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纪校注 附 录 二 : 袁 宏 传 及 其 軼 事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后汉纪校注
《后汉纪校注》 附 录 二 : 袁 宏 传 及 其 軼 事 袁宏撰(晋) 周天游校注

"一"晋书袁宏传袁宏字彦伯,侍中猷之孙也。

父勖,临汝令。

宏有逸才,文章绝美,曾为咏史诗,是其风情所寄。

少孤贫,以运\租自业。

谢尚时镇牛渚,秋夜乘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

会宏在舫中讽咏,声既清会,辞又藻拔,遂驻听久之,遣问焉。

答云:「是袁临汝郎诵诗。

」即其咏史之作也。

尚倾率有胜致,即迎升舟,与之谭论,申旦不寐,自此名誉日茂。

尚为安西將军、豫州刺史,引宏参其军事。

累迁大司马桓温府记室。

温重其文笔,专综书记。

后为东征赋,赋末列称过江诸名德,而独不载桓彝。

时伏滔先在温府,又与宏善,苦諫之。

宏笑而不答。

温知之甚忿,而惮宏一时文宗,不欲令人显问。

后游青山饮归,命宏同载,眾为之惧。

行数里,问宏云:「闻君作东征赋,多称先贤,何故不及家君?」宏答曰「尊公称谓非下官敢专,既未遑启,不敢显之耳。

」温疑不实,乃曰:「君欲为何辞?」宏即答云:「风鉴散朗,或搜或引,身虽可亡,道不可陨,宣城之节,信义为允也。

」温泫然而止。

宏赋又不及陶侃,侃子胡奴尝於曲室抽刃问宏曰:「家君勋跡如此,君赋云何相忽?」宏窘急,答曰:「我已盛述尊公,何乃言无?」因曰:「精金百汰,在割能断,功以济时,职思静乱,长沙之勋,为史所赞。

」胡奴乃止。

后为三国名臣颂曰:夫百姓不能自牧,故立君以治之;明君不能独治,则为臣以佐之。

然则三五迭隆,歷代承基,揖让之与干戈,文德之与武功,莫不宗匠陶钧而群才缉熙,元首经略而股肱肆力。

虽遭罹不同,跡有优劣,至於体分冥固,道契不坠,风美所扇,训革千载,其揆一也。

故二八升而唐朝盛,伊吕用而汤武寧,三贤进而小白兴,五臣显而重耳霸。

中古陵迟,斯道替矣。

居上者不以至公理物,为下者必以私路斯荣,御员者不以信诚\率眾,执方者必以权谋\自显。

於是君臣离而名教薄,世多乱而时不治,故蘧宁以之卷舒,柳下以之三黜,接舆以之行歌,鲁连以之赴海。

衰世之中,保持名节,君臣相体,若合符契,则燕昭、乐毅古之流矣。

夫未遇伯乐,则千载无一驥;时值龙顏,则当年控三杰,汉之得贤,於斯为贵。

高祖虽不以道胜御物,群下得尽其忠;萧曹虽不以三代事主,百姓不失其业。

静乱庇人,抑亦其次。

夫时方顛沛,则显不如隱;万物思治,则默不如语。

是以古之君子不患弘道难,患遭时难,遭时匪难,遇君难。

故有道无时,孟子所以咨嗟;有时无君,贾生所以垂泣。

夫万岁一期,有生之通涂;千载一遇,贤智之嘉会。

遇之不能无欣,丧之何能无慨。

古人之言,信有情哉!余以暇日常览国志,考其君臣,比其行事,虽道谢先代,亦异世一时也。

文若怀独见之照,而有救世之心,论时则人方涂炭,计能则莫出魏武,故委图霸朝,豫谋\世事。

举才不以標鉴,故人亡而后显;筹画不以要功,故事而至后定。

虽亡身明顺,识亦高矣。

董卓之乱,神器迁逼,公达慨然,志在致命。

由斯而谭,故以大存名节。

至如身为汉隶而跡入魏幕,源流趣舍,抑亦文若之谓。

所以存亡殊致,始终不同,將以文若既明且哲,名教有寄乎!夫仁义不可不明,则时宗举其致;生理不可不全,故达识摄其契。

相与弘道,岂不远哉!崔生高朗,折而不挠,所以策名魏武、执笏霸朝者,盖以汉主当阳,魏后北面者哉!若乃一旦进璽,君臣易位,则崔生所以不与,魏氏所以不容。

夫江湖所以济舟,亦所以覆舟;仁义所以全身,亦所以亡身。

然而先贤玉摧於前,来哲攘袂於后,岂天怀发中,而名教束物者乎!

孔明盘桓,俟时而动,遐想管乐,远明风流,治国以礼,人无怨声,刑罚不滥,没有余泣,虽古之遗爱,何以加兹!及其临终顾託,受遗作相,刘后授之无疑心,武侯受之无惧色,继体纳之无贰情,百姓信之无异辞,君臣之际,良可咏矣!

公瑾卓尔,逸志不群,总角料主,则素契於伯符;晚节曜奇,则三分於赤壁。

惜其龄促,志未可量。

子布佐策,致延誉之美,輟哭止哀,有翼戴之功,神情所涉,岂徒謇諤而已哉!然杜门不用,登坛受讥。

夫一人之身所照未异,而用舍之间俄有不同,况沈跡沟壑,遇与不遇者乎!

夫诗颂之作,有自来矣。

或以吟咏情性,或以纪德显功,虽大指同归,所託或乖。

若夫出处有道,名体不滯,风轨德音,为世作范,不可废也。

復缀序所怀,以为之赞曰:火德既微,运\缠大过。

洪飆扇海,二溟扬波。

虯兽虽惊,风云未和。

潜鱼择川,高鸟候柯。

赫赫三雄,並回干轴。

竞收杞梓,爭採松竹。

凤不及棲,龙不暇伏。

谷无幽兰,岭无停菊。

英英文若,灵鉴洞照。

应变知微,颐奇赏要。

日月在躬,隱之弥曜。

文明映心,钻之愈妙。

沧海横流,玉石俱碎。

达人兼善,废己存爱。

谋\解时纷,功济宇內。

始救生灵,终明风概。

公达潜朗,思同蓍蔡。

运\用无方,动摄群会。

爰初发跡,遘此顛沛。

神情玄定,处之弥泰。

愔愔幕里,算无不经。

亹亹通韵,跡不暂停。

虽怀尺璧,顾哂连城。

智能极物,愚足全生。

郎中温雅,器识纯素。

贞而不谅,通而能固。

恂恂德心,汪汪轨度。

志成弱冠,道数岁暮。

仁者必勇,德亦有言。

虽遇履尾,神气恬然。

行不修饰,名节无愆。

操不激切,素风愈鲜。

邈哉崔生,体正心直。

天骨疏朗,墙岸高嶷。

忠存轨跡,义形风色。

思树芳兰,翦除荆棘。

人恶其上,世不容哲。

琅琅先生,雅杖名节。

虽遇尘雾,犹震霜雪。

运\极道消,碎此明月。

景山恢诞,韵与道合。

形器不存,方寸海纳。

和而不同,通而不杂。

遇醉忘辞,在醒貽答。

长文通雅,义格终始。

思戴元首,擬伊同耻。

人未知德,惧若在己。

嘉谋\肆庭,讜言盈耳。

玉生虽丽,光不踰把。

德积虽微,道映天下。

邈哉太初,宇量高雅。

器范自然,標准无假。

全身由直,跡洿必偽。

处死匪难,理存则易。

万物波荡,孰任其累!六合徒广,容身靡寄。

君亲自然,匪由名教。

爱敬既同,情礼兼到。

烈烈王生,知死不挠。

求仁不远,期在忠孝。

玄伯刚简,大存名体。

志在高构,增堂及陛。

端委兽门,正言弥启。

临危致命,尽其心礼。

堂堂孔明,基宇宏邈。

器同生灵,独稟先觉。

標牓风流,远明管乐。

初九龙盘,雅志弥確。

百六道丧,干戈迭用。

苟非命世,孰扫雰雺!宗子思寧,薄言解控。

释褐中林,郁为时栋。

士元弘长,雅性內融。

崇善爱物,观始知终。

丧乱备矣,胜涂未隆。

先生標之,振起清风。

绸繆哲后,无妄惟时。

夙夜匪懈,义在缉熙。

三略既陈,霸业已基。

公琰殖根,不忘中正。

岂曰模擬,实在雅性。

亦既羈勒,负荷时命。

推贤恭己,久而可敬。

公衡冲达,秉志渊塞。

媚兹一人,临难不惑。

畴昔不造,假翮邻国。

进能徽音,退不失德。

六合纷紜,人心將变。

鸟择高梧,臣须顾眄。

公瑾英达,朗心独见。

披草求君,定交一面。

桓桓魏武,外託霸跡。

志掩衡霍,恃战忘敌。

卓卓若人,曜奇赤壁,三光参分,宇宙暂隔。

子布擅名,遭世方扰。

抚翼桑梓,息肩江表。

王略威夷,吴魏同宝。

遂赞宏謨,匡此霸道。

桓王之薨,大业未纯。

把臂託孤,惟贤与亲。

輟哭止哀,临难忘身。

成此南面,实由老臣。

才为世生,世亦须才。

得而能任,贵在无猜。

昂昂子敬,拔跡草莱。

荷檐吐奇,乃构云台。

子瑜都长,体性纯懿。

諫而不犯,正而不毅。

將命公庭,退忘私位。

岂无鶺鴒,固慎名器。

伯言謇謇,以道佐世。

出能勤功,入亦献替。

谋\寧社稷,解纷挫锐。

正以招疑,忠而获戾。

元叹邈远,神和形检。

如彼白珪,质无尘点。

立行以恒,匡主以渐。

清不增洁,浊不加染。

种翔高亮,性不和物。

好是不群,折而不屈。

屡摧逆鳞,直道受黜。

叹过孙阳,放同贾屈。

莘莘眾贤,千载一遇。

整轡\高衢,驤首天路。

仰揖玄流,俯弘时务。

名节殊涂,雅致同趣。

日月丽天,瞻之不坠。

仁义在躬,用之不匱。

尚想遐风,载揖载味。

后生击节,懦夫增气。

从桓温北征,作北征赋,皆其文之高者。

尝与王珣、伏滔同在温坐,温令滔读其北征赋,至「闻所传於相传,云获麟於此野,诞灵物以瑞德,奚授体於虞者!疚巴父之洞泣,似实慟而非假。

岂一性之足伤,乃致伤於天下」,其本至此便改韵。

珣云:「此赋方传千载,无容率耳。

今於「天下」之后,移韵徙事,然於写送之致,似为未尽。

」滔云:「得益写韵一句,或为小胜。

」温曰:「卿思益之。

」宏应声答曰:「感不绝於余心,愬流风而独写。

」珣诵味久之,谓滔曰:「当今文章之美,故当共推此生。

」性强正亮直,虽被温礼遇,至於辩论,每不阿屈,故荣任不至。

与伏滔同在温府,府中呼为「袁伏」。

宏心耻之,每叹曰:「公之厚恩未优国士,而与滔比肩,何辱之甚。

谢安常赏其机对辩速。

后安为扬州刺史,宏自吏部郎出为东阳郡,乃祖道於冶亭。

时贤皆集,安欲以卒迫试之,临別执其手,顾就左右取一扇而授之曰:「聊以赠行。

」宏应声答曰:「輒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

」时人叹其率而能要焉。

宏见汉时傅毅作显宗颂,辞甚典雅,乃作颂九章,颂简文之德,上之於孝武。

太元初,卒於东阳,时年四十九。

撰后汉纪三十卷及竹林名士传三卷、诗赋誄表等杂文凡三百首,传於世。

三子:长超子,次成子,次明子。

明子有父风,最知名,官至临贺太守。

"二"檀道鸞晋阳春秋袁宏字彦伯,陈郡人。

为大司马府记室参军,稍迁至吏部郎,出为东阳郡守,卒。

"载文选卷四七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李善注。 按书名本当作续晋阳秋""三"世说新语言语篇曰:「袁彦伯为谢安南司马,都下诸人送至瀨乡。

將別,既自悽惘,叹曰:「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

」注曰:续晋阳秋曰:「袁宏字彦伯,陈郡人,魏郎中令焕六世孙也。

祖猷,侍中。

父勖,临汝令。

宏起家建威参军、安南司马记室。

太傅谢安赏宏机捷辩速,自吏部郎出为东阳郡,乃祖之於冶亭。

时贤皆集,安欲卒迫试之,执手將別,顾左右取一扇而赠之。

宏应声答曰:「輒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

」合坐叹其要捷。

性直亮,故位不显也。

在郡卒。

文学篇曰:袁虎少贫,尝为人佣载运\租。

谢镇西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渚间估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所诵五言,又其所未尝闻,叹美不能已。

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

因此相要,大相赏得。

」注曰:虎,袁宏小字也。

续晋阳秋曰:「虎少有逸才,文章绝丽,曾为咏史诗,是其风情所寄。

少孤而贫,以运\租为业。

镇西谢尚时镇牛渚,乘秋佳风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

会虎在运\租船中讽咏,声既清会,辞文藻拔,非尚所曾闻,遂住听之。

乃遣问讯,答曰:「是袁临汝郎诵诗。

」即其咏史之作也。

尚佳其率有胜致,即遣要迎,谈话申旦,自此名誉日茂。

又曰:桓宣武命袁彦伯作北征赋。

既成,公与时贤共看,咸嗟叹之。

时王珣在坐,云「恨少一句得写字足韵当佳」,袁即於坐揽笔益云:「感不绝於余心,泝流风而独写。

」公谓王曰:「当今不得不以此事推袁。

」注曰:续晋阳秋曰:「宏从温征鲜卑,故作北征赋,宏文之高者。

」宏集载其赋云:「闻於相传,云获麟於此野,诞灵物以瑞德,奚授体於虞者!悲尼父之慟泣,似实慟而非假,岂一物之足伤,实致伤於天下。

感不绝於余心,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