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二十二年"丙午、四六"
春闰月丙戌,上幸长安,祠园陵〔一〕。
〔一〕陵原作「邑」,据黄本改。
夏五月乙未晦,日有蚀之。
六月,伏波將军马援还京师。
是时梁松贵幸,百僚惮之。
援尝小病,松来候援,独拜床下,援安然受之。
松意不平。
诸子曰:「梁伯孙贵重〔一〕,將军宜为之礼。
」援曰:「我乃其父友也,虽贵,何得失礼?」由是不为权贵所爱。
〔一〕伯孙,梁松之字。
援外坦薄而內备礼,事寡嫂,不衣冠不入闺。
其於人汎爱多容。
然见爵位而无实者,笑曰:「刀不应齿,士不闻耳,何足畜乎?」有奇异於眾者,虽在少贱,必异待之。
援有筹策,世祖曰:「伏波论兵,常与吾合。
」
初,援交阯还书戒其兄子严、敦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如论议人长短是非,此吾所大恶也,寧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復言,欲汝曹不忘之尔。
龙伯高敦厚周慎〔一〕,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重之爱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急,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之。
效龙伯高之正不就,犹为谨敕士,所谓刻鵠不成尚类鶩者也〔二〕。
效杜季良而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就反类狗者也。
迄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將下车輒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之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季良名保,为越骑司马。
保怨家上书言保「所在惑眾,伏波將军万里还书以戒孤兄子,今在京师,与梁松、竇固等交」。
上召责松,松叩头流血。
乃召问援,因取所与严、敦书,即日免保官。
时龙伯高为山都长,擢为零陵太守。
〔一〕伯高,龙述之字。
〔二〕李贤曰:「鶩,鸭也。
」胡三省曰:「毛晃曰:舒鳧,俗谓之鸭,可畜而不能高飞曰鸭,野生而高飞者曰鶩。
」
秋九月,地震。
詔南阳郡勿输今年田租,南阳系囚减死罪一等。
是岁匈奴国中乱,诸將皆言可击者。
上以问朗陵侯臧宫,宫曰:「愿得五千骑,足以立功!」上笑曰:「常胜之家,难与虑敌。
吾方自思之。
」遂不出师。
匈奴之族由来尚矣,其在殷、周,则有山戎、獫狁之难。
逮于秦、汉,而有匈奴,彊弱之势,中国征之事详矣。
王莽时欲分匈奴,匈奴大怒,纵兵犯塞,伤杀吏民。
莽乃盛兵以击匈奴,严尤諫曰:「臣闻匈奴为害,所从来久矣。
周、秦、汉征之,然皆未有得上策者。
周得中策,汉得下策,秦无策也。
当周宣王时,獫狁內侵,至于涇阳。
命征之,尽境而还,视戎狄之侵,譬犹蚊虻之虫,驱之而已。
故天下称明,是为中策。
武帝选將练兵,深入远戍,虽有剋获之功,胡輒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疲耗,匈奴亦困,而天下弊。
是为下策。
秦始皇不忍小耻,而轻民力,长城之固,延袤万里,转输之行,起於负海,疆境既完,中国內竭,以丧社稷。
是为无策也。
」莽不从,匈奴遂叛,北边大扰。
世祖之初,方忧中国,未遑外事也。
初匈奴右日逐王比,单于知牙斯之长子也〔一〕。
自呼韩邪单于死后,更令兄弟相传。
知牙斯死,传弟臧咸〔二〕;臧咸死,传弟舆。
舆立,欲传其子,然其弟知牙师以次当为单于者也〔三〕。
比曰〔四〕:「以兄弟言之,知牙师当立;以子言之,我前单于长子也。
」舆疑之。
舆死,子焉鞮立〔五〕;鞮死,弟汉奴立〔六〕。
比遂失次怨恨。
而匈奴国中旱、蝗连年,草木皆尽,人畜死者过半。
比乃遣人奉匈奴图诣西河,求和亲,尽〔收〕"牧"南边诸部呼衍、日逐等叛匈奴〔七〕。
匈奴遣万余骑击比,不胜,呼衍、日逐等共立比为呼韩邪单于。
孝宣时,其大父呼韩邪归汉得成,故袭其号,於是有南、北单于〔八〕。
〔一〕汉书匈奴传作「囊知牙斯」。
〔二〕汉书匈奴传作「咸」。
〔三〕「师以」原误作「帅川」,据范书改。
〔四〕「比曰」原误作「皆」。
〔五〕范书南匈奴传作「乌达鞮侯」。
〔六〕范书南匈奴传作「蒲奴」。
〔七〕收、牧形近而讹,范书作「歛」。
〔八〕正式立南单于,东观记、范书均作建武二十四年,袁纪恐別有所据。
二十三年"丁未、四七"春正月,南郡蛮夷反,武威將军刘尚击破之,置江夏郡。
三月,南单于遣使称藩,愿修旧约。
天子议於公卿,咸以为蛮夷猾夏,情偽难知,不可许。
大司农耿国以为〔一〕:「今天下初定,尤宜受之。
令东抚乌桓,北拒匈奴,边陲永息干戈之役,万世之策也。
」上善而从之。
使中郎將段柳使匈奴〔二〕,於是单于拜伏受詔,遣弟左贤王將兵击北单于,连破之。
北单于震怖,却地千里。
单于既称臣,入居塞內,上书遣子贡献。
汉赐单于冠带、衣裳、黄龟金璽、什物各有数。
单于乃分部诸帅,以鄣北边。
北单于惶恐,愿还所略汉人,数遣使诣武威,求使者。
皇太子以为南单于新立,今若遣使,恐阻南单于意,故但报其书,不遣使者。
〔一〕东观记、续汉书均曰:国为大司农,晓边事,能论议,数上便宜事,天子器之。
然皆不详任期。
而范书耿国传曰国建武二十七年代冯勤为大司农,时任五官中郎將,且此事系建武二十四年。
〔二〕范书南匈奴传作「段郴」。
冬十二月,武〔陵五〕谿蛮夷反〔一〕,遣刘尚击之〔二〕,尚军没。
〔一〕据东观记、范书补。
李贤曰:「丽元注水经云:武陵有五溪,谓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悉是蛮夷所居,故谓五溪蛮。
」
〔二〕东观记马援传作「武威將军刘禹」,当误。
驃骑大將军杜茂、鬲侯朱祐、祝阿侯陈俊薨。
朱祐贵儒学,论议常依古法。
为將帅受降,追奔逐北,以破敌为功,不问斩首多少。
军吏以不得卤掠,故或有怨者,徙封鬲侯,食邑七千余户,自陈功薄而赏大,愿受南阳五百户足矣。
上不许。
初,上学长安,尝过祐。
祐方讲,留上,须讲竟乃共讌语。
及上幸祐第,语及平生,上曰:「主人得无舍我讲乎?」
二十四年"戊申、四八"
春正月乙亥,大赦天下。
大司空杜林薨,太仆张纯为大司空。
林字伯山,右扶风茂陵人。
父业以文章显〔一〕。
林少有俊才,好学问,沈深好古,家既多书,又外家张竦父子善文章,林从竦受书,渐渍內外,为当世通儒〔二〕。
王莽败,盗贼\并起,林与弟成,俱至河西。
隗囂闻林名,故深敬待之,以为治书。
后以病去。
囂欲超用之,遂称痼疾。
囂心恨林,曰:「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三〕,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也。
今且从师友之位,以从其志焉。
」林虽困乏,终为不屈。
林尝得漆书古文尚书一卷,独宝爱之,每遭困阨,自以不能济於眾也,犹握抱此经,独叹息曰:「古文之学將绝於此邪?」至建武初,弟成死,故林持丧东归。
囂既遣林,后悔,令刺客杨贤於陇遮刺林。
贤见林自推车,载弟丧,叹曰:「当今之世,谁能行义者?我虽小人,何忍杀义士!」亡去。
〔一〕范书「业」作「鄴」。
李贤曰:「鄴字子夏,祖父皆至郡守。
鄴少孤,其母张敞女也。
鄴从敞子吉学,得其家书。
」
〔二〕李贤曰:「竦即吉之子也,博学文雅过於敞,见前书。
」惠栋曰:「书断云:林尤工古文,过于鄴也,故世言小学由杜公。
」又李贤注引风俗通曰:「儒者,区也,言其区別古今,居则翫圣哲之词,动则行典籍之道,稽先王之制,立当时之事,此通儒也。
若能纳而不能出,能言而不能行,讲诵而已,无能往来,此俗儒也。
」〔三〕典出礼记儒行。
上闻林已还,乃征林,拜侍御史。
引见问经书、故旧及西州事,上甚悦,赐车马衣被。
岁余,迁司〔徒〕"马"〔司〕直〔一〕。
百僚知林以名德用,甚敬惮之。
林既至京师,与英俊集会,咸敬林之博雅洽闻。
河南郑兴、东海卫宏等皆长於古学,从刘歆受左氏春秋,定三统历,及见林,皆推服焉。
济南徐兆始事卫宏〔二〕,后皆更受林。
以前所得一卷古文尚书示宏曰:「林危阨西州时,常以为此道將绝也。
何意东海卫宏、济南徐生復得之邪?是道不坠於地矣。
〔一〕范书杜林传作「代王良为大司徒司直」,东观记亦然。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曰:「袁宏后汉纪第八卷作「迁司马直」,脱去下「司」字,固属显然,而司徒之作司马,亦传写之误无疑。
王良传亦作「大司徒司直」。
盖司直乃司徒掾属,见司马彪百官志,司马无之。
」王说是,故据以正之。
〔二〕范书杜林传「徐兆」作「徐巡」。
惠栋曰:「案说文引徐巡说。
又书断所载皆作「巡」,袁氏误也。
」惠说是。
二十五年"己酉、四九"
春正月,乌桓大人郝且等率眾贡献〔一〕,封其渠帅为侯、王。
〔一〕郝且,范书作「郝旦」。
三国志乌丸传注引魏书与袁纪同,而標点本从范书逕改,未出校记。
且旦形近易误,恐当依陈、袁二书作「且」为是。
乌桓者,东胡也。
汉初,匈奴冒顿伐其国,余类保乌桓山,因以为号焉。
其俗善骑射,隨水草放牧,居无常处,刻木为信,无文字,而眾不敢违犯。
其先为〔一〕……匈奴中乱,乌桓始盛,钞击匈奴,匈奴为之转徙数千里,汉南遂空。
〔一〕袁纪下有佚文。
三国志乌丸传注引魏书曰:「自其先为匈奴所破之后,人眾孤弱,为匈奴臣服,常岁输牛马羊,过时不具,輒虏其妻子。
至匈奴壹衍鞮单于时,乌丸转彊。
」范书曰:「乌桓自为冒顿所破,眾遂孤弱,常臣伏匈奴,岁输牛马羊皮,过时不具,輒没其妻子。
」则袁纪下文当脱去为匈奴所破,臣伏匈奴,岁输牛马羊等句。
戊申晦〔一〕,日有食之。
〔一〕按正月己酉晦,三月乃戊申晦,疑袁纪此上脱「三月」二字。
初,刘尚军没,议復遣將帅。
时马援年六十二矣,上悯其老,方內选择,未有所定。
援自请曰:「臣尚能披鎧上马。
」上试焉,援既据鞍,左右顾乃下,遂遣之。
冬十月,伏波將军马援、杨虚侯马武、东牟侯耿舒击武谿〔一〕。
援谓所亲杜愔曰:「吾受恩深厚,常恐不得死国事也,今得所,甘心瞑目。
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与共事,殊难得调,独恶是尔〔二〕。
」
〔一〕当是「五谿」或「武陵五谿」之误,详见前注。
〔二〕李贤曰:「长者家儿,谓权要子弟等。
」又胡三省曰:「余谓调,和也。
援固已虑耿舒之难与共事,梁松、竇固之邇言矣。
」南乡侯邓晨薨。
初,晨为常山、汝南太守,皆有名跡,为吏民所爱。
在汝南,起鸿〔郤〕陂〔一〕,溉灌田数千顷。
百姓于今利之。
征为光禄大夫,数与宴见,陈说平生。
晨从容白上曰:「仆竟办之。
」〔二〕上大笑。
晨疾病,天子手书慰问,中宫及寧平公主皆为垂泣。
既薨,使謁者招新野主魂,备官属,合葬于北邙山,上与皇后亲临送葬,赏赐甚厚,謚曰惠侯。
〔一〕据东观记、范书补。
〔二〕指当年笑议蔡少公「刘秀当为天子」之讖事,详见卷一。
二十六年"庚戌、五0"春正月,增吏俸,自三公至于佐吏各有差。
二月,马援至临乡,大破蛮军,斩首千余级。
蛮有二道:一曰壶头,二曰充"中"〔一〕。
壶头径近而多险,充"中"远而运\粮难。
初,上与诸將议所先击,因以疑而未决。
军至长沙,中郎將耿舒上言先击充"中"贼\,援以为延日费粮,不如进攻壶头。
贼\乘高守隘,船不得进。
会夏暑热,吏士疫死者多。
援亦病困,穿岸为室,以避暑气。
贼\每乘高鼓譟,援輒扶人观之,左右壮其意,皆为之流涕。
耿舒与兄好畤侯弇书言:「舒前上言击充"中"贼\,粮虽难致,兵马得用,军人数万,爭欲奋击。
今壶头竟不得上,又大军疾疫,皆如舒言。
」弇奏舒书,上遣梁松驛责问援,因代监军。
松未至而援已死,松与马武等毁恶援於上。
上大怒,收援將军、侯印綬。
〔一〕范书马援传及续汉志均作「充」,袁纪「中」字衍,故刪。
下同。
是时军士死者太半,謁者宋均〔虑〕军不得返〔一〕,与诸將议,欲承制降贼\,诸將莫敢应。
均曰:「夫忠臣出境,有可安国家,专之可也。
」均勒兵成列,称詔降之。
蛮夷震怖,即共斩其大帅降均。
均为置长吏而还。
均自请矫制罪,天子嘉其功,赐以金帛。
其后每有四方异议,数访问焉。
〔一〕「虑」字据范书补。
又胡三省曰:「「宗均」,列传作「宋均」。
赵明诚\金石录有汉司空宗俱碑。
按后汉宋均传:均族子意,意孙俱,灵帝时为司空。
余尝得宗资墓前碑龟膊上刻字,因以后汉帝纪及姓苑、姓纂诸书参考,以谓自均以下,其姓皆作「宗」,而列传转写为「宋」,误也。
后得此碑,益知前言之不繆。
」王先谦亦曰:党錮传注引谢承书,正作謁者宗均。
又曰:广韵:宗姓,周卿宗伯之后,出南阳。
论衡程才篇:东海宗叔犀。
即此宗叔庠也。
胡、王二说是。
今按袁纪卷十二亦作「宗意」,此作「宋」,误。
今存其异文。
於是援家属惶怖,不敢归旧墓,买城西数亩地,葬其中,宾客故人不敢送葬。
故云阳令朱勃诣闕上书曰:
臣闻王德圣政,不忘人功〔一〕,采其策,不求备於眾〔二〕。
故高祖赦蒯通,以王礼葬田横〔三〕,令大臣旷然,咸不自疑。
夫大將在外,谗言在內,微过輒记,大功不计,诚\为国之所慎也。
故章邯畏诛而奔楚〔四〕,燕將据聊而不下〔五〕,岂其甘心末规哉,悼巧言之伤类也。
〔一〕周书曰:「记人之功,忘人之过,宜为君也。
」
〔二〕论语微子曰:「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於一人。
」」
〔三〕初蒯通曾说韩信据彊齐,存项羽,参分天下,待机而动。
后信族夷灭,高祖詔捕通而释不诛。
又田横初自立为齐王,汉定天下,横与其徒属五百余人避居海岛中。
高祖强征横,横行至尸乡自杀。
高祖发卒二千人,以王者礼葬之。
事並见史记。
〔四〕章邯败于鉅鹿,使人至咸阳,赵高拒而不见,有不信之心。
邯畏高惧诛,遂降项羽。
事见史记。
〔五〕燕將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谗之燕,燕將惧诛,因保守聊城,不敢归。
田单攻之久不下,鲁仲连为书射城中,燕將泣而自杀。
事见史记。
窃见故伏波將军新息侯马援,以四年冬始归正朔。
当此之时,虏述矫号於益州,隗囂拥兵於陇、冀,豪杰盱睢〔一〕,且自为政。
援拔自西州,慕德效死,孤立贵人之间,曾无一言之佐,自知当要十郡之使〔二〕,徼封侯之福邪?八年,车驾西征,眾议狐疑,援深建西州可破之策,隗囂剋定,援有力焉。
及陇右未清,羌虏扰边,援奉使陇西,奋不顾身,行间关山谷之中,挥戈先零之野,兵动有功,师进輒克。
征在虎賁,则忠策嘉谋\,於国用之。
南征交阯,克平一州,使王府纳越裳之贡,边境无兵革之忧。
间者使南,立陷临乡,师已有业,未竟而卒,吏士虽疫,援不独存。
夫战或以久而立功,或以速而没师,深入未必为是,不退未必为非,人情岂乐久在远地不生归哉!惟援得事朝廷二十二年,北征出塞,再南渡江,触冒害气,僵尸军中,名灭爵绝,国土不传,海內不知其过,眾庶不闻其罪,卒遇三夫之言〔三〕,被诬罔之谗,家属杜门,葬不归墓,怨隙並攻,宗亲怖慄,死者不能自列,生者莫为之讼,臣窃伤之!
〔一〕盱,音虚,作张目解。
睢,音虽,作张目仰视貌。
盱睢,即、跋扈骄恣之状貌也。
〔二〕陈澧以为「自知」上脱「寧」字。
范书马援传有「寧」字,且「十」作「七」。
〔三〕战国策魏策曰:「庞葱与太子质於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於市,而议臣者过於三人矣,愿王察之矣。
」」「葱」,韩非子作「恭」,诸类书所引作「共」。
朱勃奏疏之「三夫」,实源出於此,而以喻耿舒、马武、梁松等之诬罔毁恶援也。
夫操孤危之忠,而不能自免於谗,此义士之所悲也。
惟陛下思竖儒之言,无使功臣怀恨於黄泉也。
书奏,不报,归田里〔一〕。
〔一〕范书马援传作「报,归田里」。
通鑑作「帝意稍解」。
王补以为范书本传「报」上夺「不」字。
黄山曰:「案袁纪「不」字,必係误衍。
果不报,则但书不报,文意已足,归田里不必书也。
又罢归田里,乃汉制废斥名词,因不报而自归,亦不必言归田里。
当时帝方盛怒,勃固无不待报而擅归之理。
勃书本自陈年已六十,当伏田里,故帝报许之,不以其讼伏波为罪,即意稍解也。
」联係下文,黄说是。
时梁松、竇固等在中,上问:「知朱勃乎?」对曰:「故云阳令也。
」以所上章使读之,松、固惊相谓曰:「如是,陛下不甚罪伏波也!」
袁宏曰:马援才气志略,足为风云之器,跃马委质,编名功臣之录,遇其时矣。
天下既定,偃然休息,犹復垂白,据鞍慷慨,不亦过乎!
尝试言之:所以保才者,智也。
才智之用,通物为贵。
苟才大者济,智小者独善,则涉乎通济者,其智弥广矣。
夫观云梯之功,则知班匠之巧;睹太平之业,则悟圣人之明。
降斯以还,参差百品,虽智效一官,功覆一簣,亦才力之所会也。
古之君子,遇有为之时,不能默然而止,击节驱驰,有事四方者,盖为斯也。
然自非贤达,不能量也。
遭命世之君,傍日月余光,废兴指授,稟其规略,故功名保全,身有余地。
若不值其主而独任其心,得一旅而志一邑〔一〕,得一邑而图一国,故事捷而攻之者眾,勋立而日就於难,又况顛沛嶮巇不测之虑哉!夫才智有余,功名不足者有矣;事业未半,而勋过者有矣;所乘之势异,而难易之功殊也。
而有为之人,幸而要之,虽徼一时之功,暴居视听之右,外有骇物之患,內怀思虑之忧尔。
中路悵然,欲退无途,其势然也。
善为功者则不然,不遇其主,则弗为也。
及其不得已,必量力而后处。
力止於一战,则事易而功全;劳足於一邑,则虑少而身安。
推斯以往,焉有毁败之祸哉?马援亲遇明主,动应衔轡\,然身死之后,怨谤並兴,岂非过其才,为之不已者乎?
〔一〕哀公元年左传曰:「夏少康有田一成,有眾一旅。
」杜注曰:「五百人为旅。
」夏四月,初营寿陵。
依孝文故事,务从有约,使迭兴之后〔一〕,与丘陇同体。
凡帝即位,必营寿陵,具终器,汉之制也。
〔一〕胡三省曰:「迭兴,谓易姓而王者。
」上常听朝至于日昃,讲经至于夜分。
或与群臣论政事,或说古今言行,乡党旧故,及忠臣孝子义夫节妇,侍对之臣,莫不悽愴激扬,欣然自得。
虽非大政,进止之宜,必遣问焉,所以劝群能也。
皇太子从容言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道。
今天下乂安,愿省思虑,养精神,优游以自宽。
」上答曰:「吾自以为乐矣。
」
二十七年"辛亥、五一"
夏,太仆赵喜为太尉〔一〕。
〔一〕东观记亦作「喜」,而范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