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道人衲子
甘风子,关右人,阳狂垢污,恃酒好骂。
落泊于廛市间,酒酣耳热,大叫索纸,以细笔作人物头面,动以十数,然后放笔如草书法,以就全体。
顷刻而成,妙合自然。
多画列仙之流,题诗其后。
传观既毕,往往毁裂而去。
好事者藏匿,仅存一二。
豪富求之,唾骂不与。
或经年不落一笔,故流传于世者极少。
一日,忽别素与游者,归则薰浴题颂,掷笔而逝。
王显道,汉州人,本饼师,后学道。
专心画龙,格制雄壮。
今成都三井观三宝院,有画壁存。
李德柔,驾部员外郎宗固孙也。
宗固景中良吏,尝守汉州。
有道士尹可元,精练善画,以遗火得罪当死,君缓其狱,会赦获免。
时可元年八十一,自誓且死,必为李氏子以报。
可元既死二十余年,而宗固子世昌之妇,梦可元入其室而生德柔,且名蜀孙。
幼而善画,长读庄老,喜之。
遂为道士,赐号妙应。
其写真妙绝一时,坡赠诗云:"千年鼻祖守关门,一念还为李耳孙。 香火旧缘何日尽,丹青余习至今存。"
三朵花,房州人。
许安世通判其州,以书遗坡,谓"吾州有异人,常戴三朵花,莫知其姓名,郡人因以‘三朵花’名之,能作诗,皆神仙意,又能自写真。"
坡作诗曰:"画图要识先生面,试问房陵好事家。"
眉山道士罗胜先,自号云和山长。
善山水,有古意,然布置景物,多越夜郎所见。
盖其人善地理,遍历诸山,所以曲尽形势。
又多作雨余くぐ,可观。
李时泽,遂宁人。
初为僧,受业于成都金地院,因李骘显夫丧其子京师,显夫亲往迎丧,拉与同行,自是熟游中原。
多观古壁,见武洞清所画罗汉,豁然晓解,得其笔法。
兵乱归蜀,即以画名。
圆悟住昭觉日,大殿既成,命画十六罗汉,及文殊、普贤、药师菩萨等像,见存。
杨大明,字民瞻,号至乐子。
关中将家,弃荫走方外。
善画龟蛇,今丈人山道院藏经阁后壁,有所作龟蛇,广丈余,最雄杰。
尝为之罘蔡迨肩吾作息龟,龟之六藏,画者止能为神屋而已。
而其妙处头爪皴见于壳间,鼻窍深润,观者疑真息也。
宝觉和尚,翎毛、芦雁不俗。
尝画一鹤,王安上纯甫,一见以谓薛稷笔,取去。
元章《画史》屡称其能。
杭僧真慧,画山水、佛像,近世佳品;翎毛、林木,有江南气象。
米老尝见其本,牛形似虎也。
惠洪觉范,能画梅、竹。
每用皂子胶画梅于生绢扇上,灯月下映之,宛然影也。
其笔力于枝梗极遒健。
妙善师,长写貌,尝写御容,坡赠诗云:"天容玉色谁敢画,老师古寺昼闭房。 梦中神授心有得,觉来信手笔已忘。 幅巾常服俨不动,孤臣入门涕自滂。 元老侑坐鬓眉古,虎臣侍立冠剑长。"
仲仁,会稽人,住衡州花光山。
一见山谷,出秦、苏诗卷,且为作梅数枝,及《烟外远山》,山谷感而作诗记卷末:"雅闻花光能墨梅,更乞一枝洗烦恼。 写尽南枝与北枝,更作千峰倚晴昊。"
又见其《平沙远水》,题云:"此超凡入圣法也。 每率此为之,当冠四海而名后世。"
又题横卷云:"高明深远,然后见山见水,盖关同、荆浩能事。 花光懒笔,磨钱作镜所见耳。"
道臻,嘉州石洞讲师也,能墨竹。
山谷赠序云:"道臻刻意尚行,自振于溷浊之波,故以墨竹自名。 然臻过与可之门,而不入其室也。"
道宏,峨眉人,姓杨,受业于云顶山,相貌枯瘁,善画山水、僧佛。
晚年似有所遇,遂复冠巾,改号龙岩隐者。
其族甚富,宏不复顾,止寄迹旅店,惟一空榻。
虽被幞之属亦无有。
每往人家画土神,其家必富,画猫则无鼠。
往往言人心事,辄符合。
族妇烹鱼,宏命留食。
既去,其侄不知,辄先尝。
宏归,视鱼曰:"此窃食之余也。"
妇方隐讳,侄遂吐出先尝于地。
又凡如厕,必出郭五里外,乡人怪讶,每随而窥之,既就溷,则无复便利,但立语再四而出。
此皆奇异者。
后竟坐化店中,八十余。
成都正法院法堂,有所画高僧。
法能,吴僧也。
作《五百罗汉图》,少游为之记云:"昔戴逵常画佛像,而自隐于帐中,人有所否臧,辄窃听而随改之,积年而就。"
意法能研思,亦当若此,非率然而为之者也。
虽然少游独能察人之画,而不退思其作记时耶?
智平,成都清凉院僧也,善画观音。
南商毛大节得其像以归,过海,风浪大作,开展恳祈,光相忽现,如大月轮,长久之间,已数千里。
侯溥贤良载之《观音仪》中。
今水陆院普贤阁所画像,其徒虚己作水石,见存。
祖鉴,成都僧,住不动尊院,师智平画观音。
今大慈超悟院佛殿有十观音。
又于邛州凤皇山画观音,一日,忽现五方圆相,直阁计敏功为作《瑞像记》,见存。
虚己,成都柏林院僧,善山水,有图轴传世。
今白马院僧慧琳,本仕族,多蓄图书,尊尚士大夫。
入慈蓝者,以为税鞅之所。
翻香煮茗,终日萧然,不知身在嚣尘中也。
有虚己《雪障》及《山水》二图,甚佳。
觉心,字虚静,嘉州夹江农家,甚富。
少好游猎,一日,纵鹰犬,弃妻子出家,游中原,作《从犊图诗》。
孔南明、崔德符见而爱之,招来临汝,连住叶县东禅、及州之天宁、香山三大刹,兵乱还蜀。
邵泽民、刘中远两侍郎复喜之,请住毗卢,凡十八年。
初作草虫,南僧称为"心草虫"。
后因宣和待诏一人,因事匿香山,心得其山水诀,一日千里。
陈涧上称之曰:"虚静师所造者,道也。 放乎诗,游戏乎画,如烟云水月,出没太虚。 所谓风行水上,自成文理者也。"
"陈去非亦称其诗无一点僧气"智源,字子丰,遂宁人。
传法牛头山,工杂画,尤长于人物、山水。
尝见《看云图》,画一高僧,抱膝而坐石岸,昂首伫目,萧然有出尘之姿,使人敬仰。
不暇风格,其忘机之亚欤?
智永,成都四天王院僧。
工小景,长于传模,宛然乱真,其印湘之匹亚欤?初,宇文季蒙龙图,喜其谈禅,欲请住院,永牢辞曰:"智永亲在,未能也。"
于是售己所长,专以为养,不免徇豪富廛肆所好。
今流布于世者,非其本趣也。
尝作《潇湘夜雨图》上邵西山,西山即题云:"尝拟扁舟湘水西,篷窗剪烛数归期。 偶因胜士挥毫处,却忆当年夜雨时。"
西山既咏诗,问永云:"前辈曾有此诗否?"永因诵义山《问归篇》,西山矍然,亟取诗以归,翌日乃复改与之。
"曾拟扁舟湘水西,夜窗听雨数归期。 归来偶对高人画,却忆当年夜雨时"。
深恐多犯前人也。
真休,汉嘉僧也,山谷所与游清闲居士王朴之子。
善模榻人物,如真。
今见存。
○世胄"妇女、宦者附"宋庄,字临仲,汉杰之孙也。
其于山水,气韵得家法,但笔未老耳。
本难列于世胄,以世胄无可为冠者,故屈而冠之。
贾公杰,字千之,文元公昌朝诸孙,侍郎炎之子也。
学马贲,而标格过之。
又作佛像,极精细,衣缕皆描金而不俗。
官至半刺而终。
郭道卿,字仲常。
游卿,字季能,熙之诸孙也。
皆为郡守,颇有家学,仍善画马,其笔法真季孟也。
今成都正法、保福两院有壁传《窠植湖滩》、《与渡水》、《草》、《带鸦》、《病马》等迹。
遂宁官圃中,亦有松鹿石竹见存。
高大亨,字通叟,宣仁圣烈之族。
公字行也,以所降出身告,误为大亨,故止名大亨。
长于山水。
泽民邵侍郎尝邀致于家,同季能兄弟合手画图障。
后卒于泸。
钱端回,戚里人也,善写平远。
朱希真每借其名自讳,曰:"敦儒非善画者,皆出端回手也。"
李景孟,字仲淳,善画马,其于图轴鉴别精确。
盖中原故家,闻见之多也。
邵少微,字叔才,泽民侍郎之子也。
放旷不羁,不乐从宦,初为马曹,不一月,弃官去。
则取补官敕牒,尽画飞潜走伏之物,已乃抵于地。
遂致终身焉。
笔墨草具。
而有余意,眉ヘ厅壁,有烟林窠石。
对宋颐仲所作松石,皆存。
李元崇,字季姚,文正公裔,无尽之甥也。
官止县令,生平好画成癖,因自能之。
师范宽,清润可喜,尤工雪景,士友求之,欣然下笔,顷刻而就,未尝作难,此其所长也。
王会,字元叟,端明公之长子,今为朝请大夫。
工花竹、翎毛,颇拘院体,蕊叶枝茎,嘴爪毛羽,穷极精细,不遗毫发也。
李蕃,字元翰,成都人,才元之曾孙也。
李氏世以书鸣,蕃得其家学,转而为画,种种能之。
宝相院门天王二壁,实出其手,全体圣寿寺范琼样。
但蕃不善布色,以俗工代之,反晦其所长耳。
后十年,又用青城山长生观门龙虎君样,翻天王二壁于青莲院门,且自傅彩,遂胜于前也。
朝议大夫王之才妻崇德郡君李氏,公择之妹也。
能临松、竹、木、石,见本即为之,卒难辨。
又与可每作竹以贶人,一朝士张潜,迂疏修谨,作纡竹以赠之,如是不一。
又作一横绢丈余著色偃竹,以贶子瞻,过南昌,山谷借而李临之,后数年,示米元章于真州。
元章云:"非鲁直自陈,不能辨也。"
作诗曰:"偃蹇宜如李,挥毫已逼翁。 卫书无遗妙,琰慧有余工。 熟视疑非笔,初披飒有风。 固藏惟谨钥,化去或难穷。"
山谷亦有题姨母李夫人墨竹、偃竹及墨竹图歌,诗载集中。
和国夫人王氏,显恭皇后之妹,宗室仲︼之室也。
善字画,能诗章,兼长翎毛。
每赐御扇,即翻新意仿成图轴,多称上旨,一时宫邸,珍贵其迹。
文氏,湖州第三女,张昌嗣之母也,居郫。
湖州始作《黄楼障》,欲寄东坡,未行而湖州谢世,遂为文氏奁具。
文氏死,复归湖州孙,因此二家成讼。
文氏尝手临此图于屋壁。
暮年尽以手诀传昌嗣,今昌嗣亦名世矣。
章友直之女煎,能如其父以篆笔画棋盘,笔笔相似。
任才仲妾艳艳,本良家子,有绝色,善着色山。
才仲死钟贼,不知所在。
陈晖晦叔经略子妇桐庐方氏,作梅、竹,极清远。
又临兰亭,并自作草书,俱可观。
魏观察者,政、宣之宦寺也,善画墨竹。
尝被旨来卫州,起御前竹。
入林竹中,有笼中飞鸟,名遏滥堆,能歌六么。
遂呼其主问之,主人年已七十矣,云:"初教时以木匣束其身,每五鼓,吹其唇作腔,笔管敲拍以警其寝,如是五六年,方能之。 前后凡数十,独无此之慧者。"
强欲求之,不可;以货取之,不可;以官酬之,又不可。
遂封其笼以黄帕,翁不敢近,自扑于地而死。
任源,字道源,自号真常子,政、宣宦者,死于绍兴间。
作枯木、怪石,又作小景,粗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