大顺散七七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以致寒湿伤脾,阴阳气逆,霍乱吐泻,臟腑不调等证。

干姜,肉桂,杏仁,各四两。

甘草,三两。

右先將甘草微炒黄,次入干姜同炒,令姜裂,又入杏仁同炒,令杏仁不作声为度,却同肉桂研罗一处。

每用二,三钱,以水一鍾,煎数滚。

温服。

如烦躁者,以井花水调服,不拘时。

此方加附子,即名附子大顺散。

四顺附子汤七八治霍乱转筋吐泻,手足逆冷,六脉沉绝,气少不语,身冷汗出。

附子生,白干姜炮,人参,甘草炙,各一两。

右?咀。

每服四,五钱,水鍾半,煎七分。

食远服。

[医林]附子粳米汤七九治霍乱四逆,多呕少吐者。

附子,一枚,制。

半夏制,两半。

干姜炒,甘草炙,各一两。

大枣,十枚。

粳米,五合。

右?咀。

每服八钱,水鍾半,煎米熟,去柤服。

冷香饮子八十治伤暑暍,霍目腹痛烦躁,脉沉微或伏。

附子炮,陈皮,各一钱。

草果,甘草炙,各钱半。

水一鍾半,姜十片,煎八分。

井水燉冷服。

[集成]冷香汤八一治夏秋水湿,恣食生冷,阴阳相干,遂成霍乱,脐腹刺痛,?肋胀满,烦躁引饮无度,或感瘴虚热,胸膈不利,或呕或泄並宜。

良姜,白檀香,草豆蔻?包煨,附子制,炙甘草,各一钱。

丁香,七粒。

水一鍾半,煎七分,用井水浸冷,於呕吐时服之效。

或为细末,水调生?糊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新汲水磨下亦可。

[直指]木瓜汤八二治吐泻不已,转筋扰乱。

木瓜,一两。

茴香微炒,二钱半。

吴茱萸,半两,汤泡。

炙甘草,二钱。

右?咀。

分二服。

加姜五片,紫苏十叶,空腹急煎服之。

[良方]有生姜二钱五分,无茴香,甘草,名木瓜煎。

[三因]訶子散八三治老幼霍乱,一服即效。

訶子炮去核,炙甘草,厚朴姜制,干姜炮,神?炒,良姜炒,茯苓,麦芽炒,陈皮,草豆蔻,等分。

右为细末。

每服二钱,当病发不可忍时,用水煎,入盐少许服之。

霍乱三方八四治霍乱泻利不止,转筋入腹欲死者。

用生姜三两,捣烂,入酒一升,煮三四沸,顿服。

一方:凡霍乱吐泻不能服药,急用胡椒四十粒,以饮吞之。

一方:凡霍乱吐泻不止,用艾一把,水三升,煮一升,顿服之。

[千金]霍乱方八五治霍乱干呕不止。

以薤叶煎一升,服三次立愈。

干霍乱二方八六凡欲吐不吐,欲下不下,呕恶不止者,谓之干霍乱。

一方:用盐一两,生姜半两,捣,同炒令色变,以水一碗煎,热服。

一方:用丁香十四粒为末,以热汤一盏调服。

[金匱]苓桂朮甘汤八七治心下有痰饮,胸?支满,目眩。

茯苓,四两。

桂枝,白朮,各三两。

甘草,二两。

右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小便即利。

姜朮汤八八治心下停饮怔忡。

白姜,白朮,白茯苓,半夏?,各一钱。

官桂,三分。

甘草,五分。

水一鍾半,枣三枚,煎服。

韩氏温中汤八九凡病人两手脉沉迟或紧,是皆胃中寒也;若寸脉短少及力少於关尺者,此阴盛阳虚也,或胸膈满闷,腹中胀满,身体拘急,手足厥冷,急宜温之。

丁皮,丁香,各五分。

厚朴,干姜,陈皮,白朮,各一钱。

水鍾半,加?白,荆芥穗同煎。

东垣厚朴温中汤九十治脾胃寒滯,心腹胀满,或见疼痛。

厚朴姜炒,橘红,干姜,各一钱。

茯苓,草豆蔻,木香,甘草,各五分。

水煎温服。

大正气散九一方在和阵二四。

治风寒湿气伤脾,心腹胀闷,有妨饮食。

强中汤九二治生冷寒浆有伤脾胃,遂成胀满,有妨饮食,甚则腹痛。

人参,橘红,青皮,丁香,各二钱。

白朮,钱半。

附子炮去皮脐,草豆蔻,干姜炒,各一钱。

厚朴姜汁炒,甘草炙,各五分。

水鍾半,姜三片,红枣二枚,煎七分。

不拘时服。

呕加半夏。

若伤?食,加莱菔子一钱。

[三因]强中丸九三治胃脘虚寒,痰饮留滯,痞塞不通,气不升降。

[局方]温中化痰丸,即此方不用半夏。

高良姜,干姜炮,陈皮,青皮,各一两。

半夏制,二两。

右为细末,生姜汁煮糊丸,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姜汤下。

三生饮九四此治中风,乃行经治痰之剂,斩关夺门之將,必用人参驱驾其邪而补助真气,乃可用之,否则恐反为害。

生南星,一两。

生川乌去皮,半两。

生附子去皮,半两。

木香,二钱。

每用一两,加人参一两,同煎服。

严氏三生丸九五治痰厥头痛。

南星,半夏,白附子,等分。

右为末,姜汁浸蒸饼丸,小豆大。

每服四十丸,食后姜汤下。

五生丸九六治风癇。

川乌头,附子,各生用,去皮脐,南星生,半夏生,干姜生,各半两。

右为细末,醋煮大豆汁作?糊和丸,桐子大。

每服五丸,冷酒送下,不拘时。

[局方]温中化痰丸九七治停痰留饮。

陈皮,青皮,良姜,干姜,等分。

右为细末,醋煮糊丸,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送下。

[宝鑑]温胃化痰丸九八治膈內有寒,脾胃伤饮,胸膈不快,痰涎不已。

半夏制,三两。

白朮,陈皮,干姜炮,各一两。

右为末,姜汁糊丸,桐子大。

姜汤下二十丸。

[局方]倍朮丸九九治五饮吞酸等证。

一曰留饮,停水在心下;二曰澼饮,水在两?;三曰痰饮,水在胃中;四曰溢饮,水溢在膈;五曰流饮,水在?间,沥沥有声,皆由饮水过多,或饮冷酒所致。

白朮炒,二两。

桂心,干姜炒,各一两。

右为末,蜜丸。

每服二十丸,温米饮下,加至三五十丸,食前服。

[发明]丁香半夏丸百治心下停饮冷痰。

丁香,半夏制,各一两。

人参,干姜炮,细辛,各五钱。

檳榔,三钱。

右为细末,姜汁糊丸,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姜汤下。

[局方]丁香五套丸百一治胃气虚弱,三焦痞塞,不能宣行水谷,故痰饮聚结,呕吐恶心,胀满不食。

丁香,木香,青皮,橘红,各半两。

白朮,茯苓,良姜,干姜,各一两。

南星制,半夏制,各二两。

右为末,汤浸蒸饼丸,桐子大。

每服七十丸,温汤下。

[三因]復元丹百二治脾肾虚寒,发为水肿,四肢虚浮,心腹坚胀,小便不通,两目下肿。

附子炮,二两。

南木香煨,茴香炒,川椒炒出汗,厚朴制,独活,白朮炒,橘红,吴茱萸炒,桂心,各一两。

泽泻,一两半。

肉豆蔻煨,檳榔,各半两。

右为末,糊丸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紫苏汤不拘时送下。

薛氏加减金匱肾气丸百三方在补阵一二四。

治脾肾阳虚,不能制水,为肿为胀。

[济生]实脾散百四治阴水发肿,宜先实脾土。

附子制,炮干姜,厚朴,木香,大腹皮,草果仁,木瓜,各钱半。

甘草炙,五分。

水二鍾,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

不拘时服。

严氏实脾散百五即前方加白朮,茯苓。

[简易]腹胀方百六凡肚腹胀满不能用药者,以独蒜煨熟去皮,绵裹纳下部中,冷即易之。

又治关格胀满,大小便不通,亦用上法,气立通。

又方:用生姜如指大一块,煨熟,以绵裹乘热纳下部中,冷即易之。

丁香止痛散百七治心痛不可忍。

丁香,半两。

良姜,二两。

茴香,炒,甘草,各两半。

右为细末。

每服二钱,不拘时沸汤点服。

胜金散百八治卒心痛。

桂枝,玄胡索炒,五灵脂,当归,各半两。

右为末,炼蜜丸,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食前陈皮汤送下。

[良方]铁刷散百九治心脾积痛,妇人血气刺痛,酒病恶心,肠滑泄泻。

良姜炒,二两。

茴香炒,七钱。

苍朮制,甘草炙,各二两八钱。

右为末。

每服二钱,空心姜盐汤调下。

[局方]蟠?散百十治男妇脾胃虚冷,滯气不行,攻刺心腹,痛连胸?,膀胱小肠寒疝气疝,及妇人血气刺痛。

苍朮米泔浸切,炙甘草,各八钱。

三棱煨,蓬朮煨,茯苓,青皮,各六钱。

丁皮,砂仁去壳,檳榔,各四钱。

延胡索,三钱。

干姜炒,肉桂,各二钱。

右每服五钱,水一盏,入连根?白一茎,煎七分,空心热服;或为末,用?汤调服二,三钱。

[宝鑑]沉香桂附丸百十一治中气虚寒,饮食不美,阴盛阳虚,臟腑积冷,心腹疼痛,?肋膨胀,腹中雷鸣,便利无度,面色不泽,手足厥冷,及下焦阳虚,疝气疼痛不可忍,腰屈不能伸,喜热熨稍缓等证。

附子炮去皮脐,川乌制同,沉香,肉桂,干姜炮,良姜炮,茴香炒,吴茱萸泡,各一两。

右为末,醋煮?糊丸,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食前米今下,日二服。

忌生冷。

椒附丸百十二治小肠虚冷,小腹痛,小便频而清白。

椒红炒,附子炮,龙骨,桑螵蛸炙,山茱萸,鹿茸酒蒸焙,各等分。

右为末,酒糊丸,桐子大。

每服六十丸,空心盐汤下。

大沉香丸百十三治寒气攻冲,心腹刺痛,亦治卒暴心痛。

沉香,干姜炮,姜黄,桂心,檀香,各二两。

甘松洗焙,白芷,天台乌药,甘草,各半斤。

香附,一斤。

白豆蔻,三两。

右为末,炼蜜和丸,弹子大。

每服一丸,细嚼,生姜汤下,不拘时。

[辨疑]桂附二陈汤百十四治寒疟寒多热少,腰足厥冷。

附子炮,肉桂,半夏制,白茯苓,陈皮,炙甘草。

右?咀。

每服五,六钱,水一鍾半,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扶阳助胃汤百十五罗谦甫治崔运\使长男云卿,年二十五,体肥养厚,常食凉物寒药,以致秋间疟发,復用水吞砒石等药,反增吐泻,中气愈虚,延至次年四月,復因劳怒,前证大作。

诊\其脉得弦细而微,手足稍冷,面色青黄,食少痞闷呕酸,气促汗出。

予思[內经]云: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

下气不足,则为痿厥心悗。

又曰:寒气客于肠胃之间,则卒然而痛。

非大热之剂不能愈,遂制此方。

附子炮去皮脐,二钱。

干姜炮,钱半。

草豆蔻,益智仁,拣参,甘草炙,官桂,白芍药,各一钱。

吴茱萸,陈皮,白朮,各五分。

右?咀。

水二盏,枣二枚,姜三片,煎八分。

食前温服。

三服后,大势去,痛减半。

至秋灸中脘以助胃气,次灸气海佰余壮,生发元气。

明年復灸三里二七壮,亦助胃气,引气下行。

仍慎加调摄,一年而平復。

五味沉附汤百十六治虚寒无阳,胃弱干呕。

熟附子,干姜炮,各一钱。

白朮,炙甘草,各钱半。

沉香,五分。

水盏半,姜五片,煎七分,食前服。

二味沉附汤百十七治瘴疾上热下寒,腿足寒厥。

沉香磨汁,附子制,各三钱。

水一鍾半,生姜三片,煎八分,去柤,入沉香汁放冷服。

此药主上热下寒。

[全集]云:沉水真正铁角沉香,其味甘辛者为美,辛辣者性热;附子降气敛阳。

治阴毒冷瘴,只一服而回生起死,真可以夺化功。

[济生]七枣汤百十八治瘴疟,或因感冒风寒,或是五臟气虚,阴阳相搏,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皆可服。

大附子一枚,制,分四服。

又方:用川乌代附子,以水调陈壁土为糊,浸泡七次。

水二鍾,姜七片,枣七枚,煎一鍾。

当发日早晨空心温服,仍吃枣子三,五枚,忌如常。

冷汤百十九治瘴毒內寒外热,咽嗌间烦躁不解。

人参,半两。

大附子,一钱。

甘草炙,三寸。

淡竹叶,十四片。

大枣,五枚。

水煎温服,或冷服。

甚者,宜倍用人参,附子,不可拘此常数。

生姜煎百二十治瘴如疟,憎寒壮热。

老生姜,一大块,打破,湿纸包,煨熟。

右用水一鍾,煎半鍾。

热服取微汗。

芎附散一二一治五种痛痺,自腿臂间发作不定者。

小川芎,附子炮去皮,黄耆,防风,白朮,当归酒洗,熟地,桂心,甘草,柴胡,等分。

水二鍾,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

空心服。

[局方]参附渗湿汤一二二治坐臥湿地,雨露所袭,身重脚弱,关节疼痛,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大便溏泄。

人参,白朮,茯苓,甘草,附子炮,干姜炮,桂枝,芍药,等分。

水二鍾,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

不拘时服。

七味渗湿汤一二三方在和阵一七四。

治寒湿所伤,身体重著,小便赤涩,大便溏泄。

熨背散一二四治胸痺心背疼痛气闷。

乌头,细辛,附子,羌活,川椒,桂心,各一两。

川芎,一两二钱。

右为末,以少醋拌匀,或炒热,或用帛裹微火炙令煖以熨背上,取瘥乃止。

忌生冷如常服。

按:此方当用气,惟诸辛香者佳,附子似不必用。

温中法?丸一二五治脾痺发欬呕汁。

法?炒,枳实?炒,白茯苓,吴茱萸汤浸炒,桂心,厚朴姜制,当归,甘草炙,各三两。

人参,麦冬,干姜炮,细辛,附子炮,桔梗炒,各一两。

麦芽微炒,五合。

右为细末,炼蜜丸,桐子大。

每服七十丸,食前熟水下,日三。

丹溪龙虎丹一二六治走注疼痛,或麻木不仁,或半身疼痛。

草乌,苍朮,白芷,各一两。

右为末,水拌发热过,再入乳香二钱,当归,牛膝各半两,酒糊丸,弹子大。

酒化下。

活络丹一二七方在和阵二七七。

治中风手足不用,日久不愈,经络中有湿痰死血者。

[济生]二至丸一二八治老人虚弱,肾气虚损,腰痛不可屈伸。

附子炮去皮脐,桂心,杜仲制,补骨脂炒,各一两。

鹿角霜,鹿角镑,鹿茸酒炙,青盐另研,各半两。

右为末,酒煮糊丸,桐子大。

每服七十丸,空心用胡桃肉细嚼,盐汤或盐酒送下。

如畏热药者,去附子,加肉蓯蓉。

[三因]肾著汤一二九治肾虚身重,腰冷如在水中,不渴,小便自利,食饮如故,腰下重痛如带五千钱。

茯苓,白朮,各四两。

炙甘草,干姜,炮,各二两。

右?咀。

每服四钱,水煎,空心冷服。

一方用姜四两,朮二两。

[良方]每服有杏仁五分,治妊脤脚肿。

韩氏茵陈附子汤百三十治发黄,服四逆汤,身冷汗不止者。

附子,二个,各作八片。

干姜炮,二两半。

茵陈,一两半。

右用水煎,分作三服。

韩氏小茵陈汤一三一治发黄,脉沉细,四肢及遍身冷。

附子,一个,炮作八片。

炙甘草,一两。

茵陈,二两。

右用水二升,煮一升,分作三服。

韩氏茵陈橘皮汤一三二治身黄,脉沉细数,热而手足寒,喘,呕,烦躁不渴者。

茵陈,橘皮,生姜,各一两。

白朮,二钱半。

半夏,茯苓,各五钱。

右用水四升,煮取二升,放温,分作四服。

五鬲散一三三方在和阵一五六。

治五鬲,五噎。

十鬲散一三四方在和阵一五八。

治十般鬲气。

五噎散一三五方在和阵一五九。

治诸气结聚,胸膈痞闷,痰逆恶心,饮食不进。

[良方]白朮圣散子一三六治一切泻痢久不瘥,並妇人产后痢疾。

白朮,砂仁,当归,肉豆蔻,干姜炮,陈皮,炙甘草,石榴皮,訶子,芍药炒,等分。

右?咀。

每服五钱,水一鍾半,入乳香一豆大,煎八分,食前服。

仲景吴茱萸汤一三七呕而胸满,干呕吐涎沫,头痛,及食谷欲呕者,此方主之。

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枚,擘。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

温服七合,日三服。

[良方]吴茱萸汤一三八治冒暑伏热,腹痛泻痢,或饮食过度,霍乱吐泻,或食冷冒寒,或忍饥大怒,或因舟车伤动胃气,令人吐泻並作,转筋逆冷等证,迟则不救。

吴茱萸,木瓜,食盐,各半两。

右同炒令焦,先用磁瓶盛水三升,煮百沸入药,煎至二升已下,倾一盏,或冷或热,隨病人之便服之。

若卒无前药,止用盐一撮,醋一盏,同煎八分,温服。

或盐,梅咸酸等物皆可用。

吴茱萸散一三九治肠痺寒湿內聚,腹痛满气急,大便飧泄。

炮干姜,炙甘草,吴茱萸,肉豆蔻?裹煨,砂仁,神?炒,各一钱。

白朮,厚朴姜制,陈皮,各二钱。

一方有良姜。

右为末。

每服二钱,空心米饮调下。

海藏吴茱萸丸百四十治下痢臟腑不调,胀满腹痛,水谷不化,怠惰嗜臥,时时下痢,乃阴湿证也。

吴茱萸,两半,汤洗,炒。

神?炒,五两。

白朮炒,四两。

肉桂,干姜炮,各二两半。

川椒去目炒,一两。

右为末,糊丸,桐子大。

米饮下三五十丸,食前服。

杨氏八味汤一四一治脾胃虚寒,气滯不行,心腹刺痛,臟腑虚滑。

人参,当归,炮姜,吴茱萸汤泡七次,肉桂,丁香,木香,陈皮,各一钱。

右?咀。

水一鍾半,煎七分。

温服无时。

按:此汤味太刚烈,当加炙甘草方妙。

仲景真武汤一四二治少阴伤寒,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欬,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

茯苓,芍药,生姜,各三两。

白朮,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切八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七合,日三服。

若欬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

小便利者,去茯苓。

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

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

[良方]九宝丹一四三调理脾胃,止泄泻。

人参,白朮炒,茯苓,炙甘草,干姜炮,木香,藿香去土,訶子去核,肉豆蔻?炒,各一钱。

水一鍾半,加姜煎。

食远服。

[济生]四柱散一四四治本元气虚,真阳耗散,脐腹冷痛,泄泻不止。

人参,附子炮,白茯苓,木香,各一两。

右?咀。

每服五,七钱,水一鍾半,煨姜五片,盐少许,食远煎服。

滑泄不止,加肉豆蔻,訶子,名六桂散。

[活人]有白朮,无訶子。

仲景白通汤一四五治少阴病下利。

?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白通加猪胆汁汤,即於前方加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治少阴下利,无脉,干呕而烦者。

服汤后,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仲景桃花汤一四六治少阴伤寒,下利便脓血。

赤石脂,一斤,一半筛米,一半全用。

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

温服七合,內所筛赤石脂细末方寸匕,搅匀服之,日三服。

若一服愈,余勿服。

洁古浆水散一四七治暴泻如水,周身汗出,一身尽冷,脉微而弱,气少不能语者,甚者加吐,即为急证。

半夏,一两,制。

附子制,炮姜,肉桂,甘草,各五钱。

良姜,二钱半。

右为末。

每服三钱,浆水一鍾半,煎至半鍾。

热服。

[澹寮]附子茴香散一四八治气虚积冷,心腹绞痛,泄泻食少。

人参,白朮,茯苓,炙甘草,各七分。

附子制,炮姜,各五分。

茴香,肉豆蔻,各四分。

木香,三分。

丁香,五粒。

水一鍾半,煎七分。

食远服。

[本事]五味子散一四九治肾泄,在侵晨及五更作泻,饮食不进,不时去后。

五味子炒,二两。

吴茱萸炒,一钱。

右为末。

每服二钱,白汤调下。

为丸尤效。

[本事]二神丸百五十治脾胃虚寒,不思饮食,泄泻不止。

肉豆蔻生用,二两。

破故纸炒,四两。

右为末,用大肥枣四十九枚,入生姜片四两同煮,以枣烂为度,去姜,取枣肉捣药为丸,桐子大。

每服五六十丸,白汤下。

薛氏四神丸一五一治脾肾虚寒,大便不实,饮食不思,及泄痢腹痛等症。

破故炒,四两。

肉豆蔻?煨,五味子,各二两。

吴茱萸汤浸炒,一两。

右为末,用大枣百枚,同姜八两煮烂,取肉捣丸,桐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食前白汤下。

按:此丸不宜用枣,但以姜汁煮?糊为丸更佳。

[澹寮]四神丸一五二治脾肾泄,清晨溏泻。

破故炒,四两。

肉豆蔻,二两,木香,半两。

小茴香炒,一两。

右为末,姜煮枣肉为丸,桐子大。

白汤送下。

[医林]四神丸一五三治寒疝胀痛不已。

蓽澄茄,木香,各半两。

吴茱萸半酒浸半醋浸,香附,各一两。

右为末,糊丸,桐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盐汤或乳香?汤任下。

[集要]四神丸一五四方在补阵一五八。

治小便频数不禁。

五味子丸一五五治下元虚寒,火不生土,以致命门不煖,关门不闭,名曰肾泄,亦名脾肾泄。

人参,白朮炒,北五味子炒,破故炒,各三两。

山药炒,白茯苓,各两半。

吴茱萸汤泡炒,川巴戟去心炒,肉果?煨,各一两。

龙骨煆,五钱。

右为末,酒糊丸,桐子大。

每服百余丸,食前白汤或米汤任下。

[得效]蓽茇丸一五六治滑泄中寒者宜之。

蓽茇,川姜炮,丁香不见火,附子炮,去皮脐,良姜,胡椒,吴茱萸汤浸,炒,各一两。

山茱萸,草豆蔻去皮,各半两。

煮枣肉丸,桐子大。

每服五六十丸,食前陈米饮下,日三服。

[局方]肉豆蔻丸一五七治脾胃虚弱,胀满,水谷不消,臟腑滑泄。

肉豆蔻?煨,苍朮制,干姜炮,厚朴制,陈皮,各四两。

炙甘草,茴香炒,肉桂,川乌炮去皮脐,訶子肉,各二两。

右用汤浸蒸饼为丸,梧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食前白滚汤下。

陈氏肉豆蔻丸一五八方在小儿五六。

治肠滑泻痢。

[济生]訶梨勒丸一五九治大肠虚冷,泄泻不止,腹?引痛,饮食不化。

訶梨勒?裹煨,附子炮,肉豆蔻?裹煨,木香,吴茱萸汤泡炒,龙骨生用,白茯苓去皮,蓽茇,各等分。

右为细末,生姜汁煮?糊为丸,梧子大。

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下。

[良方]厚朴方百六十治寒中洞泄,实滯胀满等证。

厚朴炒,干姜炒,等分。

右水拌炒为末,水糊丸,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米饮下。

[百一]缩脾丸一六一治滑泄不禁。

白朮炒,厚朴姜炒,赤石脂,肉豆蔻?煨,干姜炒,各一两。

附子制,蓽茇,神?炒,各五钱。

右为细末,醋糊丸,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空心米饮下。

[三因]桂香丸一六二治臟腑虚寒,为风寒所搏,冷滑注下不禁,危篤者累效。

附子,肉豆蔻?煨,白茯苓,各一两。

桂心,干姜炒,木香,各半两。

丁香,二钱半。

右为末,?糊丸,桐子大。

空心米饮下五七十丸。

[宝鑑]陈?丸一六三磨积,止泻痢,治腹中冷痛。

陈?,一两半。

人参,白朮炒,当归炒,干姜,肉桂,甘草炙,厚朴制,各半两。

右为末,炼蜜丸,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温酒或淡醋汤任下,日二服。

杨氏萆薢分清饮一六四治真元不足,下焦虚寒,或服寒凉刮药过多,小便白浊,频数无度,澄如膏糊等证。

益智仁,川萆薢,石菖蒲,乌药,各等分。

右?咀。

每服五,六钱,水一鍾,入盐一捻,煎七分。

食前温服。

一方如茯苓,甘草。

益志汤一六五治肾经亏损,遗精白浊,四肢烦倦,时发蒸热等证。

鹿茸酥炙,巴戟肉,枸杞子,熟地黄,蓯蓉酒浸,牛膝酒浸,附子炮去皮脐,桂心不见火,山茱萸,白芍药,炙甘草,防风,各等分。

右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五分,盐少许同煎。

空心服。

[局方]安肾丸一六六治肾经积冷,下元衰惫,目暗耳鸣,四肢无力,夜梦遗精,小便频数,脐腹撮痛,食少体瘦,神困健忘。

常服壮元阳,益肾水。

肉桂去粗皮不见火,川乌炮去皮脐,各一斤。

白朮,山药,茯苓,肉蓯蓉酒浸炙,巴戟去心,破故炒,萆薢,桃仁?炒,石斛炙,白蒺藜炒去刺,各三斤。

右为末,炼蜜丸,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温酒或盐汤下,空心食前服。

疝气,茴香汤下。

[三因]安肾丸无茯苓,肉桂二味。

小安肾丸一六七治肾气虚乏,下元冷惫,夜多漩溺,体瘦神倦,腰膝沉重,泄泻肠鸣,眼目昏暗,牙齿蛀痛。

川楝子,一斤。

用香附子,川乌各一斤,加盐四两,水四升同煮,候干去香附,川乌不用,取川楝切焙。

小茴,十一两。

熟地,八两。

川椒,四两,去闭口者,微炒出汗。

右为末,酒糊丸,桐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空心临臥,盐汤或酒任下。

西蜀石刻安肾丸一六八治真气虚惫,脚膝软弱,夜梦遗精,小便滑数。

附子制,肉桂,川乌制,川椒去目微炒出汗,菟丝制,巴戟制,破故酒炒,赤石脂煆,远志制,茯神,茯苓,苍朮米泔浸炒,山茱萸,杜仲制,石斛,胡芦巴炒,柏子仁,韭子微炒,小茴酒炒,肉蓯蓉酒浸,川楝子酒蒸去核,各二两。

鹿茸制,一两。

青盐,四钱。

山药,四两,作糊。

右为末,酒煮山药糊丸,桐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盐汤或白汤下。

[元戎]小已寒丸一六九一名强中丸。

治脾胃积冷中寒,洞泄倦怠,不思饮食。

进食,止自汗,厚肠胃。

见[肘后],甚验。

艾叶,四两。

苍朮,一两,炒。

吴茱萸炒,陈皮炒,各二两。

右用米醋二升浸一宿,漉出曝干,再於原醋內拌匀,炒令紫色,焙干为末,稀糊丸,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空心食前,温酒,盐汤,米汤,白汤任下。

[局方]大已寒丸百七十治臟腑虚寒,心腹?痛,肠鸣泄泻,自利自汗,米谷不化,手足厥冷,阴盛阳衰等证。

蓽茇,肉桂,各四两。

干姜炮,良姜,各六两。

水煮?糊为丸,桐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食前米饮下。

[元戎]大已寒丸一七一治诸沉寒冷秘等证。

吴茱萸,官桂,干姜,良姜,乌头,附子。

右为末,醋糊丸,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米饮下,空心食前,日二服。

无所忌。

海藏已寒丸一七二此丸不僭上而阳生於下。

治阴证服四逆辈,胸中发躁而渴者,或数日大便秘,小便赤涩,服此丸,上不燥,大小便自利。

肉桂,附子炮,乌头炮,良姜,干姜,芍药,茴香,各等分。

右为末,米糊丸,桐子大。

空心温水下五七十丸,或八九十丸,食前亦可。

酒醋糊丸亦可。

海藏云:已寒上五味虽热,以芍药,茴香润剂引而下之,阴得阳而化,故大小便自通,如得春和之阳,冰自消矣。

十补丸一七三治肾臟虚冷,面黑足寒,耳聋膝软,小便不利等证。

附子炮,五味,各二两。

山药,山茱萸,丹皮,桂心,鹿茸制,茯苓,泽泻,各一两。

炼蜜丸,桐子大。

每服六七十丸,盐汤下。

[百选]十补丸一七四治小肠寒疝。

附子,一大枚,制。

胡芦巴,木香,巴戟天,川楝肉,玄胡索,官桂,蓽澄茄,大茴香,破故纸炒,各一两。

右为末,酒煮糯米粉糊为丸,桐子大,朱砂为衣。

空心酒下五十丸。

[集成]神应散一七五治寒疝诸疝,心腹痛不可忍,散气开郁。

玄胡索,胡椒,小茴香,等分。

右为末。

每服二钱,酒调下。

[金匱]当归生姜羊肉汤一七六治寒疝腹中痛,及?痛裏急者。

当归,三两,生姜,五两。

羊肉,一斤。

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若寒多者,加生姜成一斤;痛多而呕者,加橘皮二两,白朮一两。

如加生姜,亦须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

丹溪肾气丸一七七治诸疝痛。

小茴香炒,破故纸炒,吴茱萸盐炒,各五钱。

胡芦巴,七钱半。

木香,三钱半。

右为末,萝卜汁丸,桐子大。

盐汤下五七十丸。

[百选]胡芦巴丸一七八治小肠气,蟠肠气,奔豚,疝气,偏坠阴肿,小腹有形如卵,上下来去,痛不可忍,或绞结绕脐攻刺,呕吐者。

胡芦巴炒,一斤。

大巴戟炒,川乌炮去皮,各六两。

川楝子炒,十八两。

茴香,二十个。

吴茱萸汤浸七次炒,十两。

右为末,酒糊丸,桐子大。

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空心温酒下。

东垣丁香楝实丸一七九治寒疝气血留滯。

当归酒洗,附子炮,川楝肉,茴香,各一两。

以上?咀,用好酒三升同煮,酒尽焙干为末,每药末一两,入没药,丁香,木香,各五分。

全蝎,十三个。

玄胡索,五钱。

右俱为末,拌匀,酒糊丸,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加至百丸,空心温酒送下。

苦楝丸百八十治奔豚小腹痛,神效。

川苦楝子,茴香,各二两。

附子,一两,炮,去皮脐。

右三味,用酒三升,同煮尽为度,焙干为末,每药末一两,入。

玄胡索,二钱,一作五钱。

全蝎,十八个,炒。

丁香,十八粒。

俱为末,和匀,酒糊丸,桐子大。

温酒下五十丸,空心服。

如痛甚,煎当归酒下。

[良方]三层茴香丸一八一治肾与膀胱俱虚,邪气搏结不散,遂成寒疝,脐腹疼痛,阴丸偏大,肤囊壅肿,有妨行步,或瘙痒不止,时出黄水,浸成疮疡,或长怪肉,或肾肿胀,冷硬如石,日以渐大,须温导阳气,渐退寒邪,补虚消疝,煖养肾经。

凡一应小肠气寒疝之疾,久新不过三料。

第一料:舶上茴香,用盐半两,同炒焦黄,和盐秤用一两,连下共重四两,川楝子炮去核,沙参洗,木香,各一两。

右为细末,米糊丸,桐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温酒或盐汤下,日三服。

小病一料可安,病深者,一料纔尽,便可用第二料。

第二料:如前方加蓽茇一两,檳榔五钱。

右六味,共重五两半,依前糊丸,服如前。

若未愈,再服第三料。

第三料:如前方加白茯苓佳者,四两。

附子炮去皮脐,或五钱,或一两。

右八味,共重十两,丸服如前,渐加至三四十丸。

凡小肠气频发及三十年者,或大如栲栳者,皆可消散,神效。

夺命丹一八二治远年近日小肠疝气,偏坠搐痛,以致闷乱,及外肾肿硬,日渐滋长,阴间湿痒等证。

吴茱萸拣净,一斤,分四分用,酒,醋,盐汤,童便各浸一宿,焙干。

泽泻净片,二两,酒浸一宿。

右为末,酒糊丸,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食前盐酒或盐汤下。

[良方]夺命丹一八三方在妇人六四。

治瘀血入胞,胀满难下。

万氏夺命丹一八四方在痘疹八二。

治痘疮倒陷,解毒发痘。

[外科]夺命丹一八五方在外科七七。

治疔疮发背,恶毒恶证,有夺命之功。

[局方]二气丹一八六治虚寒积冷,小便不禁,老人虚人尺脉微弱患此者。

硫黄制研细,肉桂,各二钱半。

干姜炮,朱砂研为衣,各二钱。

附子制,半两。

右以?糊丸,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空心盐汤下。

[局方]半硫丸一八七治年冷秘虚秘,及?癖冷气。

[简易]曰:此润剂也。

半夏汤泡七次焙干为末,硫黄明净者研极细用柳木槌子杀过。

右等分,以生姜汁打糊丸,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用无灰酒或生姜汤任下。

养正丹一八八治上盛下虚眩运\,此药升降阴肠,及欬逆翻胃,霍乱吐泻,中风涎潮,不省人事,伤寒阴盛,唇青自汗。

硫黄为末,黑鍚鎔净,水银,朱砂研,各一两。

右將鍚鎔化,入硫末,渐入渐搅为末,再入水银同擂。

如硬,再於火上微煆,又擂匀放冷,研极细末,糯米糊丸,绿豆大。

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下。

[局方]黑鍚丹一八九治痰气壅塞,上盛下虚,肾水亏竭,心火炎盛,或一应下虚阴寒,真头痛等证,及妇人血海久冷无子,赤白带下。

卜黑鍚去滓,二两,炒末。

硫黄,二两。

肉桂,五钱。

附子炮,木香,沉香,舶茴香,故纸,阳起石水飞,葫芦巴酒浸炒,肉豆蔻?裹煨,金铃子蒸去皮核,各一两。

右用新铁銚將鍚化开,下硫黄末,提起,以木杵擂极细,放地上退火毒,同余药研一日,至黑光色为度,酒糊丸,桐子大,阴干入布袋內擦令光莹,每服四十丸,空心姜盐汤下,女人艾枣汤下。

[局方]红丸子百九十和脾胃,消宿食,去膨胀,治大人小儿脾胃之证,极有神效。

京三棱浸软切片,蓬朮煨,青皮,橘红,各五斤。

干姜炮,胡椒,各三斤。

右为末,用醋糊丸,桐子大,矾\红为衣。

每服三十丸,食后姜汤送下。

小儿临时加减与服丸,治饮食所伤,中脘痞满,服之应手而愈。

妊妇恶阻呕吐,全不纳食,百药不治者,惟此最妙,可佐二陈汤服之。

但人疑其墮胎,必不信服,每易名用之,时有神效;但恐妊妇偶尔损动,未免归咎此药,是当酌而防之。

椒囊法一九一辟一切瘴疾时气,风寒时气。

红川椒,去闭口者。

以絳纱囊贮椒两许,悬佩身傍近裏衣处,则一切邪气不能侵犯。

椒红丸一九二治元臟伤惫,目暗耳聋。

服此百日,觉身轻少睡足有力,是其效也;服及三年,心智爽悟,目明倍常,面色红悦,须发光黑。

川椒,去目並合口者,炒出汗,擣取红一斤。

生地黄,擣自然汁,熬取浓汁一升。

右將生地汁熬至稀稠得所,和椒末捣丸,梧子大。

每空心温酒下三四十丸。

合药时,勿令妇人鸡犬见。

有诗曰:其椒应五行,其仁通六义。

欲知先有功,夜间无梦寐。

四时去烦劳,五臟调元气,明目腰不疼,身轻心健记。

別更有异能,三年精自秘,回老返婴童,康强不思睡,九虫顿消亡,三尸自逃避。

若能久饵之,神仙应可冀。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八终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