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孙星衍敘录后汉书卫宏传:宏作汉旧仪四卷,以载西京旧事。
隋志:汉旧仪四卷,卫敬仲撰。
南监本作汉书仪。
陈氏书录解题:汉官旧仪三卷,汉议郎东海卫敬仲撰,或云胡广。
聚珍板所刊永乐大典本,亦作汉官旧仪。
案:胡广撰汉官解詁,非撰旧仪。
或后人见此书所载多官制,因加「官」字。
今以聚珍板二卷本为定,依宏本传作汉旧仪,以诸书所引校证於下,別作补遗二卷。
汉旧仪本有注,魏晋唐人引汉仪注,悉是此书。
今不復分別,唯永乐大典本所存原注,仍以小字书之。
汉旧仪卷上汉议郎卫宏撰清孙星衍校皇帝起居仪宫司马內,百官案籍出入,营卫周庐,昼夜谁何。
殿外门署属卫尉,殿內郎署属光禄勋,黄门、鉤盾署属少府。
輦动则左右侍帷幄者称警,车驾则卫官填街,骑士塞路。
出殿则传蹕,案:文选赭白马赋注引作「驾出则传蹕」。
止人清道,案:东京赋注、赭白马赋注引「人」上有「行」字。
建五旗,案:汉书扬雄传注引作「皇帝舆动,建五色旗」。
丞相、九卿执兵奉引。
乘舆冠高山冠,飞羽之缨,案:续汉志补注引「飞羽」作「飞月」。
晋书舆服志引此文作「汉官仪」,「飞羽」作「飞翮」。
幘耳赤,丹紈裏,案:续汉志补注引「裏」下有「衣」字。
带七尺斩蛇剑,履虎尾絇履,案:太平御览服章部引作「豹履」。
诸王归国称从。
皇帝六璽,皆白玉螭虎纽,案:唐六典八引作「兽纽」,因避唐讳改。
文曰「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凡六璽。
以皇帝行璽为凡杂以皇帝之璽赐诸侯王书;案:本作「皇帝行璽,凡封之璽,赐诸侯王书」。
续汉志补注引同。
今从唐六典引改。
通典职官引此段作汉官仪,云「皇帝行璽、天子之璽赐王侯书」。
以皇帝信璽发兵;案:「以皇帝」三字,从唐六典引补。
其征大臣,以天子行璽;案:续汉志补注引无「其」字。
策拜外国事,案:唐六典引无「策拜」二字。
以天子之璽;事天地鬼神,案:唐六典引作「鬼神事」。
以天子信璽。
皆以武都紫泥封,青布囊,案:续汉志补注引无「布」字。
白素裏,两端无缝,尺一板中约署。
皇帝带綬,黄地六采,不佩璽。
璽以金银縢组,案:下「璽」字,从续汉志补注引补。
侍中组负以从。
秦以前民皆佩綬,以金、银、铜、犀、象为方寸璽,〔一〕案:「金」下本有「玉」字,从北堂书钞仪饰部、太平御览仪式部引刪。
各服所好。
汉以来,〔二〕天子独称璽,又以玉,群臣莫敢用也。
案:「汉以」下十七字本脱,从太平御览引补。
北堂书钞引作「自秦以来,天子之璽始以玉为之」。
奉璽书使者乘驰传,案:白帖三十五引「驰」作「驛」。
其驛骑也,三骑行,昼夜行千里为程。
太官尚食,案:太平御览职官部引作「上食」,下同。
用黄金釦器;中官、私官尚食,用白银釦器,如祠庙器云。
案:「如祠庙器云」五字,从太平御览引补。
中官、小儿官及门户四尚、中黄门持兵,三百人侍宿。
冗从吏仆射,案:续汉志云「中黄门冗从仆射」。
出则骑从夹乘舆车,居则宿卫,直守省中门户。
省中,禁中也。
成帝外家王禁贵重,朝中为讳禁,故曰省。
案:文选西征赋注引作「孝元皇后父名禁,避之,故曰省」。
中常侍,宦者,秩千石。
得出入臥內禁中诸宫。
案:通典职官引「禁中诸宫」作「举法省中」。
侍中,无员。
或列侯、將军、卫尉、光禄大夫、侍郎为之,案:本作「光禄、將、大夫、郎为之」。
艺文类聚职官部引作「光禄大夫为侍郎」,太平御览职官部引作「光禄大夫为之」,今改正。
得举非法,白请及出省户休沐,往来过直事。
御史,员案:汉书萧望之传如淳注引作「御史大夫史员」四十五人,皆六百石。
案:太平御览职官部引「皆」下有「是」字。
其十五人衣絳,给事殿中,为侍御史,宿庐在石渠门外。
案:「在石」二字本讹作「左右」,从通典职官、太平御览引改。
二人尚璽,〔四人〕持书给事,〔三〕二人侍前,中丞一人领。
案:「前」字从通典、太平御览引补。
余三十人留寺,案:萧望之传注引「余」上有「其」字,「留寺」作「留守」。
理百官事也,案:「事」字从太平御览引补。
皆冠法冠。
案:四字从萧望之传注引补。
给事中,无常员,位次侍中、常侍。
尚书四人,为四曹。
常侍曹尚书,案:「常」字从汉书成帝纪注、唐六典四引补。
主丞相、御史事;二千石曹尚书,主刺史、二千石事;民曹尚书,案:成帝纪注、后汉书应劭传注、唐六典四引皆作「户曹」。
主庶民上书事;主客曹尚书,案:本作「客曹」,「主」字从应劭传注引补。
主外国四夷事。
成帝初置尚书,员五人,案:续汉志补注引作「初置五曹」。
有三公曹,主断狱事。
案:「事」字从成帝纪注引补。
尚书令主赞奏封下书,仆射主闭封。
〔四〕案:北堂书钞设官部引「封」下有「府」字。
丞二人,主报上书者,兼领财用火烛食厨。
汉置中书官,案「书」字从北堂书钞引补。
初学记职官部引作「中书」,无「官」字。
领尚书事。
中书謁者令一人。
成帝建始四年罢中书官,以中书为中謁者令。
尚书郎四人:其一郎主匈奴单于营部,案:「其一郎主」四字,从唐六典四引补。
一郎主羌夷吏民,案:「一郎」本作「二郎」,从唐六典九引改。
民曹一郎主天下户口垦田功作,謁者曹一郎案:唐六典九引无「曹」字。
主天下见钱贡献委输。
中臣在省中皆白请,其宦者不白请。
尚书郎宿留台,中官给青縑白綾被或锦\被、帷帐、