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习凿齿与释道安书譙王书论孔释张新安答郑道子与禪师书论踞食范伯伦书与王司徒论据食义法师答范伯伦书并范重答范伯伦与生观二法师书范伯伦据食表并詔往反四首晋尚书令何充等执沙门不应敬王者奏三首并詔二首桓玄与八座书论道人敬王事并八座答桓玄与王令书论敬王事并王令答往反八首庐山慧远法师答桓玄论沙门不应敬王者书一首并桓玄书二首桓玄詔沙门不復敬天子并卞嗣之等答往反五首庐山慧远法师与桓玄论料简沙门书一首并桓玄教一首支道林法师与桓玄论州符求沙门名籍书一首天保寺释道盛启齐武帝论捡试僧事余所撰弘明。
並集护法之论。
然爰录书表者。
盖事深故也。
寻沙门辞世爵禄弗縻。
汉魏以来歷经英圣。
皆致其礼莫求其拜。
而庾君专威妄起异端。
桓氏疑阳继其浮议。
若何公莫言则法相永沈。
远上弗论则僧事顿尽。
望古追慨。
安可不编哉。
易之蛊爻。
不事王侯。
礼之儒行。
不臣天子。
在俗四民尚有不屈。
况弃俗从道。
焉责臣礼。
故不在於休明而频出於季运\也。
至於恒標辞略远公距玄。
虽全已非奇。
然亦足敦励法要。
日烛既寤俗之谈。
予作三檄亦摧魔之说。
故兼载焉与释道安书习凿齿兴寧三年四月五日。
凿齿稽首和南。
承应真履正明白內融。
慈训兼照道俗齐荫。
宗虚者悟无常之旨。
存有者达外身之权。
清风藻於中夏。
鸞响厉乎八冥。
玄味远猷。
何劳如之。
弟子闻不终朝而雨六合者。
弥天之云也。
弘渊源以润八极者。
四大之流也。
彼真无为降而万物赖其泽。
此本无心行而高下蒙其润。
况哀世降步愍时而生。
资始系於度物。
明道存乎练俗。
乘不疾之舆。
以涉无远之道。
命外身之驾。
以应十方之求。
而可得玉润於一山冰结於一谷。
望閬风而不回仪。
损此世而不诲度者哉。
且夫自大教东流四百余年矣。
虽藩王居士时有奉者。
而真丹宿训先行上世。
道运\时迁俗未僉悟。
藻悦涛波下士而已。
唯肃祖明皇帝。
实天降德。
始钦斯道。
手画如来之容。
口味三昧之旨。
戒行峻於巖隱。
玄祖畅乎无生。
大块既唱万窍怒呺。
贤哲君子靡不归宗。
日月虽远光景弥暉。
道业之隆莫盛於今。
岂所谓月光首寂將生真土。
灵钵东迁忽验于兹乎。
又闻三千得道俱见南阳。
明学开士陶演真言。
上考圣达之诲。
下测道行之验。
深经並往非斯而谁。
怀道迈训舍兹孰降。
是以此方诸僧咸有倾想。
目欣金色之瑞。
耳迟无上之藏。
老幼等愿道俗同怀。
系咏之情非常言也。
若庆云东徂摩尼回曜。
一躡七宝之座。
暂视明誓之灯。
雨甘露於丰草。
植栴檀於江湄。
则如来之教復崇於今日。
玄波逸响重荡濯於一代矣。
不胜延豫。
裁书致心意之蕴积。
曷云能畅。
弟子襄阳习凿齿稽首和南庾阐乐贤堂颂序亦云肃祖明皇帝雅好佛道手摹灵像
譙王书论孔释佛教以罪福因果有若影响。
圣言明审令人寒心。
然自上古帝皇文武周孔。
典謨训誥靡不周备。
未有明述三世显敘报应者也。
彼眾圣皆穷理尽性照晓物缘。
何得忍视陷溺。
莫肯授接。
曾无一言示其津逕。
且钓而不网弋不射宿博硕肥。
腯上帝是享。
以此观之。
盖所难了。
想二三子扬攉而陈。
使划然有证袪其惑焉张新安答仰復渊旨匪邇伊教。
俯惟未造鞠躬汎对。
窃以为遂通资感涉悟籍缘。
诚\微良因则河汉滋惑。
故待问擬乎撞鍾。
启发俟於悱愤。
夫妙觉穷理。
乃圣乃神。
光景烛八维。
覜仰观九有。
然而运\值百龄窅均万劫者。
岂非嘉缘未构。
故革化莫孚哉。
是以圣灵輟轨斯文莫载。
靡得明微理归指斥宗致。
祇以微显婉成潜徙冥远。
好生导三世之源。
积善启报应之●纲宿昭仁蒐苗弘信。
既以渐渍习成吝滯日袪。
然后道畅皇汉之朝。
训敷永平之祀。
物无●荧人斯草偃。
寔知放华犹昏文宣未旭。
非旨睽以异通。
谅理均而俱躓者。
附会玄远。
孰夷冒言。
谬犯不韙。
轻率狂简与禪师书论踞食郑道子夫圣人之训。
修本袪末即心为教。
因事成用。
未有反性违形。
而篤大化者也。
虽復形与俗异。
事高世表。
至於拜敬之节揖让之礼。
由中所至道俗不殊也。
故斋讲肆业则备其法服。
礼拜有序先后有伦。
敬心內充而形肃乎外。
稽首至地不容。
企踞之礼。
敛衽于拜事非偏坐所预。
而以踞食为心用。
遗仪为敛事理相违。
未见其通者也。
夫有为之教。
义各有之。
至若般舟苦形以存道。
道亲而形疏。
行之有理用之有本。
踞食之教。
义无所弘。
进非苦形退貽慢易。
见形而不及道者。
失其恭肃之情。
而启骇慢之言。
岂圣人因事为教章甫不適越之义耶。
原其所起。
或出於殊方之性。
或於矫枉之中。
指有所救。
如病急则药速非服御长久之法也。
夫形教相称事义有伦。
既其制三服行礼拜。
节以法鼓列以次序。
安得企踞其间整慢相背者哉。
在昔宜然则適事所至一日之用。
不可为永年之训。
理可知也。
故问仁者眾而復礼为本。
今禪念化心而守跡不变。
在理既末於用又。
苟所未达。
敢不布怀。
郑君顿首
与王司徒诸人书论道人踞食范伯伦范泰敬白公卿诸贤。
今之沙门坐有二法。
昔之祇洹似当不然。
据今外国言语不同用舍亦异。
圣人隨俗制法。
因方弘教。
尚不变其言。
何必苦同其制。
但一国不宜有二。
一堂寧可不同。
而今各信偏见。
自是非彼。
不寻制作之意。
唯以雷同为美。
镇之无主。
遂至於此。
无虚於受人。
有用於必执。
不求鱼兔之实。
竞攻筌蹄之末。
此风不革难乎取道。
树王六年。
以致正觉。
始明玄宗。
自敷高座。
皆结加趺坐。
不偏踞也。
坐禪取定义不夷俟。
踞食之美在乎食不求饱。
此皆一国偏法。
非天下通制。
亦由寒乡无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