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 卷之五十三图集古方八阵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景岳全书
《景岳全书》 卷之五十三图集古方八阵 张景岳

补阵四君子汤一治脾胃虚弱,饮食少思,或大便不实,体瘦面黄,或胸膈虚痞,吞酸痰嗽,或脾胃虚弱,善患疟痢等证。

人参,白朮,茯苓,各二钱。

炙甘草,一钱。

加姜,枣,水煎服。

或加粳米百粒。

加味四君汤二治痔漏下血,面色痿黄,怔忡耳鸣,脚软气弱,及一切脾胃气虚,口淡,食不知味,又治气虚不能摄血,以致下血不禁。

人参,白朮,炒,茯苓,炙甘草,黄耆,炙,白扁豆,炒。

右水煎服。

或为末,每服三钱,滚汤调服。

生附四君汤三方在小儿四三。

治脾胃虚寒吐泻。

五味异功散四治脾胃虚寒,饮食少思,呕吐,或久患欬嗽,面浮气逆腹满等证。

人参,白朮,炒,茯苓,炙甘草,陈皮,各一钱。

此即四君子汤加陈皮也。

右加姜枣,水煎服。

六君子汤五治脾胃虚弱,饮食少思,或久患疟痢,或食饮难化,或呕吐吞酸,或欬嗽喘促若虚火等证,须加炮姜,其功尤速。

即前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各一钱五分。

加味六君汤六治一切脾胃虚弱泄泻,及伤寒病后米谷不化,肠中虚滑,发渴微痛久不瘥者,及治小儿脾疳泻痢。

人参,白朮,黄耆,山药,甘草,白茯苓,各一两。

砂仁,厚朴,肉豆蔻,?裹煨,各七钱。

右每服一两,用水煎服;或为细末,用米汤调服二钱,不拘时。

香砂六君子汤七治过服凉药,以致食少作呕,或中气虚滯,恶心胀满等证。

人参,白朮,茯苓,半夏,陈皮,各一钱。

砂仁,炒,藿香,各八分。

炙甘草,六分。

右姜水煎服。

《局方》四物汤八治血虚营弱,一切血病,当以此为主。

熟地黄,当归,各三钱。

川芎,一钱。

芍药,二钱。

水二鍾,煎服。

薛氏加味四物汤九即前方加山梔,柴胡,丹皮。

《正传》加味四物汤十治血热阴虚诸痿,四肢软弱不能举动。

当归,一钱。

五味子,九粒。

熟地,三钱。

麦冬,黄檗,苍朮,各一钱。

白芍药,川芎,各七分。

人参,黄连,各五分。

杜仲,七分半。

牛膝,足不软者不用。

知母,各三分。

水二鍾,煎一鍾。

空心温服。

酒糊丸服亦可。

东垣加减四物汤十一方在寒阵九九。

治肠风下血。

柴胡四物汤十二《保命》治日久虚劳,微有寒热,脉滑而数者。

当归,熟地,芍药,川芎,各钱半。

柴胡,八分。

人参,黄芩,半夏,甘草,各三钱。

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万氏柴胡四物汤十三方在痘疹一四三。

治疹后余热。

奇效四物汤十四方在妇人百十一。

治肝经虚热血崩。

增损四物汤十五方在妇人百十。

治脾虚不摄,去血不止。

四物汤十六《元戎》方在攻阵二六。

治血虚臟结。

加减四物汤十七《良方》方在妇人百十二。

治妇人血积。

四物二连汤十八方在妇人百十三。

治妇人阴虚內热。

《局方》八珍汤十九治气血两虚,调和阴阳。

即前四君子,四物汤相合也。

本方加黄檗,知母,即名补阴八珍汤,方见外科三二。

十全大补汤二十治气血俱虚,恶寒发热,自汗盗汗,肢体困倦,眩晕惊悸,晡热作渴,遗精白浊,二便见血,小便短少,便泄闭结,喘欬下坠等证。

即前八珍汤加黄耆,肉桂各一钱。

《局方》人参养荣汤二一治脾肺俱虚,恶寒发热,肢体瘦倦,食少作泻,口干心悸自汗等证。

人参,黄耆,当归,白朮,炙甘草,桂心,陈皮,各一钱。

熟地,五味,茯苓,各七分。

白芍,钱半。

远志,五分。

加姜,枣,水煎服。

《金匱》小建中汤二二治虚劳裏急,腹痛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证。

炙甘草,桂枝,生姜,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

芍药,六两。

胶飴,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內胶飴,更上微火消解。

温服一升,日三服。

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按:此即桂枝汤加胶飴也。

今方俱改两为钱,而以阿胶代胶飴,殊失本方之妙矣。

大建中汤二三《金匱》治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气上冲,上下疼痛不可触近。

人参,二两。

蜀椒,二合,炒去汗。

干姜,四两。

胶飴。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內胶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

分二次温服,如一炊顷,可食温粥覆之。

《局方》十四味大建中汤二四治阳虚气血不足,腰脚筋骨疼痛,及荣卫失调,积劳虚损,形体羸瘠,短气嗜臥,渐成劳瘵者。

人参,白朮,茯苓,甘草,炙,川芎,当归,白芍,熟地,黄耆,肉桂,附子,炮,麦冬,半夏,汤洗,肉蓯蓉,酒浸,各等分。

右咀。

每服五钱,水二鍾,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

空心温服。

八味大建中汤二五治中气不足,手足厥冷,小腹挛急,或腹满不食,阴缩多汗,腹中寒痛,唇干精出,寒热烦冤,四体痠痛,及无根失守之火出於肌表,而为疹为斑,厥逆呕吐等证。

人参,甘草,炙,各一钱。

黄耆,炙。

当归,芍药,酒炒,桂心,各二钱。

半夏,附子,制,各二钱半。

右咀。

每服五钱,水二鍾,姜三片,枣二枚,煎七分。

食前服。

人参建中汤二六治虚劳自汗。

即前小建中汤加人参二两,煎法同。

黄耆建中汤二七治诸虚羸瘠百病。

即前小建中汤加黄耆一两五钱,煎法同。

当归建中汤二八治妇人血虚自汗。

即前小建中汤加当归二两,煎法同。

三味建中汤二九治表虚自汗。

芍药,二钱。

甘草,一钱。

官桂,五分。

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

东垣补中益气汤三十治劳倦伤脾,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外感不解,体倦食少,寒热疟痢,气虚不能摄血等证。

人参,黄耆,炒,白朮,炒,甘草,炙,各钱半。

当归,一钱。

陈皮,五分。

升麻,柴胡,各三分。

右加姜,枣,水煎。

空心午前服。

东垣调中益气汤三一治湿热所伤,体重烦闷,口失滋味,或痰嗽稠粘,寒热不调,体倦少食等证。

黄耆,一钱。

人参,炙甘草,苍朮,各五分。

橘红,木香,柴胡,升麻,各二分。

水煎。

空心服。

一方有白芍三分,五味十五粒。

归脾汤三二治思虑伤脾,不能摄血,致血妄行,或健忘怔忡,惊悸盗汗,嗜臥少食,或大便不调,心脾疼痛,疟痢郁结,或因病用药失宜,剋伐伤脾以致变证者,最宜用之。

人参,黄耆,白朮,茯苓,枣仁,各二钱。

远志,当归,各一钱。

木香,炙甘草,各五分。

水二鍾,加圆眼肉七枚,煎七分。

食远服。

愚意此汤之用木香,特因郁结疼痛者设,如无痛郁等证,必须除去木香,以避香燥,岂不於气虚血动者为尤善乎。

又远志味辛,气升而散,凡多汗而躁热者,亦宜酌用。

加味归脾汤三三治脾经血虚发热等证。

即前方加柴胡,山梔各一钱。

人参汤三四治吐血咯血后宜服,并治吐血不止。

人参,一两,为细末。

五更时用鸡蛋清调如稀糊。

每用二钱,茶匙抄服,服讫却臥,参尽则效。

愚意此方固佳,其或有恶腥者,但以真牛乳稀调燉熟,或温饮之,凡无火及微火者岂不更妙。

一方治吐?咯血不止,用人参为末,以鸡子清投新汲水搅匀,调服一,二钱。

独参汤三五治诸气虚气脱,及反胃呕吐喘促,粥汤入胃即吐,凡诸虚证垂危者。

用人参二两,水一升,煮取四合,乘热顿服,日再进之。

兼以人参煮粥食之尤妙。

夺命散三六治伤寒瘴疾阴阳不明,或误用药致病愈困,烦躁发渴,及归人胎前产后受热瘴疾。

上党人参,七钱。

水二鍾,煎一鍾,去渣,连罐浸新汲水中取冷,一服而尽,若鼻上有汗滴尤妙。

严氏参附汤三七

治真阳不足,上气喘急,呃逆自利,脐腹疼痛,手足厥冷,呕恶不食,自汗盗汗,气短头晕等证。

人参,制附子。

用须参倍於附,或等分,不拘五钱或一两,酌宜用姜,水煎服。

《良方》有丁香十五粒,名加减参附汤。

参归汤三八此即团参散,见小儿门十。

亦名人参汤,见妇人门七七。

治心虚盗汗。

人参,当归,等分。

右先用猪心一枚,破作数片,煎汤澄取清汁,煎药服。

参朮膏三九治中气虚弱,诸药不应,或因用药失宜,耗伤元气,虚证蜂起,但用此药补其中气,诸证自愈。

人参,白朮,等分。

用水煎膏,化服之。

一方用白朮一斤,人参四两,切片,以流水十五碗浸一宿,桑柴文武火煎取浓汁,再用重汤熬膏,入真白蜜收之,每以白汤点服。

参朮汤四十治气虚颤掉,泄泻呕吐等证。

人参,白朮,黄耆,各二钱。

白茯苓,陈皮,炙甘草,各一钱。

甚者加制附子一钱。

水二鍾,煎八分。

食远服。

仲景朮附汤四一一名白朮附子汤。

治中寒中气不足,四肢逆冷,口噤,牙关紧急,痰盛脉弱,风虚头眩,头重苦极,不知食味。

白朮,二两。

炙甘草,一两。

附子,一两半,炮去皮。

每用五六钱,姜五片,枣一枚,水一鍾半,煎七分。

食远温服。

或用此化苏合丸,连进三服效。

《济生》朮附汤四二治寒湿腰痛重冷,小便自利。

白朮,附子,制,各一两。

杜仲,炒,半两。

右咀,每服四钱,入姜煎服。

严氏耆附汤四三治气虚阳弱,虚汗倦怠。

黄耆,蜜炙,制附子,等分。

每服四钱,水一鍾,姜五片,煎六分。

食远服。

《宝鑑》当归补血汤四四治血气损伤,或因误攻致虚,肌热口渴,目赤面红,脉大而虚,重按全无,及病因饥饱劳役者。

黄耆,炙,一两。

当归,酒洗,三钱。

水一鍾半,煎八分。

食远服。

《济生》黄耆汤四五治喜怒惊恐房劳,致阴阳偏虚者,或自汗盗汗不止。

黄耆,蜜炙,熟地,白茯苓,天门冬,麻黄根,肉桂,龙骨,各一钱。

小麦,炒,五味子,防风,各八分。

当归,炙甘草,各七分。

水二鍾,姜三片,煎服。

如冷汗,加熟附子二片。

发热自汗,加石斛一钱。

《良方》黄耆汤四六方在妇人九安胎,治腹痛。

魏氏大补黄耆汤四七治虚弱自汗。

人参,白茯苓,肉蓯蓉,熟地,各一钱。

黄耆,白朮,当归,山茱萸,防风,各八分。

炙甘草,肉桂,各四分。

五味子,十一粒。

水一鍾半,加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

不拘时服。

东垣神效黄耆汤四八治浑身或头面手足麻木不仁,目紧缩小,及羞明畏日,视物不明。

黄耆,二钱。

人参,八分。

炙甘草,蔓荆子,芍药,各一钱。

陈皮,五分。

水煎,临臥热服。

如麻木不仁,虽有热证,不得用黄檗,但加黄耆。

黄耆六一汤四九治阴阳俱虚盗汗。

黄耆,蜜炙,六钱。

炙甘草,一钱。

水一鍾半,煎八分。

食远服。

玉屏风散五十治表虚自汗。

黄耆,蜜炙,防风,各一钱。

白朮,炒,二钱。

水一鍾,姜三片,煎服。

《良方》润神散五一治劳瘵憎寒壮热,口干咽燥,自汗疲倦烦躁。

人参,麦门冬,黄耆,桔梗,淡竹叶,炙甘草,等分。

右每服一两,水煎服。

如自汗,加小麦同煎。

当归六黄汤五二方在寒阵六五。

治阴虚血热盗汗神效。

参苓散五三治睡中汗出。

人参,酸枣仁,白茯苓,各等分。

右为细末。

每服三钱,食远米饮调下。

大人小儿皆可服。

《和剂》参苓白朮散五四治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呕吐泄泻,或久泻或大病后,调助脾胃。

人参,山药,炒,白扁豆,去皮,姜汁炒,莲肉,去心,各一斤半。

白朮,二斤,米泔浸炒。

桔梗,炒黄色,砂仁,薏仁,炒,白茯苓,去皮,炙甘草,各一斤。

右为细末。

每服二钱,米汤调下。

或加姜,枣水煎服。

或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米饮,白汤任下。

七味白朮散五五方在小儿七。

治脾虚热渴。

《医录》生脉散五六治热伤元气,肢体倦怠,气短口渴,汗出不止,或金为火制,水失所生,而致欬嗽喘促,肢体痿弱,脚干眼黑等证。

人参,五钱。

麦冬,五味子,各三钱。

水煎服。

此方以生脉为名,故俗医之治脉脱者每多用此,是岂知脉脱由阳气,岂麦冬,五味之所宜乎?见亦浅\矣。

五味子汤五七治喘促,脉伏而数,或虚烦作渴。

五味子,一钱。

人参,麦冬,杏仁,橘红,各一钱五分。

水二鍾,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

无时服。

陈氏五味子汤五八治肾水枯涸,口燥舌干。

五味子,麦门冬,各一两。

黄耆,炒,三两。

人参,二两。

粉草,炙,五钱。

右每服五钱,水煎。

日夜服数剂。

人参胡桃汤五九治喘急不能臥。

人参,钱半。

胡桃肉,五枚,泡去皮。

水一鍾半,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

食后温服。

丹溪琼玉膏六十治虚劳干欬嗽,或好酒者久嗽尤效。

人参,十二两。

白茯苓,十五两。

白蜜,五斤,熬去沫。

琥珀,沉香,各五钱。

大生地,十斤,以银石器杵取自然汁。

右先以地黄汁同蜜熬沸,搅匀,用密绢滤过,將人参等为极细末,和蜜汁入磁,银瓶內,用绵纸十余层加箬封扎瓶口,入砂锅或铜锅,以桑柴火,长流水没瓶煮三昼夜,取出换油蜡纸扎口,悬浸井中半日以出火气,提起仍煮半日,以去水气,然后收藏。

每日清晨及午后,取三匙,用温酒一两许调服,或白汤亦可。

制须净室,忌鸡,犬,妇人。

本方原无琥珀,沉香二味,乃臞仙加入者,云奇效异常,今並录其方。

补肺汤六一治劳嗽。

人参,黄耆,北五味,紫菀,各七分半。

熟地黄,桑白皮,各钱半。

水二鍾,煎八分,入蜜少许。

食远温服。

杨氏寧肺汤六二治荣卫俱虚,发热自汗,欬嗽痰涎,肺气喘急,唾脓。

人参,茯苓,当归,白芍药,白朮,甘草,炙,川芎,熟地黄,麦门冬,五味,桑白皮,各七分。

阿胶,炒,一钱。

水二鍾,姜三片,紫苏五叶,煎八分。

食远服。

《圣惠》寧肺散六三方在固阵六。

治久嗽,收涩之剂。

凤髓汤六四治欬嗽,大能润肺。

牛髓,一斤,胻骨中者。

白蜜,半斤。

干山药,四两,炒。

杏仁,四两,去皮尖,研如泥。

胡桃仁,去皮四两,另研。

右將牛髓,白蜜用砂锅熬沸,以绢滤去渣,盛磁瓶內,將杏仁等三味同入瓶內,以纸密封瓶口,重汤煮一日夜,取出冷定。

每空心以白汤化服一二匙。

《良方》蜜酥煎六五治欬嗽胸痛,上气喘壅。

此为邪搏於肺,气不宣通,故欬而喘,气上逆,面目浮肿。

此方非独治嗽,兼补虚损,去风燥,悦肌肤,妇人服之尤佳。

白沙蜜,一升。

牛酥,一升。

杏仁,三升,去皮尖,研如泥。

右將杏仁於磁盆中用水研取汁五升,以净铜锅先倾汁三升,熬减其半,又倾汁二升,再以微火熬减至一升许,即入蜜,酥二味煎熟,其药乃成,贮於净磁器中。

每日三次,以温酒或米饮,白汤调服一匙,服至七日,唾色变白,二七唾稀,三七嗽止。

醍醐膏六六治一切欬血肺疾。

用好牛酥五斤,鎔三遍,凝取当出醍醐,含服一合即瘥。

《良方》黄耆散六七治嗽久劳嗽唾血。

黄耆,蜜炙,糯米,炒。

阿胶,炒,等分。

右为细末。

每服二钱,米饮调下。

《拔萃》五味黄耆散六八治欬嗽咯血成劳,眼睛疼痛,四肢困倦,脚膝无力。

五味子,人参,芍药,甘草,各五分。

黄耆,桔梗,各钱半。

熟地,麦冬,各一钱。

水二鍾,煎八分。

食后温服。

黄耆益损汤六九治男妇诸虚百损,五劳七伤,骨蒸潮热,百节疼痛,盗汗惊惕,咽燥唇焦,憔瘦少力,欬嗽多痰,咯吐?血,寒热往来,颊赤昏倦少食,服热药则热烦躁满,服寒药则膈满腹痛,及大病后荣卫不调,或妇人产后血气未足,俱宜服此。

人参,黄耆,当归,熟地黄,白朮,川芎,芍药,麦冬,甘草,茯苓,山药,五味子,木香,石斛,肉桂,丹皮,等分。

右咀。

每服一两,水一鍾半,姜五片,枣二枚,小麦五十粒,乌梅一个,煎七分。

食前服。

《元戎》地黄散七十治?血往来久不愈。

生地黄,熟地黄,地骨皮,枸杞子。

右等分,焙干为细末。

每服二钱,蜜汤调下,不拘时。

《良方》柔脾汤七一治虚热吐血,?血,汗出。

甘草,炒,白芍药,炒,黄耆,炒,各半两。

熟地黄,两半。

右每服五,七钱,水煎服。

世治吐血並用竹茹,地黄,藕汁,童便,此亦不可拘泥。

如阳乘於阴,血得热则流散,经水沸溢,理宜凉解,以大黄,犀角之类。

如阴乘於阳,所谓天寒地冻,水凝成冰,须当温散,宜干姜,肉桂,或理中汤之类。

东垣麦门冬饮子七二治吐血久不愈者。

麦门冬,黄耆,各一钱。

人参,归身,生地,各五分。

五味子,十粒。

右?咀。

水煎服。

《拔萃》麦门冬饮子七三治脾胃虚,气促气弱,精神短少,?血吐血,气虚不能摄血者。

麦冬,当归,当归,芍药,紫菀,各一钱。

人参,黄耆,各八分。

甘草,五分。

五味子,九粒。

水二鍾,煎一鍾。

食后服。

《家抄》麦门冬饮七四方在寒阵四七。

治虚火欬嗽,阴虚劳损。

麦门冬汤七五方在寒阵四四。

治肺热欬嗽见血。

万氏麦门冬汤七六方在痘疹一四二。

治表邪內热欬嗽。

麦门冬散七七治鼻?。

麦门冬,生地,各一钱。

白芍药,蒲黄,各二钱。

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

食后温服。

旋神饮七八治劳瘵憎寒壮热,口干咽燥,自汗烦躁,欬嗽唾血,瘦剧困倦。

人参,白朮,黄耆,当归,熟地黄,麦门冬,白芍药,茯神,白茯苓,莲肉,五味子,炙甘草,桔梗,半夏?,各五分。

水一鍾半,红枣一枚,乌梅一个,煎七分。

食远服。

如嗽,加阿胶。

胸满,加木香,以湿纸包,炮用,或加沉香亦可。

如不思饮食,加扁豆炒用。

《医统》养心汤七九治体质素弱,或病后思虑过多,心虚惊悸不寐。

归身,生地,熟地,茯神,各一钱。

人参,钱半。

麦冬,钱半。

枣仁,柏子仁,各八分。

炙甘草,四分。

五味子,十五粒。

加灯心,莲子,水煎八分服。

钱氏养心汤八十方在小儿五九。

治心虚惊癇。

正心汤八一治七情五志久逆,心风妄言妄笑,不知所苦。

人参,当归,酒洗,生地黄,茯神,各一钱。

羚羊角,镑为末,枣仁,炒研,甘草,炙,远志,制,各八分。

水一鍾半,莲子七枚,煎七分,入羚羊角末,麝香半分,和匀。

食后临臥服。

开心散八二治好忘。

后定志丸稍胜於此"百十六"。

人参,远志,各二钱半。

石菖蒲,一两。

白茯苓,二两。

右为细末。

每服一钱,食后米饮调下。

《局方》茯苓补心汤八三治心虑过多,心神溃乱,烦躁不寐。

白茯苓,白茯神,麦门冬,生地黄,当归,半夏?,陈皮,各一钱。

甘草,五分。

右加竹叶,灯心同煎服。

酸枣仁汤八四治病后气血俱虚,內亡津液,烦热,诸虚不眠者。

枣仁,微炒,人参,各一钱。

麦冬,三钱。

竹茹,二钱。

加龙眼肉五枚煎服,无时。

《秘传》酸枣仁汤八五治心肾水火不交,精血虚耗,痰饮內蓄,怔忡恍惚,夜臥不安。

枣仁,炒,远志,黄耆,白茯苓,莲肉,去心,当归,人参,茯神,各一钱。

陈皮,炙甘草,各五分。

水一鍾半,加生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

日一服,临臥一服。

仲景酸枣仁汤八六治虚劳虚损不得眠。

酸枣仁,二升。

甘草,一两。

知母,茯苓,川芎,各二两。

"《深师方》仍有生姜二两"右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內诸药再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钱氏酸枣仁汤八七方在小儿六二。

治心肺虚热烦躁。

远志汤八八治心虚烦热,夜臥不寧,及病后虚烦。

远志,黑豆,甘草同煮,黄耆,当归,麦冬,枣仁,炒,石斛,各钱半。

人参,茯神,各七分。

甘草,五分。

水二鍾,煎八分。

食远服。

烦甚者,加竹叶,知母。

远志饮子八九治心劳虚寒,梦寐惊悸。

远志肉,茯神,人参,当归,酒浸,枣仁,黄耆,肉桂,各一两。

炙甘草,五钱。

右?咀。

每服一两,水一鍾半,姜五片煎服,无时。

东垣圣愈汤九十治血虚心烦,睡臥不寧,或五心烦热。

人参,川芎,当归,熟地黄,酒拌蒸,生地黄,酒拌,黄耆,炙,各一钱。

右水煎服。

益荣汤九一治思虑过度,心血耗伤,怔忡恍惚不寐。

人参,一钱。

芍乐,枣仁,柏子仁,各五分。

当归,黄耆,茯神,各一钱。

紫石英,五分。

远志,甘草,木香,各三分。

水一鍾半,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服。

《元戎》逍遥散九二治肝脾血虚,及郁怒伤肝,少血目暗,发热?痛等证。

当归,芍药,白朮,茯神,甘草,柴胡,各等分。

右姜,水煎服。

薛氏加味逍遥散九三治肝脾血虚,发热,小水不利。

即前逍遥散加丹皮,梔子各七分。

生姜汁煎九四治噎食不下,咽喉闭塞,胸膈烦闷。

生姜汁,白蜜,牛酥,各五两。

人参,百合,各二两。

右入铜銚中,以慢火熬膏。

每用一二匙,用人参百合汤调下,或嚥下。

《局方》胃风汤九五治风冷乘虚入客肠胃,水谷不化,泄泻注下,及肠胃湿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日夜无度。

人参,白朮,茯苓,当归,川芎,白芍药,肉桂,等分。

右为粗散。

每服二钱,入粟米数粒同煎。

食前服。

此方名为治风而实非治风,乃补血和血,益胃气之药,下血痢而挟虚者,实可倚仗,出太阳桂苓汤例药也。

《选要》十宝汤九六治冷痢虚甚,下物如鱼脑,三服愈。

黄耆,炙,四钱。

熟地黄,人参,白朮,白芍药,当归,茯苓,半夏,五味子,肉桂,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水一鍾,姜三片,乌梅一个,煎七分。

食远服。

《良方》当归黄耆汤九七治妊娠下痢,腹痛小便涩。

当归,炒,黄耆,各一两。

糯米,一合。

水二鍾,煎一鍾。

温服。

《局方》大防风汤九八治足三阴亏损,寒湿外邪乘虚內侵,患鹤膝,附骨等疽,不问已溃未溃,宜先用此。

及治痢后脚膝软痛,不能动履,名曰痢后风。

此药祛风顺气,活血壮筋骨,行履如故。

人参,白朮,防风,羌活,各二钱。

黄耆,一钱。

熟地,杜仲,各二钱。

官桂,甘草,炙,各五分。

白芍,牛膝,附子,各一钱。

川芎,钱半。

水煎服。

一方有当归,无官桂,加姜七片。

河间地黄饮子九九治舌瘖不能言,足废不能行,此谓少阴气厥不至,急当温之,名曰痱证。

凡阴虚有二,有阴中之水虚,有阴中之火虚,此治火虚之剂。

熟地,巴戟,去心,山茱萸,肉蓯蓉,酒浸,附子,石斛,五味,石菖蒲,茯苓,远志,官桂,麦门冬。

右等分,每服五钱,入薄荷少许,姜,枣煎服。

金樱膏百治虚劳遗精,白浊最效。

金樱子,经霜后採红熟者,撞去刺,切开去核,捣碎煮之,滤榨净汁用,熬成膏,人参,桑螵蛸,新瓦焙燥,山药,各二两。

杜仲,姜汁炒,益智仁,各一两。

薏仁,山茱萸,芡实,枸杞,各四两。

青盐,三钱。

右咀。

用水同熬二次,去渣,熬成膏,將金樱膏对半和匀。

空心白汤下三,四匙。

心虚白浊歌百一白浊皆因心气虚,不应只作肾虚医。

四君子汤加远志,一服之间见效奇。

劫劳散百二方在妇人一二四。

治虚劳欬嗽,盗汗发热。

益气补肾汤百三治气虚眩晕。

人参,黄耆,各一钱二分。

白朮,二钱。

白茯苓,一钱。

山药,山茱萸,各钱半。

炙甘草,五分。

水二鍾,枣二枚,煎八分。

食前服。

《元戎》当归酒百四治血虚头痛欲裂。

当归一两。

好酒,一升。

煮取六合服之。

人参丸百五寧心益智,安神固精。

人参,茯苓,茯神,枣仁,远志,益智,牡蠣,各五钱。

硃砂,二钱半。

为末,枣肉丸服。

《千金》人参固本丸百六治脾虚烦热,金水不足,及肺气燥热,作渴作嗽,或小便短少赤色,涩滯如淋,大便燥结,此阴虚有火之圣药也。

人参,二两。

天冬,炒,麦冬,炒,生地黄,熟地黄,各四两。

蜜丸,桐子大。

每服五六十丸,空心温酒或淡盐汤下。

中寒之人不可服。

如欲作膏,俟煎成,外加白蜜四两。

团参丸百七治吐血欬嗽服凉药不得者。

团参散方在小儿十。

人参,黄耆,飞罗?,各一两。

右为细末,滴水和丸,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茅根汤下。

天王补心丹百八寧心保神,固精益血,壮力强志,令人不忘,去烦热,除惊悸,清三焦,解干渴,育养心气。

此方之传,未考所自。

《道藏》偈云:昔志公和尚日夜讲娙,邓天王悯其劳者也,锡之此方,因以名焉。

生地黄,四两,洗净。

人参,玄参,炒,丹参,炒,远志,炒,桔梗,各五钱。

白茯苓,五钱。

五味,炒,当归,酒洗,麦冬,炒,天冬,炒,柏子仁,炒,酸枣仁,炒,各一两。

右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分作十丸,金箔为衣。

每服一丸,灯心枣汤化下,食远临臥服。

或作小丸亦可。

《类方》:如前方,內多黄连二两,酒炒。

《医统》方:此较前多百部,菖蒲,杜仲三味。

生地黄,二两,用砂仁五钱,茯苓一两同煮,去砂仁不用。

人参,玄参,丹参,远志,柏子仁,炒,枣仁,炒,白茯神,杜仲,制,百部,各一两。

归身,一两六钱。

天冬,麦冬,各一两二钱。

桔梗,八钱。

五味,石菖蒲,各五钱。

《得效》方用熟地,不用生地,余如《医统》,又外加茯苓,炙甘草,共一十八味,分两俱各等分。

按:右方惟前十三味者,乃《道藏经》本方。

此外各有不同,亦惟隨宜择用可也。

《百一》补心神效丸百九黄耆,蜜炙,茯神,人参,各四两。

远志,制,二两。

熟地黄,三两。

枣仁,炒,柏子仁,另研,五味子,各二两。

硃砂,一两,另研。

右为末,炼蜜丸,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米饮,温酒任下。

盗汗不止,麦麩汤下。

梦遗失精,人参龙骨汤下。

卒暴心痛,乳香汤下。

虚烦发热,麦门冬汤下。

吐血,人参汤下。

大便下血,地榆汤下。

小便出血,茯苓车前子汤下。

中风不语,薄荷生姜汤下。

风癇痰气,防风汤下。

《局方》平补镇心丹百十治心血不足,时或怔忡,夜多乱梦,如墮岸谷。

常服安心肾,益荣卫。

人参,龙齿,各二两五钱。

白茯苓,茯神,麦冬,五味,各一两二钱半。

车前子,远志,制,天冬,山药,姜汁炒,熟地,酒蒸,各一两半。

硃砂,两半,为衣。

枣仁,炒,三钱。

炼蜜丸,桐子大。

每服八九十丸,早晚米饮或温酒下。

一方有肉桂一两二钱五分。

一方有当归,柏子仁,石菖蒲。

《集验》柏子心养心丸百十一治心劳太过,神不守舍,合眼则梦,遗泄不常。

柏子仁,鲜白不油者,以纸包槌去油,白茯神,酸枣仁,生地黄,当归身,各二两。

五味子,辰砂,细研,犀角,镑,甘草,各半两。

右为末,炼蜜丸如芡实大,金箔为衣。

午后临臥各津嚼一丸。

古庵心肾丸百十二治水火不济,心下怔忡,夜多盗汗,便赤梦遗。

牛膝,酒浸,蓯蓉,酒浸,熟地黄,各二两。

菟丝子,酒煮,三两。

人参,黄耆,蜜炙,当归,酒浸,山药,炒,鹿茸,酥炙,附子,炮去皮脐,茯神,五味子,龙骨,煆,远志,甘草汤浸剥,姜汁妙,各一两。

右为细末,酒煮?糊丸,桐子大。

每服百丸,空心枣汤或清汤送下。

《济生》远志丸百十三治心神恍惚不寧,梦泄遗精。

人参,茯神,白茯苓,龙齿,远志,姜汤浸炒,石菖蒲,各二两。

蜜丸,桐子大,硃砂为衣。

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盐汤下。

寧志丸百十四治怔忡惊悸癲癇。

《得效》寧志丸,方在和阵三百六十,与此稍同。

人参,枣仁,酒浸,茯苓,柏子仁,当归,远志,酒浸,茯神,石菖蒲,琥珀,各五钱。

乳香,硃砂,各三钱。

右为末,炼蜜丸,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食后枣汤下。

寧志膏百十五治因惊失志。

人参,枣仁,泡去皮,纸炒,硃砂,各半两。

滴乳香,一钱,另研。

右为末,炼蜜丸,弹子大。

每服十丸,薄荷汤下。

定志丸百十六治心气不足,惊悸恐怯,或语鬼神,喜笑,及目不能近视,反能远视,乃阳气不足也,宜此方主之。

此方与前开心散小异"八三"。

人参,茯苓,各二两。

菖蒲,远志,制,各一两。

炼蜜丸,桐子大,硃砂为衣。

每服五七十丸,米饮下。

《拔萃》八物定志丸百十七补心神,安魂魄,去热除痰。

人参,一两半。

石菖蒲,茯神,远志,制,各一两。

麦门冬,白朮,各五钱。

硃砂,一钱。

牛黄,二钱,另研。

右为细末,炼蜜丸,桐子大,硃砂为衣。

每服五十丸,米饮下。

一方有茯苓一两。

十四友丸百十八治惊悸怔忡。

人参,黄耆,当归,生地黄,远志,茯神,茯苓,枣仁,泡去皮,隔纸炒,阿胶,炒,龙齿,紫石英,薄荷,硃砂,各一两。

右为末,炼蜜丸,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食后临臥枣汤下。

《秘验》琥珀多寐丸百十九治健忘恍惚,神虚不寐。

真琥珀,真羚羊角,细镑,人参,白茯神,远志,制,甘草,等分。

右为细末,猪心血和炼蜜丸,芡实大,金箔为衣。

每服一丸,灯心汤嚼下。

《金匱》六味地黄丸百二十即《金匱》肾气丸,亦名地黄丸。

治肾水亏损,小便淋闭,头目眩晕,腰腿痠软,阴虚发热,自汗盗汗,憔悴瘦弱,精神疲困,失血失音,水泛为痰,病为肿胀,壮水制火之剂也。

熟地黄,八两,蒸擣。

山茱萸,山药,炒,各四两。

丹皮,泽泻,白茯苓,各三两。

右为细末,和地黄膏加炼蜜为丸,桐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食前滚白汤,或淡盐汤任下。

此方用水煎汤,即名六味地黄汤,下八味丸亦同。

崔氏八味地黄丸一二一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虚寒,饮食少思,大便不实,或下元冷惫,脐腹疼痛等证。

王太仆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此谓也。

即前六味地黄丸加肉桂,制附子各一两。

陈氏加减八味丸一二二治肾水不足,虚火上炎,发热作渴,口舌生疮,或牙根溃蚀,咽喉疼痛,寢汗憔悴等证。

此临川陈自明方。

李氏云:凡发背之热,未有不自肾虚而得之者,必须五更服加减八味丸。

即前六味丸加肉桂两,五味子四两炒用。

內泽泻切片,蒸五次焙用。

一方五味止用一两。

《良方》益阴肾气丸一二三治阴虚潮热盗汗,烦热作渴,筋骨疼痛,月经不调等证。

即前六味丸加当归,生地各四两,五味子二两。

薛氏加减《金匱》肾气丸一二四治脾肾阳虚,不能行水,小便不利,腰重脚肿,或肚腹肿胀,四肢浮肿,或喘急痰盛,已成臌证,其效如神。

此证多因脾胃虚弱,或治失其宜,元气復伤而变此证。

若非速救肾中之火,则阳气不充於下,何以生土?土虚又可以制水?此必用之剂也,苟不知此,必不能救。

若病在燃眉,当变丸为汤治之。

熟地,四两,酒拌蒸。

山药,山茱萸,川牛膝,丹皮,泽泻,车前子,肉桂,各一两。

白苓苓,三两。

附子,制,五钱。

右为末,炼蜜同地黄膏捣丸,桐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米饮下。

丹溪滋阴大补丸一二五治诸虚不足,腰腿疼痛,行步无力。

壮元阳,益肾水。

熟地,二两。

山药,炒,牛膝,各两半。

山茱萸,杜仲,巴戟肉,白茯苓,五味子,小茴香,炒,肉蓯蓉,酒洗去甲,新瓦焙干,远志,甘草汤煮,晒干,各一两。

石菖蒲,枸杞,各五钱。

右为末,红枣肉和或炼蜜为丸,桐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淡盐汤或温酒任下。

大造丸一二六方在寒阵一五六。

治阴虚血热诸证。

《秘方》全鹿丸一二七此药能补诸虚百损,五劳七伤,功效不能尽述。

人制一料服之,可以延年一纪。

其法须四人共制一鹿,分而服之,逾年又共制之,四人共制四年,则每人得一全鹿。

若一人独制一料,恐久留变坏,药力不全矣。

中鹿一只,缚杀之,退去毛,將肚杂洗净,同鹿肉加酒煮熟,將肉横切,焙干为末;取皮同杂仍入原汤熬膏,和药末,肉末加炼蜜和捣为丸。

其骨须酥炙为末,同入之。

人参,白朮,炒,茯苓,炙甘草,当归,川芎,生地黄,黄耆,蜜炙,天门冬,麦门冬,枸杞,杜仲,盐水炒,牛膝,酒拌蒸,山药,炒,芡实,炒,菟丝,制,五味子,锁阳,酒拌蒸,肉蓯蓉,破故,酒炒,巴戟肉,胡芦巴,酒拌蒸,川续断,覆盆子,酒拌蒸,楮实子,酒拌蒸,秋石,陈皮,上各一斤。

川椒,去目,炒,小茴香,炒,沉香,青盐,各半斤。

右先须精制诸药为末,和匀一处,候鹿胶成就,和捣为丸,桐子大,焙干。

用生黄绢作小袋五十条,每袋约盛一斤,悬置透风处,用尽一袋,又取一袋。

阴湿天须用火烘一二次为妙。

每服八九十丸,空心临臥姜汤,盐汤,白汤任下,冬月温酒亦可。

《青囊》仙传斑龙丸一二八壮精神,除百病,养气血,补百损,老人虚人常服,延年益寿。

昔蜀中有道士酣歌酒肆曰:尾閭不禁沧海竭,九转金丹都慢说,惟有斑龙顶上珠,能补玉堂关下血。

真人仲源索方传世。

鹿角胶,鹿角霜,柏子仁,菟丝子,制,熟地黄,各八两。

白茯苓,补骨脂,各四两。

右將胶先溶化,量入无灰酒打糊丸,桐子大。

每服六七十丸,空心淡盐汤或酒任下。

《秘验》斑龙二至百补丸一二九此药固本保元,生精养血,培復天真,大补虚损,益五內,除骨蒸,壮元阳,多子嗣,充血脉,强健筋骸,美顏色,增延寿算,聪明耳目,润泽髭须,真王道奇品之方,功难尽述也。

鹿角,五十两为则,取新角连脑骨者佳,锯长二寸许,用米泔浸一宿,刷洗净,同后药入罈煮胶。

黄精,八两。

枸杞,怀熟地,菟丝子,淘洗净,金樱子,去毛,子,各四两。

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川牛膝,龙眼肉,楮实子,各二两。

已上十味,同角入金华好罈,层层放实,以新汲淡水入罈平肩,用蜜梭布四层包口,以新砖压之,置大锅中井字架上,以木甑盖好,重汤煮三日夜,毋得间断火候。

傍用小锅烧滚水,不时添注罈內,并锅水勿使干涸。

日足取起,滤去滓,將汁用罗底绢绞出,入净砂锅內;文火熬成膏,约一斤半,外炼蜜二斤,滴水成珠,搀入调和后药,杵合为丸。

鹿角霜,十两。

人参,五两。

黄耆,蜜炙。

芡实,炒。

白茯苓,山药,炒。

山茱萸,生地黄,酒洗,饭上蒸过,知母,盐水炒,各四两。

北五味子,一两。

夏月加川黄檗四两,炒褐色。

以上十味为细末,用前膏和匀,木杵捣丸,桐子大。

空心淡盐汤送下百余丸,隨用煮熟莲肉或干枣数枚压之,俾纳丹田也。

《正传》鹿角胶丸百三十治血气亏损,两足痿弱,不能行动,久臥床褥者,神效。

鹿角胶,一斤。

鹿角霜,熟地,各半两。

当归四两。

人参,牛膝,菟丝子,制,白茯苓,各三两。

白朮,杜仲,各二两。

虎脛骨,酥炙,龟板,酥炙,各一两。

右为末,先將鹿角胶用无灰酒二鍾溶化,加炼蜜擣丸,桐子大。

每服百丸,空心盐姜汤下。

鹿茸丸一三一治脚气腿腕生疮,及阴虚下元痿弱,欬嗽等证。

鹿茸,酥炙,另捣成泥,五味子,当归,熟地黄,各等分。

酒糊和丸,桐子大。

每服四五十丸,温酒或盐汤任下。

《集验》鹿茸丸一三二治诸虚劳倦,补心肾,益气血。

鹿茸,酥炙,熟地黄,当归,枸杞,枣仁,炒,附子,制,牛膝,远志,姜汁浸炒,山药,沉香,肉蓯蓉,酒浸,各二两。

麝香,五分。

炼蜜丸,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盐汤下。

《三因》鹿茸丸一三三治失志伤肾,肾虚消渴,小便无度。

鹿茸,酥炙,麦门冬,熟地黄,黄耆,炙,五味,肉蓯蓉,鸡內金,酒炒,山茱萸,破故纸,炒,各七钱。

茯苓,人参,牛膝,酒浸,玄参,地骨皮,各半两。

右为末,炼蜜丸,桐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米饮下。

《本事》麋茸丸一三四治肾虚腰痛,不能转侧。

麋茸,鹿茸亦可,菟丝子,制,各一两。

舶茴香,五钱。

右为末,以羊肾二对,用酒煮烂,去膜,研如泥,和丸,桐子大,阴干。

如太干,以酒糊佐之。

每服三五十丸,温酒或盐汤下。

杨氏还少丹一三五治脾肾虚寒,饮食少思,发热盗汗,遗精白浊,真气亏损,肌体瘦弱等证。

熟地黄二两。

山药,山茱萸,杜仲,姜汤炒,枸杞,二两。

牛膝,酒浸,远志,姜汁浸炒,肉蓯蓉,酒浸,北五味,川续断,楮实子,舶茴香,菟丝子,制,巴戟肉,余各一两。

右为细末,炼蜜丸,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盐酒下。

《局方》无比山药丸一三六治诸虚损伤,肌肉消瘦,耳聋目暗。

常服壮筋骨,益肾水,令人不老。

山药,二两。

菟丝子,三两,酒浸煮。

五味,拣净,六两。

肉蓯蓉,四两,切片酒浸,焙。

杜仲,三两,酒炒。

牛膝,一两,酒浸蒸。

熟地,泽泻,山茱萸,茯苓,巴戟肉,赤石脂,各一两。

右为细末,炼蜜和丸,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食前温酒或米饮下。

还元丹一三七一名延年益寿不老丹。

此药大补元气。

服一月自觉异常,功效不可尽述。

按,此方为阴虚血热者宜之,诸阳虚者不可用。

何首乌,半斤,用米泔水浸软,竹刀刮去皮,分四制。

忌铁器,以砂锅,瓦器盛酒拌芝麻蒸一次,晒干;又用羊肉一斤切片拌蒸一次,晒干;再用酒拌蒸一次,黑豆拌蒸一次,各晒干。

熟地,生地,酒浸焙,各三两。

天冬,麦冬,各末,一两。

人参,五钱。

地骨皮,童便浸晒,白茯苓,酒浸晒干取末,各半两。

右取乳汁六两,白蜜十两,同炼一器中,合前末为膏,磁器取贮,勿令泄气。

不拘时服一二匙,沸汤嗽嚥之。

《经验》养荣丸一三八治男妇气血两虚,精神短少,脾胃不足,形体羸瘦。

人参,白朮,土炒,当归,熟地黄,黄耆,芍药,山药,各一两。

远志,制,生地黄,山茱萸,各半两。

白茯苓,二两。

陈皮,八钱。

右为细末,用鸭一只,取血入炼蜜和丸,桐子大。

每服八九十丸,食前淡盐汤送下,或酒亦可。

三才丸一三九天门冬,熟地黄,人参,等分。

右为末,炼蜜丸服。

七珍至宝丹百四十补血生精,泻火益水,强筋骨,黑须发,补益之功甚大。

何首乌,赤,白各半斤,酒浸软,竹刀刮去皮,同牛膝蒸。

川牛膝,半斤,净。

用黑豆三升,同何首乌层层拌铺甑內,蒸极熟,取出去豆,与何首乌共捣如泥。

白茯苓,一斤,用人乳五升煮干为度。

赤茯苓,一斤,用牛乳五升煮干为度。

当归,四两,酒浸焙干。

枸杞,四两。

破故,炒香,菟丝子,制各半两。

炼蜜为丸,鸡头子大。

每服一丸,日进三服,空心温酒,午后姜汤,临臥盐汤送下。

《百一》补髓丹一四一治老人虚弱肾伤,腰痛不可屈伸。

杜仲,十两。

补骨脂,用芝麻五两同炒,以芝麻黑色无声为度,去麻不用,十两。

鹿茸,四两,燎去毛,酒浸炙。

右为末,用胡桃肉三十个,浸去皮,捣为膏,入?少许,煮糊为丸,桐子大。

每服百丸,温酒,盐汤任下。

枸杞子丸一四二治肾虚精滑,补精气。

甘州枸杞,黄精,九蒸九晒。

右二味等分,相和捣作饼子,焙干为末,炼蜜丸,桐子大。

每服百余丸,空心温酒送下。

《局方》青娥丸一四三治肾虚腰痛,益精助阳,乌须壮脚力,妇人隨证用引吞送,神效。

破故纸,四两,炒香。

杜仲,净八两,姜汤炒。

胡桃肉,十两。

右为末,用蒜四两,捣膏和丸,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温酒送下。

一法不用蒜,以酒糊为丸,或炼蜜为丸,服者更佳。

按,此方可加巴戟肉,大茴香各四两为尤妙。

或再加肉蓯蓉亦可。

《良方》加味青娥丸一四四补诸虚不足,滋益阴阳,美容顏,健腰膝,止腰痛尤效。

破故,炒,小茴,盐水炒,胡芦巴,炒,各四两。

杜仲,三两,姜汁炒。

胡桃肉,二十五个。

莲蕊,一两。

青盐,煆,五钱。

穿山甲,酥炙,三钱五分。

右为末,將胡桃肉捣烂,加酒煮?糊为丸,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

十补丸一四五方在热阵一七三。

治肾臟虚冷等证。

《保命》煨肾丸一四六治肾肝虚损,骨痿不能起床,筋弱不能收持,及脾损谷不化,善益精缓中消谷。

杜仲,姜汤炒,牛膝,萆薢,白蒺藜,防风,菟丝子,制,胡芦巴,肉蓯蓉,酒浸,破故纸,酒炒,各等分。

官桂,减半。

右將猪腰子制如食法,捣烂加炼蜜和杵千余为丸,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空心用温酒送下。

治腰痛不起甚效。

《局方》煨肾散一四七治肾虚腰痛。

杜仲,姜汁炒,花椒,炒出汁,食盐,少许。

右为末,以猪腰子一枚,薄批作五七片,以椒盐淹去腥水,掺杜仲末三钱在內,以薄荷包,外加湿纸二三层,煨熟食之,酒下。

安肾丸一四八方在热阵一六七。

治肾经积冷,下元衰弱。

小肾安丸一四九方在热阵一六八。

治肾气虚寒,多溺,腰膝沉重。

石刻安肾丸百五十方在热阵一六九治真气虚惫,梦遗便数,脚膝软弱。

红铅丸一五一一名一?丹。

一名人精妙合丸。

紫河车,用头产壮盛男胎者一具,以银鍼挑去紫血,米泔水洗净,用酒,醋燉烂焙干。

人乳,以磁罐盛晒干者四两。

或以茯苓末一两收晒至五两者亦可。

秋石,以童男女小便炼成者四两。

红铅,亦名先天梅子五钱。

此室女初次经血。

扣算女子年岁,凡五千四十八日,即女子天癸將至之日,须预备鍚铅候取,以茯苓未收渗晒干;或以丝绵渗取,用乌梅煎汤洗下,去水晒干亦可。

右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七釐。

此药俗传云以人补人,得先天之气,神妙不可尽述,每丸价一两。

打老儿丸一五二熟地,山药,炒,各五两。

牛膝,酒洗,巴戟,枸杞汤洗,炒,楮实子,去浮者,枸杞,石菖蒲,远志肉,甘草汤制,白茯苓,去筋,杜仲,盐水炒,北五味,蜜水拌蒸一二时,捣饼焙干,山茱萸,上各四两。

小茴香,续断,各三两。

肉蓯蓉,切片酥炒,五两。

右为末,炼蜜丸,桐子大。

每服五六十丸,空心,午前,临睡,或酒或盐汤下百余丸。

肉蓯蓉丸一五三治肾虚耳聋。

肉蓯蓉,酒浸,焙,菟丝子,酒浸煮,研,山茱萸,白茯苓,熟地黄,人参,官桂,防风,芍药,黄耆,各五钱。

附子,炮,羌活,泽泻,各二钱半。

羊肾,一对,薄切,去筋膜,炙干。

炼蜜丸,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温酒下。

四味肉蓯蓉丸一五四方在固阵六二。

治小便不禁。

黄耆丸一五五治虚风羸瘦,心神虚烦,筋脉拘挛,疼痛少睡。

黄耆,炙,人参,熟地黄,白茯苓,薏苡仁,山茱萸,各一两。

枣仁,羌活,去芦,当归,羚羊角屑,枸杞子,桂心,各七钱半。

防风,远志,各半两。

右为细末,炼蜜和丸,梧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温酒下,不拘时。

二丹丸一五六治风邪健忘,和血养神定志,內安心神,外华腠理。

丹参,天门冬,熟地黄,各一两半。

麦门冬,白茯苓,甘草,各一两。

人参,丹皮,远志,各半两。

右为细末,炼蜜和丸,桐子大,以硃砂半两为衣。

每服五七十丸,加至百丸,空心煎愈风汤送下。

《海藏》益血丹一五七治大便燥,久虚亡血。

当归,酒浸,焙,熟地黄,等分。

右为末,炼蜜丸,弹子大。

细嚼酒下一丸。

《集要》四神丸一五八治稟赋虚弱,小便频数不禁。

五味子,菟丝饼,各四两。

熟地黄,六两。

肉蓯蓉,一斤,去甲。

右为末,酒煮山药糊丸,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下。

《局方》虎骨四斤丸一五九宣州木瓜,去穰,天麻,去芦,肉蓯蓉,洗净,牛膝,焙干,各一斤。

附子,炮去皮脐,二两。

虎骨,酥炙,一两。

右先將前四味用无灰酒五升浸,春秋五日,夏三日,冬十日,取出焙干,入附子,虎骨,共为末,用前浸药酒打?糊丸,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食前盐汤送下。

加味四斤丸百六十治肝肾二经气血不足,足膝酸痛,步履不隨,如受风寒湿毒以致脚气者,最宜服之。

虎脛骨,一两,酥炙。

乳香,另研,没药,另研,各五钱。

川乌,炮去皮,一两。

肉蓯蓉,牛膝,各一两半。

天麻,一两。

木瓜,一斤,去穰蒸。

右各为末,先將木瓜,蓯蓉捣膏,加酒糊和杵丸,桐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温酒或盐汤任下。

《三因》加味四斤丸一六一治肾虚肺热,热淫於內,致筋骨痿弱,不能收持。

肉蓯蓉,酒洗,牛膝,酒洗,天麻,木瓜,鹿茸,酥炙,熟地黄,五味,酒浸,菟丝子,酒煮,等分。

右为末,炼蜜丸,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食前温酒或米饮送下。

刘宗厚曰:按此方云:热淫於內,而用温补,何也?然:阴血衰弱,血不养筋,筋缓不能自收持。

今阳燥热淫於內,故用此以养阳滋阴,阴实则水升火降矣。

金刚丸一六二治肾损骨痿不能起床,宜此益精。

萆薢,杜仲,姜汁炒,肉蓯蓉,酒洗,菟丝子,制。

右用酒煮猪腰子捣丸,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温酒送下。

人参膏一六三用人参十两,细切,以活水二十盏浸透,入银石器內,桑柴火缓缓煎取十盏,滤汁,再以水十盏,煎渣取汁五盏,並入前汁,合煎成膏,磁瓶收贮。

隨证作汤使调服。

丹溪云:多慾之人肾气衰惫,欬嗽不止,用生姜橘皮煎汤,化膏服之。

浦江郑兄,五月患痢,又犯房室,忽发昏晕,不知人事,手撒目暗,自汗如雨,喉中痰鸣,声如拽锯,小便遗失,脉大无伦,此阴亏阳绝之证也。

予令急煎大料人参膏,仍与灸气海十八壮,右手能动。

再二壮,唇口微动。

遂与膏服一盏半,夜后服三盏,眼能动。

尽三斤,方能言而索粥,尽五斤而痢止,至十斤而全安。

若作风治误矣。

一人背疽,服內托十宣药已,多脓出,作呕,发热,六脉沉数有力,此遗疡所忌也。

遂用大料人参膏,入竹沥饮之,参尽十六斤,竹伐百余竿而安。

后经旬余,值大风拔木,疮復起有脓,中有红线一道,过肩胛抵右肋。

予曰:急作参膏,以芎归橘皮作汤,入竹沥,姜汁饮之,尽三斤而疮溃,调理乃安。

若痈疽溃后,气血俱虚,呕逆不食,变证不一者,以参耆归朮等分,煎膏服之最妙。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三终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